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学生厌学论文【五篇】【完整版】

时间:2023-07-01 16:30:08 来源:晨阳文秘网

新知识经济可以定义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并依靠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手段高效分配、使用信息,并生产知识的经济。以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为背景的新知识经济将对全球的产业结构和投资模式等,尤其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厌学论文【五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学生厌学论文【五篇】

学生厌学论文范文第1篇

(一)新知识经济的内涵。

新知识经济可以定义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并依靠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手段高效分配、使用信息,并生产知识的经济。以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为背景的新知识经济将对全球的产业结构和投资模式等,尤其是其先导产业———教育及其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新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

“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与“以物质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相比,主要特征如下:

1.知识经济以信息为基础。

人才的成就和知识的获得依赖的是信息。通过合理的分配、使用、加工、处理所获得的信息,并能创造出新的知识。

2.资产投入为无形资本。

知识、信息、智力是知识经济的主要资产投入,知识成为超越土地、自然资源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第一要素,其投入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

知识、信息、智力等资源是丰富而源源不断的,是可以重复使用而无须追加成本的。用丰富的知识资源代替有限而日益稀少的自然资源,或运用知识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是符合可持续经济发展要求的,也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4.世界经济一体化。

知识是没有国界的,尤其是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知识、资讯、人才等无形资产在全球交流与传递,知识经济缩小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距离,加快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5.个人收入差距扩大。

“知识创造财富”在知识经济中得以充分体现,特别是掌握先进技术和一流知识与信息的人才,往往能快速创造巨额财富。

6.知识产权化。

知识产权是人的智力成果,是企业、国家能否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知识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知识产权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视。

二、新知识经济对高职教育及高职学生厌学的影响

教育是创新知识和培育人才的先导产业,知识经济在带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影响着教育。新学科、新专业不断涌现,新教育手段和新教育模式的不断探索,这都对教育制度、教育者以及学生产生深深的影响。

(一)新知识经济对高职教育及高职学生厌学的积极影响。

新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高职教育向着现代先进职业教育方向改革,这有利于培育先进的教育理念,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等,这些变化原本应该有利于加强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1.促进教育教学优化改革。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企业对一线员工的急需使得职业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形成了较为先进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理念。职业教育的改革目标是,培育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与做事能力的学生,通过学习、思考、创新并举,成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要培训教师既熟悉专业理论知识还要熟悉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工作,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促进学校打开校门扩展国际视野,与政府、行业、企业、工业园区联合,将教学与生产、研发、社会服务、技术应用密切结合起来。2.扩大学校规模,软硬件设施配套齐全。1999年我国制定高校扩招计划。通过教育拉动经济,反过来通过经济促进高等教育,提高全民素质。高校扩招同时带来了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3.促进全民的教育需求。知识对经济的贡献有目共睹,这促进了全民教育需求,从体制内的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到体制外的各种教育培训,形成了蒸蒸日上的庞大的教育产业。

(二)新知识经济对高职教育及高职学生厌学的消极影响。

1.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不高,高职生对自身的认可度也不高。

新知识经济时代,很多人认为高文凭才有高收入。中国职业教育的招生曾一度出现负增长,一方面,家长越来越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学技术、当工人,认为只有考研、考博、出国才高大上,职业教育就是低人一等。另一方面,扩招后大量本科生进入人才市场,用人单位面对本科生和高职生也会优先选择本科生,甚至大多用人单位将招聘门槛设置为学历本科以上,这些致使高职生曾一度面临就业难的窘境。这使得高职生对自身认可度不高,产生厌学情绪。

2.高职院校重招生,轻教学管理的制度转变。

经济快速增长,也带动了知识经济的基础即教育的产业化,直接导致了教育领域的逐利倾向。各职业院校格外重视招生工作,以扩大办学规模,实现经济效益。为广开财源招生条件和录取分数线也逐渐放开,并以合作办学等各种名目以很低的分数线招生收取高价学费,一部分本应排除在高等教育体制外的学生进入学校,严重扰乱了学风学纪。另外,为了使学生顺利毕业,不影响今后的招生工作,很多高职院校也放开了教学管理工作,如简化教学内容、降低考试难度、考前划考试范围等。

3.缺少既有工作经验又有教学经验的教师。

不断的扩招,使高职学生数量激增,师生比例严重失调,难于确保教学质量。各院校的做法无外乎两种,一是严格控制用人标准,保证师资队伍的总体教学水平,而采用外聘教师的方式弥补缺口;二是快速扩大教师队伍,这势必导致教师素质良莠不齐,影响教学质量。另外,学校用人也主要采用两种途径,一是从企业引进或聘用教师,他们有实际的工作经验,但往往缺乏授课经验,语言表达及概括总结等能力满足不了教学要求,使学生难于理解,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二是从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招聘教师,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往往遵循本科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对高职学生来说,理论知识枯燥乏味,使其产生厌学情绪。

4.高职学生学习态度浮躁,学习目的功利性明显。

高职学生没了高考的压力,在释放自己中沉迷于各种休闲、娱乐;同时也希望能自主创业或获得高薪工作,却很少付出行动和努力,学习态度浮躁。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定位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就业成了高职学生一入学就最为关心,也是压力最大的问题。为了顺利就业,学生更倾心于各种能力和资格证书,而对学校设置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甚至于专业骨干课毫无兴趣,并减少了对学校课程的投入程度。学生现用现学的功利性目的明显,这违背了学习的根本,不利于其整体素质的提升。

三、新知识经济背景下,改善高职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

新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快速增长模式,对高职教育、高职的教师、高职学生产生巨大冲击,不能仅将厌学归咎于高职学生本身,应全方面采取措施改善高职学生厌学的境况。

(一)加强教学管理,促进高职院校学风建设。

高校教学质量,不仅依靠优质的设备和专业的教师队伍等内部投入,也依赖于它的直接消费者学生的禀赋与努力。加强教学管理,促进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才能提升毕业生整体素质,提高学生所属院校的声誉,从而吸引企业注目。

1.针对高职学生自律性差、惰性大的特点,应适当予以督促、引导和干预。

高校教育实施“人性化管理”是必需的,但也不能管理不严,应帮助高职学生从“全面监控”的中学时代顺利过渡到“自我管理”的大学时代,尤其要在学校自上而下的营造学习十分重要的氛围。有的职业院校对大一新生规定明确的集体自习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高职学生实现完全自我管理的一种过渡。

2.严肃考试与考场纪律。

很多高职学生平时上课懒散、逃课,抄袭作业成风,但期末背一背老师划的题,考试抄一抄也一样能及格。这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与危机感,成全了其懒散习性,应严肃考试与考场纪律,降低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增加实训和笔试成绩所占的比重。

3.加强学风建设。

良好的学风是一个学校的宝贵财富,然而,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学风建设已不再是一个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重点。卷面及格率、学生顺利毕业、通过各种评估等才是重点,而学生是否真的在学,真的学会,没有人关注。优良的学风能创造积极的氛围,使学生既有压力,产生紧迫感;同时也有动力,使学生积极进取;还是一种凝聚力,可以培养学生团队集体精神。

(二)以就业为导向,明确学习目标。

有目标才有动力。考上大学后,很多高职学生失去了目标,很迷茫。但就业是他们普遍关注的共同目标。有调查表明,厌学并非针对所有的学习,只有当学习内容与职业规划不相关时才表现出厌学。

1.专业设置突出能力本位,并与职业规划相结合。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不是来积累知识、记忆知识的,而是来学习成为企业实际需要的实用的人才,就业后,必须能在实际岗位上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专业和课程设置必须结合职业规划特性,突出能力本位。

2.增加实训教学。

将理论知识转换到实践环节,使理论知识得以应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有所用,提高对理论知识的兴趣;并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有助于运用、创新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

3.职业教育应贯穿整个高职教育阶段。

①入校时进行职业教育,使其了解对应的职业岗位,明白今后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帮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确立学习目标。②设立短期职业目标,通过职业教育帮助学生一步步实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参与性。③职业选择。毕业前给学生提供就业培训及心理辅导,避免盲目就业,引导学生逐步成长,做出理想的职业选择。

(三)改变传统教学体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知识经济背景下,信息如此膨胀庞大,信息获取渠道众多,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唯一途径,传统的“我讲你听”的教学方式,已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

1.教师授课应“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并重,增加对高职学生的认同感。

高职教师多数是接受系统“知识目标”教育的,对高职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状态难于理解,缺乏认同感。应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对高职学生的态度,从而真正地改变其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而不只是做些将教材的第一章改为“项目一”,第一节改为“任务一”的表面工作。

2.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突出专业课的职业性。

高职教育一定要注重内涵发展,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实训课和理论课两套课程体系,共同建设,相辅相成,共同提升高职学生素质。值得注意的是,整个课程体系的建设要突出其职业特征,使学生既要积累足够的知识,也要培养职业能力,满足其未来的职业需求。

3.改革考核方式。

大部分高职院校仍沿用试卷测试,考核内容仍为概念、简答、选择、计算和论述等,这些都是对学生机械记忆能力和考场“抄袭能力”的考察。因此,应增加考核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的考核新内容和新形式。

四、结语

学生厌学论文范文第2篇

厌学,是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危害性的问题,这已经成为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者的共识。找到厌学原因,如何帮助厌学者克服厌学情绪,寻找到切实可行的相应对策,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教育课题。

近几年,我国学生学习情绪不容乐观,厌学情绪有由原来高学段化向现在的低学段化蔓延的趋势,有厌学情绪学生的比例不断上升,农村学生有厌学情绪的比例不断上升。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教育教学工作更为严峻。如何认清看待我国转型过程中学生的厌学情绪,分析其成因,针对成因采取相应的矫正措施,也就成为当前教育者研究的迫切问题。

本人此次确定这个研究课题,是想凭借自己在教学一线的便利条件,针对厌学这个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通过广泛的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学生学习情绪的情况,总结出新时期学生厌学情绪呈现出来的新趋势。探究其厌学情绪的成因,重点分析学校和教师在其不良情绪形成中的消极作用,从而提醒我们的学校、老师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残害”学生的现象经常出现。总结出相应的厌学情绪矫正策略,应用于实践,对教育教学实践起到积极的意义。

2、选题的依据(理论依据、技术依据、前期工作研究依据)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夫兰德森(A.N.Frandsen)的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是有效学习的基础,而各种学习的发现兴趣和自我提高则是心理健康的一种标志。而中学生厌学情绪的形成势必就会影响学习效果。长期厌学易使学生出现内向、情绪不稳定、强精神质型个性,即表现出孤独、多思、反应缓慢、难以适应外部环境,焦虑、常郁郁不乐、忧心忡忡、情绪反应强烈,性情古怪孤僻、对他人漠不关心、心肠冷酷等不良人格特征。另一方面,这些不良性格特征也是学生厌学的影响源和催化剂。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寻找厌学情绪形成的原因,再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归因理论对学生厌学情绪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追求成功动机的意识,寻找切中“要害”的对策。

3、与选题有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对于学生厌学,这个世界性的教育课题,各国的教育工作者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在教育学和心理学层面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还有很多不足,比如我国对中学生厌学心理的研究大多还是停留在经验理论性的层面上,实证性的研究偏少,文章的共同特点是理论分析少,多集中于教学经验的总结和主观感受。所以,在对厌学心理的定义、表现特征、影响因素、预防矫正等方面进行探讨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研究结果的同时,今后应着重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加强中学生厌学心理在心理学界的界定问题的研究,作出理论及实证性的深入探究。

(2)在中学生厌学心理影响因素等方面,应该加强实证性研究,以得出更有说服力和信效度较高的研究成果。

(3)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干预研究开展得还不够,建议把经验中得出的理论转化为实践性的可操作的具体干预措施,让更多的厌学学生摆脱厌学心理的困扰。

(4)采取针对性更强的研究方法,进一步作深层次的探讨,以使对厌学的界定和影响因素有更准确地把握。

(5)心理专业与教育专业的学者应共同参与研究,通过学校教学的具体情境来实施必要的心理干预,使影响厌学心理的内外部因素都能有效地改变,达到预防及改善中学生厌学心理的目的。

4、主要研究内容

一、关于学生厌学研究的现状

二、厌学问题概述

(一)厌学的涵义

(二)厌学的表现及特征

(三)厌学的类型

(四)当前学生厌学情况呈现的特点及趋势

三、厌学情绪形成的原因

(一)自身因素。

1.自我控制能力差,不能把精力与兴趣集中到学习上来,产生厌学情绪。

2.学习中,失败体验过多,学习无望,产生厌学情绪。

3.学习动机的缺失,产生厌学情绪。

4.心理负担过重,产生厌学情绪。

(二)客观因素

1、学习活动本身的特殊性

2、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3、学校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制度的影响

(1)厌学从“厌校”开始

(2)“厌师”加重厌学

4、家庭教育偏失的影响

(1)家庭问题的增多,势必造成更多的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2)父母不管教或不善于管教,导致学生有厌学心理。

(3)父母偏颇的理想观和价值观,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四、消除矫正厌学情绪的对策

(一)国家和全社会应营造出“学习光荣、不学习可耻”的良好氛围。

1、要在信息时代消除和预防学生的厌学情绪,国家应多重视教育工作,增加教育投资,认真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加强正面的思想宣传工作,并进行理想教育,从大环境方面激励学生努力学好文化知识,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2、国家有关部门应及早制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选拔制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减轻学生负担的政策,并进行有力的督促和检查,让学生乐于走进学校,乐于走进课堂,乐于走进书本。

3、要净化社会环境,端正社会风气,特别是电影电视和音像制品宣传作品应该积极向上。

坚持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理想观和价值观,发挥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作用。

(二)学校和教师要担起消除矫正学生厌学情绪的重任,“以人为本”“科学施教”。

1、学校制定的教育教学要科学合理。

(1)明确办学方针,不光是要“教学”,更是要“育人”。

(2)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丰富学生在校生活。

(3)教育教学要注重实率性,摈除“靠量”“靠时”的不科学思想。

2、教师要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工作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人”。

(1)优化教学过程,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2)倾注教师的爱心,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和力。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4)全方位评价学生,激励上进。

(三)父母要注重家庭教育,做好孩子的身边“老师”。

1、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刚到家的温暖。

2、增加家庭文化气息,让孩子在书香的熏陶下作采撷知识的蜂蜜。

3、父母应以自身正确的言行为榜样,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学生应发挥自身“内力”,抗御厌学不良情绪。

1、明确“学习”的特殊性,消除“厌倦”情绪。

2、树立大学习观,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加成功体验次数,减少遇挫不良体会。

4、增强遇挫能力,细心体会学习的快乐,养成健康健全的人格。

5、拟采取的研究方案(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阶段:利用调查问卷法、访谈法,了解目前学生厌学状况及表象。

第二阶段:利用对照法,对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厌学情况进行比照,总结不同学段学生厌学的不同情况,分析学生厌学趋势;对较早厌学数据与近几年厌学数据进行比照,总结分析学生厌学的总体发展趋势;对城市、农村的学生厌学情况进行比照,总结分析造成厌学的不同原因及对策;对乐学与厌学者进行比照,总结其不同表象。

第三阶段:利用反馈法、观察法,把矫正厌学的相应策略运用到实际的学习生活中,观察学生的变化,检验策略是否具有操作性,是否具有较高的信效度。

6、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问题及解决方法和措施

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 调查问卷设计的是否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

(2) 由于地域(本省与外省、城市与农村)的问题,造成数据的不一致性。

(3) 如何深入的对课题进行挖掘,提出可行性的教育对策。

解决方法和措施:

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方论证,不臆断。

7、论文工作进度安排和预期成果

工作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搜集资料,用时大约2个月。

(1)阅读有关的理论书籍。

(2)设计调查问卷,汇总调查数据,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3)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 ,收集有关的论据。

第二阶段:研究资料,用时大约1个月。

(1)确定题目。(2)草写绪论,确定基本思路。

第三阶段: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用时大约2个月。

(1)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根据选题,确立基本论点和分论点。

(2)拟定提纲和基本格式。

第四阶段:修改定稿,用时大约1个月。

预期成果:论文、研究报告、访谈调查报告

8、已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

[1]洪明,吕三三.中学生厌学行为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

[2]陈静,张珊云.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原因分析.职业与健康,2019年第8期,66-67.

[3]安秋玲,李召存.学生厌学行为的心理学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 2019年第13期, 43-46.

[4]方双虎.乐学与厌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的对照[J].江西教育科研, 1997(3): 56-58.

[5]黄伟奇.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 2019: 171-172.

[6]杨惠.我区中学生厌学的心理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法的探讨.西藏科技,2019年第7期,47-48.

[7]李开学.对中学生“厌学”现象及其转化的探讨[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2):89-90.

[8]高利兵.中学生厌学的归因与矫治[ J].教育科学研究, 2019(7): 53-55.

[9]王毓珣,韩仁生.论影响学生归因过程的因素和教育对策.中国教育学刊, 1996(2).

[10]庄全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排除厌学心理障碍.教学与管理,1999(9).

学生厌学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作业疗法治疗厌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效果。方法采用森田疗法原理,给入组的125例厌学中学生作业疗法。作业疗法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针对打破厌学中学生情绪本位,减少厌学者的各种不良情绪,第二阶段主要针对恢复厌学者的自信,提高自我尊重的程度。治疗前后用症状自评量表和自尊量表对相关症状进行评定,用统计软件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作业疗法对消除厌学中学生存在的不良情绪、提高自我尊重程度和恢复自信能力有显著效果,并提示中学生厌学更多是心理问题,而不是精神病性。结论作业疗法能够改变厌学中学生的认知模式,消除情绪障碍,对治疗中学生厌学效果很好。

中学生厌学是中学阶段诸多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危害性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关注。厌学是指学生对学校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淡态度等心理状态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厌学是一种心理障碍,厌学中学生常表现为认知存在偏差,缺乏学习兴趣,学习中有不愉快体验。临床上突出表现为敏感、过分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易疲劳、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紧张、敌对、偏执等症状。对中学生厌学的治疗以往少有报道,药物治疗效果也不明显,本文就森田疗法中作业疗法治疗中学生厌学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04年1月~2006年12月在本院临床心理科住院的厌学中学生125例,人组标准:①因厌学不能坚持正常上学或休学。②排除躯体疾患。③排除其他精神疾病。125例患者中,男68例,女57例,年龄段:9岁~19岁,平均年龄(15.3士1.5)岁,平均住院时间12周~16周。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采用森田疗法的原理,用作业疗法给予治疗。第一阶段,医护人员要注意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称他们为学员或同学,并了解他们的成长过程、家庭关系、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建立一种平等沟通、交流的关系,帮他们熟悉环境、放松心情、消除紧张,彼此之间互相了解,尽快融人集体,成为大家的一员。具体方法:让患者人院后参加集体活动,开始由医护人员引导、督促参加晨读、唱歌、书画、类等娱乐活动,参加手工制作、花草种植、饲养小动物等休闲活动,晨练、跳绳、踢毽子等体育活动,帮助打扫病区卫生,并对每日活动做好日记。以上作业要天天坚持。期间,医务人员对患者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表扬他们的良好表现,并及时纠正不良习惯,逐步建立一种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使患者注意力转向作业,打破情绪本位。通过上述作业,使患者不良情绪减少,兴趣增多,恢复对生活的自主性。第二阶段,在坚持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启发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建立各种兴趣小组,如书画小组、歌唱小组、体育小组、手工制作小组、陶艺小组,各小组可另外安排小组活动,增进患者之间的交流与帮助,培养作业持久性和耐受力,反复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意志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欲望。组织他们开展讨论会,剖析心理矛盾、冲突,借鉴别人的建议,尤其端正对学习考试的态度,纠正错误认识,使自己的想法符合现实,以达到稳定心理状态、提高自信心、消除厌学情绪的目的。本阶段能够进一步消除厌学者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紧张、敌对、偏执等症状,激发厌学者的学习兴趣。

1.2.2评定方法

首先对刚人院的125名厌学中学生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相关情绪障碍因子,用自尊量表(SES)评定自信力、自尊程度,作业疗法结束后,再及时用以上两个量表进行评定,得出结果。由于在作业疗法中不能坚持作业而导致6例脱落,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所得数据用SPSS10.0,PEMS3.1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显著性检验用t检验Xz检验。

根据表1,应用作业疗法对消除厌学中学生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等7个方面症状有显著效果。但对恐怖、精神病性两个因子效果差异并不显著,提示中学生厌学更多是心理问题,而不是精神病性。

2.2自尊量表评定结果见表2

根据表2,作业疗法后厌学中学生SES得分显著提高,提示经过作业治疗,厌学中学生自我尊重程度提高,从而表现出自我认知能力的提高。

综合表1、表2,作业疗法能消除厌学中学生认知存在的偏差,对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等症状有显著疗效,进而能使厌学者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达到治疗效果。

学生厌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口腔医学技术 学生 厌学 教学模式

学生厌学问题在各学校各专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是学校,教师,家长乃至中国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笔者通过对目前口腔医学技术学生的厌学现状,主要原因和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口腔医学技术学生厌学比例高,厌学具有普遍性,课堂教学效果差是导致厌学主要外因之一,通过实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1 研究对象

选择2012级口腔医学技术学生共108人作为研究对象,共计2个班,口腔医学技术11班、口腔医学技术12班,并随机分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对比两组学生年龄、学习成绩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问卷调查及访谈

设计“高职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对108名口腔医学技术学生和4名相关专业老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目前高职学生的厌学现状和原因。

2.2 针对厌学的主要原因,提出改革方法

此次调查显示,传统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差是导致厌学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口腔医学技术学生的特点,笔者进行了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具体内容参见表1,并以《固定义齿工艺技术》为试点,观察其改革的效果。

2.3 改革效果评价

2.3.1 学生问卷评价

设置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实验班学生教学改革效果,设置“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2.3.2 理论测试与技能考核评价

课程结束后,用相同的试题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进行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并统计成绩进行统计学处理,观察有无差异。整个过程做到统一出题,统一监考,统一评分,统一阅卷,减少人为因素影响。

3 结果

3.1 口腔医学技术厌学现状与表现调查结果见表2

3.3 学生问卷评价结果

对实验班学生发放改革效果满意度调查问卷50份,回收50份,有效回收率100%,结果显示非常满意者21人,占42%,满意者18人,占36%,满意率为78%。

3.4 理论测试和操作考试成绩结果

其中实验班理论测试平均成绩为85. 33分,操作考核为93. 56分。而对照班学生理论测试平均成绩为79.65分,操作考核为85.77分。

4 讨论

4.1 口腔医学技术学生厌学现状、表现和原因分析

依据此次调查研究及问卷分析,说明目前口腔医学技术方面学生厌学的比例偏高。本次共发放学生问卷108份,教师问卷4份,全部回收,有效回收率100%。统计结果见表2与表3,有表2可知学生厌学者有62人,占57.4%。经常厌学者有39人,占36.1%。中度以上厌学者为58人,占53.6%。厌学时玩手机的有73人,占厌学总人数的67.6%。依据以上数据可以得知,口腔医学技术学生厌学的比例很高,而且具有普遍性,厌学主要表现是玩手机。这与王美芹[1]、郑艳玲[2]、汤洪俊[3]、王爱琴[4]、王志堂[5]的研究结果一致。其中厌学的主要原因是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引起厌学的外因中课堂教学效果差位居第一位,这也充分说明课堂教学方式是引起厌学出现的主要外因之一。

4.2 实施“产学研相结合”教学模式改革

针对目前口腔医学技术学生厌学调查的原因,笔者在《固定义齿工艺技术》课程教学中实施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试验。改革的思路为:①在实践中穿插理论的指导,让学生自己探索口腔的理论。而不是以前的先学习理论后开展实验。②积极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发现新方法,创造新方法。③实施产学研相结合,让学生去义齿加工厂见习、实习。让学生熟知义齿生产的整个流程,体验义齿加工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而不能像传统模式教学,先学完理论,再统一去见习实习。④教学模式是边做边学,在操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操作,反复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固定义齿工艺技术》课程为例,该课程共计120学时,改革前理论70学时,实践50学时,理论与实践7∶5,改革后理论20学时,理实一体化课100学时,占总计划的83%。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对“产学研相结合”教学模式改革非常满意者57人,占52.7%。满意者41人,占37.9%。满意率为90.6%。通过对教师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结果一致认为,实验班学生上课好于对照班。事实证明实施“产学研”教学模式改革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培养了兴趣,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达到了教学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关芹,马晓凤.高职生厌学现象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3):131-132.

[2]郑艳玲.高职院校学生的厌学心理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3(17):146-147.

[3]汤洪俊.高职院校大学生厌学心理问题探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报,2011,24(05):62-63.

学生厌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体育专业;
大学生;
厌学;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10―1402―03

通过对体育专业在校大学生“厌学”状况进行调查与研究,旨在了解体育专业学生厌学情况和厌学程度以及影响的相关因素,在深入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福建、广东、海南、辽宁、新疆、陕西、青海、四川、云南等16省市的56所高校2150名在校学生,其中体育专业学生586名,非体育专业学生1564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与科研成果,为本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提供参考。

1.2.2 问卷调查法 调查内容及表格由《2003年我国体育大学生厌学情况调查问卷》课题组统一设计制作,经检验,问卷具有较高效度和信度。问卷发放前,对调查者进行了短期培训,统一了方法和要求。共发放问卷2315份,回收有效问卷2150份,有效回收率92.9%。

1.2.3 访谈法 走访和电话采访了20多位有关的专家和相关老师,与他们探讨目前体育专业大学生厌学的情况、原因及解决的建设性意见。

1.2.4 个案调查研究法 针对几个典型案例重点进行调查、分析、归纳、总结。

1.2.5 数理统计法 数据库的建立及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专业大学生厌学现状特征分析 由表1可知,目前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厌学比例较高,“厌学”与“阶段性厌学”比例高达76.90%;
其厌学程度较严重,“很重”和“较重”的比例高达46.50%,均高于其它非体育专业。1)经检验,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学生之间的厌学率和厌学程度匀存在着高度显著性差异。2)对影响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厌学的因素进行列联表(R×c)分析,经检验,结果除第l、2项两人群间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8项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表2)。

该结果提示普通高校体育院校在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条件以及社会因素等方面,与其它高校相比存在不足之处。

2.2 对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厌学的相关因素分析

2.2.1 厌学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认识不够 调查结果显示:厌学生中有36.3%的学生认为上大学是为了拿到毕业文凭,15.7%的大学生是为了将来当上领导,37.5%的学生是为了锻炼各种能力,而只有10.5%的学生是为了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调查还发现,厌学学生中60.5%的学生没有自己明确而具体的人生目标,46.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就业前景不好,33.9%的大学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究其原因:1)社会大环境的浮澡对其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例如,超前消费观念;
盲目的拜金主义思想,电子游戏厅的盲目开放;
2)高考升学后的不良“休整”心理和未能如愿以偿的消极心理;
3)文化基础差,导致信心不足;
4)独生子女的“娇嫩”思想等。

2.2.2 教师的教风和教学质量对学生厌学的影响 调查表明:学生对教师上课质量的满意度并不高(选择满意度在70%以上的学生只有46.8%),突出表现在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欠佳,知识面较窄,深度不够,照本宣科,教法单一,内容枯燥,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知识老化程度较严重,教师对学生送分“宠爱”等方面。分析其原因概括如下:1)体育教师由于其工作性质、特点不同,使其从事第二职业的人数较多,从而精力过于分散;
2)目前体育专业在社会上的地位仍然存在差距,加之晋职、晋级难度较大,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努力工作的积极性;
3)高校体育教师教学的步伐与目前我国中小学正在进行《体育与健康》新课标改革的步伐有一定差距;
4)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较大,一些教师贪玩好赌已成习惯,故较严重地影响了体育教师的教风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5)在不断扩招的情况下,高校场地器材、设施改善不利而教师的工作量急剧增加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影响了教风和教学质量;
6)一些教师片面追求职称、职务的晋升,主要精力未能放在教学一线;
7)拜金主义思想较重,经不起吹嘘拍马、请客送礼之诱惑,导致送分“宠爱”学生。如此以来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以致产生对立情绪,从而厌学情绪高涨。

2.2.3 有关部门管理不善对学生厌学情绪的影响 调查中发现有59.3%的学生对本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不满意,有49.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领导或年级辅导员或老师甚至是学生干部有随意改动学生成绩的现象;
41.8%的学生认为教师监考不严格,对待舞弊学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30.2%的学生认为平时不上课对考试成绩和顺利毕业无多大影响。由此可见,学校有关部门的管理工作存在较大的漏洞。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平时不认真学习的同学通过吹嘘拍马,或者考试舞弊,或者请客送礼等不良手段可获得高分,最终轻而易举地拿到高额奖学金,或是顺利毕业。而平时认真、扎实学习的同学,无论如何也赶不上那些投机取巧的同学,于是对学习、考试产生了质疑,思想上不免产生了松动,厌学情绪随即产生。如此恶性循环,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2.2.4 教学内容对学生厌学的影响 在调查中发现有37.2%的学生认为目前教师所教的知识约有50%~60%的已经老化,还有35.5%的学生认为约有30%~40%的已经老化,这说明普通高校体育院、系对教材的建设还做得不够。一方面有相当一些教材是过时的、陈旧的;
另一方面,有些教师不主动更新知识,照本宣科的现象较严重,有的教师几年还是一本老教案在不断地应付每次检查;
54.2%的学生认为院、系很少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此的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态度,必定导致部分学生的厌学。

2.2.5 教学环境和条件对学生厌学的影响 调查结果也证实:有46.2%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在学校的教学环境为“一般”,41.2%的学生认为“良好”,只有12.5%的学生认为“优秀”。特别强调的是普通高校体育院、系的人文环境令人不满意。学生中贪玩好赌、贪图名利的现象较严重,调查发现,54.5%的学生认为平时有人在寝室里通宵达旦地进行扑克、麻将等娱乐活动甚至时是无人过问或制止的,在电子游

戏室里昼夜不分的学生不乏其人。如此的人文环境对学生安心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调查还发现,目前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的场地器材、师资质量、图书馆藏书、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学设施的建设等教学资源不能与扩招后学生数量的增加同步增加,这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2.2.6 社会因素对学生厌学的影响 社会是一个大溶炉,形形,错综复杂,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诱惑和挑战,而社会就业的压力给他们又带来了很大的危机感,使学生产生极为复杂的心理矛盾,进而造成了较大的负面作用,甚至,失去学习兴趣或信心(女生更为突出)。调查结果表明,有66.1%的学生喜欢自己的专业,但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没有信心的占46.6%。这说明,学生感兴趣的专业不一定会被市场看好,就业压力大,加之就业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良风气。这是学生产生厌学的重要外在因素。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院系的大学生厌学情绪较严重,并且深度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2)导致体育专业大学生厌学的相关因素很多,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是产生厌学的根本因素。体育院系的管理不够完善是大学生厌学的关键因素。教学内容的老化,教学条件和环境不良是造成学生厌学的主要物质因素。3)体育院系教师的教风不够端正和工作量的急剧加大等原因导致教学质量下降、职业道德水平欠佳是导致大学生厌学的重要因素。体育院校由于其录取分数、管理模式与其它普通高校的差别较大,学生文化基础差理解力较低,抽象思维较弱,是产生厌学情绪的部分因素。社会环境的浮燥,就业不均,所学专业就业前景不理想是影响大学生厌学的外在因素。

3.2 建议 1)加强学校的校风、教风建设,改善校园环境,对学生产生“泡菜”效应。

(1)重视教师的教风、教态、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

(2)普通高校在扩大招生的同时,应把握好生源的质量关,不能一味的追求入学率。体育院、系低分进校的“委培“生采取因材施教,分班(或分组)进行教学,不宜与正规录取生同班学习,对其实行“宽进紧出,延长学制”的政策。

(3)有关部门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严格要求,规范管理。对体育系学生采取“导师制”或是“班主任”制的管理办法,这样,可减轻学生过多,辅导员少,难以管理的困难。

(4)体育院、系应加快优化教学改革的步伐。尽量做到优化教材,优化教学内容,努力跟上知识时代的步伐,把科学而实用的新知识及时传授给学生。

(5)普通高校本身应尽快地、大面积地实行“学分制”和“双学位制”。

(6)学校应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在体育场馆、图书情报等方面投资,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自然和人文环境,使学生有一个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

2)学生的理论思想教育同养成教育和体验教育相结合,努力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1)高校的有关部门应加强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牢固的专业思想。

(2)从一年级就开始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就业指导和继续深造报考研究生的指导和教育,并且通过邀请以往的“文明寝室”、“优秀班级”代表,各行各业的精英,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校友及本校考出的研究生、博士生来校作现身教育报告或座谈。

(3)建立良好的学习小环境,以点带面促进学风建设。

3)营造科教兴国的良好社会大环境:(1)政府有关部门应及时整顿校园周边环境和加强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学习知识、敬重人才的良好氛围。(2)政府要科学地调配和合理使用人力资源,形成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人事制度。纠正部分人对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的歧视观念,公正对待、平等竞争,充分发挥体育专长,使其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投稿日期:2005-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