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金融扶贫论文【五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3-07-01 18:10: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近年来,“粗放式”、“漫灌式”金融扶贫模式的边际效用已呈显著递减趋势,如何合理配置资源,使金融更好地为扶贫攻坚服务,有效帮助贫困人口减贫脱贫,是现阶段金融扶贫工作实践面临的一大难题。“精准扶贫”理念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融扶贫论文【五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金融扶贫论文【五篇】

金融扶贫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金融扶贫;
平衡计分卡;
评价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7(4)-0060-05

一、引言

近年来,“粗放式”、“漫灌式”金融扶贫模式的边际效用已呈显著递减趋势,如何合理配置资源,使金融更好地为扶贫攻坚服务,有效帮助贫困人口减贫脱贫,是现阶段金融扶贫工作实践面临的一大难题。“精准扶贫”理念的提出不仅为新形势下的扶贫开发指明了方向,也为金融扶贫模式的转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但是,金融扶贫是否达到了“精”与“准”,是否达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佳效果,必须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来证明。因此,进行精准扶贫背景下的金融扶贫绩效评价研究,有利于提高金融扶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于完善金融扶贫机制、深化精准扶贫模式,进而如期完成脱贫攻坚战略任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文认为,金融精准扶贫的绩效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金融扶贫绩效应从社会、经济、管理和生态效益等维度进行综合评价。狭义的精准扶贫绩效则是针对扶贫项目个体而言,评价单个扶贫项目实施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以及最终项目目标是否达成。本文主要是针对广义的金融精准扶贫绩效进行研究,即构建一定的指标体系和分析模型,研究金融扶贫是否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精确瞄准和确定扶贫的目标地区和人口,依据国家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结合扶贫对象实际需求,经济高效地投放金融扶贫资源,帮助其实现减贫脱贫,并且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国外的研究主要立足于具体扶贫项目绩效和政府综合扶贫绩效,Flynn(1997)提出了“4E”原则,即扶贫项目绩效评价指标包括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t)、公平(equity)和效能(effectiveness)等方面。世界银行(2009)为了对政府扶贫绩效进行研究和评价,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分别确定了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维度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通过选取一系列指标开展了相关研究及分析评价。亚洲开发银行(2011)也立足于经济、社会、环境效应三个维度,从目标与效果的相关性、资金使用的效率性、发展的可持续性等方面对扶贫项目进行了系统评价,其评价体系相对全面,包括扶贫资金从生效益等方面确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指标间的博弈对我国农村扶贫资金效率进行了研究。

从已有的研究看,目前国内外对于扶贫绩效的研究仅限于政府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国际组织有关基金支持的扶贫项目或审计部门对扶贫资金的事后审计评价等方面,而在金融扶贫绩效评价方面尚未有专门的研究,尤其是]有系统地构建有关金融扶贫绩效评价的研究框架、指标体系和分析模型。基于此,本文在全面深入分析国内外关于绩效评价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针对目前金融扶贫绩效中存在的问题,将传统的平衡计分卡研究方法进行了修正,并按照层次分析法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赋值、权重分配和标准化,进而构建金融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创建金融扶贫绩效评价的数学模型,选取典型样本进行应用分析。最后,提出建立和完善金融扶贫绩效评价机制的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对精准扶贫背景下金融扶贫绩效评价理论和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三、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金融扶贫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金融扶贫资金绩效评价指标的筛选

本文对金融扶贫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主要参考宁夏回族自治区“五优化两对接”普惠金融工程,这一工程由中国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于2014年5月正式启动,目的在于全面优化对扶贫开发、弱势群体、现代农业、小微企业和科技文化五大板块的金融服务,实现金融机构信贷支持与人民银行货币政策、财政扶持政策的有效对接,以全面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渗透率。指标通过结合金融扶贫的特征对传统平衡计分卡财务绩效、客户层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指标维度的修正,涵盖了社会绩效、经济绩效、管理绩效、生态绩效四个维度的28项指标,以及5项修正指标。

(二)金融扶贫资金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本文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由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类指标组成,见表1。指标权重的赋值采用层次分析法。

四、金融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分析模型的应用――以宁夏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例

(一)金融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分析模型的应用

由于全国贫困地区金融扶贫绩效评价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中的数据采集难度极大,为了实证检验金融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客观评价模型的应用,本文选取了贫困度非常集中、代表性较强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应用检验典型样本,并将选取的2011-2015年的28项基本指标和5项修正指标数据按标准化参数进行标准化,如表2所示:

(二)评价结论

根据利用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和分析模型对金融扶贫绩效评价所得出的总体结果看,“十二五”期间宁夏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金融扶贫工作绩效整体上呈逐年上升之势,其中2011―2014年增长趋势较缓且不够稳定,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之后的2014―2015年绩效增长最为显著且明显加速。

从四个维度定量指标看,五年间金融扶贫的社会绩效和经济绩效明显,整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2015年绩效最佳,说明评价期内由于贫困地区金融扶贫资金投入增长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增长率、拥有金融服务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等指标的不断上升,使贫困人口的物质生活得到改善,贫困人口的减少率、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就业增长率、人均住行消费支出增长率和适龄儿童入学率等指标也随之明显上升。但是,在评价期内,管理绩效和生态绩效效果不佳,2015年分别排在第4和第3的位置,较2014年明显下降。从具体指标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扶贫资金的到位率、扶贫资金使用率在2013―2015年增长趋势明显减缓,且贫困地区的基本农田面积增长率、森林覆盖面积增长率、水土流失面积减少率也呈下滑之势,说明金融扶贫资金的“瞄准度”不够、使用效率不高,在一定程度上没有精准地支持农林等贫困地区主要产业的l展,而且对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改善的贡献度也不高。

从定性指标来看,贫困人口对扶贫资金投入的主观满意度较高,并且五年来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说明贫困人口对国家扶贫开发政策以及金融扶贫的绩效持肯定态度,五年来金融扶贫资源的投入使贫困人口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有了较大的改善。

五、关于建立和完善金融扶贫绩效评价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金融扶贫绩效科学长效的监测评价机制

按照管理学理论,金融扶贫绩效评价不可能是一时、一事的,必须按照循环、持续、长效的原则,方能确保绩效评价结论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可参考性。为此,应建立科学长效的金融扶贫绩效监测和评价机制。一是坚持全过程监测评价。即制定规范化的程序,对金融扶贫资源的考察、投入、使用、管理和效果等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监测和评价。二是坚持及时纠偏补弊。应通过监测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金融扶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偏差,并辅之以定期的研讨“会诊”制度,既解决问题,又推广经验。三是坚持持续监测评价。对金融扶贫的绩效不仅要注重整个实施过程,而且要关注其后续影响,尤其是对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等带来的长期效应,使金融扶贫绩效评价更具全局性。四是坚持扶贫退出制度。开展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升金融扶贫的绩效,而且应判断是否适时退出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倾斜支持,毕竟普惠或特惠的金融资源是稀缺的,有的资源还是准公共产品。一旦经评价后认为扶贫对象已经脱贫致富并迈上发展的正轨,就应更多地使用市场化的金融手段对其进行继续支持。

(二)促进金融扶贫绩效评价成果的转化应用

金融扶贫绩效评价的目标应是多重的,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反映金融扶贫绩效评价结果;
二是发现和纠改问题,促进金融扶贫效率不断提升;
三是作为对金融机构参与扶贫及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考核奖惩依据;
四是分析金融扶贫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五是总结推广金融扶贫经验。除第一项目标外,后四项目标都是对金融扶贫绩效评价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因此,应充分利用金融扶贫绩效评价的成果,使之成为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奖惩激励的重要参考、延展分析的重要工具、推广经验的重要素材,起到一举多得、一石多鸟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Fan,Hazel,Throat.Agricultural growth,Poverty Reduction and Agro-ecological zones in India[J]. Food Policy,2000(28):423-431.

[2]Flynn.New Incremental Isoconversional Method for Kinetic Analysis of Solid Thermal Decomposition[J].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2011(2):
679-683.

[3]Ravallion.中国减贫工作取得不平衡的进展[R].美国华盛顿:世界银行发展研究部,2004。

[4]庞守林,陈宝峰.农业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0,(2):20-23。

[5]世界银行.世界银行2009年度报告[R].瑞士伯尔尼:世界银行,2009。

[6]王美霞.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平衡计分卡视角[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金融扶贫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普惠金融;
金融扶贫;
减贫绩效

中图分类号:F32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7)03-0076-08

引言

金融扶贫是重要的扶贫攻坚政策措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指出“积极推动贫困地区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努力满足扶贫对象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
十三五规划提出“发挥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互补作用,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
《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让农民、小微企业等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
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电视电话会议”指出“引导金融资源向贫困地区聚集”。

金融扶贫的工作重点是大力发展普惠金融[1]。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亦称金融包容(financial inclusion),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自2005年被联合国提出以来,普惠金融一直被视为可以解决贫困问题、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包容性社会的一种重要机制[2]。中部地区贫困人口数量多,扶贫开发任务十分艰巨:在2014年全国7 017万农村贫困人口中,河南和湖南的贫困人口数量均超过500万(全国超过500万贫困人口的省份仅有6个);
在2012年国务院扶贫办的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中部地区占据了151个,占比达到25.5%。因此,厘清普惠金融减贫机理,科学认识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并评估其减贫绩效,对推动中部地区金融扶贫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HJ68x〗

理论界对普惠金融是否具有减贫效应尚有争议。权利贫困理论认为金融服务等基本权利的缺失是贫困的重要原因[3],提出将信贷干预作为反贫困的重要措施[4],并将穷人的信贷权提升到基本人权的高度[5]。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研究认为贫困地区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金融机构都会设置很高的信贷门槛,未享受金融服务的贫困家庭容易陷入“贫困陷阱”[6],而基于信贷约束理论的研究认为普惠金融通过信贷为贫困地区农民带来财富增长从而达到脱贫[7]。Burgess 和Pande以印度农村地区为研究样本的研究发现当地农村地区开户量每增加1%可以减少农村贫困率0.34%[8];
Beck等采用跨国数据的对比研究发现,具有较发达金融系统的经济体能够更快地消除收入不平等现象,降低贫困水平[9];
Manji研究发现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使用频率与贫困率负相关[10]。崔艳娟和孙刚分别以存贷款余额与GDP之比、国内债券余额、股票市值和保费收入三者之和与GDP之比这两个指标来度量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实证研究了1978-2007年我国贫困发生率与金融包容之间的关系,发现金融包容能够显著降低贫困水平[11]。但Navajas [12],Mallick[13],Brau [14],Roodman[15]等对小额信贷的减贫效应提出了质疑,认为小额信贷等普惠金融服务只限于在穷人中进行宣传而没有能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不能显著降低贫困率,贫困村互助资金并没有瞄准贫困农户[16],有劳动能力但处于最低收入水平的贫困农户仍难以有效利用互助资金的贷款服务[17]。

国内外研究丰富发展了普惠金融减贫理论,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但也存在着以下不足:(1)主要从信贷约束的视角阐述银行信贷的减贫效应,鲜有系统分析普惠金融减贫机理的文献;
(2)实证分析普惠金融减贫绩效的国内文献较少,仅有的个别研究中,测度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较为单一;
(3)对普惠金融是否具有减贫效应尚有观点上的分歧,因而有必要进一步进行实证检验。本文创新点是从金融功能的视角较系统阐释了普惠金融减缓农村贫困的内在机理;
并从普惠金融广度(即普)和普惠金融深度(即惠)两个维度构建了由每万人拥有的银行网点数等14个指标组成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实证测度了中部地区2005年以来各年度、各省域的普惠金融综合指数和维度指数;
采用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中部地区普惠金融综合指数和维度指数与农村贫困率之间的关系。

金融扶贫论文范文第3篇

在金融扶贫领域,开发性金融由国家开发银行的个体实践转变为一种社会化的模式,通过与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的投融资优势协同,共同推动开发性金融事业发展,目前已精准地利用政府与市场相互促进的关系探索出了一条开发性金融支持扶贫开发的道路,在机制建设、规划编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众所周知,扶贫如果完全依靠财政收入,“资金荒”困局就很难破解,而国家开发性金融将引导性资金切入贫困地区促进扶贫开发则是一个很好的解决之道。

12月5日,为深化开发性金融支持扶贫开发的实践探索,开创综合服务支持扶贫开发新模式,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云南省政府在北京联合召开“开发性金融助力滇西边境片区扶贫开发”座谈会。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会长陈元出席座谈会并致辞,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郑文凯、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会长胡富国、云南省副省长高树勋和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袁力分别致辞或发表讲话,保山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松介绍了保山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代表市政府与有关金融机构和投融资机构签订扶贫开发项目合作协议,涉及项目投资金额超过500亿元。

毫无疑问,无论从当前还是长远看,发挥开发性金融的先锋先导作用,弥补制度缺陷和市场失灵,打通融资瓶颈,破解融资难题,提高规划水平,都是推动贫困地区发展的有效手段和可靠保障。滇西边境片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地区,又是具有独特区位和资源优势的地区,开发性金融的入驻将作为连接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桥梁,从完善市场主体和弥补制度缺损入手,在制度建设、市场建设和信用建设,改善金融生态,打通融资瓶颈,运用市场化方法进行扶贫开发,以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百姓脱贫致富相结合方面作出不少尝试。

陈元认为,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对加快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进程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开发性金融作为沟通“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独特金融形式,与开发式扶贫方针理念契合、方法相通、优势互补,在实现政府发展目标,培育多元主体,形成社会共建合力,领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事业,主动建设市场和制度,形成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的机制,增强自身积累和内生发展动力,支持扶贫开发方面的成效显著。

以云南为例,滇西边境地区的减贫工作进一步深化了开发性金融支持扶贫开发的实践探索,开创了开发性金融机构以“融资、融智、融商”综合服务支持扶贫开发的新模式。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和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合作,共同组织建设大型企业投资贫困地区发展工作机制,云南省各级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完善金融生态环境,创造发展条件,把欠发达地区当做新的经济增长点,把贫困地区发展与区域经济大周边战略结合,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从长远看,对云南经济发展将产生积极的示范作用。

由此可见,开发性金融支持扶贫开发事业将大有可为。

而滇西边境片区扶贫开发又是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云南省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重点内容,对于我国构筑通往印度洋的战略要道,实施海洋强国战略、能源安全战略、对外开放战略、和平外交战略等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探索西部对外开放的新模式,促进滇西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对欠发达地区综合开发开放,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保护生态多样性,也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但是,单从扶贫角度,云南和全国其他地区情况不一样,应因地制宜,量身打造适合云南扶贫与发展的金融产品。

据了解,此次由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云南保山市政府共同推动的“开发性金融助力滇西边境片区扶贫开发”项目,将依据国家宏观经济、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把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的社会团体平台资源优势、国家开发银行的融资优势与云南省政府的组织优势相结合,携手在保山市国家西南“桥头堡”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滇西边境片区扶贫开发、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等重点领域,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综合引领支持作用,推动保山市经济社会和谐、科学、跨越式大发展。

事实上,开发性金融在云南的尝试,最大特点就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市场经济手段来解决扶贫资金不足的问题,这或许将成为云南金融扶贫改革的一个创新,而如何更好地利用好社会各方的优势资源也将成为云南的一个考验。

胡富国强调,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应利用社会团体的资源优势,带头与地方政府、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会员共同努力,积极为贫困地区老百姓办真事、办实事。他希望,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的工作人员一定要主动和政府真诚合作、共同努力;
遵法守纪、依法办事、不要违规;
要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讲求实效、不图形式,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不说假话,不弄虚作假,为扶贫开发事业添砖加瓦、作出贡献。

理论上讲,金融扶贫是新一轮扶贫攻坚的具体举措,也是扶贫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郑文凯指出,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和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立足于各自的优势,共同发起了以融资、融智、融商为主要内容的开发性金融扶贫合作,这既是金融扶贫的探索,也是动员各方社会资源创新社会扶贫机制的有益实践。国务院扶贫办将为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和其他参与扶贫开发的团体、组织、企业,提供全力支持和高效服务。

金融扶贫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黄冈市;
金融扶贫;
金融服务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8-0125-02

1 黄冈市金融扶贫现状

对于金融扶贫的定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比较正式严谨的界定。金融扶贫主要采用投放金融产品的形式,积极发挥金融机构的杠杆作用,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来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相对于传统的扶贫措施,金融扶贫有着以下特点:一是主体性,二是可持续性,三是市场性,四是创新性。金融扶贫作为贫困地区扶贫脱贫的一种有力武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被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所运用。

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下辖七县二市,其中五个县市是部级贫困县,一个县是省级贫困县。根据调查摸底,截至2014年底,黄冈市有892个贫困村,占全省贫困村18.5%,居第一位;
贫困人口102.83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17.71%,居第二位。由此可见,黄冈市扶贫任重而道远。黄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金融扶贫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关于金融支持产业精准扶贫的意见》、《黄冈市易地扶贫搬迁贷款方案》、《关于实施小额信贷主办行制度的通知》等金融扶贫文件。黄冈市金融部门也大力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持续加大对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在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上也取得积极成效。

首先,黄冈市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开展各类金融与泛金融机构的引进与设立,构建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完善金融服务功能。一是大力引进设立各类银行机构,二是大力推进保险业发展,三是大力发展其他各类金融业态;

其次,黄冈市积极探索多样化的金融扶贫方式。为了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黄冈市金融机构纷纷参与其中,金融支持产业扶贫、扶贫小额信贷、保险助推医疗救助扶贫、金融支持易地扶贫搬迁这些方式在帮助贫困地区人口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最后,黄冈市金融扶贫成效显著。金融扶贫是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有效手段,可以帮助贫困人口尽快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2 黄冈市金融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黄冈市近些年来金融扶贫在促进贫困人口脱贫增收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

2.1 认识存在偏差

部分基层干部对于金融扶贫工作认识不到位,特别是面对小额信贷可能出现的风险,害怕承担责任,不敢签字、盖章,导致工作中宣传金融扶贫政策、主动配合不够。同时,在大部分贫困农户的传统意识中,一旦跟“扶贫”二字沾上边,就片面以为是免费和无偿的,根本没有到期偿还意识,因而贷款资金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2.2 扶贫任务较重

黄冈市贫困县市多、贫困人口多,此外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弱,这都给扶贫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贫困地区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对黄冈市贫困县文化程度的初步调查,大部分人的文化程度均低于高中。因此,黄冈市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比较弱,我们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必须注重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引导其掌握某种谋生的技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样才能确保贫困人口彻底摆脱贫困,而不是暂时地脱离贫困。

2.3 扶贫资金不足

虽然金融机构为黄冈市精准扶贫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但是对于黄冈市扶贫资金的总体需求而言是远远不足的。贫困户几乎没有积蓄偿还贷款的本金,偿还能力差,而经济效益对于金融机构来言又是重要的经营目标,考虑到收益和风险,因而金融机构倾向于把资金借贷给较为富裕的农户或企业,往往导致扶贫目标的偏差。此外,资金外流比较严重,严重影响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贫困人口的脱贫增收,甚至可能加剧贫困地区的落后。

2.4 服务体系不健全

第一,基层金融网点不健全,黄冈市的很多金融机构虽然在给农民提供资金以及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大量的贡献,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贫困地区基层金融网点服务出现空白;
第二,农业保险发展滞后,黄冈市是农业大市,农业风险发生率高,但是黄冈市农业保险发展比较滞后,一方面开办农业保险的保险机构少,险种少,另一方面农民的参保意识差,对于农业保险认识不够,主动投保的农民少,农业保险覆盖率和承保率都比较低,因而农业投资风险极大,金融机构往往不愿进行贷款;
第三,农村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农村信用担保是在农户和农村的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获取信用贷款时所提供的第三方担保。由于农户和中小企业资金实力有限,他们自身没有有效的抵押物,这就需要成立专门的担保机构。虽然近年来黄冈市政府组建了金财担保公司,全市担保公司也发展到19家,但是总体而言信用担保机构还是偏少。

2.5 金融环境有待提高

黄冈市金融环境存在着一些问题,金融环境有待优化。金融扶贫工作牵涉多个部门,需要进行统筹领导和协调。但是目前来看,黄冈市金融扶贫机制还不健全,主要表现在金融扶贫相关政策措施不配套以及金融扶贫政策落地速度较慢。信用意识淡薄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贫困地区人口的信用意识比较薄弱,很容易造成金融机构的扶贫贷款无法回收。更有甚者,一些偏远的贫困地区,有些农户把扶贫贷款当成国家给予的扶贫补贴,认为不需要进行返还。还有一些借款人通过作假的方式骗取扶贫贷款,并且不按照合同使用资金,将资金投放在一些高风险项目上,导致贷款无法回收给银行带来经济损失。此外,贫困地区的征信体系不完善,对借款人的信用信息不能进行及时的了解,容易产生风险。

2.6 创新力度不足

黄冈市金融扶贫创新力度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金融扶贫操作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创新,二是金融扶贫信贷产品不够丰富。从金融扶贫操作模式的角度看,黄冈市目前虽然探索形成了“政府+农商行+保险公司+新型经营主体+农户”、“政府+农商行+新型经营主体+农户”、“政府+农商行+农户”以及“农商行+保险公司+农户”等四种模式,但是还不够成熟,还有继续探索创新的空间。从金融扶贫的产品来看,金融扶贫的产品和服务主要集中在信贷领域,有农户的小额信贷和个体经营户以及中小企业的贷款,但是在农业保险以及涉农资产证券化方面的创新非常有限。

3 黄冈市金融扶贫的对策

3.1 应加强金融扶贫的舆论宣传引导

全市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要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广泛宣传金融扶贫的相关政策,整合宣传力量,创新宣传方式,大力宣传金融扶贫开发典型人物、先进事迹,形成全力推进金融扶贫的强大气场,真正让农村市场经营主体和贫困户家喻户晓,鼓励贫困户积极参与到金融扶贫的过程中,通过金融手段脱贫增收。其次还要讲透政策,要防止金融机构和乡镇干部对金融扶贫相关政策宣传不到位,造成农户误把扶贫贷款当作政府发的补贴款,引导农户正确认识到金融扶贫的贷款是有偿的且需要按期还本付息。再次,加大对农户信用意识的宣传和教育,营造诚信环境,引导广大贷款农户遵守贷款合同,按时归还贷款,减少恶意拖欠、拒不还款等问题。’

3.2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黄冈市扶贫资金目前存在着供不应求的情况,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必须充分利用一切力量加大扶贫资金支持力度。具体做法如下:一是要增加扶贫资金的投入量。在贫困地区,首先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扩大政策性金融的支持范围;
其次农商行要多元化集资,大力组织存款,尽快回收到期的扶贫资金,促进循环使用,惠及更多的贫困人口;
还要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对积极参与到金融扶贫中的民营企业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同时放宽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政府可以在税收和贴息等方面给予贫困地区的商业银行一些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在贫困地区设置村镇银行等机构开展金融扶贫。另一方面,要遏制资金外流的状况。

3.3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强化金融在扶贫中的作用离不开一个有效和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针对黄冈市金融扶贫目前存在的问题,黄冈市必须创新发展普惠金融,大力推进金融服务网格化,促使金融服务乡镇、村组全覆盖;
大力发展保险,完善风险分摊和化解机制,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通过政府保费补贴以及税率优惠等方式支持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保险发展,支持贫困地区开展特色农产品价格保险,以此来调动保险公司和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通过拓宽担保抵押物的范围,设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等方式完善担保体系。

3.4 优化金融环境

金融扶贫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合力攻坚的金融扶贫机制,更离不开一个讲信用的金融环境,为黄冈市金融扶贫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支持。信用是金融发展的重要基础,为确保金融扶贫工作顺利推进,因此必须大力推进信用工程建设,一是要增强贫困户的信用意识,进行观念教育,培养诚信意识,二是进一步加大贫困户和市场主体的评级授信力度,构建可操作性强且统一的农村信用等级评定体系并建立档案激励信用状况,推动金融机构共享信用评定结果;
三是要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和信用企业创建活动,努力形成激励机制,对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和信用企业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

3.5 推进金融扶贫创新

创新是动力之源,位居五大发展理念之首,金融扶贫同样也离不开创新。我们要大力推进金融扶贫创新,一方面要创新金融扶贫操作模式,积极推进政银保合作;
另一方面要努力创新信贷产品,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参考文献:

[1] 赵志刚.中国农村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 版社,2015.

[2] 陶建武.地方政府创新的动力与过程[J].重庆社会科学,2015,(9).

金融扶贫论文范文第5篇

1 黄冈市金融扶贫现状

对于金融扶贫的定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比较正式严谨的界定。金融扶贫主要采用投放金融产品的形式,积极发挥金融机构的杠杆作用,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来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相对于传统的扶贫措施,金融扶贫有着以下特点:一是主体性,二是可持续性,三是市场性,四是创新性。金融扶贫作为贫困地区扶贫脱贫的一种有力武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被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所运用。

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下辖七县二市,其中五个县市是部级贫困县,一个县是省级贫困县。根据调查摸底,截至2014年底,黄冈市有892个贫困村,占全省贫困村18.5%,居第一位;
贫困人口102.83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17.71%,居第二位。由此可见,黄冈市扶贫任重而道远。黄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金融扶贫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关于金融支持产业精准扶贫的意见》、《黄冈市易地扶贫搬迁贷款方案》、《关于实施小额信贷主办行制度的通知》等金融扶贫文件。黄冈市金融部门也大力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持续加大对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在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上也取得积极成效。

首先,黄冈市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开展各类金融与泛金融机构的引进与设立,构建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完善金融服务功能。一是大力引进设立各类银行机构,二是大力推进保险业发展,三是大力发展其他各类金融业态;

其次,黄冈市积极探索多样化的金融扶贫方式。为了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黄冈市金融机构纷纷参与其中,金融支持产业扶贫、扶贫小额信贷、保险助推医疗救助扶贫、金融支持易地扶贫搬迁这些方式在帮助贫困地区人口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最后,黄冈市金融扶贫成效显著。金融扶贫是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有效手段,可以帮助贫困人口尽快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2 黄冈市金融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黄冈市近些年来金融扶贫在促进贫困人口脱贫增收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

2.1 认识存在偏差

部分基层干部对于金融扶贫工作认识不到位,特别是面对小额信贷可能出现的风险,害怕承担责任,不敢签字、盖章,导致工作中宣传金融扶贫政策、主动配合不够。同时,在大部分贫困农户的传统意识中,一旦跟“扶贫”二字沾上边,就片面以为是免费和无偿的,根本没有到期偿还意识,因而贷款资金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2.2 扶贫任务较重

黄冈市贫困县市多、贫困人口多,此外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弱,这都给扶贫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贫困地区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对黄冈市贫困县文化程度的初步调查,大部分人的文化程度均低于高中。因此,黄冈市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比较弱,我们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必须注重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引导其掌握某种谋生的技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样才能确保贫困人口彻底摆脱贫困,而不是暂时地脱离贫困。

2.3 扶贫资金不足

虽然金融机构为黄冈市精准扶贫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但是对于黄冈市扶贫资金的总体需求而言是远远不足的。贫困户几乎没有积蓄偿还贷款的本金,偿还能力差,而经济效益对于金融机构来言又是重要的经营目标,考虑到收益和风险,因而金融机构倾向于把资金借贷给较为富裕的农户或企业,往往导致扶贫目标的偏差。此外,资金外流比较严重,严重影响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贫困人口的脱贫增收,甚至可能加剧贫困地区的落后。

2.4 服务体系不健全

第一,基层金融网点不健全,黄冈市的很多金融机构虽然在给农民提供资金以及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大量的贡献,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贫困地区基层金融网点服务出现空白;
第二,农业保险发展滞后,黄冈市是农业大市,农业风险发生率高,但是黄冈市农业保险发展比较滞后,一方面开办农业保险的保险机构少,险种少,另一方面农民的参保意识差,对于农业保险认识不够,主动投保的农民少,农业保险覆盖率和承保率都比较低,因而农业投资风险极大,金融机构往往不愿进行贷款;
第三,农村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农村信用担保是在农户和农村的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获取信用贷款时所提供的第三方担保。由于农户和中小企业资金实力有限,他们自身没有有效的抵押物,这就需要成立专门的担保机构。虽然近年来黄冈市政府组建了金财担保公司,全市担保公司也发展到19家,但是总体而言信用担保机构还是偏少。

2.5 金融环境有待提高

黄冈市金融环境存在着一些问题,金融环境有待优化。金融扶贫工作牵涉多个部门,需要进行统筹领导和协调。但是目前来看,黄冈市金融扶贫机制还不健全,主要表现在金融扶贫相关政策措施不配套以及金融扶贫政策落地速度较慢。信用意识淡薄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贫困地区人口的信用意识比较薄弱,很容易造成金融机构的扶贫贷款无法回收。更有甚者,一些偏远的贫困地区,有些农户把扶贫贷款当成国家给予的扶贫补贴,认为不需要进行返还。还有一些借款人通过作假的方式骗取扶贫贷款,并且不按照合同使用资金,将资金投放在一些高风险项目上,导致贷款无法回收给银行带来经济损失。此外,贫困地区的征信体系不完善,对借款人的信用信息不能进行及时的了解,容易产生风险。

2.6 创新力度不足

黄冈市金融扶贫创新力度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金融扶贫操作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创新,二是金融扶贫信贷产品不够丰富。从金融扶贫操作模式的角度看,黄冈市目前虽然探索形成了“政府+农商行+保险公司+新型经营主体+农户”、“政府+农商行+新型经营主体+农户”、“政府+农商行+农户”以及“农商行+保险公司+农户”等四种模式,但是还不够成熟,还有继续探索创新的空间。从金融扶贫的产品来看,金融扶贫的产品和服务主要集中在信贷领域,有农户的小额信贷和个体经营户以及中小企业的贷款,但是在农业保险以及涉农资产证券化方面的创新非常有限。

3 黄冈市金融扶贫的对策

3.1 应加强金融扶贫的舆论宣传引导

全市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要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广泛宣传金融扶贫的相关政策,整合宣传力量,创新宣传方式,大力宣传金融扶贫开发典型人物、先进事迹,形成全力推进金融扶贫的强大气场,真正让农村市场经营主体和贫困户家喻户晓,鼓励贫困户积极参与到金融扶贫的过程中,通过金融手段脱贫增收。其次还要讲透政策,要防止金融机构和乡镇干部对金融扶贫相关政策宣传不到位,造成农户误把扶贫贷款当作政府发的补贴款,引导农户正确认识到金融扶贫的贷款是有偿的且需要按期还本付息。再次,加大对农户信用意识的宣传和教育,营造诚信环境,引导广大贷款农户遵守贷款合同,按时归还贷款,减少恶意拖欠、拒不还款等问题。’

3.2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黄冈市扶贫资金目前存在着供不应求的情况,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必须充分利用一切力量加大扶贫资金支持力度。具体做法如下:一是要增加扶贫资金的投入量。在贫困地区,首先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扩大政策性金融的支持范围;
其次农商行要多元化集资,大力组织存款,尽快回收到期的扶贫资金,促进循环使用,惠及更多的贫困人口;
还要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对积极参与到金融扶贫中的民营企业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同时放宽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政府可以在税收和贴息等方面给予贫困地区的商业银行一些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在贫困地区设置村镇银行等机构开展金融扶贫。另一方面,要遏制资金外流的状况。

3.3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强化金融在扶贫中的作用离不开一个有效和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针对黄冈市金融扶贫目前存在的问题,黄冈市必须创新发展普惠金融,大力推进金融服务网格化,促使金融服务乡镇、村组全覆盖;
大力发展保险,完善风险分摊和化解机制,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通过政府保费补贴以及税率优惠等方式支持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保险发展,支持贫困地区开展特色农产品价格保险,以此来调动保险公司和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通过拓宽担保抵押物的范围,设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等方式完善担保体系。

3.4 优化金融环境

金融扶贫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合力攻坚的金融扶贫机制,更离不开一个讲信用的金融环境,为黄冈市金融扶贫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支持。信用是金融发展的重要基础,为确保金融扶贫工作顺利推进,因此必须大力推进信用工程建设,一是要增强贫困户的信用意识,进行观念教育,培养诚信意识,二是进一步加大贫困户和市场主体的评级授信力度,构建可操作性强且统一的农村信用等级评定体系并建立档案激励信用状况,推动金融机构共享信用评定结果;
三是要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和信用企业创建活动,努力形成激励机制,对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和信用企业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