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文化节论文【五篇】

时间:2023-07-01 19:55:09 来源:晨阳文秘网

作为徐州独特的节日习俗和文化现象,伏羊节承载了悠久的历史意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不论是彭祖时已经流传的吃羊传统,还是以徐州为地理依托的地域色彩,都在不同方面加深了“伏羊节”的文化意义,从而使得这一“民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化节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文化节论文【五篇】

文化节论文范文第1篇

作为徐州独特的节日习俗和文化现象,伏羊节承载了悠久的历史意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不论是彭祖时已经流传的吃羊传统,还是以徐州为地理依托的地域色彩,都在不同方面加深了“伏羊节”的文化意义,从而使得这一“民俗文化节日”大放光彩。

1.1食羊文化传统

羊,作为最早被人类成功驯养的家畜种类之一,人的贡献在衣食住行乃至祭祀方面都有着突出体现,而最重要的应属饮食方面。食羊的传统古来已有,先民们很早就捕猎野羊为食物,羊被驯养为家畜之后,更是为人们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周礼?天官》中有记载:“春行羔豚,膳膏香”;《礼记?月令》也记有:“仲春之月”,“食麦与羊”;“医食同源”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传统,先人们在用羊来满足口腹之需的同时,也不断发掘出了羊肉的药用功效。东汉名医张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中记有“当归羊肉生姜汤”能治疗血虚寒疝等疾病;明代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羊肉甘热无毒。食之肥软益人,治冷劳山岗疾痢,妇人赤白带下,疗筋骨急强,虚劳益气,利产妇”。羊肉的祛风驱寒功效看似与三伏天的暑热格格不入,实际上夏日候湿热,人们食欲减退,体内积热,在这样的时候吃上一碗香辣美味的羊肉,不仅使人胃口大开增强食欲,同时也能促人发汗,以热制热,驱散体内湿毒,补虚健体,对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及高温天抗病能力十分有益。“伏羊节”食羊,既是对羊肉本身鲜美味道的追求,同时也是对羊肉药用功效的充分利用。

1.2地域文化内涵

虽然中国人食羊传统悠久,但在三伏天大碗吃羊肉喝羊汤,并将这一习俗其发展成为全民参与的盛大节日,却只有在徐州得以实现,这与徐州的地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徐州无论从地理位置上还是气候环境上,都体现出鲜明的南北交界地带特色,其风俗传统和文化氛围也呈现出受南北各地共同影响、兼收并蓄的特点。以饮食文化为例,齐鲁菜系的红烧类与酱类菜点的风味、川菜的麻辣鲜香,在徐州饮食上都有所体现。总体来说,徐州菜五味俱全,以咸鲜为主。因此羊对徐州人来说,是地地道道的美味佳肴,人们通常在烹饪羊肉时极力除去的膻味,在徐州人看来正是“鲜”的体现。当地人用大锅清水熬制羊肉羊汤,只在最后加几味简单佐料,辣椒放足便可大快朵颐。这样烹制出的膳食虽不精致,但鲜香味浓,经济实惠,吃起来十分过瘾。淳朴的民风和豪爽不拘小节的个性使得当地人能够适应并喜欢吃伏羊,将在炎炎夏日大口吃肉大碗喝汤的习俗一直保存了下来。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徐州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几千年前,注重饮食和养生的彭祖便推崇羊肉;后又有沛县汉高祖刘邦喜吃羊肉,据《史记》中记载刘邦年轻时曾杀羊设酒宴客。另外徐州是汉代画像石出土最多的地区之一,在铜山县汉王镇出土的一块《庖厨图》上便画有庖厨用羊肉烹制食物的图景。徐州的伏羊节,从一方面来说是对当地祖先饮食传统的一种顺理成章的继承,从另一方面来说也表达了一种对先人的怀念和对汉风古韵的向往,是一种历史的沉淀和对民族感情的承载。

文化节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凤凰卫视个性化评论

凤凰卫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从一家以娱乐为主时事资讯为辅的中文娱乐台,逐渐成长为全球华语主流大台。根据北京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所作的调查报告:“凤凰中文台在内地的入户率和央视一台分别是百份之十四和百份之百,但前者在忠诚度指数上却占了百份之六十五点七,仅次于央视一台,位居第二。”1999年凤凰卫视推出了以时政评论为主体的《时事开讲》,随后,凤凰卫视制作了一系列评论节目,如窦文涛的《锵锵三人行》、吴小莉的《小莉看世界》、阮次山的《新闻今日谈》等等。相对宽松的新闻环境使得凤凰卫视在机制设置上较内地电视台更加灵活,在处理国际重大新闻事件时有着很难比拟的优势。处于中西交汇处的地理特点则使其从取材角度到评论内容,都有别于内地电视台。

此外,凤凰卫视很多节目是没有人审稿的,这就给了评论员更多的空间,能够更好地突出评论员的个性,这些都构成了凤凰卫视个性化评论赖以生存的土壤。凤凰蜕变的机遇不仅仅是偶然,中国的崛起令全世界瞩目,国际社会需要华人的声音。目前,在世界舞台上华人的声音还很微弱,正如刘长乐在首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所说的“我们从内心深处希望改变这种局面,该让华人的声音回荡在世界电视媒体的天空。”这又是具有凤凰特色的言论,正是这样的言论把凤凰推向了今天的高度。本文认为,凤凰卫视个性化评论的独特魅力主要表现在主持风格个性化、节目形式个性化、评论内容个性化这三个方面。

一、主持风格个性化

1、利用明星效应,打造个性品牌。凤凰卫视在其品牌塑造的过程中创造了最具凤凰特色的"三名战略"。“所谓‘三名战略’,就是凤凰卫视注重塑造‘名主持人、名评论员、名记者’,着力突出一种有魅力的个人形象。”被评为“祖国宝岛的最具影响力主持人”的吴小莉,被网友誉为“中华读报第一人”的杨锦麟都是在这种机制下诞生的名主持人。凤凰卫视扎根商业气息十分浓重的香港,推行"三名战略"是开拓市场的重要策略,通过策划和包装满足观众的收视趣味,从而达到制造明星效应、树立凤凰品牌的目的。

凤凰卫视主要以节目宣传主持人的方式来打造主持人和评论员,很多节目是以主持人为中心策划的,有些甚至直接以主持人名字冠名,如:《一虎一席谈》、《小莉看时事》、《李敖有话说》等。凤凰卫视给主持人或者评论员度身订做符合其气质特征的节目,充分发掘其才能和潜力。这样,凤凰卫视各具特色的主持人呈现在观众面前:胡一虎的积极大度,窦文涛的大胆敢言,阮次山的专业权威,陈文茜的细腻理性……。凤凰卫视在打造明星主持人的同时也塑造了频道的个性魅力,两者相得益彰。

2、依靠博学精英,树立言论权威。刘长乐曾经说过,文化的力量才是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品牌真正的实力,这种实力是永远也输不掉的。凤凰卫视不断招贤纳士,现在旗下已经汇聚了大批来自的传媒精英。凤凰的时事评论员大多具有多年媒体工作经验,而且学历层次也较高,如曹景行、何亮亮都拥有研究生学历,阮次山是纽约大学政治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等。丰厚的积淀使得凤凰评论员有着深刻的新闻洞察力、独到的新闻视角和较高的理论功底。

此外,这些评论员各有所长,阮次山是政治评论专家,何亮亮对中国外交深有研究,而曹景行则善于解读国际时事及新闻。凤凰卫视评论员以深厚的底蕴为基础,以精英的视角分析和判断,为观众提供了即时独特的观点,向世界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除了凤凰卫视本身的评论员之外,凤凰卫视还不定期邀请一些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来做客开讲,如《时事开讲》就请过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三农问题专家曹锦清,历史学家秦晖等等,发表高见。这些精英的观点,进一步树立了凤凰卫视言论的权威性。

二、节目形式个性化

1、明星主播制。凤凰卫视采用明星主播制,通过发掘主持人、评论员甚至记者的自身潜质,努力并成功塑造一批有特色的名主持人、名评论员和名记者,给观众新鲜的视听感受。凤凰卫视主持人个性化的包装、个人魅力的展现,塑造了评论节目的独特风格。主持人与节目相融合的节目形式给观众协调、新鲜的感觉。这种明星主播制的评论节目,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同质化的风险。当主持人与节目在公众中获得影响力时,这一切都成为凤凰卫视的品牌符号,从而也使得凤凰卫视的评论节目具有了不可复制性。

2、多元节目形式。凤凰卫视的评论节目品种丰富,形式多元。各评论节目有自己独特的定位和选题,让不同口味的观众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评论大餐。如被称为“信息筛选机”的《有报天天读》中,主持人杨锦麟每天为观众解读全球重要报刊头条新闻及主要社论,点评言简意赅,切中要害。《锵锵三人行》中,由主持人窦文涛与传媒界之精英名嘴,一起针对每日热门新闻事件进行研究,并各抒己见,但也不属于追求问题答案的“正论”,而是“俗人闲话”,达至融汇信息传播,制造乐趣与辩析事理三大元素于一身的目的。选题如“西方媒体也拍华南虎?”、“《集结号》的另类结局”、“媒体的‘艳照门’”等等。

《时事辩论会》以辩论会的形式,通过正反双方的观点和论据,摆事实讲道理,以求智能碰撞广开言路,从而在观点交锋中提高论题的层次并使之更加明确。《时事辩论会》不求终极真理和权威结论、但求畅所欲言和脑力激荡的风格,常能在各相关领域引发有力的涟漪般的反响。选题如“宋楚瑜可能回归?”、“中国职工工资高速增长了?”、“黑窑工现象可以彻底解决吗”等等。

三、评论内容个性化

1、内容定位,体现民族性国际化。以普通话为播放语言的凤凰卫视是一个有着强烈华人意识的中文媒体。华语媒体身份以及作为面向全球华人的媒体,决定了拥有共同的文化之根的凤凰评论员,用华人的思维和观点来解读新闻事件,从民族的立场发表言论。“这与凤凰卫视的办台方针与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向世界发出华人媒体的声音’,‘拉近全球华人的距离’,‘构建桥梁’以及它的大中华意识。”凤凰卫视立足全球视野,弘扬传统文化,有志于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泛中国化的华语媒体。在我国媒体处于国际上相对弱势的情况下,带有强烈民族色彩的凤凰卫视出现在全世界的面前,确实是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

凤凰卫视的民族性体现在节目定位上,也直接体现在其评论中,就对台湾方面的评论而言,凤凰卫视评论员们始终将维护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同时考虑到民意以及国际形势,站在两岸人民的共同立场对当前的台海情况进行分析评论。在这种“民族性国际化”的内容定位下,凤凰卫视的观众定位为社会主流群体,包括高收入人群、商人、高层管理者、决策者、意见领袖等。凤凰评论的选题以硬新闻为主,主要评论对象是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热点。这样的选材很符合凤凰卫视的“立足世界”的定位,也很符合其目标读者的需求。这种有深度、有广度的评论节目比较容易赢得中高端受众的青睐。凤凰卫视在抓住社会主流群体的注意力的同时,也就获得了凤凰卫视的影响力。

2、信息量大,强调解读隐性信息。凤凰卫视推出了各种各样的评论节目,信息量大。选题上囊括古今中外,主要以时政与主流话题为主,抽丝剥茧,分析评点。以《有报天天读》为例,节目分为六个环节,分别是:天天头条、天天两岸行、天天浮世绘、天天焦点、天天有话儿以及天天点题。“搜罗全球主流的媒体和重要报纸、杂志的最新信息和精华焦点”。④节目的内容立足全球,信息极其丰富。凤凰卫视评论节目选题不仅仅局限于新近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还包括古今文史知识及民间典故等,如《文涛拍案》就是凤凰卫视推出的一个解读历史的节目,对古今中外精采案例进行分析,以新颖的说书人风格,天马行空的联想对其进行解读。:

凤凰评论的信息量大还更突出地体现在它对隐性信息的解读上。显性信息是事物表面的信息,隐性信息则是隐藏在主要新闻事实背后的信息。凤凰评论能充分整合资源,发现不相关的新闻表象背后相关的信息,挖掘隐藏在新闻背后的理性信息。如阮次山主持《新闻今日谈》的节目开始语是“许多看来不相关的事,其实都是相互有关联的。”凤凰卫视的评论员凭借其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通过收集大量的事实信息,分析、提炼,挖掘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隐藏在大量显性信息下的隐性信息。这种隐性信息更能让观众受到启发和教益。

3、尊重民众,注重实现人文关怀。新闻传播中人文关怀的首要前提是最大限度地满足民众的知情权。凤凰卫视的地理优势,有利于它广开言路,打破信息的封锁和垄断。同时,凤凰卫视奉行“以人为本、贴近观众,摒弃政治文化和精英文化居高临下的感觉”的节目方针,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正是凤凰卫视的经营理念。凤凰卫视以平民视角为立足点、以舆论监督为出发点进行评论,深切关注民众特别是底层民众的命运。这种传播方式有利于传者与受者形成良好的互动传播效果,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体现凤凰卫视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塑造媒体公信力。

注释

吕书练:《凤凰卫视:打造全球华语平台》,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文化节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众文化;电视节目;非诚勿扰

一、引言

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中国人普遍都比较保守、含蓄,在对待感情问题、婚恋问题的时候,一般都不喜欢张扬于众,都喜欢保持低调。1998年中国最早的一期电视相亲节目―《玫瑰之约》在湖南卫视开播,一时间成为社会最火热的话题,强烈的冲击了人们的传统观念,赞扬之声、非议之论此起彼伏,但不可否认的是其高扬的收视率。全国各省市电视台也紧随其后,纷纷推出各类相亲节目,一时间成为一种潮流,最后导致泛滥成灾,越来越没有新意,乃至演变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也逐渐失去了市场,失去了观众,最后不得不黯然退场。

此后相亲类节目似乎就销声匿迹了,然而2010年一款以相亲为主题的节目《非常勿扰》却再次火爆,再次引起社会的轰动,一时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焦点,从市场效益上看这款节目是成功的,虽然从文化价值上看其还存在非议,但是不可否认,其超高的收视率已经说明其作为一款带有明显娱乐性质的相亲类节目其策划制作无疑是成功的。本文据此结合《非诚勿扰》这栏节目来谈谈它为这类相亲节目乃至诸如此类娱乐访谈节目的今后发展所带来的启示,对其带有的大众文化倾向进行简单的探讨。

二、浅论电视相亲类节目的大众文化倾向

1.电视节目的成功有其存在的社会基础

可以说《非诚勿扰》的成功根本原因在于其策划源头的大众化倾向,任何一个电视节目必须有其存在的根基,就是说有其产生的现实存在基础,即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如果是凭空捏造的,如果是无病,失去实际意义,那么将会很难产生共鸣,很难因此大众的关注。

《非常勿扰》的成功绝不是偶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如今的社会现实,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社会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很少,诚信的缺失,还有一个很引人关注的问题就是城市中的“剩男”“剩女”问题。也就是现代城市青年人的婚姻恋爱问题,由于城市生活压力大,工作紧张,人们缺少沟通的时间,生活圈子很小,阻碍了彼此的了解。同时由于价值观的问题,很多年轻人在选择恋人、婚姻对象的过程中往往也坚持“宁缺毋滥”的思想,晚婚在城市里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电视节目也可以说是一个民众思想的蓄水池,人们需要这样一个宣泄情绪的出口,而《非诚勿扰》恰恰迎合了这一社会需求,及时了反映了这一社会情绪,也可以说其策划源头正是源于这种大众化文化的倾向。

2.来自“草根”的嘉宾增加了节目的大众性

如果说《非诚勿扰》的成功在于其策划的源头大众化的倾向,而其节目的主角,其嘉宾的来源更是将这一倾向又推进了一步。嘉宾都是在报名的观众中选取,都是实实在在的普通人,都是来自各行各业,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民众,对于观众来说,有着极大的认同感,节目中的嘉宾放佛就是自己的身边人,这种认同感正是源于节目制作上的大众化倾向,也正是制作者的初衷。

3.真实、直接的话题增加了节目的现实性

如果说进入节目的低门槛增加了大众的认同感,让观众感觉就是自己身边的人,而节目中现实、直接的话题更是语出惊人,更是来自实实在在的生活中,让大众感觉节目说的就是身边的事。

由于电视市场化的现实压力,导致节目在策划过程中必须考虑观众的口味,增加节目的娱乐性。《非诚勿扰》在节目进行过程中也有意识的增加一些娱乐性和话题性。现实的说也有一些表演、夸张、演绎的成分在里面。尤其是对于一些敏感的社会热点问题,敢于直面,直接表述出来,如乡村教师的幸福生活和诟病很深的富二代的价值观。

与尖锐的话题相比,语出惊人、裸的言语更是吸引大众的眼球。如:“你有房和车吗?”“你结婚之后和要和父母一起住吗?”“你跟前任男(女)友分手的原因是什么?”。其中在《非诚勿扰》中已经成为名人的女嘉宾马诺更是直截了当的说:“我宁愿坐在宝马中哭泣。”应该说这是一句实话,一句大实话,但是如此裸的直接抛出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让人瞬间语塞。现代年轻人如此毫不掩饰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表达出对物质的追逐,表达出一种现代年轻人直接、速食的社会婚恋观,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节目的现实性。

4.总结

综上所述,《非诚勿扰》的成功在于策划源头源自生活,源自大众化的倾向;成功在于节目中主角来自群众中间的大众化思想;成功在于来自生活的现实话题,来自大众的婚恋价值观。总之一个成功的电视节目要想取得观众认可,要想经久不衰就必须坚持其反映大众文化的倾向。

参考文献:

[1]刘琴.试论市场角度下娱乐节目的传播策略[D].天津大学.2004年.

[2]黄和节、陈荣美.新闻娱乐化:形式与功能的错位―对当前新闻娱乐化倾向的新探索[J].当代传播.2002年05期.

[3]李沫.当代中国电视科教节目的人性化传播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文化节论文范文第4篇

节日,又被称为“时空以外的时空”(time out of time),主要指的是民间传统的周期性的集体参与的事件或活动。这里所谓的“传统”,指的是民间节日一定要具有很长的历史传承性,属于民间自发的遵循和继承的一种仪式和活动。广汉,这座川西历史文化名城,是三星堆古蜀文明的发祥地,一年一度的汉族地方性传统节日广汉“保保节”历经三百年,至今大盛。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以及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剧,汉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及意义渐渐淡化,世俗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曾经在2009年就有华西都市报的记者做过相关报道:变了味的广汉“保保节”,揭示了“保保节”上“职业拉手”借机赚钱的现象。不光是“保保节”,现在几乎所有的节日都和利益、金钱挂了钩,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我们的传统价值观念去哪里了?节日本身的文化内涵去哪里了?传统节日文化能真实映射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它是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也是抵御文化霸权的重要武器。因此,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文化的关系,找到文化保护的途径,对于繁荣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文化的民族精神,达到国家稳定、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一、“保保节”民俗概要

“保保节”是川西地区流行的一种民俗活动。时间是正月十六,“保保”就是干爹,拜保保就是给小宝宝找干爹,传说可以保小宝宝平安、健康成长。现今四川地区仍然流行拜保保活动,只是各地称呼不同,时间不同,如成都郫县、温江、彭州、德阳什邡等地都称为拜干爹活动,活动是在每年的雨水节举行。但真正作为一种传统节日保留下来的只有正月十六广汉“保保节”,现已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节日起源

广汉“保保节”据说是由川西民俗“游毛病”和“拉保保”两种民间活动融合演变而来。其起源和一个传说有关:传说在清朝时期,有母女俩进城“游毛病”,“游毛病”是一种民俗活动,认为孩子有病,带出去游走一遭就可以把病根甩掉,在途中母女俩遇到一无赖纠缠,为了摆脱这个无赖,母亲急中生智跑到州衙门前,对守门的衙役说,自己的女儿是州官的干女儿,前来给州官拜年,无赖一听便吓跑了。州官听了禀报,出门问明原因,觉得这位母亲真是很聪明,还真收了这个干女。从此,正月十六就成了“拉保保”的节日,相传至今。

2.节日民俗内容

川西各地的“拉保保”活动内容基本一致,其中心内容都是“拉保保”,正月十六,广汉“保保节”这天,大家扶老携幼踏青游玩,俗称“游毛病”,中心内容“拉保保”。父母带孩子在大桥上、庙前或大树下(广汉“保保节”最初就是在房湖公园的十二棵古柏树下进行),等候过往男性行人,父母在给孩子选“保保”时,不一定都相互认识,只要认准对方长得一脸“福相”,就拉来让其给孩子戴上猪儿帽,并为小孩取一个吉祥的名字,让孩子叫一声“干爹”,如行人接受,家长就要摆酒菜,点香烛,焚纸钱,让孩子给“干爹”进行跪拜仪式,接受“干爹”所取的名字和“压邪钱”,双方喝酒结拜,互称亲家,这就算礼成了。以后逢年过节都要互相拜访,就算多了一门亲戚了。

二、川西汉族传统节日文化的现状

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它的内容和形式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民族观念的发展和变化处于不断的变迁之中,广汉“保保节”也是如此。

1.民俗节日的文化内涵逐渐淡化

在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文化内涵是精髓

,只有文化才具有永恒的魅力,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川西汉族传统节日文化内涵逐渐流失。最初的“拉保保”、“拜干爹”的习俗是源于川西汉族的原始,是从拜物、拜神的原始信仰观念中分化出来的拜人的活动。人们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除了祈求神的保护,还希望求得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保护,求平安无事、长命百岁,特别是小孩出生后,除了想得到神和父母的保护外,还需要寻找“保护神”,方能健康成才,否则就会多灾多难。“拉保保”和“拜干爹”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能保佑其宝宝健康成长、无病无灾。而两种民间习俗的形式却不同。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一般说“拜干爹”是由父母按生辰八字物色好和孩子属相相生的成年人,认作干爹,而“拉保保”则不看生辰八字和属相,也不管属相是否相生,看到有“福相”的行人拉来就当干爹。而近些年,特别是09年以后,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物质文化生活及思想观念的变化,出现了“职业拉手”借机赚钱,这些“职业拉手”大多数是广汉本地人,“保保节”的节日文化内涵出现了变味。这些年由于政府和媒体的宣传,广汉“保保节”的规模越来越大,“职业拉手”也有了生存空间,“职业拉手”拉一个“保保”,就要从孩子得的“压邪钱”里分一半。所以这帮“职业拉手”拉的很卖力,不管对方是否愿意也强拉,在现场甚至还出现过互相拉伤、衣服撕破的现象。所以真正有意向拉保保的本地人大多数会选择“拜干爹”的形式,在民间悄悄进行,不敢到房湖公园进行“拉保保”的活动。在“保保节”上虽然成功拉了很多“保保”,但真正能在节日过后互相来往的却很少,至于节日的传统文化内涵已明显淡化,特别是川西汉族青年一代几乎不知道节日的深层内涵,传统节日更多的成为物质消费的时期,成为单一的娱乐性节日,大大淡化了其精神文化内涵。

2.节日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变迁

首先,活动地点增加了。由于“保保节”规模的扩大,现在活动地点除了房湖公园,又发展到了金雁湖公园,因为那里有十二生肖的铜雕群,现在每年正月十六那天,房湖公园和金雁湖公园都会吸引周围一些城市,如成都、绵阳、德阳等很多游客来广汉为自己的小孩拉保保。

其次,节日内容增加了。随着每年参与“保保节”的游客增多,广汉“保保节“的内容也变的更丰富了,除了“拉保保”的活动,还增加了大型计划生育宣传和商贸洽谈活动。使节日的气氛更热闹,使这一地方传统节日更具时代特色。

再次,节日形式发生了变迁。在正月十六的“保保节”上,一旦“保保”拉成功,就由孩子的家人将“保保”簇拥出人群,找个人少的地方,互相进行自我介绍,孩子父母道出自己的心愿,然后就到餐厅宴请“保保”,并不在“十二株古柏”前摆酒菜、焚香礼拜。“保保”也要为孩子取名字,赠“压邪钱”,只是名字的含义已经突破了旧观念。

三、保护川西汉族传统节日文化的几点建议

川西汉族传统节日民俗事象是川西汉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承载着川西汉族诸多重要的文化基因,是民族文化的标本,它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表达着自己民族对美好理想、伦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然而在今天“全球化”和“商业经济”等新的文化背景下,传统节日正在遭受着巨大的考验,为了更好地保护地方民俗文化,使优良的传统文化世代相传,笔者特提出几点建议。

1.提升“文化自觉”,实现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代代传承

根据费孝通先生的解释,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知晓,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发展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归”,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针对广汉“保保节”的文化内涵逐渐淡化的现状,笔者认为首先必须从“保保节”的文化特点出发,发挥口头传承的作用,在日常生活和节日中通过家庭、长辈讲述节日的历史、传统文化内涵等来认识自身文化,从而提升文化自觉。其次,在广大青年中普及传统教育。充分发掘传统节日文化的精神和文化内涵,在开发中小学地方课程时,可将地方民俗传统节日文化内容纳入其中,通过广泛开展地方传统民俗文化教育,振奋民族精神,帮助学生了解并自觉传承其文化内涵。再次,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媒体宣传传统节日的历史、文化内涵、特色等,能把鲜活的传统节日文化知识传播给青年一代甚至更广的领域,实现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代代相传。

2.坚持民间事民间办原则,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扩大节日活动的民众基础

广汉“保保节”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是由于民众自发兴起、约定俗成的。民俗文化现象具有传承性和变异性的特点,“保保节”也不例外,节日的规模、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变迁,如今的“拉保保”活动更多的包含了娱乐的意思在里面,而带着传统文化意义的“拉保保”活动只能在民间私下进行。因此,为了保护原生态的节日文化,应该改变传统的通过政府干预、财政支出等措施来发动或组织民众参与活动的局面,应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充分吸收民间力量,真正起到社会办节、群众分享的效果。

3.通过政府将广汉“保保节”定为地方性法定节日,提升传统节日文化认同感

通过政府将“保保节”定为地方性法定节日,既尊重了传统节日文化的风俗,又能使川西汉族人们有充足的时间去共同体会传统节日的丰富活动和文化内涵。从而让大家都认识到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并能提升人们的民族认同感。

4.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传统节日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

文化节论文范文第5篇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并给予细节护理管理的患者980例作为观察对象(细节管理组),男540例,女440例,年龄16~76岁;
消化系统疾病203例(20.7%),神经系统疾病225例(23.0%),呼吸系统疾病189例(19.3%),循环系统疾病169例(17.2%),内分泌系统疾病194例(19.8%)。另选取2012年6月前(我院实施细节护理前)的976例作为对照组,男506例,女470例,年龄18~75岁;
消化系统疾病231例(23.7%),神经系统疾病173例(17.7%),呼吸系统疾病201例(20.6%),循环系统疾病188例(12.3%),内分泌系统疾病183例(18.7%)。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分类等资料大体相似。

1.2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护理管理,包括生命体征的日常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褥疮的预防及护理、助产护理、吸痰、注射、各类标本采集等。细节管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严格按照细节护理管理方案实施护理,具体如下:

1.2.1强化细节管理观念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细节护理规范化专业培训,落实和规范各项技术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中培养慎独精神和严谨态度。护理人员定期培训专业知识、规范消毒技术,并定期进行护理相关知识考核,全面提升全院护理人员对理论和实践水平,让护士自觉自愿的改进护理服务细节。

1.2.2注重环境细节管理

基层医院是集就诊、治疗为一体的空间,人口流量大,病种繁多,易对空气和物体造成污染,应每天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至少1h,物体表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清洁每天2次,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定时清洁空气过滤器,以降低病原微生物生存的机会。

1.2.3强化细节防范意识

严禁将诊疗无关的物品带入诊疗间。护理人员应重视手污染,操作前后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进行手清洗和消毒;
规范护理人员正确戴口罩,防止医院交叉感染。

1.2.4加强器械细节管理

制定医疗器械使用规范标准、器械消毒流程。根据诊疗器械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既要确保器械不受损坏,又要保证消毒质量,所有器械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

1.3效果评价

对两组护理质量和护理风险事件进行评价。①护理质量量表包括病区管理、基础管理、药品器材管理和护理文件质量等4方面,每个方面均采用百分制,得分越高,表明质量越好。②护理风险事件包括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的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数据比较用u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管理质量比较

细节管理组在病区管理、基础管理、药品器材管理和护理文件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细节管理组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以往,基层医院多注重诊疗技术的提高,而比较忽略诊疗细节护理程序的制定和完善,这可能导致患者治疗成功率下降和医源性感染发生率升高,从而影响到医疗质量,增加了医疗风险和医疗纠纷的机会。

4结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