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生物全部知识点总结【五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07-02 08:30: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学生在学完一定教学内容后,有目的地及时复习和巩固知识的学习方法。其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生物全部知识点总结【五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生物全部知识点总结【五篇】

生物全部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篇

一、及时复习法

学生在学完一定教学内容后,有目的地及时复习和巩固知识的学习方法。其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再者,政治课教学是以传授知识、接受能力、提高觉悟为教学任务的学科,不能搞突击复习,应日积月累、循序渐进,使学生逐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学会实际运用。

二、循环复习法

循环往复,不断重复,加深理解与记忆的一种复习方法。这种方法可用于固定的内容的复习,也适用于累加知识的复习。比如,多次复习一章、一单元或一本书的内容,每次复习都不是简单机械地重复,而是螺旋式上升,不断获得新收获。学了第一节,及时复习;学过第二节,再将第一、二节的内容全部复习一遍,如此类推,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提高熟练程度。循环复习法在功效上优于及时复习法,可以弥补其零散、不系统的缺陷,加强知识的内在逻辑性、系统性。再者,循环复习法又具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从概念、原理的掌握,到应用理论,联系实际,做到每增加一次复习,对于能力培养和知识掌握就是一个提高。循环复习的目的在于熟练。通常,识记材料的性质、学习的程度和学习的方法是影响遗忘的因素。一般说来,熟练的动作,遗忘最慢;学习程度越高,遗忘就越慢;形象的材料比较容易长久保持。政治课的概念、原理,多数是抽象的理性知识,缺乏形象直观性,不易被学生所接受。有效的方法是增加学习强度。

三、比较分析法

政治课教学中正确认识和区分基本概念、原理的方法,同时又是识记教学内容的复习方法。比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以确定事物异同的思维过程。分析,是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若干部分或方面,把事物整体的个别特征或个别属性分解出来的过程。具体地讲,比较分析法就是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相同点、不同点的对比,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客观、全面、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对客观事物既能看到它的下面,也能看到它的反面;既看到它的主体,也看到与它相联系的外部条件;既分析现象,也能透过现象看到它的本质;既能认识它的现状,也能比较准确地预见它的未来。比较分析法是政治课复习的重要思维程序。在复习时,一定要注意教材内在的逻辑联系,把教材各部分内容进行分析与比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体会教材内容的精神实质,并从其内在联系中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有关理论知识。

四、综合归类与概括提炼法

综合,是在认识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或不同特性、不同方面结合起来的过程。它与分析是两种相反的思维过程,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综合以分析为前提,没有分析,认识就无法深入;分析后又必须综合,没有综合,就无法把握事物的整体。综合同样是政治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通过比较、分析,找出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根据这些异同点,对事物加以分类、综合,最后得出事物普遍特征的方法就是综合归类与概括提炼法。综合归类与概括提炼法在政治课复习中的主要作用是:①系统地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②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在熟练掌握马列主义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的基础上,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复习,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③从众多的感性材料中,抽象、概括出理性结论,锻炼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有利于理性结论的掌握。总之,它是一种侧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复习方法,运用得法,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尝试回忆自我检测法

“尝试回忆”是心理学术语,也叫“试图回忆”。在材料还没有完全记住之前,盖上书本尽力回忆学习材料,这种复习方式叫试图回忆。这种复习方法在记忆、复习中效果较好。因为尝试回忆时,进行着各级主动的心智活动,看到成功又会感到成功感,激起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有利于识记的进行。同时它又是一个自我检查的过程,能了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明白哪些已经记住,哪些尚未记住,有助于更好地分配复习时间,有针对性地采取补遗复习。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简单易行,学生可独立运用,无需教师指导和事先制订周密的计划;出不需要特殊条件和设备,比较容易掌握。只要学生注意力集中,就能记忆成功。然而它必须同其他各种复习方法交叉使用,合理安排。在宏观上,综合运用各种复习方法,才能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掌握所学知识的全貌。

学生在学完一章或一节结束后所进行的、以概括提炼为主的系统复习方法。小结的过程就是检验学生概括阐述教材正确与否的过程。通常,学完某一章、节结束后,应由学生进行小结,概述全章、全节的主要内容,创设一个清晰、简明的脉络,在学生心理上形成定势。然后不断复习,加深巩固。当小结内容全部掌握以后,再联系社会现实、理论指导实践。小结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是培养学生动手动口能力的有效方式。但小结复习法也存在局限性。章节内容较少,篇幅较短,小结困难,章节过多、过细,缺乏系统性、逻辑性,造成杂乱无章的感觉,使学生失去复习兴趣等等。这些都有碍于小结复习法的顺利进行。运用小结复习法应注意做到师生互动。把小结内容不断扩展,既明确教材的本质属性,又不遗漏说明材料,在理解的前提下,变换多种题型,反复刺激,直到掌握为止。

六、总结复习法

生物全部知识点总结范文第2篇

怎样才能克服学习化学时普遍感到的多、乱、杂、理解不透、记忆不深刻和应用不好的现象呢?

在近些年的教学中,我采用了“章节知识总结”法,并把这一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这种方法。对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起了促进作用。

所谓“章节知识总结”法,就是每学完一章知识后,进行一次全章的知识小结。即把学过的知识,根据自己的理解,把知识的体系,相互间的联系,内在规律,用最简单的语言或文字表述出来,使知识由点到线、由线成网。

总结知识的过程,可认为是整理和消化知识的过程,通过总结知识也可以检验自己学习这一章知识的效果如何,及时得到反馈,并得以矫正。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一、高一年级(我称此阶段为培养阶段)

在培养阶段,每章讲完后,主要是教师带着学生做总结,特别是元素化合物这部分知识,教给学生总结方法,一般向学生介绍三种方法。

(一)读书笔记法

即按教材知识顺序,根据个人的理解,将重点、难点用简要的语言记述下来。

(二)网络图示法

根据化学的特点,以代表元素及其化合物为主线,按物质间的相互联系,将全章的重点知识整理出来。这样,将知识网络化,易于记忆。

(三)联络图示法

用分子式表示各重点物质,用箭头指示出各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形成相互转化关系的网络图。画好联络图后,再向学生提出五项要求:

1.写出各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2.是氧化一还原反应的,分析氧化一还原反应过程。(包括分析电子转移方向数目;
氧化剂、还原剂等)

3.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4.描述某些反应的反应现象。

5.指出某些反应的实际用途。

经过高一一年的培养训练,使学生逐步学会总结方法。

二、高二年级(称为学生自我实践阶段)

高一一年的训练,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总结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亲自动手。一般利用高一升高二的暑假时间,让学生将高一学过的知识,按着自己的理解,重新做一次总结,开学后让学 生交上来,升入高二后,每学完一章,便让学生先自己做章节总结,择其优者,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在学生互相交流时,教师适时的引导补充,然后让学生将自己的总结重新整理,完善后上交,教师进行批阅。这样学生自己动手,看书,查资料,互相讨论,深思熟虑后。把知识重新组织起来,变成有规律的,自己认可的东西,这样做的结果,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自学习兴趣。

经过总结,学生对知识从无疑到有疑,又从有疑到无疑,提高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向着深层次,高水平的阶段迈进。高二学年结束前,搞一次元素化合物部分章节知识总结的展览。这样又为学生提供了复习知识和互相学习的机会。

三、高三年级(称为再提高阶段)

有了两年的基础,在高三进行章节知识总结时,就可以以学生为主了,教师适当加以指导,有时分专题让学生讨论;
有时提出难点让学生看书,查资料后来解释;
有时让学生自己出一份单元测验题。其结果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对知识的总结,可以巩固和深化已学习过的知识,给应用知识打好基础,学生总结知识不是单纯的抄书,是经过看书、理解、重新组织,并选择适宜的表达形式,这样就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了自学能力。

这种“章节知识总结”法,我已坚持实践了多年,效果比较显著。几年的实践使我体会到:

1.采用“章节知识总结”法,训练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习成绩有大幅度提高。

2.采用“章节知识总结”法,其过程中增加了学生的活动内容, 发挥了学生这一主体的作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生物全部知识点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 ;

教学 ;

应用

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生学习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但内容多而枯燥,无规律可循且不易复习和记忆。如果采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学习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必须不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以目前医学教育的需要。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四个结合"在医学微生物学中的应用。

1基础与临床结合

医学微生物学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而且与临床学科联系非常紧密。比如外科手术时使用的无菌操作技术,临床选择抗生素时所做药物敏感试验,传染病的防治如肺结核、艾滋病、伤寒、痢疾等,这些临床技术及知识都与医学微生物的理论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全面讲授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又要找出与临床学科联系紧密的知识点,注重医学微生物学知识的临床应用。我们便可采取病例教学法来实现。首先在病例要选真实的、典型的、自然的、内容少而信息量大的病例。比如在HIV的时候,先介绍病例:患者,男,26岁。有不结史和吸毒史。近半年来感觉疲乏无力,体重明显下降,腹泻,咽痛,反复出现口腔真菌感染,近2w出现持续性的发热,(低热或高热),淋巴结肿大(颌下、颈部、腹股沟),全身散在皮疹,未进行过任何治疗。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2.8*109 /L,中性粒细胞1.6*109 /L,淋巴细胞0.9*109 /L,CD4/CD8比值下降。肺部X线检查见双肺弥散渗出影,未见明显结核病灶。思考:本病例可能是什么病?有何诊断依据?应做哪些病原学检查确立诊断?根据HIV的表面结构如何防治病毒颗粒进入靶细胞?如何防治疾病传播?这是一种方案,也可以采取以下方案:上课的前1w将病例发放到学生手中[1]。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形式对病例进行分析与讨论,学生自己推荐小组成员一名上讲台讲解,小组其他成员可以做补充,教师必要时参与指导。通过病例讨论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组织能力,提高综合归纳能力与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典型的病例可使学生得到启发,增强记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拓展知识面。开展病例教学法后,我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这个教学方法很满意,只有2%的学生认为教学效果一般。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方法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

2理解与记忆结合

医学微生物学由于内容多、逻辑性较差、相对枯燥和缺乏系统性。不少学生普遍反映医学微生物学比较枯燥繁琐, 不易记忆, 在学习上深感困难。

由于微生物的种类繁多, 同种同属的病原微生物的差异不大, 随着所学病原微生物的增加, 往往容易混淆。这时采取有效且简便的记忆方法十分重要,可以采取总结归纳法,使之容易记忆。如可通过比较引起性传播的病原微生物如沙眼衣原体、HIV、人瘤病毒、淋病奈瑟菌等来理解并记住其致病特点[2], 总结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有哪些?专性胞内寄生的病原体有哪些?比较芽孢与孢子、内毒素与外毒素、细菌L型与支原体来掌握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此外还可以采取闭目内视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罗马房间系统记忆法识记医学微生物学的知识点。这些记忆方法既可以帮助学生记住知识点,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但学生学习医学微生物学普遍存在一个误区,他们认为医学微生物的知识完全是靠记忆来掌握的。其实不然,比如溶原性转换、转化、转导、接合等基本概念,如果学生不理解它们,那么对今后学习细菌耐药的机制、理解白喉外毒素毒性的来源等将会带来困难。因此对于某些知识点理解是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我们知道理解是记忆的前提,理解还有利于促进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如果我们将理解与记忆结合起来学习,那么学习效果会更好。

3基础知识与社会热点结合

近年来,新闻常常报道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这些报道有利于学生对病原微生物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把这些内容融入课堂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内容变得生动,同时也缩短了基础与临床应用之间的距离,而且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意义所在。此外,关于这些疫情的报道很容易引起医学生的关注,如果在相关微生物的讲述过程中结合这方面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去思索,定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3]。比如,最近2年在我国流行的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A( H7N9) 引起的,有几百人感染,其中200多人死亡;
在2003年流行的SARS,它导致8000多人感染,其中800多人死亡;
2011年我国又报道了9例脊髓灰质炎患者等,这些报道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授课老师可以根据报道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比如这些疾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为什么会爆发流行,如何阻止这些疾病的流行等。教师可结合这些问题讲解相关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与防治原则,将使学生消极被动听课转为积极主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总论与各论结合

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质量是由老师的教学质量所决定的,教学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是由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衡量的。医学微生物学有总论与各论两部分,总论是学习各论的的基础,如果总论没学扎实,那么学习各论的内容就会难以理解与记忆,不仅仅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会增加老师教学的负荷。因此讲好总论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总论部分的学习中又以绪论最为重要,绪论的讲解还将影响到学生对教师及课程的总体评价。如何讲好绪论方法很重要,在授课过程中可采取理论联系实际、总论联系各论的方法。引导式和启发式相结合的方法,从问题着手逐步引导学生去认识微生物的本质,让学生主动去开启微生物知识的大门。在学习各论的时候,要适时进行归纳总结并善于提问 。在学习的过程中碰到类似的内容,可用提问的方式进行回顾归纳 。比如,通过血液传播的病原微生物有哪些?导致人畜共患病的微生物有哪些?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微生物学知识,在头脑容易中形成系统概念。

总之,在医学微生物学的讲授过程中, 我们应该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四个结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对医学微生物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最终达到提高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晓华,黄衍强,赵丽娟 .PBL 教学模式在医学微生物学设计性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 [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31(15) :901-902.

生物全部知识点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理 难点突破

高中物理有诸多难点,如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现象的认识、物理过程的建立、物理模型的构建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去启发去诱导,用准确有趣的实验去演示,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和突破这些重、难点,学生们就能够用物理知识来解释身边的物理现象,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物理教学中,如何突破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找到知识的窍门和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觉得用下面的方法去突破,效果不错。

一、教学方法,注重实用

良好的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教师讲课要注重方法的实用性,使学生尽快有效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

1)形象类比

运用形象类比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既省时,又省力;
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使学生对物理概念有了较深的理解。

高中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培养是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而仅凭课本中的定义让学生去理解,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兴趣不高,造成概念不清,给物理教学带来了了很大的困难。教师若抓住学生类比、模仿能力强的特点,举出形象、生动、有趣的事例让学生去理解和想象,既可达到理解物理概念的目的,又可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中,有相当一部分物理概念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例如,在讲解电容的定义时,电容的大小与两板间电势差及电量无关,这一点学生难以理解。我用水杯来类比,对于一个做成的水杯来说,它的容积不变,跟水杯中装不装水、装多少水无关,学生很快就明白了。

形象类比,首先要形象,既形象又恰当,否则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会把学生引入歧途。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时备好类比事例,做到类比通俗易懂、形象逼真且符合实际,这样才能突破教学难点。

2)巧设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恰当的实验设计或演示试验,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试验的能力,又可以使他们懂得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高中学生对感性认识接受较快,印象深,记忆牢固,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内容铭刻在心。

物理教学中的某些结论学生难以接受,即使记住,因为不能理解,也很快会忘记。如在力的合成的教学中当两个力F 和F 的合力F一定时,随着F 和F 夹角的增大,F 和F 将不断增大。学生对比难以理解。于是我拿出准备好的重物和绳子,把重物挂在绳子中间,让学生把绳子拉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自己能办到,结果都办不到。由此对问题展开分析,使学生既有兴趣了解它的原理,又能把结果记住。

3)引导辩论

辩论能使某些问题在头脑中逐步明晰起来。中学生尤为好辩论,可在学生中鼓励辩论,通过物理现象总结物理规律,得到其本质。

在讲带电粒子在电厂中的运动时,怎样可以让小球在竖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呢?让学生进行辩论,一组提出方法,另一组给与评价,使问题逐步明确,既锻炼了思维,又培养了表达能力。

二、重点突破,抓住关键

不少学生学习往往事倍功半,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重、难点的理解没有抓住关键和本质。重点知识与其它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多知识点往往由重点知识派生而来,教学中应集中主要精力,去讲深进透重点知识,非重点知识便迎刃而解了。若不深入挖掘重点,胡子眉毛一把抓,最终只会导致“剪不断,理还乱”的结果。当然,忽视非重点也是有失偏颇的,教学中应将重点、非重点知识结合起来,在突出重点的同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使思维得到强化的训练,能力得到应有的提高。

例如,在讲授牛顿运动定律时,学生只有理顺第一章“力”的概念,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才能把第二章“直线运动”规律弄清楚,为传授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打下扎实的基础,就有利于突破牛顿运动定律这一教学的重难点。又如,电磁学单元中,理解了电场,才能较好地学习重点知识恒定电流,掌握好恒定电流,再学习电磁感应和交流电就顺理成章了。处理好重点与非重点知识,还应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力学部分中加速度这一物理量是联系运动学和力学的纽带;
电磁学中电流强度这一物理量是电磁学部分中的生命线,掌握这点就能很好地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三、综合分析,总结方法

在进行知识系统化和整体化的教学中,教会学生分析、归纳问题,对他们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强化系列训练,是巩固、理解物理概念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有不少学生沉迷于题海之中,遇到困难就头皮发麻,束手无策,究其原因,除了概念不清、规律不明、能力薄弱之外,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不抓住本质去透彻理解,不善于归纳总结解题的经验方法。例如在复习摩擦力时,先提出问题,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如何确定?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相当部分的学生都能总结出:按定义、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第三定律和物理的平衡条件这四个知识点去解决,方法比较灵活而全面。

四、注重选题,要有针对性

练习是增强对知识点理解、掌握的一种主要方法,做练习最关键的是讲究选题的针对性,不然,不但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反而会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选题很重要,我们认为应带着问题去找习题、编习题。只要从每一个练习中得到一点收获,一点启发,对初学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促进,一个鼓舞,对培养兴趣、打好基础有很好的作用。有时几个练习能全面反映某一知识点,我们要善于寻找分析、归纳,从而对知识点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如果学生对某一方面理解不正确,我们就专门找这样的习题练;
如果认识不全面,就要从多方面找习题练。选题不要运算太复杂,综合性太强,否则会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针对性的练习是一个专用武器,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攻克每一个重、难点。

当然,物理难点的突破,可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以上几种方法只是我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希望能给同行一点启示。

参考文献:

[1]乔际平,邢红军.物理教育心理学.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2]师范教育司.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人教社物理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实验修订本・必修)物理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生物全部知识点总结范文第5篇

一、考查学生已有的认识、认识方式

在考查学生已有认识、认识方式中,并不是从单一方面出发的,而是从各个方面对学生现有的认知方式做一个系统的了解,比如,“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原子结构”。以微粒间相互作用为例,可以把共价键作为讨论的核心对象,可以知道学生在这方面的认识属于“经典价键理论”阶段。在“微粒间相互作用以及物质性质关系”方面,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元素性质对分子性质所产生的某种影响,并知道分子的性质会受到微粒间相互作用强弱的影响。总的来说,在学习“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模块教材内容过程中,可以知道部分学生并不具备完整的物质结构以及物质性质网络体系,只掌握了一些零散的知识点,也有部分学生知道物质结构、性质之间存在某种联系,能够在物质类别、作用力类别之间构建合理化的网络体系,形成完善的结构。

二、教材实施中跟踪考查,分析学生的认识

就高中化学选修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而言,它会影响学生的认识方式,使其发生质的转变。以“微粒间相互作用”为例,在测查学生对“分子间作用力”的认识中,相关的考查题是关于“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两种微粒间相互作用方面的题目。根据其考查结果发现,很多学生都能知道水分子中的化学键,不同水分子间分子的作用力。其中还有大约一半的学生可以准确指出“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微粒间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和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分子的性质,比如,分子极性、稳定性检测学生是否可以准确判断某些分子是否具备极性。总的来说,在“物质结构与性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有了新的变化,对新知识点也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们能够根据自身已掌握的知识点,构建微粒相互作用的认识结构图。其中多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绘制的认识结构图回答相关问题,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从某种角度来说,学生能够正确回答相关的问题,是因为他们对结构图的结构化程度有了新的提高,能够根据相关问题,激活绘制的图形,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材实施后观察学生的认识有没有发生变化

在这部分内容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跟踪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是否发生了变化,例如,之前学生对原子结构的认知就是“电子的运动是完全无序的,没有什么规律可以寻找”,而在这部分选修内容结束后,学生在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探究中都非常自觉地采取量子力学的认识方式。这说明这一节的学习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再举例而言,在选修实施之前,学生对于共价键的认知只是原来的“经典价键理论”,学生只会用定域的观点审视成键的电子对,而在“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内容实施后,学生对于共价键的认识转变为“现代价键理论”,在遇到共价键的问题时他们更喜欢用概率的知识分析这个问题,这也是本选修课程给学生认知所带来的变化。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看起来这部分选修的内容对于化学的教学并没有什么影响,也很少出现在考试中,但是在教授这部分的内容之后,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的认知,确实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改变了学生原有的一些认知,使学生的思考方式和考虑问题的方面都变得更加完善。

总而言之,在高中化学选修教材中“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学习会对学生的认识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具体影响如下:

1.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对知识强烈的探究欲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提高了学生对物质结构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3.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体会化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同时,学生认知的发展也会受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影响。就教材来说,教材内容编排方式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认识方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希望以上的结论能够对教学研究有所帮助,也希望我们的高中化学教学能够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赖辉煌.改进《物质结构与性质》高考现状刍议[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