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字水印技术作为数字媒体版权保护的有效办法,近年来在国内外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但是由于数字水印技术涉及到的知识面比较广,即使是专业人员有时也感到力不从心,那么如何选择一种有效的编程工具便成为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水印技术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水印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西安科技学院计算机系 硕士研究生,西安 710054)
摘要:数字水印技术作为数字媒体版权保护的有效办法,近年来在国内外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但是由于数字水印技术涉及到的知识面比较广,即使是专业人员有时也感到力不从心,那么如何选择一种有效的编程工具便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数字水印技术本身的特点、一般模型和典型算法出发,简要地介绍了一种可以快速上手的高效的实用语言——Matlab。最后,作者给出一个用Matlab实现数字水印实例。
关键词:数字水印 Matlab Visual C++6.0 DWT DCT
1 引言
作为传统加密系统的有效补充办法,从1993年Caronni正式提出数字水印到现在短短几年里,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对数字水印的研究都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但数字水印技术的发展还很不成熟,应用也处于初级阶段。在我国,知识产权问题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只有深入开展数字水印技术的研究,尽快制定我国的版权保护水印标准,才能使我们在未来可能的国际知识产权纠纷中取得主动权。那么掌握高效的工具,便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就针对数字水印本身的特点,介绍了一种高效的实用工具——MATLAB。
2 数字水印技术
2.1 数字水印技术的复杂性
水印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于“艺术”《辞海》中是这样定义的:“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征的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古人在造字时,赋予每个单字丰富的表达意思。所以今天再看艺术的问题时,我们不妨做次拆字游戏来探讨。其包含两方面的含义:“艺”是思想内涵,审美意识,所属“立意”范畴;
“术”是媒介载体,技术手段,工具材料,属于“操作”范畴。
其实,关于“艺”与“术”的博弈,早在古代就有所定义。画家谢赫的“六法论”把“气韵生动”摆在了首位,这就是“艺”,而“经营位置,随类赋彩,应物象形,骨法用笔,传移模写”是手段,即是“术”。
当代水彩画已经进入多元化的发展。新观念和新技术的介入不断地丰富着水彩画的表现形式。画种之间的借鉴和运用往往成为绘画语言的突破口,不同画种之间的碰撞给水彩画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我的创新课题《印制技法在当代水彩画中的运用》正是从技术入手,来研究技术背后的艺术表现。
一、创新课题中关于“术”的问题
水彩画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画种,其技法也是纷繁复杂的。我创新课题《印制技法在当代水彩画中的运用》尝试整合版画中的特有的痕迹,通过版画的印制技术,来探究画种之间的融合带来的可能性。
下面是创新课题《印制技术在当代水彩画中的运用》的技术介绍。
(一)借鉴传统版画拓印的技术:拓印是利用不同的材质(玻璃板,有机玻璃板等)间对水的亲疏性,来创造出不同的挤压痕迹。这种特殊的挤压痕迹,为我们创作提供了很多偶然的因素。我们通过吸收传统物象(例如鱼,青花和漆器演变等)利用这种特有的痕迹,对物象进行解构,尝试赋予物象新的含义。
(二)丝网“漏板”印制技术:丝网版画是一种比较新型的印刷技术,当代波普艺术和标签艺术等形式正是通过丝网印制技术的介入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丝网印制的颜料属于透明颜色,这点正好促使其可以和水彩画之间实现交叉和融合。通过丝网“漏板”技术的引入,可以在水彩领域中尝试新的表现形式。
二、创新课题中关于“艺”的探讨
(一)综合版拓印技术的延伸
综合版拓印在制作肌理上,有巨大的优势。正是受到版画中变幻莫测肌理的启发,创新课题尝试将印制的痕迹与物象之间进行组合,并运用到水彩画创作中。借鉴综合版画中特殊的印制肌理效果,来增添水彩画中趣味性的语言,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表现形式。
在实验创作中,将综合版拓印的痕迹与传统的青花纹样相互结合(图1),并依附在传统物象上(如鱼,陶瓷等)。根据画面整体需要来调整肌理与物象的位置。主观的删减或是自然的保留,都为画面提供了解读与思考的因素。
在视觉表现上,印痕具有独特的艺术趣味。斑驳的青花印迹在创作过程中变成了有效成分,经过艺术加工被赋予新的文化意义。青花纹样作为传统艺术中的典型要素,蕴含着传统艺术文化精神和审美价值。在绘画语言的角度上看,正是借助抽象形式的印痕来再现视觉语言所传达的精神内涵。印痕语言作为视觉艺术中的元素自然的成为具有意义性的语言符号。青花的视觉形式已经不是最初的痕迹表象,通过艺术创作,它已经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痕迹肌理自身的审美价值也给当代水彩画发展带来了重要启示。水彩画的研究大多只停留在形式语言的表面上,应该更多的挖掘内在的精神和审美涵义。水性绘画材料的质感和肌理审美属性作为艺术实践的精神层面,是一种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活动。艺术创作作为一种载体,给观众提供了一种直接进入艺术本体的方式。
(二)对现代艺术表现形式,观念的借鉴和运用
创新课题将丝网版画与水彩画进行了有机结合。版画中独特的印痕语言,在技术上和观念上都给水彩画创作注入了一种新的力量。印痕在水性材料绘画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它不仅仅是丝网版画技法中留下的独特肌理。在新的构架中,印痕成为观念性表达的载体。通过对版画印痕的观念表现,赋予水彩画以新的解读。
丝网版画的制作过程是一种具有前卫性的创作方式。它在观念上将版画特征和当代视觉文化的特性联系起来。印迹看起来毫无意义,但经过画面制作后,都赋予其现实含义。作品《玩具之条形码系列》(图2),正是通过这样的手法,将儿时的玩具贴上了商品社会的标签,物品以条形码的形式体现价值。但代表着回忆的玩具又将怎么衡量?系列作品正是通过丝网印迹来体现这种反差和思考,使观者从版画印痕和水彩画组合中得到全新的视觉感受。
丝网版画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中正是利用丝网印痕的形式,来表达了对现代文明社会的生产方式所带出的单一,无中心及本体论消失的一种反讽和思考。印痕成为了构架现实与艺术表现的载体。使用印痕作为绘画语言与社会生活建立起直接联系。印痕不再是一种效果肌理,不再是一种工具手段,而是一种符号和象征,是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表现方式。
当下水彩画的发展对于当代艺术的涉及甚少,艺术思潮也很少会涉及水彩画。这当然与水彩画自身的局限性有关。创新课题中,尝试将丝网版画和水彩画相互融合。通过现代思维与现代表现手段结合,将创作理念,艺术符号注入水彩画中。运用丝网印痕的时代性和创新性来丰富水彩画的表现形式。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传统的绘画技术和观念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艺术创作中更多需要创新意识的表达,才能符合大众的审美观,才能推动水彩画艺术的发展。
综上所述,创新课题《印制技术在当代水彩画中的运用》吸收了不同的版画印制方法,运用特有的印痕语言来拓展水彩画绘画语言。通过引入技术手段,来提升对水彩画艺术价值的思考。我们不妨把它看成这样一个流程:印制技术—— 整合语言——艺术表现。
从技术层面来看,语言的表达离不开技术技法,创新课题中吸收了版画特有的元素,而版画中技术的独立性,就体现在它的“印”的结果上。通过印制的痕迹传达观念和思想。
印制的痕迹经过主观意识的整合,提炼出适合的绘画语言,再运用到水彩画中。提炼和整合的过程是艺术家主观思维的表达,如何让特有的印痕语言有意义的出现在画面中,如何赋予这些抽象的印痕语言在画面中的涵义。
这是从绘画语言升华到艺术思考的尝试过程。
当肌理概念延生到其背后的艺术思考上时,水彩画创作内涵也得到了升华。通过技术手段,将艺术家的思想观念用当代的绘画语言呈现出来。无论是传统青花的象征,还是具有商品社会的条形码,以印制的方式,转化为绘画语言,并在水彩画中进行试验。这本身就是一种水彩画的绘画语言和表现方式的拓展和创新。
水性媒材的发展呈现多元化的态势,水彩画的发展也在顺应时代的变更不断地进行更新,将多种媒介引入水彩画语言范畴里,使其摆脱“小画种”的束缚,真正成为阐述艺术观念,表达艺术思想的有力手段。
关于水彩画“艺”与“术”的博弈还在继续,我们的探索也在继续。
广西自治区研究生科研创新课题,项目
编号:ycsw2012086
参考文献:
[1]蒋跃《. 东西方绘画的交汇:中国当代水彩画研究》.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杨峰《. 综合材料版画技法》.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年.
水印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字水印;
版权保护;
DRM
随着现代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多媒体数字信息凭借其方便和快捷的传播方式越来越普及。人们借助PC终端、手机终端、云终端等电子设备可以从互联网轻而易举的的获得大量的数字化信息产品。而随之产生的版权问题也日益严重,由于缺乏合适的保护机制,数字信息很容易被复制,篡改和转发,侵害了版权所有人的合法利益,因而对于多媒体数字信息版权保护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 数字水印的概念和分类
数字水印是信息隐藏中的重要技术之一。通常其定义可理解为:不被感知地在数字产品中嵌入信息的处理行为。数字水印技术和传统的密码学方法不同,它是依据信息隐藏的思想将重要的可认证的信息嵌入到图像、视频、音频及文本文件等数字多媒体的内容中,成为难于感知的部分,但从表面上并不影响产品的可视性,而一旦需要,则可以从加了水印的产品中检测出预先嵌入的信息,对产品的完整性以及版权进行认证和证明。
数字水印是嵌入在数字图像、音频以及视频等媒体中的信号,可以鉴别产品的真伪或者归属者。数字水印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划分,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最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按数字水印特性:可以划分为鲁棒数字水印和脆弱数字水印两类。
(2)按数字水印所附载的媒体:可以划分为图像水印、音频水印、视频水印、文本水印等。
(3)按数字水印检测过程:可以划分为明文水印和盲水印。
(4)按数字水印的用途:可以划分为票据防伪水印、版权保护水印、篡改提示水印和隐蔽标识水印。
(5)按数字水印隐藏的位置:可以划分为时(空)域数字水印、频域数字水印、时频域数字水印和时间/尺度域数字水印。
(6)按水印的可见程度:可以划分为可见水印和不可见水印两种。
2 数字水印的广泛应用
数字水印技术未来的应用领域将会更加广阔,该技术己经引起工业界的浓厚兴趣,并日益成为国际上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主要有以下5个领域:
(1)版权保护:这是数字水印的主要用途。在多媒体数字产品中加入代表版权信息的数字水印,可以在该作品被盗版或出现版权纠纷时,从中获取水印信号证实版权所有者,检举和盗版者,从而保护所有者的权益。
(2)内容认证:用来认证被保护作品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其主要应用领域有医学图像、指纹数据库等。
(3)广播监控:通过识别嵌入的水印信息,记录广告作品是何时何地被广播的,以用来保护广告商和广播商之间的利益。
(4)交易跟踪:控制未授权的产品复制。
(5)设备控制:应用水印技术的设备能够检测出待处理作品的水印信息,并做出相应操作。
不同的应用对数字水印的要求不尽相同,一般认为数字水印应具有如下特点:
(1)可证明性:数字水印算法应该能把所有者的相关信息完整的嵌入进去,水印能为产品的归属提供可靠地依据。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完整的提取出水印信息。水印可以用来判别对象是否受到保护,并能够监视被保护数据的传播、真伪鉴别以及非法拷贝控制等。这实际上也是发展水印技术的基本功能。
(2)不可感知性:数字水印的存在不应明显干扰被保护的数据,不影响被保护数据的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应该在视觉和听觉或者其它感官上不被感知,同时要求用统计方法也不能恢复水印。
(3)鲁棒性:指经过常规信号处理操作后能够检测出所嵌水印的能力。以图像为例,常规操作包括滤波、有损压缩、几何形变等等,在经过这些操作后,鲁棒的水印算法应仍能从水印图像中提取出嵌入的水印并证明水印的存在。
3 数字水印典型算法
在过去10多年的时间里,出现了很多数字水印算法,主要可以分为时/空间域方法和频域算法。
时/空间域方法算法简单,实时性比较强。早期的空间域方法主要是修改图像的最低有效位(LSB),也称“最不显著位”,最简单的做法是通过修改最低的两个有效位来嵌入水印,随后很多学者对该算法进行了改进,最典型算法是对载体数据区分奇数和偶数行,对奇数行和偶数行不同的最低位嵌入水印;
基于直方图特性的算法,这种算法是把直方图和数字水印的技术结合起来,按照是否修改载体的直方图可以分为两种:修改载体图像直方图数字水印算法和保持原始直方图的数字水印算法;
预测编码数字水印算法,1994年Matsui提出了一种基于灰度图像预测编码的数字水印算法,扫描所有的图像点用预测编码进行编码,根据一张保密的对应编码表确定是否嵌入水印信息。时/空间域方法嵌入数据量可以很大,但明显缺乏鲁棒性。
频域算法主要是使用了通信中的扩频技术,在数字水印技术中,把原始载体看成是通信信道,将水印信息看成是通过信道的信号,将水印信息嵌入到多个载体信息的频域系数中去,破坏水印信息需要把很强的噪声信息加入到载体信息的所有频域当中去,破坏水印的同时载体的质量也严重下降。因此,频域的数字水印算法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和安全性。主要的算法有DCT变换域方法,L.I.Cox提出在图像的敏感区域嵌入水印,把高斯伪随机序列作为水印嵌入到除DC系数以外的1000个DCT系数中,同时也有算法提出可以把图像分成8*8的分块,改变其中若干块的中间频率的系数。Swanson等提出利用空间掩蔽特性,计算每个DCT系数允许改变的最大限度,确保水印的透明性。Zeng等人提出了一个混合法,既修改全局DCT变换的低频系数,又在中间频率的系数中嵌入一个扩频信号。Barni等人把感知模型精确到一个图像小波系数,从而最大程度的提高了水印的能量;
Wavelet变换域方法:Houng-Jyh Wang等提出了在视觉重要的小波系数中嵌入水印的方法。算法按视觉重要性搜索系数,依次嵌入水印。量化水印:
Eggers和Girod提出利用抖动量化代替压缩算法中的量化,结合JPEG压缩过程,提出了一种私有的指纹水印算法。频域数字水印方法具有抗信号处理和抗攻击力较强的鲁棒性及隐蔽性。
4 数字水印技术及其在版权保护中的应用
数字水印方案一般包括三个步骤:水印的生成、水印的嵌入和水印的提出检测是否存在。图1展示了水印的嵌入过程。该系统的输入是水印信息、原始载体数据和一个可选的私钥/公钥。其中水印信息可以是任何形式的数据,如随机序列或伪随机序列、二值图像、灰度图像或彩色图像等等。水印生成算法应保证水印的唯一性、有效性、不可逆性等属性。水印信息可由伪随机数发生器生成。密钥可用来加强安全性,以避免未授权的恢复和修复水印。所有的实用系统必须使用一个密钥,有的甚至使用几个密钥的组合。
图2是数字水印的提取过程,通常使用数字水印或者原始数据、和待检测数据、密钥通过水印检测算法检测出水印信息,再和嵌入的水印信息做比较从而确定版权及是否受到攻击。
信息资源数字化是图书馆服务跨入现代化和网络化的重要标志,数字化建设首先是将图书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并且分门别类归档到到服务器中,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容量存储硬件的出现已经让数字化本身不存在问题。同时3G时代和即将到来的4G时代使得网络的带宽和速度已经大幅的提高,PC、智能手机、云终端等电子设备的普及给图书馆数字化提供了强有力地支持。1994年《公共图书馆宣言》提出图书馆是公众获取信息之门,图书馆的宗旨是为用户服务,同时又要保护作者的合法权益。由于版权的问题使数字化还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因为数字图书馆作为互联网上的一个信息系统,其数字化的信息很容易被复制却很难发现和控制,所以图书馆不能随意地将没有取得版权的文献自由数字化并提供给读者使用。这是目前阻止图书馆数字化进程的关键性因素。
缺少数字版权管理,即便是最完美的数字化内容也是毫无商业价值的。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在《技术评论》中称,数字版权管理技术是今后信息技术领域重点开发技术。数字水印应用到网络数字多媒体的版权保护中,需要设计一种实现简单、可靠性高的保护协议及系统。数字水印本身并不具备阻止数据被拷贝的功能。它作为版权保护系统的一部分,提供着版权的验证或者拷贝预警的功能并结合系统的其他模块实现对版权多媒体消息的有效保护。
DRM系统技术是一项加强对图像、音频、视频数字化产品内容版权保护的技术,其基本的工作原理一般是将图像、音频、视频等文件进行加密编码处理,再建立一个证书授权服务中心来保护多媒体信息的版权和使用权限。在DRM系统中,数字水印主要可以做为如下这几种应用:保护元数据,在DRM系统中可以把数字水印和著作信息相关的数据元绑定,来检测版权和费用支付;
发现盗版之后取证和跟踪,在数字产品的拷贝和发行中,发行人可以把不同的ID或者身份信息作为不同的数字水印嵌入到合法拷贝中去。如果发现存在侵权行为就可以通过水印信息确认其来源;
确认是否遭受篡改,把脆弱数字水印嵌入到数字产品中去,因为脆弱水印对信号的改动很敏感,即便发生很小的变动,数字水印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人们根据脆弱水印的状态就可以判断数据是否被篡改过;
保护许可信息,在DRM系统中一般只有用户获得合法的许可信息才能消费数字内容,可以把把许可信息作为数字水印信息嵌入到产品中去,从而提高许可信息的健壮性。
数字水印的理论与技术日渐完善,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展,并已逐步成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信息论、密码学、数字信号处理及数字版权保护等众多学科研究的切入点,相信它一定能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伴随着人们对版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不断完善的版权保护法和数字水印技术的不断发展,不远的将来,数字产品的版权保护和合理使用将会得到有效保障,侵权行为也会得到有效的遏制。
【参考文献】
[1]王阳.论图书馆的电子书服务及数字版权管理[J].新世纪图书馆,2006(1):42-44.
[2]谢东,张基温.基于数字水印技术的信息产品保护[J].情报杂志,2005(7):91-95.
[3]张晓琳.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版权问题分析[J].现代情报,2007(12):99-101.
[4]王建.数字图书馆建设和运行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及对策研究[J].理论与探索,2010(9):32-36.
水印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范式 范式理论 雕版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
当代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书中写到“历史如果不被我们看成是轶事和年表的堆栈的话,那么,它就能对我们现在所深信不疑的科学形象产生一个决定性的转变。”[1]他提出了著名的范式理论:科学的发展不是科学知识的积累过程,而是范式的转移过程。范式规定了其一定的研究、实践的领域、方法并形成一定的模型与范例,然而一旦研究在常规的范式下有了不能解决的冲突,那么必然的运动、融合、转向便使得传统范式不再适用,直到新的范式将其替代(范式理论图形概括如下)。[2]
印刷术是从中国古代的印章和碑拓技术发展而来的,我们常常把印刷术视为是一门技术、一门手艺、一项科学发明。但笔者却将印刷术与范式理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因为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它推动着文化传播的巨轮在不断的前进。其中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封建时期印刷术中最为典型的两种印刷术,它们在印刷史的发展过程中具有科学革命性的地位。印刷术技术革新的过程不单单是简单的事实、理论和方法累积的过程,而范式的转移才是印刷术革命的内在结构。雕版印刷术作为隋唐时期出现的一种印刷术范式,从整体上加快了书籍的复制速度,增加了书籍产量的同时又降低了成本,对那些出身贫寒的学子是一种恩惠。
众所周知,我国宋代布衣毕昇(约990年——1051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仁宗庆历5年,1045年),与他同时代的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之中简明完整地记载下了毕昇造字、排字、印刷以及拆换版面的完整的技术组成,并且表明了对此项发明的看法:“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己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备,更互用之,瞬息可就。”[3]毕昇的活字印刷术的确己经是一套完整的科学技术发明,这项发明的核心价值可以说是基于一种便于扩大印刷的产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达到适应印刷品得以较大规模传播的目的。那么宋代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作为新的一种印刷术范式能否取代其传统的雕版印刷术的范式呢?事实证明,活字印刷术在其后来400多年的时间里并没有广泛盛行。
难道活字印刷术这种新范式技术模型不符合马斯·库恩的范式理论吗?其实不然,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不仅仅是一套技术本身,更像是基于某种新范式的早期的技术模型。活字印刷术作为当时印刷术一种新的范式,体现了生产技术方面改良的成果。但是印刷术范式的变革单靠技术层面的推动显然不是决对的。笔者认为印刷术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经济状况、文化交流、信息沟通、实践技术等方面中所形成的整体价值系统都决定着印刷术的范式转移。所以从以下三个大方面进行论述:
一、社会制度和经济状况方面
从隋唐雕刻印刷术的出现,到宋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又至清末西洋机械活字印刷术引进到中国之前,印刷术发展历经了千年的历史。这一时期中国一直处于封建主义社会。首先,封建主义社会统治的思想注重儒、道、佛家思想,人们对新思想、新技术常常持保守怀疑的态度, 只要视某一事物为正宗, 便常认为代替这一事物的新事物是佞邪, 对于活字印刷术便是如此。据张秀民先生所著《中国活字印刷简史》一书称:现代流传的明清时代的活字版丛书有20多种, 经、史、子、集的单行本千余种。此数量是数以万计的雕版书籍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可见雕版印刷的书籍在清代图书出版中仍是占主导地位。其次商品经济不发达,始终是自然经济占主流地位,缺乏了市场经济利益推动的活字排版印刷技术,就缺乏了改进发展的推动力,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美籍华裔学者钱存训先生曾对中国印刷使用活字的不利条件作过精辟的分析,他认为其中最主要的特征是中国传统的书籍每次复制的需求量是十分有限的,而且多次再版是常见的方式。“过去中国印书每次仅印数十部,即将书版搁存,若有需求,可随时将书版取出重印,极为方便。这样的方法可免将印就的大量成书积压,造成资金的冻结。”[4]而活字印刷的模式要求在每一批次的排印完成后活版必须拆除,不能反复应用。另外,成套的活字一般数万枚,甚至20万枚以上也不为罕见,因而所需事先投入的资金巨大;
加上活字印刷的技术流程中还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一套新的活字应用与管理系统,增加额外的人力成本,所以从长远的计划来看,活字固然有可以重复使用的有利一面,但是却很少会有书坊或个人为这种长期而未必有效的计划投资。从与传统书业相关的整体社会关系上看,相比之下,雕版印刷的技术模式与中国传统社会对书籍的供求关系和模式更加吻合。
二、意识形态与文化交流方面
雕版印刷术比活字印刷术更容易被世人接纳。中国封建时期是“书同文”注:语出《礼记·中庸》,释义:文字相同,形容天下统一。)的社会,不论雕版印刷术还是活字印刷术它们印刷的内容以汉字为主。印刷品不仅作为一种阅读对象和传播知识的媒介, 也作为一种艺术品和传播书法艺术的载体。明代陆深在《金台纪闻》曾说:“近日昆陵人用铜铅为活字, 视板印尤巧便。而布置间讹谬尤易。夫印已不如录,犹有一定之义;
移易分合,又何取焉。兹虽小故,可以观变矣。”[5]这种观点在现如今固然腐不堪驳,但在当时却是很有代表性的思想。文人及藏书家对印刷品的评价,往往也是从上述的标准出发。而雕版印刷术所具有的这种功能,是活字版所难以取代的。从艺术审美角度上来看, 活字版很难超过雕版。雕版是书写上版稿,上下字之间的撇、钩、竖、捺有时交叉, 笔画相互照应, 这样就排行整齐, 字体结构美观。虽然活字版不乏排印精良的版本, 如明弘治十五年(1052年), 无锡的华理以铜活字排印的《渭南文集》,排印非常精湛,字体与各家不同,字画起落转折有棱角。但从总体上来看, 由于其技术上的缺陷, 活字版排印出来的书籍往往存在一些问题, 或字体排行不整齐, 或单字大小不一致, 或个别字倒置或横卧, 或墨不均匀;
而且活字版一旦制成, 只能用一种固定的字体。这些对于讲究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追求字体美观悦目、行文灵秀飘逸的古人来说, 是不易接受的。尤其是在藏书家的眼里, 认为活字本的质量还不如雕版, 一般需要快速出书时才使用活字版印刷。
中国传统印刷事业还历来伴有提倡非营利的思想,其中含有一种强烈的道德观念。刻书、印书,传播先贤的思想和学问,一向被人们认为是人生的美德,同时,还能修善缘积功德,这种现象在私家刻本中尤为突出。叶德辉在其所著的《书林清话》中说:“积金不如积书,积书不如积阴德,是固然也。今有一事,积书与积阴德皆兼之,而又与积金无异,则刻书是也。”[6]两相对照,可以说,雕版印刷术处在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而活字印刷术则处在社会对它不理解的恶性循环艰难发展道路,至使活字印刷术得不到较大的发展,没有能力去取代雕版术。
三、实践技术方面
《水经注》序注云:“昨夜江南所进之书有《鹃冠子》,即活字版,字体不工,且多讹谬。”[7]虽然活字印刷是一种比雕版印刷要先进的技术,但并不是说其从发明的那一刻开始即是先进的,可以马上代替已得到广泛应用和盛行的雕版印刷。因为在活字印刷被发明的宋代, 雕版印刷的书籍已达到高度完美的境界, 不但在数量上呈现繁荣昌盛的局面, 而且在雕版技术、印刷质量上也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活字印刷作为一个新生事物, 在技术工艺上还有待完善和发展。首先是活字排印方面, 很可能会造成排字行距不整齐, 乃至歪斜, 甚至出现单字横置、倒置的情况。活字印刷可能是排捡、试印刷时未经严格校正, 也可能是因为活板不紧, 在印刷过程中导致众多字印之间愈发松动,出现单字打横、甚至倒置的现象。其次, 活字版所排印的字大小不一样, 并且笔画粗细不均。活字是一字一刻, 不像雕版是写稿上版,雕刻工一气呵成, 因而字体大小、粗细不一致。再次, 活字印术易造成印纸墨色浓淡不均匀。由于活字版是一个个的单字检字 、排字、固版而成, 这种活字版不但在边栏界行上往往高出版面中的文字, 而且文字与文字之间也有高低不平的现象。即使是开始刷印前再怎么用平板压平字面, 而在印刷过程中由于活版卡屑不紧, 仍会出现高低不平的现象。这种版面上边栏界行与文字之间, 以及文字与文字之间凹凸不平的现象, 致使凸出来的地方着墨就重, 凹下去的地方着墨就清淡。最后,金属活字不易着水墨, 从而影响到印刷效果。清代以前活字以胶泥、木、锡、铜、铅等材料制成。其中金属活字尤其是锡活字较之泥活字、木活字吸水性要差一些, 加上与金属活字配套的油墨没有很好解决, 以至难于使墨, 造成印刷效果不好。如元代王祯《农书》所附《造活字印书法》曾载:
“近世又铸锡作字, 以铁条贯之作行, 嵌于盔内界行印书。但上项字样, 难于使墨, 率多印坏, 所以不能久行。”[8]因此, 活字印刷术在技术层面的不完善决定了其代替雕版印刷术势必经过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综上所述,活字印刷术范式的变革单靠技术层面的推动显然不是决定性的,任何一种新的范式代替旧的范式,必须由新范式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经济状况、文化交流、信息沟通、实践技术等方面中所形成的整体价值系统决定的。
历史也证明了这点, 19世纪初,机械铅活字印刷机由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 究其原理与中国传统的活字印刷术无异,直到中国封建主义结束之后, 印刷术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经济状况、文化交流、信息沟通、实践技术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逐步形成铅字印刷的工业体系, 活字印刷技术在此时才大放异彩, 一枝独秀, 成为一种新的范式,继续推动着着文化传播的巨轮前进。
参考文献:
[1](美)托马斯·库恩,著.金吾伦,胡新和,译.科学革命的结构[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
[2](美)托马斯·库恩,著.金吾伦,胡新和,译.科学革命的结构[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4.
[3]宋·沈括,著.胡道静,校注.梦溪笔谈校证[M].中华书局,1959:598.
[4]钱存训.中国纸和印刷文化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01.
[5]明·陆深.金台纪闻[M].丛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1937:7.
[6]叶德辉,著.李庆西,标校.书林清话[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6.
水印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字水印;
信息泄露;
版权保护;
分析框架;
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2012)20-0062-01
一、引言
随着技术的创新,多媒体技术更是有着潜在的发展空间,人们通过交流对其的认知也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其中隐藏的安全性问题日益暴露,而数字图像作为主要的传输媒体所面临的问题尤为突出,在其用数字图像表示的过程当中,虽有易于修改,无损复制等优点,但同时却频繁提供与原创同样精美的复制品,使得原著作权被侵犯,甚至数据信息被泄密等等。还有,早期数字水印技术在保护版权方面已经得到广发的应用,主要致力于水印特性的研究,学者们曾一度以为只要能满足水印不被一些常规的处理方式删除加之与原创感知相似,就满足了实际需求达到安全标准。结果经实践证明,单一的研究水印的鲁棒性并不具备足够的实力去应对未来的挑战,安全性问题也应该得到重视。
二、数字水印的基本特性和分类
(一)数字水印的基本特性
数字水印是指将某些数字信息添加到多媒体数据来保护版权。而水印技术就是对数字产品版权保护和数据安全维护中发挥着主要的作用,是信息隐藏技术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而一个完整的数字水印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1.鲁棒性。数字水印必须对信号处理有着很强的鲁棒性,能在多种有意无意的信号处理之后仍保持水印的完整性和鉴别的准确性。
2.不可感知性。数字水印的存在并不妨碍和破坏数字产品的欣赏价值、使用价值和商品价值。
3.抗攻击性。主要体现在面对恶意的破坏和攻击既能承受合法的信号失真,还抗击试图去除水印的破坏处理。
4.安全性和可靠性。水印一般隐含在多媒体内容当中,没有经过授权不能检测出水印。
(二)数字水印的分类
1.按用途分类:票据防伪、版权保护、篡改提示和隐蔽标识水印;
2.按水印所附载的媒体划分:图像、音频、视频、文本水印等;
3.按检测过程划分:盲水印和明文水印;
4.水印隐藏的位置划分:为时域数字水印和频域数字水印。
5.按内容划分:有意义水印和无意义水印;
三、数字水印的工作原理
数字水印技术是通过一定的算法将一些标志性信息直接嵌入到多媒体内容当中,不影响其价值和使用。为了给攻击者增加去除水印的难度,目前大多数字水印制作方案都采用密码学中的加密体系来加强,在水印的嵌入、提取时采用一种密钥,甚至几种密钥联合使用.给出水印的嵌入和提取方法如图示:
四、结论
数字水印是一个相当新的技术,所以我们对数字水印未来的研究展望:多重水印信息嵌入被保护的数字媒体;
基于数字水印和移动技术的数字版权管理系统性能的提高:可靠性,实时性等。目前其它的数字水印技术,如对基于图形、矢量图和动画等媒体的数字水印技术研究得比较少。
参考文献:
[1]王颖,黄志蓓.数字水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