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极简主义海报设计【五篇】(2023年)

时间:2023-07-02 15:05: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简约主义最早大约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又被称为“极少主义”“极简主义”,其主要理念主要在于这艺术创作过程中降低艺术家自身的感情表现,而朝单纯的、逻辑的选择发展。简约主义作为一种现代的艺术流派,被广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极简主义海报设计【五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极简主义海报设计【五篇】

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第1篇

简约主义最早大约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又被称为“极少主义”“极简主义”,其主要理念主要在于这艺术创作过程中降低艺术家自身的感情表现,而朝单纯的、逻辑的选择发展。简约主义作为一种现代的艺术流派,被广泛应用于设计、绘画、雕塑、文学、影视等多个艺术领域。其在绘画领域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将绘画语言较少至仅有形与色的关系,主张用极少的颜色与形象来简化画面,摈弃其他不必要的东西。简约主义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真正流行起来。1990年后,国际上流行“回归自然”的理念,而简约主义的设计理念正与这样思想不谋而合,顺应了现代人的生活观念,因此成为现代生活的基本精神。简约主义在平面设计领域的有着鲜明的特征:形式简洁、色彩单一、功能至上。简洁的设计是简约主义的一大特征,例如,在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标志是一个极其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来的凤凰,凤凰一方面代表了平安、吉祥的寓意与航空公司的性质吻合。另一方面又可以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其凤凰展翅高飞的形象也吻合了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雄心壮志。色彩单一也是简约主义的典型特征,在简约主义的设计作品中有许多都是选用白色加另一单色,通过最少的画面因素直接地传达出根本的目的。此外,设计者可以在享受高新科技带来便利的前提下,不让作品丧失其质朴的美丽和创作的本意,因此,设计者应该更加关注设计的终极目标:功能至上。

2简约主义在平面设计中的具体形式

2.1简约色彩

色彩在设计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通过缤纷的色彩,受众能够的到丰富的视觉感受和更加发散的联想。而于设计作品而言,颜色往往对于人们第一印象的产生有直观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色调显示出来的是或直白,或鲜明,或轻快的视觉效果。简约主义的平面设计师在展现作品的主题的时候常常通过运用简约、单一、直观的色彩,或者加以运用简单的色彩搭配规律,比如,选择色环中的两到三个邻近色作为设计作品的主要颜色。例如可口可乐公司的红色,除了在其产品包装上大量运用红色,可口可乐公司还在其广告宣传、海报设计、货物运输车的车厢上都大量运用了红色元素。这一手法无形之中提供了产品的辨识度,所以现在许多人一看到红色,可能很快联想到可口可乐。这是因为简单、鲜明的颜色,它们的识别度往往很高,人们容易因此产生深刻的印象,方便受众联想。这也是设计师的一个获胜法宝。再如海报设计。香港著名设计大师靳埭强先生喜欢运用水墨元素进行海报设计。水墨元素往往是黑白两色,但依然可以表现出丰富的内涵。靳埭强先生为2008年奥运会设计的举重海报仅仅用白色底色和黑色图案与文字。白色底色象征纯洁也暗示了奥运比赛的公平公正;黑色图案与文字给人以力量的凝聚之感,令画面更加厚重。总体上黑白两色互为衬托又互为对比,整张海报简洁、清晰。

2.2简约文字

字体的产生大力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如今,放眼四周文字无处不在,文字具在信息传播方面的力量是独特的,因为只要看一眼是什么字,就可以明白内容。而随着字体设计的不断发展,产生了许多具有创新精神的文字样式。然而,事实证明,人们更加喜欢的其实就是最为简单的字体,因为它们最容易理解与记忆。在平面设计中,字体设计一直是一门经久不衰的必修课,由此可见字体设计简洁的重要性。例如,在2005年由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上,其主体海报也明显地显示出简约主义文字设计的魅力。设计者将“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的文字放大作为海报的主体与图案,在不影响观众文字阅读的前提下,通过减少其中一些文字的笔画,对文字剩余笔画进行或者拉粗放大,或者缩小的处理,令“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这段文字看起来有一种计算机放大的效果图的感觉。而在这次年展中,也展出了许多类似的具有简约主义精神的作品,如一些条幅、横批等。这些都体现出现代设计师们对于简约主义作品的喜爱。再如在广告设计。国外的一则杀虫剂广告是整个画面上只有一个小虫子,不过,这个小虫子实际上是由一个个的字母组成的躯干,这些字母组成的单词正好是这款杀虫剂的品牌名称。这则广告就通过简约的文字直接地表达出了广告的主题与目的。从这些例证中也可以看出,在简约主义风格的平面设计中,字体已经不单单是传递信息的媒介;此外,设计者通过对于文字的变形、重组等手法令文字产生了全新的设计,传达出丰富的内涵与强烈的视觉冲击,获得全新的效果。

2.3简约排版

在书籍与页面的设计中,排版的好与坏甚至可以直接决定整个产品的品质,劣质的版面设计可以影响这个产品的设计理念的表达。不同的排版有着完全不同的效果,可以传达出完全不同的情感。有些版面设计活泼跳脱,对于读者来说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有些版面设计含蓄内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慢慢品味,可以感受到丰富的内涵与语言。总的来说,简约主义的设计者往往不喜欢用一些华而不实的烦琐的排版,相反,他们更喜欢科学的简约的版式设计,这种版式设计是基于科学计算的基础之上的,能够使读者阅读信息更加流畅,能够使作者表达信息更加灵活。联邦信贷年报的封面可以说将简约风格的设计达到了极致。设计师彼洛伊•泰纳仅仅是在纯白的背景颜色上,加上单词Simple字母的压印,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的文字、颜色或图案,这种设计是十分大胆的,但是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具有一种朴素的亲和力。联邦信贷年报的封面体现了一个团简洁的封面,无疑是简约排版的最佳表现途径,而这一简约的版式并不影响丰富内容的表达与传递。在信封、名片等办公用品上,也有大量体现简约风格的设计作品。探戈公司为贝基•累设计的信纸也对字体进行了简约的设计,工作中的字母以及阿拉伯数字和少量的符号是设计的主要元素,在名片的背面、信纸正上方摆放。并相对的配以小号单词,突出设计整体的精致感觉。这样的设计简单但是并不缺乏视觉效果,对于客户来说有着极大的感染力。

3结论

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设计艺术;
设计史;
海报设计;
视觉图像;
文化;
政治力量;
艺术传播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一、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战争海报设计

1.一战的海报设计

在现代媒体没有出现之前,招贴海报具有通俗易懂和大量发行的优势,是最为普遍的视觉图像传播表现形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涌现出了大量的征兵海报,其中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意大利最为典型。在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海报设计的表现形式继续发展,海报作为一种符号语言,成为政治宣传的手段,为不同的政治目的服务。这些征兵海报所表现的是国家政府最好意志的体现,展现出国家兴亡,人人有责的精神。在内容设计方面,放弃使用战争的血腥场面,通过潜意识以及劝说式的诉求方式使得人民的士气得到极大的鼓舞与振兴。

以英美为代表的协约国一战海报设计在战争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诉求主题,而文化背景的差异和政府政治需求的不同,造成各国的海报设计在内容和风格上有着不同的视觉表现。一向以浪漫色彩作为艺术表现的法国,由著名画家乔治·斯科特创作了一战期间最经典的海报之一(图1),画面的正中是法国的化身玛丽安,身着长裙,一只手挥舞着正义之剑,一只手高举法国国旗,在她的召唤中,法国军队向前进发。海报以女神和军队的图像集合,体现了法国的浪漫主义精神,希望以法国大革命中无畏的革命精神,鼓舞战争中的军民。

一战时美国著名的海报设计最为典型的是阿尔布莱德·里德(Alfred Leete)在1914年用凯臣纳勋爵头像设计的海报“Join Your Country’s Army!”(加入国家军队来!),以及詹姆斯·弗拉格(JaFrles Montegomery Flagg)根据自己的画像在1917年设计制作的山姆大叔形象海报——“I want you for U.S.army”(我要你加入美国军队)(图2、图3)。这两幅海报在设计方面,表达出了一种抽象的民族情感,因而取得了非常好的政治宣传效果。之后的许多征兵海报也相继模仿,清晰的构图以及配有爱国色彩的图案使得征兵海报能够极大地展现主题,增强感染力,调动人们心中为祖国做贡献的精神情怀。

1915年,基里(Kealey)设计的“Women of Britain say……GO!”(英国女性的呼吁——向前进!)是一幅典型的与英国女性有关的征兵海报(图4)。画面中母亲和孩子站在窗前凝望着将要离她们而去的军队,由于战争的残酷性使得女性成为英国政府当时需要进行精神安抚的人群,同时,海报将女性看成是战争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当时,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为低下,一般是不允许参与政治事务,所以针对女性诉求设计的征兵海报能够唤起女性同胞的爱国精神。

一战的海报还突出了以情感诉求打动人心的传播效果,长期的战争带来屠杀和死亡,让每个身临其中的人都感受到了恐惧的阴影和失去亲人的伤痛。英国国会征兵委员会意识到征兵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在宣传活动中,采取了不同以往的话语表达方式,在设计画面中增加了“缅怀过去的田园”式的生活场景和休闲状态,借以减弱人们对战争的恐惧,带给人们一种生活信仰的希望,唤起人们继续战斗、渴望胜利的决心。1917年的战时公债海报,一位白发苍苍、母亲形象的妇女位于海报中心(图5),背景是美军在战争中激斗的场面,她的身后飘扬着巨大的美国国旗,国旗上是醒目的标语“妇女!帮助美国的儿子们赢得战争”。相信这种诉求方式是每一位母亲或者是女性都无法抗拒的,这幅招贴同时也强调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力量,被看做是女性主义觉醒的重要标志。

同盟国的海报设计受到德国伯恩哈特引导的“海报风格”运动的影响,设计风格简洁明快,标语简单、图形简练,因而主题突出,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德国“海报风格”运动是围绕着海报设计为中心的平面设计运动,起初是为了适应德国繁荣的经济发展和商业需求,后来逐步被政治海报的内容取代。代表人鲁西安·伯恩哈特在设计中运用简单的图形和色彩平涂,配合醒目的文字说明和强烈鲜明的色彩,达到突出主题、醒目明确的视觉效果。伯恩哈特在一战中为德国设计的政治海报(图6),画面中只有斜向对角构图的一只穿着甲胄、紧握拳头的手臂,却出奇地舍弃任何表达战争的图形,采用了德国中世纪的图案造型,配合直挺坚硬的哥特式字体,表达出简洁但强硬有力的气魄,表现出作者试图唤起德国民众的民族情绪,以增加战争必胜的信心。

2.法西斯主义与纳粹设计

纳粹法西斯主义有反动的意识形态,以非理性主义、种族主义、精英主义、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为特征,拒绝科学与理性,曲解德国哲学家的理论,制造极权主义。极权主义独裁者不仅支配政府和政党,还支配视觉图像的展现形式,并利用其为政治目的服务。希特勒的统治以纳粹的意识形态人手,意图通过设计和艺术来体现个人的权威和民族力量,他反复强调艺术与政治的关系,希望借助设计与艺术,体现日耳曼民族的优越,使德意志民族享受统治世界的地位,借助话语塑造文化,引起国家和社会的结构变迁。

希特勒首先借用古代宗教中代表功德与力量的万字符,设计策划了纳粹的统一形象,倾斜的符号“卍”(图7)作为纳粹党的党旗标志,以满足他对宗教权威的崇拜、信仰和追求权力的强烈欲望。倾斜的万字符在各种场合和活动中的大量使用,使这一标志成为帝国的代表,达到了强化纳粹精神和煽动民族情绪的作用。

希特勒为了更好地控制舆论和思想,个人确定了视觉图像设计的基本风格和特征,明确提出了海报宣传的目的和意义,要求海报的设计要把感情作为目标,通俗化、大众化,让所有人,包括最没有文化的人,也能够受到海报的感染,以达到宣传的目的。

霍尔温是纳粹御用的政治海报设计师,严格执行了希特勒的军国主义设计思想,设计色彩沉重,利用大面积的明暗对比和略加仰视的视角,营造出极权主义的视觉效果,以强化纳粹政权的强悍,并宣扬出一种充满“民族优越感”的种族主义精神。德国炮兵征兵广告和1936年柏林奥运会招贴设计(图8)都体现了鲜明的个人风格。

3.二战中的海报设计

二战爆发后,英、美、苏各国政府都有组织地进行了宣传活动,利用视觉图像设计等宣传材料鼓舞士气。因此二战海报设计中除了传统的宣扬爱国主义、募兵和推销战争债券的主题,还有大量鼓励生产的主题,可见交战双方在战争期间也将生产和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二战时期的招贴设计中,以生产建设为主题的作品数量巨大。美国在二战早期为英国等盟国提供战略物资,后期本国的参战也使弹药和军备十分紧张,政府和民间组织号召生产的海报大量涌现,让·卢卡设计的《美国的回答——生产!》是二战时期美国最经典的海报设计之一(图9),是受到现代主义设计影响的平面设计作品,图形形象简洁有力,语言符号明确,在战争期间极大鼓舞了美国民众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决心,获得1941年美国最佳海报奖和纽约“艺术指导俱乐部展”大奖。此外,战时劳动力的急缺让妇女充当起了重要的社会力量,二战中号召女性参军和女性参加生产劳动的海报,成为二战海报的新鲜主题,女性的力量被不断强化(图10)。

出身于红色世家的德国艺术家约翰·哈特菲尔德,是达达主义平面设计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在设计中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左倾政治立场和革命的斗争精神。哈特菲尔德著名的二战海报都以对德国纳粹的揭露和抨击为主题,例如1935年,他以x光片半透明和照片的剪贴(图11),拼接出正在演讲的希特勒,在希特勒狂热的身体里,投射出一摞高高的金币,一方面暗示希特勒纳粹集团背后的财团力量,另一方面也揭露了战争的真正本质,即世界政治集团要求金钱和利益的重新分配。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海报,被称为“宣传画”,也在抗日战争中被张贴在大街小巷(图12)。在物资极具匮乏,印刷器材奇缺的条件下,抗日宣传画多由艺术家手工雕刻木板等便于复制的艺术形式进行出版,虽然尺幅较小,缺少色彩并制作粗糙,但对日军暴行的揭露和充满爱国热情的宣传,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决心。

二、俄罗斯构成主义的政治符号和艺术表现

在一些设计史文献资料中,构成主义被描述成一种主要关注于美学的设计与艺术运动,事实上,构成主义的历史背景是20世纪设计史上的重大转折,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国家的诞生,决定了构成主义的政治大环境和对政治的积极参与。“设计作为社会和政治转换过程中的一种潜在的积极参与者”的理念,使得构成主义的概念不仅仅停留在设计与艺术领域,还涉及到政治学、社会学和哲学层面。

构成主义海报(图13)是俄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体现了共产主义革命的意义,创造出一种新的图像形式。根据他们的理念,构成主义者的唯一思想体系基础就是“科学共产主义”,并将理论基础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之上。构成主义者致力于掌握理想主义世界观、物质主义世界观及科学共产主义的哲学和理论;
致力于认识和掌握苏维埃的结构实践;
致力于在共产主义生活中掌握社会文化的主动权。他们关于苏维埃社会和物质建筑的理论研究已经推动了这个团体从生活之外的经验工作到了真正的实践中。

塔特林设计的纪念碑高约1300英尺(比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高300英尺),由三个大空间构成,从底端至顶端的逐渐缩小,在一个由垂直支柱和螺旋线的复杂系统的帮助下直立起来,三个部分呈现倾斜的角度和无限螺旋旋转、向上升腾的动势,协调一致的形式,代表革命不断深入和向上的斗争精神,表达了一种坚定向上的共产主义信念。纪念碑通过一个特别的机械装置可以三个部分以不同的速度运动,而非一般静止的状态,塔特林用运动象征着轰轰烈烈的革命,并让人将人类解放运动的意义与宇宙和星球运动的象征意义进行联想,是一种宇宙体系运转的暗示,令人产生崇敬和膜拜的心理(图14)。

纪念碑是“实用目的与纯艺术形式的结合”,是以符号化的视觉心理,表现深刻的象征意义,使艺术成为国家政权的宣传方式,实现了艺术形式和政治功能的统一,被视为构成主义设计的权威作品,并代表着一种民主政治的强烈诉求。纪念碑是革命象征,也是时代的象征,“钢铁如无产阶级意志般坚定,玻璃如良心般干净”、“我们的时代是不断变化的,塔特林正在制造螺旋上升的现代标志,这种螺旋式的上升被选作时代和活力的象征。”

构成主义者将艺术家与大量生产、工业联系起来,致力于界定出新的社会与政治秩序,并利用各种设计艺术形式来支持革命,鼓舞士气。构成主义平面设计最重要的政治符号特征就是以几何学原则抛弃了任何具象的、自然的特征,并尝试在空间和造型上寻求一种理性的几何秩序,借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意义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1919年冬,李西斯基在至上主义绘画的构成主义因素中找到构成主义视觉设计的新探索,将其中的点线面的组合借鉴到设计之中,认为几何形式的语言是所有设计的基础,认为抽象设计元素有着更直接的政治宣传效果。他用俄语“为新艺术”这几个字的缩写“普朗”来称呼这种新的设计形式,在集合了绘画与建筑艺术特征的同时,将艺术与设计进行有效结合,李西斯基正是通过“普朗”的设计实践,把至上主义艺术形式直接用于平面设计,在他的海报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等平面设计作品中,能够明确这种倾向,挖掘了艺术与设计之间的联系。“他在设计中采用了并置、图像重叠、不同视点的构成组合、画像的切割与重构、强烈的对比和变化取景角度等手段,赋予了原本是静止的摄影作品以特殊的生命力,使其成为利用图像元素进行作品剪贴艺术的先驱之一。”他丰富了平面设计的视觉语言,使以抽象几何图形为代表的理性符号成为艺术化探索的新思路,而这种理性的符号被认为是适宜体现政治观念的设计符号。正如他所言:“这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不是以主观而是以客观为基础的。这正如科学之所以能被精确地描述,是因为它是建立在自然的基础之上的,它不仅包括纯艺术,也包括屹立于新文化前沿上的所有艺术形式。艺术家既是学者、工程师,也是劳动人民的同行者。”

李西斯基的海报《红楔子攻打白色》(图15),是完全运用抽象几何图形的招贴设计作品,构图简单,色彩强烈,有着丰富的政治象征意义。李西斯基认为,没有人会混淆一个圆或者一个三角形,因此几何形体有着最直接有力、最快被识别的符号特征。从符号的角度,他充分利用了几何形体的这一明确而有力的特点,在设计作品中,代表红军的三角形以尖锐的动态深深插入代表反革命势力的白色圆形中,以几何形态和色彩的抽象、概括,在视觉上形成对立冲击的关系,表现出斗争的观念和革命必胜的信心,充满政治观念的隐喻和丰富的政治含义,明确易懂的图像信息易被理解和接受,强烈的视觉冲击鼓舞了人民大众的士气,是一幅构成主义的经典设计作品,并对现代主义平面设计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俄国构成主义设计是技术和艺术的最佳结合,同时,也正因为这种最佳结合,构成主义作为现代主义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现代主义成为20世纪上半叶最稳定、最具影响力的设计风格,以至在后期发展为风靡全球的“国际主义”风格。但与风格派等其他现代主义风格相区别的是,构成主义中的技术与艺术的探索和尝试,有着深刻的政治目的,并受到意识形态的高度影响,因而构成主义的视觉语言符号,充满象征和隐喻的政治意味。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视觉图像设计:树立社会主义政治观念与国家形象

二战后,第三世界民族解放运动促成社会主义国家的大量独立建国,这些国家的政治宣传画,与政治目的有着密切的关系,图像设计为传达某种政治理想与某种政治观念的作用,是特定国家在特定时期的反映。

20世纪60年代涌现出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社会环境和政治背景都不相同,但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大量的海报作品设计出版,以波兰和古巴为代表,具有较高的设计水平和广泛的国际影响力。波兰的政治宣传画更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高度的艺术水准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波兰战后的平面设计,特别是海报设计,从无到有迅速发展,作为国家宣传工作的重点之一,被看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设计,成为政府掌控并进行传播的政治文化,是在国家政权管理下设计艺术发展的极少数特例之一。

在卡斯特罗(Fidel Castro)的领导下,古巴人民通过武装革命最终取得国家独立,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在1961年,卡斯特罗通过举办艺术会议,将艺术家的创作与政府联系起来,产生了社会价值。在艺术家创作主体自由的前提下,古巴的艺术家们的创作必须符合古巴社会主义国家的精神,必须体现其政治立场,达到宣传其政治主张的目的。这条原则的提出,使得古巴的海报设计中诞生了大量优秀的以宣传古巴政府的政治海报。

1961年,卡斯特罗政府召集了文艺工作者会议,确立了政府和文艺界的合作关系,提出了古巴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艺术原则和立场:即保证文艺创作的自由,并以“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前提,艺术创作必须保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体现为无产阶级政权服务的鲜明立场和创作原则,为革命服务。

古巴的平面设计因革命的要求而产生,古巴革命海报留给世界印象深刻。如马丁尼兹设计的宣传古巴英雄的海报(图16),突出主题,人物线条简单,色彩多平涂,字体醒目,色彩明艳,具有粗犷朴实的现实主义风格,充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革命胜利的气息。《游击战英雄之日》纪念海报以古巴民族英雄切·格瓦拉红色肖像作为视觉中心,以放射状的构图表现革命波涛汹涌的热潮,1968年古巴革命9周年庆祝活动上,哈瓦那革命广场挂出了18米高的格瓦拉肖像,带着贝雷帽将目光投向远方的切·格瓦拉的形象,成为国际性的革命象征性符号。马丁尼兹和贝特朗等青年设计师受聘于政府,主持政府的政治运动宣传设计项目,并作为古巴政府革命行动委员会的顾问,为古巴的文艺发展和政府形象的塑造做出巨大贡献。

卡斯特罗政府将世界人民的反美帝斗争视为己任,特别成立了专门从事对外宣传的政治海报设计部门——“亚非拉团结组织”,以宣传共产主义国家为目标,用以促进亚非拉其他国家的革命运动,对亚洲等第三世界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秘密出口海报。这一“国际化”的设计任务要求海报具有跨文化跨文字传播的功能,因此海报的设计以图形为主体,采用非常具有斗争性、色彩强烈并通俗易懂的视觉形象,文字说明很少或几乎没有。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大量海报设计都是为“通过宣传达到改变观众的政治理解、政治立场的目的。这种宣传是其他的设计范畴所没有的。不少第三世界的政治海报具有两方面的基本目的,一是通过海报的设计,来促使国内的人民站到设计者的政治立场方面来,是国内政治运动的有力工具;
而另一方面,则是促进外国对于他们国家的政治问题有广泛的了解,争取国际支持的手段。”

艾里纳·莎拉若(Elena Serrano)设计的海报《英雄的游击队之日》(Day of the Heroic Guerrilla)(图17)宣传了阿根廷裔古巴领袖,在玻利维亚支持反政府游击战争中英勇丧生的恩涅斯多·切·格瓦拉(Ernesto

Che Guevara),他曾经是卡斯特罗的革命伙伴,被人们称为“红色的罗宾汉”。莎拉若在设计海报的时候,没有使用任何的文字,仅使用了格瓦拉的人物肖像作为海报的元素。在海报的表现方面,采用了当时兴起的光效应艺术的方式,使得格瓦拉的人物肖像呈现出一种放射状的效果,这传递出要宣扬格拉瓦的革命精神,让这种革命光辉照耀整个古巴国土的设计思想。另外,采用这种放射状的表现方式创造出一种强烈的视觉刺激,能够很好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因此,这幅海报成为古巴革命海报中的典范之一。

中国在“抗日战争”和“”时期涌现出了众多的政治海报。在“抗日战争”期间,大批的政治海报成为中国政府强有力的宣传媒介,在此期间,优秀的艺术家们满怀民族之感、爱国之情创作出的政治海报激励人民奋勇抵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为建立独立、民主、富强的国家而奋斗。

在1926年3月18日的“三一八”惨案后,中国社会广大民众愤怒不平,政府的软弱激起了众多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这幅由鲁少飞创作的《全民抗战》的海报就是其中之一(图12),海报采用了版画的创作方式,充分利用版画的“硬”夸张展现出坚强有力紧握枪支的手臂。在手臂高举到空中之时,绽放出万丈光辉,显示出革命的坚定信心。整幅海报通过刻画大量的人民群众以及版面的设计,渲染出了全民抗战的革命信念,传递出人民获得革命胜利的信心。

在“”时期的政治海报,大部分采用了简明的图形语言。相比文字图形语言在视觉传达上面更为直观,尤其是经过创意、夸张之后的图形语言其表现效果得到增强,能够更为充分地传达信息,展现主题。海报《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图18)在海报的图形方面选择了抽象化的太阳、光芒、红旗以及工农兵。色彩只有红、黑两色,形成强烈的对比。海报的版式以及各个元素之间的组合给人一种团结奋进之感,也展现出来“时期”的图画语言的特色。《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正是通过图形与色彩的组合,实现了政治功能的传递。

四、20世纪60年代后激进的政治文化背景与波普设计

波普艺术(Pop Art)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之后影响到欧美国家及地区。Pop一词是英语单词popular的缩写,其含义是通俗、流行文化。对于大众媒体来说,流行文化的发展导致平面设计的视觉传播方式发生改变。加拿大的信息传播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通过对1958年广告的分析得出来“媒体就是印象”的结论,强调了“如果说是由于社会信息传播的内容诱发了形态,不如说是人类根据传播信息媒体的性质去创造明确而有价值的形态”。

波普艺术的思想影响到设计,主要表现在英国的波普设计运动,这场设计运动实质上是知识分子发起的一场反现代主义设计的运动。波普设计产生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的持续发展促使社会上的物质产品日渐丰富,加上年轻的设计师们对于传统的设计观念,包括对于现代主义的传统没有依赖之情,进而转向更加关注个人的性格、习惯以及爱好等方面的内容。

英国波普设计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理查德·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他的代表作品《到底是什么使得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采用了拼贴的方式表现,成为波普拼贴画的典型(图19)。画面中的肌肉发达的男人和性感的女人是20世纪60年代的典型的明星形象,而广告、照片、电视、收音机、吸尘器等反映出的是西方当时最为流行时尚的生活方式。

在波普设计传到美国之后,对美国人生活影响最大的艺术家是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他的设计作品最大的特点是利用生活中的视觉元素来表现美国的生活与流行文化。安迪·沃霍尔的艺术语言表现最大的特点是:通俗化。无论是在图形元素的选择到画面的色彩搭配,都展现给人们一种流行与通俗,传达出的是消费社会的生活文化理念。安迪·沃霍尔最为著名的作品《玛丽莲·梦露》(图20),在作品中,可以明显地看到他的个人创作特色,将鲜艳的色彩搭配,“复制”拼贴电影明星的选材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在他的另外作品如《》、《奥黛丽·赫本》、《恩涅斯多·切·格瓦拉》(图21)中也都采用了较为相同的创作表现方法。

波普设计不仅仅与商业、经济和文化紧密联系,当波普的形式与政治主题相契合,与具有政治含义的视觉符号相结合,则成为这一时期最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设计,被称为“政治波普”,与之有关的设计评论和设计展览在西方世界引起极大反响。被称为纽约“教父”的波普大师安迪·沃霍尔,曾在他的工厂完成了头像的丝网版画,并通过机械复制,将政治人物的形象变成流行文化中的符号,契合中国“”时期对伟人形象的抽象与无限复制,创造了独一无二的沃霍尔式波普艺术,并成功模糊了它的政治背景和艺术特征,将它推向大众与消费(图22)。

五、网络宣传与美国政治选举

在政治活动中,充分利用媒体来宣传是美国政治家的传统。例如,罗斯福曾经就充分利用电台广播进行政治演说,肯尼迪也在竞选时充分利用了电视媒体的宣传。为此,美国政治学家西奥多·H.怀特曾形容美国的政治与媒体之间的关系:“美国的政治与电视现在已经纠结地难解难分,谈政治离不开电视,谈电视离不开政治。所有的政治活动都在为适应这一舞台而变化着。”

在信息时代,奥巴马对于互联网的充分而巧妙地使用,调动了广大的美国民众,创造出属于奥巴马的政治环境,因而奥巴马能够成功当选为美国总统。所以,将新的传播媒介运用到政治宣传中,在最广泛的程度上增加选民的支持率、调动选民的积极性成为政治家们成功的关键所在。

对于奥巴马来说,个人网站My Barack Obama(http:///)的建立成为他及时展现形象以及宣传他的政治理念的重要渠道。他为了吸引更多的选民的关注以及获得年轻一代选民的支持,在网站图形风格设计上,给人一种简洁、大方、富有活力但不失成熟稳重与政治威严的视觉效果。另外,官网的设计非常人性化,表现出极强的互动性,能够通过官网便捷地链接到视频网站和网络社交等,如:Facebook,You Yube,Twitter,Flickr等等,下载或浏览有关奥巴马的各种多媒体文件。奥巴马的官网本身也是一个开放的平台,选民在网站上得到信息,同时注册后,选民也可以在上面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还可以参与政治讨论、捐款、加入团队等等,让选民能够全方位地融入到奥巴马的世界中,奥巴马的政治宣传也进一步深入到每个选民中间。

在奥巴马2008年竞选期间,在所有的奥巴马的政治宣传中,都有一个统一的视觉设计。其中,竞选海报以及竞选徽标所传递出的信念让选民们相信:选择奥巴马就是选择了希望、选择了未来。在竞选徽标设计上,使用了太阳从红白相间的条文之上升起的景象作为主要的图像形构成要素(图23)。圆形的徽标设计取自于奥巴马名字的首字母“O”,红白相间的条文象征的是地平线,其设计来源是美国的国旗。蓝色的天空与升起的太阳象征的是党派的更换带来的是希望、活力与光明的未来。竞选徽标的背景色选择了深蓝,给人一种成熟、稳重、可靠的信任感。整体上。奥巴马竞选徽标的设计通过视觉形象传递出的是一种向上、充满希望与活力的信息,让美国选民看到之后,有一种亲切感并能够迅速了解奥巴马传递的讯息,之后让美国选民对他产生信任并进而支持他。

奥巴马在竞选中使用了大量的网络政治海报来宣传。同样,网络海报也是通过视觉的图像来联系传递给受众,其中奥巴马的海报设计非常重视这几个方面之间的关系:社会关系、视觉接触以及传递的态度。在竞选海报《Dream》的设计中,充分使用了“目光”的接触来传递信息。海报中,奥巴马的双眼充满坚定的信心与平静,直视着受众,让选民看到后立即得到信息:投奥巴马一票。在奥巴马的肖像背后选择了反射状的太阳光辉为衬托,更突显出奥巴马是一位充满希望与梦想的理想总统。同样是通过奥巴马的“目光”来传递信息,在海报《Vote》中的表现方式与《Dream》中就有所差别(图24)。在海报《Vote》中,奥巴马面带微笑,目光中散发出温和的气息,极富亲和力(图26)。通过海报上的“Vote”直接将信息传递给选民,希望选民将选票投给自己,支持自己。这则海报充分使用了情感诉求来拉近与民众之间心理上的距离,让奥巴马本来高大的政治人物形象瞬间发出强大的亲民感,在美国选民看后,感觉奥巴马待人非常友好,愿意进入他的世界。因而,获得美国选民的支持。

与上两幅海报采用“目光”传递信息不同的是,海报《Change-we can believe in》改变了宣传的方式(图26)。在海报中,选用了竞选徽标作为背景之一。把奥巴马眺望远方的侧面肖像与竞选徽标融为一体,并用航拍太空地球作为大背景,创造出一种深远的意境,这正是海报所想要创造出的图像效果。标题:“Change-we can believe in”,说的是现在的美国需要改变,改变种族歧视,改变美国的领导方式,而这种改变正是奥巴马能够给美国人带去的。海报的“Change”正是在呼吁美国人的行动,而“we can believe in”是让美国人相信奥巴马,相信奥巴马的世界能够让美国更加光明。从而在潜意识下实现海报的政治宣传主张的同时,获取众多选民的选票。

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第3篇

从设计的角度看,一幅成功的音乐剧海报设计必须有效整合整张海报的基本元素,如图形、文字和色彩等,用图形和版面传达音乐剧的信息,用文字展现情节,用色彩和光影营造画面氛围,用独特的视觉表现形式展示音乐剧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审美原则是音乐剧海报传递信息的重要条件,每个时代对音乐剧海报设计的审美要求都不一样。现代的音乐剧海报设计必须在设计上完美展现音乐剧中人物的内在精神,以及整个剧本的情感追求与思想表达。设计者以西方美学中的“审美移情”理论作为参考,从影响音乐剧海报设计的情感、文字、图形、色彩等一系列因素入手,分析音乐剧海报设计中的给予性、象征性、消融性等特征,从而更好地使海报在音乐剧与观众之间架构起视觉与心灵沟通的桥梁。同时,音乐剧海报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也具备很强的审美功效,观众可以把它当做艺术品挂在家里,它可以让人重温那段美好的时光,或者拥有一段美丽的遐想。

二、音乐剧海报设计的视觉语言要素

音乐剧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可分为爱情类、亲情类、喜剧类、悲剧类、儿童类等,音乐剧海报也随之有了不同的分类、设计风格和表达方式。这些不同类别的音乐剧海报在艺术表现和审美趋势上都不相同。

1.图形

图形作为音乐剧海报设计的一个重要视觉构成要素,能够通过其视觉效果吸引观者的注意力。图形是超越文字与色彩的局限、最简单易懂的艺术语言。音乐剧海报中的图形要求直观、明确并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音乐剧海报中采用的图形通常有剧照、摄影、绘画、电脑特技制作等。一般会选择剧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一些场景,带给观众悬念,引起观众观看音乐剧的欲望。剧中的图像是最能体现光影的视觉艺术表达方式,音乐剧海报设计通常运用光影强化视觉效果。在海报中的明暗转换处,光线明暗对比强化,是最吸引观众眼球的,观众会情不自禁地被设计师带入其用光影创造的氛围中,陶醉于此。音乐剧海报多以主人公的特写或精彩的画面为主,配上简洁明了的文字介绍,通过主动积极的引导,以及鲜明的主题、绚丽的色彩、强烈的对比等艺术形式,吸引观众的注意。

2.文字

文字在音乐剧海报中有个重要任务——传递信息。海报的信息内容主要包括音乐剧名称、演出时间和地点、票价等。因此,音乐剧海报设计的重点之一是如何合理安排这些信息,让观众在审美的同时获得完整的信息。文字的大小、比例和构图决定了观众获得信息的主次,同时也决定了整张海报的美感。在主标题设计上,汉字结构的多样性、含义和神韵,可以使设计师更好地展现海报的主旨和视觉审美。汉字的形象化可以实现文字与观众的无声交流,从而帮助整张海报设计更好地向观众传递音乐剧的精神内涵,使整张海报设计由内而外散发出文化含义和美感。

3.色彩

色彩作为音乐剧海报中的一个视觉元素,在设计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巧妙合理地运用色彩元素表达整场音乐剧的气氛和剧情,使海报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是音乐剧海报设计的关键。虽然整张音乐剧海报是由文字、色彩、图形等一系列要素组成的,但是当观众看到海报时,色彩是第一个闯入视野的,所以观众最先感受到的是整张海报的色彩效果。色彩作为海报中的一种视觉语言,完美的色彩运用可以顺利地与观众连接感知、沟通情感,促进观众联想,从而传达音乐剧的情感与艺术。观众对色彩的印象和感觉来自其心理、感情、生理等方面。色彩渗入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活经验、思想、悲喜等都带有丰富的情感色彩。设计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深入分析在海报设计中如何合理巧妙地运用色彩,从而达到预期的视觉传达、宣传效果。

三、经典音乐剧海报设计分析

“海报必须吸引眼球”,这是海报设计大师霍尔戈•马蒂斯对海报的基本认识。放眼全球经典的音乐剧的海报设计,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能够在第一时间抓住受众的注意力,并使人们对海报的设计表现形式有极其深刻的印象。如音乐剧《猫》,主海报设计为黑色底,画面中只留下猫的两只发亮的眼睛,再配上“CATS”主标题,画面简洁,但是冲击力极强,再仔细看,猫眼的瞳孔部分是由舞蹈的人形构成的,揭示出了音乐剧的舞蹈元素,画面简洁、有力又不失细节。《猫》的海报设计理念,完全符合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所提出的“Lessismore”(少即是多)。使用极少的笔墨,却展现出深刻的内涵,成为经典。再如音乐剧《歌剧魅影》,主海报笼罩在神秘的深色背景中,一张冷色系的面具和一朵鲜红的玫瑰花借代了剧中的主要人物,强烈的色彩对比吸引了人们的眼球,而面具和玫瑰的借代又使人对剧中人物和故事情节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借代的表现方式在音乐剧海报设计中使用得非常多,设计者通过这种方式创作出了诸多经典作品,如《西贡小姐》《巴黎圣母院》等。海报中的借代图形设计多遵循“阅读最省力”的原则,形象高度简洁、富于创意。直观形象性的图形阅读越省力,越能使人们对所要宣传的音乐剧产生明确、深刻的印象。

四、结语

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第4篇

(一)汉字资源的特点

1.多样性

汉字构成的多元化及汉字在海报设计应用中的多角度解读方式造就了其多样性特点。汉字构成可以从造字规律,偏旁、部首,笔画构成等多个维度来理解。四类造字方式——象形、指事、形声、会意,囊括了视觉形象、听觉感受、故事延续、抽象思维等智慧于汉字体系当中。偏旁是由笔画构成的组成汉字的基本单位,是对汉字的抽象提取。笔画是书写时从落笔到抬笔的一笔,是构成汉字的点和线与海报设计的基本原理如出一辙。汉字构成上的多元化为汉字资源的可读性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汉字带给人们解读并留下充足的空间。汉字资源的应用由于解读视角与方法不同产生多元化的表达。

2.适用性

针对汉字资源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而言。汉字发展至今已形成了成熟的体系,可独立传播完全可以配合不同的主题表现海报。汉字字体丰富,楷体传统、宋体时尚、黑体简约还可以应海报需求形成变体。汉字的网格化构成使得汉字在应用上更自由随意。为汉字适用于不同风格的海报设计提供了可能性,既可以应用于传统气息浓重的视觉设计,也可以出现在极为现代的版式中。汉字的民族性特征在海报中应用自由,传统符号多要在画面中搭配气韵,否则易给人拼凑之感。

(二)汉字资源的传播

传播途径指将信息传达给受众的途径,汉字资源的传播是传达与接受的过程,我们需要调动五感来接受所要传播的信息,汉字资源不是作为人们约定俗成的符号传播,传达的不一定是汉字在字典中的一个或几个意思,而是主观的思维和意识。基于五感汉字资源可以通过在海报、光影等视觉媒介传播,也可以通过互动装置等包括听觉、触觉多元化媒介进行传播。将汉字的新意义在海报、装置、光影、媒介等不同的视觉表达形式中传达给受众,便是汉字资源的传播过程。

二、汉字资源与视觉设计

(一)汉字资源的视觉表现

1.字体演变

通过汉字资源字体的历史演变,让海报设计呈现出民族意识,篆书、繁体汉字运用于海报设计中比简体字更具有东方气韵。图3张艺谋《英雄》的一款概念性海报,战国末期以大篆为主要字体海报以无名向残剑所求的“剑”字为主体,篆体“剑”字气韵通畅,意境深远。研究汉字的发展过程,体会历史的足迹,感受发展的变化,《汉字告诉我们真相》系列海报中通过对汉字繁简变化的对比分析告诉我们文明发展的同时我们都失去了什么。

2.字形再现

汉字的象形结构提供了形态上应用汉字资源的基础。汉字本身的艺术性、形体美感及对意义的完整表达都可以视作汉字形态资源在设计实践中的应用。形态是汉字最直接的可视要素,从汉字象形表意的层面出发,应用汉字资源于海报设计当中更为直观。对外汉语的广泛传播其核心是字的外形、意义,字形再现更容易接受,对外传播性更广。形态研究值得进行系统性研究,徐冰的《天书》对汉字象形结构进行解读和符号化再现。从形态意义上对汉字进行提炼,既可采用汉字本身意义进行诠释,也可以发掘汉字与本身意义不同甚至相悖的意义,用在视觉设计中去表现。如《汉字告诉我们真相》中对汉字“主”与“玉”的理解,不用判断其正误只是单纯的从自己的角度理解了文字的含义。

3.“字素”实验

“字素”是汉字要素的简称,对构成汉字的视觉要素进行提炼形成有汉字意味的资源。在海报设计中采用拆分、肢解、重组等手段对汉字进行发掘,单纯将汉字作为一种符号,对其呈现的形态进行实验性的分析。如偏旁、笔画的重组,对汉字的单元结构进行新的排列,得到新的视觉效果。这种实验需要对汉字有一定了解,如果受众没有一定汉字的知识符号的表现便不会引起强烈的共鸣,所传达的内容便大打折扣了。汉字作为设计元素概念的确立,对汉字历史传承的感悟,对汉字“象”的理解,对汉字重构的实验,确定了汉字作为设计资源的地位,为进行汉字资源的设计实践提供依据。

(二)汉字资源的转换

汉字的艺术转换是汉字寻找到适当的表现形式转化为设计、实物、艺术的过程,如何摆脱其作为传播符合的定义,令你所要表达的主旨为人接受、深入人心,是设计师面临的最大挑战。汉字不再是传播符号,突破二维的界限寻找多维形态。当汉字转换为设计作品供人品评的时候,反馈回来的信息才是汉字作为设计资源的意义所在。完成汉字的艺术转换是汉字价值的自我实现也是汉字资源概念提出的意义所在。

1.汉字资源转换为海报

汉字资源通过变形、寄生、共生、借代等方式完成在海报中的转换。变形顾名思义即对汉字结构变形表达主题;
寄生指将汉字表现在另一汉字的结构内;
共生通常指几个汉字共用一部分构成画面的现象;
这组海报以场景中的图形代替汉字中的笔画结构,运用恰巧,艺术地传达出回忆与安静的氛围,画面清新恬淡充满了20世纪80年代记忆,汉字成功的从字典中跳脱出来。

2.汉字资源的多维转换

汉字听说读写的传播方式使得汉字资源得以多元化发展;
现代技术的发展扩展了海报设计的维度领域。汉字要摆脱传播符号的身份,应向着多元化表达努力:如将汉字比划在空间内排列,从特定角度可以读出它的内容,转换观看角度看到的便是单纯的笔画,将汉字从二维转换到了三维的理念上去思考。或将汉字曲谱的编排变成可演奏出来的汉字等。汉字的特性决定了其多维度表达的无限可能,丰富汉字资源的应用形式同时也为海报设计向多维度发展的进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结论

(一)汉字资源对海报设计的关联性

汉字资源对海报设计的关联性体现在它们是互动、互补的过程,汉字资源为海报设计提供素材,海报设计为汉字资源提供载体媒介,完成海报设计的过程也是对汉字资源的探索过程。汉字作为主要素材应用于海报设计中,使得海报主题更直观、明了、有力度;
海报设计中对汉字进行表现,有利于延伸汉字的应用范围,开发汉字的应用价值。

(二)通过汉字资源获取海报设计思维的新方法

新资源的发现、发展会带来新的思维、方法与之相适应。汉字作为主体应用于海报设计使得主题表达更为明确。直观的意念表现,图、文一体化设计摆脱了汉字作为释义的传统海报形式,将其从传统图文排版中解放出来。汉字资源形式丰富,有画面感的汉字、有点状符号化的汉字使得海报设计的风格更灵活多变。汉字资源的多元化也为海报设计跳脱平面范畴,进入更广阔的维度空间提供了新方向。

(三)汉字资源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

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第5篇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西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与开放,现代海报设计也朝着多元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但我国在海报设计方面的水平离西方国家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在汲取外来的优秀设计理念和实践体系时,也要注重发展自身的海报设计潮流,不能丢了自己的独到之处,要重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发掘其中蕴藏的丰富资源和本土艺术价值,进而做到本土化与国际化统一、历史性和时代性统一。这也有利于中国现代海报设计从西方的观念和束缚中剥离出来,建立具有我们本民族特色的海报语言。书法艺术在我国有深厚的历史以及文化背景,属于中国本土化的艺术,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在这个浮躁与高压的社会中,受众需要我们的设计能给他们带来清新秀丽、优雅空灵,以及耳目一新的深刻印象,并且,好的设计还可以引导人们对社会与情感理想进行深度思考。书法的艺术性无疑给了我们一个创新的契机和方向。

一、书法的艺术性

书法,狭义讲是指书写的方法;
广义上来说它是一门以点画线条为表现媒介,以汉字为载体,从日用书写中演进而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其以汉字的字形为基础,通过对汉字字形的艺术化加工,按照审美的原则来塑造视觉艺术形象。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之一,有其独特美,是其他字体不可替代的。书法艺术于历史中的沉淀,体现了中国人对美的形态的认识与把握、对宇宙的认识,所以书法本身的特质,决定了它是一种艺术。

(一)书法对形美的追求

书法是一门点画线条的艺术,但其与抽象画不同,它有特定的笔法规则,书写者通过掌握具体的笔法,解决主要用笔及相互间的关系,掌握线条的长短、粗细、布局等技巧,将其明确、和谐地构成一个完整的、有质感、有韵律、有生命的、有内涵的艺术作品。

(二)书法的气韵意境美

书法以神采为上、形质次之,所以它不仅关注形式意味的笔画、构成和空间,更重视字义和文意以及联想所产生的气韵意境美。

书法表现出的笔意墨象衍射出一种精神形式。所以书法品论中常常强调人的品格和情操,认为人的品格决定书法的品格,创作主体将心中之意物化在外在的点画线条流动上,随着时空的转换,人在空间形式中体悟到书法随时间流动呈现出超越字形,成为具备筋骨血肉、刚柔神情的生命意象的审美情趣。所以说,点画线条的轻重急涩、虚实强弱、节奏韵律,不单单是掌握书法的行笔技巧即可,其中也融入了创作主体的个性情意、精神悲喜等审美意向。并且观者能从书法中把握精神内涵,领悟其中的思想、审美,感受到激动、鼓舞的力量,得到审美心态、人性的对应与回答。

(三)书法的简约性

大地朴实无华,却能养育万物;
真水无色无香,却能孕育生命。古人说“大道至简”,的确,大凡至善至美的东西,皆是简约的。简约,即少、简单、概括之意,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特征。而书法正是在其简化的过程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唤起人们内心的美感。

书法的点画线条精妙之处在于,不以多为多,而以少总多。在白纸面上以欲断还连的线条,遗去大千世界的形色,以简寓繁。点画线条的变化看似复杂,本质上则是由横竖两条线变化而来,横竖从实践意义来看都为一条直线,通过组接变化才形成了置处有异的点画。在黑白二色下,为书者与观者提供寄托情感意绪的无限空间,暗合中国哲学最高精神“万物归之”之道。点画线条虽简约、无确切所指,但绝不是什么都没有,其一方面提供了能随主观意志变化而变化的自由思考、寄情托意的无限空间,另一方面也使书法成为人们表达情感世界、人格理想、审美理想的一种手段。

二、书法与现代海报设计的结合

书法本生就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的点画线条、笔意墨法都是美的。其与现代海报设计都遵循形式美的一般原理与法则,给人以韵律和节奏感。所以,海报设计也应吸取书法中的艺术性特质,借鉴它的形式美、意境美、简洁美,使其本身的图形、文字、色彩等构成元素做到“气脉相通”。

书法与海报设计的结合有两种:一是借助书法字形的海报设计,二是利用完整书法的海报设计。书法字形的海报设计就是对书法本身的字形进行加工,符合人们的视觉感受,能够营造艺术气息。而利用完整书法的海报设计,是指文字本身不必发生任何改变,可以通过对书法的载体进行加工,也就是置换书法字体纹理特性。当然,不同载体所重现的视觉效果也是不同的。

著名设计师靳埭强的设计作品就多用到书法元素。例如,他的获得美国CA奖的《汉字》(见图1)系列山水风云海报。

山、水、风、云四个汉字通过书法的形式在水墨渗透中,呈现出了中国山水画般的意境。不但给人以美感享受,而且极具视觉冲击力。另外,版式的文字处理也较特别。更特别的是这组海报分别将象征中国传统文化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四种器物,分布其中。分别组合成造型奇妙的四幅画:笔架山、静止(纸)水、沿(砚)台风、墨色云。使形象的器物在书法中做到形与意和谐统一,形式上的创新使其充满视觉上的吸引力,意象上的“化物为我”的玄奥吸引受众忍不住遐想。这组海报表现了书法独特的形式美和文化意境。靳埭强即赋予了这四个字强烈的东方书法意境,同时也具备了现代设计的直白个性概念。他以创新的眼光来看待形式化了的书法,并予以调改,使其具备一脉相承的作用。他运用书法调改出来的海报,化平淡为神奇,给人以含蓄美,令人回味和想象。

目前,社会上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海报采用书法为元素进行海报创新设计,如房地产的楼盘宣传海报、介绍地方特产的产品海报、弘扬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海报等。此时运用在海报设计中的“书法”,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法,而是作为一种象征性元素,是经过形式化、通俗化、大众化等调改之后的。书法与现代海报设计的结合,可以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更易接受具有新境界的海报设计。但书法元素在海报设计中的运用,也有它的局限性。第一,不同人群对书法理解、接受的局限性。成年人与青少年儿童对书法的接受、理解,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尤其是中老年人,他们多钟情书法。第二,海报主题上的局限。书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海报,如高科技电子产品,国外的工艺品、食品、节日等主题海报,如果在这类海报中刻意添加书法元素,就显得不伦不类。所以,设计者要充分考虑书法元素的内涵与海报主题是否相匹配。第三,书法具有民族及地域的局限性。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特征。因此,设计者要了解海报的受众群体的民族、地域文化与习俗等多方面的因素,这样才能实现海报交流与沟通的目的。

三、书法与现代海报设计结合的意义

在这个新时代,东西方文化不断交融,全球化的主旋律要求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在中西文化不断开放交流、碰撞的过程中,我们应看到中国文化的优势,发挥其作用,并从中汲取文化营养来丰富自己的新文化。海报作为中西文化与艺术相融的现代设计形式之一,承担着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

任何民族的优良传统都可说是其民族的生命与精神,应该在取其精华的基础上创新与改革,使其蓬勃发展。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书法的艺术性符合现代海报的审美特征,这也是书法在现代海报设计领域中有较大应用前景的原因之一。所以,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下,中国现代海报要从书法艺术中领悟其特性,发掘其中蕴藏的民族性,使之与时代结合,从而使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只有在发展的同时做到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才能形成在发展自己独到之处时,又不落后的设计理念和实践体系。所以,书法与现代海报设计的进一步融合,一方面可以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断地发扬和传承下去,另一方面也为海报设计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形式,具有积极探索民族文化的继承、发展和与世界先进文化完美融合的重大意义。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