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关于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X绿色经济先行区建设调研报告【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市委提出,加强生态功能区建设,以X自治县、X自治县为先导,建设X绿色经济先行区。市政协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X绿色经济先行区建设”这一课题作为常委会议题,组织开展专题调研。
一、建设X绿色经济先行区的优势、短板、内涵及定位
建设X绿色经济先行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我市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的具体抓手,是推进X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建设X绿色经济先行区的优势
生态优势。我市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X绿色生态屏障和“X水塔”,森林蓄积量X万立方米、占全省的X.X%。两县森林覆盖率X.X%,超过X九县平均值X.X个百分点;
空气优良天数平均为X天,超过X九县平均值X天。
区位优势。两县位于X九县核心区域,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是X东部绿色经济带、X绿色经济区、X现代化都市圈、X沿海经济带四大区域发展新格局的交汇点。
产业优势。以X水洞等为代表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形成一定规模。以X电站等为代表的水力发电,形成了清洁能源产业基础。林下山参产量占全国X%,冰酒产量占全球X%。
政策优势。两县是少数民族自治县,并均为国家一类革命老区,可享受相关政策支持。先后荣获X多项国家级荣誉,具有不可多得的品牌优势。
(二)建设X绿色经济先行区的短板
思想观念解放不够。绿色发展理念还没有真正深入人心,尚未形成坚持绿色发展的思想认识和行动。有的干部把振兴发展希望寄托于上级给优惠政策给资金和项目支持,形成政策依赖,激发内生动力不够。
经济发展水平不高。X年在X九县中,X自治、X自治县GDP排名分别在第X位、第X位,财政收入分别排在第X位、第X位,总体经济实力优势不明显。绿色产业体系尚未形成。
改革创新活力不足。经济指标考核与绿色发展不相适应,X省主体功能区考核政策未有效落地实施。生态补偿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化。
(三)建设X绿色经济先行区的内涵
建设X绿色经济先行区,要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重点做到“四个先行”:
思想理念先行。建设先进的生态文化,以文化人,致知于行,引领绿色发展。深刻理解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和实质,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思想成为全市上下的高度共识和自觉行动。切实克服“等靠要”思想,以只争朝夕的状态,主动担当作为。
规划设计先行。制定我市《X绿色经济先行区发展规划》,与我市“十四五”规划相衔接。着眼于常态长效,建设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确保各行业规划红线前提下,实现各专业规划的协调性、系统性、融合性相统一。
发展模式先行。发展绿色产业,因地制宜壮大绿色经济。深入研究碳汇价值评估体系和交易规则,积极参与全国碳汇市场交易。搭建“生态银行”等绿色资源市场化运作开发运营平台,实现绿色资源变资产变资本。从优质农产品入手,打造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和全产业链的地方优质品牌。
政策机制先行。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在完善经济考核体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突破,不断释放发展活力。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培育绿色发展新业态。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生态补偿专项转移支付,建立多元化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四)建设X绿色经济先行区的定位
生态功能建设样板区。围绕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的水源涵养重要区、X山地生态区的定位,筑牢X绿色生态屏障。充分发挥森林和湿地碳汇对碳中和的积极作用,增加森林和湿地碳储量,开展碳排放达峰行动。建设和维护具有更高品质的绿水青山,为自然生态资源向经济资源、产业资本转化奠定良好基础。
绿色产业发展集聚区。广泛运用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开发绿色有机农产品及其精深加工业,推进钢铁、建材等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升级,加大绿色矿山建设力度,发展生物医药等接续产业,培育大健康、清洁能源、循环经济、节能环保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为生态资源产业化市场化指引方向和路径。
全域休闲旅游示范区。依托丰富的山、水、林、泉、洞等生态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发展休闲旅游业,打响“X枫叶、山水氧吧、温泉度假、避暑胜地、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独特旅游品牌,建设集自然生态、民族风情、地域文化、健康养生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
生态体制改革实验区。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评估应用体系、市场交易体系,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完善生态价值实现支撑体系,进一步加强绿色发展的软硬环境建设,汇聚政策、体制和工作合力,切实增强绿色发展能力。
二、夯实绿色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基础
(一)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治理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以生态保护红线、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入实施青山工程。统筹安排矿业活动,合理设置矿业权。扎实推进工业点源污染治理。
(二)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落实天然林修复制度,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增加森林蓄积量,把两县建成“储碳库”。走产业“生态化”之路,强化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实施能量系统优化、节能技术改造等重点工程。通过产品深加工和各类副产物、废弃物的有效利用和再资源化,提高整体生态效益。严格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对新建园区进行整体规划和选择入园企业,构建合理的产业和产品链网,以循环经济指导老工业区的改造和结构调整。
(三)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全面核算两县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摸清生态价值“家底”。争取和促进建立“谁污染、谁补偿、谁保护、谁受益”的跨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依托森林覆盖率高的优势,建立以森林覆盖率为指标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生态银行”,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完善与绿色发展相适应的考核体系。
(四)推进生态软硬环境建设
加快推进X运输机场等项目建设,加强X绿色经济区各区域之间的空间联系和通达效率,实现城乡交通一体化。梳理两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存量问题和增量需求,补齐短板,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管网建设、垃圾分类减量和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构建集污水、垃圾、固废、危废、医废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
三、构建绿色发展六大产业体系
在对传统产业实施绿色化改造升级、技术创新、减排节能的基础上,通过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和创新驱动,走出一条生态良好、清洁低碳、产业强县的绿色发展之路。
(一)绿色食品产业
全面推进种养绿色化生产。推进畜禽及水产健康生态养殖,加快畜禽及水产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建设。推行生态循环种养模式,依托农牧业和林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项目,进一步构建农业循环产业链。
打造本土绿色食品名牌。以人参、稻米、食用菌、冰葡萄等优质食品资源集约化、产业化开发经营为重点,加快打造一批名特优农产品品牌和知名企业品牌。建设农产品品牌文化展示中心。
建立健全物流和销售体系。加大与网络销售平台对接力度,在大型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开拓批发电商、分销电商渠道,探索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新模式,形成多样化、多层次的全网营销体系。
(二)清洁能源产业
推进清洁能源开发。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推进发储用绿色一体化,优化农村电网建设,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统筹做好太阳能、抽水蓄能、核能等能源发展规划,为清洁能源产业规模化发展留足空间。
推进清洁能源市场开发。构建清洁能源基础数据采集系统和能源智能应用平台。加强与供电、供热企业对接合作。积极参与能源互联网建设,逐步拓展对周边地区的能源辐射范围。
(三)文旅康养产业
构建全域旅游布局。统筹实施各领域专项规划“多规合一”,按全域景区化标准建设完善县城、乡镇、村庄基础设施,丰富提升公共服务和旅游服务。
X自治县着力构筑“一心二镇三带四组团二大板块”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X自治县推进全域旅游“一城一环三廊五区”建设。
构建“旅游+”产业链。围绕温泉特色资源,推进X建设集温泉养生、运动休闲、会议培训、健康体检于一体的康养小镇。围绕X等红色资源,建设全国知名的红色教育基地和研学基地。围绕冰雪资源,建设冰雪旅游基地和冰雪运动中心,发展冰雪体育和冰雪装备制造等产业。
(四)中医药产业
全面发展道地药材。规范药材种植标准,构建优质道地药材全产业链生产规范及质量标准体系。推动生产企业建立中药材种植环节追溯数据库。大力发展好护士、同仁堂、天士力、祥云药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努力形成产业集聚。
建设中医服务体系。以两县中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建立覆盖乡镇(街道)的中医药医疗服务网络。积极引进国家和省级名老中医,建立名老中医工作室,发挥中医馆作用,定期开门问诊,同步带动培育本地中医人才队伍和医疗服务体系。
推进“中医药+”发展。两县中医药产业发展应注重与药都建设紧密结合,促进构建全域全产业链的中医药发展格局。加快建立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景区景点,参与制定中医药旅游行业标准、规范,发展以认知体验中药材种养制备过程、品尝中药膳、驻地疗养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
(五)林地碳汇产业
做强传统林业。大力发展林木种苗产业,学习引进高价值珍贵苗木栽培技术,培育扶持一批育种龙头企业,抓好X实验林场国家红松良种基地、林木良种苗木培育等重点项目。科学规划一批规模化经营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发展森林旅游。推进旅游产业与林下种养、林下无公害产品消费相结合,开发森林旅游项目和产品,抓好X等重点项目。推进X自治县做强国家森林旅游示范县品牌,同步规划整合两县森林旅游资源。
探索碳汇经济。大力推进碳汇造林和森林经营,培育混交林、复层林、异龄林,推进退化森林和残次林修复,优化森林组成、结构和功能,不断提升森林碳汇的经济价值。加强桓龙湖等湿地生态保护,推进X湿地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城市对接信息和资源,探索适合两县的林业碳汇、湿地碳汇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机制和融资渠道。
(六)新材料产业
加快高端铸造产业发展。加强高精尖铸造深加工企业招引和科研院所合作,推进产业集聚和创新要素集聚。加快铸造行业“两化”融合,促进铸造企业在生产方式、制造方式和管理模式上实现智能转型发展。
加快高端玻璃产业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支持企业打造行业领先品牌。加强玻璃运输企业引进和扶持力度,推动玻璃产业集群辐射范围逐步覆盖X亚地区。
四、建设X绿色经济先行区的保障措施
(一)有序推进GDP核算考核体系改革
结合两县实际,分步进行核算考核体系调整改革。
首先,引入绿色GDP体系,实施GDP和绿色GDP双核考核;
然后,引入GEP核算体系,实施GEP与绿色GDP双核考核。
(二)积极推进生态保护科学化和生态补偿市场化
实现水源地科学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合理划定保护区范围、积极推动生态补偿市场化两个突出问题。
(三)深化细化用活用足绿色发展各项政策措施
全力以赴做好“X东部绿色经济带”国家战略和“X绿色经济区”有关政策的研究、承接和落实。
落实好财税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强弱项、绿色环保产业发展、能源高效利用、资源循环利用等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
落实好产业投资政策。研究制定符合先行区建设实际、并更为深化细化鼓励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产业导向目录清单,以及产业项目负面清单。
健全绿色收费价格机制。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完善节能环保电价政策,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培育绿色交易市场机制。建立健全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等交易机制,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运转效率。
(四)建立健全高效的工作机制
深刻分析两县比较优势、经济联系,在产业布局、发展规划、项目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从市级层面研究两县协同发展,形成合力。市级统筹对两县建设X绿色经济先行区进行一体化高标准规划设计。在完善常规性监督检查方式方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监督工作新模式新路径。按照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构建不同层级的网络化监督平台。健全严格的生态保护机制,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按照先行区绿色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完善主体责任岗位全过程考核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