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度描写大自然作文【五篇】(完整)

时间:2023-07-02 16:10: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日常批改学生的作文是,总有一种郁闷的感觉,虽然也会有一些优秀的文章,但多半让人提不起精神来。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结构混乱,语言枯燥乏味,表现力不强。再看入选课本的名篇佳作,对比当中最明显的一点是他们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描写大自然作文【五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描写大自然作文【五篇】

描写大自然的作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观察 描写 写作

日常批改学生的作文是,总有一种郁闷的感觉,虽然也会有一些优秀的文章,但多半让人提不起精神来。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结构混乱,语言枯燥乏味,表现力不强。再看入选课本的名篇佳作,对比当中最明显的一点是他们的文章注重生动细腻的描写。写自然环境,生动形象;
人物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细致传神。

描写就是用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生动形象的文字语言把表述对象的状态,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给人以栩栩如生、身临其境之感。它是一种“形神兼备”的表述方法,是记人、叙事、写景类文章的主要表述方法之一。什么是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 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写文章,只有通过描写,才能做到“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历历在目”、“惟妙惟肖”。这是因为作者通过具体的形象化的语言写人、状物,把客观对象写得有声、有色、有昧、有形,使人有亲临其境、如睹其人、如闻其声、如嗅其味、如见其色、如历其事的感觉。

最近学习的美文《三颗枸杞豆》就运用了生动细腻的描写。写自然环境,生动细腻;
写人物外貌、动作、神态,细致传神。

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自然景物进行的描写。

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

(1)写景衬托人物心情;

(2)写景点明时令、地点;

(3)写景表现人物关系;

(4)写景表现人物性格。

例如:课文写小山沟:“我的故乡是一个小山村,有山有水。尤其是门前的山沟,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树木,里边还有小松鼠、小兔子……山谷里的树林成了我的乐园。”形象地表现了这里是“我”的乐园,同时也表现了大自然对一个孩子的吸引力。

“一只大花蝴蝶冒冒失失撞在我额上,又慌慌张张飞走了。”“大花蝴蝶飘飘荡荡落在一朵蒲公英上”既写出大花蝴蝶飞的状态,又写出“我”的贪玩。

太阳“这时,太阳快要西沉。透过林隙,我看见它像一个红色的车轮,就要滚进西边的山沟里去了”等这些自然环境的描写生动、细致,极富感染力、表现力。

人物描写主要指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细致传神。

“那人慢慢地站起来,手里拄着一根桦木削成的棍子,微风吹着他颤颤摇摇的身体,似乎一根根筋骨都能从衣服外面数出来。那两只眼睛,像开得大大的窗户,嘴唇发紫,像成熟的桑葚。”细致描写了三叔的动作、外貌,突出了瘦弱、有病这一特征。

“说到这里,他的眼睛闪射出一种异样的光辉,瘦瘦的脸颊上升起两朵红晕。”通过对神态的细腻描写,从中我们体会到仔细观察后有所发现的兴奋。

“我小时想做一个建筑师,但又讨厌建筑学上那些个复杂的公式,就放弃了。这一摞书,是我第二个理想,想当一名作家,写了几篇稿子,寄出去被退回来了,我又灰心丧气,不干这伤脑筋的事儿了。这一棵树,是我第三个理想,想当一名生物学家,后来又觉得生命的起源、遗传和变异、蛋白质的人工合成等问题竟是那么复杂和渺茫,我又颓唐〔颓唐(tuí tánɡ)精神萎靡〕了。第四个理想还没有建立,命运忽然对我说:‘算了吧,你该回老家了!’”

从三叔的语言描写里我们可以体会出他总结出的自己一生的教训和悔恨:遇难而退,一事无成。

“是呵,有点烫手,还得费点力气。但把它一捉到手,就变了,变成一个圆圆的金盘子。里面放满了五彩的宝石。太阳的光芒都是从这些五彩的宝石上放射出来的,所以才这么亮。”

三叔和“我”关于太阳的对话意味深长,告诉我们要真正做到捉住时间、捉住生命是不容易的,是要付出努力的。但只要我们捉住了时间,生命就会变得有意义、有价值。

因此,我们想让自己的文章内容充实,言之有物,立体感强,充满诗情画意,语言生动流畅、表现力强,就离不开对自然环境、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做细致的观察,生动细腻的描写。

参考文献:

[1]《文章写作原理》,管金麟,河南大学出版社。

描写大自然的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渲染气氛;
烘托心情;
暗示主题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088-02

环境描写在小说和散文中,对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奢华文章主题思想都有重要的意义,是文学作品赏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帮助学生更深刻理解文学作品内涵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心理,更深刻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内涵。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下面就分类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社会环境描写对作品的主题有暗示作用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和活动空间,对文章情节的发展和文章的主题思想往往有一定的暗示作用。教师在分析社会环境的时候,不能简单按教辅和教参的笼统答案讲解就算完成教学任务。要结合文章具体的社会环境描写,从它与文章内容的关系出发,来分析其在文章中的作用。比如,鲁迅的《孔乙己》中的社会环境描写,很多教参只将第一段作为环境描写,将其作用定位: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场所,通过一长一短、一内一外、一坐一站三组对比,表现了当时社会贫富分化严重,为孔乙己的悲剧命运做铺垫。我认为这是不确切的,更不同意“铺垫”这个说法。第二、三自然段,从内容上看似乎是交代“我”的身份和经历的,实际上是作者委婉介绍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因为我样子太傻,掌柜的不让我去侍候长衫主顾,只能去招待短衣帮,表明当时社会不仅贫富分化严重,而且等级森严,掌柜在不知不觉中,就将店铺的伙计进行了等级划分,而且是针对不同顾客的需要,可见等级制度侵蚀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小伙计所说“短衣帮”所谓的纠缠不请,指“短衣帮”对酒店伙计的严格监督,目的只有一个:不让伙计向酒壶掺水,这表明这些“短衣帮”曾无数次喝了掺了水的酒。然而“我”还是被“撤职”了,因为我掺不进去。我们可以想象,顶上去的小伙计一定是个灵活的、能掺进去水的精明人。因此我们断定:那些“短衣帮”还在喝着掺水的酒。在这样恶劣的社会风气中,像“短衣帮”这些能够自食其力的人尚且受到如此不公平的待遇,那读书没有进学、又不能自食其力的孔乙己的悲剧命运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因此,本课的环境描写的作用,不是为孔乙己的悲剧命运做铺垫,而是暗示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是一种必然。

二、自然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文章主题的作用

1.自然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自然环境描写是小说和散文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重要方式,很多文学作品都通过景物描写或渲染气氛,或烘托人物心情,或者通过渲染气氛来烘托人物心情。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1)渲染气氛。在《有月亮的晚上》中,“月光下的晚上,窗子大开,夜风悄然潜入教室,能感触到额际的发丝被风拂动着。窗外的大叶杨不时发出沙啦啦的响声。”就渲染了一种安静、恬淡的氛围。(2)烘托人物心情。在《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两处环境描写:“轮船离开了防波堤,在风平浪静,像绿色大理石桌面一样平坦的海上驶向远处。”此时,菲利普嫁了女儿,心中还有发了财的于勒会给自己带来幸福生活的梦想,看到的大海“像绿色大理石桌面”,衬托了菲利普一家去旅游时的欢乐心情。而遇到沦为穷水手的于勒后,回家途中的景物:“在我们面前,天边远远地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衬托菲利普夫妇见到落魄的于勒后失望、沮丧的心情。(3)既渲染气氛,又烘托心情。在鲁迅的《故乡》中,开头一段的环境描写:“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通过对故乡冬季荒凉、萧索的自然环境的描写,烘托“我”此时悲凉的心情。结合后文可以看出“我”既为故乡变得破败而悲凉,也为从此远离故乡而伤感。

2.自然环境描写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在文学作品里,很多好似闲笔的环境描写,其实都是作者精心安排的,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比如《荷花淀》里,荷花嫂和同村妇女去探望丈夫没见到,在回来的路上遭遇日军的船。她们在摆脱敌人追赶的时候,有一段环境描写:“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这里的环境描写,就起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作用:她们为摆脱敌人的追赶,将船摇向荷花丛里,从而将敌人引进了游击队的包围圈,从而使这次伏击仗打得更漂亮。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自然环境描写的具体作用,防止学生用固定答案向题上套的弊端,让学生真正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描写大自然的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景物描写;
散文写作;
艺术处理

散文分为抒情性散文、叙事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在散文写作中,对于抒情性散文更注重意境的创设,而叙事和议论性散文则更贴近生活。不管哪种类型的散文,景物描写或多或少都存在。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散文的主要作用在于表情达意,因此,景物描写是散文写作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

但是,在散文写作中很多人因为景物描写不够精细或者是景物选取不够细致等原因,没有抓住景物本身的特点,难以将景物融入散文中,显得很生硬。本文为读者们提供一些景物描写在散文写作中的艺术处理方法供参考、借鉴。

一、景物描写的基本内涵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和物体的描述。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景物描写,这也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景物描写的范畴;
另一种则是针对生活环境中的物体,比如一座建筑,一件衣物等等。不同类型的景物描写在不同的散文写作中的处理方法也不同。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在于让读者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引起读者的共鸣。

二、景物描写在散文写作中的艺术处理探析

景物描写分为几个部分,从景物的选取到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位置以及景物描写的方法都需要考虑,散文写作是一个整体,景物描写既要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同时又要将景物描写的内容融入文章整体中,要具有和谐性,文章要有整体的美感。因此,散文写作中的景物描写是一个“工程”中的一部分。

1.从文章本意出发选取景物

散文写作和小说、戏剧诗歌不同,散文中的景物描写主要通过适当的、动人的景物描写给读者以真实的感受,从而产生丰富的联想。因此散文写作的景物选取并不是随意的,比如,在抒发对自然的喜爱或者崇敬之情时,我们就不能随便使用高楼大厦,当然如果作者能够将两者形成有机的联系是除外的。本文的探讨基于一般的写作思路。选取的景物必须符合上述目的,帮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产生诸多的想象和联想。

如,朱自清先生在《背影》一文中,抓住父亲过月台时周围的天色、周围的环境烘托出了一种悲伤和感动的氛围,读来让人不自觉地进入到那个火车站月台,仿佛读者已经变成了这个事情的另一

个旁观者。这种景物的选取是成功的,对主题的表达有较好的

作用。

2.景物描写的手法多样

散文写作中对于景物描写经常有多种手法,比如,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常用的修辞手法,也可以运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通过多种手法的运用将零散的景物汇聚成一幅画,成功创设画面。如《春》那篇文章中,作者连续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的手法将春天里百花争艳、万花竞放的美景组成了一幅春景图,有动有静,让人读来有赏心悦目之感,这就是写作手法在散文写作中景物描写的艺术处理方法。

当然并不是单纯地用某一种手法,多种手法的有机结合会带来更好的艺术效果。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的有机结合是景物描写成功的重要保证。在真实的情感基础上运用手法无疑是锦上添花之笔。如,《荷塘月色》中关于荷叶、月光等景物的描写,“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些优美的语句中有动有静、将月光下荷塘中的景色描绘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其间穿插了各种修辞手法,月光和荷叶以及荷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3.选择适当的位置

景物描写并不是随意地放在散文的任一部分,它必须和文章的整体有机地结合才能达到较好的写作效果,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简单来说,我们在散文写作中既要“言之有物”,也要“言之有序”。比如,在文章的开头通过景物的描写给读者打下一个总体的环境基调,又如,在结尾结合文章的写作顺序,给读者以美的感受和赏心悦目之感。同时在写作过程中抓住散文写作内容结合景物描写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散文写作中的景物描写一直是散文写作的重要部分,也是作者表达能力的体现。对于学习者来说更重要的也是对于这一部分的学习,而对于写作者来说,对景物的适当描写是散文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方乐.在生活的“矛盾”中把握美的真谛:《散步》一文对散文写作的启示[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03):83-84.

[2]陈妲.初中语文课堂:在散文教学中实施美感教育:以初中语文教材《山中访友》为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11):146-147.

描写大自然的作文范文第4篇

在高一上学期执教记叙文写作时笔者坚持双管齐下,既注重引导学生多观察、多体验生活,也努力做到以读促写,通过名作学习提高写作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将通过解析名作引导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一些经验整理出来,供各位方家批评指正。

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掌握记叙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考虑到同学们平时的观察训练与日常写作,笔者将课堂重点确立为:通过阅读名作,分析和概括出名作的景物描写技巧,并借鉴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进而将教学目标分解为两项:一是如何写景,即引导学生从名作中分析出景物描写的方法与技巧。二是如何景中传情,即教会学生把握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一、向名作学习景物刻画的方法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眼目。”如何将眼前景化作笔底文字,是需要一定技巧的。上课伊始,笔者用PPT演示了一幅荷塘图,让学生作口头描写,字数不作要求。同学们完成得比较轻松,但大多数都很概括和空泛,谈不上生动和具体。接着笔者向同学们展示了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一段关于月下荷塘的景物描写: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虽然沪教版教材将该文放在高三学习,但课外阅读广泛的学生已经早有涉猎。即使有学生没看过,单就这一段文字而言,在理解上也不会存在太多障碍。学生齐读之后,对比自己的口头作文,都感觉大相径庭,一致认为朱自清描写的荷叶、荷花比自己描写的美。于是笔者启发同学们思考:这段文字美在哪里?学生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有的说这段描写形象生动;
有的说描写细腻传神;
还有的说感觉意境很美,有一种静谧的美。笔者对他们的回答都给予充分肯定,紧接着引出下一个问题:这段文字描写得这么美,作者有什么方法和技巧吗?之后笔者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尽可能地去发现作者写景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充分讨论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笔者对他们进行了必要的启发,比如我问:“该段文字中,作者描写的对象是什么呢?”学生答:“荷叶、荷花”。又问“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荷叶荷花的呢?”学生根据笔者的启发,经过讨论,发现了朱自清在这段文字中的描写技巧:有的说写荷叶主要是描绘形状,写荷花主要是描写颜色;
有的说描写的角度多,如视觉和味觉;
有的说用了比喻和拟人修辞;
还有的看到了动态、静态描写等。笔者很为学生们的发现而高兴,并及时地把他们的发现书写在黑板上:

1.绘形、着色

2.视觉、味觉

3.比喻、拟人

4.动态、静态

在互动的过程中,笔者又给学生补充讲解了“通感”这种在景物描写中具有特殊作用的修辞格,并引导学生大胆联想,对该段文字进行续写。比如写完动态、静态的荷叶荷花之后,还可以按照作者的思路,继续往下补充,增加别的角度和环境条件。比如“下了一阵小雨,雨滴打在荷叶、荷花上,……”再如“一阵秋风吹来,万木萧条,……”可见,只要用心,描写的角度是可以多方位展开的。学生都感觉老师说得有理,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情。

然后,笔者要求学生再做进一步分析研究,逐句地,从朱自清绘形、绘色,描写视觉、味道,描写动、静态中再发现一些具体的东西。眼光犀利的学生经过老师提醒,马上发现了朱自清写景的一些非常细小的规律,即写景顺序问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先交代环境或位置;
“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接着交代描写对象“荷叶”,且前有修饰语;
接下来“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是用比喻修辞对荷叶作形象、细致的刻画。接下来也是如此,“层层的叶子中间”是交代位置;
“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引出描写对象“白花”,前面也安排有修饰语;
然后用拟人“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再用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三个比喻连用叫博喻)等作精细的描写。同理,作者在写“清香”的时候也是使用了这样的方法。于是笔者在黑板上板书了朱自清写景的一个规律:先交代位置或环境,接着引出描写对象,再用各种修辞多方位展开描写。

据此发现,笔者当堂布置了作业:选取校园一处景物作描写,如校园垂柳、路旁梧桐等。由于学生掌握了规律,写起来一点也不困难,不少学生写得非常出色。

二、从名作学习景中传情的方法

成功的景物描写并非简单地描摹物象,而是深刻地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日本人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南卷“论文意”云:“景语若多,与意相兼不紧,虽理道亦无味。昏旦景色,四时气象,皆以意排之,令有次序,令兼意说之,为妙。”为了使学生认识景物描写的深层意义,笔者又进行了如下安排。

笔者先让学生根据上段的景物描写大胆猜测一下朱自清在写这一段景物时的心情。学生大都能感受到作者此时内心的一丝迷茫、一丝困惑或淡淡的喜悦。然后笔者抓住时机告诉学生:如果写景仅仅是为了写景,那么写景本身就失去了意义;
高明的作家都会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来确定自己景物描写的感情基调,景物描写要为传达情感服务。为使学生很好地理解这一点,笔者提供了一组名作片段,做成PPT展示如下:

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第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荷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季羡林《清塘荷韵》)

那是满地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婉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宗璞《西湖漫笔》)

每天清晨经过荷塘,总能看见一池荷韵。从冬日的衰落到春日的绿意,繁盛、凋零,一如人生的起落。当风低水皱,湖闲雨轻的日子,清荷亭亭,绿裙裾上青玉滚滚,水生秀色;
抑或刀风烈日,如丹青杰作的风荷依旧清色冰姿,气宇凌仙。年年荷花都能从丝毫不见生机的枯萎中复生,而我的师长却不能了,那一个年轻的身影走进了翩翩的荷叶间,稍不留意便无迹可寻,只余下清香袅袅。(许瑜萍《又是清荷盛开时》)

这些片段虽然描写的对象都是荷叶、荷花,但每一位作者笔下所呈现的文字却不一样。笔者让学生齐读,然后比较这几段文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经过讨论,学生认为几组片段的作者不同、主题不同、情感不同,所以景物描写就不一样。笔者赞同他们的看法,并与其一同对这组片段进行细致的分析,发现这三个片段所着力表现的主题不一样,分别表现荷花的高傲、生命力的顽强和怀念恩师。笔者告诉学生,同样的景物,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来写就有不同的结果,因此我们会看到景物不同的品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一切景语皆情语”。进而向同学们强调在作文中进行景物描写的时候,必须要根据主题确定一个感情基调。描写色调的明或暗,所着的颜色是亮丽还是深沉,全都由情感基调来决定。感情基调定好后,再用朱自清教给我们的方法对这个描写对象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地精雕细刻。

结合以上分析,笔者强调了作文中的景物描写要求,即带着感情观察,带着感情取景,带着感情行文。

作文教学旨在全方位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记叙、说明等基本表达方式长期以来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经过这样一堂写作课,同学们基本掌握了景物描写的方法,并为进一步深入体验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提供了借鉴。课后,笔者将学生这次的作文结集为《杨柳集》,许多同学的文章都写得有情有韵,不仅景物描写生动具体,而且积极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与修辞手段,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描写大自然的作文范文第5篇

一、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学习入手

心理活动的描写好像是人物无声的语言,它能够把人物的思想活动,复杂而变化的感情直接表现出来,让读者了解人物在想什么或者想要做什么,人物的情感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它是读者了解文中人物的窗口,也是展示文中人物特点的平台。所以,我们在写作文时,应该先从课文中学会欣赏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比如 八年级课文《芦花荡》有一段精彩的心理描写:“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芦花荡》中的这一描写,是心理描写中最常见的手法――“内心独白”。这段内心独白把抗日英雄老头子的内心自责刻画得多么细腻、曲折!老头子是非常自信和自尊的,他的责任心非常强,认为只有百分之百完成任务,才算尽到自己的责任。听着受伤的大女孩子痛苦地哼哼,听着小女孩子的话语,老头子痛苦到极点,他把大女孩子受伤流血的责任完全归咎于自己,通过内心独白表白自己强烈地自责心理。课文中好的心理描写段落还有很多,老师要善于让学生在学习中品读,在作文中运用。

二、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心理描写的方法

有不少的学生在习作中不考虑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功力,喜欢文字上力图达到耸人听闻的效果,要么就堆砌华丽的辞藻而无实质内容。结果,作文不是语焉不详、文不对题,就是内容空洞、词不达意;
严重背离了记叙文的要旨和根本。比如我在几次的评改作文过程中,就发现学生在叙述事情时过于简单,不善于捕捉自己(或文中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来表现主题。我们同学往往是怎么写作文的呢? “语文考试开始了,老师把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会做,很是伤心。于是我抱着侥幸的心理磨磨蹭蹭想偷看” 虽然,他用“紧张得要命”、“很是伤心”等词,但我们并不感觉到他有多紧张,有多伤心,原因就是他用抽象的概述代替具体可感的描写。所以,我后来特意设计了一堂心理活动描写讲评课,进行专门练习。这也正好契合八年级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作文选材真实的基础上,作文学会具体生动地描写。让学生明白心理活动的描写不仅是“我想”、“我感到”等词语直白地进行描写,还可以通过幻境、景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来侧面烘托人物的心理,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来表现文章的灵魂。

那么如何进行具体可感的心理描写呢?

1.内心独白

内心独白,就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人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会对自己讲不同的话,这不同的话就能反映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把特定状态下自己对自己讲的话详尽地描写下来就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注意在内心独白之前应加上“想”、“心说”等提示语。

例如要描写上文中那位同学的紧张心理就可以这样写: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有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天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2.用神态语言动作反映内心的变化

一个人的思想的波动,往往能够从人物的言语神态中表现出来,语言行动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人物的心理通过语言行动向外界传达。通过抓住人的形态的变化来刻划心理活动,不失为一种高明的写作方法。例如刚才那位同学侥幸想偷看的心理就可以这样写:

“我的目光开始游离,在教室中转来转去,最后停在了旁边同学的鞋上。我的目光开始向上移,再向上移,移到他的桌角时,我突然看到了模糊的选择答案,心中一阵狂喜。”

3.用景物自然地折射内心的感受

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情时看相同的景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为人对使自己心灵产生感应的事物特别敏感,因此人的眼睛能根据自己的心情选择景物,并伴随着强烈的主观感受。人物的性格、情绪一般都可以通过景物描写来反映。古诗文中就常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之心,也常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悲伤之感,这种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法,能够收到“状难写之景于眼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效果。

上面考试紧张的心理,也可以用景物描写来烘托“我”的紧张担忧:

“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颤。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写试卷的声音,“哗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一个同学不小心把笔碰到了地下。看着老师紧瞪的眼,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

教师在进行心理描写类记叙文训练时,以上三种方法可专门进行练笔。进行人物心理描写的时候还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心理描写要符合人物年龄、身份、性格特征、思想状况和特定环境,要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第二:心理描写可以只言片语,穿插在行文之中,也可以相对集中。第三:多数情况下,心理描写总是与叙事相结合,并且伴随着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描写进行。总之,要写好人物,单靠外部的肖像与行动描写是不够的,还必须深入细致地探索人物心灵深处的思想、情绪、感受及其产生的原因与发展变化的过程。要做到这一点,作者除了需要掌握一定的描写心理活动的表现手法外,还要熟悉生活,熟悉所描写的人物,掌握人物内心活动的规律。在心理描写中,要防止脱离客观依据,离开特定的环境和人物的性格逻辑,而随意主观臆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