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工程建设绩效审计【五篇】

时间:2023-07-02 16:30:07 来源:晨阳文秘网

国防工程建设是指为保障作战、训练、科研、生活、生产需要的工程设施的新建、扩建及有关工作,它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一)项目性质重要、资金规模一般比较大国防工程建设项目,特别是战场设施建设项目,是武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程建设绩效审计【五篇】,供大家参考。

工程建设绩效审计【五篇】

工程建设绩效审计范文第1篇

国防工程建设是指为保障作战、训练、科研、生活、生产需要的工程设施的新建、扩建及有关工作,它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

(一)项目性质重要、资金规模一般比较大 国防工程建设项目,特别是战场设施建设项目,是武器装备和军事作战的基本依托。是整个作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发挥武器装备战斗力、弥补武器装备相对劣势、谋求作战体系整体优势,起到有力支撑作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国防工程建设,投人大规模资金进行战场设施和营房建设,以美国为例,2002年,美国国防费支出中,军事建设费达59亿美元、军人家庭住房费达41亿美元。美国2007财年的国防预算申请中,用于军事建筑项目的预算显著增加,与前一年相比,增加57,5%。单个的工程建设项目,消耗大量经费和物资,少则几十万元,多则上亿元,因此,国防工程建设项目顺理成章成为绩效审计关注的重点。

(二)具备相对完善的规范体系和评价标准 国家和军队对工程建设的管理和规范是比较严格的,从各方面颁布了规范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如工程建设程序、招标投标、合同管理、质量管理、工程监理、环境保护、工程采购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同时,也具备相对完善的评价标准,如定额、指标、经济分析参数、价格信息等。与其他领域相比,国防工程项目建设规范性强、绩效评价标准获取相对方便,开展绩效审计相对容易。

(三)项目增值空间大,绩效审计效力 高绩效审计中的一个发现、一条建议,有时可以给被审计对象带来大的增值,主要体现在投资决策、过程管理、造价控制等方面。如果投资决策失误,则整个项目全盘皆输,谈不上有效益;
如果施工过程管理混乱,则必定伴随损失浪费、效率低下;
如果造价控制不严,则会跑、冒、滴、漏,价格虚增。绩效审计可以有效防止此类问题发生,如对出包工程造价的审核,核减数额大、核减率高,可以为国家和军队节省大量资金,体现出较高的增值性特征。

(四)现有的审计业务已经蕴含了绩效审计的成分 现有的国防工程建设审计业务,已经突破了传统财务审计的范畴,蕴含了绩效审计的成分。审计内容。涉及项目前期工作、招标投标、合同、造价、质量、环境保护等各方面,更多地指向了项目的绩效状况。审计技术方法,也突破了一般财务审计的局限,更多地采用工程建设特殊的技术方法。审计作用的发挥,注重揭露投资决策、建设管理、资金筹措和投资效果等重大问题,注重节省资金、促进管理、完善制度。这些都充分说明,现有国防工程建设审计已经不是单纯的财务审计,而是包含绩效审计成分的综合性审计。

二、国防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目标与方式

由于国防工程建设的特殊性其绩效审计的目标和方式也具有其特殊要求

(一)国防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目标设定 国防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目标可以分为根本目标、一般目标和目标入手支撑点三个层次。

(1)根本目标:评价和约束国防工程建设有关方绩效责任的履行。国防工程建设涉及面广,但高度集中、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绩效审计的根本目标,就是要确认或解除项目建设相关各方绩效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关方是军事部门、工程建设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建设单位、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等。按照规定,他们各自履行自己的职责,对整个建设项目绩效负相关的责任。从本质和根本目标上看,绩效审计是对项目建设相关各方绩效责任履行的一种评价和约束。

(2)一般目标:降低造价、促进管理、完善制度和建立机制。绩效审计目标是层层分解的,在根本目标之下,必定有一般目标,乃至更具体的目标。国防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一般目标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节约建设资金,降低造价。二是着眼管理效率,促进提高项目建设管理水平。绩效审计从项目建设的立项决策、前期工作、招标投标、合同管理、施工管理、资金和物资管理、竣工验收、建成后的使用等管理环节人手,揭示影响国防工程建设项目绩效的关键问题和原因,提出加强管理的建议,促进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项目建设绩效。三是分析评价项目效果,以点带面,促进完善制度、建立机制。绩效审计从项目建设过程、项目建成后的使用效果人手,可以衡量建设资金的配置和使用效益,也能发现决策和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通过具体工程项目效果分析,可以从更普遍范围、更高层次和更宏观角度分析管理制度、机制方面的问题,向有关方面反映情况、提出建议,促进制度完善和机制建立。

(3)目标入手和支撑点:评价工程项目的合规性、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与其他领域绩效审计一样,要实现审计目标,也是从“3E”入手,具体评价建设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略显不同的是,绩效审计必须要高度关注国防工程建设项目的合规性内容。合规性是指对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合规与否是项目建设的先决条件,也是决定绩效高低的基础,不合规,就谈不上绩效。在合规的基础上,再评价工程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二)国防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有效方式 国防工程建设项目的军事性、选点的局限性、保密性、综合性等特征决定了其审计方式的别殊性。

(1)审计方式的决定性因素:工程项目建设程序。审计方式是实现审计目标的方法、途径和样式,国防工程建设中哪些因素对绩效审计方式选择影响最大,笔者认为,影响审计方式的决定性因素是建设项目最重要的共性规律,即客观的工程项目建设程序。

工程项目建设程序是工程项目从可行性研究、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全过程中,各个环节、各个步骤、各项工作必须遵循的先后顺序。项目建设程序反映了工程建设的内在规律,遵循之,则工程建设就速度快、质量好、成本低、效益高;
违背之,则必然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工程建设就速度慢、质量低、成本高、效益低。工程建设程序一般分为投资决策、项目准备、建设实施、竣工使用四个阶段(见图1),各阶段对建设项目绩效都起着不同作用,各阶段建设绩效的表现形式也不一样。

(2)全过程跟踪绩效审计方式。工程建设程序是一个连续的、周期较长过程,环环相扣,单从工程项目的某个阶段人手实施审计,难以达到绩效审计目标。传统的事后审计方式,或者某一阶段介入的审计方式,不能适应工程项目绩效审计的基本要求;
一般的概预算执行审计或者竣工决算审计,解决不了工程项目绩效审计需要关注的很多重要问题,如投资决策问题,工程造价、工期、质量等问题。适应工程项目建设程序的内在规律,绩效审计必须采用更具针对性的审计方式,而全过程跟踪绩效审计方式是有效的选择。全过程跟踪绩效审计是指将项目建设过程划分成若干阶段或期间,审计人员及时对各阶段或期间的审计事项进行绩效审计,达到审计与项目建设的同步性和贴近性,使绩效审计融入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所分阶段或期间的长短,则是根据每个项目的性质和特

点、审计的要求等具体确定。分段多,则审计次数多;
分段少。则审计次数少。与传统的事后审计相比,全过程跟踪绩效审计可以更加有效地降低审计检查风险、遏制高估冒算、形成从源头和全过程加强控制和防治腐败的机制。采用全程跟踪审计方式,立足点是绩效审计工作要遵循工程建设普遍规律,视角要触及项目建设的整个生命周期。审计介入越早,审计内容则越全面,审计效果则越好。

三、国防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内容与评价指标

全过程跟踪审计方式下的评价指标设计,是以建设项目全过程的不同阶段为标志,确立评价指标和选择评价标准。

(一)决策和前期工作阶段的审计内容和评价指标 此阶段是项目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减少决策失误、控制建设规模、提高投资绩效的根本保障,对项目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其目的是以分析工程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基础,通过决策过程选择达到项目目标的最优方案,即在相对节约资源投入的前提下,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该项目的各项目标和约束条件的方案。在若干个可行方案中,进行细致的可行性研究。选择最优方案,是本阶段绩效的主要表现形式。此阶段模式化的审计内容和评价指标(见表1:其中A―合规性;
B―经济性;
C―效率性;
D―效果性)。

(二)工程项目准备阶段的审计内容和评价指标 此阶段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列入建设年度计划,落实项目资金来源,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和设计总概算,进一步做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择最佳施工单位和设备供应商,以及其他的施工前准备工作。该阶段绩效形式表现为按时开工、形成合同价格、为保证工期和质量作好准备工作等。该阶段审计内容和评价指标围绕项目造价、工期、质量选择确定。

(三)建设实施阶段的审计内容和评价指标 此阶段工作是以经过选择的最优方案和设计图纸为基础,按照方案所规定的设计规模、投资标准、工程进度、质量、成本,实施该项目,以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和效果。该阶段绩效表现为对规模、标准、进度、质量和成本造价的控制程度和具体管理效果。该阶段审计内容和评价指标围绕项目控制程度和具体管理效果确定。

工程建设绩效审计范文第2篇

绩效审计更能体现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是因为同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比较,绩效审计有其特点和优势,绩效审计是对经济活动事前、事中、事后审计,而且强调事前审计的作用。绩效审计的审查范围,也超过了财务会计活动,拓展到对所有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评价。绩效审计以建设职能为主,其审计目的是促进被审计单位利用公共资源的经济、效率、效果和其管理水平的提高及相关政策的完善,另外财务收支审计只对过去的事项进行查证,而绩效审计可以对过去、现在甚至未来的事项进行分析、评价和预测。

我国绩效审计近年来取得长足进展,但是,我国绩效审计仍处于起步阶段,且各地发展不平衡,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审计人员素质结构不适应等严重制约了绩效审计的深入发展。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逐步完善绩效审计制度,从而使国家审计维护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1.修改相关法律,明确绩效审计的法律定位。

第一,应明确将我国国家审计划分为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两类,并明确规定财务审计应对部门单位整体财务状况发表审计意见,为绩效审计提供相关数据真实、合法的基础;
第二,应明确规定绩效审计目标、内容、范围、标准、方法等;
第三,应明确规定国家审计机关重点对政府部门、事业单位进行绩效审计,同时应规定绩效审计的范围可以是部门、单位管理活动的相关方面,而不仅仅局限于财政、财务收支方面。在《审计法》中明确绩效审计的法律定位,为绩效审计的开展提供法律依据,必将有力地推动绩效审计的开展,促进绩效审计的逐步完善。例如投资绩效审计,现行审计法律法规规定,审计机关应当对国家建设项目总预算或者概算的执行情况、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年度预算、项目竣工决算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可见,现行审计法律法规对投资绩效审计规定非常笼统,投资绩效审计定位模糊,没有明确投资绩效审计的目标、内容、范围、标准、方法等。为此,可参照和借鉴《深圳特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条例》中第五章绩效审计的有关内容,如明确审计机关权力,界定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等,为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提供法律依据。

2.推广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提高绩效审计效率和效果。

由于绩效审计对象的多样性,导致审计目标的多样性,也就必然导致审计技术和方法的多样性,但这本身也是绩效审计的特点和优势。审计人员在绩效审计中可以灵活地选择与被审计事项相适应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审计。因此,绩效审计需要多样化和创新的方法。在搜集和评价信息的过程中,除了运用财务审计中广泛使用的审阅、观察、计算等技术和方法以外,更主要地运用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技术。调查包括对事实的调查,也包括对特定问题看法的调查。统计分析也是绩效审计中用来了解状况、进行分析的常用方法。在评价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时,经常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其中各因素的影响、确定其中的因果关系或者找出存在的差距及原因。审计人员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采用的审计技术和方法,除运用传统财务审计方法外,还应在绩效审计中尝试调查、分析等新方法。

另外,开展绩效审计,必须提高绩效审计本身的科技含量,走内涵式发展的路子。在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中,这一点尤为重要。要以计算机审计和设备辅助审计为重要手段,大力提高投资绩效审计技术水平。在计算机审计中一方面要加强造价等方面审计软件的推广,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投资审计各项工作、各个环节中的应用。在审计中大力推广设备辅助审计也很有必要。设备辅助审计与计算机审计解决的问题不一样。设备辅助审计主要是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仪器对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和复核。例如,以往的工程量实测,基本采用手工测量,效率和准确性都不高,对一些地形复杂、特殊手法、隐蔽部位的检验和检测更是束手无策。如果不能获得准确的数据,即便经过计算机计算,最终结果也不准确。但是,如果通过借助先进技术和设备、仪器,如gps技术和摄像、透视、取样等仪器、设备进行辅助审计,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够获取准确的数据。

3.开展跟踪审计,创新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方式。

所谓跟踪审计,即跟踪建设项目建设全过程,开展全程审计。跟踪审计是顺着建设程序这条主线,开展对公共工程投资绩效开工前工作的审计、在建期工作的审计和竣工后工作的审计等相关工作,并实现从以资金为主线转移到以项目建设为主线的审计重心转移。传统的建设项目财务审计大多为事后审计,即施工前要认真勘查现场,记录原始地貌,施工中要通过实地测量、拍摄等形式对施工发现的问题,尽力挽回已经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为了更好的发挥绩效审计的作用,应实施跟踪审计。公共投资项目由于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涉及面广、存在问题多等特点,成为我国目前开展绩效审计的重点领域和突破口。通过实施跟踪审计,可以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尽可能做到及时堵塞漏洞,减少损失浪费,充分发挥审计促进项目管理、控制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的作用,使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目前,我国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采用跟踪审计方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鉴于我国审计机关人员少、任务重且人员素质低不适合全面开展绩效审计等现状,应慎重选择审计项目,把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大和重要的政府投资项目作为跟踪审计的重点。

其次,科学地选择跟踪审计的内容和环节。跟踪审计的内容涉及可行性研究、立项、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竣工决算等项目建设全过程以及建成后的运行情况。要选择对工程质量、投资、进度、效益影响较大和一些事后不能审计或审计难度较大的内容作为跟踪重点。比如工程开工过程及所用主要材料的质量、品种、规格进行录像,建立项目跟踪审计资料库。尤其对隐蔽工程,一定要在完成前通过拍照、实测等形式记录真实数据,这对于核实材料和工程量至关重要。在选择跟踪审计的内容和重点之前应测试内控制度的可依赖性,内控制度不完善或者执行不好的,应该选择较多的环节和关键点进行跟踪审计,加强跟踪力度。

再次,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跟踪审计形式。如有的项目可派专人定期到现场观察记录工程进展情况和有关数据,然后集中力量开展阶段性审计。

4.建立完善绩效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促进提高绩效审计质量水平。

西方发达国家审计机关通过实行内部绩效审计和外部绩效审计两种形式,检查绩效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同时制定了以绩效审计准则为核心的绩效审计规范体系,有力促进了绩效审计实践的开展和绩效审计质量的提高。审计署早在2003年颁布的《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就提出了加强审计法制建设、规范审计行为的具体措施。如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实行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明确主要环节的工作目标和质量要求,实行审计责任追究制度,防范审计风险;
根据审计质量控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各项审计准则,吸取国际先进经验,进一步规范审计管理和审计行为。这些关于规范审计行为的具体措施,与西方主要国家绩效审计管理的基本经验是基本一致的。目前,建立完善绩效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主要工作,一是要抓紧研究制定绩效审计准则、指南等绩效审计规范,对绩效审计的程序、内容、形式和报告等做出明确规定,完善我国绩效审计的规范体系,规范绩效审计行为。加快制定绩效审计准则,对绩效审计的一般准则、现场工作准则和报告准则做出规定。加快制定绩效审计指南,重点对绩效审计的特点、目标和权限、总原则、审计目标、审计评价标准、审计程序、审计报告、审计证据、审计方法和绩效审计人员的要求等方面做出规定。二是可考虑建立规范化的审计机关内部审计制度,审计机关按照绩效审计的程序,对本单位和下级审计机关内部管理、审计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绩效审计,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提高审计管理水平和审计质量,规范审计行为。

工程建设绩效审计范文第3篇

绩效审计更能体现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是因为同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比较,绩效审计有其特点和优势,绩效审计是对经济活动事前、事中、事后审计,而且强调事前审计的作用。绩效审计的审查范围,也超过了财务会计活动,拓展到对所有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评价。绩效审计以建设职能为主,其审计目的是促进被审计单位利用公共资源的经济、效率、效果和其管理水平的提高及相关政策的完善,另外财务收支审计只对过去的事项进行查证,而绩效审计可以对过去、现在甚至未来的事项进行分析、评价和预测。

我国绩效审计近年来取得长足进展,但是,我国绩效审计仍处于起步阶段,且各地发展不平衡,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审计人员素质结构不适应等严重制约了绩效审计的深入发展。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逐步完善绩效审计制度,从而使国家审计维护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1.修改相关法律,明确绩效审计的法律定位。

第一,应明确将我国国家审计划分为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两类,并明确规定财务审计应对部门单位整体财务状况发表审计意见,为绩效审计提供相关数据真实、合法的基础;
第二,应明确规定绩效审计目标、内容、范围、标准、方法等;
第三,应明确规定国家审计机关重点对政府部门、事业单位进行绩效审计,同时应规定绩效审计的范围可以是部门、单位管理活动的相关方面,而不仅仅局限于财政、财务收支方面。wWW.133229.COM在《审计法》中明确绩效审计的法律定位,为绩效审计的开展提供法律依据,必将有力地推动绩效审计的开展,促进绩效审计的逐步完善。例如投资绩效审计,现行审计法律法规规定,审计机关应当对国家建设项目总预算或者概算的执行情况、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年度预算、项目竣工决算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可见,现行审计法律法规对投资绩效审计规定非常笼统,投资绩效审计定位模糊,没有明确投资绩效审计的目标、内容、范围、标准、方法等。为此,可参照和借鉴《深圳特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条例》中第五章绩效审计的有关内容,如明确审计机关权力,界定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等,为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提供法律依据。

2.推广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提高绩效审计效率和效果。

由于绩效审计对象的多样性,导致审计目标的多样性,也就必然导致审计技术和方法的多样性,但这本身也是绩效审计的特点和优势。审计人员在绩效审计中可以灵活地选择与被审计事项相适应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审计。因此,绩效审计需要多样化和创新的方法。在搜集和评价信息的过程中,除了运用财务审计中广泛使用的审阅、观察、计算等技术和方法以外,更主要地运用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技术。调查包括对事实的调查,也包括对特定问题看法的调查。统计分析也是绩效审计中用来了解状况、进行分析的常用方法。在评价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时,经常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其中各因素的影响、确定其中的因果关系或者找出存在的差距及原因。审计人员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采用的审计技术和方法,除运用传统财务审计方法外,还应在绩效审计中尝试调查、分析等新方法。

另外,开展绩效审计,必须提高绩效审计本身的科技含量,走内涵式发展的路子。在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中,这一点尤为重要。要以计算机审计和设备辅助审计为重要手段,大力提高投资绩效审计技术水平。在计算机审计中一方面要加强造价等方面审计软件的推广,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投资审计各项工作、各个环节中的应用。在审计中大力推广设备辅助审计也很有必要。设备辅助审计与计算机审计解决的问题不一样。设备辅助审计主要是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仪器对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和复核。例如,以往的工程量实测,基本采用手工测量,效率和准确性都不高,对一些地形复杂、特殊手法、隐蔽部位的检验和检测更是束手无策。如果不能获得准确的数据,即便经过计算机计算,最终结果也不准确。但是,如果通过借助先进技术和设备、仪器,如gps技术和摄像、透视、取样等仪器、设备进行辅助审计,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够获取准确的数据。

3.开展跟踪审计,创新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方式。

所谓跟踪审计,即跟踪建设项目建设全过程,开展全程审计。跟踪审计是顺着建设程序这条主线,开展对公共工程投资绩效开工前工作的审计、在建期工作的审计和竣工后工作的审计等相关工作,并实现从以资金为主线转移到以项目建设为主线的审计重心转移。传统的建设项目财务审计大多为事后审计,即施工前要认真勘查现场,记录原始地貌,施工中要通过实地测量、拍摄等形式对施工发现的问题,尽力挽回已经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为了更好的发挥绩效审计的作用,应实施跟踪审计。公共投资项目由于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涉及面广、存在问题多等特点,成为我国目前开展绩效审计的重点领域和突破口。通过实施跟踪审计,可以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尽可能做到及时堵塞漏洞,减少损失浪费,充分发挥审计促进项目管理、控制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的作用,使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目前,我国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采用跟踪审计方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鉴于我国审计机关人员少、任务重且人员素质低不适合全面开展绩效审计等现状,应慎重选择审计项目,把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大和重要的政府投资项目作为跟踪审计的重点。

其次,科学地选择跟踪审计的内容和环节。跟踪审计的内容涉及可行性研究、立项、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竣工决算等项目建设全过程以及建成后的运行情况。要选择对工程质量、投资、进度、效益影响较大和一些事后不能审计或审计难度较大的内容作为跟踪重点。比如工程开工过程及所用主要材料的质量、品种、规格进行录像,建立项目跟踪审计资料库。尤其对隐蔽工程,一定要在完成前通过拍照、实测等形式记录真实数据,这对于核实材料和工程量至关重要。在选择跟踪审计的内容和重点之前应测试内控制度的可依赖性,内控制度不完善或者执行不好的,应该选择较多的环节和关键点进行跟踪审计,加强跟踪力度。

再次,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跟踪审计形式。如有的项目可派专人定期到现场观察记录工程进展情况和有关数据,然后集中力量开展阶段性审计。

4.建立完善绩效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促进提高绩效审计质量水平。

西方发达国家审计机关通过实行内部绩效审计和外部绩效审计两种形式,检查绩效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同时制定了以绩效审计准则为核心的绩效审计规范体系,有力促进了绩效审计实践的开展和绩效审计质量的提高。审计署早在2003年颁布的《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就提出了加强审计法制建设、规范审计行为的具体措施。如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实行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明确主要环节的工作目标和质量要求,实行审计责任追究制度,防范审计风险;
根据审计质量控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各项审计准则,吸取国际先进经验,进一步规范审计管理和审计行为。这些关于规范审计行为的具体措施,与西方主要国家绩效审计管理的基本经验是基本一致的。目前,建立完善绩效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主要工作,一是要抓紧研究制定绩效审计准则、指南等绩效审计规范,对绩效审计的程序、内容、形式和报告等做出明确规定,完善我国绩效审计的规范体系,规范绩效审计行为。加快制定绩效审计准则,对绩效审计的一般准则、现场工作准则和报告准则做出规定。加快制定绩效审计指南,重点对绩效审计的特点、目标和权限、总原则、审计目标、审计评价标准、审计程序、审计报告、审计证据、审计方法和绩效审计人员的要求等方面做出规定。二是可考虑建立规范化的审计机关内部审计制度,审计机关按照绩效审计的程序,对本单位和下级审计机关内部管理、审计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绩效审计,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提高审计管理水平和审计质量,规范审计行为。

工程建设绩效审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绩效审计 公共建筑 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TU113文献标识码:
A

一、背景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骄人成绩,令全球瞩目的同时,中国社会进行入了转型时期。这种社会转型推动了生产力的快速提高、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较大改善,公共建筑的投入也不断加大。公共建筑决策是否合理,资金投入是否节约,社会财富是否被合理使用,公共建筑功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不仅影响到百姓生活的便利,更影响到群众对政府执行力与服务能力的肯定,甚至会引发公共危机。因此,如何提高公共建筑“性价”比,提高群众的满意率,是政府及公共建筑相关管理部门共同关心的话题。将绩效审计引入公共建筑审计领域显得越发重要。

二、 研究现状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国家之一,政府绩效审计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较健全,美国政府绩效审计取得的显著成绩和实践经验推动了其他国家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瑞典、英国政府于1967年、1983年引入政府绩效审计。这些先进国家的绩效审计从审计机制、审计法规、审计机构和人员、审计技术方法上来来讲都较成熟,他们的绩效审计发展涉及领域也较广 ,在各领域包括公共建筑工程领域的绩效审计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我国从1983年审计机关成立之时起就将绩效审计的理念引入进来。我国针对绩效审计的研究,时断时续。历经30年,对理论的研究比较分散,在公共建筑绩效审计领域没有建立规范、流程,给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公共建筑绩效审计指标体系的建立

1、公共建筑。公共建筑是指为公众学习、生活服务的场所或设施。包含文化教育建筑、科学技术办公建筑、 医疗卫生建筑、行政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通信建筑以及交通运输类建筑等。公共建筑的特点公益性,投资额大,建设目标多重,工程建设影响大。

2、设定审计目标。对于公用建筑绩效审计,审计目标具体分解为(1)公共建筑经济性,包括建设经济性和使用周期经济性。(2)建设过程效率性,包括建设工期: 建设质量:安全、建设过程规范性。(3)建成后使用效果性,建筑的使用完好率,功能的完善率。

3、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在绩效项目审计中,绩效审计评价主要任务是对风险因素进行监测预警。风险预警体系是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从公共建筑审计目标出发,建立公共建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

(1) 经济性。主要从工程总投资、单方造价及运营成本等方面建立经济性指标。

①工程总结算价a1=工程结算―投资估算

若a1小于0,判定为合格,若a1大于0,则判定为不合格。

②工程单方造价 a2=单方土建(安装)造价/地区平均水平

若a2小于或等于1,判定为合格,若a2大于1,则判定为不合格。

③寿命周期成本 a3=寿命周期运行成本―行业平均水平

若a3小于或等于0,判定为合格,若a3大于0,则判定为不合格。

上述①、②、③如果均为合格,则此经济指标合格;
若2处或2处以上不合格,则判定为不合格;
若1处不合格,则判定为该经济性有瑕疵。

对于经营性公共建筑,设a31 =地区同行业审计年度资产负债率―审计年度资产负债率

若a31小于或等于0,则判定为合格,若a31大于0,则判定为不合格,

a32 =审计年度流动比率―地区同行业审计年度流动比率

若a32小于或等于0,则判定为合格,若a32大于0,则判定为合格,

a33=审计年度速动比率―地区同行业审计年度速动比率

若a33小于或等于0,则判定为合格,若a33大于0,则判定为合格,

a31,a32,a33如果均为合格,则此经济指标合格;
若2项或2项以上不合格,则判定为不合格;
若1项不合格,则判定为该经济性有瑕疵。

(2) 效率性。主要从审批、建设程序、建设过程控制等方面建立效率性指标。

①可行性研究项目已经可行性研究则 b1=1,否则b1=0

②规划审批选址、红线、方案设计是否经过规划部门审批则 b2=1,否则b2=0

③总工期实际总工期―计划总工期小于或等于0 则b3=1,否则

实际总工期―计划总工期大于0,则b3=0

④工程质量 通过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则b4=1,不合格则b4=0

⑤安全未发生安全事故,则b5=1,否则b5=0

⑥工程、财务等内控制度 齐全且运行良好,则b6=1,主要制度不健全 则b6=0,部分制度不健全或部分制度执行不利,则b6=0.5

⑦招投标 按规定应该进行招投标的项目已经进行了招投标,则b7=1,主体工程未进行招投标,则b7=0,其他工程按规定应该进行招投标而未进行招投标,则b7=0.5

⑧竣工验收 各分部分项通过竣工验收则b8=1,未通过竣工验收,则b8=0

b= (b1 + b2+ b3+ b4+ b5+ b6+ b7+ b8)/8,若b>0.75,则效率性良好,否则效率性不合格。

(3) 效果性。从建筑使用情况、功能完善及收益情况建立效果性指标。

①使用完好率保修期内无维修则 c1=1,否则c1=0

②功能完善功能达到预期效果则 c2=1,否则c2=0

③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率―基准投资收益率大于或等于0,则c3=1,若投资收益率―基准投资收益率小于0,则c3=0

若c3+ c3+c3=2或3,则项目效果性良好,若c3+ c3+c3=1或0,则效果性不合格。

四、某区第三人民医院迁建案例

XX区第三人民医院于2009年5月整体迁建,2010年10迁月建完成投入使

用。工程总投资额1.6亿元。项目经招投标。该迁建工程已经可行性研究,并经发改委批准立项,前期设计方案及规划报批符合相关规定。工程于2010年9月竣工并通过竣工验收。工程结算审计价1.35亿元。工程建设过程内控制度较齐全,管理较规范,未发生质量安全事故。

2011年末账面资产总额6876.58万元,负债3198.04万元,净资产3678.54万元。流动比率1.56%,速动比率1.34%,同期同地区中心医院值分别为1.24%、1.22%。

绩效审计指标计算

1、 经济性指标

a1=13500-16000

a32=1.56%-1.25%>0,a33=1.34%-1.22%>0 根据经济性判断原则,项目经济性合格。

2、 效率性指标

b1=1, b2=1,b3=1,b4=1, b5=1, b6=1,b7=1,b8=1

b= (b1 + b2+ b3+ b4+ b5+ b6+ b7+ b8)/8=1 根据判定原则,效率性良好。

3、效果性指标:

c1=1 c2=0.5, c3=1 ,c3+ c3+c3= 2.5项目效果性良好

综上该项目经济性合格,效率性良好,效果性良好。信息系统功能和运行相关制度有待加强和完善。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建立的公共建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但在实践运用中,还面临着需拓宽审计领域,进一步完善指标等方面的问题。另外,也需要在全社会、地区建立指标评价参照库,将绩效审计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工程建设绩效审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
高校绩效审计;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060(2016)02-0223-01

绩效审计是高校经济管理建设中尤为重要的一项组成部分,也是缺乏高校各项建设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保障[1]。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考制度的不断变化,各大高校的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这就使得学校的各项投入经费不断增加,再加上新经济时代背景的影响,导致绩效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不断显露处理,如何更好的提高绩效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已经成为目前各大高校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2]。下面,文章简单分析和总结高校在新经济时代下绩效审计所面临的问题,并研究和探讨相应的强化对策,从而不断提高高校绩效审计的效率以及对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进而更好的推进我国高校建设的现代化、科学化、可持续性发展。

1新经济时代高校绩效审计面临的问题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大部分高校在绩效审计方面也面临了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为:

1.1高校绩效审计的理论指导不完善

高等院校属于事业单位,一直以来其经济建设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较重,导致高校管理人员对绩效审计的认识不足,多数认为绩效审计的目的只是单纯的防止出现违规现象,没有真正认识到绩效审计工作对高校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导致高校一直以来对绩效审计工作的重视不足[3]。同时,由于我国绩效审计的起步时间较晚,在体制、决策、管理等环节上的相关理论体系还不完善,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这些也都导致了高校绩效审计工作发展的缓慢。

1.2缺乏健全的绩效审计制度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绩效审计工作是从属于财务管理部门的,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统一、明确的制度规范和标准要求,其审计工作的流程操作不规范、不系统,导致绩效审计工作的效率低下[4]。同时,有些高校虽然已经制定了相应的绩效审计制度,但由于参考资料、社会环境以及体制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所制定的制度规范缺乏较强的可行性,无法真正保障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导致绩效审计制度形同虚设。

1.3高校绩效审计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偏低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绩效审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不足,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沿用传统的人工审计方法,不仅审计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极大,工作效率低下,也容易导致工作出现诸多错误。有些高校虽然已经构建了审计信息网络系统,但由于受到环境、技术、人员等方面的限制,通常只是简单的进行数据资料的录入、核算,不能真正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

2加强新经济时代高校绩效审计的对策

目前,针对我国高校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绩效审计工作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在今后的管理建设过程中,各地高校可以通过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加强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具体措施如下:

2.1完善绩效审计的理论体系

新经济时代背景下,高校在基建、招生、融资以及后勤等工作上的市场化进程也越来越快[5],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绩效审计工作时,必须要结合新经济时代要求,积极转变和创新绩效审计理念,与时俱进、创新求实,不断拓展绩效审计的范围,研究和完善审计工作的理论指导体系,自觉调整绩效审计的重点问题和发展方向,并在高效经济建设的各个环节贯彻落实绩效审计工作,真正把绩效审计理念融入到高校经济建设的整体过程中来。同时,高校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通过科研攻关、论坛交流等方式不断对绩效审计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积极创新和改进绩效审计方法,从而使绩效审计理论体系更加的趋于完善。

2.2建立健全绩效审计制度体系

高校要结合审计工作要求,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建立和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绩效审计规章制度,并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加以补充、修正和完善,使绩效审计制度更加的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不断提升规章制度的可行性、时效性和有效性,让审计工作真正实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同时,还要设立专门的绩效审核部门,调整和优化其组织结构,树立和巩固绩效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从而真正将绩效审计工作纳入到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轨道中来。

2.3提高绩效审计的信息化水平

网络信息技术是新经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高校经济建设的必然发展趋势。因此,高校在开展绩效审计工作时,必须要积极引进和应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逐步建立和完善绩效审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通过网络运转、辅助办公、信息管理等方法不断加强绩效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审计工作的整体联动性和动态更新性,从而更好的提高绩效审计的效率和水平。

3结语

绩效审计工作是强化高校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规范高校经济建设的重要前提保障,因此,各地高校必须要积极加强对绩效审计的关注和重视,通过制度、机制、人员素质等多方面渠道对其进行综合性的提高和强化,从而更好的促进和推动高校经济的建设发展,使我国高校办学建设不断向着科学化、现代化、经济化的良性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石勉.高校绩效审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02):27-28+30.

[2]靳海燕.我国高校绩效审计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应对措施[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791-795.

[3]陈晓芳,崔伟.高校绩效审计若干问题思考[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09):28-30.

[4]张美兰.高校开展绩效审计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12):110-1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