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Collegestudentsmilitarytrainingisaroutinetemplatetypeprocedure,anditsbasicstepsaregenerall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军训社会实践总结【五篇】,供大家参考。
军训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1篇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military training is a routine template type procedure, and its basic steps are generally first learning on military theory course, then military practical training, and the middle link and military theory training during the spare time are out of line. In practical process, the improvement of military literacy of college students is limited, degree of practical training and practicability is not strong, for this subject,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syncretized relation of military training theory and practical training.
关键词: 军事;实用性;趣味性;枯燥
Key words: military;practicality;enjoyment;boring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9-0206-02
0引言
自1985 年开展学生军训试点工作以来,全国各普通高校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勇于实践,掀起了以军事训练为主要形式的国防教育热潮。各高校军事理论课的开展逐步得到了完善,军事理论教学经验丰富,成果丰硕,但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大部分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一般基本步骤都是军事理论课程的学习,然后是军事实践训练。但中间的衔接或者说军事理论课余时间训练几乎完全脱节,从实质过程看,大学生的军事素养提高有限,而实践训练程度与实用性又不强。于此,有必要探讨高校学生军训理论与实践训练互融互进关系。
1军事理论教学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1.1 军事理论课的定位不准确军事理论课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它在高校教学体系中又该居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从国防教育与民族兴亡、经济建设、人才培养等关系提出,系统的专门的军事理论课教育是其他课程教育无法替代的;从国防法律出发,强调了坚持军事理论教学的科学依据;对航海类大学生进行军事理论教学,可以强化军事历史教育,增强国防、海防意识,从而提高国家安全意识;对于普通类大学生,军事理论教学的意义又在哪里呢?笔者觉得更多不在于为国防事业培养有知识的后备人才,而重在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
因此,2002 年6月19日,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和《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转发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意见的通知》([2001]48号)精神,联合制订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下文以《大纲》简称),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学生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基本依据。
1.2 教学内容枯燥,考核不合理
1.2.1 教学内容枯燥目前全国及地方所编教材,系统性、连贯性不强;时代性不突出;与各高校的学科特色结合性不强。而军事理论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课程,其特点是内容多、覆盖面广。而目前高校给军事理论课的学时却不多,因此很难在规定的学时里将丰富的军事理论传授给学生,必然会使军事理论教学大打折扣,甚至流于形式,教学目标难以得到切实的实现。
笔者认为,军事理论教学在遵循《大纲》的前提下,不同学校最好也能结合自身特色进行特色教学,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有差别地教学。要做到这些,不仅要求军事理论教师要有比较扎实的军事基础知识,而且要求军事理论教师自己要有研究、分析军事问题的能力。在此笔者提出如下两点建议:①《大纲》规定的内容进行了分类研究。我们依据军事训练课的基本定位,在分析各科目内在联系和总结以往近几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大纲》规定的内容按属性、功能;目标要求高低和目标实现难易;学生兴趣状况进行进行分类研究。通过研究,逐步掌握了课程的重点、难点个性与共性部分,从而为重新整合奠定了基础。②对《大纲》规定的内容进行了重新归类合并。我们在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将《大纲》规定的内容分为我国国防、军事思想、高技术及高技术战争三大类,并将其作为课程的重点。为了保证课程的惯性,我们确定了三个重点作为课程的主干,分三个单元贯穿课程的始终原则。
1.2.2 学习考核不合理有些学者从现行军事理论课的考核: 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不利于现代国防意识的培养出发,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改革措施: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原则; 主观题与客观题相结合,侧重于主观题的原则; 平时成绩与考核成绩相结合,侧重于平时成绩。某大学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反映,军事理论课考试只要死记硬背保证能拿好分,因此新生往往从老生那里得出经验,上课听不听一样,只要记住思考题就行了。针对这一问题,他们将军事理论考试答题内容适当放开,一是在考题中增加论述题,减少死记硬背题; 二是要求学生答题时要有自己的想法。尽管以往军事理念教学研究有关教师、教材、考核等研究偏少,但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军事理论教学的学科意识的增强。今后,这些方面的研究需要加大力度。
1.3 军事理论、训练课程投入不足
1.3.1 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目前,很多高校军事教师多由军队转业干部和高校毕业生组成。军队转业干部有较好的军人风范和较多的军事知识,但学历偏低;而高校毕业生虽学历较高,但缺乏军人素质、军事知识,教学经验也不足。因此笔者从军事教师“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关系中提出,加强对外交流,有利于提高军事理论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而加强军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是要拓宽选拔军事教师的途径,在军事教师的招聘上要以从部队院校引进人才为主,采取兼职和合同聘任相结合的方法。
1.3.2 军事训练设置不全,经费不足在经费保障上,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文件关于“地方所属学校学生军训工作经费,由地方政府根据学生军训工作的实际予以安排”的规定,合理确定学生军训经费标准,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实行足额保障,避免向学生转嫁军训负担。在训练场地保障上,应协调地方政府加大民兵训练基地建设经费投入,完善训练设施,扩大承训规模,为学生军事技能训练提供便利条件,使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学生的军事技能训练逐步向基地化方向发展。
1.3.3 管理机制不健全自1985年开展军事理论教学和军训试点以来,尽管各高校相继成立了军事教研室,但它和校武装部是两个牌子一套班子。许多高校军事教研室的人员编制并没有落实,发挥不了教研室的真正作用。随着高校教育的改革以及机构的精简,一些高校把武装部、军事教研室合并到保卫处、学生处或体育教学部等,结果把武装部、军事教研室搞得“面目全非”“有名无实”,使其在高校军事教学中难以发挥其职能。
2高校学生军训理论与实践训练关系
军事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军事教育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吸纳相关学科理论和实践的过程。军事教育不能够切然的将两者分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互融互进。
2.1 高校军训需要课程体系军事科学是一门内容极为丰富,广泛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众多学科的综合科学。组织高等学校在校的学生实施军事训练,究竟采取何种方式,设置哪些科目,必须坚持高校开设新教学课目所应遵循的原则和依据。因此高校军训需要像理论学习一样采用课程的形式组织。
“一门社会科学的学科,可能有三种相互联系的不同体系:第一,理论体系;第二,知识体系(经验体系、工作体系);第三,课程体系(教材体系)”[2]。三种体系除构成的目的和内容多寡不同外,最大的区别就是组织与编写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不同,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即:理论体系形式、知识体系形式、课程体系形式。理论体系采用的是逻辑思维的方法,将学科的概念和联结这些概念的判断,通过推理、论证,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结构严密的逻辑体系;知识体系采用的是解答、汇集的方法,将若干个与学科相关的相对独立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知识、经验(包括操作的规范、方法、措施),按一定规律进行分类、排序,汇集成操作方便的手册体系;课程体系采用的是递进的方法,根据培养目标、认识心理、教学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秩序组织和编写,形成可供传授的教材体系。军事属于社会科学的学科。学生军训是国家根据我国人才培养的长远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需要决定的,一种教与学活动。因此,高校学生军训只能采用课程体系的组织形式。
2.2 转变理论教学理念要牢固树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破除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和把学生作为接受知识“容器”的观念,把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变成知识的探究者和创造者,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真正把学员摆在主人、主体、主动的位置,要充分发挥教员指导、引导、辅导的“三导”功能,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使教学活动成为教员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启发思维、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过程。加强军事理论在军事实践中的运用,不仅能够增强大学生对军事理论的理解,激发学习军事理论的兴趣,同时更能够提高军事实践的效果。
2.3 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巩固和扩大军事理论和训练的成果开展经常性的国防及军事知识教育活动,既有利于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巩固已有的军事理论和训练成果,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要在搞好军事训练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国际、国内的形势和学校的特色及大学生的特点,积极组织开展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另外,要建立宣传阵地,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军事训练影响、巩固军事训练成果,形成良好的有利于开展素质教育的环境与氛围。
3结束语
军事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作为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能够增强受训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以及尊师重教和团队意识,使之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严谨务实的作风、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校要着眼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强化在校大学生军事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互融互进,使他们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能够更多地学习和掌握有关的军事理论的基本知识,达到实践训练的基本要求,为社会和部队培养、储备更多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军训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国防;
教育形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4-0161-02
一、高职院校开展国防教育的特殊性
国防教育是指国家为增强公民的国防意识,提高公民的国防行为能力而进行的教育,是国防建设和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发展,以培养应用性仅能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以职业技能技能培养和实践为主导目标,鉴于高职院校的特殊性,也就决定了在高职院校开展国防教育与普通本科院校有不同的特点:
其一,高职院校国防教育更需强化性。国家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等法律中都对学生的国防教育作出了强制性的规定。原国家教委、总参谋部、总政治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学生军训教学大纲》中就明确规定:“军事训练要作为高等学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训练成绩计入学生档案。”对集中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内容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以国防教育为载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较本科院校差,在自律、吃苦、意志力、心理素质等方面更需要加强。实践证明,国防教育是提高学生自律、吃苦、意志力、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的有效载体,更应该强化高职院校的国防教育。
其二,高职院校国防教育应更具多样性和灵活性。由于高职院校学制短,学习时间一般是2年,后面一年为实习,既要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又要进行实践实训,国防教育的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也是参差不齐,既有普高生、又有技校生,学生特点的多样性决定了国防教育开展的多样性。既要进行军事技能、军事理论等方面的教育,又要注重道德、品行、纪律、精神等方面的教育。鉴于国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采取喜闻乐见、行之有效的形式来开展国防教育,使国防教育多样化、经常化。
其三,高职院校国防教育应更具实践性。只要国家存在、只要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存在、只要一切威胁和平的因素没有消除,那么国防教育就一刻不能停止,国防教育是长期的和终身的。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较一个很突出的特点是“能力本位”而非“学术本位”,更注重技能性和实践性,相应地,其国防教育也应该与“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相适应,注重国防教育的实践性。高职院校在国防教育过程中应当采取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模式。
二、高职院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意义
通过国防教育,可以使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在国防教育过程中,要求大学生军训学员进行军事化编组和军事化管理,以提高军事训练效果。通过军事化集中管理,可以使大学生养成正规、严格、慎独、科学的生活习惯;通过军事队列训练,可以培养大学生雷厉风行、整齐划一的作风和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意识;通过军事法制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遵纪守法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通过在班、排、连的集体形式的国防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这些都是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通过国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在大学生国防教育的课程内容中,涉及到古今中外军事思想、军事发展史、当代国际战略布局、军兵种与兵器知识,军事高科技、武器装备结构原理与操作训练、军事法规、军事工程技术、军事教育与心理等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这些教育内容可以拓宽大学生的视野,调整和优化其知识结构。
通过国防教育,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能够得到发展。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军事技能有助于战胜紧张和恐惧,保持心理稳定性。另外,通过持久艰苦的军事技能培训,近似实战的实兵实弹训练,可以培养他们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和不怕困难的优秀心理品质。国防教育活动既有军事理论讲授,又有军事动作练习,又有近似实战的军事技能性训练,还有野营长途拉练,这在客观上要求大学生军训学员必须具备健壮的体魄和昂扬振奋的精神。
通过国防教育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国防教育中包括有军事训练中的军事技能操作内容,如军事队列训练,轻武器射击、投弹、刺杀、驾驶、通信等技能训练等,这些军事技能操作是在军事教官指导下,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的军事技能。军事操作训练是掌握军事动作,形成军事技能的重要手段。通过军训,可以使大学生熟练操作使用武器、装备、技术器材,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三、高职院校加强国防教育的形式
(一)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
一是军事技能训练。军训是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实践证明这种形式容易落实,的效果比较好。二是军事理论课。开设国防教育专业课,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掌握国防科技知识,了解我军现代化装备以及各种新技术、高科技在国防上应用与发展的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社会、自然、技术科学知识,自觉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国防领域。从而加快大学生熟悉和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的步伐,缩短战斗力形成的时间。三是军事选修课。作为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教育因其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在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方面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所没有的功效。
在上述国防教育的三种基本形式中,主要的还是军训和军事理论课,形式较为单一。以学生军训为例,除了队列、射击等教学内容形式,其它辅助教学的形式不外乎是会操、拉练。体能训练多,智能训练少。同时这些教育训练内容,并不能与中学构成梯次,与中学的国防教育内容存在雷同或重复。如此单一、呆板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研究的形式,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有关国防知识的兴趣,要想使现代学生培养现代国防意识,树立综合安全观,效能显然不佳。特别是军事理论课,往往因为其传统的教学形式而使学生厌倦,而国防实验、实践、战术容易吸引学生的项目,许多院校由于种种原因又不能进行。在这种条件下,拓展国防教育形式,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技能,了解当前国防形势,以求以点带面,提升全院师生的国防教育观念。
(二)拓展国防教育的新形式
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身院校和学生的特点来丰富国防教育的形式,努力拓展国防教育的新途径。具体包括:
1、通过建立协会、社团、兴趣小组增强主动参与意识来提高国防意识。高职院校学生尽管层次比普通院校低,但其来源较广,许多学生多才多艺,社会参与积极性高,组织能力强。针对这一特点,高职院校应鼓励在学生中成立国防协会、军事爱好者协会等社团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以开展社团活动的广度,推动国防教育全面发展。如:在全校组织开展国防知识竞赛,利用录像、图片宣传国防法国防教育法;组织大学生参观国防教育基地。组织学生骨干参观部队高科技装备,加深大学生对军队军人的理解;除此,学校还可利用有线电视播放国防题材的影片、VCD等宣传国防教育。总之,多形式的开展国防教育系列活动,有利于巩固高校国防教育持久开展。
2、通过模拟战争游戏比赛。模拟战争游戏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战争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培养他们的全局观和求胜欲望。有组织地引导学生进行游戏,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对一些有条件的院校,可以结合军训和军事课程,开展国防教育结合军事游戏。如:智夺营垒、巡逻兵、军用卫星、海陆空联合演习等,进行射击动作、战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研究场救护、野外生存、国防体育等方面的训练。这样就使学生在国防意识的熏陶,军事知识的学习,军校生涯的体验以及平时的玩乐中,深化了国防意识,增强了国防观念,初步掌握了一些国防本领。
3、战斗英雄报告会。不管是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还是在默默奉献的和平年代,我军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这些英雄模范人物曾鼓舞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是我军的宝贵精神财富。给学生和英模提供一个面对面交流的良好环境,有利于广大学生了解和学习英模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
4、通过举行纪念日活动。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历史,忘记历史就看不到未来,分不清是非。通过历史纪念日,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情感。结合历史纪念日开展教育活动,如:“鸦片战争纪念日”、“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等活动,强化学生的国防意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5、通过参观军事教育基地。利用春游、秋游等形式带领学生参观烈士陵园、纪念馆、博物院、国防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以此弘扬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增强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报效祖国,努力学习的自觉性。
6、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教育。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现教育手段发展国防教育已经显示出其明显的优势―学习内容更新更快,学习过程可多次重复,教学的信息量大,教学互动效果好。因此,各院校国防教育机构可通过建立军事网站,提供网络视频,对国防教育起到辅助作用。网络教学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大部分高职类专科学校,在军事理论教学中,存在师资不足,课时不足等问题,利用网络开展军事理论教学,有利于推动军事理论深入的发展,同时可弥补因教学改革军事课的“压缩”而带来的教学时间,内容不足。
此外,还应充分发挥高职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展自主性国防教育。自主性国防教育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和能动性,从而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单一性和灌输性。作为当代国防教育的一种新理念和新思潮,自主性国防教育可以成为大学生国防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和途径。
参考文献:
[1]王中军.高职院校国防教育基本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论文, 2006.
[2]林伟能. 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研究[D].厦门大学硕士论文, 2008.
[3]李敬. 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建设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5.
[4]吴世明.论大学生自主性国防教育的模式[D].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
军训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消防部队;
技术教育训练;
哲学思维;
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209-02
一、引言
消防灭火技术训练在部队院校教育和基层部队训练中应用的本质要求,不是以某一种技术去取代其他技术,而是有针对性的、讲求教育训练效率比的选择使用;
不是单一孤立地去研究、开发和利用军事教育技术,而是要从战略全局、整体上统盘筹划、精心设计,用哲学的思维去探索思考现代火灾的发展规律,切实解决军校教育技术与部队新的训练技术的结合点和切入点,这才是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要达到此目的,笔者认为,一是要以针对性的认识去看待火灾的成功与否。只有不断总结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针对即将出现和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制定预防措施和有效的处置措施才算是成功。二是力求尽早从一种永久的历史进程步伐改革到一个新的现代化发展作一些研究。要打破常规,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努力实现教育训练技术学与部队训练的完美统一,达到推进教育训练改革的目的。三是优化教育训练过程,增强教育训练效率。目前消防部队指挥训练的开展体系不够明确,也不够规范,理论研究尚有许多盲点。因此,本文主要阐述灭火技术指挥训练哲学思维的含义,并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跟部队发展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形成统一的一体化思考,进行超前的思维衔接,达到以提高战斗力为目的,不断加强技术研究,创新技术训练形式和内容,切实加强技战术训练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教学师资库,形成一支以专家教授和消防部队骨干为主体的优秀师资队伍
一支优秀的教学师资队伍是完成好教学训练任务的有力保证,因此,消防院校要聘请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在党的创新理论、政治经济、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处于前沿地位的军地知名高校教授、科研院所专家、部委领导、消防部队骨干,组建起一支人员稳定、结构优化、规模合理、富有活力、适应培训工作需要的高水平师资队伍,针对当前在消防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和基层消防指战员在基层工作中最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教育,有力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从而激发学员创新工作方法、推进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的决心。
三、跟紧实际需要开设课程,突出对学员眼界视野、思想观念、实践能力的培养
消防院校开设“名家名课”教学工程要紧贴学员实际需求,以融素质教育与业务培养为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三个融为一体”教学思想为指导,按照“重组基础、贴近实际、趋向前沿、综合交叉”的课程设置原则对课程体系做调整。提升“名家名课”课时比重,在每个授课专题中遴选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开设重大会议精神解读、党的创新理论、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反腐倡廉建设、领导科学与艺术等学习辅导,深化和牢固打造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的思路与设想、消防科技现状与发展、典型火灾案例分析、应急救援技战术的研究,从而提升学员政策理论水平、分析把握大局、创新工作方法、领率部队发展等能力。
四、以“名家名课”为龙头,带动研讨交流、案例分析、参观见学等其他形式课程深入开展
通过实施“名家名课”工程,促进干部培训教学质量。一是促使研讨交流更加活跃,让学员运用所学知识,对当前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中的重点、热点和瓶颈性问题进行研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加深案例分析,学员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批判精神和质疑意识得到强化,在案例分析时不盲从既成结论,而是批判性地、选择性地吸收和接受,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三是参观见学不再走马观花,学员结合所学知识理论,比照见学单位先进经验,探索符合本地消防工作及部队建设的具体做法。
“名家名课”工程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作,消防指挥院校要紧跟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发展脚步,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聘请更多名家走上讲台,进一步发挥精品课程对广大学员开阔视野和工作思路、把握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特点规律、提高第一任职能力的显著作用。
五、改变学员的思维模式,从教育的源头入手,找准与部队的结合点和切入点
军事教育训练是研究军事教育训练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军事教育训练的历史经验,研究军事教育训练的理论和部队实践问题,预测军事教育训练的发展趋势,为军事教育训练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开展消防军事教育训练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对于提高消防院校和部队的教育训练质量,培养适应现代条件下“拉得出、打得赢”的优秀基层指挥人才,增强部队的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消防院校要以学科教学改革为依托,努力构建现代化消防铁军式的军事教育训练体系,深入一线找准技术训练的切入点,高起点谋划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和培养体系等多方面进行思考,培养能从事院校军事理论与技能教学的人才,加强理论学习、技能训练、战例研究、想定作业、科学施救训练等多方面的理论培养,提升学员综合素质。
六、突出实兵演练等专业人才的训练指挥培养
开展军事教育训练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基于现阶段打造铁军比武的条件下,对于提高军事院校和部队的教育训练的结合点和切入点,精心创造人才培养训练指挥学的优势,打造现代化“铁军”式人才培养的新品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军事基本技能训练的好坏。消防院校基本技能训练不同于部队现在新装备更新和现代火灾的发展,院校在教育训练上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因此,部队院校的基本技能课程设置,组织与实施除了遵循一般规律外,还应遵循先简单后复杂,先理论后技术再战术为一体的教学训练模式。把院校与部队连为一体,以谋求教育的高效益、训练的高质量。而进行教育训练学的技术、即为理想性技术的范畴。它是现代哲学、预测学和未来学作用于教育训练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思维结晶。
七、把握关键,确保军事院校教育训练技术作用机制的有效运行
军事教育训练是基层训练的优秀结晶,也是理论来源于实践,是人类特殊的社会生产活动,技术的主观要素即理性的技术是关键,它制约着、影响着军事教育训练的质量。因此,怎样运用军事教育训练学技术于军事教育训练之中,成了是教育训练技术科学研究的根本任务。要确保军事院校教育训练技术作用机制的有效运行,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军事教育训练与消防灭火教育训练技术的关系
消防教育训练是部队基层训练思维形式训练的细胞、灭火技术训练是一切应急救援的基石、是人类战胜火灾的经验结晶。是人类进行逻辑思维的起点、是提出命题进行推理和论证的基础。军事教育训练是部队的中心工作,是质量建军的基本途径,是保证“打得赢、不变质”的主要措施,是军事教育训练技术的母体和作用的对象。消防教育训练技术的应用,必须接受现代军事教育训练理论的指导,适应军事教育训练形势的发展,服务于服从于军事创新性教育训练的需要,满足科技强军、科技练兵的时代需求,这是由教育训练技术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也是理论思维功能的结合点。我们知道,哲学思维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把握,它是以概念、范畴和原理理解世界,也就是说是以理论思维的方式把握世界的。理论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可以说,哲学的主要功能不在于给予人们多少知识,而在于训练和培养人们的理性思维。而学习和研究哲学则能锻炼提高人们的理论思维能力,为科学提供概念和逻辑,从而上升到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须臾也离不开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概念是人类认识与思维的结晶。
(二)军事教育技术与军事训练技术的关系
在整个军事教育训练系统中,把军事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决定了军事教育技术对军事训练技术的先行先导作用。但是,作为军事教育训练技术发展战略,应该统盘考虑,统一规划,分步发展,力求取得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的整体优化。现有军事教育训练技术的资源,闲置的状况依然存在,功能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要借用地方教育技术人才,充分发挥院校和部队工程技术人才的作用和潜力,通过院校和部队教导机构,大力举办军事教育技术培训班和军事训练技术轮训队,以此提高教官队伍和教练员队伍应用教育训练技术的能力,提高组织领导层决策、管理教育训练技术的水平,使有限的技术资源获得无限的效应。
(三)军事教育训练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关系
传统技术是现代技术的基础和发展的起点,在军事教育训练中的效用是不可忽视的。现代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改进、改造、改革、综合和创新。要通过对物化传统技术的研究,分门别类地阐明各自的功能,发挥其特有的经济效应,不要轻易主观臆断将其搁置一边,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现代技术是发展的方向,要根据院校和部队的财力以及军事教育训练发展的需求,有计划有步骤地,用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予以引进或选购,避免“今天买来、明天丢掉”和“买时先进、用时落后”的窘况。在现代灭火教育训练中,建构消防部队网上教育训练系统有着深远的意义。建立网上教育系统,应在现有教育训练技术资源的基础上,按照统一的规划和技术指标,先建局域网、后建区域网、再建部队网。军事教育系统,应以消防院校为基点,再与部队连接。使现代教育训练技术在军事教育训练中充分发挥应有效应,进而有效地实现消防部队灭火教育训练的一体化、最优化和现代化。
八、结语
有力把握灭火技术教育训练哲学思维与消防部队实际工作之间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对消防工作的发展和创新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是维持消防部队灭火技术训练、应急救援等各项工作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对于我们消防院校而言,要将理论与实践紧紧结合在一起,不断思考和寻求新的模式和方法,积极发挥科学理论来源于实践、思维与智慧来源于哲学思维与部队的结合点和切入点的结晶、把实践的科学理论传播到培养优秀人才工作中去。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规律,真正做到将灭火技术教育训练哲学思维和消防部队实际工作相融合、互促进,进而形成强有力的战斗力。
参考文献:
[1]张忠.哲学修养[M].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
[2]宋惠昌.换个角度看问题——领导者哲学思维能力训练与提升[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
军训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4篇
前不久,国务院总理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同学们进行了一番促膝长谈,谈话最后,总理坦言自己最担心的有两件事,一是农民工返乡,二是大学生就业。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就业问题再次成为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千方百计促进就业”……不到3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专门论述就业问题的篇幅就占了近1000字。此外,在部署其他工作时,就业问题也被多次提及。而今年政协的一号提案也是致公党提出的《关于解决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就业问题的提案》。
显然,在全球金融经济危机影响加大的背景下,如何解决国内就业问题,成为今年“两会”最重要的话题。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两会”提案中与就业问题相关的占到了三分之一。据测算,2009年将有610万应届大学毕业生和不低于300万的历届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挑战。代表委员们也纷纷献计献策,为大学生就业支招,我们不妨挑选其中最热门的几个提案,看看谁的建议更靠谱。
支招一 大学毕业生可以尝试做小贩
提议人:广东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广东副主委 温洋
改革开放后,有上千万知识青年回城,而他们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就是靠自己创业。其中,很多人都是靠当个体户或是从事一些服务行业做起的。在当前特殊时期,我们应该鼓励大学生去创业,尤其是可以尝试做一些简单的创业活动,比如做做个体小商贩。
社会反响:人力资源专家、华声在线总编辑孙虹钢认为:“让一个连工作都找不到的大学生去创业,就相当于让一个走路还不太利索的孩子去干刘翔的活,是不太可能的。”不过80后创业先锋、北京康盛创想总裁戴志康却表示,大学生做一些小商小贩的事情挺好的,可以培养其对商业的感觉,实际上是要大学生更早地接触社会。
记者点评:最近两年,关于大学生摆地摊、当小贩之类的新闻并不少见。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许多大学生主观上有创业的冲动,客观上创业也的确能够缓解就业压力。但正如孙虹钢所说,就业与创业的关系,正如走路和跑步的关系,没有任何就业经历就去盲目创业,往往容易导致失败。
不过小商贩的创业成本低、门槛低,操作也相对容易。如果大学生实在找不到工作,也可以尝试着去做做小商贩,成功的话可以逐渐把生意做大,做成自己的事业;
不幸失败了也同样能获得宝贵的商业经验和人生历练,但前提是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创业准备。
支招二 向大学毕业生发放就业券
提议人: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第一巴士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伟雄
企业的税收的确是一个很大的包袱,而大学生就业今年是困难重重。市政府能不能给每个广州本地户籍的大学生发就业券,比如说每个学生3000元,企业招用这些持就业券的学生后,就可以拿着这些就业券去抵税。这样大学生找工作容易了,企业的负担也减轻了。
社会反响:就业券的建议一出,马上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支持者认为,“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就业”的基本思路是完全正确,这样的做法在客观上也的确可以激励企业更多地雇用大学生,但反对者则批评这一建议“治标不治本”。华南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黄玉姗认为,短期来看,这样的做法确实可以减少单位的一些开支,但细想一下,对于单位来说,与其为了免去3000元支出而勉为其难多招一个员工,然后赔上更多工资、福利的费用,倒不如根据实际需求去招人。现在的单位是为了减少支出而缩招,这3000元其实省不了多少。这是政府推动就业的好心,但是感觉这样的举措是捉襟见肘,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记者点评:不可否认,就业券和最近炒得沸沸扬扬的消费券一样,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但治标简单、直接,可以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治本则需要一个相对比较漫长的时间。眼下是危机时刻,能先治标的办法也一样是好办法。
具体到就业券的设想,我觉得反而比消费券更有意义。因为就业券并没有平白无故增加货币供应量,而是以减少税收的方式来让利给企业,事实上在激励企业录用大学生的同时,更起到了减低税收、提高企业生产积极性的效果。3000元或许真的省不了多少税费,但如果企业本就有招人意愿,结果自然是两全其美。如果企业原本就在可招可不招之间徘徊,那就业券的出现则会加速企业的招人决策。如果企业本就无意招人,自然不可能为了获得这3000元消费券而去故意招人。但必须防止有些不良企业钻空子,明明不需要招人,却虚假招聘信息,骗取大学生手上的就业券(如获得就业券后不签订劳动合同,或者以各种借口强制解除劳动合同),还要防止民间形成就业券地下交易市场。因此我建议就业券需要采取实名制,一券一人,并有唯一对应的编码,企业在向政府递交就业券要求抵税的同时,必须缴纳相关资料证明企业的确录用了该就业券的原持有人。
支招三 大学改五年制,第一年军训
提议人: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 龚学平
大学生第一年搞军训起码有三个好处,首先军训是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一个好的平台,美国、新加坡都是这样搞的。其次,有利于现代化国防的建设,如果没有大量高中以上知识水平的士兵,打起仗来是要吃大亏的。最后,5年制可以缓和一年就业。他还表示,从国家利益、军队建设、学生的素质教育来讲,大学恢复5年制都是可以做的。而且大学军训第一年国家可以免交学费,只要交生活费就行了。
社会反响:在网上搜索“龚学平军训”,可以找到数万个网页。可见,这个提案一出即引起了社会的热议。支持者认为,多数国家要求服兵役一年,军训一年其实是借鉴了服兵役的概念。而反对者则认为,军训改变不了就业问题的现状;
更何况,从国防建设和提高学生军事素养的角度看,现在的学生从中学到大学,都经过了多次军训,大学还有“军事理论”这门基础必修课,只要具备一定的国防意识就够了,何必要人人军训一年?
记者点评:大学读5年,其中一年军训,听上去,无非是将当前面临的就业压力向后推迟了一年而已。虽然可以缓和今年的就业压力,但却增加了明年的就业压力,因为需要就业的人数并没有减少,而需要人才的岗位也没有增加。这种拖延战术对解决就业问题很难起到多大的作用。
而从目前实际情况看,金融危机能否在一年内结束还不知道,更重要的是,中国未来几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将会继续增长,军训方案显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此外,从操作性的角度来看,600多万大学生军训一年,需要多少经费来支持?这
笔钱全靠财政拨款?更何况,增加一年军训意味着要增加军事训练的人员和场地,这一大规模的增设行动与当前我国多次裁军精简军队人员的做法似乎并不相符。
支招四 企业设立“学士后”制度
提议人:北京市政协委员 孙狄
“学士后”是指大学本科生毕业后到企业进行见习,不算被企业正式录用,不必签署正式劳动合同,只发生活费,企业免交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费用。通过见习代替就业的方式来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孙狄建议市、区各级政府考虑为接纳“学士后”的企业给予适当经济补贴,以示鼓励。
社会反响:该观点提出后,立即引发了热议。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对此表示支持,他认为“学士后”不能流于形式,有关学校和企业要有充分的准备,把这一制度内容设计好,也就是方方面面考虑周全,增强可操作性。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全国政协委员葛剑雄也认为,“学士后”作为缓解就业压力的应急措施能够起到一定作用,可以进行尝试。
但也有反对者认为该方法是饮鸩止渴,不仅不能缓解就业压力,反倒可能让压力更大。如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全国政协委员盛连喜认为,试行“学士后”制度,就要把毕业生“接续”工作安排好,保证毕业生在“学士后”之后能够就业。如果先让人家在企业实习了,实习结束后企业又不录用人家了,那该怎么办?总不能一直实习下去吧。
事实上,早在3月1日,上海市教委主任薛明扬就曾表示,上海市教委及各有关部门正联手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包括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试行“学士后”制度,为自愿延迟就业的本科生进行技能培训,以缓解大学生就业吃紧的局面。
记者点评:“学士后”制度本质上是一种打着见习旗号的零薪酬就业模式,也是一种拖延战术。但这种拖延战术与“大学第一年军训”的建议又有本质区别:后者仅仅是让大学生就业时间滞后一年,而前者则可以让大学生在“学士后”期间获得工作实践的机会,培养了他的实际工作能力,也就等于为他将来找工作增加了砝码。可惜这只是理论上的说法,实际情况是,“学士后”制度反而会加剧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试想,即使没有“学士后”,我们今天在生活中也经常会发现许多企业会经常在大学招募实习生做原本应该正式员工做的事,但仅支付极少的实习工资甚至不支付报酬,从而变相降低人力成本。如果“学士后”制度正式推行,企业能在一两年内白用那么多“学士后”,甚至还能获得很多政策优惠,谁还会招收正式员工?就算他们要招,也会去招一些需要一定工作经验的中高级专业人才,而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基础工作,他们则会想方设法少招正式员工,多用“学士后”,更不可能招大学生了。
可见,如果真要实施“学士后”制度,结果很有可能是政府好心办坏事。
支招五 给大学生村官拨专款
提议人:民进中央常委、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 蔡继明
现在国家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到基层去工作,但事实上如果没有合适的政策,城里的大学生往往不愿意去农村。光喊口号是没用的,还需要政府在财政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因此希望各省、教育部或者中央可以考虑拨出一笔资金专款专用,解决基层专职人员的经济待遇,从而吸引大学生到农村去。
社会反响:关于大学生当村官的问题,社会上早有议论。尤其是在国内就业矛盾突显的情况下,许多专家学者和城市管理者期待农民工“返乡创业”,同时通过各种政策鼓励大学生下乡当“村官”,试图把农村当成缓解就业压力的“泄洪区”。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大学生下乡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往往是农村和大学生双方都没有准备好,最后大学生“村官”只能伤心离去。
财经作家吴晓波表示,让大学生下乡当“村官”是急救办法。这些村官不是按《村民委员会选举法》选出来的,而是“由政府部门正式发文、筛选的专科以上学历应届或往届毕业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或其他两委职务的工作者”。而为了推进这项工作,各省都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譬如广东就宣布为每个村官每年补贴6000元。但吴晓波认为没有任何工作经验、以及对农村缺乏热情、仅仅为了谋个职业而下乡的大学生当村官,只是在板凳上多坐一个人而已,对农村、农业、农民并不会带去多大的好处。
记者点评:从“生于城市、长于城市”到做了村官,跟建国初期的上山下乡运动颇有几分相似。同样类似的,还有那句著名的“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宣传口号。不过与当年不同的是,日趋紧张的就业压力下,这轮“下乡运动”显然是大学生的被动选择。但正如吴晓波所说,如果大学生下农村本来就不情不愿,只是看在有国家补贴或者能暂时谋一份工作而去的话,那这份工作显然难以持久。更重要的是,他们无法给农民带来多大帮助,甚至与当地村干部产生矛盾。此类情形并不鲜见。
“给大学生村官拨专款”表面上看能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去农村,从而缓解就业压力,但其结果可能既不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农村的发展。
支招六 制定大学生“社会实践”档案
提议人:苏宁电器董事长、全国政协委员 张近东
大学生就业瓶颈在于缺乏实践。他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第一,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结合度有待提高;
第二,目前不少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基本上处于自发分散的状态,主要表现为社会实践的目标不明确、社会实践的内容不完善、社会实践的考核不标准、社会实践的结果差异比较大。因此他建议把“社会实践”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的课程,列入大学阶段关键性教育任务,制定“社会实践”的标准、制度、流程,建立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档案,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军训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军事理论课;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四位一体;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1-0151-02
1军事训练(含入学教育)
11入学教育――贯穿于军事训练始终
军训前,我们应不失时机地做好开训时的政治动员、思想发动和氛围营造工作。在形式上可采用以校、系(部)、班级(区队)多层次动员会、授旗仪式、座谈会、讨论会等为主。在内容上,着重进行安全形势、革命传统、校规校纪、军事理论、做合格社会主义大学生等军训目的、意义的教育,同时进行《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等有关国防法规的学习。
通过入学教育,使参训学生充分认识到,军训作为一种国防教育,绝不是简单地走走步子、喊喊号子,而是学习贯彻新时期建军理论的一种具体体现,是一种综合的国防观念培养、国防知识传授、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从而激发他们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磨炼艰苦奋斗的意志,增强其组织性、纪律性,使之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军训中去。
12军事训练――入校的第一堂必修课
军训作为大学生入校的第一堂必修课,是高校国防教育的最高形式,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活跃、最有成效的实践形式。我们应针对军训期间学生心理变化的特点,分阶段、有重点地及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阶段,随着艰苦军训生活的开展,打破了学生们对军训的好奇心理和美好憧憬,虽然有些学生在训前做了“吃苦”、过紧张生活的思想准备,但正规、严格、紧张的训练是他们始料未及的,很多学生开始不适应,出现厌倦感、逃避感。针对这一心理变化和思想动态,参训教官及辅导员(班主任)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是加强艰苦奋斗、不畏艰难、吃苦耐劳的光荣传统教育,加强“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将细致思想工作贯穿于紧张的训练之中;
二是通过检查评比、队列会操、阶段讲评、示范表演,让学生看到自身不足之处,从思想深处挖掘出自己的薄弱意识,确立起更高的标准;
三是根据新形势,创新军训形式,在原有的军训内容上特别增设警体拳、擒敌拳、野外拉练、拉歌比赛等学生感兴趣的科目,使军训教学内容充满生机与活力。通过训练实践,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了因艰苦军训而导致的疲惫厌倦现象,磨炼了学生意志,激发了学生不怕困难、勇于吃苦、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的思想和作风。
13总结阶段――军训的重要环节
这一重要环节,关系到前两阶段教育取得的成绩能否巩固和发展,整个训练能否善始善终。为避免虎头蛇尾而影响军训效果,为此,我院根据训练进程,一方面,通过组织内务评比、纪律评比、歌咏比赛、阅兵分列式表演等项活动,使参训学生充分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集体的荣誉在于每个人的共同努力,进而激发学生严于律己,认真参训,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修养的自觉性,最终实现思想品德的真正升华。另一方面,提倡军训中“典型教育”,即结合学生在训练中所反映出的思想,抓住教育的有利时机,有针对性地进行及时教育。如,召开主题班会,组织全班学生展开讨论,提高学生对尊师重教、尊师重友、团结友爱、为人处世道理的认识;
学生就餐出现浪费粮食现象,可及时指出并进行引导,开展“光盘”行动让学生树立爱惜粮食、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
有学生违反校纪校规,可及时进行说服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正自己的错误。
2军事理论课教学
21军事理论课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堂形式
军事理论课作为高校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堂形式。我们应充分利用军事理论课这一国防教育课堂形式,发挥其在加强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上的独特优势。
22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普通高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军事理论课包括中国国防、军事思想、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五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每一章节内容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磨炼坚忍顽强、不怕困苦的意志品质,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作用。
总之,通过军事理论课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个人进取心、社会责任心,使他们认识到爱国就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完成好学业做起,个人成才就是爱国,为国争光就是人生价值的最大实现,从而使自己成为胸怀社会、胸怀祖国、胸怀人民的有用人才。
3日常国防教育
作为军事理论课堂教学的延伸――日常国防教育,日常国防教育指的是除了新生军训及军事理论课之外的贯穿大学生培养全过程的其他国防教育形式,主要包括与军事有关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军事实践活动等方面,是高校国防教育内容的具体化和形式的日常化。抓好日常国防教育,对进一步巩固军训成果、提高国防意识、磨炼意志品质、强化团队意识、激发爱国热情、促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具有重要作用。而近年来,青海警官职业学院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日常国防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结合专业特色,建立相关社团,形成学生热爱军事关心国防的良好氛围,做到国防教育与思想教育两者兼得。二是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利用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将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促进大学生增进思想感情、升华思想道德境界。三是开展国防体育运动。根据青海警官职业学院专业特色,开展警体拳、擒敌拳、野外拉练、紧急集合等学生感兴趣的科目,既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同时也培养巩固了学生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四是加强校园媒体宣传。青海警官职业学院利用校园广播、板报、墙报、校园网等校园媒体宣传学习国防知识,结合警务化管理逐步建立起从行为规范、内务整理、组织纪律、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保障军训效果的长效机制。
4多学科交叉渗透
41相得益彰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效益
国防教育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渗透结合,不仅是培养大学生国防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举措。突出国防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实现二者的融合统一,可以充分发挥国防教育“国防”和“育人”的综合效益,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更鲜活的生命力和更持久的影响力。
42沟通协调
近年来,青海警官职业学院根据学校实际,多方面多层次促成国防教育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渗透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将国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相结合。二是将国防教育与形势政策课相结合。每学期开设的形势政策课也是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载体。在介绍我国周边形势时,可以将我国周边的热点问题、当前面临的主要威胁等国际国内形势热点融入课堂教学,在充实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三是将国防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相结合。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渗透国防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适时引导大学生响应祖国号召、踊跃报名参军,树立“入伍就是深造,当兵同样成才”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对暂时缓解就业压力、培养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后备人才、增强我国国防实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四是将国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相结合。集中军训是一种掉皮掉肉的辛苦实践活动,这对那些从小在家娇生惯养、缺乏艰苦生活锻炼的“90后”独生子女们是一个巨大考验。集训中如果不及时给予心理调适,就有可能出现个别学生一旦遇到困难挫折,常以逃避、抱怨的态度对待,甚至还可能出现轻生念头。因此,将国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相结合,可以磨炼学生的坚韧心,锻造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面对挫折和应对坎坷的能力,有利于鞭策激励他们为祖国、为人民刻苦学习、奋发进取、勇往直前。
总之,新时期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高校国防教育,是加强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措施。实现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统一,可以充分发挥国防教育“国防”和“育人”的综合效益。因此,整合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类资源,探索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整合路径,对提高全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后备人才,建设强大的中国国防,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汝涛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学生军训工作科学发展[J]学生军训,2011(1).
[2]李张兵,秦广龙新军事变革与高校学生军训[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