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给家长一封信作文【五篇】(完整)

时间:2023-07-02 18:00:08 来源:晨阳文秘网

您好,在这个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中,一位先生混进了人群里,名字一下子传播全地球,让人们战战兢兢,提心吊胆,没错。这就是型病毒。但经过一些院士在一线奋斗,他们为我们筑起了一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给家长一封信作文【五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给家长一封信作文【五篇】

给家长的一封信作文范文第1篇

您好,在这个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中,一位"先生"混进了人群里,名字一下子传播全地球,让人们战战兢兢,提心吊胆,没错。这就是型病毒。

但经过一些院士在一线奋斗,他们为我们筑起了一道"白衣长城",驱赶了病毒。我国才得以平静。而外国还是那么紧张,疫情不断扩散。半年来,国内许多人认为已经很安全了,便放松警惕。

现在大部分已经摘下了口罩,开始群体生活。特别是最近大冷天,已经有人不怎么洗手了。像以前那样讲卫生了。全然没有考虑到病毒的存在,有感染性肺炎的风险。有人还到野外去游玩,继续跟小动物接触。但是我们从电视上看到状肺炎在冬天又复发,它显得更加的猖獗了。我有已有好几个地区已经被列为中高风险地区。

各位家长们,为了更好的抵御疫情,我想给大家提几点建议。

1,出门都开戴口罩。

2,不要聚集,少出门。

3,感冒时及时上医院检查。

4,勤洗手,讲卫生。

5,尽量少吃冷冻食品。

6,积极锻炼身体。

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迎战状肺炎,加油吧!中国人。加油!全人类!

身体健康

给家长的一封信作文范文第2篇

爸爸,妈妈,你们对我的爱,不惊天动地,却是最朴实无华的.你们的爱,会永远铭记在我心中.

爸爸,此时,您一定在工作岗位上奔波吧!还记得吗?在那个下雨的傍晚,您疲惫地回家,看见我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你连饭都顾不上吃,耐心地给我讲解,一讲就是半个小时,直到我弄明白为止.我抬头看了一眼您,您的头上,已有了一丝丝白发.爸爸,您老了.您对我的爱,藏在那苍苍白发间.

妈妈,还记得吗?小时侯,我体弱多病.您便用心地呵护我,养育我.每一顿饭,您都精心的搭配.为的,就是让我的身体强壮起来.终于,我长大了,身体也强壮了,您一定很欣慰吧.当我把一叠叠的奖状放在您眼前时,您会心地笑了.我也发现,您老了,因为您眼角有了皱纹.妈妈,您对我的爱,藏在那一条条皱纹里.

爸爸,妈妈,在亲情的世界里,雨滴会变成咖啡,清泉会酿成美酒,眼泪会闪出微笑.我知道,有一天,我也会背上行李,离开故土,离开你们的怀抱.但不管何时,我飞得多高,走得多远,我都是你们的风筝,那根线,会永远牵住你们的心.因为,你们是我生命的守望者.

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女儿:晴

给家长的一封信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沈从文书信;
张兆和;
沈云麓;
自杀

沈从文的大部分书信收录在《沈从文全集》第18―26卷,一共收录有1478封信。其中28封是张兆和给沈从文或张兆和代沈从文给其他好友(如梁思成、林徽因)的,14条附录为其他人(如胡适,其长子沈龙朱)给沈从文或张兆和的信与其他附录,还有20条为沈从文新中国建国时或建国后的日记片段或其他杂记,除去这些非他本人所写的之外,其本人所写的信件有1416封。

另外还有一小部分书信散录在其他卷中,例如,1934年初,沈从文回家看病重的母亲时,给张兆和所写的34封信就收录在第11卷《湘行书简》中,同被收录的还有张兆和给沈从文的3封信与沈从文给其大哥沈云麓(该信标题中为“沈云六”)的1封信。

上述书信在作者生前均未发表。此外的一些信件由于生前发表,并对于了解沈从文其他文章有所帮助,这样一些信件被收录在全集第11卷、第14卷、第15卷、第16卷和第17卷,在此不一一统计。

总体来说,沈从文的书信数量之多,在现代作家中,可谓无出其右了。本文主要通过《沈从文全集》中书信的分布情况,结合相关书信的内容,以此来窥探有关沈从文二三事。

一、影响沈从文生命或创作的两个人:张兆和和沈云麓

在评论沈从文的许多文章中,谈起这个作家表现他对自己作品的自信时,许多评论者都喜欢引述下面这样一段话:

“说句公平话,我实在是比某些时下所谓作家高一筹的。我的工作行将超越一切而上。我的作品会比这些人的作品更传得久,播得远。我没有方法拒绝。”[1] 11:181-182

这句出自《湘行书简・横石和九溪》里的话,稍显自负,但却被历史证实,同时也表现出一个作家对自己作品的自信。当然,我们要看到收信人这个对象,无论沈从文对自己有多么自信,他从未在公众场合这样“自夸”。1934年初,沈从文处在创作的一个最大的收获期,又处于新婚燕尔之时,这也就不难使人想到沈从文对新妇张兆和这样的夸耀。不过细读,我们发现,在另外一封家信中,他也表现出了同样的自信:

“我总若预感到我这工作,在另外一时,是不会为历史所忽略遗忘的,我的作品,在百年内会对于中国文学运动有影响的,我的读者,会从我作品中取得一点教育的。”[1] 18:410

这是给他大哥沈云麓的信。倘若不是最亲近的人,谁人会在外人面前说这种话?

在《沈从文全集》第18―26卷中,收录的信件中,沈从文给其妻子张兆和和其大哥沈云麓的信最多:给张兆和的信有270封(有4封同时给其两个儿子),给沈云麓的信有192封,各占总信件(这里的基数为1416封)的1/6强和1/8强。如果只算到其给他大哥沈芸麓最后一封信(196909中旬)为止,此前他给大哥的信则占到总信数(这里的基数为678封)的1/4强。可以说,在沈从文的整个生命历程中,他的妻子张兆和和大哥沈云麓对他的影响是很大的。

1934年初,沈从文南下看望病重的母亲,路上几乎每天都给刚刚和他结婚的张兆和写信汇报行踪,这才能被结集成为后来的《湘行书简》。而对于自己能够得到张兆和这一新妇,沈从文曾这样说道:

“不过保护得我更周到的,还是另外一种事实,即幸福的婚姻,或幸福婚姻的幻影,我正准备去接受它,证实它。这也可说是种偶然,由于两三年前在海上拾来那点泛白闪光螺蚌,无意中寄到南方时所得到的结果。然而关于这件事,我却认为是意志和理性作成的。”[1]12:109-110

这篇名为《水云》的的散文,描述的正是沈从文在山东青岛大学教书时的所思所感。上面的话正表明张兆和在他生命中的重要意义。其代表作《边城》(创作于1933-1934年,此时沈从文与张兆和刚结婚)中的翠翠就有张兆和的影子。他认为他能够得到张兆和完全是“意志和理性作成”,尽管在55年的风风雨雨中,沈从文和张兆和之间曾产生数次误会,但他们毕竟在相互理解中相伴了一生。

至于沈从文的大哥,也是他生命中一个很重要的人。尽管沈从文小时候很不听话,给家里惹了不少麻烦,并经常被大哥沈云麓惩罚,但是生为人父之后,他定当懂得大哥的一番苦心。因此,在长大之后,他与其大哥经常通信,其书信中保存的最早的信就是给其大哥的两封信。在昆明时期,他的个人书信中,有一半是给其大哥的;
同样在此期间,他还创作了以大哥沈云麓为原型的小说《芸庐纪事》。在建国后的几十年里,他与其大哥仍然经常书信往来。

从50年代开始,沈从文书信的收信人曾一度集中为张兆和和其大哥沈云麓。全集中,1951年收录32封信,其中16封给张兆和,1封给其大哥;
1952年24封,其中12封给张兆和;
1954年8封,其中3封给其大哥;
1956年61封,其中37封给张兆和,13封其大哥;
1957年33封,其中14封给张兆和,13封给其大哥;
1958年21封,其中12封给张兆和,6封给其大哥;
1959年30封,其中26封给其大哥;
1960年45封,其中11封给张兆和,28封给其大哥;
1961年39封,其中5封张兆和,23封给其大哥;
1964年6封,其中1封给张兆和,5封给其大哥。可以说,在沈从文最为困顿的时期,是张兆和和沈云麓成为了其精神的后盾,支撑着他走过了一段最困难的日子。

二、建国之初,沈从文精神确曾濒临崩溃

收集在《沈从文全集》19卷中的几封信,在整个书信中,显得格外醒目。全集中的书信,收录有张兆和给沈从文的书信,其他人给沈从文的14封信作为附录也收录其中,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有1949年2月2日张兆和复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和张兆和致田真逸、沈岳锟夫妇(沈从文的大姐夫和姐姐)的信显得很不一样,这是收录的张兆和给家人以外的人的书信的唯一的两封。细查前后,方知这段时间沈从文精神处于崩溃状态。前者是张兆和感谢林徽因、梁思成对沈从文的照顾,后者是张兆和询问沈从文“父系或母系,或同父系或母系有关的祖辈中,是否曾经有过神经病患者”[1]19:23,可见沈从文“病得不轻”。此阶段还有四封信被沈从文作了批语或备忘录,其话语显示出一个近似迫害狂者的呓语。

其实,他的这种境遇在其早年就埋下了伏笔。沈从文一生可谓精力充沛,三四十年代,他曾经挑起很多次关于文学的论战,一生中经历六次大的文坛纷争,与鲁迅、茅盾这样的大文豪都有争论。虽然他的论证实事求是,论持公允,但是还是得罪了不少人,并且由于他的自由主义思想,也为很多人提供了可资攻击的口实,埋下了不小的隐患。

1948年,郭沫若发表《斥反动文艺》,将反动文艺分为“红黑蓝白黑”,沈从文首当其中,是“桃红色的红”,认为他在昆明时期创作的《摘星录》《看云录》是“文字上的春宫,”“他一直是有意识的作为反对派而活动者”,并还兼有“无色的白”[2]。更早以前,还有人称他为“高明的政客”[3]之类。这些“政治上的乌云重重压在他的心头,摧残了他并不坚强但很敏感的神经系统。”[4]

1949年1月初,沈从文曾这样写道:“我应当休息了,神经已发展到一个我能适应的最高点上。我不毁也会疯去。”[1]14:456沈从文精神濒临崩溃,他两次自杀,幸好家人及时发现,送到医院治好。[5]1月下旬,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写信给沈从文,让他去和他们(梁思成、林徽因,金岳霖,罗念生、程应铨等)一起住。沈从文在那里休息调养了一个多星期。但是,他的情绪仍不是很稳定,期间还说:“没有一个朋友肯明白敢明白我并不疯。大家都支吾开去,都怕参预。这算什么,人总得休息,自己收拾自己有什么不妥?学哲学的王逊也不理解,才真是把我当了疯子。我看许多人都在参预谋害,有热闹看。”[1]19:9到3月下旬,他又想用剃刀割脉自杀,幸好抢救及时。他的这种状态持续了好几个月,这在收录于全集第19卷中的《四月六日》《五月卅下十点北平宿舍》等文章中多有体现。

关于“沈从文书信”的研究刚刚起步,还有很大研究空间,笔者仅仅从其书信体例这样一个小侧面管窥了关于沈从文的两件事,而更为深入的研究则有待有志之士,笔者的这种研究方式也就算是抛砖引玉了。

参考文献:

[1]沈从文著,张兆和主编.沈从文全集[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为从简,正文中参考文献用“11:181-182”表示第11卷第181-182页。

[2]郭沫若.斥反动文艺[A].//邵华强.沈从文研究资料[C].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153―155.

[3]莫辜负了自由思想――访问沈从文先生.//邵华强.沈从文研究资料[C].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151.

[4]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28.

给家长的一封信作文范文第4篇

拒绝没有使我失去信心,心想,只要心诚一定能够实现愿望。怀着一颗赤诚的心,从系主任办公室出来后,没有犹豫,接着我又来到了作曲系办公室。一位高个子大脸盘的老师看到我进来,主动问了句,找谁,有事吗?我激动地回答,老师,我喜欢作曲,想在你们学院自费学习,能行吗?那位老师看了看我,说道,我们学校有规定,不接受自费生。老师说完,沉思了一下,接着又问道,你学作曲有基础吗?我说,我是一个农村青年,自幼酷爱作曲,由于家庭贫困上不起大学,作曲一直是我的梦想,但得不到老师的指点,现在经济条件好了些,我不想荒废自己,请老师给我指一条路。老师听完我的介绍,犹豫了一下说,既然你这么执著学习作曲,一定能成功,这样吧,在我们学校不能学,省艺校的蔡老师是我的同学,她是教作曲的,我写封信给她,或许能接受你这位学生。

高个子老师说着,坐在办公桌前提笔给蔡老师写了介绍我学习作曲的信:梦想一心一意想学习作曲四大件课,他酷爱作曲,请你收留这个学生。从信的签名中,我才知道这位高个子老师姓金。

我拿着信,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金老师看着我喜悦的样子,微笑着说,梦想,别让老师失望,祝你梦想成真!

带着金老师这封信,带着希望和梦想,我来到了省城。

天快黑时,我找到了省艺校,询问传达室的师傅,蔡老师在吗?师傅说,蔡老师不在省艺校,她的工作单位是省歌舞团,家住在省歌舞团的家属院。

当我找到省歌舞团家属院蔡老师的家时,天完全黑了下来。我鼓足勇气,敲开了蔡老师家的门。一位中年妇女问道,你找谁?我说,您就是蔡老师吧?我边回答,边把金老师的信递了过去。

蔡老师接过信看了看,热情地对我说,你先找个地方住下,明天八点再来。

第二天早晨八点,我准时到了蔡老师的家。

蔡老师说,我们在这个圈子,都想跳出来,想不到你还这样爱好音乐,想学习作曲!

我没有把学习作曲的内心秘密对蔡老师说出来,想通过学习作曲,给自己找到人生的出路,想改变人生的命运,另外确实是我的一种爱好。

蔡老师说,我在省艺校一个作曲班讲作曲课,现在结束了。地区文工团我有个学生,把你介绍跟他学习作曲,我写封信你带上。另外再写一封信,给地区师范学院音乐系田主任,他人老实,在作曲上造诣很深,跟他先学,争取在他的帮助下,考上地区师范学院音乐系。地区师范学院音乐系毕业后国家正式给安排工作,先把吃饭问题解决了,然后再学习作曲也不晚。

带着蔡老师的这两封信,致谢后,我又急匆匆地来到地区文工团,找到了蔡老师的学生。我把蔡老师的信面呈给他,他看后,又给县文化馆一位作曲老师写了封信,让我在县文化馆学习。

从地区文工团出来,我又来到地区师范学院,找到了音乐系田主任。田主任也是同样的方法,给县文化馆的一位作曲老师写了封信。

滑稽的是,我到了县文化馆,找到了作曲老师,作曲老师又写了封信,把我介绍给区里中学一位音乐老师。

拿到县文化馆的介绍信后,我没有到区中学找那位音乐老师,因为这离我真正在音乐学院学习作曲的目标不一致。

几番周折,拜师信只是水中月亮,学习作曲的梦想一时化为泡影。

一年后的一个春天,我又一次坐火车到了音乐学院,这一次我直接找了音乐学院主管教学的陈院长。

到了陈院长的办公室,我把在地区文化局开的一张证明信给他看,并说我是地区作曲的爱好者,地区的音乐骨干,学习作曲的心情特别迫切!

陈院长问我,作曲是很难学的,你怕不怕?

我坚定地说,不怕!

给家长的一封信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
感恩教育;
实践教学改革

【Keywords】applieduniversities;
thanksgivingeducation;
practicalteachingreform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17)12-0114-03

1引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增强大学生道德责任感,提高其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道德自觉践行能力是这个课程的重要任务。然而当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高校道德教育方面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发挥得并不充分,特别是在解决当前高校大学生中存在的许多现实道德困境方面实效性较差,例如,当前一些应用型高校在校大学生当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以自我为中心,把父母亲人或老师、同学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的事情,对待别人的关心也无动于衷,缺少感恩回报的意识和行动。这种与我们倡导的主流道德观偏离的“忘恩”情绪正逐渐形成一股暗流在高校学生中滋生蔓延,面对这些现象,我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大多仍停留在理论说教的层面,缺少务实有效的道德实践课程教育引导,缺少提升大学生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道德自觉践行能力的有效策略。鉴于此,为了充分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高校道德教育方面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有效解决大学生道德发展的现实需求与道德成长的现实困境,我们对这一课程当中的道德教育部分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教学改革实验。我们依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学校教育的规律,借鉴基于格式塔咨询理论和交互作用分析理论所创立的角色书信法,设计出了“一封家书”感恩教育实践教学课,在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经过一轮完整的教学实验后,我们通过调查问卷与深度访谈发现,学生的感恩情感和感恩自觉践行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2“一封家书”感恩教育实践教学课教学设计

“一封家书”感恩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是在借鉴并创新了角色书信理论与技能(roleletteringtherapy,RLT)基础上,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加强道德实践教学要求设计出的实践教学课程方法,在大一新生入学军训结束后第一个教学周进行,通过引导学生书写往复书信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自己与家人之间交换角色,分别站在自己和家人的不同立场上进行思考与表达,通过书写不同角色的书信写展开情感与思想的交流。这里要指出得是,“角色”并不简单地意味着要去扮演成自己或他人,更多的是要通过角色的互相转换来体会他人的情绪感受、体验双方角色之间深刻的关系。随着反复交换角色书信,书写者可以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改正不成熟的地方并得到成长[1]。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充分发挥同学们道德内省与道德自觉修养的效力,提高道德责任感激发道德自觉行为。

2.1教学内容

高等教育出版社《思想道德修养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版)第四章“注重道德修养加强道德实践”实践教学课“一封家书”。

2.2教學时间

大一新生入学军训结束后的第一个教学周,书写三封往复书信,每封书信2个课时,共计6个课时。

2.3教学目标

“一封家书”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是:①引导学生回忆亲人对自己无怨无悔的付出,唤起感恩亲人的情绪情感;
②引导学生面对自己的大学,规划大学生活;
③激发学生积极表达与表现感恩父母的情绪与行为,把回报亲人的动机转变为积极理性的行动。

2.4教学过程

“一封家书”实践教学课前准备:需要把学生分成小班进行实践教学,每个实践教学班应控制在30人之内,安排好每个小班的上课时间和教室。课前,教师统一准备好充足的信纸、信封、胶棒和笔,准备好“一封家书”书写导入语。

第一环节:给自己的家人写一封家信

本环节需要学生在统一安排的实践课课堂内进行。本环节的导入语是: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大学,同学们前不久才离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来到我们×××大学,又刚刚经历过大学艰苦而严格的军训,一定会有些想家吧,今天,我们就来给我们的亲人写一封家信,父母培养我们读书上学不易,然而我们好像还没有好好给他们写过一封书信,那么,今天,让我们坐在大学的课堂里,给他们写一封信吧!信的内容除了表达我们的情感之外,我觉得还应该有你们自己对于大学生活的规划,我想,这样会让你们的父母感到更放心的。这里大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大家书写完后,把信装在信封里,封好口,写好邮寄地址,但是并不需要把他真的寄出去,而是自己保存好。好了,让我们开始吧……

同学们拿好信纸和信封,准备好后开始在课堂内完成给自己亲人书写一封并不会邮寄出去的信,教师在一旁记录同学们书写过程的情形。书写结束后,同学们把书信放入信封用胶棒封装好,信封背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和学号,然后老师统一收回封装好的信。

第二环节:站在自己的家人的立场上给自己写一封回信

本环节在第一环节结束后第二天晚上前两节课上进行。本环节的导入语是: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回来,同学们昨天完成了给家人的一封家书的书写,那么,今天,我把你们书写好的家信递给你们,你们需要做的是站在自己家人的立场上拆开这封来信,认真读完后依然站在家人的立场上给自己写一封回信,你可以回忆下自己家人的言行特点和习惯,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回复下这封来信。你可以大胆的想和写,因为这封信,我们依然会发给大家信封,写好后封装好,最后还是会递回到你的手里。

同学们取回自己书写的家信,拿好新的信纸和信封,准备好后开始在课堂内完成角色转换,站在自己家人的立场上给自己书写回信,教师在一旁记录同学们书写过程的情形。书写结束后,同学们把之前的书信和新写的回信一同放入信封用胶棒封装好,信封背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和学号,然后由学生自己带回宿舍。

第三环节:给自己的家人重新写一封家信

本环节需要学生在第二环节下课后回到宿舍内进行。本环节的导入语事先打印好,放在第二环节新发放的信封里,导入语是: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当你拆开这封沉甸甸的信的时候,我想你们都感触颇深,请你仔细阅读完你转换角色站在家人立场上写的回信后,再站回自己的角度给家人认认真真写封家信,这封新的书信,你可以选择继续封装起来不寄给家人,也可以选择寄给他们,但是不论怎样,我们似乎到了该采取点行动,为我们的家人,为自己的生活做点什么了的时候了,如果你认同老师的想法,那么,就从现在开始,从明天早晨开始,让我们用实际行动,让一切变得好起来吧……

教师在下节课堂上,下发访谈表,让同学们按访谈提纲的提问,回答关于“一封家书”整个过程设计到的情感及行为变化问题,然后交回访谈记录表。

3教改实验设计

3.1实验设计

“一封家书”感恩教育实践教学实验属自然实验法,即在自然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状态下由同一授课教师主导完成。本教学实验设计随机抽取某个学院大一三个自然教学班,分成三个组,第一组进行“一封家书”感恩教育实践教学称为实验组;
第二组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第四章节的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的理论和案例教学,观看孝老爱亲道德模范视频并且进行讨论,称为常规组;
第三组为对照控制组,不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称为对照组。前两个组都进行三次教学,教学时间每次都是2个学时,共计6个学时。教学内容都选择在课堂教室与课后宿舍完成。

3.2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某学院3个大一班级A班、B班与C班,A班53人,B班55人,C班57人,按照自然班级编成三个组,这三个班级即这三个组同学的学习成绩及生源基本情况与全校总体情况同质,为典型样本。

3.3研究方法

按照實验设计展开实验,试验完成后首先采用Adler和Fagley编制的《感恩量表》[2]对三个组进行测查,同时参考了国内董衍美等的中文翻译版本,具有较高的信效度。本量表共有57个项目,包含两个反向记分项(第27、51题),项目为简短的陈述式语句,量表采取自评的形式,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给自己打分,得分越高表明感恩情绪情感越强。

然后采用访谈法对三个组学生进行追踪访谈,对学生们的感恩情绪及心理变化进行访谈,对学生们课程结束之后的感恩行为出现的频次进行访谈记录。

4教改实验结果分析

经过“一封家书”感恩教育实践教学实验后,对三个组165名同学进行《感恩量表》问卷调查,回收165份问卷,筛除9份问题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56份。

依据表1结果显示:F=79.264,P=0.00,P<0.001,可见实践教学改革实验后,后对照组、常规组和实验组在感恩状况倾向方面产生了极其显著的差异性。从检验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组都显著高于常规组和对照组,同时常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表明实验组“一封家书”感恩教育实践教学对学生感恩倾向的促进效果非常显著。进一步方差事后分析可知:“一封家书”感恩教育实践教学>常规道德感恩课堂教学>不进行道德感恩教育(加入我们给予“>”新的含义为“效果显著好于”)。

5教改实验结果讨论

从以上实验后感恩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一封家书”感恩教育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感恩意识的唤起和感恩倾向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显著的,且效果显著好于常规道德教育教学效果,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一封家书”感恩教育实践教学改革基于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充分信任并激发了学生的主体道德修养力量。同时借鉴了角色书信法的角色转换与立场换位技术,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换位思考与体验,同学们通过角色的互相转换来体会家人的情绪感受、体验双方角色之间深刻的情感和关系,换位思考进而深刻理解和体验对方的言行。伴随着反复交换书写家信的角色,同学们可以不断反思,进而发现自己与在父母的关心和期待之前存在的问题,不断改正自我不成熟的方面并促进自我积极成长。第二,实践教学课程教学时间选择符合学生的现实心理需求,选择大一新生刚入学不久,军训结束后的第一周进行,此时学生正处于离开家人异地求学,又刚刚经历了艰苦严格的军训,思念家人的情感非常强烈,此时,因势利导通过进行实践教学来引导大学生感悟和体会感恩家人的情感符合启发式教育教学规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书写的家信在完全保密的情境下进行,学生可以安全而信任地表达内心深处情绪情感,利于深层次情感的表露与交流,并形成感恩的强大动力。

事后的追踪访谈结果也显示,通过“一封家书”感恩教育实践教学的学生在之后三个月的生活中采取了更多的感恩家人的行动,可见这一实践教学不仅在学生感恩倾向性上有显著促进作用,在激发感恩行为方面也具有显著效果。

6结论及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