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图书馆建设论文【五篇】

时间:2023-07-02 18:55: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高等学校近年来的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并实施了素质教育,在加快现代技术发展、数字图书馆建设以及网络化信息管理步伐的同时,充分发挥教育职能,营造图书馆人文环境的和谐氛围,争创和谐育人环境,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图书馆建设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图书馆建设论文【五篇】

图书馆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文环境;
图书馆

高等学校近年来的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并实施了素质教育,在加快现代技术发展、数字图书馆建设以及网络化信息管理步伐的同时,充分发挥教育职能,营造图书馆人文环境的和谐氛围,争创和谐育人环境,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是时代的要求和图书馆人的呼唤,是我们每个馆员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尤其在加强新图书馆建设和创建和谐校园的今天,这项工作规划和目标更具有战略意义,也是促进图书馆现代化技术发展的有力保证。

1 人文环境基本内涵

所谓人文环境,即体现人文精神的环境。图书馆的人文环境也就是体现人文关怀、人本价值的图书馆环境。构建图书馆的人文环境就是要在图书馆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中使之体现出这种人文精神。

1.1 物质环境中的人文追求

图书馆人文环境中最外在的层次就是其“物”的因素,即馆舍建筑。建筑乃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被誉为凝固的音乐,它体现着人的精神追求和情感寄托,是时代精神和审美理想的物质表现。图书馆的建筑是图书馆的人文关怀的物质体现,也就是人文环境的物质外壳。要营造图书馆良好的人文环境应在图书馆建筑中体现人文价值追求,即体现以人为中心的一种价值标准。

1.2 服务理念中的人文意识

构建图书馆的人文环境更重要的是在文献保存和传递的基本原则,馆员的工作理念等方面无不体现人文关怀、人文追求、人文意识,既体现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价值取向。为了实现通过文献保存、传递,实现知识交流这一基本职能,图书馆必须营造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人文环境。

1.3 工作关系中的人文氛围

图书馆工作人员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整个图书馆人文追求的成败。馆内各种人员之间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人际,氛围是整个图书馆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构建图书馆的人文环境,首先必须营造馆内工作人员之间的人文氛围。图书馆人文环境和工作人员的相互关系及其工作作风都紧密相联,而全馆人员的工作作风和相互关系又和馆长的行为态度和作风息息相关。为了营造馆内的人文氛围,馆长应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工作和生活中树立自己公正、民主、宽容的形象。公正、民主和宽容是人文精神中的博爱意识的具体表现。实际上,馆内职工之间的和睦、互助,这种充满人文关怀氛围的形成,就是将馆长对员工的公正、民主和宽容贯彻到全馆职工的工作、生活和相互关系之中,成为每个员工自觉的精神追求。同时这种精神追求也会贯彻到馆员和读者的关系中去。而员工对待每一位读者的公正、民主和宽容,必然会强化整个图书馆的亲和力。营造整个图书馆浓厚的人文氛围。

2 如何创建图书馆的人文环境

2.1 重视图书馆人文建设,发挥和谐环境育人效应

图书馆是社会的细胞,是文化和文明的象征,构建和谐图书馆,需要图书馆馆员的共同努力,如何从自身做起,形成儒雅亲和、彬彬有礼的文明服务风范,塑造文明馆员形象,树立创新意识,提升图书馆服务内涵,打造特色育人新天地,是当前图书馆人不断思考的研究课题和努力方向。

图书馆人文精神是和谐社会观和以人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图书馆整个运行过程中所蕴含的承认、尊重和实现人的价值精神。美国图书馆学家巴特勒曾经认为,图书馆作为一个专业,和其它任何一个专业一样,有技术、科学、人文这三个层面,可见,今天图书馆的研究和服务在崇尚科学精神,加强技术发展的同时,重视人文精神建设,是和谐时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作为新图书馆建设的新型馆员,应站在争创文明先锋的前列,在立足日常的服务工作基础上,开阔思路、拓展服务领域,以满腔的热诚和亲和力的服务态度教育人,以优美的环境陶冶人,以高雅的艺术风格塑造人,在新馆建设中,有目的和针对性地对馆内育人环境进行精心布置和规划,如在每一层楼的走廊墙壁都可设一个内容新颖独特的教育主题,各服务窗口或阅览室张贴馆训、伟人画像、名言警句和国旗;
设置经典图书精品柜、形势宣传布告栏以及美育学习园地,根据实际需要,随时更换园地内容,在适当的地点和位置还可张贴或挂有人文性的符合大学生口吻的健康向上警示语,让图书馆的每寸土地都发挥育人的功能,形成规范的文明空间。因此,学生置身于如此的环境中,心灵自然得到净化,修养得到提高,图书馆文化也便成了“春风”,成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教育课堂。

2.2 强化音乐素质教育,拓展音乐视听功能

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的深入人心,大学图书馆在传播文化科学知识和文献信息资源的同时,利用高品味的艺术手段,实施美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促进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一定程度上有别于其它教育形式,匠心独具,尤其在强化学生高雅音乐宣传力度,抵御庸俗文化的侵蚀,弘扬民族艺术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作为文献资源采集人员在资源购置中,既要涉及到重点学科、主干学科等专业电子资源,又必须考虑到各学科的平衡发展,注重对音乐学科资源的适当倾钭,可重点精选世界经典名曲、名歌等音乐电子声像载体,尤其对我国现当代大型声乐创作典范作品,应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和思想政治教材重点收藏。面对庞大的中外古今的高雅音乐作品,图书馆人应开拓视听服务领域,营造艺术氛围,将有声电子资源服务大门向读者敞开,使音乐视听室成为学生具有特定风格的教育场所,成为环境温馨、品味高雅的艺术殿堂。我们设想,当他们跨进别具一格的音艺厅,看到壁架上一排排装潢精美的世界名曲,并被一首首动人的旋律所打动时,一定会陶醉在音乐海洋中,使其在紧张的文化学习后获得休息,得到放松,同时也受到教育和启迪,这不仅为图书馆工作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艺术氛围,而且使长期处于静态状况的图书馆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2.3 人文环境建设的表现形式――人性化管理

即在管理中强调人的责任和能动性及与此相关的价值观念、管理观念,在单位或组织最高领导者和最高领导层的推动下,激活人这一最活跃要素的主观能动作用,自上而下充分体现务实、高效、科学的管理风格,以弥补制度的不足,突破制度化管理的局限,充分体现人性化管理图书馆。以人为中心,牢固地建立起事业与个体目标之间的联系纽带。即高度重视服务读者的社会效益与自我发展的馆员个人需求的两重利益驱动,关心馆员、尊重馆员、设法满足馆员的社交、自尊、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不断激励馆员,千方百计调动馆员的积极性。特别要树立馆员资源的观念,加强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建设,以发挥整体效应,实现馆员的个人目标和图书馆整体目标的一致性。

图书馆的人文环境建设是指图书馆的硬件与软件相互促进与渗透,突出人的能动性,是以人的精神文化建设为中心,以人性管理为手段的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图书馆工作的方方面面,只有加强图书馆的人文环境建设,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最大地发挥图书馆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建英. 论图书馆人文环境建设[J].现代情报,2006(3)

[2]陈静. 高校图书馆人文精神建设研究[J].2011(5)

图书馆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地方文献是以地理区域为中心特征的一切信息和知识的载体,是该地区发展轨迹的客观缩影与文化底蕴的聪明结晶。亦是一个地区宝贵的文化财富。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作为公共图书馆的一项日常的、长期性的工作,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进步,近年来地方文献无论从内容、形式到载体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各种新型载体文献的大量出现,给地方文献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适应地方文献发展的新形势,充分发挥地方文献的作用,我们肇东市图书馆对地方文献业务做了相应的调整,并确定了地方文献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主要思路与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认地方文献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

地方文献是反映特定区域内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以及群体活动方式的记录,其首要特征是地域性。它在内容上涉及一个地区内的自然与社会基本情况,以不同的题材和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层面、系统,反映了特定区域内的、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民族、风俗、民情、宗教等本地区事物的特色,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广博性、实践性、资料性和翔实性。地方文献被称为“原汁原味”的“一地之百科”,可以说是当地历史文化的载体,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肇东这样一个历史不长的、新兴的移民城市,保存地方文献,激发人们的认同感、归宿感和自豪感,增强地区凝聚力,更是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大的价值。另一方面,地方文献如实地记载了一个特定区域独特的自然环境及各种物质资料。开发地方文献,可以总结出当地人民经过长期奋斗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可以全面地、历史地、发展地把握本地物质概况,最大限度地发掘本地的物资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创新的发展局面。所以,地方文献工作肩负保存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社会重任。同时,地方文献是建设特色馆藏的重点。一个图书馆有没有特色,很大程度取决于它有没有特色馆藏,而最轻易形成馆藏特色的就是地方文献。这是因为:地方文献鲜明的地域性特征非常符合图书馆建设特色馆藏、服务社会的目标。由于地缘优势,我们对地方文献的文献源较熟悉,轻易得到文献的出版发行信息,也轻易征集到所需的文献。地方政府对地方文献工作的重视为我们做好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行政支持和政策保障,呈缴本制度大大节约了图书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肇东是个文化昌盛、经济繁荣的城市,肇东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均十分重视其团体文化,因而每年都有大量出版物出版。正是由于地方文献本身固有的特点以及我们开展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所具备的便利条件,我馆于近年来加大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力度,并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作为我馆特色馆藏建设的重点。

二、要强化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制度保障

图书馆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县级图书馆 组织文化 建设

一、 图书馆组织文化概述

图书馆组织文化是组织文化理论在图书馆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它是指存在于图书馆这个社会组织中,所有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总和,它们存在于图书馆中,并影响组织成员的外在行为。具体表现为图书馆在管理、服务活动和人际关系中产生的行为观念,包括图书馆目标、道德准则、图书馆制度、人际关系、图书馆传统和习惯等。

二、 县级图书馆组织文化建设

图书馆的组织文化建设的方式有多种,但对于县级图书馆来说每个馆员身兼数职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加之资金有限科技化水平较为低下,“人”在图书馆的运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以人为本的组织文化建设成为县级图书馆的首选,同时也是最适合的模式。其次树立符合馆情的核心价值观、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也很重要。

(1)以“人”为核心建设县级图书馆组织文化建设

“以人为本”是当代各种组织乃至社会建设的根本原则,它确认“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资源这个事实。现代组织管理理论是建立在科学人性假设基础上,组织成员在长期的共处、工作、共同学习以及讨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形成共同的思维定势和价值观念,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掘组织成员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提高组织的工作绩效。县级图书馆员就是图书馆的“人力资源”,是组织开发与管理的主体对象,是图书馆组织文化建设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其核心地位无可取代。

(2)推崇服务和智慧的核心价值观

有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组织就有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所以塑造适合图书馆特点的核心价值观是组织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首先,图书馆作为为群众提供信息的社会组织,“服务”是它的基本职能,在县级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过程中,要告诫馆员:不能因为资金不宽裕就长期不更换书籍,不能因为读者数量少就怠慢工作,不能因为技术落后就放弃学习,每个图书馆工作人员都应该做到爱岗敬业、精诚服务、默默奉献。当然,服务只凭热情是不够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智慧的力量日益显现。仔细调研读者的需求、不断学习先进的图书管理技术,将智慧融入到服务中去,智慧能让服务更高效、更人性化。

(3)倡导建立学习型文化氛围建设

学习型文化氛围首先表现为学习和分享,馆员们不定期的坐到一起分享彼此近期所学的知识,并且将其运用到工作中去;
其次是知识创造,即开发和建立起创造、获取以及分享知识系统,建立批判性的思考,鼓励馆员用新的方法思考问题、看待关系和反馈回路以及对假设进行检验;
再次就是要更新管理方式,废除论资排辈的管理方式,那种森严等级结构不利于个人成长和终生学习,追寻一条能学到更多东西、非线性的成长道路是更好的选择。

(4)以“激励”推动制度文化建设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就是狭义的制度。广义的讲制度建设就是通过决策制度设计、选人用人制度设计、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设计、薪酬福利制度设计,引导和塑造馆员及全体员工的价值观念。图书馆的制度建设反映和彰显组织的价值观和文化精神。

县级图书馆的决策制度制度应体现科学、规范和民主三个特点,专制的决策只会让原本就会有潜在怠慢思想的馆员更加士气低落,只有整个图书馆崇尚民主科学的文化精神才会焕发生机活力。

国家图书馆在《国家图书馆业务监督工作监督考核办法》中规定:“在业务工作中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被采用,在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中取得明显成绩者,除给予表彰外,同时给予二百到两千元不等的奖励”。这样的奖励制度无疑会激发馆员创新的潜力,非常值得县级图书馆借鉴学习。要让每个馆员个人利益与图书馆整体利益联系紧密,从而加强馆员间的一体感、团队意识和全局观念,这样县图书馆队伍才能更加稳定,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5)加强物质文化假设

物质文化建设作为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偏废的,县级图书馆要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广开思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图书馆就像一本书是一个区域文化的象征。图书馆物质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图书馆的外观设计、自然环境、内部软硬件配置等彰显出来。如西北政法大学图书馆通过形象设计和定位,将图书馆主体建成天平的形状,寓意公平正义,不仅体现了图书馆本身的内涵也给这所大学校园带来了凌然的正气。县级图书馆应根据本地区的文化特点和经济状况,选择适合自身的配套物质设施,值得注意的是,图书馆的内外建设不可偏废其一,如果只注重外部形象忽略了书籍的质量就偏离了图书馆运营的目标。

三、结束语

总之,县级图书馆组织文化的推行,都离不开所有馆员对组织文化的认同,所以图书馆馆员始终是组织文化建设的核心力量。图书馆应明确核心价值观并以此为指导加强相应的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最终,希望县级图书馆通过组织文化建设和改革,更好的发挥职能,服务社会,推动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建业.构建图书馆工作创新机制的若干思考[J].新世纪图书馆, 2012, (2):
19-21.

[2]贺子岳.图书馆组织文化论[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 (1):
14-18.

图书馆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知识管理;
高校图书馆;
文献资源建设

1、图书馆知识管理

1.1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图书馆知识管理是指“应用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科学地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各种资源,充分地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信息与知识需求。并提升现代图书馆的各项职能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的过程。知识管理的主要特征是:(1)知识管理者既可以是机构,也可以是个人;
(2)知识管理的对象是知识,既包括显性知识,也包括隐性知识;
(3)由于隐性知识储存于人的大脑,所以知识管理不仅是对物的管理,也是对人的管理;
(4)知识管理强调动态的过程管理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的升值。尤其强调该过程中知识的共享。并以组织应变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业绩的改善为最终目标。

1.2 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1)科学文化的发展决定了高校图书馆必须开展知识管理,图书馆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文献知识的大仓库,并不是仅限于文献的借、还、藏的管理。而是科学的、新型的信息管理。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标是推动知识传播创新。为教学、科研提供最新的学术知识。高校图书馆要发展。必须认识到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和知识传播创新的重要性。

(2)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管理是当今形势发展的要求,图书馆是信息管理的组织机构,其服务宗旨是满足读者的各种信息需求。知识管理的本质在于把信息与信息之间、信息与信息的利用者、信息与信息产生的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在注重对信息的收集、存储、整理和传递的同时,更创造了—种隐形知识与显性知识互动的机制与平台,从而创造出新的知识去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切正是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高校图书馆为了适应学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必须引入知识管理的管理模式。

(3)知识管理模式可以促使高校图书馆实现有效管理,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2、知识管理与文献资源建设的关系

2.1 知识管理是以文献资源建设为支撑

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开发利用现有的馆藏纸质文献资源。并将其数字化、网络化建立图书馆知识联盟。形成资源共享网络。不仅要以馆藏文献为载体。还要以用户为中心,提高知识传播质量。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从本馆实际出发,强化采访工作。如对价格较贵的国内外网络文献,可以自己购买(包括只购买使用权,也可以采取数据库共享的方法获取,还可以以自建特色数据库的形式收藏。处理好数字化文献与纸质文献拥有与共享的关系,这是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必由之路。同过去相比,文献的类型出现了多元化发展趋势,除了传统的纸质文献外,各种电子图书、网络数据库、光盘等大量涌现。高校图书馆应加大电子文献的收藏力度,尤其要重视收集和开发光盘、电子图书、联机数据库和多媒体文献等数字化信息产品。

2.2 知识管理时文献资源建设有促进作用

图书馆的管理就是知识管理,它包括知识开发、知识组织、知识创新、知识服务等全过程的管理。知识管理是科技飞速发展的产物,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图书馆对知识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创造了条件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使得图书馆创造性收集、分类、存储以及利用信息变为现实,进一步拓展了图书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加快了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

3、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3.1 纸质文献资源建设

纸质文献历史悠久并且保存寿命长,仍然是图书馆文献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馆藏结构调整,管理手段更新及服务模式的转变,使纸质文献资源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3.2 电子文献资源建设

图书馆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现代图书馆强调“以人为本”,即功能、流线、布局、设施的安排及内外环境的营造,旨以“人”为中心,处处给读者以亲切和关怀。本文从图书馆建筑的人文艺术和图书馆功能的人文艺术两个方面展开论述,阐明现代图书馆建设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艺术,是追求先进技术与精美高雅的浑然一体的艺术,是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发挥到最大限度并相辅相成的艺术。而这些恰恰是现代图书馆建设人文艺术的集中体现,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  

 

图书馆是一个人心灵与情感在此最大限度释放的地方,是感受文明、塑造自我的场所,在这里进行的是体味、倾听、交流和感应,是一种人的心灵与情感参与的内在活动。现代图书馆强调“以人为本”,即功能、流线、布局、设施的安排及内外环境的营造,旨以“人”为中心,处处给读者以亲切和关怀。充分考虑读者的意愿和习惯,以方便读者使用文献信息和进行交流活动为出发点和归宿,为读者提供舒适、优美的环境。在服务和管理上,以全开架布局形成“人在书中,书在人旁”应用自如的新格局,且检索便利快捷,网络资源随手可得,咨询服务近在身边。 

笔者认为现代化图书馆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图书馆作为建筑本身,即建筑意义上的建设;二是图书馆的实体使用功能,即功能方面的建设。只有这两个方面高度统一,共同营造以人为中心的图书馆艺术实体,才是现代化图书馆真正人文艺术的体现。 

 

一 现代图书馆建筑的人文艺术 

 

图书馆的建筑既要让人从宏观上感到它的规模和气魄,又要让人从微观上体会它的优越、方便和安全,其关键是首先应该有文化意义上的深度,即文化内涵,能够体现出图书馆建筑艺术和优美环境的结合,体现出这所“学校”的历史、传统和风貌,体现出图书馆的人文精神。建筑从本质上讲是人的空间,而且是人所营造的艺术空间。美好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诗,图书馆建筑更应以深厚的人文精神和精美的造型艺术成为好的音乐和诗。 

1 实用功能对现代图书馆建筑艺术的影响 

图书馆的建筑形式一直是随着图书馆职能的变化而变化的。我国古代图书馆被称为阁、观、院等,以藏书为主要功能,因此产生了像宁波天一阁这样的藏书阁,其建筑形式是封闭的。到了近代,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变为以藏为主,藏用并重,其建筑形式采用阅览在前,书库在后,目录厅、借还书处在中间的藏借阅相分离的布局。现代图书馆的读者要求缩短与藏书的距离,实行开架借阅,并且要利用现代化手段和多种服务方式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由此产生了统一柱网、统一层高、统一荷载的三同藏借阅一体化的建筑模式,形成大空间、灵活隔断的开放式布局和结构。目前国外图书馆普遍采用的大开门模数式图书馆就是以这种设计思想为指导的,形成人在书中、书在人旁的阅读环境,有利于今后根据发展的需要对房间进行改造和重组。为了在外观设计中更突出人文性,一些图书馆采用开放式设计大范围采用落地玻璃窗设计,内外可以互视,使外面的读者还没进入图书馆就能初步了解馆内图书的大概分布,有利于读者快速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料,而里面的读者阅读之余可以欣赏外面的优美景色,以调节身心状态。并且这种开放式的设计还可以感染一些潜在读者,激起他们走进图书馆深入了解其人文内涵的欲望。 

2 审美功能对现代图书馆建筑艺术的影响 

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是人类用物质材料修建和构筑的居住和活动场所。它最初是满足人的实用性物质需要而出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对建筑的要求也就不满足于单一的实用性物质需要,而是还必须满足审美性精神需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求美之心人皆有之。要满足审美性的精神需要就必须将艺术因素融于建筑,使建筑具有艺术审美性,建筑由此成为建筑艺术。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满足人类物质需要的实用价值和满足精神需要的审美价值。图书馆建筑艺术就是在满足人类获取知识信息需要的同时,给读书这种心灵活动提供舒使的使人精神得以升华的审美空间。 

(1)图书馆外部造型的精美。建筑艺术是一种立体作品,以巨大的形体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现代图书馆建筑艺术要独创、新颖、优美、宁静、个性鲜明和充满活力。在具体设计和布局中要遵循高品位原则,并引入园林设计风格,将绿色景观和水体景观融入建筑物的设计之中,尊重读者的审美规律和审美习惯。要尽量做到:合理布局,宏伟挺拔、格调高雅、赏心悦目、寓意深刻、辉煌达观、美观实用,从中透出图书馆的高雅文化和艺术品位。同时要对形式进行推敲和权衡,运用单纯齐一、对比均衡、比例协调、节奏韵律、调和对比、多样统一等形式法则,达到图书馆建筑形式的完美,从而处处体现出美,给人以审美的愉悦。 

(2)人文的室内装饰。装饰是图书馆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属于建筑的细部处理范畴,其主要作用是强化图书馆建筑的实用功能,增强建筑艺术美的表现力。进入图书馆读者首先感受到的是整个图书馆的大色彩基调给视觉带来的冲击,因此图书馆室内装饰首先应考虑色彩搭配,室内粉刷一般应采用明亮浅淡的颜色,在大色彩基调统一的基础上,适当配以其它颜色来烘托气氛,营造幽雅、宁静、清新而又不失温馨的阅读环境。同时注意多采用绿色基调多摆放绿色植物,给读者带来轻松、活跃的视觉感受。在阅览室、自习室等空间较大的地方,配挂适当数量的风景画、字画和装饰画,营造温馨、亲切充满人文的阅读环境。在图书馆大厅还可通过展览、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烘托出图书馆的人文氛围。 

(3)图书馆人文的环境。图书馆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建筑不可能脱离环境而独立存在。人文环境的构建对图书馆整个建筑的烘托起着重要作用。图书馆应处于视野开阔地带,周围以绿地、广场为主,栽种一些四季常青的灌木,并配以闲亭、座椅、水池、小溪以及一些蕴含人文内涵的雕塑、小品,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人环境气氛。环境植物以形态优美的树木、花卉为主,设计上应错落有致、富有层次感,并尽量做到四季有花,四季常青。 

(4)现代图书馆建设应熔铸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建筑艺术于一炉。重视历史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塑造,从环境出发,结合地势,精心设计一个优美、高雅、文明的育人环境,要体现出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典籍丰富的特点,主体建筑布局对称,构图严谨,格调典雅,渲染出如古代书院的清新高雅的气氛。同时,吸收西方建筑艺术特点,体现出功能和审美既现代又高雅的艺术品位。 

(5)人文功能房间的设置。现代图书馆不仅具有传递知识的功能,还具有信息服务、文化展示、文化教育、生活服务等多项功能,形成以图书馆为主兼容其它社会活动的新型图书馆。图书馆除了具有借、阅、藏功能房间外,还应开辟其它功能房间为读者提供服务,如开设学术交流室、英语角、运动休闲室、小剧场、咖啡屋品茶室等,能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感受不同的文化熏陶,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二 现代图书馆建设功能的人文性 

 

图书馆智能化建设充分体现图书馆建设功能的人性化。伴随着社会信息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智能化建筑的兴起与发展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而智能化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各种信息的需求。图书馆的智能化建设同样也是为了满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数字化、网络化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各种纸质信息和电子信息的需求,是为了更好地尊重人们的文化传统与阅读习惯,更好地服务于大众。而现代图书馆的智能化建设就是在这一特定的建筑物内,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图书馆建筑艺术进行完美的结合,使现代图书馆的各项使用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图书馆智能化系统建设中,最重要的是网络系统建设。现代图书馆网络系统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为图书馆业务系统服务的通信类系统,包括综合布线系统、网络系统、电话语音系统、多媒体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公共广播系统等。二是为楼宇自动化服务的系统,包括消防自动化系统、空调系统、保安管制系统、能源系统、给排水管理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电梯管理系统等。 

网络系统又是建立在综合布线系统之上的。图书馆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应当支持高速宽带通信业务、多媒体通信业务、智能化通信业务、个人通信业务、可靠和保密的通信业务等,图书馆综合布线系统应当支持高速宽带通信业务、多媒体通信业务、智能化通信业务、个人通信业务、可靠和保密的通信业务等。图书馆综合布线系统要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由于图书馆工艺位置的经常变化,布线系统的设计应支持灵活的间隔,使其支持不同的应用环境,并适应用户在功能及位置上的变化。布线系统的管理方式宜采用集中分散式,即在网络控制与管理中心设立总配线架,集中管理图书馆的网络系统,在各楼层设立分配线架,管理该楼的通信系统。 

现代图书馆综合布线系统由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构成。图书馆智能化中应以atm或者其它速率在1000mb/s以上的网络为高速主干网。网络主干是局域网的核心,应具有可靠的安全措施,要使子网的中断不致引起全网瘫痪,同时又保证子系统间互访和资源共享以及馆内不同用户组建虚拟网的要求,应该具备故障检测跟踪与处理、性能分析管理、资源配备、安全管理、容错管理、物理层管理等7项功能。图书馆楼宇保障系统中各子系统的联动是非常必要的,当灾难达到预先设定的级别时,报警信号应自动实时转接市内相关部门的应急中心,如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图书馆智能化弱点系统的集成应基于成熟、先进、实用、安全、开放的原则,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集成技术,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分析来做出决策,对整个图书馆的弱点系统进行优化控制,达到高效、经济、节能、协调的运行状态,把弱点各子系统由各自分立的设备,最大限度发挥各子系统的功能。系统集成应满足开放性、标准化、安全可靠、容错、经济实用、高效便利、先进行和易扩充的原则,应建立在符合国际标准的高速局域网lan上。信息共享可采用国际通用的标准网络传输协议tcp/ip。 

智能化建设给读者带来了极大便利,如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图书馆将藏书、阅览、外借、咨询、检索、网络、复印安排在同一空间,读者进入阅览室可自由选取书刊研读,也可利用计算机检索馆藏文献与网络资源,还能在座位上接插手提电脑,将所查资料加以分析、综合,完成新的研究成果,并发送出去。这样的设计使读者能十分便捷自主的使用图书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为用而藏”的现代管理理念。 

现代图书馆建设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艺术,是追求先进技术与精美高雅浑然一体的艺术,是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发挥到最大限度并相辅相成的艺术。其建设反映出时代气息,造成一种秀外慧中的意境,体现精神、物质、美学的三重内涵。现代图书馆建设是艺术与技术的综合作品,是功能与审美的奇妙交融。而这些恰恰是现代图书馆建设人文艺术的集中体现,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 

 

 参考文献: 

 [1] 周进良:《图书馆建筑中的辩证法》,《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2期。 

 [2] 胡建东、周文军:《现代高校图书馆智能化建设》,《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第8期。 

 [3] 庄青:《高校图书馆建筑造型现代化试析》,《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2期。 

 [4] 张丽萍:《浅议高校图书馆人文环境的构建》,《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