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后,德国人发展职业教育促进了经济的腾飞,是世界各国公认的事实。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德国人创造出很多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思想、理念和方法,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就是其中影响很大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行动导向教学【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行动导向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
概念内涵;
主要特征
一、概念及内涵
二战之后,德国人发展职业教育促进了经济的腾飞,是世界各国公认的事实。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德国人创造出很多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思想、理念和方法,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就是其中影响很大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指导了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被世界职业教育领域的专家同仁所遵循和推崇。
“行动导向”一词德语也译作“行为导向”,其核心思想是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倡导并要求围绕培养目标,把课程教学过程作为学生职业行为能力建构和形成的过程。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教学过程意味着学生职业行为能力、职业行动能力发展和成长的过程。如果和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导的教育类型相比,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目标指向是职业行为能力的形成,最终的评价结果是,通过课程教学,学生具备技能型人才所应有的那种实践操作能力,即工作能力。而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导向的教育,其教学目标指向知识和理论系统的建构,评价结果是看学生通过教学是否掌握了应有的学科知识。与传统的以理论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相比,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是完全不同的。
就其内涵而言,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最大的特点是,通过课程教学这一载体,导向于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的发展变化,导向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职业行动能力与职业行为能力是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中的最关键、最核心的概念。体现行动导向教学理念要求的课程教学设计,其逻辑基础是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行动体系”,而非“知识体系”。职业工作过程是职业工作领域中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过程,是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的逻辑基础。职业行动能力与职业行动体系是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本质,是理解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思想精髓。
二、主要特征
1.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凸显以学生为中心是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在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特征。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本质是在课程教学中促进学生建构自己的职业行为能力。如何建构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个体的专业实践活动是建构职业行为能力的基础。职业行为能力是个体在职业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是个体在反复的专业实践活动中逐步积累经验和专业知识形成的,没有个体的身体力行的实践过程,无法也不可能形成个体的职业行为能力。所以说,以学生为中心,以专业实践活动为载体是实践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基本要求。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实现个体的专业实践活动必须有两个基本条件,其一是必须具有特定的实践教学环境条件:专业实训室、实训基地、企业中的车间厂房等,有独立的工位和场地,适合学生独立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其二是学生必须学会独立工作。在学生接受教师下达的工作任务后,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实施“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等实践行动过程,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进而独立地评估计划。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特征。在体现行动导向教学理念要求的课程教学中,教师是以咨询者、学生学习主持人的身份出现的,是以协助学生在专业实践活动中攻关克难者的身份出现的。
2.以系列化的职业实践活动为课程教学的主体。以职业实践活动为课程教学主体是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又一重要特征。关于职业活动的内容,由于职业类别及专业技能类别的不同,学生职业活动的内容也不相同。机械加工专业的学生,其职业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制作和加工轴类零件;
烹饪专业的学生,其职业活动的主要内容是烹调制作出一道色香味俱全、能让客人满意的菜品;
动漫专业的学生,其职业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能够创造性地设计制作出一副绚丽夺目、颇具吸引力的片头作品等。作为职业活动的主体,学生在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指导下,其职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路径不是杂乱的,也不是无序的。在特定的载体空间里,学生的职业活动内容要依据特定的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按照职业能力形成的基本规律和发展路径进行设计。这种课程教学计划是系列化的职业实践活动内容的架构和组合,或者说是职业活动的“行动体系”,是职业活动“能力建构体系”,是充分体现行动导向教学理念要求的职业实践活动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它是实现普通学生向准职业人转变的基本保证。
3.以职业实践活动中的工作过程为教学设计的逻辑主线。教学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如何把体现行动导向教学理念要求的、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逻辑框架的课程推移到教学层面呢?关键问题是什么呢?是体现行动导向教学理念要求的职业实践教学设计,这是问题的核心和关键所在。体现行动导向教学理念要求的实践课程体系,其教学设计不是单一的学生认知规律,而是符合职业能力生长和完善的规律,符合职业工作过程规律,也就是职业人的成长和发展规律。因为职业能力的成长与发展必须依附于职业工作情境,必须在特定的职业活动中实现,必须在特定的产品加工制作的工作过程中形成。教学设计的逻辑主线和基础是工作过程。所以说,作为体现行动导向教学理念要求的实践教学设计,或者说是职业实践活动设计的逻辑主线也是工作过程。
行动导向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4月9日
与传统教学相比,行动导向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其中,能够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与成果,这种开放互动的课堂具有很大的趣味性,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让学生由被动“听”转为主动“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不仅如此,学生自主学习,把自己的想法、做法勇于展示出来,既能与大家分享,自我价值又能得到实现,尤其在展示中表现好的同学,其成就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的这种成就感,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本身就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目的所在,无疑也是这种开放式课堂所能凸显的优点。
由于该方法实行时间较短,因而目前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尽管有一些来自于实践的一手经验,但仍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主观上该方法的教学经验欠缺,学情预见性有偏差,对学生知识层次的了解有难度,教学任务难以完成等;
客观上也存在着一些限制性因素,如班容量过大、信息手段跟不上,等等。但不管怎么说,行动导向教学法都是一种适合中职院校,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方法,值得发扬和推广。
一、什么是“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还课堂于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尽管目前在方法的具体实施上没有什么统一标准,或者将来也不会有统一标准,但许多中学中职院校已开始了实践性的探索。事实证明,该方法符合我们中职学校的校情,使学生参与教学中,成为课堂的主人,由“被动听”转为“主动学”,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值得发扬的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它对于以往传统式教学方法而言,是一次根本性的挑战和实践性的革命。它的主旨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全方位地参与到教学当中,改变学生以往被动听课的局面,让学生由被动地等老师“喂着吃”而转变为“自己找食吃”。改变以往“满堂灌”现象,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控制课堂,不控制内容,只控制主体,不控制答案,让学生成为一个个活生生的演员,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的主角,而老师只是担任总导演。让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其中,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取得的教学经验
(一)倡导课堂参与意识,鼓励学生乐在其中。参与即是成功,在课堂中,学生只要勇于发言,不管回答问题对错与否,都是值得鼓励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逐步树立一种我参与我快乐、我参与我兴奋、我参与我成功的意识。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减少学生集体发言,增加个人参与。无论问题大小,都要求学生单人回答,而且尽量不点名指定某位学生,而是鼓励他们主动自己站起来。学生敢于从自己座位上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与被教师提问被动站起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是迫不得已,不能称之为参与,只是一种消极的被动回答,而前者既有参与意识,又有表现欲望。学生能够主动从座位上站起来本身已经是一种成功了,是对自己的挑战,是一次质的飞跃。而这个挑战和飞跃不是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做到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鼓励、肯定和挖掘。这样即使有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应该鼓励他们“没关系,已经很好了”、“你已经成功了”。这样做有很强的鼓励性,之后就会发现他们参与的次数不断增加,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最终形成良性循环,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二)强化“亲和力”,创造轻松氛围。学生天生畏惧老师,在他们心中,教师总是很严肃,板着面孔,一副高不可攀的样子,从而形成了不敢与教师交流,即使交流也很谨慎,怕说错话被教师批评,课下如此,课上就更不敢发言了。这就需要教师用言行引导他们,其实教师无非是比他们早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而已,经过努力,他们必然会赶上甚至超越老师,也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以前“市场营销学”的教学使我懂得了 “微笑服务”是各行各业都应遵循的原则,当然也包括我们教育行业,教育从广义上讲,实际上也是一种服务行业,教师的服务同样要得到学生的认可。微笑作为人与人交往的剂,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尤其学生一人在外,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很是不易,我们生活及教学中的每一个微笑都会使学生倍感亲切、备受鼓舞,极大地增加了他们的自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的这种“微笑服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另外,教师应注重缩短与学生的空间距离,乃至消除。讲课时应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一方面给学生以空间上的压力,不容他有丝毫怠懈;
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真正能够感觉到,老师并非高不可攀的。学生对老师消除了畏惧心,认为老师所说所做的一切均出于善心,是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那么,学生就愿意把心靠近老师,从而形成了作业乐于完成、课上愿意发言、愿意参与班级事务等一系列良性循环,我们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三)合理运用奖励机制,鼓励全面发言。在这种教学方法中,鼓励是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课堂上,每位同学发言后,无论对错,教师都应从不同角度给予表扬。即使如此,仍然会存在一些有所顾虑的同学,甚至表现出事不关己的态度,对老师的鼓励无动于衷。对于这些“相对”后进生,就应该采取“发言加分”的方法。也许在别人看来,这种方法过于简单,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但笔者认为学生重视分数,本身也是重视学习的一个表现。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分数都不在意,那他还能在意什么呢?所以,至少目前该方法是一种简单易行、行之有效、可信度高、立竿见影的激励方法。课堂实践证明,使用此方法前,部分学生甚至包括个别学习好的学生,即使老师提问的问题自己知道答案也不发言。使用此方法后,学生个个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观点。遇到较为简单的问题,会有好多同学同时站起来,那我就毫不吝啬地同时加分。我的原则是,勇敢地站起来,就已经是战胜自我了,理应加分,以资鼓励。通过试行此方法,现在在我任教的班级已经形成了踊跃发言、积极活泼的课堂氛围。
(四)划分小组讨论,推选代表发言。具体方法是:各班同学按座位分为7个小组,每组推举出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课文有关章节分出7个板块,每一小组负责1个板块,包括内容的预习、课下查找资料,准备相关素材,要求每组有2个同学课上讲解。实践发现,每个班都有两个组非常认真,每个同学都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进行明确分工,不仅查找,而且还打印有关资料,之后进行小组汇总,让知识在小组内融会贯通,再由2个学生在课堂上分块展示。尽管要求2个代表发言,但是往往本组的多个学生踊跃补充,其积极性可见一斑。既有理论的论述,又有生动的实例。表面看是代表发言,实际考察的是小组每一个成员的智慧,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共同劳动的成果;
表面看是代表发言,其实已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发言,只不过是在小组内完成。学生们在这样热烈自由的氛围中也容易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尽管学生能力有限,但热情极高,不能不说是一种很大的进步。看到大家高涨的热情,我也由衷地感到高兴。这种方法的具体运用也获得了成功。节约了课堂时间,由传统式课上讲解内容,转化为学生自学,化课上内容为课下完成,切实由“被动听”转为“主动学”,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五)鼓励自由发言,做到集思广益。学生是一个从未接触过社会、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的群体。他们的知识面就是从书本到书本,而且即使是书本知识,掌握的也非常有限。我们作为教师应保留对学生们的期望值,学生只要讲了不管讲到什么程度,都应该感到欣慰。对于那些与实际相联系的理论教学知识,对于他们来说,就相对抽象难懂。针对这种现状,对理论性较强或较抽象的内容,就由老师先讲解,由学生搜集具体实例。例如,课本上讲价值规律时讲到:“价值规律可以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样讲就很抽象,于是,我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企业要想多盈利,应该怎么办?有很多同学解答了这个问题,并且答案多种多样如创名牌、树立诚信意识、产品质量好、搞好售后服务、自己研发技术、与顾客搞好关系、数量多、打折优惠、节约、重用人才等等。我由此而认为,中专学生们的思维广阔度已经超出了教师们的想象,很难能可贵。这充分说明了孩子们已经认真思考了问题,也达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
(六)教学形式多样,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的目的固然重要,但是形式也不容忽视。形式得体,则更能促进目的的达成。所以,针对不同内容,我们应当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前文提到了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应更适合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有能力去拓展的内容,则更适合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就行动导向教学法而言,也可采取多种具体形式。如,讲故事(货币)、板报(房地产)、辩论会(消费观念),还有以小组为单位推举代表发言。尽管形式不同,但学生们都能较好地发挥潜能,如出板报,经过各名同学的积极参与,团结合作,集思广益,各分组都能交上一份令人惊讶的作品。尽管个别同学刚开始的时候没有参与其中,但经过教师的指导也能欣然加入,这对于学生本身来说,不能不算是个很大的进步,因为他最终战胜了自己。
三、有待于完善的方面
(一)经验不足,学情预见性差。前文谈到该教学方法的运用不足1年,虽然也总结出一些经验,但对学情预见性差的缺点,则有待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改善。如,在讲授“政府垄断的行业有哪些?”一课时,由于我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时间不够用,导致本次课的教学任务无法正常完成,多次的累积就使得本学期期初制定的教学计划实施受到限制,从而产生虎头蛇尾的现象,这一点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完善。
(二)班容量过大,课堂难以控制。班容量过大的问题主要存在于大专,我曾试图在大专教学中使用该方法,但目前在此方法教学中适度地处理“放”与“收”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常言道:放权容易收回难。同样的也会产生时间不够用的问题,这一点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调整。
(三)学生素质限制,有待缓期实施。目前,大专尚未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原因是由大专学生的特点而定。大专学生存在三个特点:一是中专时习惯了坐等的被动局面;
二是课本内容过多,压力过大;
三是教学内容以拓宽知识面为主。基于以上原因,对大专生实施该方法还有待仔细规划后施行。
行动导向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行动导向;
教学方法
当前,课程建设正在成为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领域。不可否认,高职院校课程建设,长期以来深受本科院校课程建设思路的影响。由于本科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间存在着诸多的不同与差异,尤其是培养目标的差异、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笔者认为,有必要对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课程建设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尽快走出实践误区的藩篱。在此,笔者不揣简陋,结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实际,对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中的应用做一简要分析。
一、如何科学、正确地认识和理解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何谓行动导向教学法?实际上,单从称谓来看,其名称是一个舶来品。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从德国引进的职教新模式,它是以培养人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为内核而开展教学活动,强调为学生提供一个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教学是学生积极参与的全面的教学,学习过程是学生同时用脑、心、手来进行学习的过程。教学活动通常是围绕某一课题、问题或项目而开展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过程。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教师、学生等方面呈现如下特征:教学内容可以是一个章节或者一个复习单元,多为结构较复杂的综合性问题;
与职业实践或日常生活有关,具有工作过程系统性;
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可促进跨学科学习;
学生自行组织学习过程,多以小组进行,把更多的思考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新的行为方式和实践空间;
根据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交替使用;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专业知识的对话伙伴,应促进并习惯让学生采用独立学习的工作方式;
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经验,通过知识迁移应用使理论与实践相联系;
积极调动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等。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课程建设应用中的若干思考
(一)转变教学观念
德国教育家福尔克曼曾说:“在课堂上流汗的不应是教师,而是学生。”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学科体系下的教学观念的束缚,充分认识到“行动导向”在高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积极意义,确立现代教育观念,自觉地转换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使教学变成助学或帮学。在教学设计上,教师的主要职能应从“授”转变为“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引导、指导、诱导、辅导的作用,在角色定位上,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问题的策划者、方法上的引导者、活动中的组织者、形式上的主持人。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探讨,只控制过程,不控制内容,只控制主题,不控制答案。
(二)更新教学内容
在课程建设原有基础上和现有的制度条件下调整课程的内容、形式,构建合理、有效、针对性强的课程内容体系——“一二三”教学内容体系。即“一条主线”:以培养学前教育岗位的职业技能为主线;
“两大基础”:使学生掌握两大基础,一是课程设计的基础知识,二是先进的课程理念;
“三大关键能力”:按照学前教育岗位的职业需要,本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三大关键能力,即课程的设计能力、课程的组织指导能力、课程的评价能力。针对行业发展需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引进了多元智能游戏、蒙特梭利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亲子教育课程等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实际,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能够接触到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将来更好地开展学前教育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并期待一些优秀毕业生能在未来的幼儿园教育工作中起到带头人的作用。事实证明,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的目标已经达到。
(三) 优化教学资源
1、教材建设与选用
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材的编写和选择是很重要、很关键的一环。我们选用学前教育专业优秀教材(部级),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指定专门的辅导材料及配套的实验教材,以满足教学需要。为学生推荐了《三岁决定一生》、《卡尔威特的教育》等优秀课外读物,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为学生准备不同版本的幼儿园课程实验教材、幼儿故事,要求学生认真熟悉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并结合课堂所学内容,练习设计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并大量组织试讲,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实际训练,达到培养从教能力,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另外,我们还购置了系列光盘《北京著名幼儿园素质教育》、自行摄录《幼儿园优质教育活动》等音像资料来辅助教学。
2、实践教学条件
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实践教学的场所要充分体现其职业性,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接受综合职业行为能力的课程训练。我们注重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线,建立多媒体课件、立体化教材、网上资源、实训基地融为一体的教学条件体系。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四十余个教学实训基地,定期组织学生见习、实习,架通学院与幼儿园对接的桥梁,使理论与实践相融,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利用已建的模拟实训室,加大实践教学比例,为课程的建设、学生的岗位练兵提供条件。为适应不断发展的学前教育及相关产业的需要,更好地完善教学条件,力争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我们还制定了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加大经费投入,改、扩建了模拟实训室,为课程建设提供了更优越的条件。
3、网络教学环境
现代教育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教育观念、教育环境和教育手段,行动导向教学法所倡导的各种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都不能缺少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资源共享。适时更新网络教学内容,把部分教案、自制课件、参考书目、习题、理论教学大纲及实践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进程表、课程建设规划等挂到网页上,供学生上网点击、查阅,建立课程互动平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教 师的在线答疑等提供方便。
(四)改进教学方法
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注意教学理念与思路的探索,更注重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特别是实训环节。在进行行动导向教学时根据专业、课程、课型以及训练目标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坚持合作式教学组织原则。学生和教师以团队形式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强调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共同承担不同的角色。在相互交流学习的过程中,问题最终获得了解决,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经验的过程。要求学生整个过程全部参与,使他们对每一具体环节有所了解,通过实践或行动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我们选择合理的案例或项目作为载体,模拟学前教育实践情景,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积累职业经验.
(五)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式、全程化考核
以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为指导,以综合管理技能考核为主线,建立开放式、全程化考核体系。考核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检查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教学环节。针对高职“学前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应注重实践性、创造性和技能培养的要求,本课程实行考试改革,建立与课程体系改革相适应的一套科学而严格的考核制度,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式、全程化考核。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考核基础理论知识;
二是考核实际操作能力,即学生根据指定的幼儿园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模拟教学;
三是实行全程化考核,对学生平时课堂参与状况、作业完成情况、特别是实践教学中的表现等进行全面考核,作为成绩构成的一部分。使考试不但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手段,而且成为学生再学习与技能训练的组成部分,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一体。
在考试过程中,学生普遍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综合运用所学的课程设计的基础知识来设计课程、编写教案,教学方法运用恰当灵活,教学基本功比较扎实。
三、需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
实践证明,行动导向教学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应用,推动了职教模式的变革和教师角色的转变,对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并且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还需要对行动导向教学法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一)教学组织协调难度加大
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工作过程的完整,而不是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教学过程打乱了传统的教学秩序,如授课计划、教学大纲、教材选择、教学实践分配等,都要求学校突破常规的管理才能真正地保证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有效进行。
(二)教学成本大大提高
行动导向教学法往往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学,小组人数过多将难以保证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大教学配套软硬件资源的投入,从而使教学成本大大提高。
(三)缺少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
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对理论知识有较深入的了解,实际经验也要十分丰富;
教师不仅要投入过多的备课时间,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如果学校缺少相应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将不利于激励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影响教师开展行动导向教学的积极性。
(四)教学质量评价上缺乏统一的、认可度高的标准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我国的应用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尚缺乏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有待于今后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和院校共同研究,制定专业和课程的评价标准。如果评估体系不完善、不统一,将无法检测推行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大源,着眼于未来的理性思辨:坚持与改革—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近期发展动态概述,职业技术教育,2004(13)。
[2]陈启深,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催化作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5)
[3]刘邦祥,试论职业教育中的行动导向教学,职教论坛,2006年1月
行动导向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认识
目前,中职学生是多个弱势因素的结合体。在智力素质方面,基础薄弱,认知、记忆、思维能力较差,对授课内容难以理解;
在非智力素质方面,对学习缺乏兴趣,自信心不足,不愿动脑,无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在行为习惯方面,意志薄弱,自制力差,不能抗拒内外诱因的干忧等。所有这些导致教师花费大量的精力,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收效甚微,学生上课听不进,学不进的现象仍然非常突出。通过对部分教师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分析、比较,不难发现,教师照搬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强化学生的文化学习弱项,而忽视学生动手能力强项,是导致学生兴趣低下的主要原因。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人认为引进、消化行为导向教学是改善当前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现状的有效途径。
“行动导向法”缘起于德国,它认为学习作为一种行动,或者说作为个体的一种行动,行动的主体――学生就必须处在一个主动的地位。学生不再是一个“受教”的个体,而更多的是一个学习的“行动着的主体”。
那么“行动导向法”,就是指教师不再按照传统的学科体系来传授教学内容 ,而是按照职业工作过程来确定学习领域,设置学习情境来组织教学。教学内容以职业活动为核心,注重学科间的横向联系,一般通过解决接近实际工作过程情境的“案例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教学组织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起到咨询和辅导作用,一般多以小组学习形式进行,强调学习过程的合作与交流。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能够有效改变中职教学现状
“学”在人的活动中占居主体,而"教"只是对人的成才和发展起辅助和促进作用。职专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厌学情绪,传统的“一本教材,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本无法让这些学生学得知识,因此,必须根据这些学生的学习特点,应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出发点,采用多种课堂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手段,多种课堂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而教师从注重“教法”转到“学法”,教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具有可持续学习本领的劳动者。同时,行动导向教学法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学校教育以人为本就是以发展学生全面素质为教育的根本目的。马克思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整个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
二、行动导向教学指导下的案例教学法分析
没有行动导向教学指导下的案例教学法与在行动导向教学指导下的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与效果很不一样,因为我们在教学当中,并没有注重学生的学,更没有引导,学生完成案例,老师看时间而定,时间充裕,让同学说说答案,如果时间不充裕,老师匆忙中讲解了,目的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至于效果如何,我们没有一个鉴定的方法。而通过这次的学习,也认真地设计了关学科的案例教学方法:真正明白案例教学法的实际。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
其实施程序是:
下面,以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中“问讯服务”的查询服务内容内为例进行展示:
1、介绍案例
通过运用投影仪投影案例内容,向学生全面介绍案例。
2、分组分析案例
将全班54名学生分成6组,每个组都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要求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作好记录,代表小组陈述分析意见。其问题为:
(1)案例中为什么客人会投诉。
(2)案例中问讯员应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3)问讯员如何做好有关住客情况的查询服务?
3、观察与启发
各组分析案例时,我到各小组巡视,观察讨论情况,不发表任何意见。我在准备案例时估计到,学生有可能会遇到的专业性问题,加强专业学习的重要性,有些同学立即得到启发。
4、陈述意见
学生对教师提出的3个问题进行阐述,指导学生认真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及时性的总结,丰富和提升自己,限时发言,不批驳别人的观点。
5、知识整理
教师指导学生把案例所涉及的知识要点展示出来。
6、评价总结
教师对各小组观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总结,重视学生分析的思维过程,表述层次和结构,语言的使用等方面的问题。
7、作业
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布置不同的习题,也可以是一些简单的案例。
这样进行案例教学,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学课本和互相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尝试练习去初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尝试练习中的难点和教材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讲解,即创设一定的教学条件,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尝试活动取得成功。
三、从职业教育教学中实施行动导向法的启示
1、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
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改革明确提出了学是为了用的基本策略。以此为出发点,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就不可能是系统的 ,也不可能是单科为主的知识 ,而一定是综合学科的知识(因为要完成一项具体工作所需要的是多个学科的知识) 。学生在进入职业学校后 ,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已经基本确立。目的性明确 ,学习的主动性必然增强。
2、使学生知道从哪里去学
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改革明确提出了在做中学的基本策略。以此为出发点,学习领域的主要内容源于企业的生产领域,学习领域的总合基本涵盖生产领域的全部内容。学生在做中学 (行动导向),然后在学中做,先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
3、使学生掌握怎样去学
德国学习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这一教学法以职业行为为导向,以学生活动为主,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由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行为变为学生的主动探索行为,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逐步培养所需的职业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将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传统教学的观点:由以教师为中心的观点,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讨论、去讲解、去评价,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表扬学生,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开明的课堂氛围,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密切了沟通、交流,加强了教学合作,充分调动了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局面。
参考文献:
行动导向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行动导向
中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教学
随着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未来的教育要普及职业教育,培养更多与市场需求相吻合、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应用型人才。然而,在中职的艺术设计课程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理论与实践不相符合的现状。现实表明,影响艺术设计专业理论与实践不相符合的现状根本原因集中体现在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距离,而产生这种距离表现在教育中体现为:中职学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未能紧扣职业教育的特点开展。本文以《广告文案设计》为例,列举了部分中职学校广告文案设计课程教学的现状,进一步阐述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 部分中职学校广告文案设计课程教学的现状
大部分的中职学校仍然秉承学科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凭借“一间摆有作品的实训室、一间仅有一台电脑的多媒体教室、一块黑板、一盒粉笔”就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跟着自己思维转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对于广告文案设计课程而言,常出现以下现状:第一,授课教师多为半路出家,理论和技能还有一定的欠缺,虽然实施了培训、进修等措施,但受实际条件的限制,专业师资水平仍有待提高。第二,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照本宜科”的封闭教学降低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使学生丧失了专业学习的自主性与学习热情。第三,教材建设滞后,现有教材不能跟上鲜活的现实,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不是很大,而自编教材工作因人员、经费原因处于停滞状态。第四,广告专业教育中所传授的知识和社会实践存在一定的差距的问题—直存在,例如:目前很多广告文案设计课程仍然在沿用以前那套将灌输知识作为教学的目标,一切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育模式,并且没有充分认识到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在鼓励、引导并积极发展学生主动地认知欲望和认知能力方面还做的很不够。最后,学校对该课程的配套硬件、软件经费不足,设备缺乏,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也严重制约了“广告文案设计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广告文案设计教学中的运用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含义
行动导向教学法,英语国家称之为ActionQriented,它源于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是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一种新思潮,行动导向教学法一般包括头脑风暴法、小组讨论合作法等。所谓行动导向,是指学习是个体的行动,学生是学习的行动者,教师是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为了“行动”来学习并通过“行动”来学习,从而达到“手脑统一”,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完整的创新的职业教育教学体系,是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有效模式。
(二)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意义
《广告文案设计》是中职学校美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广告文案设计知识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媒介融入到广告文案设计中,从而培养学生收集与整理信息、交流表达、团队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职业能力及创业能力。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本意义在于学生与教师之间要形成新的教与学的关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助和引导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到其中,完成“独立获取信息、独立制定计划、独立实施计划”,最后能掌握广告文案设计的专业要求,构建属于学生自身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三)广告文案设计教学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般说来,中职学校学生年龄层次一般处于15岁到19岁之间,学生还没形成特定的学习习惯,思维活跃,表现欲强,不甘于受约束,在智力方面更侧重于形象思维,对于感兴趣的话题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并且乐于参与到其中。所以,应该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制定教学过程的活动,尽量按照学生的文化技能基础及兴趣爱好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这正好与行动导向教学法中强调以学生参与,在实践中获得各种能力的观点一致。因此,行为导向教学法适用在属于大众化教育而非精英教育的中职教育中,并具有一定的优势。以下通过《广告文案设计》的课程设计作为案例,对比传统教学方法与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展示广告文案设计教学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