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2年度关于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推荐)

时间:2022-12-11 17:05:07 来源:晨阳文秘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关于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2年度关于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推荐)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经济已进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的“四化”协同发展新阶段,并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带动经济复苏的关键抓手,是引领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是助推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和生产力。“十四五”规划和 2035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面对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谁把握数字经济的历史性机遇,就掌握了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今年3 月,根据市政府朱健市长的指示精神和《2021年度市政协协商与监督工作计划》安排,市政协由X主席挂帅出征、亲自安排部署、亲自调研指导、亲自提出思路,X副主席参与,市政协经科外事委组织市相关部门单位及专家学者组成课题调研组,深入全市相关单位、园区和企业调查研究,并前往X市、X市、X市等地考察学习,较为全面掌握了情况、摸清了家底,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一)数字经济总体来势看好。我市数字经济发展已连续 3 年跻身全国百强城市,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成为中国数字经济百强城市(全国 97 位、全省第 2 位)。2020年全市数字经济总量约 877 亿元,占 GDP比重约 25%,其中数字产业化规模约为 175 亿元,产业数字化规模约为 702 亿元。数字产业化中,电子信息制造业有规模以上企业36 家,实现产值 120 亿元;
电信业有规模以上企业 14 家,实现产值 44.7 亿元;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有规模以上企业 22 家,实现产值 7.5 亿元;
互联网行业有规模以上企业 10 家,实现产值 2.7 亿元。产业数字化方面,目前我市在工业互联网、两化融合、智能制造、上云上平台等领域均有突破,产业生态欣欣向荣。

(二)X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我市是X省互联网枢纽中心,也是全国骨干互联网 32个一级节点城市之一,总带宽达到 16330G,本地地域出口带宽达 6400G。自 2014 年以来,我市投入 8 个多亿打造“数字X”及政务数据中心建设。去年全市建成并开通5G 基站 1930 个,基本实现城区和各县市区主城区 5G 网络全覆盖。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及应用场景等均有了长足发展,我市“5G+工业互联网”在特变电工、工业富联智造谷、金杯电工等多个企业实现应用,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制造、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新业态加速推广。

(三)X数据采集共享稳步推进。目前,我市已完成 23 个部门的信息资源目录梳理和数据采集,并与国家 8 个部委有 32 个数据接口,汇聚数据 10 亿余条。同时,我市已被列入省内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互联互通试点城市,国、省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将优先为试点城市提供数据落地和系统对接。

(四)X示范区域发展初见成效。投资近 100 亿,打造以数字经济创新引领的全长 23 公里,两厢覆盖面积 50 平方公里的X大道数字经济走廊,布局45 个数字产业园区。目前已有湘南湘西高新软件产业园、高新电商产业园、颐高数字产业园等17 个产业园区竣工并陆续投入使用,引进了华为、中兴、腾讯、博思软件、科大讯飞等30 余家数字经济引领型企业,汇聚了 860 个数字经济成长型企业,落地数字经济重大产业项目18 个。今年又成立了 30 亿数字经济母基金,并获得国开行、农发行 50 亿元的数字经济发展贷款,与华融湘江银行合作发行了 20亿元 “双创债券”。这些资金的注入,将为X大道数字经济走廊的腾飞插上强劲的翅膀。祝融学院、大数据科技传播与应用高峰论坛及社交电商X峰会等,其影响力不断扩大,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均步入发展“快车道”。

二、存在的短板和困难

来近年,我市数字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突破,但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总量不大、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与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和现代产业强市目标还不相匹配,存在短板和不足。

(一)X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发展意识不强。数字经济是典型的新经济,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有部分干部群众以及企业主体对数字经济的认识还存在明显不足。一方面,有的认为发展数字经济是新鲜事物,投入大、周期长、成效不明显,只适合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中小城市没有发展的必要。另一方面,有的对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一定的认知,但对什么是数字经济、如何发展数字经济、如何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还停留在粗浅的体会和模糊的概念上,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缺乏明晰的发展思路,以致发展数字经济的意识不强。

(二)X数字产业基础薄弱,发展质量不高。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尚处于起步阶段。大企业、大项目产业配套带动能力较弱,缺乏新兴领军企业、龙头企业。数字产业发展不集聚、主导方向不突出,如软件产业总体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缺乏大型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难以整合产业上下游资源、形成区域产业特色和核心竞争力。同时,我市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度不高,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十分突出,网络化、智能化基础薄弱。

(三)X数据支撑能力不强,深度结合不够。一是数据归集不充实。全市目前仅归集数据10 亿条,远不能支撑智慧政务、城市治理、数字乡村三大应用,且数据格式不一,导致数据资源清洗难度大,对关键信息的抽取、关联、挖掘、分析无法实现。全市还有接近一半的行业部门没有将各自的信息资源落地到政务大数据中心,如公安的户籍数据、人像比对数据、人社的社保数据、民政的婚姻数据、法院的执行数据、教育的基础教育数据、交通的城市部件数据等。二是数据更新不及时。政府部门数据开放共享和整合利用水平不高,分散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问题依然存在。如存量数据没有电子化,因而无法共享;
结构化数据占比较高,没有及时更新,无法正常使用。三是数据应用不充分。工业互联网发展上,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服务技术能力不足,难以发挥标准化、低成本、广覆盖的支撑优势。大数据与民生领域结合不够紧密,为社会公益、医疗健康、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各方面提供决策服务还不足。

(四)X产业发展规划滞后,政策体系不优。目前,我市数字经济发展缺乏整体的规划引领,全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规划迟迟没有敲定,发展数字经济的目标定位、重点任务、项目布局不够明确。同时,与其相配套的系列政策措施、评估机制、考核办法等暂未出台。特别是缺乏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扶植、激励政策,制约了数字经济大招商、招大商。

(五)X准入门槛成本较高,企业转型不多。因信息化投入的回报周期较长(平均需要 3-10年)、转换成本较高、试错成本较大,许多中小微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资金缺乏、数字化人才短缺、基础薄弱以及转型契合度不确定等诸多困难与挑战,数字化转型内生动力不足,智能化改造意愿不强,绝大部分中小微企业数字化水平低。

(六)X数字经济人才短缺,吸附能力不大。数字经济就是人才经济。当前,数字经济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从全国范围内来看,从事数字经济的人才大多向一线城市、沿海城市汇聚,而三、四线城市因为经济实力和工资水平而失去对数字经济人才的吸引力。同时,我市还不具备竞争优秀高端人才的政策,特别是既具备多项技能又懂数字技术的领军型、复合型人才难以引进、留住,应用型操作型技工也十分紧缺。因而育才招才引才留才工作是制约我市数字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

三、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建议

(一)X 强化宣传推动,加快营造发展数字经济的浓厚氛围。

一方面深化思想认识。以“船山论坛”、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主体培训班为载体,广泛邀请数字经济领域专家学者开展演讲授课,围绕什么是数字经济、X如何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等课题,深入开展学习研讨,不断深化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主体对发展数字经济的认识,进一步认清发展形势、革新发展观念、凝聚思想共识,真正认识到发展数字经济是时代之需、发展之要,是推动X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另一方面,加大宣传造势。在新闻媒体、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开设专版宣传,通过媒体、部门和行业的舆论导向,加大对发展数字经济成功案例的宣传,培植发展数字经济的“沃土”,营造全民重视、全民参与和全民支持发展数字经济的浓厚氛围。

(二)X高位统筹推进,加快构建科学规范的组织运营体系。一是成立高规格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全市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小组成员,研究制定推动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重大工程、重要项目、重点任务落实落地。建立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科研机构协同推进机制,明确牵头部门责任和协同单位职责,加强督导考核和监测评估。二是明确数字经济行业主管部门。建议参照X市做法,以新成立或在相关职能部门加挂牌子的形式,组建X市数据资源管理局,作为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的行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全市数据政府、智慧政务、数字产业发展等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三是明确数字经济发展的运营主体。建议由一家市属投资平台作为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的运营主体,引进专业团队,实施政企合作,共同搭建数据共享、多方计算、利益分享的数据可信交换空间,支撑数据资源汇聚、资产管理、质量治理、价值流转、产品交易等多功能服务平台。

(三)X找准发展定位,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与产业平台融合发展。立足X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中部地区重点城市和全国骨干网枢纽城市定位,依托X大道数字经济走廊先导区建设,进一步释放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努力打造成为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高地。一是制定数字经济长远规划。围绕数字化转型成效、基础设施体系、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生态体系等方面,根据省域副中心城市定位,谋定X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奋斗目标、重点领域和实现路径,高起点编制X“十四五”数字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X大道数字经济走廊等专项规划。科学提出到2023 年的具体发展目标和到 2025 年的长远发展目标,及时发布X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和智能制造培育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企业名单(建议名单见附件)。二是积极培育数字经济产业。紧盯数字经济细分领域,以“智慧X”和“数字乡村”建设为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等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产品制造业,带动产业上下游资源集聚,进而形成规模数字产业。探索以数据资源为基础的城市治理模式和服务创新模式,着力打造“一县一区一镇一村”数字治理示范试点,推进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旅游、智慧农业等领域应用,促使数字技术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三是加快推动数字赋智赋能。利用国家实施的“上云用数赋智” 行动、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契机,推动中小企业上平台、用数据、变模式、转业务,打通上下游企业数据通道。推动生产服务消费各环节、线上线下应用场景以及传统工艺与新兴业态的深度融合,加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纵深拓展。四是加速释放数据价值。通过政府建机制、企业搭平台的方式,在公共领域以及金融、电信、医疗、人工智能等行业领域试点数据流通交易模式,加快构建数据要素交易市场,加速释放数据价值。在数据确权登记、价值评估、质量治理、定价交易、标准合约等方面的规则确立和推广开展系统性试验,抢占流通交易市场规则主导权。五是大力发掘数字消费潜力。大力推动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远程办公、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动家政、外卖、快递、房屋中介等低附加值线上服务向教育、医疗、办公、娱乐等“场景式服务多元化供给”拓展;
探索无人工厂、无人仓库、无人机巡逻、无人配送、无人超市、无人KTV 等“无人经济”发展,引领生产消费迈向数据智能、人机协同新阶段。

(四)X 深入优化整合,加快构建系统完整的数据资源体系。一是盘活现有资源。从在用系统、自建系统、下发系统、待建系统等方面入手,摸清我市信息化建设现状,列出信息化需求清单;
全面梳理政务数据、社会数据、服务采购数据等数据资源,并进行系统分析;
聚焦产业发展,认真梳理全市“四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独角兽企业)等情况。二是出台支持政策。制定出台《X市政务数据管理办法》《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构建业务规范、技术规范、服务规范、安全规范于一体的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出台园中园、奖补资金、场景应用等支持政策,增强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三是加大数字基建。加快建设、纵深推进 5G基站、产业互联网、大数据基础平台、人工智能和算力平台等“数字基建”。推进云、网、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整合电子政务云、各行各业在用信息化系统,推进数据共享工作;
推动移动集团5G 产业园落地见效,大力推进智慧X、城市大脑建设,着力建设全市全量的数据资源中心。四是筑牢安全底座。规划建设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安全监测平台和大数据网络安全攻防实验室等,引入数据共享审计机制、督查机制、问责机制,构建公平、透明、高效的多元协同监管体系,保障数据安全。

(五)X多管齐下发力,加大数字经济要素保障力度。一是加大科技创新支撑力度。根据企业需求,借助专业“科技中介” 及“科技服务”力量,推动企业、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双向”打通,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研究机构为重要支撑、有效分工协同合作的产学研创新体系,提升数字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水平。二是做大做强数字产业基金。在现有 30亿数字经济产业母基金的基础上,增加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鼓励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和社会资本融入,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产业基金,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撑。三是切实加强人才保障。制定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发展规划和优惠政策,与我市人才雁阵政策无缝对接。通过公开选聘、公务员考录、人才引进、产学研合作等方式,选拔培养一批数字经济专业人才进入经济主管部门。建议在南华、师院、工学院等高校强化计算机、软件、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专业,与更多的“大院大所”、名校名企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大数字人才培育力度。四是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产业项目建设年”“营商环境优化年”“干部作风建设年”专项行动,以流程再造、信息公开、数字赋能为手段,完善“四到”服务,在全社会营造发展数字经济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