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改革开放已历经三十几年,改革开放显著特征之一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由此导致了我国企业所有制结构发生了质变,而班组的运作方式、组织形式和管理举措也与时俱进,不断得到完善。班组长是企业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企业培训内容【五篇】,供大家参考。
企业培训内容范文第1篇
【关键词】通信企业;
班组长;
培训
一、背景
我国改革开放已历经三十几年,改革开放显著特征之一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由此导致了我国企业所有制结构发生了质变,而班组的运作方式、组织形式和管理举措也与时俱进,不断得到完善。班组长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层管理人员,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经营的成败。现代企业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以及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效率和增强核心竞争力,迫切需要研究如何培训优秀的班组长。随着我国通信产业的重新洗牌,目前已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国内三大运营商即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此外,在加入WTO后我国逐渐加快融入全球化进程中,外资通信企业对中国市场也跃跃欲试,更加加大了通信企业的竞争。我国通信企业为在激烈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保持其竞争优势,加强以班组建设为代表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实现其战略的重要举措,而对班组长的培训是班组建设的重要落脚点。
二、我国通信企业班组长培训问题分析
1.相关概念。班组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是企业最基层的生产管理组织,企业的所有生产活动都在班组中进行,所以班组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经营的成败。班组一般具有“结构小”、“管理全”、“任务实”、“工作细”的特点。班组长是班组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和指挥者,在班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他们在企业的管理和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基础性作用。通信企业的基层一般由班组组成,班组一般有班组长和班组成员,班组长负责班组的建设、运营、管理等一系列工作。通信企业的班组对标准化的要求高、服务性要求强、业务技能要求高,并且是企业展示企业形象、树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企业形象展示的关键、服务营销关键。
2.通信企业班组长培训重要意义。(1)对班组长培训有利于提高通信企业管理水平。现代企业的管理结构一般都是三角形样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层,即决策层(高层)、执行层(中层)、操作层(基层);
高层“动脑”,中层“动口”,基层“动手”,班组即为基层组织。而班组长作为班组建设的直接领导者,对通信企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有着重要作用。特别是随着通信企业规模的扩张、业务的迅速发展,员工数量的增加,迫切需要既具有业务多面手,又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2)对班组长培训有利于提高通信企业竞争力。通信企业由于其行业特点,其竞争力更多地体现于技术、服务、管理、效益和组织等方面,通信企业在提升其竞争力过程中不仅需要有优秀的员工队伍,更需要有优秀的管理者,卓越的班组长能带领团队成员处理来自各个上级部门的任务,提高工作效率。(3)对班组长培训有利于促进通信企业和员工的双赢。随着通信企业改革的深入,班组长被赋予更多的权责及更充分的灵活性,班组长一方面听取团队成员的心声;
另一方面及时向上级领导部门反馈意见,频繁参与公司的决策及其实施,对班组长的培训既是员工自身能力的提升又是公司长远发展的需要。
3.通信企业班组长培训过程中存在问题。(1)对培训效果考核体系不健全。通信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班组长进行培训,然而多数培训结束时缺乏对班组长的考核,未能充分掌握班组长培训效果如何,导致培训沦为“走过场”。(2)培训目标不明确。多数通信企业在对班组长培训过程中未能让其明确培训目标,对公司文化理念认同感不强,未能够在培训前通过调查问卷与访谈等方式充分了解班组长对理论知识及职业技能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设置培养目标,导致培训效果大打折扣。(3)培训层次性不强。多数通信企业对班组长培训更多体现为日常工作的要求,未能从整体上对培训进行规划,缺乏系统性,导致培训层次性不强,很多培训按上级领导部门的要求来完成,培训需求存在与实际脱节,缺乏针对性,建立的培训课程体系与班组长现实知识的瓶颈匹配性不强,整体上培训课程立体化不够,分课程上各个课程未能有效衔接断层。
三、我国通信企业班组长培训内容及方法
1.班组长岗位职责及能力要素。明确我国通信企业班组长培训的内容与方法,其基础是要对其岗位职责及能力需求进行细致分析。通过对我国通信企业各业务类型的班组长岗位要求进行分析,提取其通用岗位说明,得知其岗位职责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和各部门班组密切配合,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指令,组织本班组各项工作,提高班组整体效率;
第二,对自己所在的班组进行有效规划,明确班组内各成员分工,依据上级指令制定相应的战略目标;
第三,发挥纽带作用,对班组成员的辅导和培养工作;
第四,及时处理客户提出的疑问,将客户及班组成员的建议向上级领导反馈;
第五,认真组织班组成员定期学习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针对班组长岗位职责明确其能力要素:第一,知识素质方面。密切关注并能熟悉掌握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
熟练掌握各种移动通信业务与移动通信技术的专业知识,发挥业务技能带头作用;
熟知班组各成员岗位职责要求,具备良好职道理及职业素养;
熟悉班组建设、班组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
具备一定的消费者行业心理学知识。第二,技能素质方面。熟悉专业技能,把握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方向,能对班组成员进行技术与业务指导;
善于沟通、聆听和说服他人,能有效处理各种冲突,保持班组活力,整合内外资源。第三,综合素质要求。了解系统的思维分析与科学的工作态度;
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创造性能解决问题;
能构建学习型班组,营造团队良好学习氛围。
2.我国通信企业班组长培训内容。(1)构建以知识、技能、理念、综合素质为一体的班组长培训课程体系。在知识体系上,培训重点内容在于通信技术专业知识、管理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压力与情绪管理、团队建设、公共关系理论;
在技能体系上,培训重点内容在于通信技术的业务运作、专业技术开发;
在综合素质上,注重班组长在人际交流技巧、创新思维、有效激励、公开演讲、行为规范、仪表礼仪及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培训。(2)分层次、有重点地选择培训内容体系。针对不同业务类型班组长能力需求的不同,有分层次设计培训课程,如业务类型课程、客服类型课程等,使各个类型的培训课程能有效衔接。此外,针对班组长通用岗位职责,重点培训如目标管理,使班组长能根据公司及部门目标情况,与班组成员有效沟通,明确班组目标,并为班组成员确定相应的子目标,并能就实现各子目标所需的条件、评价标准、实现目标后的奖惩事宜达成一致。员工管理,指培训班组长具备激励员工的能力且形成激励制度、对新老员工的培训且形成培训体系、分析总结各种类型员工的管理技巧且形成管理制度的能力。事务管理,指培训班组长对班组日常事务的分配、协调、管理、监督的处理能力,使班组事务能够有序有效进行。
3.我国通信企业班组长培训方法。对我国通信企业班组长培训采取何种方法,必须充分考虑培训课程的特点及不同类型的班组长。具体而言,可重点考虑以下几种方法:第一,演示法。通过培训师现场演示和观看视频演示,主要演示业务操作技巧、技术创新过程、流程操作过程等方面技能知识,班组长通过模仿学习,最终在班组成员中加以实践强化。第二,讨论法。组织不同业务类型的班组长在一起对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由培训师负责控制和引导,确保讨论的方向和讨论的气氛,此外,讨论法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班组长的沟通能力与相互间的交流。第三,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通信企业班组长培训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引进外部案例和内部案例相结合,外部案例可以选取其他市优秀模范班组及班组长的事例进行教学,使班组长能开阔视野,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内部案例是从企业自身选材,引领班组长能注重身边优秀的事迹。第四,角色扮演法。在培训过程中可采用角色扮演法,即让不同业务类型的班组长互换角色,让他们亲身体验其他班组的管理模式和运作过程,帮助班组长站在不同位置上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其处理各类问题的能力。第五,体验法。体验法有助于增强培训效果,持续保持班组长良好的学习心态,如通过“空中单杠”、“断桥”、“感恩的心”等体验课程,能培养班组长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使其对工作及生活具有深层的信念与积极的态度。第六,成果展示法。在培训班末期,培训师可以搭建培训成果展示的平台,组织班组长进行学习成果展示,评选出各种类型的奖项,由优秀班组长进行总结。
4.我国通信企业班组长培训效果评估及制度保障。(1)培训效果评估。为了审视班组长培训是否取得预期效果,以便为以后的培训提供数据资料及经验借鉴,有必要对其培训效果进行评估。评估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第一,培训整体评估。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等方式评估本期班组长培训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培训内容的安排是否合适、培训时间是否合理、培训老师是否受欢迎等,由此衡量培训的整体效果。第二,理念层面,通过面谈、书面汇报等形式考核班组长是否清晰所在通信公司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发展战略等内容。第三,知识层面,通过书面考试、撰写培训总结等形式检查班组长通过培训对产品知识、业务技术知识等与具体工作岗位知识的认知程度。第四,技能层面,通过现场操作及演示等形式检查班组长对通信技术业务知识及岗位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五,行为层面,通过观察、演示等形式检查班组长经过此次培训是否带来了工作行为上的改变,并且这些改变是有利于工作绩效的提高。(2)培训制度保障。为确保班组长培训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通过培训制度作为保障。第一,激励制度。通过将班组长的培训与薪酬及岗位晋升挂钩,作为其年度业绩考核的标准,以此来激励班组长在日常工作中获得良好的业绩,进而有资格参加公司举办的班组长培训。第二,考核评估制度。通过人力资源部门按上述层面即理念、知识、技能、行为整体来考核班组长参与培训的效果,以此作为以后薪酬及岗位晋升的依据。第三,风险管理制度。建立班组长的培训风险管理制度,主要目的是避免班组长接受公司提供的培训后短期内辞职对公司造成的影响,通过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双方的所拥有的权利及承担的责任。
四、结语
班组长在我国通信企业中是最基层领导者,也是管理班组的最直接负责人,一定程度上是传播我国通信企业理念、业务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桥梁。班组长的素质和能力影响着班组的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影响了部门和公司的整体绩效,最终影响我国通信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因此,通过专业培训,提升班组长素质是我国通信企业班组建设的重点。
参 考 文 献
[1]徐明达.怎样当好班组长:让基层管理有效落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企业培训内容范文第2篇
中共**县委组织部
**
(2019年10月11日)
第一页:
主要内容
一、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发展历程
二、我省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现状
三、我省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四、当前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的几项重点工作
第二页
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发展历程
1.起步探索:1979年——1997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十三大南巡讲话、十四大
2.大力发展:1998年——
2001年
十五大2000年2001年“七一”讲话
3.全面加强:2002年——
2011年
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十六届六中全会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
4.规范提升:2012年——至今
全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会议;
中办发(2012]11号
讲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从点到面,从弱到强,异军突起,快速发展,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
(一)起步探索阶段(1979年——1997年)。分为两个部分。萌芽起步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1991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非公有制经济开始恢复性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也随之起步,主要分布在中外合资(合作)、外商独资企业与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私营企业中。这一阶段,各地开始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进行初步探索,但受思想认识、政策指导和党建理论研究滞后等影响,党建工作整体上进展缓慢。扩大探索阶段(1992—1997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非公有制经济长足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也积极推进,各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数量迅速增加,党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开始由地区性零散的自发实践,转向统一指导下的整体推进,出现了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趋势。
(二)大力发展阶段(1998年——
2001年)。十五大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是非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的五年,也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扎实推进的五年。到2002年底,全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共有党员21.26万名,党组织数量比1997年底增加了2.9倍。党组织活动和发挥作用的方式不断创新,党组织自我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三)全面加强阶段(2003—2011年)。十六大强调“两个毫不动摇”,新修订的党章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的职责任务作了明确,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从注重组织覆盖向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并重转变;
从注重抓党组织组建向注重发挥党组织作用转变;
从一般性要求逐步向规范化制度化转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
(四)规范提升阶段(2012年—至今)。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非公党建工作,不断推出扩大非公党组织覆盖面、规范非公党建基础工作、抓牢非公党组织书记培训等系列措施,让非公党建工作有了坚强保障。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也不再是“花架子”,围绕“党建强
发展强”的目标,切实发挥了实质作用。两个覆盖、两支队伍建设、两个作用发挥也开创了全新的局面。党的报告指出,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上,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得到贯彻落实。
第三页
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发展历程
2012年3月,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接见与会代表。
展示一张照片接见与会代表照片。
讲稿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发展历程,从中可以看出以下特点:
——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深深植根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伴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而不断推进,形成了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从萌芽到壮大,是一个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提升的发展过程,也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外延拓展到内涵提升的过程。
——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得益于传统党建工作的成功经验,在理念创新、实践创新中不断发展,初步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党建工作新路子。
——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取得的成就,是各级党委加强领导、常抓不懈的结果,也离不开开放开明、思源思进的企业主和经营者的有力支持。
第四页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前:在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全能型政府管理模式下,政府成为社会管理的唯一主体,对社会管理大包大揽。
改革开放后:1998年2月,中央组织部、民政部印发《关于在社会团体中建立党组织有关问题的通知》
提出:社会团体的常设办事机构专职人员中凡是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都要建立党的基层组织。2000年7月,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加强社会团体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在社会团体举行会员大会、理事会或其他重要活动期间,应根据工作需要成立临时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2008年2月,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以行业规模较大、业务主管部门明确、工作基础较好的律师、会计师等行业为突破口,以点带面,积极探索加强新社会组织基层党建工作。
第五页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发展历程
2015年9月,《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中办发(2015)51号)的印发和全国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开启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新篇章。
第六页
社会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工党章程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引领服务群众,推动事业发展。
第七页
工作现状
1.持续推进“两个覆盖”,质量水平稳步提升
做实基础工作:
生产经营、党组织设置情况“两项排查”
着力提升质量: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60.1%,单独组建率30.7%;
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率60.3%,单独组建率23.8%。我县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60.95%,单独组建率27.59%;
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率60.77%,单独组建率22.65%。
实现工作全覆盖:
选派指导员全覆盖,
“兜底管理”
集中整顿不规范党组织:企业已倒闭或社会组织已注销的、无党员的,只有1-2名党员的。
第八页
工作现状
2.建强骨干队伍,强化管理服务,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壮大党员队伍:2018年安排指标11291个,2019年安排指标11729个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
“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轮训。我县2018年至2019年在非公领域单独切块指标165个。2019年安排指标665个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
加强党建工作指导员管理:《安徽省派驻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管理办法》
、指导组,
指导站。
第九页
工作现状
3.发挥“两个作用”
,创新载体渠道,坚持抓党建促发展
抓实“三有两评”:党组织有服务计划书,党员有服务承诺、企业和社会组织有志愿服务队伍,上级党组织评估和群众评议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制发通知、学习宣讲,入企服务
坚持典型引领:“双强六好”
“双比双争”
党建工作示范点、
“一带一区”。
第十页
工作现状
4.调动各方力量,注重凝聚合力,构建齐抓共管格局
加强对镇(园区)非公党建指导:年度要点、季度清单、季度例会、项目攻坚试点、述职评议
发挥工委成员单位作用:结合自身职能优势
推动行业系统抓党建:结合业务“一抓一条线”,写入“三定”方案、成立行业系统党委
第十一页
存在问题
1.党组织覆盖面不广、党组织设置不规范问题仍较突出
组建率不高:40%的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无党员、未建党组织。我县36%的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无党员、未建党组织。
联合党组织占比较大且作用发挥有限:联合党组织占48.9%,发挥作用受地域限制、时间限制。我县联合党组织占22.7%。
不规范党组织仍然较多:需撤销的党组织524个,无党员的党组织3177个,1-2名党员的党组织3488个。我县需撤销的党组织119个,无党员的党组织123个,1-2名党员的党组织73个。
第十二页
存在问题
2.党员比例不高,党组织书记和党建工作指导员专业水平和作用发挥还不够
党员队伍总体规模不大:党员占职工比例不足5%。我县党员占职工比例不足xx%。
党务工作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无专人、不熟悉,不想抓、不会抓、不敢抓
党建工作指导员派驻亟待改进:兼职作用普遍弱于专职指导组、指导站建设不够管理考核方式要改进
第十三页
存在问题
3.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还未实现真正融合,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还不强
把党建当党务来抓:一般化
就党建抓党建:表面化
有典型无风景:形式化
第十四页
存在问题
4.各级非公工委力量薄弱,成员单位和行业系统抓党建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
市县工作力量不足不专:有名无实、有机构无专人、有专人不专职
基层工作手段不足:缺乏有约束力的工作手段
行业系统和部分成员单位作用发挥不充分:职责任务认识不到位,有效谋划不够,主动作为不够
第十五页
存在问题
5.市场主体快速增长,经济形势不稳,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多困难,对党建工作冲击较大
工作对象需要进一步核准:僵尸企业、一人多企····
企业倒闭关停严重影响党建工作开展:党组织名存实亡、不规范党组织····
第十六页
重点工作
聚焦行业系统抓条线
聚焦兜底管理抓网格
聚焦规上实体抓重点
聚焦难题破解抓攻坚
第十七页
聚焦行业系统抓条线
1.“非公工委”+行业系统党委模式
律师、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社会组织、科技社团、互联网行业党委
+
商会、“小个专”、民办学校、民营医院行业党委····
2.抓党建写入单位和业务科室的工作职责
流程再造
“三定”工作
第十八页
聚焦兜底管理抓网格
主
体:园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
对
象: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
区
域:上午楼宇、商圈、专业市场
第十九页
聚焦规上实体抓重点
非公企业:规模以上企业、互联网企业,特别是“百强”民营企业
社会组织:实体性社会组织,民办学校、民营医院、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
第二十页
聚焦难题破解抓攻坚
问题导向:聚焦工作中的重点难点
试点先行:选择部分市县探索路径办法
项目管理:签订项目书,明确目标任务,年底考核评估
完善制度:总结试点经验,形成制度安排
第二十一页
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
整顿对象:重点是班子配备不齐的党组织,覆盖企业和社会组织流于形式、活动不能有效开展的联合党支部。
不设比例、不定指标、应整尽整。
排查工作:由各县(市、区)委组织部、非公工委牵头,民政、司法、财政、市场监管、税务等相关部门配合,各园区、乡镇(街道)党(工)委具体负责。
企业培训内容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
问题及改进建议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主要目的是培养大批现今企业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实际的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促进企业的发展顺利化,以及快速化,确保市场在有效、完善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下能够实现稳定、正常、有序运作,能够进一步正面影响社会的经济发展,由此可见,研究以及发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是具有较大价值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现状较为不理想,具体表现为,培训成果意义单薄,即培训出来的管理人员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对市场了解较为局限,实践经验不足,无法应对突况等,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改变这一形式的最佳操作,就是对当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现状进行具体例子分析,确定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把握关键因素,提出改进建议。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现状例子
以某地区的一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机构为例进行分析,该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机构,对于人员的培训方式统一化,培训的内容主要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人力资源的理论知识,注意事项,在培训后期主要以具体的成功例子,让学员分析成功的原因,该机构的学员80%都能够通过企业人力资源职业考试,获得职业资格证,但是在当地的企业工作过程中,出现失误以及造成企业运营的损失事件频发,进入企业之后,无法适应企业的运行步骤,只有8%的学员能够极快的适应以及调整自我,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例子分析能够确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培训师整体素质不高,培训方式单一,培训内容繁杂凌乱,培训设备以及资料较为匮乏,培训的目的偏差化,培训无重点,培训过于理论化,培训与时展的要求存在差异,未遵循实际性原则等,进行重点分条分析,把握改进方向,提出完善措施。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条件不理想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条件包括培训师能力、培训环境、培训设备、培训资源以及培训内容等,进行逐一分析,确定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导致的主要后果,既能够引起企业的重视,也能够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指明方向,建立依据。
(1)培训师素质低
培训师是引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最终结果走向的主要因素之一,现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培训师综合素质不高,具体表现为培训师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的掌握以及了解较为片面,缺乏系统性,以及缺乏专业性,所运用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手段经不起推敲,培训的效率较低,以及培训的质量不高,绝大多数培训师都缺乏实践经验,无法进行言传身教,被培训者无法吸收较为抽象的知识,以及对于知识的理解较为浅层次,对于知识的实用能力较为薄弱,培训师素质低直接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及整体水平,进而限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企业的整体水平也受到相应的影响,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2)培训内容固定凌乱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过程中培训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内容繁琐,无条理,较为杂乱无章,学习的先后顺序紊乱以及内容的教授缺乏计划性,缺乏逻辑性,具体表现为培训过程中所应用的培训书籍过多,培训单位在培训过程中所选取的书籍存在随机性,不进行详细的研究以及筛选,培训过程中所应用的参考书籍也过于凌乱,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无目的、无意义的增加被培训者的学习内容,以及增加被培训者的培训负担,极大程度的影响培训的进展,导致无法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培训内容,以及实现培训目标,对于培训机构的发展也造成较大的影响;
培训内容还存在不切合实际的情况,即培训机构没有根据各大企业的培训目标以及培训方向选定培训内容,以及没有根据企业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导致培训的效果参差不齐,所能够向企业输送的人才数量极为有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逐渐失去存在的意义,企业人资资源管理发展处于停滞阶段;
培训内容过于理论化也是一大问题,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重点在理论培训上,对于实践的培训以及对于经验的累积不重视,导致培训的结果不尽如人意,被培训者无法适应以及达到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
培训内容同时还存在缺乏重点的情况,培训内容过多,对于培训内容的传授要求为全部传授,导致培训过程中,培训内容无重点突出,导致被培训者各方面均衡,无突出能力,亦无精通领域。
(3)培训设备以及资料不完整
培训设备以及资料不完整的具体表现为培训以讲述为主,利用其它设备辅助培训的情况较少,导致被培训者无法及时有效全面的掌握培训内容,吸收应用培训内容技巧,同时对于各种情况的考虑以及应对能力有待提升,培训资料不完整即培训过程中所搜集的市场信息,所掌握的企业资料以及所探测的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以及先进技术不完整,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师教授被培训者的人力资源管理技巧以及知识较为陈旧,较为固定,缺乏变通,实际应用价值不高,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突破性发展实现较为不利。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方式问题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方式存在问题,是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的关键性因素,具体表现为培训方式较为单一固定,即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师根据所掌握的较为丰富传统的理论知识,口头向被培训者传授,对于被培训者所提出的问题应用理论知识解答,导致的结果就是被培训者无法掌握培训的内容,无法学会培训的技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逐渐成为可有可无的存在,价值以及作用被磨灭掩盖,企业以及社会对此的重视程度也会大幅下降,严重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方式还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缺乏与时俱进,与时代的发展要求以及发展现状脱轨,具体表现为企业人力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方式应用过程中,对于实践的培训,以及实践结合理论的比例把握较不合理,培训过程中不采取多样化培训方式,不采取阶段性测验方式,同时对于被培训者的测试方式也较为单一,无法有效的鉴定出被培训者的能力水平,以及被培训者的知识掌握情况,导致企业需要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再一次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来验证被培训者的水平,在此过程中不仅仅浪费企业的时间,同时还会对企业的发展以及企业的运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增加成本等;
培训过程中还存在的一大弊端就是培训的一次性化,即在培训过程中将所有的知识技巧一次性传授,对于被培训者而言由于没有进行实践,操作,导致对于知识以及技巧的应用较为有限,导致掌握吸收较为有限,导致培训的结果处于低水平。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目的功利化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过程中还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培训目的偏差化,具体表现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逐渐偏向应试化,导致教授的方式、教授的内容以及教授的流程手段都受到较大的限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逐渐出现死记硬背的情况,培训过程中以参考书籍的学习,参考资料以及参考试题的练习为主要培训内容,被培训者对于知识了解不透彻,甚至于培训出来的人员大部分都能够通过资格考试,但是对于考试的内容,以及对于知识讲述的含义理解较为模糊,该情况下培训出来的人才综合能力极为薄弱,无法经受实际人力资源管理的考验,同时对于问题的处理能力较弱以及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了解较为浅层次。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改进意见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条件完善化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条件完善化的具体操作包括,首先了解培训的主要目标,企业以及市场所需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类型,同时实际的市场调查能够确定所需求的人才类型为,对市场现状了解充分,对企业运行情况了解充分,对企业人力资源现状了解充分,能够根据企业的要求以及企业的发展方向,制定合理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同时确定人资资源调配和调整的方案,有较强的交际能力,以及较强的矛盾调节能力,具备长远性计划的能力,以及有全局观念,同时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有较强的整理能力归纳能力等,对于员工的能力以及员工的水平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以及掌握等,在此基础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确定培训的内容、培训所需的设备以及培训所需的资料,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完善以及添加,保证培训内容的完整性,侧重性,实际性,在此之后,在有方向、有目标的选定培训师,保证培训师的水平,给予培训师足够的实践机会,要求培训师累积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操作经验,在培训进展过程中,根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来补充以及更新培训师的知识结构以及经验内容。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方式发展化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方式发展方向包括分阶段进行,分为初始阶段、加强阶段、以及完善阶段。各个阶段也可分为固定周期多次培训,实现培训的内容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反复的运用以及操作,实现被培训者全面的掌握以及深入的理解所培训的内容,实现培训效果的最佳化,能够在培训过程中逐渐完善以及发展培训方式、培训内容以及培训模式,培训实现循序渐进,实现稳步提升的目的,实现真实的人才培训,培训出来的人才能够实际的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运行过程中发光发热。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方法发展还包括根据被培训者资质能力水平不同,进行培训方式分类,实现因材施教,事先进行被培训者的各方面能力,性格等方面的综合性分析调查,将数据进行记录,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在统一培训方式之下,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来实现被培训者的均衡发展,全面化提升,综合能力提升,同时根据被培训者的特长以及天赋,进行合理的引导,最大限度的发展以及提升被培训者的能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方式还包括多样化培训,即根据培训的内容以及根据培训的形式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来达到最佳的效果,如实践培训,采取模拟培训操作,实际场景演练,小组角色扮演等形式来具体化实践场景,增加代入感,给予被培训者足够的试炼机会。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目标端正化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改进建议还包括培训目标端正化,即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从应试考试的怪圈中抽离出来,具体操作为改变考核方式,即考核方式以具体场景,或者实际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试题为考核要点进行考核,在考核过程中通过随机制造突况,或者预先制定影响事件,让被培训者在该环境中快速的给出解决方案,并且完整的制定出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该考核重视被培训者的表现,包括对于突发事件的态度,解决问题的条理性,问题处理的有效性以及效率等,同时还对最终的方案进行全面的分析,从方案的完整性、全面性、实用性角度分析,确定方案的可行性,将这些因素进行整合确定该被培训者的基本素质以及整体水平,在进行理论考核,理论考核则是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案例中包含人力资源管理的综合性知识,既考察被培训者的应变能力,也能够考察被培训者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基础的稳扎性,将这些数据以及这些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能够获得职业资格证的人员,能够获得资格证的人员要求包括全面型人才,问题处理能力较强者,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较为突出者,或者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某一方面极为卓越者,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多样化,有效的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化。
四、结束语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能够实际的帮助企业培训人才,促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全面发展,对于企业而言是较为重要的存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发展缓慢是现今的一大问题,需要找出关键所在,对症下药。
参考文献:
[1]王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中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J].经贸实践,2016,(3):148.
[2]苏晓哲,张曦.海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存在问题及培训策略[J].经济师,2014,(10):214-215.
[3]齐江鸿.浅谈人力资源培训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J].经营者,2013,27(3):29,31.
[4]孙秀梅.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魅力中国,2010,(20):46-46.
[5]曾雅娟.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误区及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6,(8):88-89.
企业培训内容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
培训风险;
对策
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现代企业对人的认识与传统企业已经有了根本的不同。传统企业通常把人看作一种工具或手段,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人对于企业来说,是同物质资本、货币资本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一种资本形式。既然是资本,就需要进行投资,只有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才能保持和提升人力资本的价值。员工培训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重要形式,在现代企业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民营企业相对于其它企业组织而言,在物质资本的竞争上往往不具备竞争优势,更应当通过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来提升人力资本的价值,进而创造自己的竞争优势。现实是,员工培训作为一种企业投资行为,风险与收益必然同时存在,培训既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收益,又不可避免地会为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很多民营企业正是出于对培训风险的担心,不敢加大对培训的投入,从而对企业和员工的自身发展形成一种制约作用。
一、民营企业员工培训风险的内涵
培训风险是指在企业培训过程中以及培训结果上,由于组织、观念、方法、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对企业造成负面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其培训风险大致可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培训观念风险。培训观念风险主要指企业管理者对培训缺乏科学的认识而可能对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培训要取得理想的效果,首先需要企业有正确的培训理念,需要管理层尤其是高层管理者的重视和支持,如果管理层缺乏对培训的科学认识,势必会对培训工作造成不良的影响。
2.培训技术风险。培训技术风险主要是指在培训过程中,由于培训程序、培训方法、培训技术的不合理而可能对培训效果产生的不利影响。如在培训实施前不进行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培训人员的培训方法选择不当、培训过程缺乏严格有效地控制等,都会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3.培训贬值风险。培训贬值风险主要指培训后学员没有能将培训中学习的内容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进而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培训与企业其它经营活动不同,其效果转化往往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员工对学习内容的遗忘、生疏,或者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培训的内容缺乏应用的环境,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4.人才流失风险。人才流失风险主要指培训后员工不愿继续留在企业,选择离开企业而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培训后的人才流失不仅导致企业的培训投资无法收回,如果人才流失到其它企业,尤其是企业的竞争对手那里,企业花了培训费用却为别人培养了人才,企业则要承担更大的机会成本;
人才的流失更会使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商业机密流向其它企业,这对企业所产生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二、民营企业员工培训风险的成因
1.企业对培训认识的不足。培训是一项涉及到企业各个层次、各个部门的工作,需要企业各个层次尤其是高层管理者的支持,不同的管理者由于其对待培训的观念不同,对待培训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很多民营企业的领导,仍然缺乏对人的科学认识,没有认识到人才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培训对于人才成长和企业发展的重要行,如有的管理者认为培训是一种成本,对员工进行培训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员工在培训后,提高了其工作能力后有可能会跳槽;
还有的管理者认为企业效益好时无需培训、效益不好时无力培训等,这样的管理者就不会重视对培训的投入,进而导致培训观念风险的产生。
2.科学培训管理体系的缺乏。员工培训是一个由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方案的实施、培训效果的评估等多个环节组成的动态过程,需要在有效的培训管理体系的约束和指导下运行,缺乏科学合理的培训管理体系,或培训管理体系本身的不健全,都会导致培训风险的产生。当前,很多民营企业由于自身因素的限制,往往没能形成一套科学的培训管理体系,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缺乏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获得成功的前提,是提高培训针对性的保障,但很多民营企业在培训正式开展以前,没有对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员工的资质水平进行系统的调研分析,而是主观确定培训的对象和内容,导致培训内容、形式、课程与企业目标和员工需求不一致,难以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使培训流于形式化;
第二,缺乏完善的培训计划。一些民营企业开展培训时没有制定周密的培训计划,使得培训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约束和规范,培训成为一种无序和盲目的行为;
第三,缺乏严格的培训效果评估。一些民营企业培训工作随培训课程的结束而结束,缺乏对员工参与培训效果的考核和评估,这既难以对学员的学习形成一定的压力,又无法根据学员的学习效果进行工作的委任调整,造成培训效果的转化障碍。
3.人力资本的主动性。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根本区别体现在其具有主动性,人会根据自身环境的变化主动的寻找市场、实现自身价值。企业员工经过培训后,受训员工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了提高,其需求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当企业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时,他们就会产生更换工作和环境的愿望,不断寻找新的工作机会,以满足内在价值需求。因此,企业通过培训投资来提升人力资本价值的同时,也会因员工工作选择面的扩大而面临员工流失的风险。
4.企业文化建设的滞后。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并被全体员工认同和遵守的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优秀的企业文化一经形成,便会对员工产生强大的导向和指引作用,形成企业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长期以来,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比较重视组织、体制、制度等硬环境的建设,但对企业文化软环境的建设却重视不够,使得企业缺乏一种对员工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企业文化,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不够这更易造成培训后因学员能力的提高而产生的人才流失风险。
5.培训效果的滞后性。培训效果的典型特征之一在于其具有滞后性,也即培训课程结束后培训活动的效果一般不会立刻体现出来,它需要学员在实际工作中对培训内容的运用、转化来体现,这极易导致培训的贬值风险:一方面如果学员培训后缺乏运用所学知识的环境和机会,学员对培训内容就会产生遗忘、生疏现象,从而导致培训效益的流失;
另一方面如果培训后企业的内外环境发生变化,企业的发展战略出现调整,如转产、工艺改造、产品结构更新等,都会使正在培训或刚培训完的内容失去应有的价值,造成培训的贬值风险。
三、民营企业员工培训风险的防范对策
1.转变培训观念,提高对培训的重视程度。民营企业员工培训风险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源于企业缺乏科学的培训理念。企业必须转变培训是一种成本的观念,必须认识到培训是
企业的一种投资行为,是可以使企业获得长期、综合收益的行为,是企业获得长远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培训虽然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它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员工对工作的胜任能力,增强员工间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它同企业的其他投资形式一样,必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
2.完善培训体系,规范培训流程。健全的培训体系是培训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培训工作的支撑框架,民营企业应加强培训体系建设,规范培训活动的流程,避免员工培训风险的产生。第一,进行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全面客观地收集培训需求信息。培训需求信息来源于三个方面,即企业的发展战略、工作岗位的要求和员工个体的特征。企业的培训必须是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岗位的工作任务服务的,但也要充分考虑员工个体的特征,只有同时兼顾企业、工作和员工的需求,培训内容、对象、方式的选择才具有针对性,培训才能成功:第二,制定详尽的培训计划。企业应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的结果,考虑企业的培训需求与可能,确定企业培训的总体目标,制定详尽的培训计划,为培训的有效实施提供约束和规范;
第三,进行严格的培训效果评估。在培训活动结束后,企业应严格对学员参与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论对学员实施公平的奖惩,从而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培训的效果。
3.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凝聚力。企业文化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一种心理契约,优秀的企业文化对降低培训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强调企业与员工的利益一致性,帮助企业和员工树立合作的伙伴关系,更为重要的是,优秀的企业文化重视人的价值,重视员工的自我发展和成长需求,从而对员工形成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能使员工心甘情愿的留在企业,为了企业的发展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民营企业应在重视组织、体制、制度建设的同时,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感,降低员工培训的流失风险。
4.增强法律维权意识,限制不合理的人才流失。人才流动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合理现象,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价值的内在要求,但无序和缺乏法律规范的人才流动,却会给企业和社会带来消极作用。民营企业在对员工开展培训以前,应增强法律维权意识,可利用制度或合同的形式,根据培训内容和投入程度,与学员签订培训协议,就有关培训经费、服务年限、信息保密要求、违约责任等方面形成约定。如企业急需的培训,由企业全额承担培训经费,员工个人申请的培训,由企业和个人共担培训经费,或由个人完全承担培训费用,培训结束后企业对员工进行提职或加薪作为回报;
同时,如果培训后学员违反协议规定擅自离职,企业可根据协议要求赔偿,从而使企业的培训投资损失降到最小。
5.创造培训效果转化的环境,促进培训效果的迁移。为了降低因培训效果的滞后性所带来的培训的贬值风险,民营企业应注重在培训后为学员创造培训内容应用的环境,促进培训效果的迁移。第一,强化企业环境预测能力,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实施培训。企业在确定培训的内容、选择培训的对象时,不仅应考虑当前工作的要求,还应考虑企业未来环境的变化和企业战略的调整,考虑企业未来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只有将培训工作与企业战略目标相整合,才能使培训真正符合企业的需要;
第二,为学员提供知识应用的机会。培训后学员能否将学习内容迁移到工作中去,一方面取决于学员本身的努力,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企业的配合和支持,企业应注重为学员提供知识应用的机会和环境,鼓励学员在工作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对学员应用培训内容取得的成就给予及时肯定,激励学员应用培训内容的积极性,促进培训效果的转化。
参考文献
[1]姚科兰,企业培训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现代企业教育,2010(2)
企业培训内容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
职工培训;
策略
我国电力企业现阶段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变化,但仍有很多的问题出现,如电力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低、技术水平差异性大、理论知识的掌握较差等。因为电力企业主要是通过人员来完成工作,这就需要对职工进行相关有效的培训改善上述的问题,同时也可以保证生产和经营效率的提高,从而维护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良好的发展。
一、电力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问题
(一)职工对培训工作的抵触
电力企业培训的主要对象为企业职工,但是职工对知识学习不能够很好的内化,理解能力也相对较差,所以就会对培训学习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现阶段电力企业为了按照上级部门落实的工作,就将其目标强加到企业培训工作的指标中,导致培训任务量过大过多,从而不能有效的进行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不能合理的进行相关的调研工作,而且培训的内容经常会出现重复和企业发展不能融合的现象。
(二)培训模式和内容缺乏科学性
电力企业职工培训的主要目的是要加强职工的综合素质,而现阶段大部分的企业培训内容多以理论培训为主,对相关职业的技能知识的培训较少,所以造成职工实际的操作能力很差。职工培训内容的空洞,虽然达到很好的讲演效果,但实际上职工所能掌握的内容和重点内容过少。年度培训计划也没有充分的按照培训需求进行分析,对职工现状不能进行全面的分析,这都是因为对企业和职工的需求不了解,只能按照部分单位所提供的相关培训内容和企业管理人员的意愿去制定培训的计划。
(三)培训评估机制不健全
培训评估主要是通过培训后对培训效果做作以评价,以保证培训开展的意义。通过培训效果的评估,对职工培训内容进行分析,职工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内容,培训的计划是否有效的进行检查分析和评价内容。现阶段的评估建筑只是通过培训结束后留下的职工,对其进行培训效果的评估,这样就降低了评估体系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电力企业职工培训的完善策略和创新研究
我国现阶段电力企业给予企业发展速度更多的关注,因而忽视了企业发展的整体质量,就导致企业管理的模式出现了问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电力企业的良好发展。所以电力企业必须加强创新研究培训力度,以全面提升电力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强化企业核心竞争,促进电力企业可以长远的发展。
(一)转变观念,加强对企业培训的重视
受社会发展的形势影响电力企业必须建立合理的培训机制,从根本上能够认识到电力企业培训的重要性,摒弃传统培训中不良的观念和模式,跟进时展的脚步,不断完善培训工作。将职工培训和企业发展有效的联系起来,同时将职工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联系起来,严格落实企业职工培训的工作。全体职工能够通过岗前培训和职工的素质培养,加大培训力度,科学有效的进行规划。
(二)提高培训队伍的建设
职工培训需要不断的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完善培训模式,发挥自身的作用来积极的调动职工学习的欲望,尽量满足职工的实际需求,培训内容要体现带领职工走进工作现场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此外,企业培训人员的建设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电力企业需要不断的完善培训人员的聘任机制,确保培训人员能够具有较强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理论知识。电力企业需要不断扩大培训的队伍建设和培训师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其在职工素质培养和技能中的作用。企业需要加强培训师的管理工作,并将其培训的任务和质量纳入绩效管理当中。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
培训活动的方式灵活多样主要体现为培训模式的多样化,如理论知识、重难点和案例分析等。采取多种形式完善培训工作,从而有效的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不同的学习内容和阶段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培训,观察、会议、报告和作业、测验几种不同的形式进行培训。专业理论性知识可以通过课堂的讲授和答疑的方式进行,专业实践的应用可以利用实例进行分析,从而保证员工通过培训能够有所收益。
(四)创新职工的培训的模式
针对电力企业职工发展情况来讲,需要企业在管理方面加强对职工的培训,通过多种模式进行分析,通过职工对培训内容、培训前的准备和培训的时间进行统计,这也是完善培训计划和目标的过程,由此加强培训的评估工作。电力企业要结合职工的学习能力和个体差异性制定相对合理的培训方案。可适当的增加一些教育培训的积分制度,或者精神、物质的奖励等方式有效的调动职工培训学习的状态和积极性。管理人员可以有效利用培训活动或是培训结束的时间设定些和培训内容相关的游戏或是比赛,以个人或是团组的方式进行比赛,将相关的考核培训内容融入到活动中,降低职工对培训的抵触情绪,从而有效的激发职工的学习热情,并能够对学习内容进行内化和巩固、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三、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促使电力企业的安全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为了改善这一现状,电力企业部门必须要加强对职工的培训工作的认识,充分的理解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从而通过培训工作对职工的整体素质进行培养,加强职工的理论知识理解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确保电力企业能够良好的发展,收获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冯伟,赵.变电运行中的隐患及解决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