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在学校图书馆和CNKI数字图书馆上查阅有关学校体育锻炼方面的文献资料,获得了有关学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面的理论基础,在阅读的基础上,对查阅的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归纳,获取本研究课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体育锻炼自我总结【五篇】,供大家参考。
体育锻炼自我总结范文第1篇
1.1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学校图书馆和CNKI数字图书馆上查阅有关学校体育锻炼方面的文献资料,获得了有关学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面的理论基础,在阅读的基础上,对查阅的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归纳,获取本研究课题的核心内容。
1.2问卷调查法
为了获取重庆市中职学校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及影响因素,自己设计了重庆市中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的问卷,对近500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回收490份,回收率98%,其中有效问卷为460份,有效率为92%。
1.3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百分比等统计与分析方法。
2重庆市中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
2.1重庆市中职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
从表中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男生中非常喜欢课外体育锻炼的占21.5%,比较喜欢的占44.9%,一般的占25.6%,不喜欢的的占8.0%,而没有男生讨厌课外体育锻炼。在女生中,非常喜欢课外体育锻炼的占14.4%,比较喜欢的占41.2%,一般的占34.5%,不喜欢的占7.8%,讨厌课外体育锻炼的占2.1%,只有2.1%的女生讨厌课外体育锻炼,可以看出大部分男女生对课外体育锻炼都持有积极的态度,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是有认识的,参与态度是积极的,但有部分的学生在思想上还未充分认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没有真正体会到运动的乐趣。对男生和女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态度进行比较,发现男女生对课外体育锻炼持有的态度是不一致的,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男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持有的态度积极性高于女生,对于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需要加强引导。
2.2重庆市中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喜欢的体育项目
重庆市中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分析与研究何平(重庆市荣昌县职业教育中心)从表中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来,女生对健美操兴趣很高,占调查总数的20.8%,而男生对健美操的兴趣较低仅占调查人数的1.0%。女生喜欢健美操的原因可能是这个时期的女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对形态看得很重要,不希望发胖,但又不喜欢剧烈运动,而且大多数女生害怕胖,在体重逐渐增长的情况下,不得不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因此,他们选择了健美操,而健美操这个项目不受环境的影响,也可以在室内进行。而男生首选的项目是篮球占28.8%,这可能与男生的性格有关,篮球项目属于身体对抗项目,更符合男生的好斗性格。同时在表中也可以看出,对于我国一些传统项目例如:武术和跆拳道,学生喜欢的较少这是对我国发展传统体育项目不利。因此,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喜欢参加的运动项目来建设相关场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加体育锻炼场所,同时也应该提倡推广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
2.3重庆市中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从事体育活动最最主要的动机排序是:追求自身全面发展,减肥,强健体魄,缓解压力,掌握体育技能,陶冶情操培养兴趣。从学生体育参与的动机排序可以看出他们体育参与的动机丰富多彩,追求的目的是多样化的。从表中可以了解到: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主要主要集中在追求自身全面发展,这种情况占调查总数的56.1%,为了减肥的占总数的47.9%,为了增强体魄的占调查总数的45.4%,缓解压力的占调查总数的37.4%,掌握体育技能占16.3%,陶冶情操培养兴趣的占调查总数的11.2%。之所以产生这些这些动机,这是与学生的自身需要有密切的关系,这说明中职学生已经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和功能。2.4重庆市中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课外体育锻炼频数是反映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中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主动性,参加体育锻炼的频数越高表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越强,频数越低反应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越低。从表中能够看出,男生每周锻炼5次以上的占总数的8%,每周锻炼3~5次的21%,每周锻炼1~2次的占总数的42.2%,每周不参加锻炼的占总数的28.8%;
而女生每周锻炼5次以上的占总数的7%,每周锻炼3~5次的占总数的19%,每周锻炼1~2次的占总数的39.4%,不参加锻炼的人数比例占总数的34.8%,可见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每周锻炼1~2次是锻炼的主要的频率。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重庆市中职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是较积极的,认识是较高的。且男生明显高于女生,但仍有一部分学生的参与态度有待进一步教育引导。在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项目调查中,学生对体育运动普遍存在兴趣。女生最喜欢健美操,男生最喜欢篮球,而学生不愿意从事一些技术含量高的项目。2)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是为了追求自身全面发展,其次是为了减肥塑造形体。学生从事锻炼的形式主要是随意性锻炼,随机性比较大,其次是与朋友一起去锻炼。3)在学生从事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上,男女生主要是每周锻炼1~2次,这可能是受学生学习任务的限制,没有更多的时间从事课外体育锻炼。男女生主要锻炼的时间段不确定。
3.2建议
体育锻炼自我总结范文第2篇
1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
1.1研究对象采用包含整群、分层和简单随机抽样的多阶段抽样。抽样过程中选取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3所大学,然后整群抽取其中7个学院,再分层抽取不同的年级,最后简单随机取样到相应的一个班级。在本文中的体育锻炼不包括体育课、学校运动队的训练,鉴于体育院系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情况受专业课程设置因素的影响,在问卷调查过程中,调查对象的选取不包括体育专业大学生。研究数据的收集是通过研究人员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900份,回收880份,回收率为97.78%,剔除无效问卷51份,最后有效问卷829份,有效率为94.20%。在最终有效样本中,男生382人,女生447人。
1.2测量工具在本文研究中采用《大学生锻炼行为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基于跨理论模型中的“变化阶段”和体育锻炼行为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共48题。第一部分包括性别、年级、所在学院,以及是否参加体育社团等基本信息组成。第二部分包括5个方面:第一方面了解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包括参与体育锻炼所处的阶段,最近一个学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强度、频率、项目等;
另外4个方面,了解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承诺、体育锻炼动机、体育锻炼效果、体育锻炼的自我效能,这4个方面均采用Likert五级计分法,问卷是由陈善平编写的《运动承诺量表》《锻炼动机测量简化版》《体育锻炼效果自评量表》《锻炼自我效能简化量表》而来。整个问卷的信度采用Cronbachα系数评价,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71。
1.3统计方法以spss17.0软件为统计工具,统计并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数据的处理方法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斯皮尔曼相关分析、逐步多元回归等方法。
2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中对调查对象的体育锻炼参与情况进行调查,在所使用的问卷中,使用体育锻炼行为阶段性分布调查表,即把大学生的锻炼行为分为5个逐步变化的阶段(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维持阶段),调查问卷中大学生参与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是不包括体育课、学校运动队的训练,每周锻炼3次以上,每次20min以上的身体锻炼活动,其中包括跑步、球类运动、游泳等活动。大学生依据对自身身体锻炼情况的判断,选择所处的相应阶段。
2.1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在行为阶段上的人数分布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在行为阶段上的人数分布由高到低分别为:准备阶段、意向阶段、前意向阶段、行动阶段、维持获得阶段,人数分别为:388人、154人、102人、110人和75人,各阶段人数所占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前意向阶段12.30%、意向阶段18.58%、准备阶段46.80%、行动阶段13.27%、维持获得阶段9.05%,显示出偶尔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最多,能够坚持体育锻炼的人最少。
2.2运动承诺和锻炼坚持的关系
2.2.1总体上运动承诺对锻炼坚持的影响本研究为验证已有的锻炼坚持机制模型,首先探讨总体的大学生锻炼坚持与运动承诺的关系,基于锻炼动机、自我效能、锻炼效果作为运动承诺的前因变量(以下将锻炼动机、锻炼效果、自我效能统称为运动承诺的前因变量),故在相关分析过程中将三者放入相关分析模型中,对以上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结果如表2。由表2看出,锻炼坚持和运动承诺以及运动承诺各前因变量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锻炼动机、锻炼效果、自我效能作为运动承诺的前因变量,与运动承诺之间的相关程度相比和锻炼坚持之间的相关程度更高。因为有多个自变量与因变量有线性关系,为进一步考察运动承诺及其前因变量对锻炼坚持的预测作用,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以运动承诺、锻炼动机、锻炼效果、自我效能为自变量,锻炼坚持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得到结果如表3。由表3可知,(1)在诸多自变量中,运动承诺、锻炼效果、自我效能进入回归方程,锻炼动机没有进入回归方程。(2)进一步比较显示,运动承诺、锻炼效果、自我效能联合对锻炼坚持的贡献率为41.7%,而运动承诺单独对锻炼坚持的贡献率最大为31.3%。运动承诺、锻炼效果、自我效能对锻炼坚持的预测力达到显著水平(P>0.05),说明运动承诺、锻炼效果、自我效能可以有效预测锻炼坚持,其中运动承诺对锻炼坚持的预测作用最大。由表中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可以看出,运动承诺、锻炼效果、自我效能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数,即运动承诺、锻炼效果、自我效能正向影响锻炼坚持,而且回归系数值越大,预测作用越大,即运动承诺对锻炼坚持的正向预测作用最大。其次为锻炼效果,最后为自我效能。在访谈过程中,锻炼效果对锻炼坚持的作用得到体现,多数受访者表示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为强身健体、放松心情、保持身材等,出于各种目的参与并希望得到期望的结果,若期望的锻炼效果能够实现,便觉得参与体育锻炼很有激情和动力,反过来促使个体保持参与体育锻炼的状态,即促进坚持体育锻炼。
2.2.2不同行为变化阶段的大学生运动承诺对锻炼坚持的影响对前意向、意向、准备、行动和维持阶段大学生的运动承诺及运动承诺前因变量和锻炼坚持分别做相关分析,见表4~8。
由以上5个表可看出,在不同的锻炼行为阶段,运动承诺和锻炼坚持之间存在相关。除行动阶段之外,锻炼动机、锻炼效果、自我效能均与运动承诺存在相关。为了进一步确定哪一个变量在某一阶段对锻炼坚持的预测作用最大,以运动承诺、锻炼动机、锻炼效果、自我效能为自变量,锻炼坚持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表9。由表9可知,回归方程具有显著性,模型具有意义,锻炼效果、运动承诺对锻炼坚持的联合贡献率为36.6%,运动承诺和锻炼效果对锻炼坚持具有有效的正向预测作用,两者之中个体感知到的锻炼效果对锻炼坚持的预测作用更大,(P=0.000<0.01)。由表10可知,在意向阶段,只有运动承诺进入回归模型,运动承诺是唯一能预测锻炼坚持的变量。由表11可知,运动承诺和锻炼效果对锻炼坚持具有有效的正向预测作用,两者之中运动承诺对锻炼坚持的预测作用更大,(P=0.000<0.01)。由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可知,运动承诺对锻炼坚持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锻炼动机(见表12)。由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可知,运动承诺对锻炼坚持的影响最大,其次为自我效能(见表13)。
3结论
3.1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在行为阶段的人数分布由多到少分别为:准备阶段、意向阶段、前意向阶段、行动阶段、维持获得阶段,即处于偶尔锻炼状态的大学生比例最多,能够坚持锻炼的大学生比例最少。
3.2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总体而言,运动承诺和锻炼坚持之间的关系呈正相关。在5个不同的行为阶段里,运动承诺和锻炼坚持之间均呈正相关。
体育锻炼自我总结范文第3篇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江西省五所高校2006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人数为2800人。其中男生1240人,女生1560人。
1.2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进行研究。发放问卷2800份。回收问卷2780份,其中有效问卷2380份,有效回收率为85%,并对问卷进行了信度、效度的检验,均符合统计学要求。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体育态度
通过调查显示,有26.5%和47.8%的大学生平时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体育锻炼,占总数的74.3%。这一结果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对体育的认知是明确的,对体育具有较高的兴趣和爱好,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意向。对男、女大学生体育态度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女大学生的态度低于男大学生,差异显著。特别是大学女生对不清楚自己是否喜欢参加体育锻炼这一项的选择差异非常显著,男大学生选择说不清的只有5%,女大学生选择不清楚的有27.6%。这说明女大学生的体育活动的行为意向要明显弱干男大学生。这一调查结果似乎又证实了“体育运动更适合男子的生理,心理特征”的命题。但如果从自身工作找原因,它反映了我们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在内容设置、组织安排、器材设备等方面,还没有很好地照顾到女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还不能充分满足女大学生特有的体育需要。大部分大学生有积极的体育锻炼态度,这对大学生增强体质起到推动作用。只要大学生愿意把钱花在体育锻炼方面,不论遇到多大困难都坚持锻炼,体质终究会提高的,这又和大学生的经济,意志紧密联系,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一些锻炼大学生意志力的项目,有意识的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力,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行为意向态度,增强大学生体质。
2.2体育行为
从调查可以看出,有59.4%的大学生每次锻炼时间为60--120 min,有3.3%的大学生每次锻炼时间在30-60 min,而男生主要集中在大于120 min和60-120 min之间,占总数的77.7%;
女生主要集中在60-120min和30-60 min之间,占80-8%。从每周锻炼次数看,男生主要集中在3~4次/周,占总数的50%;
女生主要集中在1~2次/周,占总数的42.3%。从整体上来看,绝大多数大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运动量较为理想,而且男生比女生更好,但每天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并不多,仅占总数的4.3%,其中有37.6%的大学生只锻炼1-2次/周。尽管他们已意识到体育锻炼对一生的成长非常重要,但在体育意识和参与程度上还有一定的距离。当大学生在锻炼中感觉到成功感,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时,会大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每周参加锻炼的次数、时间会增加,而且为了做的更好,会在课下尽量练习,这样在无意识中会增加锻炼次数,锻炼时间也会更长,在自己不断学习中,对动作的领悟更好,做的动作更好,形成良性循环,可见,情感体验、行为习惯对学生锻炼次数,锻炼时间有很大影响力。如果学生在锻炼中始终对自己没有信心,这样会打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只有在体育教学中增加对学生有意义的情感体验、行为习惯,可以调动学生参加锻炼的积极性,对提高大学生体质有重要作用。
2.3影响大学生体育态度与行为的因素
2.3.1体育锻炼中的消极态度
体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受人们的体育需要、体育价值取向、体育活动环境、体育活动经验的制约。一部分学生为了应付体育考试和检查,而不得不上体育课或参加某项体育活动。从调查结果来看,虽然目前处于这一阶段体育态度和行为的大学生所占比例不高,由于全国大学生人数的基数大,所以实际人数并不少。我们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促使这一部分学生的体育态度向积极方面转化。
2.3.2体育教学的影响
目前我校普通体育课仍然沿袭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的体育教学模式,部分项目从小学、中学再到大学都在重复学习,没有多大变化。而且很多教学内容侧重于竞技性,实用性和娱乐性较差,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方式依然是以教师为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3.3男、女大学生对体育锻炼项态度的差异
通过调查结果看出,男、女大学生由于身心特点和生理原因在体育锻炼的态度选择上有明显的差异。男生锻炼态度或对体育的意识要强于女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女生中有27.6%的学生选择说不清平时是否喜欢体育锻炼。一部女大学生对体育达标抱消极态度,项目选择又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是限制女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消极因素。不利于女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态度。
3结论与建议
3.1加强大学生对体育态度的认识
大多数大学生已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对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较为有利,但是大学生在付诸行动时,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即态度与行为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
3.2加强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
只有充分挖潜,因地制宜,加大资金的投入,才能克服困难,增加场馆设施,充分满足学生锻炼的需求。另外,可以采取学校、社会、大学生三方投资的原则来改善和更换体育设施,适应社会对体育锻炼提出的新要求。而且大学生通过“自己投资,自己锻炼,自己受益”的方式,可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爱护公共财物的高尚品德。
3.3加强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和内容的改革
由于现行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和内容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因此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学内容应根据学校场地、设施、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取舍,借鉴体育选修课的方法,成立各种俱乐部或单项体育协会,去组织教学和进行专项指导。
3.4加强女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的培养
加强当代女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的培养,对我国未来人口的质量和社会文明的进步是非常有意义的。因而高校体育教学应根据女大学生爱美的心理特点,让她们认识到优美的形体须通过科学、系统、长期不懈、艰苦的体育锻炼才能实现,因此。要积极引导女大学生投身到体育锻炼中来。
3.5加强群体竞赛活动内容的改革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有目标、有计划、分阶段、有组织地开展各类群体竞赛活动。改变以竞技项目为主的竞赛内容,使群体竞赛活动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把竞赛性、趣味性、知识性、娱乐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注重参与的广泛性。通过群体竞赛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以此强化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行为。
体育锻炼自我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保山市;
中学生;
课外体育锻炼;
制约因素;
研究
1.引言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日益提高,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学生应努力做到学习好,身体强,不仅要文化知识优秀,同时在身体素质方面也要优秀。但中学生的学业压力比较大,再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他们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机会和时间就越来越少,中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这对中学生的体质状况就有负面影响。因此,笔者在全国推行阳光体育运动的大背景下,了解目前保山市中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实际情况,就制约中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研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举措。这不仅可以帮助体育教师更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也可以让更多的中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外体育锻炼中去。
2.影响保山市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原因
2.1 对课外体育锻炼缺乏认识,不够重视
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不论是初级中学还是高级中学,都应要认清趋势,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走上正轨铺平道路。中学生的学习任务很重,在这一时期也是他们学习知识的关键时期,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将直接影响到中学生的学习和身心的发展。中学生要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这就不能仅仅限制在一个狭隘的空间和环境中,上至国家,下到个人,都应该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给出一个高标准的定位,在一个大的范围内,要让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与学习文化知识的目标全面有机的结合起来。
2.2 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不明确,呈现多样化
大部分中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不太在乎,而动机是能引起,推动一个人进行某一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人某种需求的念头、愿望、理想。心理学上的研究表明,人们对某一事物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取决于对这一事物所具有的价值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取决于对这一事物的浓厚的兴趣。调查中发现了中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是多样的,但学生的主观动机不明确,呈现出多样化。
2.3 热情度不高,不能坚持课外体育锻炼
中学生在升学的较大压力下,不得不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当前的教育体制仍然让广大的中学生不容易做到学习和体育锻炼的统筹兼顾,导致他们对课外体育锻炼的热情度不高,甚至开始厌恶课外体育锻炼活动。
2.4 缺乏课外体育锻炼氛围,其他学科抢占了体育课时间
在调查中发现,目前的大环境是认为体育课与体育锻炼没有学习文化课重要,这在许多学校中都普遍存在。学校不重视体育的发展,在体育教学中的经费投入不足,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不足,设施严重落后,学校对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管理不严格,这些导致学校的体育工作开展不到位,也就缺乏了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的氛围,甚至学校偏重文化学科,占用体育课时间,在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安排进行文化课的学习,另外校外体育环境的缺乏对中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这就严重阻碍了中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
3.制约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
3.1 学生个人因素,心理、自我兴趣和对体育锻炼的目的、作用、方法不够明确
学生缺乏对体育知识的了解,没有全面了解体育锻炼活动,有学生具有自卑、内向、自我封闭的心理,学业重感觉自我压力太大,对课外体育锻炼不感兴趣,缺乏自我主观能动性,也缺乏体育兴趣爱好,没有良好的体育价值观以及对运动伤病等产生恐惧心理而不愿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3.2 社会因素及家庭影响制约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具有社会性,社会风气对中学生有很大影响,这影响到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现在网络冲击日益严重,中学生常上网,泡网吧而忽视学习、体育锻炼和身体健康,社会主流应该是在良好环境下带动中学生,积极宣传、引导中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更不能让中学生受不良影响。而现代社会,在家庭里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过于溺爱子女,认为体育锻炼就是吃苦,这让一些中学生养成了骄、懒的不良习惯和不良的生活方式,家长不正确引导开展课外体育锻炼。
4.对保山市开展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对策研究
4.1 学校要加强和深化教学改革,努力贯彻实施素质教育
不论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校长,还是教师和家长,都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作用,要为如何实现让学生更好的全面发展而关注教育教学改革,其中要努力加强体育教学改革。学校教育的目标应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体育教学的目标也应纳入学校教学的总目标,学校要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的负担,给予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保障,注重体育和文化学习的协调发展,要在体育教学中发挥新思想,走出新路子。
4.2 加强体育文化氛围的培养和构建,加大宣传力度
学校除了要拥有良好的校风、学风,还要有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和氛围,教职员工和学生都是学校的一份子,所以要鼓励所有人积极参与构建校园体育文化,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学校领导也应重视体育锻炼,加大体育的经费投入,努力改善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等的条件,加大力度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学校可通过经常性的举办运动会、体育周、体育节和多种体育游戏,各种单项的体育竞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来引导和带动体育的发展,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个全民健身的体育氛围,从大范围内促使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外体育锻炼中来
5.结语
通过加强课外体育锻炼来健身健美,增强中学生的体能体质,增进健康,是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必须的趋势,是我们应该走的坚定不移的道路。总体上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具有灵活性、可塑性、特殊性、多样性等特点,课外体育锻炼适合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导下,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课外体育锻炼就体现出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通过调查不难发现,制约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是多个方面的,这既含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S].教体艺[2006]6号2006-12-23.
[2] 梁俊.谈谈影响中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J].2009
体育锻炼自我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自我锻炼;
体育兴趣;
受益;
体育锻炼习惯
自我锻炼能力是指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任务和身体锻炼的能力,也属自学的范畴。锻炼过程如同学习文化课知识一样也是枯燥乏味的,因此培养兴趣是很关键的,平时的体育课由于课堂上人数较多,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又各不相同,因此,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提高很有必要,这样不仅起到了锻炼效果,又加强了体育课的效果。本文就中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自我锻炼能力,结合自己几年来的体育教学实践经验谈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中学生不愿主动参与自我锻炼原因分析。
1.心理因素
体育锻炼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这一点不可否认,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从中受益,这要取决于我们对运动的坚持性有多久,它的效果主要还是要日积月累。很多学校忙于抓教学,甚至都不上体育课,中学生缺乏对体育运动的参与,从未感受到体育锻炼所带来的快乐,也不知道体育锻炼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巨大影响。思想上对体育锻炼没有兴趣,很多同学认为只要学好了文化课,搞好了成绩就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体育的好与坏无所谓,这种主观意识的错误也极大影响了中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有的同学甚至从不参与体育锻炼。
2.身体因素
学习压力大,生活无规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身体因素对于中学生参与自我锻炼的影响不容忽视,胖的同学跑不动,瘦的同学不想跑或跑不下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的不注意导致不少中学生体形偏胖,还有的因为厌食、挑食导致体形瘦弱体质非常差。另外,平时家长溺爱,家长怕孩子吃苦能不锻炼就不锻炼,既不反对又不支持。只要文化课成绩好就可以了。于是从不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很多学生养成了懒散的习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身体条件是导致他们不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
二、如何提高中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1.加强思想教育,强化自我锻炼的意识养成锻炼习惯.
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从思想上让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的好处,我们要时时处处进行宣传,摆事实讲道理,体育锻炼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体育锻炼能让我们健美,能让我们变得壮实,更能让我们变得聪明。慢慢地让学生的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强化思想的同时我们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要给予表扬,遇到其动作不正确要及时纠正。少点批评,多点鼓励。我们多用一些生动的比喻,幽默的语言,有趣的例子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总之要从思想上让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并不是什么难事,也不是什么丑事,只要持之以恒,肯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慢慢地让学生有了锻炼的意识,从而养成锻炼习惯。
2.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自我锻炼项目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但是学生与学生之间总是存在差距的,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又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选择教材时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因材施教的前提更是自我锻炼的开端,俗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要选好了项目,中学生的自我锻炼就有了方向,然后相应地去制定计划,当然,体育学科不同于其它的科目,安排内容一定要注意科学性、针对性及全面性。也就是所选定的内容必须是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有科学性,不能伤害身体,不能违背规律,另外还要注意身体锻炼要全面。这一点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的指导了,作为教师和教练员,我们不仅要积极地帮学生选好项目还要经常关注学生的自我锻炼情况。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指导者而不是领导者,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要让学生感受教师是年龄上的长者,是生活中的朋友。无论何时都要学会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与学生融洽相处,从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爱戴,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以最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锻炼身体的兴趣。也为课外的自我锻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平时注重教学方法,提高中学生参与锻炼身体的热情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新课程改革重要理念,随着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我们不仅要注重怎么教,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怎么学,学生学到了什么。我们利用先进的设备,利用图片展示,利用视频资料,创设不同的环境让学生自我学习、自我锻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体育,在体育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了体育技能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快乐,而且还让学生从自学中体验成功的成就感,从而主动参与课外的自我锻炼。因此,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不仅为教学提供了方便,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而且更重要是为中学生的自我锻炼提供了保障。
总之,要让中学生积极参与自我锻炼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探寻原因,用更多更好的办法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让更多的中学生积极参与自我锻炼。从锻炼中寻找快乐,从快乐中感受锻炼,从锻炼中受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