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小学德育教育教学论文【五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7-03 09:10:07 来源:晨阳文秘网

小学德育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师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小学德育教育教学论文【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小学德育教育教学论文【五篇】

小学德育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作为教师,首先是“传道”,然后才是“授业解惑”。中央大力提倡“以德治国”,学校工作也把德育放在首要的位置,广大教育工作者为培养青少年倾注了大量心血,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学生们的某些行为着实让我们感到大吃一惊。难道这些现象只是刚刚出现的吗?想来并不是这样吧?成绩、升学率、还是表面的文章?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学校教育能否培养出充足的、素质优良、品德高尚、知识丰富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对德育的管理。为了充分发挥德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整体功能,提高德育的实际成效,就必须加强对学校德育教育的更深层次的探究。

小学阶段正处于人的发展的基础阶段。儿童的品德行为正处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阶段,可塑性强,只要正确地引导,就能促进儿童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变得更加优秀。反之,如果在德育的某一环节上出现偏差,则将使儿童向不良的方向发展,就成了大家眼中的“坏孩子”。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现代精神文明的体现,也决定着未来的社会面貌和民族精神。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德育具有重要的基石作用。

人们常说:“体育不好出废品,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这是大家总结出来的经验,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思想品德是灵魂,起着导向的作用,德育也就起着导向作用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小学思想品德课本内容陈旧,教育方法陈旧,用时严重不足;
思想品德教育评价制度也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外部环境对德育也有着相当的负面影响。为此我们要更加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一、教师要明确德育工作的内涵,特别要认清当前的新形势、新变化,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改善教育教学手段,为人师表,定好自己位。

二、校内校外教育结合,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认真组织好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并把实践活动作为考评的依据之一。让学生走出去,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学校只有开展好这些活动,才能减少学生接触社会不良分子或受到不良的教育的机率。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我们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但学生对于实际的意义不甚明确,我们不仅要从理论上对学生进行教育,而更应该教育学生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才算是爱国主义。要让学生知道要爱国会主义,首先要爱家乡、爱学校,让他们从小事做起。教师要引导学生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学校内的一草一木都成为我们教育学生的阵地,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只有教育的思想正确,把学校德育摆在重要位置,才能把学校真正办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基地。必须把育人看作是头等重要的事情。因为一个人学业上的缺陷并不一定会影响他的一生;
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他一辈子。德育在中小学生接受教育中有着非常特殊与重要的地位,任务更加艰巨。德育工作,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将会有更多的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我们将继续坚持走人文教育之路,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持之以恒地进行更深一层的探索、研究、实践。

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每一名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健康成长,成为合格的建设者。

小学德育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德育教育;
团结协作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重要使命,德育是塑造人的品格,是培育人的灵魂,在学校教育中应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事实上,学校里的每位教师都应是德育教育的工作者,都要参与德育教育的全程管理,要关注德育教育的实效性问题。

一、抓注语文课堂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教室和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成长进步的主阵地。我们绝大部分的教育活动都在教室里,都在课堂上有序展开。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时,语文课堂是当之无愧的主阵地。我们语文教师要追求备好一节课,备细一节课,备精一节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努力融汇三维目标,争取在日常教学中,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把德育教育和欲达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融汇渗透在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细节之中。

比如,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所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团结协作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采用高效课堂模式,把学生组合成很多学习讨论小组,让他们本着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精神,就是培育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的良好方法。比如在学习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课文第21课《称象》时,在处理完基本的生字、生词后,课后随堂习题里面有“我会写”和“读读说说”两个题目,我们就可以吧学生分成若干四人小组,让他们先在小组里面讨论,看那些同学能用刚学会的生字造出更多更漂亮的词语来,看哪些同学能模仿“读读说说”里面“ 一边 一边”的例句仿写出更多更好的例句来。首先给出五到十分钟让学生组内自由讨论,让后由各个小组自由推荐小选手代表各自的小组积极踊跃发言,参与全班所有小组的竞争。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既能很好地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作竞争意识。这样就能自然而然地把“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德育教育目标渗透进去。

二、注重人文解读,推进德育教育

语文课本身就是人文性极强的一门课程,很多经典课文都是我们进行人文教育、德育教育的好材料。比如《将相和》这篇课文就融经典性、人文性于一体。我们在上这一课时,要精细解读,挖掘其人文价值,同步推进德育教育。

《将相和》的原版故事出自于大史学家司马迁的名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后用白话改编为小学经典课文。课文里面,通过记叙“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小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的经过,刻画了足智多谋、智勇双全的蔺相如,骁勇善战、勇于改过的廉颇的形象,再现了战国时期群雄纷争的历史,揭示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和为贵”的传统思想,正对应了那句老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三个小故事就是三个典型事例,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其所蕴含的人文价值就在这三个典型事例中充分彰显。赵国得到“无价之宝”和氏璧,秦国倚强欲夺,赵国束手无策之际,蔺相如临危受命。“蔺相如想了一会儿”初显他的沉稳和镇定,在讲解这一段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学习蔺相如这种“想好了再说”的说话办事方式。在秦庭之上,在渑池会上,蔺相如有礼有节,机智勇敢,捍卫了和氏璧和赵国的尊严,这种既敢于担当,又十分讲究说话做事的分寸、方法,既据理力争、理直气壮,又讲究有礼有节的品格,正是我们所有人在品读这篇经典课文时所应学习的。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而避让廉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蔺相如这种心胸广博、着眼大局、不计私利、谦虚宽和的高贵品质。在讲解到廉颇知道蔺相如是因为顾全国家利益而谦让自己时,立刻意识到自己为了和蔺相如一争功名地位的高下而没想到国家大局利益是多么的错误时,立马“负荆请罪”,我们就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学习廉颇这种知错能改、坦荡磊落的可贵品格。课文对廉颇,虽然着墨不多,但血肉丰满,性格鲜明。渑池之会,廉颇屯兵边境以应对不测,让秦王“不敢拿赵王怎么样”,足见廉颇的骁勇善战。“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虽然出自廉颇自己之口,却把一个驰骋疆场,出生入死的大将形象展现在眼前,更让人看到了一个性格直爽、敢爱敢恨、口快心直的廉颇。当得知蔺相如避让自己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是以大局为重,廉颇“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便负荆请罪,一个知错能改的可爱形象跃然纸上。从课文最后的圆满结局“将相和、强赵国”,我们可以适时教育学生“团结就是力量”、“众志才能成城”等。

语文课文本身就融社会性、文史性、人文性、故事性为一体,我们在精细解读课文时,可以精细挖掘其人文价值,同时对学生进行材料详实、事例典型、导向明确、内涵丰富的德育教育。

在社会大转型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发展变化很快,学校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抓住课堂教学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等各个环节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加强和提倡学校的即时性教育与社会后果性教育相统一起来,让每个孩子都能深刻感受到社会的真善美,体会到正确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对其人生的影响,并帮助学生积极健康面对学习、生活。这是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方法与途径研究,不要牵强附会,更不要脱离语文课的特点,要讲究自然的渗透,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渗透是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最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国著名教育家于永正也说过: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因此,我想德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是不露痕迹地渗透,达到水到渠成而又润物细无声的无痕效果。

参考书目:

[1] 《传统文学教育的现代启示》,陈雪虎著,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小学德育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一)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教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人,教师的价值观念会在教课时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产生影响。因此首先应该改变的就是教师“唯分数论”的观点。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素养水平直接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更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能否顺利实现。所以,一定要让教师摆脱应试教育的枷锁,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认清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全面贯彻落实“德育优先”的战略思想。另外,还可以将德育作为一项考核标准加入到教师评估中。

(二)改善教育方式

在现今的状况下,德育主要由专门的德育教师负责。事实上,德育可以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育中。小学的必修课有十门之多,每一科的教学中都可以渗透入道德教育。比如在语文课上,可以在讲解《我的战友》一文时,渗入爱国主义以及崇高的革命精神以及钢铁般的意志。在音乐课上可以让学生欣赏《保卫黄河》等震撼人心的曲目,同时伴随爱国主义事迹教育或者影片的欣赏。让学生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感受到爱国主义。不同的学科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渗入性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各科教师都可以担任德育教师的角色。自愿“牺牲”自己的课上时间,同时花费时间精力在自己的课程中挖掘德育点。

(三)完善评价体系

我们都知道,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从学生到老师都把成绩作为唯一的焦点仅仅是因为分数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因此,如果想使学生、教师重视德育,就需要健全评价机制。道德评价的目的仅仅是找出学生的不足而不是选拔所谓的“道德精英”。运用德育机制主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自己的个性成长,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而不是把德育知识化、学术化、数量化。

(四)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联系

建设“家庭—学校—社会”一体的沟通体系。主要实施时,就是将家长请到学校中,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及时将发现的道德问题以及教育经验等进行双向的交流。另外,学校可以利用所在的社区,将社区作为德育实践的基地,比如:宣传保护环境,社区打扫卫生等社区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道德品质的提升。

二、总结

小学德育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一、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

1.教师规范操作“生活化教学模式”

由于小孩的是非辨别能力差,教师在品德教育过程中对小孩的启迪作用尤为重要。“生活化教学模式”不是像其他教学模式有固定的教学场所和评估标准,而且实施难度大。教师应根据学校的“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指导以及所在班级学生的特性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在进行生活化教学之前,除学校给老师进行特定培训之外,老师自己也应该加强对“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强化,教师可以自己去了解和掌握一些“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成功案例,认真分析甚至解剖其生活化课堂,切实体会和理解其生活化教学的方面。例如,在教学《找春天》一课时,除了给孩子具体地讲解课文内容之外,我们还可以带领学生去郊外春游让他们在玩耍的过程中找春天,找春天的现象、特征,他们可以找到春天来了,河水解冻了,草绿了,花开了,树木发芽了,农民开始春耕了,通过发现春天的这些特征现象,他们就可以找到春天,可以亲身用手、鼻、眼去感受春天,可以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春天的特征。

2.让孩子乐在其中

孩子在小学阶段对玩乐的兴趣大于学习的兴趣。“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在枯燥的课堂学习教授中引入生动活泼的生活外的教学,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让孩子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中更加认同品德教育中的知识理论。例如,在教学《花草树木点头笑》一课时,首先根据学生经常把一些重物挂在树枝上的举动,我们可以设计让学生体验的环节。其次,创设环境让学生扮演“小树”伸出两臂当作“树枝”,我让学生把沉重的书包挂在“树枝”上,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体验了小树挂重物的苦楚,从情感上产生共鸣,加深对小树的同情,学生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对别人的痛苦有了移情的体验。新课程把生活化的学习内容作为教学主流时,课堂教学中创设这样的生活场景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

1.生活化教学内容与书本知识的衔接

从目前的教育发展现状看,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还是以课堂教育为主,“生活化教育模式”为辅的。为了保证教学的质量,生活化教学的内容与书本知识的衔接是尤为重要的。

2.注意生活化教学工作的反馈环节

生活化教学并不是一次就会成功的,在实践中教师会有自己的感悟,他们对生活化教学模式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也会有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有感想。不管这次教学活动的规模大小,活动之后教师都应该做好工作日志的记录,做好教学工作的总结,以汲取以前的经验教训,并且发扬生活化教育模式中好的一面,以便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3.重视趣味教学

小学德育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小学德育教学

1、教学中渗透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思想与知识传播的重要场所之一,课堂教学中应以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出发点展开。在小学课堂上,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与人格塑造。教师应善于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2],发现其中蕴藏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知识。并将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更具针对性。例如,在“我和规则交朋友”单元教学中,教师可由以下几方面对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进行说明,如游戏规则、学习规则、交通规则等。同时应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列举并总结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规则,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规则。教师由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出保护公共设施、遵守交通规则、尊敬师长、尊老爱幼等德育知识。下一步,教师可从课堂规则与《学生守则》出发,与学生共同分析常见的违反规则的现象,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规则所具有的规范作用及约束力。例如学生在课堂上高声喧哗会对教学秩序产生不利影响,导致教学活动无法顺利进行等事例,进而得出课堂规则对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具有保障作用这一结论。通过课堂教学,将生活常见事例引入教学中,使学生更易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并帮助其形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达到心理教育与德育的目的。

2、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德育实践中

检验德育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即为德育实践。自素质教育理念提出以来,教育界对教学实践的关注度也随着上升,从而使人们在重视品德教育的前提下,对教学实践工作的投入性也日益增强。通常而言,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共青团活动是小学德育实践的主要手酸。通过德育活动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使用较为广泛。教师可以把握校园活动的契机在班级开展相应的活动,从而使学生在校园文化与班级文化的共同影响下,提升道德水平与心理素质。如学校开展了“你我共建文明校园”教育活动,教师则可以借此机会在班级开展“礼仪伴我左右”的实践活动,并鼓励、动员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提高学生对活动的热情。此外,教师可以采用歌曲创编的形式,让学生将文明礼仪以歌唱的形式进行演绎,另外也可以宣传手册的形式向学生宣传文明礼仪知识,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礼仪指导。强化情感、人格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其更加注重礼仪,并树立积极阳光的心态。

3、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作为社会文化之一,校园文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同样承载着精神文化。良好的校风有助于德育教学效果的优化。校园文化涵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建设能够使全体师生形成奋发向上的内驱力;
精神文化建设能够增强师生的凝聚力;
物质文化建设可使校园人文气息更为浓厚[3]。先进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综合素质、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能够起到促进学生人格健全、陶冶学生情操的效果,对学校、师生的和谐发展起到积极地推进作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可从升旗仪式、校歌、校训、办学理念、先进代表评选等方面入手,从而强化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弘扬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目标与远大的理想。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实施德育教学,方式较为丰富,如在小学生目光所及之处,如道路、花圃、餐厅、校门等位置设置有教育功能的物质设施(警示语、宣传画等),将德育知识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从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校园环境的熏陶下,学生的思想品德与心理素质将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校园基础设施的完善与物质设施布局的优化,使校园环境更和谐宜人,从而增强师生开拓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

4、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的多数时间都是在校园内度过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体现在良好班级环境的建立上。但现阶段我国在积极的学习环境的构建上尚存在较多的缺陷[4],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为达到纪律性与规范性的目的,教师设置了较多的规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从而使其抵触、叛逆情绪增加。二是在管理方面,低年级与高年级没有明显的区分,使用高年级的标准对低年级学生进行管理,使低年级产生了较大的学习压力。为了更好地创建班级环境,教师应从日常生活与教学入手,加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注重完善自身人格,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师生间的平等交流。对于学困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与鼓励,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问题,给予学生建设性建议,防止事态恶化。为了创造良好和谐的班级风貌,教师可定期开展“吾日三省吾身”活动,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上台讲述自己从事件中学习到的道理。从而使学生善于反思,且更为全面地认识自我,提升自我认知,使其精神境界得到升华,从而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更好地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