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普通话教学论文【五篇】

时间:2023-07-03 12:20: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教育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的重要因素,而教师又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教育发展促进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也呼唤教育与时俱进。教育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必然要求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普通话教学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普通话教学论文【五篇】

普通话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教育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的重要因素,而教师又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教育发展促进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也呼唤教育与时俱进。教育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必然要求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特殊性使得教师教育无法一次性完成,教师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活动中成长。普通话的学习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自国家三部委联合颁布了《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办法(试行)》及《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等文件后,全国各省市加大推普力度,加快推普进度,举办推普培训班,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尤其是对在职教师,由此而掀起了学习普通话的热潮。通过测试我们发现有一些地方出现了学历与水平倒挂的现象:本科生不如专科生,专科生不如中师生;
大学教师不如中学教师,中学教师不如小学教师,小学教师不如幼儿教师。为什么学历高的不如学历低的,学得多的不如学得少的,难道是他们的学习条件差,语音天赋低吗?调查发现,这与各地各级学校重视的程度和个人的心理状态有直接关系。

语言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语言环境、社会背景、学习者的性格特征、认知方式、语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与动机、学习策略等个人差异;
教学大纲、教学条件、测试机制以及教师的语言水平与认知能力、教学态度与方法等客观因素。但近年来人们对非智力因素——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表明:学习者缺乏学习动机、自信心或过于焦虑会阻碍语言输入到达学习者的内部学习机制,从而影响语言的习得。

就普通话学习而言,影响教师学习的情感主要是对普通话学习所持态度的主观体验,主要表现为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动机是影响学习的直接动因,它从整体上决定着学习的“意义”;
兴趣是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精神体验,从微观上决定着学习的“意义构建”。笔者从事普通话教学近10年,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有较深入的了解。就教师来说,学习普通话的动机分为三类:一是生存需要:国家语委有关文件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的普通话应当达到二级以上水平,其中语文教师和对外汉教学教师的普通话应当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普通话教师和语音教师的普通话应当达到一级乙等水平。普通话等级证直接关系着教师的上岗、教师资格证的办理、职称评定等等。为了过级而学习,是教师中的多数。他们把普通话学习当作一种负担,一部分人(尤其是农村年纪大的教师)甚至感到是一种痛苦。但为了“生存”,负担也得承担,痛苦也得忍受。虽然在普通话的学习中也有乐趣,但面对浓重的方音、别扭的发音方法,乐趣总是断断续续,稍纵即逝。为了“生存”冲力十足,“生存”问题一旦得以解决,学习普通话的动力就较快衰退。二是发展需要:这类教师以普通话基础较好的教师为多,他们学习普通话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更多的发展机会。负担感、痛苦感减轻。学习中的乐趣增多,学习动力比较持久。三是成就需要:这类教师把普通话作为增进人际交流和提高自身素养的工具。他们对普通话学习没有了负担感,更多的是一种乐趣。他们积极利用一切机会来主动学习普通话,主动与他人交流,自觉地担负起普通话宣传推广的责任。

不同的动机,不同的学习普通话的目的,可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这样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

二、普通话教学的策略

1.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立足于教师的发展。普通话教学是综合运用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解决学习者在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口语使用问题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这门学科看似只是解决学习者的语言使用问题,实质上却是学识与修养的综合培养。根据教师的特点,我们可以将普通话训练的目标定位在——立足于教师的发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具体包括: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处理好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培养用普通话交际的能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注重培养学习者的思想素质、知识素质、心理素质、语言素质等综合素质。

(2)理论、实践、方法三者结合。教师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要不断探究训练方法,将理论、实践、方法结合起来。普通话理论知识系统是通过传授自学获得的,要求掌握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系统的规范。普通话技能是指应用操作的一种能力,需要通过大量语料的实践才可能得到巩固。巩固技能需要有切实能指导实践的理论,有了理论指导,还需要总结一套理论和实践能紧密联系的方法,有了有效的方法才能避免盲目随意、低效无序的实践。

(3)语音、词汇、语法三位一体。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对普通话的认识似乎存在着某种误区:认为语音标准了,就等于学好了普通话。其实不然,因为普通话系统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只有这三方面都合乎规范,才是纯正、标准的普通话。诚然,把方言和普通话作一下比较,不难发现分歧最大的是语音。所以学习普通话,语音是重点。但是纠正方音不应成为学习普通话的全部内容,因为我们把夹杂方言词汇、方言句式的语句用标准音发出来,仍然不是纯正的普通话。只关注语音,忽视词汇、语法训练会严重影响学习者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作为教师,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优劣。

语言进入交际包括五个环节:首先说者根据要表达的思想内容选择适当的词语组成话,用信息论的说法即“编码”。话语组织好后用发音器官说出,是“发码”。发音器官把话说出后,通过声波向听话人输送,是“传码”。听者用听觉器官接收对方发出的言语声波,是“收码”。听者根据特定的语境把接收到的信号经大脑思考辨识还原为思想内容,是“解码”。因为口语表达具有即时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即要现想现说,来不及仔细思考,要随时根据听者的反应,调节自己的表达方式和内容。这就要求说话者词汇量丰富,用词准确,句子合乎语法规范,而缺乏语汇、语法的训练,会直接影响口语交际。因此,学习普通话不仅要抓语音,而且还要抓词汇、语法的训练,要做到语音、词汇、语法三位一体。

(4)听、说、读三项并举。教师在普通话的学习过程中过分依赖于书面语,依赖于朗读。注重对普通话书面语的摄入与输出,忽视听说能力的训练,这是不符合语言学习的心理规律的。语言学家认为:语言起源于发音,而后才有文字。从人们习得母语的过程看,也是先听说后读写的。当然,普通话教学不一定照搬习得母语的模式,但必须意识到听说训练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普通话的教学就是通过具体的音形的刺激,在学习者的大脑皮层形成兴奋中心与兴奋中心的相互联结,构成一个普通话知识的体系。语言的内化需要有一个过程,感知不等于已充分理解,更不等于完全掌握。没有内化为思维工具的语言不属于个体自己的第二号系统,因此,也不可具有交际工具的全部职能。所以,语言的输出远远滞后于并小于摄入是不可避免的。这就意味着摄入在时间上要先于输出,在数量上要大于输出。具体地说,就是坚持听说领先,读写随后的原则。心理语言学也证明这点,而我们的教法却本末倒置。因此要真正提高教师的普通话表达水平要做到听说领先,听说读三项并举。

2.教学方法的选择

(1)比较法。比较法学习普通话,就是运用汉语演变规律,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学习普通话的一种好方法,也是一门将语言学概论,普通语音学、汉语音韵学、比较语言学、方言学和教学法等有关理论联系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用比较法学习普通话,对于教师,尤其是了解语言学、语音学、音韵学等有关理论的语文教师来说,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对于教师来说,加强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研究,有利于加强学习的针对性,节约学时,提高实效。教师要先了解普通话的结构系统,然后通过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了解自己所说的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能够举一反三,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互动法。互动,是指在口语交际中交际双方的积极参与和相互作用。听说的互动形式是构成口语交际活动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口语交际必须具备至少一个说话人和一个听话人,即当一个人说出一段话的同时存在另一个人在听。听说的互动存在于口语交际的各个环节和话语理解的各个层面。教师普通话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使教与学之间、学与学之间保持有效的互动。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习中通过意义的共享和协调,才能理解得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语言学习本身偏于理性思维,容易令人枯燥,如果在教学中以生活、职场中的口语话题为主线多采用听说互动的训练方式,将会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

(3)情感法。教学过程是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有机统一。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这是作为教育者的人对受教育的人进行教育所应实施的完整的教学。普通话教学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一个复杂的、受诸多因素影响的过程。就普通话本身来说,作为一种语言,它的使命就在于交流,而在交流过程中,情感因素就显得极为重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不仅对学习者行为及个性方面产生深远的积极的影响而且能促进教学关系的协调发展,为教学营造一个愉快的环境从而推动教学效果。教学中应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选择那些贴近现实生活,并对目标文化肯定态度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意义性、趣味性会使学习者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在授课中应多使用现代化的媒体教学手段,增加课堂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唤起学习者的求知欲和参与欲,融普通话教学于情景之中,刺激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增强普通话教学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叶竹均.懂·通·传·到——试论普通话科教师研修教学的四个境界[J].语言文字应用,2004,(2).

[2]陈才佳.方言区普通话教学低效的成因初探[J].广西教育,2005,(5).

[3]刘玫.推广普通话应三位一体[J].中学语文教学,2001,(12).

[4]宁方民.普通话训练应全方位进行[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5]杨昌英.情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6).

普通话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我国综合国力和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普通话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广范,世界上许多国家出现了“汉语热”。

国家非常重视语言文字工作,将语言文字工作推上了新的舞台。各行各业对各层次人才的普通话口语提出了新的要求。旅游市场人才运作机制下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论文联盟高。为适应社会发展,满足旅游市场高级人才的需求,笔者认为旅游管理专业普通话口语技能课程无论是在教学理念、还是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以及教材等方面不能停留在公共课程基础上,必需进行教学改革,充分体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特色,提高学生在社会上竞争优势。

1更新教学理念,重视口语技能训练

普通话口语是一门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沟通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训练课程[1]。“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中明确规定:公共服务行业的解说员、导游员等特定岗位人员持普通话二级乙等证书上岗[2]。”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将普通话口语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技能之一,对学生进行普通话口语强化训练。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而言,普通话口语表达是各项技能中的基础技能,是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在思想上要引起高度重视,在行动上要做到踏踏实实地投入学习。

2改革教学内容,提升专业口语技能

2.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普通话口语技能的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加上足够的实践训练,才能有效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普通话口语技能。学习普通话首先要掌握声母、韵母、声调的语音知识:掌握声母的发音部位及发音方法;
掌握韵母的发音、开口度以及音位滑动的过程,并注意唇的圆展,舌的伸缩;
掌握普通话四个声调的调值,特别是上声的调值。认真发好普通话每一个音节。其次要掌握上声的变调、“一”和“不”的变调、“啊”的变化以及轻声、儿化的音变知识。南方人说普通话没有音变规律,特别是轻声、儿化的音变知识在南方口音中基本不存在,对于南方学生来说不容易掌握,因此需要做较精心的讲授。有了一定的语音基础之后再进行实践训练,重点练“读”和 “说”。根据声母、韵母、声调的语音知识读好单音节词语;
根据音变规律多读多音节词语;
准确读好每个音节之后,进入到多读绕口令、经典诗文、优秀导游词等的朗读训练中,促使学生形成普通话语感;
最后进入到说话训练,让学生完全脱离文字凭借,用标准的普通话边思维边流利地表达。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效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普通话口语技能。

2.2注重学习方法

2.2.1提倡多读多练

提高普通话口语技能的最佳方法是多读多练,首先教师讲解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并做示范正音;
然后让学生反复练读并相互听音、正音,相互点评;
最后教师给予纠正,学生再读。直至字音规范。课后布置学生反复练读所学内容,加深印象,养成多读多练的好习惯。

2.2.2加强平翘舌、前后鼻音训练

广西大部分地区的普通话发音都不规范,就声母而言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翘舌音,或平翘舌音不分,或分不清哪些字是平舌音,哪些字是翘舌音;
就韵母而言,广西人由于受方言区影响,大部分人说普通话或没有后鼻韵母,或没有前鼻韵母,或前后鼻韵母不分。针对这种现象,将平翘舌声母及前后鼻韵母的发音部位及发音方法做为重点讲清楚,指导学生对翘舌声母zh 、ch、sh、r,前后鼻韵母en-eng、in-ing逐一反复训练,然后带出相关字、词进行练习。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朗读短文、说绕口令等方式进行强化训练。

2.2.3增添趣味朗读与会话训练

朗读是从普通话训练到一般口语交际训练过渡的桥梁,对于逐步掌握普通话语音系统,形成熟练讲普通话的技能,具有重要作用[3]。在做好单音节和多音节词训练的基础上,进入朗读和会话训练。朗读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读书方式,要做到以下几点:1)正确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文章基调.读出真情实感;
2)发音清晰、准确;
3)语调朴实、自然;
4)语速适中(3分钟左右读完400个音节);
5)注意读好

转贴于论文联盟

具有区别词义、词性作用的轻声、儿化及其它音变现象,轻重格式的把握;
6)注意停顿、断句无误,情感自然、真切,并能恰当处理语言节奏,力求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7)多读多练达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不回读的熟练程度。教师可指导学生练读一些趣味性较强的议论性、抒情性、叙事性的散文,也可以朗读报纸新闻。

会话训练作为常规训练的最终环节,是最能体现说话者的口语水平,要求说话者脱离文字凭借,用标准普通话准确流利表达所思所想。为体现专业特点,笔者认为必须增添旅游管理专业术语及有关当地著名景点导游词的训练,达到熟能生巧,学生能用标准普通话准确流利自主导游的目的。

3改革教学形式,拓宽教学场所

为了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觉地修正错误的发音,教师可改变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形势,利用绕口令、朗诵会、角色朗读、短剧、导游等多种形势对学生进行听音、辨音、正音的训练,让学生在具体语言情境中自觉学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也可改变教学环境,拓宽教学场所,将这门课程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语言训练要与语言环境结合在一起。教师可以利用语音室以及电化教学设备来组织教学,也可以走出课堂到具体的社会环境中去进行训练[4]”。如导游专业的学生利用节假日到周边景点或农庄做临时导游员,利用“黄金周”或寒暑假期间做兼职导游,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充分感悟语言运用的习惯,培养良好的发音方法,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4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据调查,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对学习普通话积极性不高,一方面是学生认为普通话人人都会说,没什么学问,只要别人听得懂就行;
另一方面,学校及专业老师重视程度不够,学校没有为旅游专业学生开设普通话必修课,学生只能在课程不相冲突的情况下选修,学习时间不充足,没有获得专业性口语技能指导。因此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普通话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

4.1用老师的语言魅力感染学生。老师在上课前可用3-5分钟时间对学生进行语言熏淘,可通过标准语音、抑扬顿挫的声调、轻重缓急的语速,加上适当的眼神和体态语作声情并茂的配乐诗朗诵,也可作配乐导游词解说,或说一段绕口令,充分展示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2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使学生有新鲜感。在口语训练的教学方法上,可以改变传统单一的朗读模式,尝试让学生采用短剧、角色朗读、绕口令、朗诵会、讲笑话、排练小品、表演相声、开展演讲比赛和辩论赛、导游词比赛等方式,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自觉地修正错误的发音,提高学习普通话的兴趣。论文联盟

4.3教给记忆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普通话口语教学中,学生很难丢弃原有的方言习惯,不能在短时间内牢记普通话的标准音。必需交给学生一套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

4.3.1记少不记多。广西人学习普通话最大的难点是发不出平翘舌音、前后鼻音,或分不清哪些字发平舌音、哪些字发翘舌音、哪些字发前鼻音、哪些字发后鼻音。可采用记少不记多的方法识记。即记住少部分的平舌音或前鼻音,当看到不在我们记忆当中的字就判断为翘舌音或后鼻音。转贴于论文联盟

4.3.2记声韵配合规律。根据汉语拼音方案,声韵配合是有规律可循的,如ua、uai、uang只拼翘舌声母zh、ch、sh,韵母ong拼s不拼sh。

4.3.3声旁类推。一个声旁是翘舌音,其带出的其它形旁的字大多是翘舌音,如主(zh)——拄柱注驻住蛀炷?疰。

4.3.4 对比练习。将读音相近或字形相近,平翘声母或前后鼻韵母不同的词作对比练习,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

4.4营造活泼、轻松、融洽的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选择尝试播放一些著名电影录音剪辑、经典电视节目解说词、优秀导游员现场导游音像、散文诗歌朗诵、名人演讲、辩论比赛、幽默小品等等,营造一种活泼、轻松、融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切地领略到普通话的美感。

4.5与相关的考试、比赛活动接轨。鼓励旅游专业的学生参加相关的考试,除了跟普通话等级考试接轨外,还可以跟全国导游员考试、森林讲解员考试以及演讲、朗诵、辩论等活动接轨。在今后的全国导游员现场考试中,还可以尝试适当提高现场语言表达的分数比例,在客观上使学习普通话、进行口语训练成为一种“必需”,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5改革教材及其他相关内容

5.1教材的改革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普通话口语技能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普通话培训与测试》或《普通话口语技能训练》等,仅可满足公共课程的教学、满足测试使用。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特点的,真正能让旅游专业学生在今后生活中能经常运用上的教材还没有。因此应尽快组织人力编写生动有趣、实用的教材,教材编写时可增加:“乘客、风光、导游、餐饮、服务质量、旅游费、线路、行程、住宿、游览、购物”等旅游专业词汇,可选用《导游西安华清池》、《中国旅游胜地40佳》等旅游景点优秀讲解词及地方景点导游词,也可选取历史趣事、幽默笑话、中华经典诗文等作为学生口语技能训练的配套学习材料,以适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

5.2增加教学时数

据调查旅游管理专业的普通话口语技能课时数与公共课程时数相同,远远满足不了专业口语的训练。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应增加教学时数,从30课时增加为46课时,并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践授课时数。笔者认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普通话口语技能课程的全部学时中,理论知识的讲授学时占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的课时应留给训练,加大学生训练时间,确保训练效果。

5.3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承担旅游专业普通话教学任务的教师不仅要掌握良好的普通话能力,而且要具有旅游专业的相关知识;
不仅要有一定的语言正音能力,而且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不仅要有语言训练的理论知识,更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训练的指导能力,能够具体地指导学生进行训练,直至使学生形成完美的表达能力[4]。但是,目前各院校普论文联盟通话教学的教师大多是毕业于中文专业,有较扎实的汉语知识和语音学方面的知识,旅游专业的相关知识尚有待充实[5]。而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导游实务与技巧》、《导游讲解与促销》等的教师的普通话口语水平不高,没有达到一级乙等,甚至带有浓重的方言口音,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知识时没有得到标准普通话语言的感染,在指导学生进行导游实践时没能结合普通话全面指导,导致学生导游水平不高。因此需要现有教师通过学习或进修来提高个人综合能力,全方位满足旅游专业的教学需要。

普通话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国家和统一的象征。我国地广人众,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为确保交际的正常开展和社会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人们必须使用统一的语言和文字进行交流与合作,作为我国通用语的普通话也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我国于200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文字法第十条中更明确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并应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因此,在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应高度重视普通话的应用、学习和推广。本文深入剖析高校大学语文课程对普通话推广的重要意义,分析高校大学语文课程在普通话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对策若干,以期实现课程效果的优化和普通话的推广。

关键词:

高校;
大学语文;
普通话;
推广

基金项目:

本文为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课题,名称:《内蒙古地区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研究》(编号:NJZC3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地域之间的经济贸易逐渐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需要通过统一的语言相互交流。而普通话作为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受到人们的青睐。高校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地,而普通话的推广属于语言教学的内容,所以,我国高校大学语文课程在普通话推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高校大学语文课程对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与普通话推广具有相同的目的

高校大学语文的教学目的是不断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和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和道德修养。推广普通话的目的是便于不同语言区、方言区的人际交流,提高语言表达的实用性、功能性,使人们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和新时期,学习和掌握普通话,推广和应用普通话,从而提高人民群众的国民素质,促进经济社会的前进、民族的团结、文化历史的优秀传承和祖国语言的健康发展。推广普通话与高校大学语文课程都能够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因此,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与普通话的推广具有相同的目的,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有利于我国普通话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高校大学语文教材与普通话推广教材基本一致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教材具有浓烈的人文倾向,选编了大量国内外古今优秀作家优秀作品,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大学语文教师十分重视学生的理解能力、朗读能力和说话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文字识记、语音发音、节奏控制、语意表达等方面的锻炼,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普通话进行交际交流,进行思维情感展示。而普通话推广所选的普通话培训和测试文章和内容同样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并且着重强调学生的发音、停顿、语速、语调、语法、词汇等朗读说话能力。由此可见,高校大学语文教材与高校普通话推广教材具有一致性,两者都强调学生运用普通话的能力。

(三)高校大学语文是推广普通话和汉语言文字的优秀阵地

我国早在1982年12月颁布的宪法中规定了“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标志着推广普通话是国家一项重要的语言政策,并更加明确了普通话在我国语言文字生活中的主导地位。自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确定每年九月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以来,已近二十年的推广虽较好地实现了2010年以前普通话在全国内初步普及的目标(1997年12月第二次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提出的推广普通话的新世纪目标),但距离“到2020年,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汉字社会应用的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汉语拼音更好地发挥作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基本满足社会需求,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语言文字社会管理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各民族语言文字的科学保护得到加强。语言文字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国家语言实力显著增强,国民语言能力明显提高,社会语言生活和谐发展”的《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总体目标而言,还需持续重视并积极加强普通话的推广,提高全社会对语言文字学习的重视程度,促进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升。就《纲要》还指出,要“推进重点行业系统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要“加强学校汉语拼音教学”,要“充分发挥语言文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作用,积极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等活动”,要在“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科学设置语言文字相关课程,以提高语文鉴赏能力、文字书写能力和语言表达与交际能力为重点,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这些新时期普通话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中,无不将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课堂视为实施普通话教学及推广工作的主要阵地,重视其在推普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中国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大学语文设置的目的在于提高语文的人文性,使之与现代科学的精神相结合,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更多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各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是为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以汉语言文字为载体,优秀文化遗产为精髓的文化素质教育公共基础课,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主干课程。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审美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外,还能够在国学文化、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素养,以国学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阐释国家价值观、民族价值观、百姓价值观,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可以很好地提升文化凝聚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营造良好思想文化氛围。《大学语文》课程注重人文传承与熏陶,但更注重现代汉语语音及文字的基础培养,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更加专业化、系统化、理论化、技能化地培养学生,从而加强学生的汉语拼音理论与实践、汉字书写理论与实践、经典诵读理论与实践、写作技能理论与实践,切实提高普通话水平。所以说,作为高等教育的大学语文课堂是当之无愧的推广普通话和汉语言文字的优秀阵地。应该重视该课程的课程职能,充分发挥大学语文推普的专业作用。

二、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普通话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地域方言及少数民族语的干扰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普通话推广工作中受到地域方言和少数民族语的干扰。地域方言是人们的第一语言,从小时候学习说话开始,便一直使用地域方言,并形成习惯。在高校大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受地域方言的影响较大,导致学生在普通话的学习和使用过程中,不自觉地采用地域方言的发音方法,严重影响了普通话的学习和推广。尤其是少数民族在普通话学习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少数民族的学生自小接触本民族的语言,而少数民族语言在发音方法及发音规律上与普通话有巨大差异,甚至我国一些少数民族语言与普通话不是一个语系,这些问题导致少数民族的学生在大学语文课程及普通话的学习中困难较大。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内蒙古是一个以蒙古族为少数民族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包含了蒙古族、汉族、回族、满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等49个少数民族,地域横跨东北、西北、华北地区,地域辽阔。在自治区的行政区域内少数民族语蒙古语也是自治区的通用语言文字,在牧区有大量长期使用蒙古语作为第一语言交流的蒙古族,他们由于长期使用属于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因此不论发音方法或是习惯都与普通话有明显差异,比方说字调、句调、字形、构词、语法等方面,这就给普通话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另外,由于地域广袤,虽处北方方言区,但分布在不同地域的又分属不同次方言区,如有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所在的东部方言区,有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所在的西部方言区,还有阿拉善所在的阿拉善方言区,使得各地区方言特色明显,并且“错”得不尽相同,这也给课程指导或者学生学习带来了艰巨的考验。

(二)教师素质有待提升

高校教师在大学语文课程普通话推广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师范性作用,其语言的发音方式及发音习惯会受到学生的模仿。而在一些方言氛围浓厚的高校,会出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方言讲课的现象,还有一些教师普通话水平不达标,或是即便达标了但在实际教学中弃用普通话,授课或示范语言表达不够规范,误导学生的发音,不利于语文教学和普通话的推广工作。

三、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普通话推广的策略

(一)加强普通话教学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应重视普通话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为此,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应设计专门的普通话教学模块,教师向学生讲解普通话发音、书写、朗读、说话等方面的知识,加强学生的普通话能力锻炼。例如,大学语文课程可以设立单独的普通话学习单元,教师对普通话知识进行集中讲解,并加强学生语言能力表达锻炼。此外,在少数民族大学语文课程学习中,高校应积极引进专业的普通话培训教师,开设培训课程,做到让普通话知识和技能在大学语文课堂中日常渗透,在普通话专业培训中集中深入,从而多渠道使学生高效地系统学习并运用普通话。

(二)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在普通话推广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高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此,高校应重视语文学科教师的语言能力,组织语文学科教师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和考核,参加省、市、自治区普通话测试员培训和考核,参加省、市、自治区普通话培训教师培训和考核,在不断完善语文教师的现代汉语知识、教师口语知识、普通话知识,提高教师的普通话运用能力的同时,不断提高教师自身过硬的普通话语言素质,获取普通话测试水平高等级(至少一级乙等),或者跻身普通话测试员、培训员、训导员的行列,做专业测试评定和推广。只有这样,才能加快高校大学语文普通话工作的推广。对于有少数民族的高校,学校应聘请普通话测试等级高、语音面貌好的教师担任大学语文学科教师,并指导本校的普通话推广工作,逐步提高高校大学语文课程及普通话课程的教学水平。

(三)设立普通话水平测试

设立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推广普通话的有效途径。推广普通话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而普通话的水平需要测试来检验。因此,高校应设立普通话水平测试,并且将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大学生的成绩和毕业标准相挂钩,激发大学生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积极性。同时,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过程中,应对汉语基础不同的人或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测试结果标准。

(四)丰富教学实践内容

高校大学语文课可以结合《纲要》精神,采用灵活丰富的教学方式方法开展多样性的语言教学活动,如演讲、辩论、经典诵读、成语大赛、汉字听写大赛、话剧、小品等等,利用课堂的阵地,趣味性地加强学生参与普通话学习、运用、推广的热情,切实提高普通话水平。

(五)营造良好的普通话氛围

高校是推广普通话最好的场所。高校的学生较多,且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而高校课堂对学生具有较强的约束性,这些条件使高校普通话推广十分方便。因此,高校应积极重视普通话推广工作,营造良好的普通话氛围。例如,高校应要求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均使用普通话,方便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自觉使用普通话能够加强同学之间的互动。另外,高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校报征稿等方式,加强宣传使用普通话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普通话氛围。

总之,高校大学语文课程在普通话推广工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积极意义应该受到各高校的高度重视。积极研究高校大学语文课程对普通话的推广的作用和策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优化课堂教学实效,而且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作者:王娟 塔娜 单位: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普通话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普通话;
教学方法;
教材;
对策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输送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它所培养的学生既要具备自身专业所需的各种生产操作能力,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高职普通话课程目标有两个层面:一是基本层面,即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并能通过相应水平等级的普通话水平测试;
二是较高层面,即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而目前高职院校在普通话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 普通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上

1、理论灌输多,针对性训练少。

普通话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于高职学生来讲,重要的不是进行深奥透彻的理论讲解,而是要进行科学的、大量的有针对性的实践性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2、普通话静态发音训练多,动态口语训练少。

受到课时、教师数制约,作为公共必修课,普通话课程一个学期最多18个课时,课时很有限,同时学生还要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所以,教学内容就偏向语音、词汇、语法等静态语音训练方面,并且将它们作为单项训练加以机械地实施,基本忽略了动态口语训练内容,学生在这样一个学习环境中,虽然普通话成绩有一些提高,但是一旦进行口头表达时,他们往往就心情紧张,语无伦次,这显然违背了普通话教学的初衷。

(二)教学方法上

1、“一刀切”的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来自本省(市或地区),各地方言和普通话的对应规律各异,教师为了照顾不同方言区的学生,一方面,需要对各个方言区存在的典型语音问题进行详细讲解;
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对语音问题少、普通话水平较高的学生有所收获,这样就只能平均用力,结果低水平学生的语音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纠正,高水平学生在普通话课上觉得学无所得,兴趣索然。所以,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受班级人数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课时数及普通话水平测试等因素的限制,教师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教学内容勉强讲完,各种特色练习根本无法进行,这就造成了“以教师讲授为主,以学生练习为辅”的单一教学模式。而普通话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过多的课堂讲授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反而使学生很容易产生倦怠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下降。

(三)教材使用上

目前,高职院校的普通话教材要么过于注重理论的系统化,缺少明确的针对性;
要么过于注重地方性,使用范围狭窄,教材使用率微乎其微,根本达不到预习、理解的目的,更谈不上增加其学习兴趣了。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教学内容上

1、精讲理论,多做练习。

高职普通话课程目标的基本层面是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并能通过相应水平等级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学生更需要有针对性的口语训练。教师可用少部分时间对基本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精讲发音技巧,剩余大部分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

2、大量有针对性的动态口语训练。

课堂上进行的声母、韵母、声调等的训练是静态的语音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这只是普通话课程基本层面的目标,而要想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实现较高层面的目标,我们还需要进行大量有针对性的动态口语训练。

(1)即兴口语训练。

每次上课后几分钟,教师进行点名,点到名字的同学站起来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内容选取上很宽泛,可以说时事新闻、社会焦点、读过的文章,也可以讲生活趣事、故事格言、笑话等等,提高学生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

(2)看、说训练。

教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列出含有图画、人物、提示词等的一组信息,学生通过联想,编成一段合理的话语,把这组信息组合在一起;
或者使用夸张、联想等手法,组合成一段离奇而有趣的故事,即使不符合现实逻辑也没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组织能力。

(3)职业口语训练。

职业语言能力针对的是各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实际需求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项目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语言能力。如,文秘专业可以模拟开会,进行会议接待的训练,提高学生在接待、公关活动中的普通话表达能力;
旅游专业可以到附近旅游点进行景点解说训练,提高学生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现场导游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上

1、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普通话课程教学目标的基本层面:学生毕业前通过相应水平等级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在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应针对不同教学对象,在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上制定分层教学目标。

2、学生主体,互助合作。

普通话课是一门口语实践课,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和中心,是实践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应该在精讲理论的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练习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可利用丰富多彩的口语训练项目,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方式,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材使用上

目前,方言区高职院校使用的普通话教材通用性强,重在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一般口语能力;
但职业性和针对性不够,缺乏职业口语技能训练的内容。这就要求方言区高职院校,一方面加大教材的编写力度,研究方言特点,编写适合本方言区的教材;
另一方面在各专业通用内容的基础上,教材编写应结合具体专业特点,增加专业工作岗位要求的训练内容。在词语训练方面,可以增加些各专业高频词汇的语音训练;
在说话训练方面,可以设计一些专业内容的项目情景练习,如:现场导游(旅游专业)、酒店服务场景(酒店专业)、产品介绍推销(市场营销专业)、客户接待(文秘专业)等,也可以增加些具有专业特色的文章,如:各种公文范文(文秘专业)、旅游专业(旅游景点优秀解说词)等。(作者单位: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志梅.普通话教学应当加强口语训练[J].文教资料,2009,(15).

普通话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服务行业 推普工作 师资建设

在现代语言中,语言的运用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和政策性。普通话是我国意识、民族意识、团结意识和现代意识的重要特征,推广普通话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服务行业的一扇窗。

重庆打破城乡樊篱,拟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今天,方言的隔阂对于各区域各行业之间的交流, 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的障碍已初见端倪,尤其体现在服务行业中。而普通话则是唯一能够消除方言隔阂。“实现顺畅交流, 构建和谐社会”。但在实际生活中,重庆市服务行业普通话的推广情况不容乐观。据统计,真正实现普通话交流的服务行业仅占53%,也就是说, 有近一半的服务行业人员在日常交流中不使用普通话。尽管有关部门为推广普通话出台了各种相应的规定及措施, 但以普通话为交际用语的良好风气还未完全形成, 以方言为工作用语的现象十分常见。要使重庆服务行业的普通话推广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加强各院校的普通话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是刻不容缓的。

一、普通话教师师资现状

加强基础培训,选拔一批专业素质高的教师作为普通话培训者,然而目前不容忽视的是, 我们在把好普通话培训教师的“入口关”上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师专业不对口

普通话教师中中文专业毕业且从事汉语教学与研究的内行较少, 不少是理工科、艺术类等其他专业的教师, 甚至有的学员工作岗位与语言类无关。这些人虽然普通话说得比较标准,但缺乏必要的汉语语音理论知识。

(二)教师培训欠缺

对普通话教师自我能力提升的培训时间较短,内容多、任务重, 导致不少教师学习期间存在重口语水平能力的提高, 轻必要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和领会等现象。

二、普通话师资队伍建设措施

(一)加强基础培训,严把入门关

对普通话教师来说,语言学理论的学习极为重要。必要的语言学理论可使普通话教师站在较高的理论角度去审视语言现象, 处理推普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如学习音位学理论, 就可以帮助普通话教师从整体上把握音位系统,全面认识了解培训者的普通话水平。教师具有一定的方言知识对做好推普工作也至关重要。由于各地方言有一定的特殊性和规律性,作为普通话教师应该熟悉我市几个大方言区的特点,掌握各方言区同普通话的对应规律,才能在推普工作中掌握主动性,避免盲目性,提高推普效率。此外学一些常用的国际音标,也有利于教师正确把握音位,客观描述实际语音面貌,为判定错误和缺陷提供保证。

(二)加强学习教育, 创设交流平台

普通话教师经过培训考核上岗后, 随着时间的推移, 自身容易受到地方方言的同化, 普通话水平出现滑坡,在间隔较长时间后, 自身的说听辩音能力较易出现退化。对此, 我们应该加以重视, 通过多种后续教育方式, 创设交流平台, 加强研讨促发展。对于这项业务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来说, 积极创设交流平台, 促进普通话教师水平的整体提高很重要。促使教师保持自身的口语水平, 不断提高对他人的培训能力。重庆市较多的学校与服务性行业之间形成交流网络, 个服务性行业充分组织各层面集中或分散的培训、业务研讨会、经验介绍会、系列专家讲座, 下发学习资料和光盘, 也可上网学习, 借鉴市内乃至国内的普通话推广的工作方法和经验。

(三)抓住服务倾向,培养训练方法

普通话师资培训要训练语感,还要培养论感,即不仅要了解语言基础理论的系统性和一般技能的普遍性,还要有结合专业进行操作的方法。重庆的普通话教师重视语音,但“语音不可能脱离语汇、语法、语用而孤立存在”,其最终目的是要科学利用这些规范、生动的外化形式为教育内容服务,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服务。教师实践性环节的教学设计必须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功,必须与学生的专业倾向联系起来。

(四)强化监督, 以制度规范管理

普通话推广工作是主观性很强的工作, 因此, 对普通话教师的语言表达监控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机制, 从根本上保证普通话水平推广的普及化。规范普通话测试工作,使其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首先, 完善考核制度。这包括测试站对普通话教师的定期考核, 也包括省级测试机构对下级测试机构测试质量的定期检查考核, 还应包括定期开展语音理论培训班, 对普通话教师的掌握语音各环节的考核工作, 努力使考核涵盖更多的内容, 促使普通话教师不断深入学习与研究多方面知识, 具备更强的素质能力, 提高普通话表达的规范。其次建立激励机制。根据普通话教师工作情况, 组织评选表彰优秀普通话教师。给普通话教师营造一个鼓励先进、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 使推普工作更加健康、有序地开展。

普通话推广工作任重而道远, 建立一支能胜任普通话推广工作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是在重庆市服务行业顺利开展推普工作的基本保障。因此, 重视普通话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不断提高和完善普通话教师的管理水平, 推进普通话推广工作向科学、健康、有序方向发展, 仍然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张娟.加强测试员队伍建设, 提高普通话测试质量[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2) .

[2] 章柳英.浅谈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的综合管理[J].江西教育科研, 2002( 12)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