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度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五篇】

时间:2023-07-03 14:30: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高考英语试题在重视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形成了以篇章阅读为主体的试题布局。高三复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但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对能力的测试必然要结合对知识的测试,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五篇】,供大家参考。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五篇】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考;
英语;
备考

一、复习指导思想及策略

1、明确复习目的,理请思路。

高考英语试题在重视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形成了以篇章阅读为主体的试题布局。高三复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但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对能力的测试必然要结合对知识的测试,这是对学生多年积累的、系统化的、活化的知识的测试。大量的知识考查通过能力测试得以实现,熟练掌握英语基础知识正是为发展英语运用能力做准备。

然而,高三复习不应是对已学知识的简单重复和强化,而是一个再学习、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在短暂的高考复习中应该兼顾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能力的培养。

复习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而网络化的知识更便于运用和有利于学科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经过对所学的教材进行层层挖掘才有希望把知识形成网络。这对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有重要的影响,有利于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并在高考中运用自如。

2、夯实双基,构建知识网络,发展能力。

近年来,高考英语试题逐侧重于语言能力的考查,对语言知识的直接考查相对地减少了。在高考总复习中,首先应该花大力气去巩固各项基础知识,同时要通过不断的语言训练,掌握一定的技巧,这是高考取得优良成绩的前提。

二、第一轮复习计划及策略

1、充分利用高三教材,夯实基础知识,增强语用能力。

基础知识包括词汇、句型、语法等。这些知识要求同学们多记多背烂熟于心,因为大部分题目都会与这些内容直接相关,只有熟练才能生巧,才能灵活运用。对于语法复习,新教材高三的每单元都设置了某一语法项目,并配有适当练习,由于大部分语法项目在高一、高二已学完,它们在高三教材中的再次出现,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更高层次的语言运用。学生此时应归纳总结,构建基石,离开词汇,就无法掌握语言知识,阅读理解运用能力、交际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也就成了无米之炊,因此词汇在高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分量。

高三词汇复习要做到以考纲词汇为核心,在次基础上做适当的拓宽和延伸,并总结归纳常用词。对非考纲内的常用词也要熟悉,最重要的是词汇复习仍要紧扣课本句型,形成词不离句,句不离章的观念。有时有些题目,我们不必分析它的语法、结构等,在读题时就可知道它的答案,这就是语感。语感的培养需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和对阅读量的保证,还要多听、多写,即多练习。

中学阶段有许多语言现象、语法知识、交际性用语和固定短语搭配在高三书本中有大量的体现,极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及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初步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英语的第一轮的复习前期,可以以高三教材为主,以高三教材的课本阅读为主,以高三教材的课本阅读为主线,逐步消化好其中的词汇知识,夯实基础,并注意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利用高三教材中每单元的语法复习课,将那些互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语法放在一起整理、归纳,使之条理化、规律化。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某些复杂的语法,使高一、高二所学习的语法项目在高三新教材的学习使用中又进行了第二次循环。这样,通过高三新教材呈现知识点、语法点带动高一、高二教材的知识梳理。

这一阶段的复习重点放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方面,贯彻“起点低一点,落点高一点、密度大一点”的“三点式”做法,搞好基础词汇、基本句型的内化积累。在平时的复习工作中,一定要依纲据本,把主要精力放在知识的重点、难点、考点上,并通过提问、讨论、分析、对比、综合、整理等形式,总结知识规律。在课本学习中学生要善于归纳总结,查缺补漏。尽管近年来英语高考“淡化语法”,侧重“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但是对于高考,语法还是很重要的。纵观高考考题,我们发现不仅是语法选择题,其他的考试项目如阅读理解及作文等,都不可避免地要运用语法来分析句子结构等。因此,不能忽视语法知识的复习。

2、充分利用高三教材,着重培养阅读能力。

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一直把测试的基本点定位在语篇上。五篇阅读材料信息量增大,词汇量大,体裁各异,内容涉及到日常生活、新闻、环保等各个方面,所提问题中许多都要求考生对文章有深刻的理解,这就对平时的语篇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由于高三教材中的文章体裁、篇幅与考纲吻合,文章词汇量难度等与高考相当,因此,学生可以利用教材进行快速阅读,抓住细节,概括文章主题大意,进行深层理解含义和猜词等方面的训练。

3、重视作文题材,强化书面表达。

对于书面表达的训练,在第一轮可以充分利用高三教材的优势,打实基础,强化遣词造句基本功的训练。教师可以从英语报刊杂志上精选与大纲难度接近的句子,改造成形式多样的主观题并加以训练,如填空、连词成句、汉译英、句型替换等。实际上,非客观题的训练更能在较短时间内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经过这一轮的复习,通过基础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深化,学生能够写出结构正确、语言规范、意思清楚的简单句、并列句和不太复杂的长句,这无疑为过渡到后面的短文训练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三、第二轮复习的策略和重点

英语复习进入第二轮,相应的要调整战略战术,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有切实可行的计划。高考临近,应当保持冷静,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做到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2、降低难度,抓基本题。

练一般题,不练难题、怪题。高考前许多考生搜集各种模拟题,反复演练。但要注意,无论哪个地区的题,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不要盲目地做。水平在120分以下的考生,不要花过多的时间去做这些模拟题中的难题、怪题。即使弄明白了,对高考拿分也没有太大帮助。关键是把中档、低档题把握住,这对取得高分是非常有用的。

3、回归基础,突出对主干知识的复习。

能力要有扎实的基础作为依托。一轮复习后,一些考生普遍有这样的感觉:很多题目“一看就会,一做就错”。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

英语基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句型等。词汇复习应做到从不间断、反复巩固。除了记忆和理解之外,尤其要注意常用词汇的使用和辨析,以及一词多义的掌握。语法复习要理清基本概念,着重复习主干知识。比如,动词的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情态动词等,都是高考常涉及的知识点。但切记不要在钻研语法的难点上花过多的时间,英语语法不是数学公式,在不同的语境中用法不同。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课堂小结 运用现状 运用策略

在英语教学中,课堂小结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程知识的主要学习内容,对于学习过的内容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知。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小结来复习课程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重新找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还遗留的问题并解决,这样也相当于给教师提供了学生一个学习上的反馈。笔者结合自己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简要谈谈如何在高中的英语教学中,进行一个有效的课堂小结,从而全面地巩固学生的知识系统。

一、在高中英语的课堂小结中,设置教学悬念

在高中的英语的课堂小结中,教师还可以在不同知识点的承接上有一个过渡性的总结。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在讲解完一个知识点以后,直接对后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对于知识点与知识点缺乏一个过渡与总结。因此,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容易迷失方向,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角度。而过渡性的课堂总结,给予了学生一定学习上的缓冲时间,让他们能够适应教师的教学节奏。

例如,教师在教学高一的英语School life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跟学生讲解完课程的单词以后,让学生去阅读课程中的文章,并在文章中将这些生词标记出来。教师可以运用运用教学语言来进行过渡性的总结:先总结该单元中的单词重点,再让学生去文章中找出这些单词,去观察这些单词在文章中的具置以及用法,教师再随机抽取学生来回答不同单词的用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单词的学习最终要服务于文章的阅读与句子的分析,让学生能够带着目的性来进行学习活动,采取学习行为。

例如,教师在教学一般疑问句的用法时,也可以利用这种过渡性的课堂小结来开展教学活动。又如,教师先教一个简单的陈述句,向学生分析完句子的结构以后,再进行一个一般疑问句的转换,最后将疑问句的基本用法以及基本的回答教给学生。这样知识之间有了过渡与联系,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会更强。

二、在高中英语的课堂小结中,实行归纳与总结

在面向整堂课程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课堂小结本身所具有的强归纳性与强总结性发挥到极致。尤其是在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解完句子的语法难点与重点以后,结合整个课程的内容,进行最终的课堂综合性的小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知识总结性的提问,来引导学生来进行课程的知识总结。教师要尽量使用生活化、更贴近学生的语言,来进行提问,这样学生才会愿意主动的配合教师进行课堂小结的开展。而且通过这种师生互动的课堂小结,能够让课堂的教学气氛更加活跃,W生对知识的印象也会更深刻,对于最终的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例如,教师在教学完高中英语中的介词的基本用法以后,在进行课堂总结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一个这样的提问:同学们,我们在这节课中主要学习了介词的用法,有谁能说说介词的基本用法有那些?又有谁能说出老师刚刚提及过的几个重要的介词的用法吗?学生会通过回顾整个课程的知识点,来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当A同学的回答不够全面时,教师可以让其他的同学来接着补全,最后,教师再综合所有同学的回答,队整个课程内容进行一个综合性的回顾与评价。

三、在高中英语的课堂小结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高中的英语教学中,课堂小结除了是对课程知识进行一个总结作用以外,还有帮助教师进行课程内容与知识的拓展的作用。所谓课程知识内容的拓展,指的是教师可以在小结的最后,向学生推荐一些有趣的英语课外读物,提高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词汇量与阅读量。这样不仅可以适当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丰富他们对于英语学科的认知。例如,教师可以根据课外后面的导读给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读物,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设备,来进行一个全方位的讲解;
或者根据文章中的相关知识内容,推荐一些相应的阅读文章,让学生课后去进行翻阅。

另外,教师在课堂小结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一些游戏式的小结方式,来提升小结过程中的趣味性,防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疲劳感。例如,我们可以用竞争式的小结方式,让学生通过抢答课程的知识点来进行小结,哪位学生回答的知识点最多,就能成为该堂课堂小结中的优胜者。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大大激励学生的学习参与性,还能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与记忆能力。

结语

在高中的英语教学中,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开展课堂的小结:一个是从当堂的课程教学内容的一个课堂小结;
另一个则是对当堂课程知识内容的一个拓展性的小结;
这两个方面的课堂小结都是在英语教学中时常运用到的,对于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有着相应的提升。教师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一定能获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定仁、徐继存 主编. 教学论研究二十年[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语文;
复习;
低效;
原因

中考复习阶段是中学生进行系统复习的最后阶段,也是中学生参加毕业和升学考试的冲刺阶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中考语文总复习承担着系统梳理、归纳总结、稳步提高的重任,总复习效果如何至关重要。在时间短、任务重、范围广、内容多、要求高的情况下,怎样带领学生进行中考语文总复习,是每一位初三语文教师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近几年来,语文教师都被一个问题所困扰:复习计划如此周密,为何复习效果不明显,甚至有的学生经过总复习之后成绩反而会下降?下面笔者就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略作一些分析。

一、 注重知识的机械重复,忽视知识的运用技能

有些老师的复习,仅仅是将初中一至六册的基本课文重讲一遍。小到字词音形义,大到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也都一一重讲;
也有的老师将基本课文按照体裁分类,然后逐篇仔细讲解分析。以上两种复习方法大同小异,教师不管学生以前是否掌握或掌握到什么程度,只是将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进行了简单的重复讲授,殊不知学生花两三年都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能在短短的一两个月的复习中完全掌握?不论教师的愿望多么美好,复习结果会与之背道而驰。通过这样的一轮甚至两轮的复习,学生只能获得一些机械的死知识,还是没有把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复习时间越长,学生思维越僵化,钻进了死记硬背的怪圈中不能自拔,复习效果自然不会明显。

二、题海战术,盲目迎战

中考前,时间短,任务重,要跳出“题海”,克服复习的盲目性,切实提高效率,明确复习的重点尤为重要。语文中考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语文能力,必然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主要依据。因为大纲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是语文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课本是联系教、学、考的一条纽带,是训练并形成各种能力的重要凭借。不少语文教师在毕业复习时完全抛开课本,让学生做一本本的练习,完成一张张的试卷,忽视语文知识体系的系统复习,这无疑是舍本求末。脱离大纲、架空课本的复习,如同空中楼阁,是绝对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为了取得高质高效,教师在确定了目标以后,必须以大纲为依据,以课本为主线,理清线索,概括纲要,无论以单元知识为系统,还是以文体知识为系统,抑或以专题知识训练为系统的复习,都要做知识的梳理归类指导,突出该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形成网络结构。避免漫无边际地做一些无用的复习。近几年,学生手头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很多,各种版本内容大同小异。很多学生被埋在资料堆里,虽花费了大量时间,但收效甚微。我们应该在众多种语文复习资料中,为学生选择一种以《大纲》为依据,以教材为基础,能有条理地编写出语文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训练等内容的复习资料,由学校或班级统一购买,这样能使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一味模拟

不少教师一进入复习教学,只是让学生做大量的模拟试卷。这种复习形式,弊端至少有以下三点:一是反复的综合训练,长期给学生多点刺激,实际上造成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印象均不深刻,导致考试点模糊;
二是同质知识点反复操练,学生缺乏新鲜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降低复习效果;
三是一次次的模拟考试,加重了学生的学业和心理负担,误入了“重负担、低质量”的怪圈。

针对上述原因应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有的放矢的复习:

一、深入全面地研究课标考纲

语文新课标是语文考试命题的依据,考试纲要是确定复习要点的依据。在复习前,应首先认真地分析新课标和考试纲要,选准复习侧重点,尤其应注意中考试卷内容形式新变化,避免难易不分,避免一些无用的复习,这样才能使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目标观念

复习目标是复习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是复习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确定复习目标,其意义在于使复习工作明确方向,避免出现脱轨和失误,有利于克服师生复习教学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因而,目标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这种教学以确定目标为先导,以达成目标为终结,整个教学过程都紧扣目标,目标达成度的高低就是复习效率的高低。

三、强化基础,突出重点

针对中考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于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有更佳的效果。阅读理解与作文是语文复习的“重头戏”,教师应加强指导。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应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作文复习应重点放在“快速作文”的指导上,从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进行训练,淡化文体要求,提倡创新意识。突出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训练,指导学生,同时强化限时作文。

四、查漏补缺,适当拓展

复习课除了系统地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外,还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问题,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扫除学生在巩固学习中的障碍,解疑答难。这一轮复习,学生的练习题、作业、试卷增多了,我们应该诱导学生把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从中获取具体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及时反馈。查漏补缺,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组织复习。对学生掌握比较好的,可以少花一点儿时间;
对那些尚不扎实的知识点,理所当然地要多花一些时间。处处平均用力,均衡用时,势必会使学生出现有些知识点“吃不饱”或“撑坏了”的现象。

五、严格系统地进行作文训练

了解作文的评分标准。作文评分标准一般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给分,一是内容:要求作文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感情真挚,内容具体。二是表达:要求作文叙述具体、描写议论得当,结构合理,语言顺畅。作文书写要规范整洁。平时要多读书,好的文章要背下来,精彩的词句段应抄下来。要精写和多写相结合。

六、注重学习方法的积累与传授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范文第4篇

一、纠正观念

进入尾声复习后,学生容易出现两种偏向:一是拼命做题,认为做得越多越好;
二是对做题有了厌烦心理,不认真复习,认为复习未必有用,全指望“临场发挥”。这两种偏向都是侥幸心理的反映,都是极不利于高考取得好成绩的。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纠正自己的观念。

后期复习,做题是非常需要的,但并非只有做题。首先是“题”的选择。省二模过后,学校都会拿出十套左右的有针对性的模拟试题布置为学生去做,或套题、或专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其次是“题”的做法。一定要学会用“脑”做题,在做题中思考,在做题后总结,在总结后运用。这样,才能起到“借训练培养能力”的效果,否则就只能陷于题海而不能自拔。

至于后期放弃复习的做法,则是完全错误的。考前一个月,状态的保持非常重要,而这种状态来源于每天的温故知新。因此,不但要复习,而且要保证每天有一段时间的复习。比如,每天给出一两个小时的复习时间,或积累作文素材、或强化基础知识、或熟悉答题模式等。如此才能将自己的最佳状态保持至高考。

二、知己知彼

语文复习中,若能做到对“己”对“彼”明了在胸,那么,复习的效果自然不在话下。

“知己”,指的是能清楚自己的备战情况,哪些知识点已经成竹在胸,哪些知识点还需再加强化,哪些知识点至今还不甚明了。比如,病句的六种类型是否能够准确无误地进行判断?文言阅读中的常见实词和虚词是否完全掌握?根据上下文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是否完全具备?诗歌鉴赏中的常见表达技巧是否牢记在心?现代文阅读中的几种题型是否能够应对自如?只有做到“知己”,才能在复习中有所针对性,有所指向,也才能使复习的效率最高化。

这里的“彼”有两层含义,一是《考试大纲》;
二是高考考点。所谓“知彼”,就是要求大家对大纲和考点十分熟悉。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大家复习备考的依据。大家在解读《考试大纲》时,除了要关注考试范围、新增内容,还应该关注题型示例及样卷。它们不但让我们对试卷的长度、题型的比例有所了解,更能告诉我们本年高考题目的命题走向。因此,对《考试大纲》一定要做到仔细研读、透彻领会,把语文高考复习的过程,变成透彻理解和扎实落实《考试大纲》的过程。

除了熟悉《考试大纲》,大家还要对高考的各考点烂熟于心,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知识要点,将各知识要点融会贯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构建各考点的知识体系。以诗歌鉴赏为例,首先要知道诗歌鉴赏的几大考点,如语言、形象、技巧、情感四大类。再以其中的“技巧”为例,不但要知道“技巧”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三大类,还要知道各修辞手法的作用、各表达方式的分类、各表现手法的效果等。

三、有的放矢

所谓有的放矢,就是强调后期复习一定要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力求在最后阶段有较大收获。如此,“的”内容就非常重要了。

1.薄弱点

薄弱点,也就是增分点,将自己最短的一块木板增长,水桶的容量自然增大。当然了,这首先要求大家对自己的语文情况有清醒的认识,知道哪里是自己的软肋,哪里是自己最短的一块。

2.突破点

语文的各考点中,有些考点是可以在短期内有所作为的,比如作文、诗歌鉴赏、社科文阅读等,只要方法得当,都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突破,集中精力,全力以赴,使效果最大化。

3.重分点

在语文考卷中,分值最重的莫过于作文和现代文大阅读,占去了82分的分值,可谓是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如果这两大板块得分可观,语文的总分自不待言。因此,大家在复习时可以将精力适当倾斜,让这两大块能够有很好的收获。

4.易得点

纵观语文试题,有些考点只要稍下功夫,便可将分数收入囊中。如背诵默写,最近几年只考查教材内容,只要认真记忆,便可稳操胜券。又如病句判断,只要将六种病句的类型透彻掌握,便可做出准确的判断。

5.调整状态

如可以把做真题的时间固定在上午9点到11点30分,提前调节好生物钟,以保证高考时的良好状态。又如可以每天抽出半个小时读书看报,一来张弛有度;
二来可以在看报中开拓视野、把握时代脉搏,在读书中学习多种语言风格和章法技巧,为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范文第5篇

高考对文言句子翻译的考查形式,自2002年起,由客观题的辨析选择改为主观题的笔答,而且分值增加到10分,足见其重要程度。第二轮复习中,应该不图面面俱到,而是进行有效的查漏补缺和提升能力。翻译文中的句子,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综合体现,是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的难点;
因此,总体上,在第二轮复习有必要设立专题复习,以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专题设计建议落实如下几点:一是明确高考文言翻译的命题意向,增强文言意识,把握文言现象(关键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多用、词类活用、通假、古今异义、偏义复指、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
二是利用知识储备结合语境合理推测词义;
三是借助高考评分细则形成规范答题意识。

二轮复习应该在第一轮复习对文言文知识和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和解题技巧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复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在学生掌握了“信、达、雅”三字翻译目标和“六字”翻译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盲点,以翻译为切入口,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力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并通过训练验证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

高考复习和多年的高考实践中,普遍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学生们常常会表现出“眼高手低”,许多人往往自以为文意知晓,感觉能够理解文句,但结果失分很多,得分率很低。原因何在?主要是在答题技巧和方法上存在问题。具体来说,解决句子翻译题,应该着重强化以下四个意识。

一、知识迁移

掌握所学的文言知识,是准确翻译的基础;
而在解题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知识是解题的关键。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是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作为高考的第二轮复习,要遵循由“已知”推出“未知”的认知规律,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以课内文段阅读为材料进行复习,通过“积累——迁移——巩固”的复习原则,逐一落实考点内容。

高考的考查内容一般都是课内学过的,所以,我们在遇到不懂的字词、难以突破的句子时,首先就要回顾课本,从自己的知识库中搜索相关的信息。本身高考考查的是知识以及知识的运用,没有见过的知识点,出现的几率很小。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运用所学,进行知识迁移。

比如实词理解,2008年全国卷Ⅰ: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廖刚传》)学生学过: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2008年江苏卷: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后汉书·吴汉传》,学过: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史记·魏公子列传》)。特殊句式,2005年试题第一句考查了“吾所不为也”的判断句式。翻译第二句必须注意“若此”的位置,注意补上“危笃”的主语。固定结构,如2002年翻译题第1题考查对“其李将军之谓也”的翻译,若联想到《鱼,我所欲也》中“此之谓失其本心”,就能正确解决。古代修辞,如2005年试题考查了“口腹”的借代用法。

二、结合语境

语境意义是我们在进行文言理解和翻译的时候决不可丢的参考标准。很多字面的意思和句意的难度,都来源于对文意理解不透。

高考“考试说明”明确要求:能够理解实词、虚词、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或用法。因此在翻译文言文时,一定要注意理解文意,分析语境,把握所译之点在语境中的含义或用法。刘勰说:“章句在篇,如茧之抽绪,原始要终,体必鳞次。”也就是说,文章安排材料,像抽丝一样,不能中断,上下文就像鱼鳞一样一片接着一片,共同表达一个中心,即所谓“内义脉注,跗萼相衔,首尾一体。”所以,理解语句,不能离开语境,即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2004年全国卷的第14题考查对“行旅”的解释就要联系语境,进行合理推断,从上文的“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和下文的“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来推断,“行旅”应为“商人”之意,“旅行,游览”是动词,从古文上下句对照的特点来分析,下句“人物”是名词,故“行旅”也应是名词才对。

三、抓赋分点

学生之所以失分,主要是自认为对文意理解得差不多了,动笔就写,致使只写出大意,重要的赋分点没能译出来,最后得分很少。在动笔翻译之前,一定要有意识地抓赋分点,分析在所要译的句子中最重要的考查点(即得分点)是什么,这样才能做到突出重点、不遗漏要点。2005年试题全国卷Ⅰ翻译题第一句必须注意“以、乃”两个虚词的用法。翻译第二句必须注意“危笃、废、勤恪”三个实词和“因、遂、岂”几个虚词。

2007年全国卷Ⅱ第11题: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为书以遗朝廷大臣、四方藩镇,皆以契丹可取为言。

(2)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

翻译第(1)句应注意“遗”,送给;
“四方藩镇”,四方藩镇长官;
“以……为言”,说。第(2)句,应注意“利”,意动用法,“以……为有利”;
“幸”,庆幸;
“两敝”,两方同时受损。

四、合理推断

高考毕竟是选拔人才的考试,它终究是要考查一下考生对知识的积累以及知识的应用,并从数以万计的考生中选拔出合适的人才,所以有时也会有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