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德育教育案例【五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3-07-03 15:45: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张某,男,9岁,小学二年级学生。单亲家庭,和母亲一起生活。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是一周后作业经常少做,甚至不做;在学校有乱拿其他同学东西的习惯,被发现后不承认。原因分析经过和他母亲及其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德育教育案例【五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德育教育案例【五篇】

德育教育案例范文第1篇

汶上县苑庄镇田村小学 王正委

张某,男,9岁,小学二年级学生。单亲家庭,和母亲一起生活。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是一周后作业经常少做,甚至不做;在学校有乱拿其他同学东西的习惯,被发现后不承认。

原因分析

经过和他母亲及其亲属的接触了解到,他的母亲是个简单粗暴的人。离婚后,没有再婚,是靠他妈妈一个人养他的,由于平时比较忙,根本就没时间管,他是一个人上学、放学,中午自己一个人在外面吃饭,有时候家人不能及时满足自己的要求,他就开始偷拿其他同学的东西,被老师发现并进行批评教育后,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干脆不愿意去上学,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压抑自己。

通过家访,我明白了他不上学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由于家庭的忽然变故,使他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其认识就会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药。

个案处理

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他摆脱心理困境。

我认识到造成他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母亲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电话访问,做好他母亲的思想工作,希望他承认现实,面对现实,树立起生活的信心。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避,也愿意跟同学们交往,渐渐地回到学校上课了。

二、爱护、尊重学生。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被德”,心理上“扶健”。

有人说,对学生,可以没有爱,但要尊重。我却以为,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反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

三、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人是具有情感的,所以情感关怀在教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学生的过分冷漠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情感的失调,教师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可以收到明显的调节疗治效果。

1.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学生谈谈心,能知道学生的心里工正在想些什么,能知道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学生,多表示一些理解,适当地给一些点拨,学生心头的那点儿郁结往往就化解了。

2.多一些一视同仁的关心。这些有心理困境的学生,大多非常敏感,自尊心极强,性格内向。如果教师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厚此薄彼,对他们有些冷淡,他们就会感到强烈的不满。所以教师必须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尤其对心理素质欠佳、单亲家庭的学生,不妨格外表示自己的好感和热情,这并不是虚伪,这是调控学生心态的需要。

3.多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心灵过分脆弱、缺少爱的学生大多有点偏执,脾气或许有点“怪”,教师千万不能因此而嫌弃他们,也不能硬要他们立即把怪脾气改掉。青少年有点儿孩子气是正常的,每个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也是正常的。教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必能便他们走出暂时的心灵阴影,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

四、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

开始,他还不愿上学,我去到他家里时,老躲着不见,或是一问三不答。我知道这是防御心理的表现,其实其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的,他极需要被爱的感觉。我不急也不燥,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地给他讲班里发生的趣事,讲同学们是多么希望他回到学校,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活动。我主动与之接近,缩短心理距离,想用集体的温暖来消除他内心的焦虑和冷漠。此后,他瘦弱的身影也逐渐逐渐地出现在教室里。但我并不满足于此,一直寻找让他重新振作的契机。上课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很多同学不会答,竟意外地发现这孩子眼里露出一点笑意,就抓住这个机会提问他。开始,他涨红了脸,讲得结结巴巴的,我用鼓励的眼神望着他,亲切地对他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结果他讲得很流利,得到了全体同学的掌声,他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此后,我还多次为他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使他摆脱自闭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他那颗冷漠的失望的心,使他重新回到了班集体中。

五、我们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

德育教育案例范文第2篇

以鲜活生动的案例为载体,通过师生间的合作互动,将学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转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是一种适用于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开放性、启发性、参与性特征。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一般分四个步骤:教师导向,展示案例—学生思考,分析案例—小组交流,讨论案例—教师总结,评价案例。

1.教师导向,展示案例这是案例教学的引入阶段。常见案例呈现方式有:

(1)给每个学生印发一份文字案例;

(2)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案例;

(3)教师生动形象地描绘案例;

(4)教师利用即时环境制造真实的案例或者学生自己表演案例。课堂上教师以恰当方式将案例呈现给学生,增强案例对学生的吸引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2.学生思考,分析案例

根据案例篇幅的长短、难易程度及教学时长,教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阅读案例。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发现关键信息和核心内容,联系相关理论知识,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实现由传统灌输式教学到参与式互动教学的转变。

3.小组交流,讨论案例

小组交流,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是案例教学中的决定性因素。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小组讨论,后由各小组推荐代表参与全班交流。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背离主题或在一些枝节上纠缠不休,教师可参与到小组的交流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其次,注意把握学生的讨论时间。小组内每位成员的发言时间不能过长,内容简洁明了,以免其他成员丧失发言机会。另外,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意见:对正确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教师要及时充分地肯定,对模糊的认识和错误的观点适时给予纠正。在学生讨论出现冷场时,教师给予启发、诱导,提出新问题活跃学生思维,保证讨论效果。

4.教师总结、评价案例

这是案例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内化提升学生对案例的认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在总结发言时,应对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指出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和学生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

二、案例教学法在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与传统教学相比

案例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相应高得多,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有很大转变。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权威,处于统治者地位,单向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完全是被动接受的角色。这样日积月累,很容易养成依赖、被动的习惯。“双主体”教学理念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均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案例教学课堂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对教学过程负全责。教师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理论提升,使学生对案例中包含的问题获得更透彻地理解。学生是学习的参与者和接受者,是知识的探索者和真正的认知主体。在案例教学中,需要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需要学生的支持与配合。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中,学生为了参与其中,需要课前做好充足准备,并与其他学生非正式地讨论相关案例,进而在课堂上为其他学生作出相应贡献。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和见解,并发展自身团队合作能力。

2.案例教学与理论讲授的有机统一

在德育课教学中引入具体案例,并不是完全抛弃理论讲授,而是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达到案例探讨和理论掌握统一的效果。德育课案例教学的特点是以生动、具体的案例作为教学知识的突破口,将德育课程的理论知识融合到具体案例中,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掌握课程知识。但是,由于教学案例相对于教材中抽象的理论知识,案例本身更容易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教师如果把握、引导不好,就事论事地分析案例本身,则往往会导致讨论与课堂内容脱节或相背离。因此,德育课案例教学必须处理好具体的案例研讨与抽象的理论知识讲授之间的关系,把教学案例的研讨与德育课系统理论知识的讲授有机统一起来。

三、德育课中案例教学法的积极导向作用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开放式的、参与性强的教学方式,消除了德育课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积极导向作用。

1.克服传统教学弊端,提高教学时效

案例教学把真实、典型的问题引进课堂,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社会问题,把学习理论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统一起来,真正实现小课堂与大社会的有机结合。案例学习过程中民主开放的讨论气氛,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大胆交流,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课堂氛围下积极探索,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德育课教学时效。

2.增强德育课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分析问题,遇到类似情境或问题时该如何对待,从哪些方面着手解决。案例教学为学生自主性发挥创设了弹性空间,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并提高实践能力。因而案例教学是一种适用于德育教育并落实能力本位的教学方法。它增强了德育课的吸引力,加速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与认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念和目标,进而实现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四、结语

德育教育案例范文第3篇

一、医学道德教育的新难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人们道德观念的变化,医学道德教育出现了许多新特点,面临着许多新难题。

1.医学道德问题的多样性。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人们的医学道德生活变得日益复杂多样,仅就人们的医学道德观念领域而言,有传统医学道德观念、有现代医学道德观念,还有后现代医学道德观念等等。各种观念之间有的是相互重叠、有的是相互补充、有的还相互冲突,此外,人们的新的医学道德观念的确立需要一个过程、旧的医学道德观念的破除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使医学道德领域呈现出纷纭复杂的多样性局面。

2.医学道德内容的复杂性。在现实的医学道德实践中,任何一个医学道德问题都会涉及到复杂的多方面的医学道德内容,如社会的医疗卫生资源和医疗卫生体制、医院的医疗设备和医院管理水平、医生的技术能力和医学道德水平、患者及亲属的经济承受能力、对疾病和医学的认知程度、道德状况及心理准备等等。因此,对任何一个医学道德问题的分析并解决都必须涉及到上述种种因素。

3.医学道德选择的两难性。人们面对许多医学道德问题都会感到左右为难,如法律与道德的冲突、情感与理性的矛盾、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对立等等。人们在这些医学道德难题面前面临着多重选择,表现为多种情形:第一是医学道德规范之间的冲突,如“尊重”、“不伤害”、“公正”、“自主”等。第二是医学道德效果之间的冲突。如医患之间的利益冲突、患者与其家属之间的利益冲突、患者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冲突、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冲突等等。第三是医学道德规范与医学道德效果之间的冲突。医学道德规范往往是舍弃了具体的道德情景而抽象出的带有共性的理论规定,它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而医学道德效果是在当时的具体的道德时间和道德空间条件下产生的,这种抽象的“先在”的道德规范与具体的“此在”的道德效果之间也可能形成冲突。总之,这些冲突多是“正当性”之间的冲突,面对着多重道德冲突,道德主体如何做出有效的道德选择?

4.医学道德主体的自主性。医学道德实践中的主体是双重主体,即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其亲属都是道德主体,他们都具有越来越强的道德自主性。在医疗实践中,这双重主体之间在价值观、医疗观以及利益观等方面有共同的追求但也存在着差异,必须有效的协调和处理好这双重主体之间的辩证关系,调动起医患双方的医疗主动性,以共同维护和实现医疗的整体利益。

所有这些医学道德难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一个医学道德事件同时并存着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行为选择,而每一种行为选择均有足够的伦理学依据。

所有这些都要求医务人员在医疗实践中,面对复杂的道德境域,必须学会进行合理的道德分析、判断并进行及时而有效的道德选择和道德决策,从而实现患者利益、生命科学利益与社会利益的最佳结合。这就要求医学生不仅要掌握医学道德的一般理论,更为重要的是要具有进行道德分析和道德选择及决策的能力。因此,培养医学生的医学道德分析、判断、选择和决策的能力是医学道德教学的根本宗旨,在这方面,医学道德教育的“案例教学法”有着独特的优势。

二、“案例教学法”的内在特性及其功能

案例,或叫个案、实例,是指对某一客观情境的真实描述和典型处理。医学道德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对典型的医学道德案例的描述、分析、研究,达到对受教育者进行医学道德教育的目的。

1.“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理论教学法的区别。“案例教学法”有别于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二者区别如下:传统的理论教学法是以传授知识为主,“案例教学法”是以开发智力为主;
传统的理论教学法在课堂上教师直接讲述医学道德理论知识,“案例教学法”是以案论理;
传统的理论教学法主要回答学生的“是什么”的问题,“案例教学法”主要解决学生的“为什么”的问题;
传统的理论教学法对问题的分析解答是“唯一”的、“一元”的,“案例教学法”对问题的分析解答是多视域的、多元的;
传统的理论教学法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对学生是单项的知识灌输,学生的主动性受到限制,“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研究学生的特点并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积极界入到教学之中。

相对于传统的医学道德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法”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优势,但这并不表明可以忽视甚至抛弃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以及其它教学方法。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受着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教学内容、教育环境、教育对象等等。因而,“案例教学法”必须与其它教学方法相结合,如理论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自我修养法、医学道德实践法等等。

2.“案例教学法”的特点与功能。“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教学主体的双向主动性、教学过程的良性互动性、教学内容的实践可操作性等等,所有这些都把医学生置于具体的医学道德情境之中并最终优化了教学目的,实现了“案例教学法”的独特功能,即提高医学生解决现实的医学道德问题的能力,主要表现为:

(1)提高了医学生发现医学道德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学习与训练,使医学生明确不管是发展医学科学还是从事医疗卫生工作,都不仅仅是单纯的生命技术问题,还必然涉及到广泛而复杂的医学道德问题。对医疗方案的实施在进行医学技术分析的同时还必须进行医学道德分析,道德分析能力是医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医学生要善于从医学道德的角度分析医疗实践中的诸多问题。

(2)锻炼了医学生对复杂医学道德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随着社会和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医学相关的道德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案例教学法”要求对每一道德问题都必须从多领域、多层次进行综合分析,这就锻炼了医学生对复杂道德问题的分析判断的能力

(3)增强了医学生面对复杂多元的道德情境,能够有效解决实际道德问题的能力。在现代社会中,许多医学道德问题都不是一元选项而是多元选项,在这多元选择之中许多又是相互冲突的选项,医学生面对某一医学道德问题的多元选项必须进行分析、比较并做出最后的抉择,这就提高了他们解决现实的医学道德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基本程序

医学道德的案例编写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医学道德的事例要具有典型性,能够充分说明一类医学道德问题;
二是逻辑严谨,语言准确,不要使阅读者产生歧义;
三是难易程度要适中,有一定的伦理冲突点可供学生充分研究讨论,但又不能太复杂,不能超出他们的知识背景与分析能力。

对应用医学道德案例讨论的班级人数一般应控制在60人以内,这样便于每个学生都有较充分的参与讨论的时间,便于把讨论引向深入。

讨论之前把案例、与案例配套的相关材料以及需要学生进一步阅读的书目等一并发给学生,使学生事先有所准备,使他们能够在上课时积极界入到讨论之中,增强讨论的实效性。

德育教育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德育课;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典型案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法,它体现了教学论的人本化思想和现代心理学的建构主义认识论思想,符合人在社会化进程中发掘自身潜能的客观规律,践行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从广义上讲,就是通过一个具体的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的情景进行观察、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法中没有标准的答案,也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激励者;
教学过程不再是授A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案例,积极地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适时的给予学生必要的肯定。实践证明,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观念的感悟,能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并为学生自觉的规范行为创造条件,有效地推动了新课程的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职德育课教材用深入浅出、贴近中职生的语言表述,按职业生涯的规划、管理顺序展开,着力于中职生提高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促进中职生可持续发展。每单元以揭示主题的漫画起始,每课设置具有中职教育特色的节首案例(“案例故事”)、文中案例(“读读想想”“学以致用”)、“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拓展训练”、“想想做做”等,其篇幅约占课程容量的五分之一左右,教师若能高屋建瓴地运用案例,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在德育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作了一些探究。

一、运用案例教学法必须坚持四大教学原则

1.激励性原则

大家知道,现在有部分中职学生自信心缺失,学习动机缺乏,阻碍了他们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应关注案例中榜样的亲和力,精心发掘案例的激励因素,以增强他们学习的内动力。

2.互动性原则

教学互动可以避免“教”与“学”的割裂和教学惰性,其中“生生互动”会使学生互相启发,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成为教学的主体,“师生互动”会使教师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更新教法,成为教学的主导。

3.时代性原则

党的十报告指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这就要求教师站在时展的前列,与时俱进,及时解读时展中的新课题,以增强教学的时效性。

4.实效性原则

坚持“一例一得”是案例教学的重要法则。教师要重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难点、导行点”,不讲“易会、已懂、太深点”,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二、运用案例教学法要高度重视四个教学环节

1.案例的选择:进行案例教学,没有好的案例是无法进行的。案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进行案例教学要有充足的案例,案例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

(1)用好教材中的案例。中职德育教材中的案例资源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教材中设置了许多与中职学生生活和学习紧密相连,与教材内容相辅相成的案例,这些案例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为教师进行案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2)精选生活中的案例。例如,在讲授“中职生同样可以成才”内容时,我收集了本校82级学生卢光胜和86级学生王小波为代表的优秀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案例。教师在收集案例时,要注意案例不仅要具有普遍性,还要具有典型性和真实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的案例才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才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更能引起他们的感悟、思考,吸引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案例的实施

无论是教材中的案例,还是自己收集的案例,都要以适当的方式呈现出来。教师如何选择切入口,如何导入,如何组织,如何终结,是案例教学的关键。因此,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案例的切入点,要巧妙自然地导入案例,给学生创造出一个宽松的环境,给学生提供自由交谈的渠道,为学生搭建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再到“活用”。例如,在执教《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一课时,把教材中的案例故事“执著追求的小陈和脚踏实地的晓健”作为切入点,开展讨论和探究学习,学生的情绪渐渐地高涨起来了。这既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又顺势引入课题和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案例的分析

案例分析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进行案例教学中,分析什么、如何分析,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归纳、总结,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案例分析的实施过程是:个人思考――小组讨论与交流――学生发言展示――学生组长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得到了极大地锻炼和提高。

4.案例的总结

案例的总结是是对案例教学的总结,也是对后续教学的引申。在这个阶段上,一般情况下我采用以学生总结为主、教师补充为辅的原则来完成。学生通过总结,不仅提高自己的分析归纳的能力,也提升了自己的自信心。教师的适时鼓励和点评,也有助于学生的兴趣增长。

三、运用案例教学法要注意的几点

1.注重方向性。选用案例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运用事例时应把握正确方向,唱响主旋律,多弘扬正气,讴歌正义,向学生传递正能量。

2.注重实效性。引用的案例一定要有新鲜感、时代感,切合中学生的关注点、兴奋点,使学生在饱满的精神状态下完成学习任务。

3.注重趣味性。所举案例应生动有趣,生活化、通俗化,适应学生的接受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轻松学习,快乐学习,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和信心。

4.注重精确性。引用的案例应做到真实具体,现实感强。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让他们真正接受,收到预期的效果。

5.注重本地性。引用的案例最好是学生身边或本地发生的事例,有针对性和地方代表性,使学生有具体的感性认识。

德育教育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书育人;
德育融合;
案例简析

教者,传授知识也;
育者,培养思想品德也。教中有育,育中有教。也就是说,既教书又育人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更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教育以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全面、完整的人为己任。对于所有学校来说,教学是中心工作,但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如何搞好教书育人呢?下面我就几个具体案例来说明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做到与德育融合的。

案例一,[分西瓜]:我在教授三年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个大西瓜,在母亲节的时候,你准备怎样分这个西瓜呢?”生1:“母亲节到了,我准备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两份,给妈妈留一半,我留一半。”“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我问。生1:“我一半,妈妈一半,一样多,这样谁也不吃亏。”我未作任何评价。生2:“母亲节到了,我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我给妈妈5份,我留3份。”“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我微笑地问。生2:“妈妈很辛苦,在母亲节里应该多给她一些。”“你真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我热情地表扬了她。其他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要把西瓜平均分成6份、9份、12份等,都说在母亲节应该多给妈妈一些,我都一一赞扬了他们。这时,生3举手回答:“我把这个西瓜全都给妈妈吃。”我一楞,连忙微笑地问:“你为什么这样作呢?”“我一点儿都不喜欢吃西瓜,所以我都给妈妈吃。”

此时,我脸上的微笑霎时凝固起来,吃惊地说:“你怎么把不喜欢吃的东西送给妈妈,你的思想有问题呀!”

案例二,[祖冲之你真伟大]:我在听一堂圆周长的计算的公开时,在学生探究出圆周率后,该老师认为此时应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于是在介绍了圆周率研究的相关历史材料的基础上,这样提问:大家想对数学家祖冲之老爷爷说些什么呢?学生们群情激奋。生1:我想说:祖冲之爷爷你真伟大!生2:祖冲之爷爷有勤奋严谨的钻研精神,祖冲之我佩服你。生3:……学生们本以为至此就结束了,我继续借题发挥:“那么,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做呢?”孩子们很聪明,在教师的指引鼓励下,个个说出一番豪言壮志。不过,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也就这样过去了。

案例三,[最后一题错了]:记得一次我听一堂公开课,该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让一名学生板演。3×9=27 4×9=36 5×9=45 6×9=54 7×9=62 当学生写完62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叫喊起来:“老师,她错了,最后一题错了……”该老师没有马上帮助纠正这名学生的错误,他说:“最后一题是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我错的这道题,而不说我前面四道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短处而忽略了别人的长处,当我们面对一个人时,首先要看其优点,要宽容地对待别人......” 如果我们的老师都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时时显出宽容的态度,我相信这比老师单纯重说教的灌输式德育教育要高明得多。

我们简要分析以上三个课堂教学案例,体验在教书中如何育人,如何具体与德育融合,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案例1中,学生把自己不喜欢吃的西瓜给妈妈,难道思想就有问题了吗?如果换一个角度来说,我们更应该看到这个孩子身上有着诚实的品质。孩子是敢于说真话的,而我们成人往往缺乏这种勇气。相反,成人可能会用虚伪、虚情假意来掩饰自己。不仅如此,有时为了思想教育的需要,我们还在教育孩子们说假话。他们慢慢知道了:说真话有时不和时宜,会受到训斥,而随声附和老师的意思还会受到老师的表扬。多么可怕的教育!没有真诚的教育,怎能培养出健康人的品格呢?案例2中,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难道非得让孩子们说出来吗?另人质疑的是这位教师上的究竟是数学课呢?还是思想品德教育课?我认为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是对学生渗透辨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在培养学生认真严肃、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

综观前两个案例,与案例3中的教师进行对比,不难看出最后这位教师做得恰到好处。把思想教育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做到顺其自然,不做作,不把品德教育强塞给学生,注意适时适度,学生乐于接受,达到了即教书又育人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