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盛行于甘陕一带。在筝字前面加上古字,彰显古筝的历史悠久,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底蕴。因其音色优美、形式高雅、容易入门,备受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音乐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古筝教学论文【五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古筝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古筝教学;
问题对策;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208-01
“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盛行于甘陕一带。在筝字前面加上古字,彰显古筝的历史悠久,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底蕴。因其音色优美、形式高雅、容易入门,备受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除艺术院校的专业授课外,社会上也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关于古筝方面的教学与培训。古筝的教学与普及不仅能提高学习者的自身修养,更能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古筝不断被传扬的同时,但教学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制约了古筝的发展。
一、古筝教学经常出现的问题
(一)教师自身修养有待提高
很多教师在古筝教学上忽视了古筝的文化教育。按照一些教材直接生硬地进行理论教学,没有在学生接触古筝初期给予音乐熏陶及兴趣引导,致使很多学生没有感受到古筝的美妙与感染力,更没有感受到古筝的历史文化。音乐本身注重的是自身修为,古筝更是如此,不把握好学生的心理与性格特点,不控制好教学进度与传授方法,是目前学生弹奏无美感的主要根源。
(二)忽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一直以来,教育教学创新还是没能摆脱教师主动授课、学生被动学习的授课方式。这种没有创新与互动的教学方式抑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点;
也致使教师浪费了很多时间精力,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是很好,只是掌握了课堂上的理论与部分实践。因为缺乏自主性学习,学生的学习状态总是按部就班,不能掌握古筝真正的文化内涵;
也导致了学生之间沟通少,配合少,不能很好进行学习心得交流和集体演奏。
二、提高古筝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教师自身修为
古筝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古筝技能教学的培养外,还要传授古筝的历史背景及古筝音乐的民族差异性。从一些优秀的古筝作品里发掘文化底蕴、故事背景、人文及情感。在教育技能之外,让学生用心体会古筝的历史、文化与意境,把古筝这门具有文化艺术的乐器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如果不深刻理解古筝的各个风格流派,以及因为地域不同而产生的不同人文特点的古筝曲风,那么就不能更好地增强学生在民族乐器上的情感文化储备,就不能开扩自身在古筝音乐上的视野。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学过程中的弹奏手法,弹奏的情感表现,都是对学生的潜意识教学,让每一次教学弹奏都能使学生产生对美的追求,对乐的享受。加强培养学生的在古筝技艺之外的附加文化技能,能更好的促进学生集百家所长,创造出更加优秀的作品,从而能使学生了解古筝乐器所展现的真正美感。
(二)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一对一的古筝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古筝学习需求的多样化,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势在必行。针对目前学生学习的需求,增加课程内容的多样化,除了以往的理论加练习,应加入一些名曲鉴赏与解析、弹奏难点讨论、个人弹奏展示等互动课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其学习互动性。在授课形式上也应做出一些改变,比如多媒体教学、视频教学,在学习中分析问题和查找不足。把课堂氛围由一教一学转变为互动学习,营造出学习与研究相结合的热情课堂,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从兴趣点出发进入更为广泛的学习领域。还应定期让学生提交一些自己对古筝学习的心得,并在难点上进行指导和帮助提高,还可以分组进行一些课题研究,自选古筝曲风流派。此外,教师要积极举办有激励性的团队比赛,使教学效率不断提高。最后,教师还应该要修学生在古筝基础技巧和弹奏的表现艺术形式上要多练习多实践,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转变古筝教学模式,建设有利的教学基础条件,如教师自身修为的提高和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教学方法,都有利于古筝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古筝教学中教师素养良莠不齐,学生兴趣点薄弱,基本功不扎实,集体协作演奏能力不强,古筝实践教学相对较少等问题不容置疑地制约了古筝文化传播的快速发展,但只要古筝教师在教学模式上积极转变,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与分析,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不断完善完成教学目标,一定能把古筝这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文化艺术传播的更广更远。古筝教学的提高,必将让更多人了解古筝文化及其历史文化,这有助于促进中国民族文化遗产的继承,提升学习者的自身修养,创造和谐音乐氛围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古筝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古筝集体课,教学
古筝作为具有2500年悠久历史的乐器,一直被认为是民族乐器的瑰宝,随着民族音乐艺术走向世界的大趋势,古筝艺术受到国内外音乐爱好者的热爱和重视。作为当代大学生,不管是否从事音乐事业,能够演奏一件自己国家的民族乐器是非常有必要的,就像欧洲人大都能够演奏钢琴是一样的,都是对国家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在高校开展古筝集体课在于能够扩大教学信息的辐射面,使有限的古筝专业教师能对更多的学生进行系统规范的教学。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1古筝教学概况。古筝这种乐器在其漫长的动态演变过程中,乐器不断改革、技法不断丰富,历朝历代从宫廷到民间直至近现代的演奏家与教授、当代各流派古筝艺术家,以更加明确的音乐理念对古筝艺术从创作到演奏,从理论到教学,从乐器改革到乐器制作进行了全方位、大幅度的丰富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随着古筝技艺水平的提升、技法的不断革新,古筝的教学方法从口传心授、以曲相教的民间状态步入了专业化、学制化、系统化、规范化的轨道,产生了质的飞跃。古筝在我国民族器乐艺术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在素质化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高校古筝教育课程的大力推广和全面性演化的今天,尚存在诸多问题: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教育经费不到位,学生基础不均衡等。目前,部分省内外高校通过对古筝集体课的探索和研究,正在努力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古筝的普及和推广也指日可待。
2古筝集体教学的条件
首先,保证合格的是师资是开展古筝集体课的一个关键。古筝集体课教学的最终执行者是教师,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决定古筝集体课程教学的成败。高校古筝集体课教学的开展,无疑是对古筝教师一次极大的挑战和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应古筝集体教学的重组和整合的教学结构,对于长期进行“一对一”教学的古筝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因此,首先应该尽快让古筝老师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模式。
第二,选定适合古筝集体课教学的教材,对古筝课程教材的编写是实现古筝课集体教学的重要部分。而古筝集体课程教材建设又是一个极其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的支持和协助。现在市面上看得到的古筝课教材,只能叫曲谱集,几乎没有理论的讲解。古筝集体课教学在选择教材时,要根据学生的普遍程度和特点选择,难度不易过深,因为,这些参加集体课的学生专业基础不够扎实,古筝零起点的很多,适合他们的古筝教材就应针对各种基本的技巧有相应的练习曲,并标有注释,同时,应加入相应的乐理知识讲解。教材中所选用的乐曲要尽可能旋律性强,易于上手。
第三,古筝集体课教学的评价体系是监督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集体课的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挥自己的潜能;
有利于教师总结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利于学校加强、改进、提高古筝集体教学水平,促进古筝集体课教学朝着推进素质教育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建立公平、合理、科学的评价古筝集体课教学体系,发挥古筝集体课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能及时加以总结,不断调整和完善,促进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第四,保障古筝集体课教学的硬件条件。在高校要保证古筝集体教学的良好进行,首先要有固定宽敞的教学场所、演出场地,并能够保证有充足数量的教学用琴,以及系统的教材,科学的教学法,完整的教学设备,在优化的音乐教育环境等,使学生举手投足都沉浸在“音乐”的环境、“美”的环境中。
鉴于以上特点,古筝集体课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从个别课的传授型转为集体课,在课堂上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古筝的一些手指与技巧要领的示范的讲解上,还要更多地注重弹奏方法、弹奏风格和学习古筝以及古筝教学所需要的知识的讲解,担任古筝集体课教师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平和艺术修养,提高文化水平,才能确保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3古筝集体课教学的方法
集体教学与小组练习,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集体课教学面向的学生人数多,比起“一对一”的个别教学的普及率高,效果明显。然而,在集体教学中也不能忽视个别辅导的重要性。在集体教学中学生有时会看不清老师的示范弹奏,老师也不能及时地发现学生弹奏中的问题,如不及时纠正他们的缺点,会造成学生知识技能上的缺陷。因此,个别辅导是必要的。同时,结合小组演奏、讨论,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在教学中,除了给学生集体作示范外,还需要逐个地检查学生每次新课的掌握情况,切实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以集体教学为主,结合小组练习论文联盟,个别辅导的教学,才能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目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资源的现状决定了古筝教学模式主要是以集体课为主,集体教学是以小组学习的基础,个别辅导是集体教学的补充。由于每个学生在技巧的掌握、乐感、兴趣、需要等方面是各个相同的。因此,在开展集体教学的同时,必须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因材施教,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与进步。集体课教学模式能加大教学辐射面,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个别辅导能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强教学效果,两者灵活运用能更好更快地提高教学效果。
古筝在我国民族器乐艺术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为此,在国内许多音乐师范院校,甚至普通高校都开设了古筝选修课,它们大多以集体课的形式出现,作为古筝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集体课教学有着较于传统“一对一”教学的优势,推进了古筝普及教育,同时,古筝的演奏和教学以及其艺术实践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
参考文献:
[1]陈音.并非器乐教学的――谈古筝集体课教学[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4(4).
古筝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优秀音乐师资的任务,古筝课程作为音乐教育的选修课程,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观念,提高审美修养,丰富音乐知识,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高校古筝教学现状及弊端
高校古筝教学主要沿袭专业音乐学院“一对一”专才教育模式,与自身教学目标不匹配,影响教学成果。
其次,高校古筝教学中采用“一对一”这种“师傅带徒弟”的授课模式,使学生的古筝知识及演奏技能来源单一,教学过程中侧重学生对老师的直接模仿,且缺乏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再次,现有高校古筝教学中课堂教学模拟与实际教学训练较为缺乏,对乐器史和专业史等理论文化知识传授匮乏,不利于未来音乐教育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培养。
三、高校古筝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及成效
针对上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及弊端,我小组于2014年开始了关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古筝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项目。以小组授课模式代替“一对一”授课模式,并在我校11级、13级音乐教育专业中进行了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第一,以我校2014级音乐本131,132班为例,开设的中外管弦乐器演奏,一班有二十个人选修古筝,十个人一节课。教学模式转变后,教师在集体教学中根据每位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辅以一对一的辅导,因材施教,使整体教学成果得以提高。
第二,在小组授课模式中,教师加入了讨论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手段,并搜集乐曲背景资料、人文知识及风俗习惯等,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产生切身体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第三,在小组授课模式中,教师不仅注重学生个人演奏水平的提升,还增加了学生之间的分工合作,把程度相近的学生分为一组,进行合奏和重奏,通过多种演奏体验,不仅使学生能够互相取长补短,还培养了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加强了协调能力。
四、高校古筝教学的发展方向构想
根据我小组成员对高校音乐专业古筝选修课近两年的课程改革研究及实践经验,以及对其成效的归纳与分析,在此,对我国高校古筝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以下构想:
第一,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化,优化组合。根据实践经验,小组课的授课模式更加适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以小组授课模式为主,集体课与“一对一”辅导作为补充,三者有机结合,穿行,使古筝教学模式趋于科学化、规范化。
第二,教学课程体系系统化、综合化。使音乐基础理论课程、技术理论课程、综合型音乐文化课程、艺术实践课程等有序结合,既保持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系统化、综合化的课程体系,使学生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全方面发展。
第三,教学实践方面加强。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普遍缺乏实际教学经验,师资意识和教学能力不足。应社会需求,未来高校古筝教学必将加大对学生教学实践经验的培养。
五、小结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古筝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尚处于探索阶段,但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和创新一定会为古筝教学带来新的跨越和突破,高校古筝教学必将趋于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使我们的教育更加符合社会对音乐教育人才的需求,为现代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综合性的古筝人才。
古筝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古筝教育;
集体教学;
方法思考;
方案探索
1 古筝集体课教学开展的必然性及可行性
基于文化弘扬与文化推广的大背景,古筝学习者的增加是古筝教学开展集体课的推动因子。基于提升古筝教学效率,保证资源合理利用,借助集体课来开展古筝教学,能更节省教育成本,确保教学开展的效率最大化。因此,就目前古筝教学开展来看,无论是节省教学成本,亦或是迎合古筝教学发展需求,构建集体课教学模式都是势在必行手段。当然,保证古筝集体课教学开展价值的另一方面,是古筝集体课打造的合奏、齐奏氛围,其能更好地培养受教者彼此协调,协同合作的能力,尽可能地提高其集体性,综合,并能保证互相敦促,共同进步。总体来说,无论是基于资源有效利用,亦或是侧重教学环境打造,利用集体课开展古筝教学,都将是古筝教育发展的必然之势。
不过,既然发展古筝集体教学势在必行,那么认清其教学开展可行性至关重要。首先,集体课开展需要足够的受教者,这一点就目前古筝学习受欢迎程度来看,是实现集体教学的重要支撑;
其次,古筝集体课教学开展需具备良好的培育思维,对此,分析现阶段国家推动文化发展情况来看,无论是素质教育下的能力培养,亦或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十三五规划”指导,都为古筝集体课良好思维培育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助于教育者改变教育思维,打造科学的集体教学氛围。
2 古筝集体课教学开展基础目标
明确古筝集体教学开展的必然性及可行性基础上,为构架科学的古筝集体课教学模式,认清古筝集体课教学开展目标至关重要。对此,分析古筝集体课教学开展核心目标,其包括以下内容:
其一,实现集体课教学能力完善。在古筝集体课教学开展过程中,完善教育者的集体教学能力至关重要。传统“单对单”教学模式中,教师很容易发觉受教者的特点,能根据受教者的学习情况、技术掌握情况与知识理解情况进行针对性教育。然而,在集体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基于“人本”思维抓住每一个受教者的个性特点,对其进行针对性教学,是古筝集体课教育者能力培养的关键。注重“大集体”下的“小特别”,才能发挥教育教学效果,真正根据每个人的差异贯彻古筝教学技巧,保证每个学生演奏能力提升。
其二,实现传统教育内容的突破。古筝集体课教学的开展,不仅要注重传统的知识灌输,同时要注重激发个体学生的能力创新,以便其在集体中保持个体的特异性,并在发挥特异性的情况下与集体相协调,从而使个体特征被集体吸收,并激发出集体的特性化改变。总体来说,利用集体课促进受教者的彼此影响,也是古筝集体课教学开展的目标之一。
3 古筝集体课教学开展科学模式
基于古筝集体课开展的必然趋势,在明确古筝集体课开展的基本目标前提下,构建古筝集体课教学科学模式,应注重以下内容的践行:
3.1 集体课教学小组科学编排
首先,在古筝集体课开展之前,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科学的编组,确保每组之间学生的成绩、基础技能较为相近,从而形成良好的彼此影响体系,并有助于教育者根据不同组别的技巧能力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与教育引导手段,实现“大集体”下的“小特别”。
3.2 集体课教学环节合理构建
科学编排教学小组的基础上,合理构建集体课教学环节,是保证古筝集体可开展科学的关键。对此,本文根据实际的教学经验,总结教学环节构建的主要方法,其包括以下几点:其一,复习环节的制定。在复习环节的制定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还自主性给学生,让学生以“个人发表会”、“小组发表会”的形式针对以往学习内容进行表演,由教师聆听并总结潜在问题,待发表会结束后与学生沟通交流,指导其改进。其二,教授内容的制定。在教授新课程内容时,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首先,教师对学习新知识进行基本的分析,并指导学生的演奏技法与音乐处理难点,并询问学生尚存的问题所在。当学生基本了解教师的授课能容,便充分交付课堂时间给学生,由学生研修新知识,并展开组内讨论,掌握基本知识,以便在稍后的课堂展示中呈现给大家。此后,根据小组提交的演奏申请,依照先后顺序要求小组或个人发表研习结果,由其他组别人员进行评判与提问,以此来活化交流气氛,保证学生在讨论中内化技巧,发觉难点,并攻克障碍。其三,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布置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普通技法复习,另一种则是小组、个人发表会准备。借助下一节的课前复习引导,技法学生放学后的自主学习,能更好地内化古筝技法于学生学习体系中。
3.3 集体课教学方法科学应用
教学环节有效打造的基础上,科学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古筝演奏技巧,保证学生学习效果提升。具体来说,运用的科学教学方法如下:
其一,区别示教。在进行学生分组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进行的科学分组,是开展区别示教的关键所在。结合不同小组的不同特点,以“大集体”下的“小特别”为基础,确保教育方案的针对性至关重要。例如,有学生在弹奏古筝时可能存在指法错误、手型不规范及手臂、手腕僵硬等现象,将此类学生分为一组,针对其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确保小组内共同克服以上难点,最终能轻松自如的弹奏古筝,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其二,抽查检验。一般性的教学环节开展过程中,教育者应于不定期开展抽样检验,以突如其来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古筝弹奏技巧,并从突然的检查中发现学生问题,指导学生欠缺。当然,抽样调查还能时刻提升学生的警惕性,令其不松懈课后自主训练,能保证古筝演奏的良好状态。
其三,想象力培育。在集体课教学过程中,古筝教育的意境培育需注重想象力的启发,结合大众的集思广益,选择有效的乐曲激发模式,并利用学生彼此间的讨论、分析、解读来内化曲目意蕴,有助于学生从传统音色中发觉创新的可能性,从而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并影响集体演奏思维的变革。
综上所述,随着中华文化得到了世界性的认可,越来越多的社会个体投入到传统艺术学习之中,特别是古筝演奏艺术,学习者日渐增加。对此,现代教育为保证古筝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扭转传统“单对单”教学方式,转向“集体课”教学模式,利用科学的教学分组、合理的环节构建,有效的方法运用来提升集体课教学质量,保证古筝教学技法的内化。
参考文献:
[1] 刘红.体验审美情感塑造完美人格――高师非音乐专业钢琴集体课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艺术教育,2016 (04):38-39.
[2] 蒋莉.积极探索民族器乐表演的新形式――试论“群筝”演奏[J].艺术教育,2015(10):187-189.
[3] 刘新芝,赵鹏.居高声自远端非藉秋风――李萌的古筝教学创作与表演初探[J].音乐生活,2016(04):203-
古筝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古筝艺术 发展现状 教学 方案策略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8-0050-02
古筝是一种传统且极具东方民族特色的弹拨乐器,它源于秦而盛于唐,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筝音色清亮悦耳、柔美动听,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近年来,古筝深受各阶层人士的欢迎与喜爱,也成为音乐院校中最受欢迎、最热门的专业之一。但随着古筝艺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实践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日渐突出。针对此现象,本文将从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手段创新等方面提出建议,旨在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为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作出贡献。
一 古筝艺术发展现状
古筝是一种古老的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古筝艺术不断推陈出新,不仅在乐器的外形、构造上有所改进,更在新曲目的创作和演奏技法上进行了较大的创新,产生了以地方风格为依据的众多古筝流派,如赵玉斋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筝曲《庆丰年》中首次使用了双手抓筝技法、赵曼琴在20世纪80年代创立了快速指序体系、著名古筝艺术家王中山先生则同时在演奏技法和音乐创作两方面进行了创新,使进行古筝曲创作的思维方式得到了拓展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基于该理念改编的著名筝曲有《溟山》、《暗香》等,还有《霍拉舞曲》等西洋乐曲。此外,古筝的演奏形式也有较大的突破,以往以独奏和为歌曲伴奏为主,现在重奏和合奏作品显著增多,说明古筝在群体中的表现力被逐渐挖掘并受到重视。并且古筝协奏曲的出现以及迅速发展也越来越丰富了古筝演奏的乐曲形式和风格,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古筝演奏和教学的发展。古筝是一门艺术,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演变性。艺术反映出的社会生活面貌、人们的精神思想状态,是社会的缩影,但不会随着时代的演变而完全演化成新的事物,对于其传统精华部分有必然的继承性。古筝艺术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它所有的发展和创新都离不开对传统古筝艺术的继承,若摒弃传统,古筝便不能称为“古”。
虽然古筝艺术一直在蓬勃、健康地发展着,但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也曾遇到过阻力。当时存在着一股气势凶猛的反传统思潮,古筝艺术作为最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
自然也受到冲击。他们认为这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不适合当今的时代潮流;
还有人认为古筝的表现技巧过于传统和落后,想要“另起炉灶”,唯“新”是从。这些错误观点对古筝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如对古筝艺术传统的学习不再热情,远不如20世纪五六十年代老一辈艺术家对古筝传统的痴迷。这种对传统的生疏与远离也同样存在于当代的教学过程中。所以,要想使古筝艺术稳定健康地发展,使之屹立于世界民族艺术之林,学习和继承优良的传统古筝艺术是十分重要的。
二 目前古筝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生急于求成,教师片面追求教学进度、学习成果,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对音乐基本知识和演奏技能的传授上,忽视了古筝作为一门艺术其内在的文化属性。它不是一门技术,仅用花哨的演奏技法无法表达出古筝乐曲作品的思想感情,在听众听来,弹奏出的只是华丽的音符。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学生将曲子弹得很熟练,基本指法演奏技巧也很到位,但却面无表情,身体僵硬,丝毫没有音乐感染力,无法打动听众。
第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古筝各流派的风格和作品得到了继承发展。但在古筝教学中教学曲目的选择上,各流派传统的典型代表曲目却很少,或者几乎没有,所选择的筝曲大多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创作的作品。形成这样的现象有一定的原因:(1)传统筝曲的演奏技法要求较高,尤其对左手的韵律、音准要求近乎苛刻,虽篇幅较短,但难度很大。(2)不同的历史文化、不同的社会时代背景、不同的地域生活习俗,导致学生无法领悟到古人创作和演奏筝曲时的内心情感。因此,现代的教学模式缺乏对优良传统的继承,可能造成培养出的古筝专业人才在古筝创作方面有新意但缺乏古筝特有的民族韵味和情趣,而在演奏时也会缺乏一些“古”的味道。
第三,现在的教学方式仍以教师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在古筝知识和演奏技法等方面的学习对教师有很大的依赖性。限制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学生学习古筝更多的像是在完成任务,而不是对艺术的追求。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对音乐的灵感的培养更不利。
第四,教师队伍的能力与素质急需提高。高等学校教师普遍存在演奏能力强但教学经验不足、课堂组织教学能力差的现象。音乐中有些东西很抽象,单纯用枯燥的文字来阐述,不能让学生很好地领悟与掌握,如把握弹奏力度的大小、某些演奏姿势所需要的身体状态等,这需要教师不但精通古筝艺术,更要有能力将其中的要点和精髓准确地传递给学生,这对教师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三 促进古筝教学进步的建议
第一,教师应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要不断学习,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掌握教学过程中必要的方式方法,经常借鉴他人成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把教学古筝事业当成自己的终身事业,竭尽全力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古筝专业人才。
第二,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表现力、审美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只是单纯地灌输古筝基本理论知识、教授演奏技法等方面的内容。音乐与文化是紧密相连的,古筝作为一门最古老的艺术,承载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化积淀,其内涵之深刻、意蕴之丰富、文化韵味之浓厚,都需要后人来传承和发扬光大。教师应结合语文、历史等学科,让学生深刻领悟到古筝的文化品格,更加注重对古筝文化内涵的学习,古筝教学应以此为核心和基本原则,这样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在选择教学曲目上有所侧重。笔者认为在教学曲目的挑选中,要增加传统筝曲的比例,对其演奏提出硬性要求。各流派的曲目都要有所涉及,各种演奏技法也要多加学习,同时,对传统筝曲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都要进行深刻的了解,充分体会曲目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增设传统曲目,不但有利于继承传统文化,更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发展,使其创作不流于表面形式,缺乏内涵。
第四,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古筝曲目,培养学生的审美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古筝的热情。引进情境教学法,音乐作品创作的素材和灵感都来源于现实的生活,因此应经常带领学生进行民间采风,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当时的背景进行演奏,进行情感的挖掘,使演奏达到声与情的高度融合。不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也可使课堂气氛活跃和融洽,师生之间既进行了很好的互动交流,又有利于教学的进步。
第五,20世纪90年代才出现的古筝协奏曲是一种新型的古筝演奏方式。古筝协奏曲表现为中西音乐结合,可以是古筝与钢琴、古筝与交响乐队的协奏。它的出现使古筝艺术及其教学的发展迈入一个新模式。与以往的古筝独奏相比协奏曲有较大的创新,在技巧和手法上要求更高,还要有良好的协调素质。这就促使教师需要更深入地学习研究新的技法。将古筝协奏曲作为教学内容,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和老师的视野,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对音乐有更好的认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弹拨出所演奏的作品。
四 结束语
古筝教学是在长期的摸索中逐渐加强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一定要有耐心、有责任心,努力做到以乐辅德、促智、怡情,从而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总之,古筝教学应与时俱进,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古筝的一些创新内容在课堂上加以实践利用,在教学模式、方式方法上进行改革,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冯光珏.古筝艺术的传统和创新[J].人民音乐,1992(3)
[2]兰庆炜.古筝艺术的研究现状与理论思考[J].大众文艺,2010(4)
[3]叶明予.以情带声,以声抒情——古筝教学中的感悟[J].现代阅读,2012(10)
[4]侯凌燕.浅谈高师古筝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1(2)
[5]李婷婷.古筝艺术的传播与嬗变论纲[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