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度消费电子论文【五篇】

时间:2023-07-03 16:45: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电子商务具有Internet的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已被各行业广泛运用。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报告,以Internet为基础的贸易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增长,到2003年已达工业化国家贸易总额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消费电子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消费电子论文【五篇】

消费电子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消费心理;现代企业

电子商务具有Internet的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已被各行业广泛运用。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报告,以Internet为基础的贸易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增长,到2003年已达工业化国家贸易总额的2%。由于网上“钱”景无限,众多现代企业都把发展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模式作为一种潜力巨大的新型商务模式加以开发。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是企业制定经营策略特别是制定营销策略的起点和基础。面对电子商务这种特殊的消费形式,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表现得更加复杂和微妙,直接影响电子商务的经营效果和发展空间。深入研究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进一步拓展电子商务具有重要意义。

1.电子商务中消费心理的变化趋势和特征

营销发生变革的根本原因在于消费者。随着市场由卖方垄断向买方垄断转化,消费者主导的时代已经来临,面对更为丰富的商品选择,消费者心理与以往相比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这些特点和趋势在电子商务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1.1追求文化品位的消费心理

消费动机的形成受制于一定的文化和社会传统,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与产品。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纳斯比特夫妇在《2000年大趋势》一书中认为,人们将来用的是瑞典的伊基(IKEA)家具,吃的是美国的麦当劳、汉堡包和日本的寿司,喝的是意大利卡普契诺咖啡,穿的是美国的贝纳通,听的是英国和美国的摇滚乐,开的是韩国的现代牌汽车。尽管这些描写或许一时还不能为所有的人理解和接受,但无疑在互联网时代,文化的全球性和地方性并存,文化的多样性带来消费品位的强烈融合,人们的消费观念受到强烈的冲击,尤其青年人对以文化为导向的产品有着强烈的购买动机,而电子商务恰恰能满足这一需求。

1.2追求个性化的消费心理

消费品市场发展到今天,多数产品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极为丰富,消费者能够以个人心理愿望为基础挑选和购买商品或服务。现代消费者往往富于想象力、渴望变化、喜欢创新、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个性化消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所选择的已不再单是商品的实用价值,更要与众不同,充分体现个体的自身价值,这已成为他们消费的首要标准。可见,个性化消费已成为现代消费的主流。

1.3追求自主、独立的消费心理

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分化和专业化的趋势下,消费者购买的风险感随选择的增多而上升,而且对传统的单项的“填鸭式”“病毒式”营销感到厌倦和不信任。在对大件耐用消费品的购买上表现得尤其突出,消费者往往主动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获取与商品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分析比较。他们从中可以获取心理上的平衡以减轻风险感,增强对产品的信任和心理满意度。

1.4追求表现自我的消费心理

网上购物是出自个人消费意向的积极的行动,统称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到网上的虚拟商店浏览、比较和选择。独特的购物环境和与传统交易过程截然不同的购买方式会引起消费者的好奇、超脱和个人情感变化。这样,消费者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向商家提出挑战,以自我为中心,根据自己的想法行事,在消费中充分表现自我。

1.5追求方便、快捷的消费心理

对于惜时如金的现代人来说,在购物中即时、便利、随手显得更为重要。传统的商品选择过程短则几分钟,长则几小时,再加上往返路途的时间,消耗了消费者大量的时间、精力,而网上购物弥补了这个缺陷。2001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调查数据表明,基于节省时间进行网络购物的人数占网上消费总人数的49.29%。

1.6追求躲避干扰的消费心理

现代消费者更加注重精神的愉悦、个性的实现、情感的满足等高层次的需要满足,希望在购物中能随便看、随便选,保持心理状态的轻松、自由,最大程度的得到自尊心理的满足。但店铺式购物中商家提供的销售服务却常常对消费者构成干扰和妨碍,有时过于热情的服务甚至吓跑了消费者。

2.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心理因素分析

虽然网上购物具有形式方便、信息快捷、节省时间等诸多优势,但是目前消费者对网上消费仍然有一定程度的担忧,使之对这种新的购物方式敬而远之,严重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这些心理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传统购物观念受到束缚

长期以来消费者形成的“眼看、手摸、耳听”的传统购物习惯在网上受到束缚;网上消费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些特定心理,网上购物很难满足消费者的个人社交动机。

2.2价格预期心理得不到满足

据统计,消费者对网上商品的预期心理比商场的价格便宜20%~30%,而目前网上商品仅比商场便宜4%~10%,加上配送费用,消费者所享受到的价格优惠是有限的。另外,由于电信行业的长期垄断,我国的电信费和网络使用费较高,高额的交易使消费者对网上购物可望而不可及。2.3个人隐私权受到威胁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商家不仅要抢夺已有的客户,还要挖掘潜在的客户,而现有技术不能保障网上购物的安全性、保密性。隐私权不能得到保障,使许多消费者不愿参与网上购物。

2.4对网上支付机制缺乏信任感

现阶段,电子商务缺乏网上有效的支付手段和信用体系,在支付过程中消费者的个人资料和信用卡密码可能会被窃取盗用,有时还会遇到虚假订单,没有订货却被要求支付货款或返还货款,使消费者望而生畏。

2.5对虚拟的购物环境缺乏安全感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所有的企业在网上均表现为网址和虚拟环境,网络商店很容易建立,也容易作假,使消费者心存疑虑。另外,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和自由的系统,目前仍缺乏适当的法律和其它规范手段,如果发生网上纠纷,消费者的权益不能获得足够的保障。

2.6对低效配送缺乏保障感

我国现在还缺乏一个高效成熟的社会配送体系,商品配送周期长、费用高、准确率低。我国仓库周转率仅为发达国家的30%,而差错率几乎是发达国家的3倍。低效的物流配送体系离顾客的实际要求相距甚远,影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3.电子商务中现代企业的应对策略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的特殊心理给企业的经营理念带来了新的挑战,商家必须摆脱以往传统的经营思维局限,在营销策略、方式、手段上有所突破,建立一套适合电子商务的运作机制。

3.1产品定制化

现代消费者对商品普遍求新、求美、求奇,渴望个性化消费。现代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时,要充分发挥Internet的优势,根据消费者的不同特征划分不同的目标市场,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海尔在我国率先推出的B2B2C全球定制模式,可以按照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消费特点,进行个性化的产品生产,目前可以提供9000多个基本型号和20000多个功能模块供消费者选择。用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话说就是“如果你要一个三角型的冰箱,我们也可以满足您的需求”。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海尔就拿到100多万台定制冰箱的订单,说明产品定制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3.2价格柔性化

只有实现价格优惠、价格公开,才能促使网络客户进行网上购物的尝试并做出购买决定。随着市场垄断性的弱化,价格垄断已被打破,这就要求企业选择定价策略时必须加强灵活性,建立柔性价格体系。一是自动调价体系,即根据季节、市场需求变化和同类商品价格等因素进行价格的灵活调整;二是智慧型议价系统,即允许消费者在网上直接与商家协商价格。

3.3营销互动化

电子商务区别于传统营销的最显著特点就是网络的互动性,满足消费者自主、独立的购物心理。网络上的互动式营销,至少要做到两点:一是对消费者信息需求的即时反馈。如果在几分钟内得不到答复,商家可能就会失去这个客户。二是在顾客阅读了在线信息后,企业必须及时提供反馈信息的方式,以便与之建立联系。而且允许顾客选择其感兴趣的信息,并且可以修改上面的内容。

3.4配送社会化

对于企业来说,进行网络营销就要保证商品在最短的时间内由最近的分销网点送到消费者手中,这必须要靠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体系来完成。像海尔已建成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体系。海尔现在完成客户化定制订单只需10天时间,而一般企业至少需要36天。海尔在国内已建成42个配送中心,每天可将50000多台定制产品配送到1550个海尔专卖店和9000多个营销点。在中心城市实现8小时配送到位,辐射区域内24小时,全国4天以内到位。

3.5服务人性化

网络商场经营的重点不在于吸引人潮,而是如何挖掘那些想要在网上购物的人,这就要求企业提供人性化服务。如热情地招呼好每一位在线顾客,适时提供良好的产品建议,创建24€?服务模式(每周7天每天24小时为顾客服务),注重培养顾客的安全感与信任感,以含蓄的方式建立网上社团并在社团内建立情感纽带等。

参考文献:

[1]徐萍.消费心理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江林.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3]马翠华.击中消费者———消费者心理及行为透视[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4]许雄奇,赖景生.网络营销消费者心理和行为探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0,(6).

[5]陈佳贵,罗仲伟.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01,(1).

消费电子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子媒介 文化消费 影视化

近几年,“百家讲坛”捧红了易中天、刘心武、于丹等一批登坛演讲的作家,他们的作品一跃成为畅销书,形成了“易中天现象”、“于丹现象”。电视剧《永不瞑目》、《牵手》的热播涌现出海岩、王海等“编剧作家”。影视热播带动文学作品畅销似乎已成市场惯例,影视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影响着人们的文化消费与娱乐,这是否再次印证了电子媒体将取代印刷媒体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传媒?早在1927年,法国电影导演阿培尔・冈斯就热情满怀地说:“莎士比亚、伦勃朗、贝多芬将拍成电影……所有的传说、所有的神话和志怪故事、所有创立宗教的人和各种宗教本身……都期待着在水银灯下的复活,而主人公们在墓门前你推我搡。”①

一、影视化:文本的终结?

影视化指将文本的情理与叙事性借助影视手段加以表现强化,即通过影视技术将语言文字转化成影视语言,制成声音和画面兼备的屏幕作品。在视觉文化冲击下,文本类作品的发扬光大在很大程度上要仰仗影视的巨大魅力,传统文学从意识形态话语到大众审美文化的中心地位和权威身份被颠覆。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于“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影视化的结果可能是“一千个观众一个哈姆雷特”,读者数量扩大的同时也牺牲了质量,作品虽日益普及但经典却“千呼万唤出不来”。

从文字到影视,改编者以个人“一己之见”替代无数受众对文字文本“千差万别”的解读,造成文字信息的第一次流失;同时还存在从一种表达方式(文字)到另一种表达方式(图像)所必然面临的“图不达意”,造成文字信息的第二次流失。两次流失中,想象空间的限定和简化是致命的,有时还会将原作的意境固定。影视的逼真性、假定性、故事性和大众化,造成文本的想象空间被挤压,掏空了文学的诗性和美感,不能充分体现一些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社会状况以及经典的文本精神,无法与文字持续地铺陈、描写、刻画而带来的审美体验等同起来。莫言认为原作和影视“毕竟是有独立品格的两回事,……改编是一种固定化,每个人在读小说时都在想像和创造,比如林黛玉是高是矮,长脸圆脸,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但一旦改成影视作品,就明确了,固定了,也就限定了,林黛玉就是某某演员那样瘦的长脸。所以影视其实是用对作品的一种解读代替抹杀千万种不同的解读。从这种意义上讲,文学是活的,影视却是死的”。②

正如严歌苓所说,“文学借电视剧来传播自己,它本身的价值和美感就下降了,变成了电视剧的工具,比如越来越注重情节,语言越来越粗糙。”更令人担心的是写作者产生功利心态和文学精神性的商品化,作者放弃写作的崇高性在媒介的漩涡里随波逐流。王安忆表示:“电影给我们造成了最浅薄的印象。很多名著被拍成了电影,使我们对这些名著的印象被电影留下来的印象所替代,而电影告诉我们的通常是一个最通俗的,最平庸的故事。……电影特别善于把名著平庸化,大众化,变成一种可使大家广泛接受的东西。”③也正是这些特点,使得影视更适合当代快餐式的文化消费主张。

二、媒介技术与传播特征

传统社会人们对世界的理解靠文本,现在则让给了视听。影视凭借声音和图像诉诸大众的视听感觉,将语言描述转化为可视的屏幕形象,其直观性、自由性使观众获得更为强烈的审美观感。它还能解除文字符号对大众的限制,不论受教育程度高低,任何人都可与文化接触。影视是动态的,画面和形象直接进入观众脑海,不由受众掌控,快速连续的特点要求直观、直白,这种拒绝深刻的特点是影视化成为主要娱乐手段的关键原因。

影视是一种对人的视听没有过高要求的“平白语言”,虽然它削弱了理性话语,但情感力量不容忽视。它展示的主题虽多,却不需要观众动脑筋,故事或观点会以最易懂的方式出现。影视把娱乐变成了表现一切经历的形式,关键不在于展示娱乐性的内容,而在于所有内容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影视追求直截了当的叙述、扑面而来的视觉冲击、跳跃不羁的悬念,因此,对受众的直接感官刺激加大、加快了,但是那种迂回曲折的精神挣扎、似断实连的心理逻辑、入木三分的性格刻画、峰回路转的情感历程、欲说还休的生命况味消失了”。④

文字是作用于读者头脑的想像艺术,能表述抽象概念、心理流程和细致入微的思想感情,其魅力在于似乎没有对象又似乎任何人都是对象。文字是静态的,阅读速度由受众掌控,可时快时慢或停下来揣摩,受众的主动性大。阅读文字需要读者具有分类、推理和判断能力,对不同的观点进行对比,并且能举一反三。印刷媒介把语言凝固下来,使思想接受持续而严格的审察,具有较强的推论性,铅字有序排列、具有逻辑命题的特点,能够培养 “对于知识的分析管理能力”。⑤

实验证明,观看是人类获取外部信息最佳和最主要的方式,视听是最具直观性和同步性的信息呈示方式,它与客观真实性的天然联系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使人对视像几乎不假思索地接受,需要受众参与和思考的程度较低。因此,视像在争取受众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它甚至可使观看者超越语言障碍与画面进行直接交流,而文本阅读对于主体接受能力的要求高得多。

电视是最能说明视像文化在今天具有统治地位的媒介,它的出现全面地改变了人类的文化生存状态,使人类真正由主动审美进入被动观看的时代。如今,电视已成为大众文化消费的日用品,每天只要打开电视,人们就不得不接受纷至沓来的视觉轰炸。人类创造了影像技术,也就创造了被影像所包围的生活,影视甚至通过控制人们的时间、注意力和认知习惯获得了教育的权力。因此,文学作品通过影视化降低受众的参与门槛,从而获得更多受众和更广泛的传播。

三、影视化:大众文化消费

随着大众日渐强化的社会参与意识和文化分享意识及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过去只能为少数人享受的文化艺术作品如今迅速走进千家万户。我们从“读图文化”到“电影文化”再到电子媒介广泛应用的历史可以看出,影视文化正是大众文化的典型代表,它脱胎于传统的民间说唱艺术,代表了大多数社会成员的趣味。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影视不但成为民间说唱艺术的主要传媒,而且凭借特有的声光效应,发展出一套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影象语言,实现了从精英文字话语到大众文化消费的转变。人类延续了数千年的文学生产与消费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文学消费活动日益从过去的那种以文字阅读为中心转向现在的以影像接受为中心。

就像复杂的谈话节目不适合电视一样,媒介的表现形式不可能和媒介本身的倾向相对抗。影视最关键的是能看,人们想看的是动感斑斓的画面,给观众留下形象是影视所长。电子媒介的性质决定它必须舍弃思想,迎合人们对视觉的需求以适应娱乐业的发展,正如印刷术曾经控制政治、宗教、商业、教育、法律和其他重要社会事务的运行方式一样,如今影视在大众文化的消费中脱颖而出。

尼尔・波兹曼认为,“媒介形式偏好某些特殊的内容,从而能最终控制文化”,文化交流媒介对于文化精神重心和物质重心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由最便利、最普及的媒介提供的文化消费必然占据文化活动的中心。因此,作为当今最便捷、最直接、最普及同时也最具即时消费性的媒介,影视取代文本成为社会文化消费的宠儿显然有历史的必然性。从绘画到象形符号,从字母到电视,每一种媒介都会对文化进行再创造,每一种媒介都为思考、表达思想和抒感的方式提供了新的定位,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话语符号,这就是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因此,文学作品借影视畅销的多限于言情、武侠、青春偶像等故事情节强的“浅阅读”类通俗文学作品,如二月河、海岩等的小说、“百家讲坛”书籍等,而文学经典、心理小说、感觉小说、意识流小说和抒情诗、政论文是很难成功改编的。

今天,我们进入了一个大众传播时代,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生活方式、文化消费方式必然会发生改变。畅销小说家海岩指出:“我们现在处于视觉的时代,而不是阅读的时代,看影视的人远远多于阅读的人,看影视的人再去阅读,其要求的阅读方式、阅读心理会被改造,对结构对人物对画面感会有要求,在影像时代,从事文本创作时应该考虑到读者的需求、欣赏、接受的习惯变化,所以作家在描写方式上很自然会改变,这是由人物和事件结合在一起的时代生活节奏和心理节奏决定的。”⑥多元化的媒介环境下,人们既需要阅读经典文学,也需要娱乐化的浅层次作品。影视作为“严肃文学的通俗读本”,对文学作品的改编不过将其大众化,实际上无法取代它的精英本体,还可以使之在更大范围传播。

现代社会是为大众消费文化所覆盖的社会,影视化的出现为大众文化的消费提供了一个最基本的途径,同时也是新时代文化消费景观的表征和必然结果之一,它使我们的文化生存模式与运作模式发生了根本改变。影视传媒的图像叙事和多媒体性及娱乐、消费特征,使语言文本的审美性让位于图像文本的娱乐性。随着新传媒不断产生,不同传媒力量此消彼长和技术的突飞猛进,纸媒的生存空间会受到空前挤压,语言更多地让位于影视,后者将成为大众主要的文化或文艺消费形式。可以预期,传媒的超文本、非线性传播特征必将取代文学作品被动单一的线性文本走向互动的多媒体综合艺术。■

参考文献

①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浙江摄影出版社,1993年,第8页

②陈洁,《作家的影视新感觉》,《中华读书报》,1999年6月1日

③王安忆:《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11页

④黄有发:《准个体时代的写作》,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

⑤翁格:《口语和读写能力》,纽约麦休恩出版,1982年,第35页

消费电子论文范文第3篇

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电子商务对消费者的威胁或者潜在威胁主要是有四个方面:

一是因特网存在欺诈的沃土。它可以使欺诈行为人将其欺诈行为掩盖得惟妙惟肖和毋庸置疑,使其快速准确地到达受害者,通过匿名的方式躲避调查,并通过寻找没有法律调整或者执法不严的地区使执法者束手无策。因特网上的欺诈行为有两个显著特征:首先,与其他传统的方式相比,欺诈行为人在因特网上更容易利用易受损害的消费者。例如,利用保健商品和器材、就业机会、金字塔式的销售等骗钱,往往在因特网上更容易大行其道。其次,富有创造性的人更容易利用新技术创造高技术媒体独有的欺骗性方式。例如,在FTCv.AudiotexConnections,Inc.一案中,被告在因特网上声称消费者可以免费获取计算机图像,下载一种特殊的节目。

但是,被告利用软件暗中“劫持”了消费者与其计算机的连接,将消费者引入价格昂贵的国际长途电话系统之中,使消费者的电话经由加拿大、摩尔多瓦、俄罗斯之后再返回美国,从而在外国电话公司“踢皮球”当中大赚其钱。

二是因特网具有惊人的整理信息并进行分类的能力,在线消费者的信息随时都有被收集和扩散的危险,从而对传统的隐私价值产生了新的潜在的威胁。因特网技术使得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储存、处理和销售有着前所未有的能力和规模,而一般消费者对此可能不太清楚。引诱儿童提供个人信息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在没有因特网的时

代,经营者在未经家长同意的情况下是很难从儿童那里获得儿童及其家长的个人信息的,但利用因特网就可以很便利地从口无遮拦的儿童那里获取信息,从而极易侵犯他人隐私权。为此,有些国家还制定了专门的法律,如美国国会制定的《1998年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2000年4月生效),责成联邦贸易委员会制定规则,规范从13岁以下儿童处理在线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由于儿童是未成年人,该法要求网站经营者在儿童处收集和披露信息时,必须予以告知并经家长同意。美国一些州也对消费者隐私保护问题进行了专门立法,如纽约州正在寻求拓宽限制网上服务的提供者和金融机构在网上收集和披露个人信息的范围。在我国,一些用户在网站注册时都会得到信誓旦旦的保证:确保个人隐私,数据不会被泄露。但事实上有的网站甚至把用户的个人资料(如通讯地址、家庭地址、e-mail地址、联系电话、所购物品等详细内容)公开展览,使得用户资料就像放在没有锁的抽屉中,从而引发隐私权保护问题。

三是由于电子商务无远弗界,一些在常规的市场交易中不太常见的问题,在消费者保护国际执法的合作和协调中越来越必不可少。人们提出了两个疑问:(1)

经营者在线经营时,就可能受到全世界各国法律的管辖,这是否公平?经营者一旦在线经营,对于谁能够获知其广告和销售信息就无从控制。而各国对销售对象、折扣、产品安全和要求的披露程度差别极大,即使在一国之内也会有这种情况,而且常常变动不居,特别是一些网上交易本来就具有很大的不可预见性。(2)消费者在线消费时,可能丧失本国消费者保护法的保护,这是否公平?消费者熟悉保护其权益的国内法及其适用情况,不熟悉其他国家的法律,如果进行网上跨国消费,从遥远的他国购买商品,往往对销售方所在国的法律一无所知。由于旅途费用、时间跨度、不熟悉当地法律及其救济方式,就很可能得不到任何救济。这种网上跨国消费的法律救济需要通过双边协议、多边协议甚至国际公约等国际合作方式来解决,但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些国家如OECD国家正在探讨以可接受的成本解决网上跨国消费争议的问题。

消费电子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 大学生 消费行为 

随着电子商务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中国社会已经迈入了全新的商务时代。在以电子计算机和网络为主的电子化商业背景下,它以发放性,全球性,高效性和低成本等特点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消费者进行购物与消费。其中,中国大学生在参与电子商务消费已经成为了一个热烈讨论的研究议题。2015年为止,中国有近2000所注册的正规高校,在校人数超过了六百万人。这一巨大的数量使得中国成为了世界上具有最多在读大学生的国家,其中每五个大学生中,就有一个来自中国。这一巨大的学生市场和日益增长的网络消费诉求使得大学生网络消费成为了值得讨论与研究的议题之一。因此,该文章将从当前的大学生电子商务消费行为展开讨论并分析其原因和内部结构的变化和导致该消费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探索。最终基于这些消费习惯,文章对未来大学生电子商务环境进行了预测与讨论。 

当前消费行为习惯 。虽然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不到20年的时间,但是它已经塑造了一个成型与完整的市场和消费行为习惯。其中,在大学生中,“广”、“快”、“价”、“学”成为了四大消费行为。 

一、追求“广” 

在大学生群体之中,电子商务消费最大的特点就是消费平台和消费商品的广阔性。第一,研究显示,大学生电子商务的消费比例中,排名第一的是服装、鞋、帽等穿着用品等,占据了消费总额的40%,然后这一数据这在男女生中没有显著差异。接下来的是生活用品;
例如洗面奶,沐浴乳等占25%、电子产品占20%、书籍占10%、海外代购占3%等。从中可以看出,电子商务和网络消费为大学生提供了各色各样的消费结构与主题。并且当前中国大学生电子商务消费平台也有着广泛一面。研究表示,当前热门的购物网站85%大学生都会注册。其中在所有注册网络商城的大学生中,淘宝网注册占90%、京东网(60%)、卓越网(54%)、当当网(45%)紧接其后。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微信的越来越普及,电子商务商家也瞄准了这一商业阵地。大学生通过关注微商、扫一扫等方式,开始热衷于在微信上购物。消费结构的广泛和消费平台的扩大使得大学生电子商务消费行为解放了之前由于地点和地域限制的域性消费。这使得大学生网络消费得到了迅速的增长与发展。 

二、追求“快” 

当前影响到大学生网络消费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既是快递业与运输业在我国的迅猛发展。第一,快递业的发展使得全国上下的快递网覆盖了全国99% 的大中小型城市,而我国的所有高校与学院都处于这些城市之中。这样巨大的覆盖网,使得中国在校大学生可以参与到网络消费与电子商务的时代中。并且覆盖网也解决了地域的限制并且使得消费变得更加容易与无阻。第二,快递行业的发展,使得规模经济效应得到施展,运输行业成本和快递费用急速降低。通向比较,等重量邮寄费自2005 年相比,下降了10%-20%。

这样的价格优势使得网络消费成为一大亮点。其中最终要的一点,优越的快递覆盖网和运输方式使得快递运输时间急剧下降。和2000 年相比,2015年我国平均运输时间下降了40% -60%,在某些地域甚至还要更多(如上海和北京)。

当天到货,隔天到货等快捷服务使得网络消费不仅仅具备了价格优势还具备的速度优势。这样的改变也吸引和刺激着大学生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环境的依赖和青睐。 

三、追求“价” 

在过去10年中,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从而带领着我国民众消费水平的不断增长。然而,对于中国大学生来说,98% 大学生收入主要来自家庭与父母,除去必要的生活与学习开销,自由支配资金并不是很多。因此大学生更乐意选择与购买优质廉价的网络用品。因为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网络销售,省去了店铺、员工等费用,成本得到了巨大的降低,因此商品的价格也得到优惠。优惠商品满足了大学生对消费的期待与期望,从而成为了中国大学生的首选消费方式。同时,因为网络的快捷与便利,大学生可以“貨比三家”,选择出同一商品在不同平台下的价格区别,从而选择最优惠商品。在节省开销的同时,这极大地满足大学生选择质优价廉的心理,使有限的钱发挥最大的效益。 

四、追求“学” 

和其他群体最不一样的一点是大学生群体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大消费习惯具有一定的“双向性”。在2012年之后,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长和电子商务环境的发展,小型商户和 C2C 商业的不断发展,使得一大波大学毕业生参与到了电子商务的环境中。也因为一些成功的案例, 促使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了电子商务的创业和构建中。据2015 年数据统计,在所有 “211” 中国大学中,97% 以上的大学开展过电子商务创业比赛或是研究;
大学生毕业生从事电子商务创业或者与从事以电子商务相关行业从2010 的0.1% 增长到了2015年的3.2%。

从数据中不难看出,电子商务和网络消费不仅仅为大学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消费方式,同时,因为广泛的涉及到电子商务服务,大学生也更好地了解到这一产业并且为大学生扩宽了就业渠道和就业方向。从消费转到学习,从学习到创业与就业成为了最后一个当前的大学舍网络消费行为。 

消费电子论文范文第5篇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2.058

0引言

近年来,电子商务欺诈问题呈现迅速扩散的趋势。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布的《网络交易管理办法》,要求“网络商品经营者、有关服务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信息应当真实准确”,体现了我国政府对电子商务中的欺诈行为进行监管的决心。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也将提高电子商务安全保障和技术支撑能力作为重要发展目标之一。因此,如何对欺诈行为的扩散进行快速有效的干预亟待系统深入研究。本文从界定电子商务欺诈行为概念出发,根据扩散相关理论,构建电子商务欺诈行为扩散系统,为未来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1电子商务欺诈行为概念界定

法学角度对欺诈的定义倾向于研究如何去判定欺诈行为,通常要求被欺诈者做出错误意向表示;
而经济角度对欺诈的定义主要判断欺诈者是否通过不合法手段获取经济利益。而本文电子商务欺诈行为指网络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信息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诱使消费者在违背其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消费行为,从而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2电子商务欺诈行为扩散相关理论

与实体物品的创新扩散相比,电子商务欺诈行为是一种创新形式,是创新扩散的过程。创新扩散是经济、管理和社会科学中研究的重要问题,主要指新产品、社会习俗或惯例以及不同个体行为等在社会中的扩散与传播。

2.1创新

Rogers(2002)认为创新是指采用的个人或团体视为全新的一个方法,或者一次行为,或者一个物体。对于个体来说,一种创新客观上是否真的是新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个体是否认为这个方法新颖,这决定了个体对创新的反应。

2.2创新扩散

创新扩散是一种创新通过某种渠道随着时间推移在社会系统成员中传播的过程,与其它扩散过程的不同之处在于,扩散的对象对于采用创新的个人或单位而言具有新奇性和不确定性。创新扩散的主要因素为创新、传播渠道、时间以及社会系统。

3电子商务欺诈行为扩散系统的构成

在创新实施者(欺诈者)与采纳者(消费者)行为模式影响下,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形成欺诈者―消费者双边扩散的欺诈行为传播网络,最终促使电子商务欺诈行为扩散。电子商务欺诈行为扩散系统的主要构成元素如图1所示。

3.1欺诈者

欺诈者指电子商务交易中实施欺诈行为的主体,包括网络经营者和网络交易平台。网络经营者指在网络上以营利为目而进行企业法人、自然人以及其他组织。网络交易平台既能帮助经营者进行商品销售,也能满足消费者在线购买的需求。

3.2消费者

消费者是电子商务欺诈行为中的承受者,通常指运用互联网知识,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进行购物、消费者的自然人。在电子商务欺诈行为扩散初期,消费者基于错误交易意向的决策而被欺诈,通过自身受骗经历的刺激强化、观察收集外界有价值信息的学习过程,使得电子商务欺诈行为传播网络中识别欺诈的消费者越来越多,扩散趋势逐渐放缓,扩散规模逐渐缩小。

3.3电子商务欺诈行为传播网络

电子商务欺诈行为传播网络是指通过“欺诈者―消费者”的双边扩散模式,形成电子商务行为个体相互作用、相互关联的渠道,其作用是促使欺诈者与消费者在电子商务欺诈行为扩散系统中的传递信息与接触联络。传播网络主要包括大众传播媒体和人际交流网络两大类。

3.4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的影响作用主要来源于政府监管机构、电子商务平台和互联网公司等,通过规范交易流程、促进信息公开、加强消费者宣传教育等方式构建的电子商务诚信交易体制。

4电子商务欺诈行为扩散过程模型构建

本文拟构建电子商务欺诈行为扩散系统,探索电子商务欺诈行为扩散系统中各构成元素内部、元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机制。电子商务欺诈行为扩散系统模型如图2所示。

4.1欺诈者行为模式

欺诈者行为模式通常包含以下步骤:(1)潜在的创新实施者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了解电子商务欺诈行为的有关信息,从而获得刺激;
(2)潜在的??新实施者对电子商务欺诈行为的采纳成本与收益进行比较评价,产生欺诈动机;
(3)欺诈者从外部环境和传播网络中不断学习新的欺诈行为;
(4)欺诈者已经能够非常熟练的运用相关欺诈手段,则实施欺诈行为,或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后,发现风险太高,从而放弃实施欺诈行为;
(5)欺诈者实施欺诈行为后,得到社会反应的信息反馈,从而又回到第一步获得刺激的过程。

4.2消费者行为模式

基于欺诈识别理论,消费者是否采纳欺诈行为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刺激,欺诈者通过设计一些欺诈特征刺激消费者进行交易;
第二阶段是假设的形成,消费者受到上一阶段的刺激后,对于该网站这些欺诈特征会形成不同的欺诈假设;
第三阶段是假设的验证,消费者将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对上一阶段形成的假设进行验证;
第四阶段是整体评价。

4.3激励/约束与反馈过程

外部环境对欺诈者的激励/约束影响主要作用于社会反应环节。对于欺诈者来说,如果从防范机制中学习到更多欺诈手段,或者学习到如何阻止消费者的识别欺诈行为,那么将对欺诈者获得更多的刺激产生激励作用;
而如果欺诈者从现有的电子商务欺诈防范机制中意识到,继续实施欺诈行为将有风险,那么外部环境对欺诈者的行为将产生约束作用。

4.4“欺诈者―消费者”双边扩散模式

电子商务欺诈行为的扩散是由消费者、欺诈者的微观决策行为在传播媒介上共同涌现所形成的宏观动力学行为,即结合前文所提出的欺诈者决策行为机制和消费者决策行为机制,形成“欺诈者―消费者”双边扩散模式,构建以复杂社会网络为基本结构的传播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