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公共设施建设【五篇】

时间:2023-07-03 18:00:08 来源:晨阳文秘网

公共设施建设的发展水映了地区的整体经济实力,因此全方位、准确的研究我国公共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得出甘肃省的公共设施建设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公共设施建设【五篇】,供大家参考。

公共设施建设【五篇】

公共设施建设范文第1篇

公共设施建设的发展水映了地区的整体经济实力,因此全方位、准确的研究我国公共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得出甘肃省的公共设施建设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亟需大力提高其公共设施建设力度,进而分析制约公共设施建设的因素。

【关键词】

公共设施建设;
因子分析;
政府

0 引言

第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进入快速增长期。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城市化率年均增长约0.9%,尽管我国城市化率提高很快,但是远低于发达国家的85%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50%的水平,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1]。公共设施建设的发展水映了地区的整体经济实力,良好的公共设施不仅能够提高的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形象,为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且能够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目前,我国公共设施水平无论从人均占有率还是从质量水平上看,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全方位、准确的研究我国公共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有较好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我国城镇化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基本概念界定公共设施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属于社会公众使用或享用的公共建筑或设备。公共设施最显著的特征是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这一最基本的特征决定了公共设施不同于一般的商品,所以公共设施一般是由政府提供。公共设施分为城市公共设施和农村公共设施,这两者涵盖范围有很大的不同。具体来说,城市公共设施是指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城市垃圾(包括粪便)处理系统、城市道路、城市桥梁、港口、市政设施抢险维修、城市广场、城市路灯、路标路牌、城空防空设施、城市绿化、城市风景名胜区、城市公园等。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城市公共设施,并在以上各种类别中选取几个较贴近居民生活的指标进行分析

1 甘肃省公共设施建设情况

由于受到经济条件制约,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偏低,所以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也处于低劣状态。下面我们重点考虑有关指标的代表性、系统性和数据的可得性,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甘肃省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与其他省份做一横向比较。

1.1指标选取

为了完成对甘肃省公共设施的横向比较,根据公共设施的内涵和特点,选取了每万人公共汽车数量(辆)、人均道路面积(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人均公共图书馆藏量(册)、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高等学校(所)、每千人拥有公共电话数量(部)、生活垃圾清运量(万吨)、每万人公共厕所数量(间)、人均城市道路照明灯(盏)、城市排水道路长度(公里)、供水管道长度(公里)作为评价指标,共计12个。

1.2因子分析

1.2.1方法适用性评价。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反映像相关矩阵,主对角元素绝大部分都比较接近于1,其他元素的绝对值较小,说明相关性较强,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spss求解得到抽样适度检验值为0.600,根据Kaiser给出的KMO常用度量标准,可以得出适用因子分析方法;
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统计量值较大,并且对应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适合做因子分析。

1.2.2综合评价。根据特征根大于1的标准,选入4个公共因子,其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5.401%、22.87%、12.645%和10.522%,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1.458%。据此,得到综合评分函数:

F=(F1×35.401%+F2×22.87%+F3×12.645%+F4×10.522%)/81.458%

从最终计算结果可以看到,江苏、广东和浙江等省份公共设施建设综合评分位居前列,而宁夏、青海和居最后三位,这与直观印象和现实基本一致,结果较为可信。在31个样本范围中,甘肃省的公共设施建设排名第27位,排名靠后,说明甘肃省与全国大多数省份比较,还需加强建设力度和维护力度。另外,我们看到甘肃省的综合评分为-2.43761,四个主因子得分分别为-0.44142,-0.60183,-0.06552和-1.22129,都是负数,即甘肃省的公共设施建设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表明在公共设施建设方面甘肃省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与此对应的是也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 共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公共设施建设管理主体不明

前文已述,公共设施的基本特性决定了提供这种服务的主体是政府,但是政府管辖往往伴随着效率低下、行政交叉等弊端。所以长期以来,相当大的一部分公共设施都是由政府垄断经营,亏损的多、维持正常发展的少,且基本上都采取财政补贴的模式进行建设和管理[2]。所以提出这样一种观点, 对于那些不具有竞争性但是具有排他性的公共设施可以引入市场,在不损害和降低居民的公共设施服务的前提下,可以将一些对民生关系不是很大的公共设施建设交由市场运作。

但是政府在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有相当大的领导权力,并且对社会资源有绝对的调控能力;
而市场拥有其竞争和运作优势,并且对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往往高于政府。所以,公共设施的建设是否需要引入市场以及引入市场的程度是多少,这个核心问题仍然没有得以解决。

2.2对公共设施建设的实证分析不足

政府对公共设施的建设缺乏计划性,实证分析不够深入,效果不明显。例如,三峡水利发电站在建设初期的策划中保守计划提供全国50%以上的电量,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人力和技术建成的三峡水利发电站只能提供不到0.3%的电量。计划和成果严重悖行,说明政府在制定建设计划时缺乏对实际的考量,继而造成公共设施的低劣。

2.3公共设施的建设与经济建设步伐不一致

我国在公共设施建设上的重视程度和投入远远没有达到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地方政府过多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以甘肃省的兰州新区为例,为了发展工业和科技产业,当地政府不断扩大招商引资的范围,并且进驻企业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包括税收、土建等各方面。工业新区的建设如火如荼,但是配套的公共设施建设并没有建立,职工的医疗、保险、子女的教育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影响到许多企业的进驻。所以,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重视公共设施的建设,两者协调发展,步调一致才能保证“双赢”

2.4公共设施建设管理体系不完善

首先,政府在公共设施的建设管理中,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分工和管理,造成管理效率低下。由于分工不明确,一些项目往往会由两个部门共同负责,行政交叉、权责不明,致使积极性不高、管理问题不断。

其次,存在政企不分的现象。管理机构既是政府部门,又是企管部,管了不该管的事,自然管不了、也管不好,失去政府威信。

再次,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效果不明显,职能转化没有落到实处,影响了建设的效率。

2.5资金缺乏且利用效率不高

公共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支持(主要是城市建设税、公共事业附加费以及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等)和少部分的银行贷款。由于有国家的税收支撑,政府缺少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意识与经验,城市产业集聚小等原因,导致公共设施建设资金不足[4]。每年的公共设施建设经费缺口大,且存在拨款不能全额下发的实际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共设施建设项目的正常运转。

部分公共设施还存在重复建设、质量不高等问题,影响了资金利用效率。政府部门本来就存在效率低、管理差的问题,几个部门同时管理一个建设项目,而没有统一的科学管理章程,效益自然不会高。

2.6公共设施建设布局不合理

公共设施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改善环境品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但是城市公共设施建设还存在建设用地所占比例低、布局不均衡、辐射力不强、配套设施不足、内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5]。例如兰州市的快速公交(BRT),原本是为了解决交通拥挤和公交不足而设立的,但是仅仅是在原有的道路上安插了快速公交站,由此挤占了机动车道,常常造成交通阻塞,影响正常的运输。由于缺少科学的规划,政府在城市建设中往往没有做好其应有的引导、导致公共设施空间分布不合理,这不仅影响了居民的生活水平,更导致了城市生态环境、居住环境的破坏。

3 结语

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时现代经济建设中的基础内容,也是我国城镇化战略实现的重要内容,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才会更快更好的发展。但是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以及资金短缺等问题,甘肃省的公共设施建设存在一些问题,进而影响了其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应该认识到,公共设施的建设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政府与公众共同参与、积极探索、不断在实践中调整优化策略,才能提高甘肃省的公共设施建设水平,并不断提高质量,满足人们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编委会.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9)卷[R]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10

[2] 叶家伶、蒙春妮.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9)

[3] 吕申卯.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策略初探[J].机械管理开发,2008(10)

[4] 刘淑红.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现状的反思[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6(5)

[5] 董秀成.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主体归属―给予经济学的分析[J].南京滨江新区的探索.规划师,2010(4)

[6] 赵勇.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5)

公共设施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
公共设施;
规划;
建设;
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98 文献标识码:
A

1概述

城市公共设施分布不是孤立的,它们与城市特别是其中的居住用地和绿地的分布与组织紧密相关,因此应通过规划进行有机的组织,使其成为城市整体的一部分。公共设施建设项目要成套地配置。配置的含义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指整个城市各类公共设施建设应该配套齐全:二是指在局部地段要根据公共服务设施所服务的对象及性质,配置相应的设施,以方便群众。各类公共设施要按照与居民生活的密切程度确定合理的半径。根据服务半径确定其服务人数的多少,推算出公共设施的规模,不同服务设施有不同的服务半径,应根据各城市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合理地确定。公共设施的分布要结合城市交通组织来考虑,公共设施的建设要根据使用性质及交通状况,结合城市道路系统和地块情况统一安排。城市的改建、扩建,要充分考虑原有的公共设施,通过合理的留、并、迁、转、补等措施进行调整和充实。公共设施建设要考虑合理的顺序。在按照规划进行分期建设的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应与不同的建设阶段的城市规模、发展速度和居民生活的改善过程相适应。

这样,在城市建设时期既能保持必要的公共设施,又不致过早或过量建设,造成投资浪费。

2城市主要公共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1)城市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任何城市的发展,首先决定于它的经济基础,取决于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也就是物质文明的建设,但是,一个城市精神文明的建设,不仅是它的经济基础的反映,而且反过来给经济活动以巨大的影响,两者是相互作用的。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型城市,应当两个文明一起抓,注重搞好文化设施建设。体育在世界上被视为民族精神的橱窗、社会文明的主要标志。它是任何社会都需要发展的,在社会主义社会要求发展得更为迅速更为普及。一个民族,如果体育不振兴,就不能成为充满活力、文明健康的民族。在城市建设上,过去往往忽略体育设施的建设,许多城市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在新建居民区、学校、厂矿时,没有或很少给体育一席之地。这样,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群众文化生活需求的提高,体育场地不足的矛盾就越来越尖锐了,鉴于这种状况,国家体委要求省辖市和地市县逐步做到“两场一房一池”,即拥有400m跑道的田径场、带看台的灯光球场、一个训练房、一个游泳池。这是举办运动会最起码的要求。作为小城市,虽然从客观经济条件上远不如省辖市和其他大中城市,但也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充分重视体育设施的建设,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体育基础设施,健全各类体育组织,普及群众体育活动,使体育成为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城市商业网点的建设:随着城市的出现和发展,商业网点就作为实现商业行为的场所而同时存在和发展着。

虽然由于城市规模和性质不同,城市商业方面存在着程度之别,但商业总是不可缺少的。城市体现商业功能的物质条件就是商品、商业从业人员和商业网点设施。商业网点设施是商品流通的支撑点,它的数量和质量对于活跃市场、发展商品生产有着重要作用。城市商业网点承担着促进城乡商品流通和为城市居民提供基本服务的任务,是公共设施中与居民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基本设施,城市商业网点的数量、水平及服务内容,体现了城市商品流通程度的高低,也反映了居民消费观念的一个侧面。规划建设好城市商业网点,有利于推动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所以,在城市布局中,要安排好商业网点的分布,合理增加数量,提高质量,做到行业配合,布局得当。

3居住区配套公建规划与建设

居住区配套公建(也简称“公共服务设施”),是居住区配建设施的总称,它是居住区内配合居民起居、生活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它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市政公用、行政管理和其他设施。居住区配套公建的配建水平,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并满足以下要求:

(1)能满足居民基本生活中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即对基层服务设施的要求,如居委会、综合服务站等;
对一套基本生活设施的要求,如小学、粮油店、综合副食店等;
对一套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设施的要求(居住区级),如百货商场、门诊所、文化活动中心等。能满足配套设施的设置及经营要求。本规范的分级规模基本与公建设置要求一致,如综合服务站可与组团级人口规模对应,一所小学服务人口为一万人左右,正好与小区级人口规模对应等;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建,主要反映在配建的项目和面积指标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的确定依据,主要是考虑居民在物质与文化生活方面的多层次需要,以及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对自身经营管理的要求。

(2)能与城市的行政管理体制相协调。即组团级居住区人口规模与居委会的管辖规模1000~3000人,居住区级居住人口规模与街道办事处一般的管辖规模3000~5000人,既便于居民生活组织管理,又利于管理设施的配套设置。

4配套公建的规划布局

居住区配套公建各项目的规划布局,根据不同项目的使用性质和居住区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应采用相对集中与适当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布局。并应利于发挥设施效益,方便经营管理、使用和减少干扰。

(1)商业服务与金融等有关项目宜集中布置:形成居住区各级公共活动中心。在使用方便、综合经营、互不干扰的前提下,可采用综合楼或组合体。基层服务设施的设置应方便居民,满足服务半径的要求。居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是为区内不同年龄和不同职业的居民使用或服务的,因此公建的布局要适应儿童、老人、学生、职工等居民的不同要求。同时各公共服务设施又有其自身设置的经济性和要求方便居民使用等共同特点,从而可将有利经营、互不干扰的有关项目相对集中形成各级公共活动中心。一般由百货商店、专业商店等商业服务项目和银行、邮电局(邮政所)等金融邮电项目,文化活动中心等文体建筑组成。根据居民生活需要有的项目要适当分散,符合服务半径、交通方便、安全等要求,如医院、幼托、学校、综合基层店、居民存车处等,对于可兼为外来人流服务的设施宜设置于内外人流的交汇点附近,以方便使用和提高经济效益。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是与规划组织结构类型、组团划分、道路和绿化系统反复调整、相互协调后的结果。为此,其布局因规划用地所处的周围特质条件、自身的规模、用地的特征等因素而各具特色。对公共活动中心,宜将可连带销售,又互不干扰的项目组合在一个综合体内,以利综合经营、方便居民和节约用地。

(2)配套公建的规划与建设:根据各地居住区规划的实践,为满足3~5万居民要有一整套完善的日常生活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应配建派出所、街道办、综合百货商场、理发店、综合修理部、文化活动中心、门诊所等;
为满足0.7~1.5万居民要有一套基本生活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应配建托幼、学校、粮油店、菜店、综合副食店等,为满足300~700户居民要有一套基层生活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应配建居委会、居民存车处、综合服务站、综合基层店、早点小吃、卫生站等。基本原则是当居住区的居住人口规模大于组团、小区或居住区时,公共服务设施配建的项目或面积也要相应增加,当居住人口规模大于居住区时,可增配医院、银行分理处、邮电支局、豆制品加工等,以满足居民多方面的日益增长的基本需要。

5结论

总之,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应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时投入使用。居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不配或少配会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晚建了也会给居民生活造成困难,如不及时配建小学,小学生要回原居住地上学,长途往返十分不便。晚建了派出所就没有地方办理户口迁移等手续或至本区外兼管的派出所去办理,造成管理和使用不便。

参考文献

公共设施建设范文第3篇

今年以来,公共设施建设专项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思路,明确公共设施建设促脱贫的工作目标,聚焦深度贫困村、贫困村,紧盯农村公路、电力、通讯设施三类重点项目,认真组织实施公共设施项目,实现了公共设施建设促脱贫攻坚的良好局面。

一、坚持一条工作主线

始终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意见》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主线,紧扣贫困村“三通七有”脱贫刚性要求,以公共设施项目为抓手,抓重点、攻难点、补短板、强弱项,全面加强和改善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打赢深度贫困攻坚战,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打好基础、增添后劲。

二、明确一个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确定当前公共设施建设的工作思路就是:坚持基础先行,通过新建、改造、升级一批交通、电力、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项目,夯实民生基础,着力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如期脱贫提供基础保障,创造有利条件。到2020年,实现“所有村通硬化路全覆盖,村组道路互联互通,入户巷道通行方便;
所有村通动力电全覆盖、‘村村通光纤、户户能上网、信息化应用’全覆盖”的目标。

三、落实五步工作程序

(一)迅速行动,摸底查漏。利用年初XX个月时间对全县所有贫困村、深度贫困村农村公路畅通、电力设施运行、通讯条件覆盖情况进行调研,按照贫困村退出“三通七有”刚性要求,查找缺项漏项情况,明确了三方面工作重点和任务。

(二)结合实际,编制项目计划。在前期摸排的基础上,根据贫困程度、脱贫时限和实施环境,列出可执行的项目,逐村、分行业制定符合实际的年度促进脱贫攻坚工作计划项目库。

(三)落实前期,做好准备工作。根据摸排情况和项目库,编制农村公路、电力和通讯设施建设计划,提前联系设计、造价等单位,做好概算、设计修改、图纸审核等前期准备工作,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要求,做到“一有计划便可立即启动”。

公共设施建设范文第4篇

《意见》明确了构建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的基本目标、主要工作任务和近期工作重点。其中,构建覆盖城乡的教育均衡发展体系的基本目标是:到**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升学率达99.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83%,高中毛入学率达75%。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高质量、高水平巩固提高“普九”义务教育成果。全市公办中小学基本实现规范化学校标准,完成覆盖全市的基础教育网络化建设。到**年,建立相对完善的覆盖城乡的教育均衡发展体系。

构建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本目标是:到**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以上。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达80%以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全省较低水平。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人们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到**年,建立相对完善的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构建覆盖城乡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目标是:城乡就业比较充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分配格局比较合理。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乡绝大多数劳动者享有社会保障,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管理服务规范高效。到**年,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95%以上。逐步建立覆盖全面、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到**年,建立相对完善的覆盖城乡的就业、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体系。

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目标是:到**年,早日70%的行政村都有一个“农家书屋”,有条件的村实现“一个标准篮球场、两张室外乒乓球台”。从根本上解决全市边远山区农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实现城乡群众广播电视共享服务。充分发挥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力军作用,全面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到**年,建立相对完善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构建覆盖城乡的困难群体基本住房保障体系的基本目标是:对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或实物配租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实现应保尽保,并逐步扩大到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房保障户数**年达到1.5万户。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由城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消除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户,农村群众居住条件稳步改善,全市城镇人均住房面积明显提高。到**年建立相对完善的覆盖城乡的困难群体基本住房保障体系。

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的基本目标是: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保障应急预案体系、组织体系、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全面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治安灾害事故稳中有降,重大公共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到**年,全市平安县(区)达标率100%,平安乡镇达标率在94%以上,平安村(居)达标率在90%以上,平安单位达标率在85%以上,创建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安全保障服务体系。到**年建立相对完善的覆盖城乡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

为加快构建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意见》提出以下保障措施:加强领导,抓好目标任务的分解细化。市委、市政府成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各区县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推进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积极作出相应的决策和部署。市直各责任单位要联系部门实际,抓紧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细化,稳步推进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和相应措施落到实处。

统筹推进,推进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化。坚持“统筹考虑、系统设计、整体推进”。在实施内容上,每年集中解决一批群众要求迫切、关系切身利益的问题。在目标制定上,做到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形成梯度推进的目标体系,使各级工作有重点,群众保障有预期。

公共设施建设范文第5篇

市文广局文件下发后,受到了我镇主要领导的重视,迅速组织文化站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了上级文件精神,并结合我镇实际,针对开展专项整改工作的内容,细化分工,明确责任,为全面开展专项整改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搞好调查,摸清底数,建立台帐制度

整改工作开始后,我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历经一周时间对近年来配送的设备、器材、图书进行了全面的摸底,准确掌握了各类设备、器材、图书的数据并按类别登记存档,保障了器材设备的不流失、不挪用,据统计,图书1.28万册、光盘800份、书架3个、书柜8组、阅览桌1个、椅子10把、灯光音响设备1套、文化共享工程设备8套、村级文化活动器材1套。

三、加强宣传,营造公共文化服务氛围

为扩大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和农家书屋的影响效力,对每个公共文化服务站点进行了挂牌,并用广播、电话等手段,向群众宣传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以及意义,鼓励群众主动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受益者,每月定期举行农家书屋读书日活动,引导群众会读书、爱读书、懂读书,从而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作用,达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文化服务

我镇文化站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有:图书借阅、书画展览、电影、培训、体育、以及文艺活动场地,每周免费开放时间为49小时,服务人次达3000,服务人次增长率为21%。为保证公共文化服务的推进,我镇文化站会定期对各个农家书屋的图书进行补给,并采取每月图书轮换的方式,达到更新图书的目的。

五、建立规章制度,促进文化服务规范

我镇根据上级颁发的文化站、文化室、农家书屋工作制度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并且上墙公示,并落实管理人员和职责,做好图书编目、借阅登记、开展活动记载,真正做到有制度、有活动、有记载。切实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规范性,利于管理,便于群众。

六、强抓资金管理、争创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