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财政审计论文【五篇】【完整版】

时间:2023-07-03 18:05: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就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整体效果来看,却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层缺乏对内部审计的正确认识由于当前中小企业的运营具有规模小、成本少的特点,所以在可支配的资源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财政审计论文【五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财政审计论文【五篇】

财政审计论文范文第1篇

就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整体效果来看,却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层缺乏对内部审计的正确认识由于当前中小企业的运营具有规模小、成本少的特点,所以在可支配的资源上,必然十分有限。这样一来,企业如果想要实现对现有资源的优化配置,就必须提高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然而就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现状来看,很多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该项工作在企业发展中可有可无,无需过多的浪费资源,甚至还有部分管理者将该项工作放在了企业发展的对立面上,根本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投资少,导致工作的开展无法顺利进行。(2)内部审计机构人员配备不合理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由于缺乏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正确认识,从而在企业发展中并没有设置相应的审计机构,即使有审计机构,也无法确保其工作开展的独立性。由于审计机构设置少,但与财务等职能部门合署办公的情况却非常多。这样一来,必须会出现审计人员一人身兼多职的情况发生。目前,也有部分企业将内部审计工作以外包的形式来看,虽然这种形式确保了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独立性,提高了工作的整体效率。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果企业长期以来这种形式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久而久之,就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潜在的威胁,同时也会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丧失主动性与前瞻性。(3)内部审计范围受限审计范围受限也是当前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大多以财务审计为主,而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管理导向审计、业务导向审计以及风险导向审计等领域却涉及较少。随着中小企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内部审计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已经成为了一个必然趋势。但就目前中小企业审计工作的现状来看,却仍然相对来说比较滞后,无法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根本性的作用。(4)内部审计工作的技术手段落后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管理也逐步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先进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而且对审计质量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就目前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现状来看,相应的技术手段却比较落后,很多内部审计工作仍然停留在手工查账阶段,不仅效率低下,而且经常会出现错误,无法给领导人的科学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2提高内容审计工作效率的主要措施

内容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想要从根本上将这些问题解决,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提高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管理层是否对内部审计工作给予足够重视,直接关系着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作为中小企业管理层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偏见,端正思想,将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整体质量作为企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来看待。同时,中小企业的管理层人员,需要积极主动投入资源,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确定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模式。只有提高了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才能够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对内部审计机构人员进行合理配备根据中小企业经营特点和所处环境不同,其在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别。所以,企业对于审计机构的设置以及人员的配备,应该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设定。首先,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分层次、分对象的对审计机构进行设置;
其次,要根据管理层的便利和需要,选择最佳的审计模式,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取哪一种模式,都要确保内部审计具有自身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够机构的科学设置和人员的合理配备。(3)扩大内部审计工作范围为了更好的满足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审计部门应该在财务审计的基础上拓宽审计范围,其涉及领域应该包括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内部控制以及系统安全性等多个方面。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业务的拓展,必须充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务必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在有限成本下发挥充分作用。(4)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促进内部审计工作信息化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先进技术手段的支撑,所以,在未来的时间里,企业应该注重对先进技术的引起,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完善、高效的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从数据采集与转换、审计项目管理、审计数据查询、审计业务分析、审计文书管理、审计程序管理、审计台账管理、联网审计、审计工作管理等方面协助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而且还可以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结语

财政审计论文范文第2篇

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大背景下,我国的财政审计工作也有了较大发展,形成了“揭露问题、评价总体、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绩效、维护安全”的财政审计思路,紧扣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牢固树立“国家财政”、“预算执行”和“国家财政审计”观念,认真贯彻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防风险、促改革,在健全财经法规、规范财政管理、促进增收节支等方面较好地发挥了经济“卫士”作用。当前形势下如何整合财政审计资源,改进财政审计方式,提高财政审计层次和质量,是当前积极探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前形势下深化财政审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调整视角,提高层次

为丰富财政审计的内容,不断提升财政审计的层次和水平,财政审计要从公共财政的角度出发,善于把握全局情况、分析整体趋势,要从零散的单个问题中归纳、提炼出总体评价和普遍性问题,深入关注体制、机制和制度建设的问题,加强对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的研究,从制度层面找原因,提建议。结合国情和省情,在政策设计、执行及效果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发现和揭示突出问题,要着眼于政府及财税等部门执行国家既定的大政方针、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以及政策性资金使用情况,深入分析各项政策的综合效应。深刻剖析成因,提出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审计建议,进一步体现出财政审计的监督性、预警性和建设性作用。

二、转变观念,明确目标

署领导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促进健全财政体系、保障公平正义、发挥政策导向、强化问责机制、提高预算绩效为目标,今年重点围绕推进健全统一完整的国家财政预算体系和加强财政科学管理,认真抓好财政审计。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府机构的调整,审计的环境、客体、目标发生了变化。公共财政活动内容的转变,大大扩展了财政审计的领域和范围,财政审计关注的重点不仅限于财政收支、转移支付、专项资金、预算执行等常规领域,而且拓展到更具有宏观性、建设性、效能性等方面的问题上来,财政审计的目标不仅是要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而且要关注到民生效益和生态环保等方面。

三、拓宽范围,抓住重点

受审计资源和观念手段的制约,我国各级财政审计的链条均较短,难以完全深入到财政资金运行的每一环节。财政审计对预算管理的审计监督中,也往往对审计预算的执行这一“中间”环节比较重视,对预算编制、决算审签这“两端”的关注度还不够。

按照总理“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实现审计全覆盖”的要求,随着公共财政制度的逐步确立和完善,审计机关要拓宽审计内涵,促进财政审计的横纵发展。一方面,公共财政的整体性要求财政审计把一般预算、基金预算、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和预算外资金等所有政府性资金全部纳入审计视野。另一方面,要积极贯彻审计跟进要求,改变过去侧重于时点、单个、静态和阶段性事后监督的做法,紧跟财政资金走向,推行“全程式预算跟踪”,将预算编制、批复、执行、调整、决算、绩效全面纳入审计监督范围,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等不同方式方法,对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专项资金开展跟踪审计。同时做到审计评价内容的层层推进,从关注“真实、合法性审计”到全面推进绩效审计。要结合审计项目,注重从政策执行、资源利用、资金使用效益、行政工作效能等方面做出评价,促进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四、提升能力,整合资源

财政审计论文范文第3篇

1.地方政府管理制度不健全,债务的举借、使用、偿还管理不到位。

由于《预算法》规定预算不列赤字,政府性债务未能纳入预算管理;
有的地方政府未对本地区债务实行归口管理;
有的地方政府未制定本地区债务举借规划和债务收支计划;
有的地方政府未建立健全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和控制机制;
有的地方政府未建立政府债务偿债(还贷)准备金制度。

2.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不匹配,政府性债务快速增长,加大财政金融风险。

近年来转轨时期地方政府庞大的事权与有限的财权不匹配是政府举债的体制性原因。中央承担了诸如国防、法律、秩序等重大国家事务的供应责任,但在支出责任划分、支出结构上没有明确,特别是省以下各级政府在事权划分、支出结构调整上没有突破性动作。事权与财权划分不清晰、财权与事权不统一,目前地方经济发展的模式依然是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地方政府为完成市政建设、交通运输和土地收储整理等事项而举借债务,举债是“全能政府”必然要走的道路,近年来政府性债务呈快速增长趋势,加剧了财政金融风险。

3.部分政府性债务处于隐性状态,游离于监督管理之外。

政府性债务一般不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中,包括政府担保、地方金融机构呆坏账、社保资金缺口等;
部分单位特别是融资平台公司拖欠的工程款无法准确核实,由于工程计量清单不完整、政府拖延时间办理工程决算等原因,财务报表不反映工程欠款债务。一旦隐性债务出现偿债困难,仍需相应各级政府买单。就目前我国政治一体化性质看,中央财政最终会背上本级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债务,承担偿债责任。

4.偿债资金主要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偿债能力不确定,未来偿债风险较大。

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对土地出让收入依赖程度较高,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较为普遍,影响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

5.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度不尽合理,加剧了政府性债务规模。

现行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各类考核,主要把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排名,并且实行末位淘汰制。为了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等经济指标及“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而千方百计举借债务。

二、建议及对策

1.建立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增强政府债务的风险意识。

建立和完善政府性债务偿债长效机制,确保政府性债务有序管理,不断提高政府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的能力,维护政府信用;
实行政府性债务归口管理,建立统一的政府性债务管理机构,明确债务管理责任,对政府债务统一规划和管理,增强统一性、整体性;
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机制,设立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指标,对各级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单位等债务的规模、结构、偿债能力等逐步实现实时、动态、全程监控,真实反映财政偿债风险程度和发展变化趋势;
建立政府债务偿债(还贷)准备金制度,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确保政府债务按期偿还,增强政府防范与化解债务风险的能力;
实行政府性债务风险报告制度,定期向党委、人大和政协报告政府性债务情况。

2.纳入预算管理体系,严格控制债务规模。

西方国家的债务管理实践表明,将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合理确定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是增强债务透明度的有效举措。各级地方政府要把握“适度举债,加强管理,规避风险”的原则,从全局、长远、战略的高度,通盘研究发展的要求与可能,合理确定政府负债规模,严格控制过度融资。尽快建立政府债务预算编制管理体系,对政府债务进行预算、确认、记录、报告,依靠政府预算机制强化对政府举债行为的约束。同时,改革现行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制度,最终建立起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制度,据实反映政府债务增长情况、或有负债情况、债务项目的建设及绩效情况,强化债务借、用、还全过程的管理与监督。

3.着力处理存量债务,积极化解政府风险。

对政府现有的存量债务,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分类处理。一是对因为发展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事业而形成的债务,可考虑由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化解;
二是对一些有固定经营回报和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债务且资产质量较好,可考虑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将收益作为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
三是对无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债务(如市政基础设施、城乡道路等),各级政府应制订债务偿还计划,落实偿债资金来源,建立适当规模的偿债准备金并专户管理,将偿债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偿债风险,维护政府信用。

4.实行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积极拓宽来源渠道,增强偿还债务能力。

一方面,各级地方政府要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壮大地方财政收入规模,增加地方可用财力,从根本上解决债务风险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土地出让收益、城市公用设施配套费、专项收费、经营性项目收益等收入的管理,不断拓宽偿债资金的来源渠道。当前尤其要加大城市资源经营收益的归集力度,对政府投资建设的城市道路、公园、广场、河道、湿地等公用基础设施周边可用于开发的土地等资源,可通过政府土地储备、土地竞价出让、项目开发经营等方式,将土地等资源的增值收益收归政府,增强政府的偿债能力。

5.优化考核机制,强化举债责任追究制度。

地方政府和官员片面的政绩观,以及不规范、不合理的行政绩效考核机制,是导致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规定今后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各类考核考察,不能仅仅把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作为政绩评价的主要指标,不能搞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排名,中央有关部门不能单纯依此衡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发展成效,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不能简单地依此评定下一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和考核等次。各级政府应依据《通知》精神,积极将债务管理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强化举债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政府性债务的监控力度,及时偿还到期政府性债务,慎重举借新的政府性债务,逐步化解沉积债务,防止出现新的风险。

6.加强政府债务考核,强化审计监督职能。

财政审计论文范文第4篇

一、个人生平简介

杨汝梅1882年(光绪八年)出生于湖北省随县(今随州市随县)均川镇赵家冲。早年,东渡日本,在东京商科大学留学八载,主攻财政学、商业学。

回国后曾任清政府掌管财政事务的度支部主事,因其日本高等商科毕业的教育背景,受聘担任张之洞倡导、湖北提学使黄绍箕(1854~1908年,字仲,号鲜庵,浙江瑞安人,进士,清末大臣)1907年创办的湖北商业中学堂(现湖北经济学院的渊源之一)第一任校监(即校长),从事高等商科教育管理工作。1909年(宣统元年),被收录商科举人学衙(亦称商科举人学位),获举人“功名”。

1912年(民国元年)起,历任北洋政府财政部制用局会办;
在王芳为主办的审计处任第3股主任审计。同年,为我国历史上第1个审计专业培训机构――审计处成立的审计讲习所,承担簿记学教学任务,初涉会计教学工作。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任财政部赋税司科长。次年7月,担任审计院审计官兼第1厅厅长。1935年12月,在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国民政府主计长。曾兼任国民政府岁计局副局长、局长,工商部会计处会计长,以及北京税务专门学校会计学教授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担任高等考试文官文试典试委员、军需学校审计教官、中央政治学校讲师、各县市行政讲习所教官。抗日战争胜利后,担任邮政储金汇业局监察委员等职。20世纪30年代,曾任中国信托局总审核。1933年5月,参加由知名教授和会计师联合发起,在南京成立的中国计政学会,与张心澄、陈其祥一道当选为常务理事,后任会长。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国务院财政部参事。“”中遭受政治迫害,于1966年在北京辞世,享年84岁。

1988年,被《中国会计史稿》(郭道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年第628页)收录为民国时期76位知名会计学者之一。

2000年,作为20世纪中国会计学界名人被收入《中国会计学界百年星河图》(郭道扬,《财会通讯》2000年第1期),列为37位一星人物之中排第7。

二、理论主要贡献

杨氏一生致力于财政、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官厅会计、银行会计,审计特别是官厅审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出版著作、编写教材近40部,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其主要研究成果有如下几方面。

财政理论研究成果。其著作与教材主要有:《民国以来中央财政与庚子赔款的关系(临时讲演词稿)》(国立中央大学1933年),《修正财政学教程(第2编――支出论)》(军需学校1935年),《岁计问题――整理国债与平衡国库收支》(中国计政学会1937年),《[民国]二十三年以来吾国中央财政及地方财政的概况》(中国计政学会1935年),《中国预算制度与财政实况》(中国计政学会1934年),《财政实业集论》(1913年),《民国财政论》(商务印书馆1927年),《增补财政学教程(第4编――国债论)》(军需学校编,军需学校1937年),《国民政府财政概况论》(中华书局1938年),《现代国家财政的社会经济机能――中日战争与太平洋各强国之关系》(中国计政学会1938年),《岁计问题,即预算决算问题》,《中国财政制度与财政实况》,《计政制度大要》(中国计政学会)和《调查海关征税程序图说》,以及译著《营业预算与国家普通预算的比较研究》(1935年)等。发表的论文主要有:《世界财政改造之新思潮与国财政》(《银行杂志》1923年第2期),《宪法公布后之省财政问题》(《银行杂志》1924年第7期),《用关税整理无切实担保债款计划书》(《银行月刊》1925年第4期),《铁路盈余之拨用与亏折之抵销》(《经济学季刊》1931年第3期),《论吾国预算制度之特质》(《民鸣月刊》1931年第3、4期),《中国预算制度改造与历年财政收支之关系》(《经济学季刊》1933年第4期),《民国以来中央财政与庚子赔款的关系》(《不忘》1933年第7期),《中国预算制度之研究》(《银行周报》1933年第29期),《论吾国预算制度之改进及办理预算程序》(《经理月刊》1936年第3期),《整理国债与平衡国库收支》(《浙江财政月刊》1936年第4期),《中央及地方预算法规之研究》(《银行周报》1936年第13期),《战时财政的社会经济机能》(《中国社会》1938年第4期),《中日战争中太平洋之动向》(《国是公论》1938年第9期),《从财政外交联系上比较中日两国的战时财政》(《西南导报》1939年第4期)和《现行计政制度》(《财政学报》1943年第2期)等。

会计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其主要成果有论文:《最新商业簿记》(昌明公司1913年),《新式商业簿记》(中华书局1922年),《[民国]二十二年高等考试会计学试题解答》(与徐永祚合作,《会计杂志》1934第3期),《[民国]二十二年高等考试会计人员试题之解答(二科)》(与张心澄合作,《会计杂志》1934年第5期),《改良统一会计制度方案及登记实例》(《会计杂志》1935年第3、4期)和《选印高等考试会计人员试题解答(第1分册)》(中国计政);
以及教材《高等会计学》(1912年)和《会计法释义》(1914年)等。

官厅会计理论研究成果。著述的教材与专书主要有:《官厅簿记讲义》(昌明公司1913年),《新式官厅簿记及会计》(新学制高级商业学校教科书,商务印书馆1924年),《整理现行官厅会计意见书》(中央军需学校1929年),《美国普通官厅总会计登记实例》(中国计政学会1936年),《依据会计法拟订单位会计制度登记实例》(国民政府主计处岁计局1937年),《财务行政――会计》(1945年),《政府会计应用现金收付记账法之主要理由》(西南财政部财政学校),《论美国之新式官厅会计记账法能否完全适用于我国》和《财务行政机关系统与官用簿记之图解》;
以及编译《美国普通官厅总会计师登记实例》(中国计政学会丛书,1936年)和拟订《普通官厅现行簿记组织及结算实例》(1913年)等。这方面的论文主要有:《现行官厅会计制度之研究》(《审计院公报》1929第3期),《吾国普通官厅会计之真相》(《银行周报》1929第36期),《论吾国现行之官厅会计制度》(《银行周报》1929第49期),《对于现行普通官厅会计之改良方案》(《会计杂志》1933年第1卷第4期),《改良我国官厅会计制度管见》(《银行周报》1933第26期),《改良统一会计制度方案及登记实例》(《会计杂志》1935年第5卷第3、4期)和《论政府会计的记账方法》(《新会计》1951年第5期)等等。

审计理论研究成果。著作主要有:《论世界各国审计新制及吾国审计制度》(1928年),《论审计制度――中国财政问题之一》(军需学校1930年),《近代各国审计制度》(中华书局1931年),《新中华会计及审计》(中华书局1932年),《会计及审计》(中华书局1935年)和《会审制度讲授提纲》(西南军政委员会财政部财政厅学);
以及论文《吾国审计制度之商榷》(《法律周刊》1923年第18期)和《各国审计制度与吾国审计制度之比较》(《东方杂志》1930年第9号)等等。

银行会计理论研究成果。主要有:《银行会计及实务》(中华书局1947年),《新式银行簿记及实务》(中华书局1921年)和《[民国]二十二年高等考试银行会计试题解答》(与闻亦有、楚湘汇合作,《会计杂志》1934第3期)等等。

先生在银行理论方面也颇有研究,发表过《[民国]二十年来之汉口分行》(《中央银行月报》1948年第10期)和《根本问题不在改革币制》(《西北经济》1948年第2期)等文章。

杨师的理论研究还涉足经济学、地理学等方面,其理论成果主要有:《民主主义经济学》(1930年),《经济学》(中华书局1933年),《湖北省的湖泊》(《地理知识》1956年第1~12期)等等。

杨师的众多会计与审计理论著述中,《最新商业簿记》、《新式官厅簿记及会计》与《近代各国审计制度》是他的3部代表作,系统地阐述了先生的会计与官厅审计理论与主张。

《最新商业簿记》初版于1913年,后重版6次,1922年改编为《新式商业簿记》。《最新商业簿记》是20世纪初期继蔡锡勇《连环账谱》(1905年)和谢霖《银行簿记学》(1907年)的两部会计开山之作后的又一部杰作,“……对中国会计学术有重大启蒙作用、重大先行意义、作出了重大贡献乃至钦誉世界。”先生在《最新商业簿记》一书中提出的下列观点值得会计后人认真品味。一是单式簿记的性质与特点。对此,书中指出,单式簿记的登记方法不如复式簿记完备整齐,凡复式以外的记账法,均称为单式。单式簿记的特点是,无一定之原理,仅依会计常识行之,普通人容易了解;
单式誊清账仅表示资本金及与他人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相当于复式誊清总账上人名款项的一部分;
单式的誊清科目仅以营业上对外关系为限,内部财产及发生损益的原因均不誊清;
营利会计的单式簿记,没有总括会计全体的主要账簿,编制决算表时,需要查阅所有账簿,再辅以实地盘点才能完成。因此,单式簿记适应于家庭会计、规模极小的营利会计及普通官厅会计。二是确立新式商业簿记的账簿组织体系。杨师主张的商业簿记账簿组织由主要账与补助账两大类构成。其中,主要账包括原始记入簿(含日记账、金钱出纳账、买入账和卖出账)与转记簿(含分录账和誊清账)两部分。在上述账簿组织中,日记账、分录账和誊清账的记录尤其要规范。日记账是主要账中的主要账簿,应按每天营业交易顺序登记;
分录账根据日记账的款项名目将其金额分借贷双方录入;
誊清账则是按照分录账转记。可见,杨氏设计的账簿体系下的记账顺序“交易――日记账――分录账――誊清账”,已经蕴含了现代会计的记账程序。三是普通商业簿记与其他簿记的关系。杨氏认为,普通商业簿记是银行簿记、铁道簿记等特种商业簿记及官厅簿记的基础,它们的记账原理是一致的,所不同的仅是款项与名目上的差异而已。因此,学习与研究簿记,应当从普通商业簿记入门。“若不通普通商业簿记,仅学其他特种簿记,则无贯通之知识,仅能养成会计课中供指使之人才”。杨氏认为工业簿记与普通商业簿记也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他说,“由原料品加工而为制成品,以至出仓,其间记账之方法次序,皆工业簿记所特有。至此后贩卖制成品,则与商业簿记全同。”先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在簿记学的研究中,十分重视普通商业簿记理论与方法研究,其成名作也是《最新商业簿记》,并以此为基础拓展到特种商业簿记及官厅会计,取得了令人敬仰的成就。正如其同学叶开琼为杨氏《新式官厅簿记及会计》所作《赠序》中所赞扬的:“吾国研究会计斯学(指簿记学,引者注),未有行于杨君的,亦未有精于杨君者也。”

《近代各国审计制度》是先生的又一部力作。该书开篇介绍了当时世界各国的政府审计制度并进行了简要的评价;
然后,从如何组织审计机关、如何产生审计人员、如何决定审计范围以及如何安排审计制度等4个方面,将西方政府审计思想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评价,提出了先生觉得最为合适的建立政府审计制度的思路;
最后,又详细列举了日本、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国的政府审计法规和制度。书中,杨氏以长期从事政府审计官的身份,从官厅审计的视角,讲述了自己的政府审计工作的所思所想。其基本精神如下:一是要求审计独立的观点。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借鉴西方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长处,融入中国古代考试权和监察权独立的优点,提出了“五权分立”(“五权”指“行政、立法、司法、监察及考试”)的政治主张。其中,监察权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行使审计职能。国民政府成立后,逐步建立起“五院制”(“五院”指“立法院、司法院、行政院、考试院和监察院”)的政治体制,为政府审计在立法、司法和行政权之外的独立行使监察权创造了条件。对此,杨氏十分赞赏。他说“比较论之,五权宪法内之审计职权,如能完全实行,实较三权宪法内之审计职权,更为扩大”。杨氏在主张审计机构独立的同时,还力主审计人员独立,认为西方选举方式确定审计人员的办法确有弊端。他强调“考试院”的职责,通过考试公开选择人才是唯一完善的办法,只要确实贯彻五权宪法中的考试权,那么审计人员无论出于选举还是任命,都不会有任何弊端了。现在看来,虽然这种想法可能过于理想,但要求独立产生审计人员的基本思想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二是不提倡严格推行事前审计的观点。在这一问题上,他与其上司时任北洋政府审计处总办王芳先生的观点基本一致。杨先生指出,审计机关的审计范围可以划分为事前审计和事后审计,二者可以同时采用,互为补充。“事前监督之目的,在于防弊未然,款不虚耗;
事后监督之目的,在于惩创既往,人有戒心。……以学理言,事后监督,自不如事前监督之善,就事实论,则事前监督,亦有数弊,行之于责任内阁制国家,尤不相宜。”他认为,开展事前审计会影响行政工作效率,为弥补这一弊端,实施事前审计的国家必须设立许多例外,这样一来,事前审计难免成为具文。他进一步指出,当时的国家财政收支,事前有立法院的议决及预算,执行时有各部长官的行政监督及财政部的行政监督,所以,事前审计的范围应该比较窄,只是执行这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事前审计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事前审计的作用越来越充分。杨氏的这一理论,已经时过景迁。但在当时,却是符合国民政府审计的实际情况的,是对事前审计理论的新发展,超过了前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三是注重经济性审计的观点。杨先生在书中通过对法德两国的审计模式进行比较后认为,法国的政府审计特点是,具有纯粹的司法监督,其性质与法院差不多,是一种有执行力的审计;
但是,太偏重于法令形式的结果是具文颇多,更为重要的是容易使审计活动失去灵活性。德国的政府审计的特点是,没有司法职权,但是注重事实,“对于不经济之支出,即不违反法令,亦得加以批驳”,这正是德国政府审计优于法国的地方。他针对当时国民政府中不经济支出屡见不鲜的情况,主张政府审计应当折中各系,取长舍短,以德国的政府审计模式为主。既重视形式――“具文”,更注意实质――“经济性”。杨氏的这一观点,与20世纪90年代审计学界讨论绩效审计的时间,大约提前了一个甲子。

杨氏对会计理论的贡献,还表现为在官厅会计中力主推行收付记账法的观点。早在1933年,他就在《对于现行普通官厅会计之改良方案》一文中明确表达了对收付记账法的支持。新中国成立后,讨论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制度时,他和徐永祚先生曾坚持用收付记账法。1950年章乃器先后发表《应用自己的簿记原理记账》和《再论应用自己的簿记原理记账》,倡议改掉借贷记账法用收付记账法,引起当时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注意。杨氏重新操刀在《新会计》月刊上发表《论政府会计的记账方法》一文加以推崇。他说:“我国过去很长的时期,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经济基础,不可能完全适用资本主义的会计制度。所以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会计理论与技术,历40余年,并未能普遍推行于全国”,“在政府会计,用收付为记账符号,记收入于收方,记支出于付方,自然合理,故人民政府的政府会计,自始即采用收付记账法,中财部颁行的两种预算会计制度,均规定以现金收付记账法为其基本原则,虽有得改用借贷法之例外规定,而所列会计事项分录举例,都用收付记账法,列收入于收方,列支出于付方,举例已甚完备,并不感觉其尚有需要改用借贷法之事实。”

尽管几十后的中国会计走向世界,与国际惯例接轨,借贷记账法一统天下,收付记账法作为一个历史产物已经退出了会计实务的舞台,先生善于探索中国式会计的思想,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和观点的勇气,无不令人钦佩。

杨汝梅(予戒)在会计理论方面的贡献,杨时展教授作出了如下评价:在蔡锡勇和谢霖先生之后,“以杨汝梅(予戒)等先辈的著作为代表,……对中国会计学术有重大启蒙作用、重大先行意义、做出了重大贡献乃至钦誉世界。”

三、实务与教育主要贡献

杨氏自民国初期投入北洋政府官厅会计审计实务及管理工作,直到晚年担任国务院财政部参事,历时半个世纪,以其长期从事官厅会计审计管理实务的独特工作经历及有利的职位优势,在探索中国式会计的改革进程中,发挥了应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日本留学期间,他深深感叹我国会计核算账簿科学性较差,如不进行改革,很难杜绝贪污行为的发生。于是致力于会计学研究,撰写了许多有关会计学的文章,同时也积累了会计学的丰富经验,为回国后推行会计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

20世纪初期,他在担任北洋政府审计处第3股主任审计员期间,积极倡导与推行官厅会计的改革。杨氏留日回国后所面临的官厅会计现实是,各官署所用会计账簿沿袭清朝旧制,账簿设置五花八门;
有些官署的账簿过于简单,缺少必要的牵制,存在诸多疏漏之处;
有些官署的账簿又过于复杂,且缺乏系统性。由于会计账簿没有一定的组织系统,记账方法没有一定约束直接导致了财政财务管理的混乱。杨氏以骨干人物的身份,积极参与国民政府审计处成立的旨在研究与推行官厅簿记改革的官厅簿记研究会开展的一切活动,研究制定各官署统一的会计账簿和记账规则,作为将来施行会计法规的基础;
对当时的会计账簿权衡其科学性,进行必要的修正;
对主要会计账簿完全编制新式账簿及核算程序,发送各官署参照使用。他参与研究制定的新式官厅账簿及其核算程序,既借鉴了日本的会计方法,又适应了当时我国官署预算收支的特点,且简便易学,便于应用。与我国传统官厅簿记相比较,具有以下明显特点:注重将传统的四柱结算法与复式记账法结合起来;
账务处理、科目设置能着眼于会计报表编制,两者能紧密结合;
根据不同官署的财政、财务核算需要,采用了多种记账方法。这套官厅账簿及其核算程序,经国民政府国务院批准颁布后,在全国各官署施行,收到了良好效果,被称为我国传统官厅簿记的一次重要改革。为配合这次改革,先生还亲自拟订《普通官厅现行簿记组织及结算实例》,指导改革的实施。此后,他发表的论文《现行官厅会计制度之研究》,编写的教材《官厅簿记讲义》和撰述的专著《新式官厅簿记及会计》,对这次官厅簿记改革的实践总结与理论提升。为了推动中国簿记的改革,还提出一些折中的办法,如将西式簿记中钢笔横书改为毛笔直写,将账表中的直格改为横格等。这些改革办法虽然只是一种改良,具有不彻底性,但在当时的情况下,确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有力地促进了西式簿记在中国的推广。

杨师既是一位会计实务专家,又是一位会计教育家。在会计教育领域,他编著会计教科书惠及千万会计学人;
担任大学教授和参与审计人员培训,为我国培养会计审计专门人才;
担任湖北商业中学堂首任校监,治教理校,服务商科教育。他一生编著和翻译中国计政学会丛书《美国普通官厅总会计师登记实例》等20余种,多数被选为高级商业学校教科书,并多次再版,仅《新式银行簿记及实务》从1921年初版到1933年就刊印12次之众,受益于广大会计学人。1912年,他在北洋政府审计处成立我国历史上第1个审计专业培训机构――审计讲习所,亲自担任簿记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向学员传授内容广泛的审计、会计知识,在我国由传统官厅会计向现代行政单位会计转变的进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杨汝梅(予戒),民国时期的知名会计学者,我国官厅簿记与审计改革的开拓者,商科教育的早期领导人,为我国财政与会计工作,特别是官厅会计与审计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取得了令人敬仰的成就,值得会计后人永远怀念!

财政审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在我国行政单位绩效审计是一种对行政单位就相关政策的执行效果是否经济、高效的审计检查,分析行政单位有关运行活动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方面存在问题的迹象,以帮助其作出改善措施。为了进一步强化绩效审计在行政单位运行与发展中的作用,本文初步论述了行政单位绩效审计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改善措施。

关键词 行政单位 绩效审计 理论 评价指标体系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的进步,政府机构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行政单位运行的效率及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随之而然,绩效审计被提上日程并成为工作重点内容。对行政单位进行绩效审计,能够充分分析行政单位相关政策的执行效果是否经济、高效,以及有关运行活动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方面存在问题的迹象,帮助其提出改善措施。可以说,行政单位绩效审计是国家决策依据之一。然而,行政单位绩效审计愈加深入,其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渐被凸显出来。审计单位往往把注意力集中于财务支出,远远没有达到审计的真正要求,因为绩效审计并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经济效益审计,还包括深灰效益审计。可见,我国行政单位绩效审计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仍需要继续深化与改善。

一、行政单位绩效审计现状

(一)尚未形成全面系统的绩效审计理论指导

我国行政单位绩效审计内容的重点往往集中于财政收支方面,因而采取了以企业审计为基础的审计理论。但是,企业和行政单位在经营目标、管理方式与模式等方面都有本质区别。显然,这种照搬挪用的审计理论不能完全满足于我国行政单位绩效审计的要求。行政单位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服务性单位,所以其绩效审计理论不能以盈利性为目的指导审计工作,更应当注重社会效益。而社会效益又缺乏系统的定量和定性指标加以衡量,因此,目前我国行政单位绩效审计的理论体系还不健全。

(二)缺乏健全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当前,行政单位绩效审计的绩效评价指标只有财务指标,没有非财务指标;
只有历史指标,没有未来价值指标;
综合性指标多,单项指标少,且缺乏预警性指标,等等。行政单位并不是以盈利性为目的,不能只把审计重点放在财务方面,不重视宏观决策和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的情况,使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存在局限性。除此之外,就是没有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和运营环境,及时更改不合理的评价标准,没有建立动态评价指标。

(三)没有完全发挥出内部审计机构的实效性

国政府审计机构属于政府部门序列,隶属于政府行政手掌管辖,这就决定了审计机关要想开展绩效审计工作需要征求政府的认可和支持。因此,政府敢不敢于增强决策的透明度,敢不敢于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制约着内部审计机构监督作用的实效性。为了能够有效发挥审计机构的监督作用,行政单位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应遵循独立性原则,科学地设置审计机构,才能很好地发挥出监督功能。

二、解决行政单位绩效审计工作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绩效审计理论研究,明确审计工作内容

由于行政单位绩效审计理论基础不健全,使得审计工作的重点内容也相应发生了一点变化。有必要加强绩效审计理论的研究,使之不断地完善与健全,能够科学指导审计工作,明确审计工作内容及方式。行政单位应当根据国家各项与审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借鉴国际领先理论,结合部门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绩效理论研讨等工作,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绩效审计理论。同时,明确提出行政单位作为政府服务部门,其绩效审计工作不仅发挥着监督作用,也应积极发挥服务功能。应及时向领导提出决策依据和可行性建议,把服务寓于监督之中。

(二)审计机关构建行政单位绩效指标评价体系的建议

1、引入非财务指标,构建未来价值指标

财务指标反映的只是行政单位过去绩效,并不能提供创造未来价值的动因。而非财务指标则相反,它们往往是面向未来的,例如创新能力指标。审计机构开展绩效审计公共的目的,除了监督行政单位的财政情况和有关政策的执行情况等,还要为其提供决策依据,制定未来发展战略。非财务指标的引入,能够客观地反映出行政单位未来的发展方向,指导其制定决策。可见,行政单位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中不能缺少非财务指标。在原有理论基础上,积极引进非财务指标——公众满意度、行政单位服务水平、决策和战略目标、创新能力等,构建未来价值指标。

2、建立行政单位绩效审计中的“预警指标”

当前,我国行政单位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通常在“事后”进行。不能保证行政单位资金及其他资源的运行安全,做不到防患于未然,缺乏前瞻性。因此,应当“强化”事前审计。面对重大或重要项目,审计机关应当提前介入,充分论证项目与决策的可行性,客观评价其存在的风险,才能发挥绩效审计的预警作用。

3、坚持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绩效评价体系

社会经济环境与经营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那么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也应该不断地更新与改变。因此,行政单位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一个不断探索与学习的过程。既要注重考核当前经济表现,也要注重考察长期发展趋势。

(三)以独立性为原则,科学设置行政单位内部监督机构

为了保证行政机构绩效审计工作能够不受外界环境不理因素的制约,应以独立性为原则,科学设置行政单位内部监督机构。第一,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应该与其他职能部门相对独立,既不能附设在财务部门中,也不能附设在其他职能部门中;
第二,审计机构与财务部门不能隶属于同一上级,避免行政干预;
第三,财务部门人员不得参与内部审计机构工作;
第四,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专门从事审计工作,不得从事其他业务活动;
明确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权限,树立权威性,便于进行工作。

三、总结

行政单位绩效审计的建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国家政府必须制定一切有效保障措施,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能够真正地发挥出实效性,高效完成作为领导人决策助手的任务。

参考文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