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度中国童话故事【五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07-03 18:35: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中国传统的神话故事是人类幼年时期通过幻想对天地宇宙、人类起源、自然万物、生命探索、部族战争、劳动生活的稚拙的解说。它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天地万物天真、朴素、真诚、美好的艺术想象,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中国童话故事【五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中国童话故事【五篇】

中国童话故事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神话故事 儿童 发展价值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传统的神话故事是人类幼年时期通过幻想对天地宇宙、人类起源、自然万物、生命探索、部族战争、劳动生活的稚拙的解说。它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天地万物天真、朴素、真诚、美好的艺术想象,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神话故事的思维具有类比性、混沌性、直觉性以及原始逻辑性,与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自我中心”思维特征有相似性和共通性,它们在逻辑结构、运演方式等方面都有许多共同的因素。让儿童接触传统神话故事对儿童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都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1 神话故事的儿童智力因素发展价值

智力因素通常是指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即认识能力的总和。它是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中表现出的心理特征,是认识活动的操作系统。神话故事对儿童智力因素的发展价值主要表现在儿童通过接触神话故事而对儿童思维能力和想象创造力发展促进作用。

1.1 对儿童想象和创造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中国神话故事中对天地日月河流山川的来源想象为巨人用大斧头把天地劈开,从此就有了天和地,而自己的身体就换化成了日月河流山川;
对人类的起源则想象成人首蛇身的女娲用泥土捏成的,而且这位女娲还用自己的身体补住了天的漏洞;
对于中秋节的来历则想象成为了纪念偷吃了仙丹而飞向月亮的嫦娥;
对于春节放鞭炮贴春联则想象成了为了吓跑一个叫做除夕的怪兽。这些神话简洁明快的想象,情节生动有趣,场面大气,充满奇幻的色彩,留给儿童很多想象的空间。儿童可以随意想象任何他们不明白的事情,“天为什么会下雨,是不是太阳哭了”,“冬天为什么会下雪,是不是天上的云彩掉下来了”。儿童可以在神话故事的引导下随意想象,任意的迸发出神奇的想法。

在神话故事中,天地万物皆是有生命的。在这种原始的思维方式下,可以天马行空地幻想整个世界,在这个神话世界里不仅充满了神鬼妖怪,更有一切皆有可能的故事情节,彰显了幻想、激情、浪漫、率真。这些光怪陆离的情节和事物恰好符合儿童阶段的想象力发展,能激发儿童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向四五岁的儿童讲解科学的自然现象的相关知识,不但会超出他们的接受范围,反而会扼杀儿童那对“雷公”“电母”“龙王”等神话人物式的想象力、创造力。就应该让儿童用充溢的神思妙想来寄托他们的情感与期待,充满诗意地、创造性地建构起自我和这个世界之间的逻辑。

1.2 对儿童思维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神话思维与儿童思维的共通性,使得神话故事在以幻想、想象的故事情节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培养和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开发儿童的思维。思维能力包括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神话可以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能力。其实神话当中本身就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种种思考,在科学不发达,许多自然现象不能给出科学解释的时候,神话就发挥了它的作用。同样处于人类幼年期的儿童也是个天生的哲学家,和早期的人类一样也没有对这个世界有清晰完全的认识,他们也常常对未知的世界进行思考。如我是从哪里来的?天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太阳会升起来又落下去?为什么会刮风等等。这些都是是儿童对自然、对宇宙、对自身的原始的探索。有些问题,我们已经解决,成为了科学知识,有更多的问题仍然是谜。这样神话故事就发挥了它启发和激励儿童思考开发思维的作用。

2 神话故事的儿童非智力因素发展价值

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童幼时期是非智力因素发展的起始时期,对人的一生品德性格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神话故事对儿童智力因素的发展价值主要是对儿童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产生的促进作用。

2.1 对儿童兴趣发展的促进作用

兴趣指兴致,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指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处于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的儿童来说发展几个良好的兴趣对其以后的学习生活都有积极的意义。

2.1.1 对于儿童前阅读兴趣的促进作用

从内容上来看,神话故事所描述涵盖的有日月星辰、鸟兽虫鱼、天文气、自然景观、花草树木或是民俗节庆等生动有趣合乎儿童的喜好,更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从而获取新的知识经验。周作人认为儿童对于神话的需要便是儿童的天性,他曾在《镜花缘》中提及到“对于神异故事之原始的要求,长在我们的血液里,所以《山海经》《十洲志》《博物志》之类千余年的著作,在现代人的心里仍有一种新鲜的引力。”神话故事为儿童提供了精神食粮,满足了他们认识未知世界的需要。

从语言特点上来说,神话故事的用词造句通常都是通俗易懂的文字。儿童的语言知识浅薄,理解能力有限,这些简洁的文字能使儿童理解神话故事的含义,领略其中的情趣,欣赏其中的意境。让孩子们认识到大千世界的各种自然现象,知道了各种民俗节庆的由来,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神话故事中又有许多关于自然和人文的描述,可以丰富儿童的词汇,增强儿童的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儿童的前阅读兴趣。

2.1.2 对儿童审美兴趣的促进作用

神话具有极大的审美功能。因为神话具有文学的特性。文学的美体现在多方面,有语言的美、想象的美、怪诞的美、力量的美、精神的美、人物的美。文学给予儿童的美,是儿童从作品中获得的一种美的体验,任何给予儿童以共鸣或感触的细节都可能形成美感。中国具有丰富的神话,各类神话异彩纷呈,能满足儿童多方面的审美需求。神话学者王曾永说“神话作为原始思维的产物,具有可闻可见和绘声绘色的美学形象,具有叙事感,神奇感和形象感的形式结构,神话无论是在形式结构上还是在情节内容中,都体现出原始人的复杂的感情和思想。充满想象的激情是神话精神所在。神话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是无可质疑的。神话是原始先民具有审美价值的口头文学。”

2.2 对儿童良好意志和性格发展的促进作用

中国神话故事中,体现人类优秀品德的神话尤其多,神话中的黄帝、女娲、炎帝、尧、舜、禹都是品德高尚、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克勤克俭的道德典范。女娲为了人类的安稳生存,宁愿牺牲自己用身体补上了天的漏洞。同时也有能唤起儿童孝心的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亦有引导儿童不畏艰难、勇于挑战的哪吒的故事。还有一些神话故事表现了劳动人民坚韧的精神,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勇敢顽强的斗争精神,如《孟姜女》、《莫一大王》。这些神话以象征和隐喻的方式把人类生活中正确的行为品德告诉给儿童, 给他们树立一个行为规范的价值标准。儿童在听或读神话的时候会在不自觉地获得这些勇敢、坚定、不怕困难、崇高利人的品格,这些教益将深深地埋在儿童发展的最初阶段,不断地对儿童的品格进行熏陶,潜意识地培养儿童的良好品德。

2.3 对儿童情感发展的促进作用

神话故事对儿童情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儿童民族情感以及爱国爱家情感发展的方面。由我国神话的文化特性决定,中国文化中固有的爱国爱家的民族观念在神话中也多有体现。如,尊敬祖先长辈、敬老尊贤、奉公守法、诚心诚意、为民为国、无私奉献、造福人类。我国的神话不可避免地与本国的历史发生联系,历史人物与神话故事甚至会交织在一起。因此中国神话,尤其是后期的英雄神话,经过一些文人加工整理,具有“历史性”特点。通过让儿童接触这些神话故事可以有助于儿童树立爱国爱家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作为原始时代最早的文化艺术形成,神话故事是对世界万物进行深刻地思考的结果。其思想内容丰富,涵盖了天文地理人文等各个方面,加之神话故事美好奇特的想象力,都能给儿童以智慧的启迪,知识的灌溉,审美的引导,具有其他艺术不可替代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对当代儿童实施恰当的智商、情商教育得天独厚的形象教科书。通过神话对儿童阅读、思维、审美、品德等全面发展各个方面的影响,探讨了神话故事的儿童发展价值,不仅仅是为了探讨神话故事对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功能,促进儿童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和传承神话故事。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要大力提倡神话等民间传统式样,并认真地加以开发和利用,在新时代里赋予它们新的生命,为更多的儿童提供一个丰富的精神家园,让他们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袁珂.中国神话故事.华夏出版社,2006.1.

[2] 陈琦.神话的隐喻功能[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2003.

中国童话故事范文第2篇

我们所熟知的童话故事

小朋友们一定都看过《小红帽》《穿靴子的猫》《灰姑娘》《蓝胡子》《睡美人》等著名的童话故事吧?这些童话故事最早都是由法国一位作家夏尔・贝洛改编的。早在1697年,69岁的夏尔・贝洛在巴黎出版了短篇童话集《鹅妈妈的故事》。这个童话集包括8篇童话,都是些民间流行的传说,贝洛用孩子天真的口气把它们写成了美丽的童话。

“鹅妈妈的故事”这一名称是从法国民间故事“母鹅给小鹅讲故事”的说法取来的。贝洛的童话都取材于民间故事,富有奇幻美妙的情节,大多颂扬善良、智慧、勇敢,鞭挞邪恶、残暴、凶狠。它们不仅唤起孩子们奇妙的想象,而且激发他们正义的情感,使孩子们从中汲取到智慧和理想的力量。

中国童话故事范文第3篇

一、童话与寓言

什么叫童话?“童话”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

什么叫寓言?“寓言”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劝诫、教育的性质。”

二、童话与寓言的共同点

童话与寓言是文学作品中的两支奇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者有不少相同之处。

1.故事性。无论是童话还是寓言,都由假托的、创造的、幻想的故事构成,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揠苗助长》;
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如《丑小鸭》、《守株待兔》。故事中的主人公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中的其他物体和现象。《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守株待兔》的主人公都是人;
《丑小鸭》的主人公是一只人格化的“天鹅”,《坐井观天》的主人公是人格化的“青蛙”。

2.教育性。童话的创作宗旨无非是要歌颂真善美,批评和揭露假恶丑。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认为:“童话的特点就是为儿童年龄特征服务的。只要留心儿童作为读者来看童话、作为观众来看童话剧的时候,就可以看出他们是把它们看作真的事物来接受的,所以他们会大声地笑,也会大声地哭,憎恨坏家伙,热爱好人儿,而教育的价值也就在这一点激动与鼓舞上。他们往往能够凭直觉的感受来辨别道德问题的实质。”寓言是通过具体的人物或人格化的动植物、非生物的艺术形象来寄托某一道理,以此来引发学生的思维、想象,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学生在领会寓意的过程中得到了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的教育。

3.审美性。北师大王泉根教授认为童话的审美价值是童话最根本的价值。童话具有荒诞美、喜剧美、悲剧美,奇异与荒诞是童话最重要的审美品质。黑格尔在《美学》中将寓言归纳为“比喻的艺术形式,自觉的象征表现”。寓言通过具体的故事、形象来以此喻彼、借古讽今、以此喻彼、以物喻人,传达出深刻的哲理。寓意性是寓言最基本的美学特征,它通常以简单的描写寄托生活的真理,寓讽刺、劝谕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使人获得启示和教益。

4.象征性。在中国古代,童话与寓言原本混淆,童话的象征是整体寓意和抒情经由一个象征性的形象体系而获得实现的。幻想和现实融铸成一个象征的实体,含蓄、凝练、深沉、隽永,象征的结构形态有机地牵织着童话的题旨与美学价值的实现。

而寓言的象征更倾向于运用譬喻,通过喻体和被喻体之间的某种相似性来体现其象征性。

5.讽刺性。讽刺性是童话和寓言特有的特点,它们用夸张的手法、机智的幽默实现了讽刺和训诫。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是讽刺童话最杰出的代表,它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昏庸、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

刘向的《叶公好龙》是寓言的名篇,寥寥数语把“叶公式”人物的丑恶刻画得入木三分,讽刺辛辣。

三、童话与寓言的区别点

童话与寓言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有其相同之处,但更多的是不同点。

1.在特征上: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是童话的灵魂;
而哲理性是寓言的灵魂。

2.在内容上:童话比较浅显、通俗,可读性、趣味性更强;
而寓言则相对深奥,寓言所包含的道理有时需要读者细心品析才能体会出来。

3.在情节上:童话的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结构完整,篇幅较长,一般有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人物形象的塑造比较丰满,人物性格的刻画比较有特色;
而寓言的故事情节简单直白,篇幅短小精悍。

4.在语言风格上:童话有诗一般优美的意境,语言通俗生动,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寓言则语言简练朴素,极富表现力,常用讽喻的方式使深奥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表现出来。

5.在侧重点上:童话侧重于叙事,它通过叙述一个富有幻想色彩的故事,反映社会现实,起到教育人、劝诫人的作用;
寓言侧重于说理,它将深奥的道理寄寓在简单的故事中。

6.在对象上:童话是纯儿童文学,针对儿童而作,没有儿童就没有童话;
寓言既针对成人也针对儿童,关于儿童读寓言的问题,法国教育家卢梭和我国文学大师钱钟书都曾反对过。

童话与寓言的区别点远不止以上六个方面,但我认为上面六个方面是其主要的区别点。

四、结语

了解并掌握童话与寓言的异同,有助于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根据童话和寓言的特点,提高童话和寓言的阅读教学水平,提高孩子们阅读童话和寓言的兴趣,从而喜爱童话和寓言,达到知识学习和思想教育双丰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中国童话故事范文第4篇

关键词:捕捉;
素材;
创作;
故事

“童话”是个妙不可言的世界,孩子们都喜欢到那儿去寻找快乐,寻找现实生活中的影子,寻找只有在童话世界里才能得到的那份“满足”。每当我看到学生们津津有味地听童话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童话故事,我就在思忖:他们这么迷恋童话,我就应该把他们真正引入童话王国,让他们成为创作童话的“建设者”。

一位教育家认为,以童话为形式辅助作文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高儿童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这是因为学生对童话有特殊爱好。童话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让儿童创作童话正是顺应他们心理的发展规律。因此,学生写童话必然促使他们的心理功能和语言功能得到好的发展。我也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尽情创作,真正让学生以童话的形式打开作文大门,既让他们用自己的全部心思,全部感情,全部智慧去创作童话,又让他们对写作充满极高的兴趣。

一、感悟童话故事,续写童话

童话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有的童话让他们意犹未尽,我就注意把阅读和写作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写作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或对童话内容进行深加工,或对童话的情节进行拓展延伸,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拓性。因此,我引导学生揣摩故事中的不同拟人化的“人物”性格、语言、神态、动作等,并模仿表演,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兴致勃勃。在演绎中我随机引导学生推理故事还可能发生什么事?故事中除了这样写还可能怎么创编?这样让他们的发散思维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例如,在给《海底的磨盘》续写中,我让他们反复阅读故事文本,并请学生扮演故事中每个人物角色,要求学生把握好故事中的每个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大胆想象这些人物性格可能会导致哪些后果,经过这么一引导,不但让学生对童话故事蕴涵的哲理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发展了创新思维的能力。这与其说是在续写童话,还不如说是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感悟续写童话给自己带来的真正快乐。

二、用词句“搭桥”写童话

用词句“搭桥”写童话即让学生按教师提供的词语或短语为线索编写童话故事。词语提供的幻想天地是无限广阔的,学生完全可不受任何约束,在有限的词语中幻化出各种有趣的幻想故事来。这种方式简易,可操作性也很强,同时也极易培养学生幻想思维的能力。

运用零散词语“搭桥”的方法来编写童话:首先让学生每人分别在纸上写一个词语,如“小人国”、“太空人”、“垃圾桶”、“钢笔”、“自行车”、“梨子”、“西瓜”等,学生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不受拘束。然后折好,每人抽取两张,词语“搭桥”后,学生展开联想,分别编出与这两词有关的童话故事来。如抽到“小人国”和“钢笔”这两张,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设想一下“小人国”和“钢笔”之间会发生一件什么事?有什么联系?这种选题既有想象的凭借,又不乏自由的空间,我根据这一形式任意调换词语即可拿来进行童话习作训练。

三、观察图画,创作童话

富有童趣的各种动植物图画,能迅速地把学生带进童话王国,图画中的动植物的生活场景很快在学生头脑中转换为自己的生活场景,而他们在生活中的各种体验、感受也自然而然的融入了图画。一些具有童话色彩的无文图画,一些有趣的、童话色彩浓厚的多幅漫画或无文童话故事都是练习编写童话作文的好材料。

不过看图编写童话要克服定势思维,富于幻想。因为只有幻想,才能使构思不落窠臼,开辟新路,从而写出新鲜活泼、引人入胜的效果来。其实,学生只要能较合理地自圆其说,他的幻想就不至于荒诞。因此,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不拘泥于图画原本,要能够扩散开去,几近于无限制地去幻想,远望到画面以外的东西,最终使故事中的人物活动尽量曲折离奇,丰富和精彩,即使同幅图创作的童话也能呈现五彩纷呈的景象。

曾经给过学生这样的一幅单图:一只小熊沮丧地摸着自己头上的一个包。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编出的故事精彩极了!有的说是贪嘴的小熊偷吃了蜜蜂的蜜糖被蜜蜂蜇的;
有的说是小熊不听话跟小伙伴打架,被石头砸的;
还有的说小熊粗心,被透明的玻璃门给碰的……学生对小熊头上起包的各种有创意的猜测就是打破了思维定势,把思维的触角伸向了各个方面。学生冲出原本的童话创作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他的创造思维也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凸显,想象力也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张。

总之,童话带给学生的是无穷的乐趣,就让我们科学地引领学生用慧眼捕捉他们生活中的写作素材,用他们智慧的头脑创作出妙趣横生的童话故事。也更让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评价并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充分调动学生的文学创作激情,让童话促写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中国童话故事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童话 幼儿教育 心理发展

幼年的记忆对于大部分成年人来说,大多属于不连贯的记忆。由于处于幼儿阶段,个体还不能够运用记忆策略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与保存,能够在大脑停留的记忆时间与容量都相对比较有限。然而,童话在人们有限的记忆中占据重要地位,那些跌宕起伏、曲折离奇的故事情形,往往会刻画在人们的心中,由此可以看出,童话对幼儿阶段的孩子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一、童话对幼儿的心理发展的作用

(一)童话成为幼儿认识社会的重要途径

首先,童话具有一定的社会性,通常情况下,童话都具有夸张与幻想等特点,甚至一部分童话内容已经超出现实范围。然而,童话的内容都来源于现实的生活,孩子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童话书本中刻画的人动物和花草树木等形象,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童话故事的原型。

其次,童话实质上属于现实与想象相互结合,虽然童话需要来源于现实生活,但是加工处理好,则高出现实生活,不仅是对现实生活的翻版与复制,在对现实生活的原型进行加工与改造之后,更可以创造出全新的内容,形成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读者。对于幼儿来说,童话的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离奇的形象,可以引发幼儿进行无尽的联想,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

最后,幼儿在阅读童话故事的过程中可以认识社会。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还有待提升,致使幼儿还不能够阅读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如:散文、诗歌和小说等,无法获得对社会初步的认知。然而,幼儿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一定的社会认知,例如:幼儿可以在童话中,了解森林中动物的生活习性,了解初级的社会人际关系,提高辨别社会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在我国著名的故事西游记中,儿童被生动离奇的故事情节吸引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孙悟空勇敢聪明等优良品质,并且可以辨别妖魔鬼怪,影响我国一代代幼儿的成长。

二、童话适应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一)童话具有幻想性

童话的基本特点便是幻想性,成为童话的核心内容,更是反映现实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幻想实质上属于对生活的象征反映,通过幻想的形式,可以反映现实生活。换言之,童话中所塑造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然而,却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童话故事的幻想来源于生活,并且折射生活现象。通常情况下,在创作童话的过程中,会采用拟人化与夸张等手法,创造离奇的气氛。

(二)童话幻想有一定的限制

童话中的幻想不是没有根据的,会受到思维特点和生活逻辑的限制。换言之,在创作童话故事中的形象时,需要选择儿童所熟悉的内容,帮助儿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形。此外,幻想同样会受到幼儿的思维特点的限制,童话中的幻想,需要结合幼儿的思维习惯与规律,不能够超出幼儿的思限度。

(三)夸张与拟人是幻想的产物

各种艺术或多或少会使用不同程度的夸张表现形式,然而,童话故事中使用更加全面的夸张表现形式,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可以使得人与物更加离奇。此外,童话故事的情节人物性格和遭遇等都会使用夸张的表现形式,幻想成为童话故事的核心内容。其中,积极向上的幻想,要适应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此外,童话中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可满足幼儿的好奇和好幻想等心理特征,激发幼儿进行探究,更增强童话故事的感染力。

三、幼儿在欣赏童话时的作用

(一)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在欣赏童话故事的过程中可以提高想象力,童话故事可以反映现实生活。然而,并不是真实的生活本身,是在假想的情景下,对真实的活动进行反映,需要借助于象力的运用。例如:童话故事中的主人公既可以是人,又可以是动物和花草树木等,和现实生活中的人一样可以进行对话与情感交流。因此,幼儿在欣赏童话的过程中需要发挥想象力,进而加深对主人公的思想与情感的理解。此外,幼儿会置身于童话世界中,将自己幻想为王子或者公主,实现内心的渴望。例如:幼儿在表演七个小矮人与白雪公主的故事中,需要借助想象力,装扮为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以及丑恶的王后等。在想象的过程中,幼儿的内心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满足,实现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目标,帮助幼儿宣泄不良的情绪,缓解幼儿的焦虑情绪。

(二)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幼儿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往往会被童话故事中美丽的场景、善良勇敢的人们和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让幼儿内心中获得更多的愉快的体验,被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故事扣动心弦,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降低幼儿的阅读压力与负担,获得更多的阅读的愉快体验。

(三)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不仅喜欢阅读童话故事,更喜欢听童话故事,在听童话故事的过程中,幼儿需要理解故事中的语言及词汇等,而在内心复述童话故事的过程中,则可以锻炼儿童的言语能力,加深其对童话故事的理解,加上言语与动作的配合,童话故事的内容将会变得更加形象与具体。

综上所述,童话对促进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学校教师和家庭等提高对童话的重视程度,引导幼儿阅读积极的健康的童话故事,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提高幼儿的创造力,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郭瞻予.论童话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6-11.

[2]罗曦.幼儿童话舞剧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J].大舞台,2011,02:151-1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