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服饰艺术考察报告【五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7-03 18:40: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江西服装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一所面向时尚艺术行业,以培养创意设计、工程技术、市场推广和经营管理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主的专业性院校。学院坐落在英雄城南昌市南郊,占地近千公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服饰艺术考察报告【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服饰艺术考察报告【五篇】

服饰艺术考察报告范文第1篇

重庆报考代码:3651

江西服装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一所面向时尚艺术行业,以培养创意设计、工程技术、市场推广和经营管理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主的专业性院校。

学院坐落在英雄城南昌市南郊,占地近千公顷,校舍面积近50万平方米。气势磅礴,美轮美奂,独具特色的欧式建筑风格展示了服装无国界、中国服装走向世界的优美意境和雄浑气魄,彰显着“中外服饰文化的主题公园、求知学艺的高教学园、文明和谐的精神家园”艺术魅力。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莘莘学子在这里接受艺术熏陶,追寻自身梦想,谱写华美篇章。

围绕纺织服装行业和时尚行业人才需要,学院已初步形成了以纺织服装学科群为主体,艺术传媒学科群和经贸管理学科群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学科发展框架,成为“服装人才库,时尚策源地”和“服装人才超市”。学院设有时装设计分院、服装设计与管理分院、服装工程分院、服装商贸分院、艺术与传媒分院、时尚饰品设计分院,开设有40多个本、专科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是江西省重点学科,服装设计、鞋类设计与工艺、艺术设计和市场营销等多个专业属于省级特色专业。

学院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与专业设置相适应、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有香港、台湾、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及国内外诸多服装专家、设计师、艺术家担任学院客座教授和高级顾问;学院建有8个专业研究机构和8个名师创意设计工作室,校内建有服装实验实训基地和艺术传媒创意中心,有100多个实验实训室,与福建石狮市政府在石狮共同成立了江西服装学院石狮服饰设计研究院,同时,在国内相关企业、单位建有200余个校外实训基地。

学院校园生活丰富多彩,70多个社团为学生搭建了个性发展的舞台。赛事文化更具特色,近年来,我院学生在全国服装设、艺术计大赛和模特大赛等赛事中屡获金、银、铜奖。

学院全新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使毕业生连年走俏,供不应求,实现高层次、高薪酬、高体面就业。对此,新华社内参、《半月谈》杂志、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均有报道。学院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深受政府、社会肯定,先后多次荣获“江西省就业先进单位”、“中国纺织服装协会校企合作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建校20年来,6万余名江服毕业生,弄潮华夏,自强创业,成为业界一道亮丽风景线,被国内服装业界誉为“江服现象”。

2016年重庆校考专业报考须知

(一) 表演(服装表演与营销),总分:300分

1、形体气质:体型、身高、相貌。

2、台步:考察步态、表现力、造型、乐感等(女生自备高跟鞋)。

3、才艺展示:舞蹈或健美操考核(舞种不限、服装不限、音乐自备)。时间1分钟之内,考察考生的乐感、节奏感及动作的协调性与表现力。

4、自我介绍。

(二) 表演(广告模特与服装设计),总分300分

1、形体气质:体型、身高、相貌。

2、造型展示:考察镜头表现力、造型能力等(每人需进行三种以上不同风格亮相造型展示)。

3、命题表演:考察语言表达以及基础表演能力。考试方法:随机抽取试题进行命题表演,时间1分钟。

4、才艺展示:舞蹈或健美操考核(舞种不限、服装不限、音乐自备)。时间1分钟之内,考察考生的乐感、节奏感及动作的协调性与表现力。

(三) 数字媒体艺术,总分300分

考试内容:笔试(影视、数字媒体、美术等相关知识)。

(四) 广播电视编导(摄影摄像),总分300分

考试内容:笔试 (艺术常识、图片分析、命题创作)。

温馨提示:

录取原则:文化过线 按照专业成绩择优录取。

联系方式:

李老师 薛老师 电话:18679153451、0791—85057267 0791—85158888、QQ:1600987391、微信号:1600987391、传真:0791—85164453

通讯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向塘经济开发区丽湖大道108信箱

学校网站:jift.edu.cn

服饰艺术考察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月份牌;
背景;
文化意义;
设计再运用

前言

在富有历史文化意义基础上的选题设计,将会提升整个作品的内涵,而月份牌无论是从文化角度还是美观角度都值得我们再研究利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注重消费品质,因此以月份牌广告画为基础,选取其人物题材、画风、色彩、技法甚至是某一画面的场景,根据不同需求设计出的产品,都可以满足消费者的怀旧情怀和文化内涵的要求。

1月份牌的由来与发展

1.1月份牌的产生

月份牌是入华的洋商为向中国人推销自己的产品时作为赠品的招贴广告画,广告画的主体大多是美女人物画,同时在画中还插入了日历和商品信息,既有实用性又具有装饰意义,商人在赠予的同时还能以另外一种形式宣传自己的产品。因此,月份牌在广告宣传和刺激消费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842年鸦片战争之后英国与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出海口,最为接近茶叶、丝绸等主要出口物资的产地无疑是最为重要的通商口岸之一。随着大量的洋商涌入中国市场,侵略者虽然通过武力的方式打开了清政府的大门,但是当时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中国仍以小农经济为主,而其经济形式又以自给自足为主,因而对于外国侵略者而言,如何充分挖掘出中国的市场潜力才是最大的难题。作为一种有效的促销手段,月份牌这种广告形式便随之产生。

1.2月份牌的发展及传播影响

起初商人从国外带来的广告画册,其主要印刷内容为一些骑士头像、静物风景。由于中西方群众审美、宗教、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对于那些没有接收过国外信息的普通群众而言,月份牌上所展现出的风物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更无法刺激购买欲望,因此这些月份牌广告画在销售初期无法实现外国人预期的销售目标,也起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但是,月份牌广告画在西方国家受到了热烈追捧,而在中国却反响平平的现象引起了许多商人的思考。因为商人对市场需求极其敏锐,所以通过市场调查,一些精明的商人找到了原因,他们决定入乡随俗,重新选定广告画的题材,以中国神话传说、戏曲人物或历史故事等为场景,将西方美女换成中国女性,再结合中国传统年画等方式设计出了新的广告画形式。由此,新的月份牌广告具有了中国特色,以上海地区作为主要宣传阵地的上海月份牌广告画也正式产生,其以吸引人眼球的内容、新颖的形式发展成为当时最主要、最畅销的广告形式。大众的审美趣味决定了月份牌的艺术取向,经过艺术改革后的月份牌无疑是一个符合中国传统审美而又融入时代特色的存在。其多以时代美女为主要素材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并在广告画中恰当的位置标注出产品名称、商号及商标用以介绍产品。加之其也可以作为日常家用的日历节气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所以在短时间内就得以广泛传播。这种月份牌直到十几年前,还被不少农村家庭挂在家中。这也说明了月份牌对当代艺术的发展创新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1.3月份牌的技法改革发展

月份牌在被大众接受之后,其内容素材又在早期的古代仕女等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从后来的郑曼陀的女学生和金梅生的时装美女,直至杭稚英穿旗袍的时髦美女时期,月份牌的发展达到了顶峰。杭稚英在学习了郑曼陀的水彩画和碳精擦笔水彩月份牌画技法之后,又吸收了外国商业广告画和迪士尼动画片的色彩长处,别出心裁地加以运用融合,形成了极具他个人风格的艺术特色。杭稚英创作的人物色彩艳丽却又柔和,明暗关系处理得非常到位,擦笔的功夫用得非常熟练,所以整个画面非常饱满、不死板,人物也很细润鲜活,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这是月份牌广告画技法改革发展十分典型的成功案例。

2月份牌的艺术特征和文化意义

月份牌作为20世纪盛行的商业传播载体,深入了大多数家庭的日常生活。其创作灵感来源于当时的生活,又反过来影响着大众的生活。虽然月份牌里美女的穿着精致时髦是其较为夺人眼球的一个方面,然而月份牌的内涵、作画技巧以及创作背景更具有研究价值。如20世纪20年代月份牌中就出现了女学生的形象。受当时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人们的女权意识渐渐崛起,中国女性开始意识到自己应该从传统思想的束缚中走出,女子上学的风潮逐步兴起,此潮流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思想进步。媒体纷纷报道女学生参加革命事宜以及她们的校园生活。而抓住这一热卖点的不仅仅是记者们,月份牌的内容题材也紧紧抓住了这一时代特征,这一时期画报中的女学生大多身着校服,低眼细眉,神情还带着略微的青涩,暗示着这场运动才刚刚开始。由于女子上学刚刚兴起,那个年代的大部分中国人还是不愿意送自己的女儿去读书,有钱人家女儿的教育也还是以家庭教师为主,再有就是教会以衣食作为奖励劝导女孩儿的父母让家里的女儿入学,这也使得一些家庭条件较差的家长愿意将女儿送去上学。月份牌在这一时期不仅有记录实事的作用,还起着很大的宣传作用。月份牌在紧紧抓住时代特征,迎合社会商业需求的同时,又发挥了它的传播功能,使大众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后来出现的女性运动的月份牌,同样体现的不仅仅是鲜亮的衣着和时髦的妆容发饰,更是一种时代精神,代表着女性不再只能一味地在家相夫教子,她们也开始有自己的生活和独立的思想,女性去运动也代表着她们时尚的生活态度,综上所述可以提取月份牌的选材背景。女性穿着时髦的衣裙,或出游或读书,有着精致的妆容,甚至大多数都烫着一头卷发,这些女性大都出身富裕,生活无忧无虑,并且有自己的独立思想,从女性无忧、从容、欣慰的表情可以看出她们的生活状态比较受其家人的支持。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这种生活状态是被大家所羡慕、所追捧的,因此可以认为让人向往的、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类选材也是月份牌被广泛传播的原因之一。

3月份牌文化的研究再运用

月份牌侧面见证了那个年代上海的繁荣一面,同时对上海广告艺术的发展也有着促进作用。站在现在的角度,研究观察那一张张泛黄的上海月份牌,它们不仅仅是海派文化的象征,以老上海女性生活的衣、食、住、行为素材的人物刻画及艺术表现手法对我们现代艺术的发展与创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从实用方面来讲,月份牌是人们挂在家里的装饰品,同时可以作日历使用,但其潜在的价值远大于此。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人们也在追求一种生活品质和娱乐态度的同时,上海月份牌的视觉符号再设计可以发散到很多方面,此处简单地列出几种类型,如服饰类、室内设计与装饰类、产品包装类和纪念品类。服饰类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将月份牌上的图案印在衣服上,如简单大方的文化衫,选取老上海月份牌图案里的色彩搭配,融合现代工艺再次加以运用融合,别有一番特有的中国韵味;
另一种是选取月份牌里时髦经典的人物服饰再结合现代审美进行改良,就如现在的改良汉服一样。室内设计装饰类主要适用于主题餐厅、咖啡厅、酒吧等商业场地,通过研究月份牌里的场景,在现代生活中再现当时的情景,如看失火,感自身内部生命之情绪,亦如火,然后将火视为同情之物,视为生命之象征,生命之表现。此种再现的方法带给人们最直观的感受,仿佛置身于画中。产品设计类,如上海女人品牌产品的包装,也是运用了月份牌画报的艺术风格,画面人物几乎都是身着旗袍、瓜子脸、细细的眉毛又黑又长、小小的樱桃唇、精致的妆容非常具有民国时代的特色。她们优雅地端坐在画面中心位置,或怀抱琵琶,或手托下巴,娇艳妩媚地笑着,仿佛是对上海女人的生活十分满意。纪念品类,目前江南一带的旅游景点有很多关于月份牌的商品,其中最为丰富的就属上海田子坊,一般是直接将美女形象印在伞上、文化衫上、鼠标垫上等,也有将月份牌整个复制出来的,或是将月份牌制成明信片的。从研究态度来讲,月份牌记录了老上海生活、海派文化艺术、上海名媛等上海本土的历史及文化发展,具有研究意义。从审美艺术角度上,月份牌是带有老上海美女的艺术品,其作用由商业宣传转化为艺术装饰,其价值也随着艺术品的身价而增高。从文化角度上看,上海弄堂中重现的带有老上海月份牌美女的店铺招幌、老上海月份牌明信片、数码技术处理成的上海美女文化衫及经过再设计改造的品牌形象,不同形式的老上海女性及其生活文化的盛宴。新生的老上海月份牌形式多样并带有独特的中国地域文化特色。除了艺术装饰,值得研究的还有它的选材特点,它紧抓时代特征,跟随当时的社会政治潮流,并且成功地做到了迎合和吸引动荡且多变时代的消费者的思想和喜好。这正是当代广告设计要领悟的精髓。上海月份牌当展的情况是现代中国创意产业文化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在当下以参与创造、自由分享为主的文化发展中,传统文化在我国产业发展中处于失语状态。当代设计需要设计师设身处地地为人着想,为环境着想。在提倡创意文化的今天,设计师如何通过产品和人沟通,重新建构传统文化的当代文化语义特征,并能使传统文化适应时代的发展成了设计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以此,本文通过分类调研,对国内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月份牌广告画再设计进行跟踪观察,尝试归纳出月份牌在当代社会中的生存发展机制,并对于其他同类视觉符号的再设计的存在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4结语

有学者曾说:“经济的繁荣只是物质力量的表征,而民族文化才是精神世界的灵魂。”如今,当人们重新回忆起月份牌时,人们往往不会回忆起画面的全部细节,而是一方面将其中印象深刻、打动人心的地域文化符号的主要部分进行重现并对其产生情感回忆,另一方面深究其在那个年代被广泛传播的真正意义。本文以老上海月份牌艺术的诞生与发展为源头,分析了老上海月份牌的艺术审美特征极其成功的因素,并结合优秀的案例深入分析了老上海月份牌对现代装饰设计的启示,努力丰富现代装饰设计内涵并提升现代装饰的设计形象,使现代装饰设计既能够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又可以增加其内涵与感染力,从而丰富现代广告设计的创意与表现方法。这也是本文研究上海月份牌广告画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李长莉.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2]…黄志伟,黄莹.中国近代广告[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4.

服饰艺术考察报告范文第3篇

据调查,被外来文化孕育长大的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民间艺术知之甚少,即便是艺术生对民间艺术的了解也只能停留在形式美感层面。单纯的沿袭世代相传的老模本,只是在技术层面学习研究,终会将传统民间艺术推向灭亡。传统艺术要通过学院教育这个渠道让从事艺术的人群融汇时代特色使用更为前沿的艺术手段将其传承并发展。

二、在装饰绘画课程教学中将民间艺术作为课题进行研究与推广

(一)传统民间艺术在装饰绘画课程中的推广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某一民间艺术形式深入地考察和了解,分析其艺术特色、地域风格以及制作工序。以学术报告的形式研究其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并汇报研究结果,以达到对此项民间艺术的深刻认识。多数民间艺术的制作过程复杂,如有条件的话可以深入当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研究制作工艺。河北周边地区的民间艺术也有很多,学生们可以深入家乡挖掘特色的本土艺术。如:武强年画、蔚县剪纸、藁城宫灯等均为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需要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和学习。对于学习设计的学生来讲,我们学习传统民间艺术并非只是简单传承,更重要的责任是将各种形式的民间艺术贴近当代生活,并使其实用价值及使用范畴有所扩展,将设计应用于产品实体,服务于当今社会,适应于大众审美。

(二)课程设计与个案分析

依据某一民间艺术的图形特征展开设计并加以推广。如:皮影艺术形象鲜明、造型独特,我们在设计应用时需强化其图像的装饰特征,将其应用于多种贴近生活的实体产品,例如:服装、餐饮、家具、家居、灯具等等。主题鲜明的多元化产品开发会将此艺术形象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而提高民众对此民间艺术的关注度。将某一民间艺术的工艺制作方法传承发扬下去,融入时代特色加以推广。如:陶瓷艺术的制作工序明晰,电窑和气窑能够在工作室及小作坊中烧制小型作品。学生们可以在器型设计、造型设计、图像设计方面给陶瓷一个全新的艺术定位,在传统技术上研发新材料及新技术,在美学特征方面强化时代特色。

三、将民间艺术在装饰绘画课程中推广的实践效果

服饰艺术考察报告范文第4篇

满足需求即能创造价值!

――本文主人公语

勤学本领,艺术天才要做个性服饰

1973年出生的张艺是湖北荆州人,父母都是纺织厂的普通工人,由于家里只有一个小孩,父母对张艺寄托着无限的期望。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小张艺突然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父母也因势利导,为他在艺术班报了名。不知道是因为兴趣还是天赋,小张艺画出来的作品比同年纪的小伙伴都有神,美术老师觉得他是一块好材料,值得培养。父母知道后很是高兴!

1993年,20岁的张艺以专业课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武汉纺织学院服装设计专业。上大学的张艺更是如鱼得水,他如痴如醉的遨游在艺术的海洋,刚上大一不久,张艺创作的东湖晚照就获得了学校原创作品大赛一等奖。张艺创作的东湖晚照以著名的东湖风景区为背景,以夕阳斜照湖面为衬托,斜阳的余辉随着荡漾的湖面扩散开去,立意高境界深,很有大师的风范。

一次,专业课老师在跟张艺聊天的时候说中国的服装产业一直在模仿欧美国家的款式,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市场这是很悲哀的,而且我们的一些服装企业也只是停留在为外国知名服装加工的低利润阶段,设计中国人自己的流行服饰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希望他能把自己的专业特长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创造更大的价值。老师的一番话无疑为张艺指明了一条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奋斗之路。

1997年,由于专业水平突出,张艺顺利毕业并直接留校任教。从学生到老师,张艺完成人生的第一次转变,但是为国人设计自己的流行服饰的理想却一直不曾改变。一有空闲,他就收集一些有关国际流行服饰的前沿信息,并根据国人的习惯和喜好,重新设计款式。设计好后,张艺就四处联系服装企业,看能不能生产,可是由于他所设计的服装款式太过超前,跑了10多家企业,没有一家企业肯合作生产。张艺没有因此而气馁,他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服装最符合国人的需要?

1999年10月,学院委派张艺接待一位受邀从美国来华讲学的教授,该教授是美国著名大学哈佛的终身名誉教授,对世界服装行业的发展趋势很了解,常常有独特的见解发出,教授与张艺一见如故,聊了许多行业的话题,双方竟然有很多共同的观点和看法,在得知张艺为国人做好衣的心愿后,教授建议他从广大年轻人崇尚的个性服饰入手,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不再是避寒遮羞,而是个性、时尚。尤其是广大年轻群体,他们对服装的要求特别挑剔,也舍得花钱。张艺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是啊!如果把自己的超前理念与市场需要结合起来那岂不是既达成了自己的梦想又满足了人们的需要,张艺决定以个性服饰为自己的主要突破口。

研发变色服饰,把握市场先机

随后,张艺开始留心个性服饰行业的相关信息,经过对权威资料研究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中国市场正向精品消费时代迈进,作为衣食住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最能代表时尚产业领头羊的服装业不断有新的亮点萌发。但是什么样的服饰才算个性呢?现有的个人服饰不过只是在款式和结构上有所改变,原材料上根本没有任何变化。张艺想如果寻找到一种新的与众不同的原材料加辅以时尚的流行元素,一定能吸引年轻人的眼球。于是,他开始四处寻找这种特殊的材料,这一找就是4年。

2004年,张艺的一位从韩国回来的同学告诉他一个消息:韩国有个研究机构成功开发了一种变色纤维。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张艺想,如果把这种材料运用到服装上,绝对有市场。随后,他到网上查询了有关变色纤维的资料,原来变色纤维最早的应用实例是在越南战争时期,美国的CYANAMIDE公司为满足美军对作战服装的要求而开发的一种可以吸收光线后颜色改变的织物。这种纤维经过紫外线的照射后能迅速地由无色变为蓝色,光照停止后又可以迅速变为无色,并且具有良好的耐洗性能和一定的光照耐久性。相应的产品还有日本KANEBO公司的光敏变色织物,而由这种织物制成的T恤衫早在1989年就供应市场了。美国的CLEMSON大学和GEOR-GIA理工学院等几所大学最近已经开始研究改变光敏纤维的表面涂层材料,而使纤维的颜色能够实现自动控制。在民用领域,光敏变色纤维主要运用于娱乐服装、安全服和装饰品以及防伪标识上。还有像一般的变色材料是指具有光、热、电等致变色性能的材料。特别是闪光变色纤维蝴蝶的翅膀和孔雀的羽毛在光的反射下更加美丽, 这是因为光的参与可使颜色效果更佳。基于这一原理,日本发明了闪光变色纤维。用这种纤维制成的织物色彩变化多端,令人神往.这种织物可用来制作服装和室内装饰等等,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经过多方打听和朋友帮忙,张艺终于联系上了开发变色纤维的机构。为了进一步考察变色纤维的神奇功能,2004年8月,张艺在办理停薪留职的手续后,义无返顾地踏上了韩国的行程,在位于汉城的研究机构内,张艺亲眼见证了变色纤维的神奇功能,他完全被这种材料吸引了,看着眼前这个自己寻找了整整四年的材料,张艺的心情难以平静。在与该机构的负责人李泽俊详细交流后,张艺说出了自己想要把该材料应用到民用个性服饰的想法,并指出了产品的市场前景和美好愿景。让张艺术没有想到的是李泽俊也正在寻找合作者共同开发变色纤维巨大的市场空间,两个年轻人一拍即合。两人商议决定由张艺全权负责开发以变色纤维为原材料制作而成的变色服饰,李泽俊提供所需资金和场地。

然而要想把变色纤维与个性服饰结合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是图案颜色的搭配,因为不同的颜色是不能胡乱混在一起的,尤其是运用到服装上,颜色太乱就会造成视觉上的不协调,那样势必影响整体效果。其次是变色纤维与其他传统材料的结合,两种不同材料如何更完美的连接到一起,张艺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有时候为了一个难题,他甚至连续工作好几天,困了,就在工作室躺一会,饿了,就吃外卖。好在李泽俊非常理解张艺!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为了尽快开发出变色服饰,李泽俊邀请了当地很有名的行业专家大家一起攻关。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05年6月6日,这一天是张艺和李泽俊终身难忘的日子,他们联合开发的变色服饰终于成功问世,两人商量后将变色服饰命名为“太曼斯”。

根据光学原理和热学原理研制而成的变色服饰,分为光敏变色和热敏变色两种。光敏变色是随着阳光的强弱而发生颜色的变化,如阳光照射时是一种颜色,没有阳光照射时变为另一种颜色。夜光变色是白天、晚上两种变化,到晚上服饰闪闪发亮。热敏变色是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颜色的变化,如高于27摄氏度是一种颜色,低于27摄氏度又是一种颜色。变色染料配合图案设计,就可制造出颜色变化产生图案变化的效果,打破了普通染料只能印制静止图案的限制。变色服饰还添加了一种新型化学纤维,使处理过的服饰颜色更稳定、时间更持久:看似普通的服装或包饰,离开阳光或一见阳光,就可在瞬间变化出不同的色彩,阳光越强,色彩变化越大,令人耳目一新,奇妙无比。且经摩擦还可飘出水果的芳香。

当天,韩国各大新闻媒体都被变色服饰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十足的个性统治力所征服,纷纷给予大篇幅的报道和介绍,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变色服饰成为韩国年轻人街谈巷议的话题。很多投资公司都抛来橄榄枝,想同张艺合作,但都被他婉言谢绝,因为他要和李泽俊一起来做市场。

延伸品牌内涵,技术先进标准化创富平台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服装市场,新产品要想一炮打响那是不可能的,为此,张艺和李泽俊决定先开发出不同类型的产品,而后再统一推向市场。设计不同的流行服装款式,这对张艺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由于工作强度大,他们还招募了2个职业设计师。2个月后,“太曼斯”变色服饰系列包括童装、男装、女装、牛仔装、休闲装、包袋在内的数百个品种横空出世。在汉城一亮相,就受到了儿童、青少年、情侣、时尚白领等主流消费群体的强力追捧,短短两个月时间销售量就达到10万件。资金有了,名气也有了,但是张艺的内心始终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把变色服饰带到中国,让更多国人来一起分享变色服饰的神奇。

2006年初,征得合作伙伴李泽俊的同意后,张艺带着自己的理想,登上了回国的飞机。在湖北武汉成立了武汉太曼斯服饰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全权负责运营变色服饰的中国市场。由于张艺手头上的资金不多,经过论证,他决定将国际上流行的特许经营方式导入“太曼斯”变色服饰在中国的市场运作中,即每个城市只设一个加盟商,并由这个加盟商发展同城加盟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更多有实力的朋友一起来做这个事情,另一方面还可以解决资金的问题。因为中国市场太大了,13亿的人口,至少有4亿年轻时尚人士。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能嗅到这其中的商机。

在重拳开发市场的同时,张艺还聘请了知名设计师,让他们设计符合国人习惯的时尚变色服饰,2006年,材质的轻薄、手工的质感和善变的风格成为流行的重点,手工感注重整体搭配和细腻美学,韩国太曼斯中国总部的时尚设计师们纷纷提出个性鲜明的提案,从欧州宫廷盛装的华丽外表、镶缀手工刺绣的浪漫风情,到轻快愉悦的青春面貌,呈现出一种变化万千的新纯真“蔻一代”。随着这种强调设计质感,并搭配以服装“变”主义的盛行,使各式服装因而轻易攻占时尚圈,书写了让人惊艳的时尚寓言。

在信息化时代,再好的产品也需要推广和宣传,为了加大“太曼斯”变色服饰在中国的知名度,张艺特地在武汉举办了“太曼斯”变色服饰新闻会,许多重量级媒体前来参加。一件会变色的衣服,在大家听来恐怕会觉得奇怪,衣服染上什么颜色就是什么颜色了,又怎么会变色呢?一件普通的衣服自身固然不会变色,而太曼斯服饰可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衣服。中央十套《科技博览》栏目提示过太曼斯服饰变色服饰的过人之处,节目播出后,韩国太曼斯服饰中国总部接到了大量的咨询电话,在咨询人员的细心帮助下,其中一部分人成功的开创了自己的事业,成为太曼斯下属直营店。曾有一位成功的经营者这样说到,“变色服饰,变出财富来。”的确,在服装市场日益竞争的今天,以“变”应变,才是致富的上上之选。

在一番又一番的热浪中,各地加盟商纷纷前来考察投资,有的地区甚至是同时来了好几个投资者,大家为加盟争得面红耳赤。张艺是个有心人,为了尽量避免该情况的发生,他请专人设计了“太曼斯”变色服饰的官方网站。以方便外地投资者考察,申请加盟等事宜。

好的产品加上好的推广模式,短短一年时间“太曼斯”变色服饰就占领了近200多个大中城市,并出现了生意一派火爆的局面。

牵手超级女生,变色服饰变出财富

2007年,当太曼斯人还沉浸在2006年店面遍铺全国的喜悦当中时,又一个好消息令所有太曼斯人为之振奋。超级女生唐笑签约太曼斯,正式成为太曼斯变色服饰的形象代言人。

唐笑给人一种天真、和谐、阳光、活力、时尚的感觉。时尚的男男女女,都会把走在时尚前沿作为自己的骄傲,寻求与众不同的服装款式,寻求于众人之中尚可独树一帜的新鲜感,也正因如此,一个美丽的女孩爱上了太曼斯,众多走在时尚前沿的男男女女们爱上了太曼斯。太曼斯系列服装,无论从设计款式,到其会变色的本质,再到摩擦会产生不同的香气,都体现了在唐笑身上所具备的这些特质。

2007年,“太曼斯”变色服饰以稳健的步伐带领全国加盟商创造了服饰界持续流行的神话,由于“太曼斯”变色服饰的服装款式会随着流行趋势不断地更新和变化,各地加盟商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服饰艺术考察报告范文第5篇

一、视觉文化的唤醒

五四运动中的许多艺术家与作家从增强文化活力的角度支持平面设计这一新生事物。在民主、科学等西方先进思想的影响下,知识阶层和艺术界开始探讨人在精神和文化层面的创造力。各种具有现代艺术倾向的美术社团纷纷成立,其中以决澜社和中华独立美术协会的现代艺术倾向最为激进。①包括实用美术在内的传统视觉艺术面临改革。绘画和视觉设计需要更具高度的宏观审视。作家与设计师围绕五四文艺精神建立起紧密联系。五四时期出现的插图画家加强了书刊的视觉传达。在此之前的书籍封面除了书法提字外几乎没有色彩、图案与装饰等形式处理。鲁迅在以文学武器征讨社会黑暗的同时,积极推动视觉艺术和平面设计领域的革命。出于对新文化启蒙的推动,鲁迅专门研究适合本国民众(特别是社会下层)的视觉语言,突出其在文艺领域的重要性,使其与民众的诉求和实践相联系,打破精英阶层对文艺的垄断。鲁迅号召作家与设计师抛弃陈旧的职业习惯,在创作中注人时代精神和民族信念。他将德国版画家柯勒惠支的作品介绍到中国,树立了艺术家支持人民斗争和担负社会责任的榜样。

鲁迅对民族文化具有深厚感情,反对设计师盲目照搬西方形式。他提倡研究民族艺术,学习传统图形(比如青铜器、陶器纹样),并在美术设计中融入民族特色。在其影响下,陶元庆通过书籍设计重现了本土意象的魅力。他研究古代人体雕刻,常用平面化的外形模拟石刻的拓印效果(例如《仿徨》封面设计)。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中的人体不符合解剖学原理,但能洗练地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他将这一特点结合现代视觉艺术的造型原理,并通过混合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水彩画技法挖掘了视觉语言的抒情性与表现力。他的作品已从陈旧风格中解放出来,在引人先进思潮的同时树立了属于本民族的全新形式典范。陶元庆将传统视觉样式看作联系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情感纽带。以他为首的设计师协会开始探索如何以美术设计唤醒国人的文化自觉。许多艺术家在鲁迅和陶元庆的影响下逐渐意识到,只有运用植根于本土文化的艺术语言,平面设计才能有效沟通大多数民众,并体现其独创性。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近代设计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表现出东方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和积极应对时代变革的强大生命力。

二、都市趣味的营造

二十世纪30年代的上海处在东西方文化混杂的氛围中。旅居沿海城市的外国政客、商人带来西方生活方式。随着大量供应外国读者的广告与杂志进人中国,西方艺术设计的实例在中国大量传播,中国艺术家与设计师得以见到欧洲19世纪晚期光彩夺目的平面作品。进步报刊大量介绍西方的新思想与新产品。为肥皂制造商、药品制造商、香烟制造商等国外客户开拓市场的广告机构在许多大城市相继出现。克劳广告公司、华商广告公司、美灵登广告公司、联合广告公司为当时四大广告公司。②在法国专家指导下建成的上海东方印刷厂与广告机构协作,提供商业美术设计与产品促销服务。户外广告、印刷广告赋予上海现代城市的商业气息,广告收人主要来自药品、化妆品与香烟广告。成衣、烟草、化妆品借助广告迅速普及,推动了中国妇女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标志着她们逐渐获得独立的经济地位和社会身份。读写能力的普及以及工薪阶层休闲娱乐需求的高涨使读物数量大增。面对出版物激增和商业信息的迅速膨胀,印刷厂专门设立广告设计部。现代广告被看作一门独立科学,英美烟草公司雇用大量受过西式教育的艺术家在上海成立设计工作室。上海印刷学院咨询与公共关系专业在国内开启了专业化的广告教学。商业广告的发展刺激了对西式艺术教育的需求。许多中国艺术家在留学欧美后回到国内的广告公司担任设计职务。

借鉴欧洲新艺术运动所推祟的自然元素和曲线构成,20世纪初的国内书籍与杂志封面形成了自由、清新的风格。新艺术运动的浪漫形象唤醒长久压抑的人性,带来情感的抚慰。巴黎国际装饰艺术展之后,以几何化、抽象性与简明色彩为特征的装饰艺术风靡全球。代表着上海风格的月份牌广告揉合了新艺术风格和装饰艺术风格,同时也借鉴了欧洲立体主义的精炼线条和散点构图。中国艺术家本就具有不受透视规律限制的优势,立体主义的多视点观察法使其能更自由地支配画面空间而不用使物体变形。这一时期的商业广告受西方文化和外来风格影响十分显著,但它在营造都市趣味的过程中还是保留了中国特有的感性,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之间取得了某种平衡。广告充分理解并尊重中国人的习俗,舍弃了西方招贴的形式,采用中国民俗年画的形式。③结合东方式的宇宙观和装饰精神,杭稚英、郑曼陀等设计师对外来风格进行大胆改造,创作了一大批本土民众乐于接受的月份牌广告。

钱君甸在书籍封面设计中所采用的图形设计与构成手法极具个人风格。良好的音乐修养使他能像俄国康定斯基一样用视觉语言表现节奏和旋律,使作品焕发出音乐般的抒情气质。他强调设计作品的民族特色和文化身份,同时主张突破陈规的大胆借鉴和积极创新。他不但深人研究书法篆刻、敦煌壁画、商周青铜器与秦汉石雕等传统艺术,而且关注邻国日本在设计基础方面的发展。钱君甸的作品具有现代气息和理性精神,融合了新艺术等外来风格与中国特色,散发出都市化的趣味和高雅的文艺气息。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将中国风融入西式封面。他为《结婚的幸福》《秋蝉》《文艺与性》等书籍所作的封面设计具有浓郁的东方情调。

陈之佛早年在日本学习织造技术,对于图案装饰具有浓厚的兴趣和深刻的理解。他出版于1929年的《图案》一书是我国首本图案参考资料,而随后出版的《图案ABC》是我国第一本图案理论专著。陈之佛一生为各类杂志和中国传统建筑与手工艺书籍设计封面作品约200种。出神人化的图案技法是其装帧设计的独到之处。他提倡洋为中用,将古埃及、古印度、古波斯、古希腊、古代美洲乃至文艺复兴时期的装饰母题纳入中国式的经营布局。他在1933年为郁达夫的散文小说合集《忏余集》设计的封面采用先秦青铜纹饰作为边框图案,其中的亭台楼阁和山水景物也体现出古朴典雅的图案风格。

《方舟》和《良友》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都市文化最有影响的综合性画报,主要内容为时事新闻、公共服务、消费娱乐等与城市日常生活相关的信息。《方舟》的封面设计现代感十足,经常出现新潮的立体标志以及象征天体运动轨迹的图案,暗示着未来世界和新技术的魅力。《良友》画报刊登身着各式西洋礼服、泳装、运动装的摩登女郎,以适应人们追求时髦的心态。④平面设计推动各领域知识的开化,显示人体美的图片开始出现于大众媒体。女性身体形象的表现反映出处在20年代中期到抗战前的都市生活情境中的大众对人性解放和时尚美的追求。总计1587期的《北洋画报》几乎每期都用很多篇幅展现女性身体之美。中外女性政界名流、女学生、女演员、女运动员、交际明星、大家闺秀、舞女、女招待都有登载,她们成为普通都市女性极力模仿的对象。优美的女性形象在各种商业广告和新闻宣传中频频出现,折射出都市世俗生活的丰富性。迅速成长的城市中产阶级被反映现代富裕生活、异国情趣和浪漫诗意的平面设计艺术深深吸引。在欧美艺术风格与流行文化的影响下,上海成为展示都市生活方式与现代审美趣味的窗口,而平面设计是其中一道融合了异国风情和民族特色的靓丽风景。

三、技术变革激发的形式思辨

进步知识分子认识到新技术和现代化有助于强国富民和重拾民族自尊。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几何与数学,希望通过发展科学来挽救国运。对现代技术的赞颂成为30年代平面设计的热门主题。随着学术与文化的革命横扫华夏,许多年轻设计师通过更能反映当代技术发展的、更具理性色彩的视觉语言把国人的观看习惯和思维方式从陈旧的传统中解放出来。随着设计思想向抽象思辨的方向开拓,作品形式发生了本质改变。

视觉元素最基本的性格受到关注,抽象构成带来的全新感觉引发对结构逻辑的深层思考。视觉流程的概念被应用到广告与书刊的平面设计中,信息根据其重要程度被合理编排:标题与内文形成适当的反差;插图服从于版面的整体秩序;刊期刊号经过个性化的图形处理。对工业化和新技术的向往使进步运动中的设计师们从功能性出发对画面施以精确的空间分割和图形构成,利用透视效果生动展现物质世界的内在秩序。机器美学的形式逻辑符合用现代技术革新旧中国落后生产方式的期盼。汽车、飞机、轮船等现代交通工具与齿轮、螺旋桨、铆钉等机器图案成为象征技术精神的设计元素,建造的观念贯穿设计过程,创作思想趋于理性。教育改革促进了艺术与技术在平面设计中的结合。刘海粟创立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把以课程论为基础的、规范的艺术与设计教育引人国内。透视和光影等西方绘画知识提升了平面设计师的创作水平和表现技能。

文字的设计改良同样指向技术感和现代意象的表达。20世纪20年代是西方字体设计最为活跃的时期。包豪斯教员拜耶等人创作了大量具有装饰主义风格和机器美学特征的现代字体。受此影响,民国早期的美术字开始显现平面构成的意味。作为营造文句意境的艺术语言,中国传统书法具有自成一体的审美标准,文字造型追求独特的气质,而较少顾及传播性和识别性。这一时期的书籍标题文字开始采用区别于传统书法的全新字体。笔画造型开始脱离基于毛笔的手写特征,空间架构逐步突破传统汉字的结体法度。参照西方的无衬线体(Sans Serif ),国内设计师推出一系列形式简洁、传达效率高的等线中文字体。内文字体和版式则逐步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基于现代印刷技术的文字编排改变了传统的阅读习惯。横向、纵向和随机的组合方式使汉字编排能更加自由地支配版面空间。

20世纪30年代的沿海大城市居民通过肖像照、风景照熟悉了摄影。报刊杂志等平面媒体使摄影图片像其它设计元素一样进人日常生活。《方舟》封面较早采用照相网版和彩色套印。逼真、生动的摄影图片满足了大众的审美趣味,提高了媒体的传达效率,扩大了设计师的创意空间。《良友》的编辑充分肯定摄影的艺术性和传播价值,利用画报推介西方的前卫摄影作品,报道国内摄影展览,扩大摄影团体的影响。媒体逐渐热衷于用摄影图片表现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和都市的时代气息。带有技术色彩的桥梁、工地等普通事物成为平面设计师表现工业文明的象征符号。影像技术也为揭示社会矛盾提供了全新视角。摄影媒介在中国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传播作用。俄国先锋派摄影家、构成主义大师亚历山大罗德钦柯主张通过摄影阐释社会和生活的本质。在其影响下,30年代的国内进步摄影师开始用镜头语言针贬时弊和表达改良愿望。他们与平面设计师联手,以非常规的构图和独特的取景视角营造出戏剧性的画面效果和强烈的视觉冲击,表现出人物的内在性格和社会运动所蕴含的力量。通过对技术文明的讴歌,进步运动艺术家与平面设计师致力于指向现代性和科学性的视觉文化重建,为扫除封建残余作出了贡献。他们所倡导的形式思辨推动了近代中国艺术与设计的革命,促进了民族创造力的解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