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秘书学专业论文【五篇】【完整版】

时间:2023-07-03 19:15: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秘书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秘书学本科专业应当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因为“科学是一种以客观的物质世界及各种现象为对象的智力活动,其目的是获得知识、追求真理或发现各种规律。”学生实践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秘书学专业论文【五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秘书学专业论文【五篇】

秘书学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
文秘专业;
教学体系;
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8-0270-02

秘书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秘书学本科专业应当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因为“科学是一种以客观的物质世界及各种现象为对象的智力活动,其目的是获得知识、追求真理或发现各种规律。”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是高校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是文秘专业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的体现。L学院文学院的秘书学专业是以适应学校结构调整和功能转型而创办的,以培养服务甘肃地方经济人才为主要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文中将以兰州城市学院秘书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和学生就业情况为例,探索秘书学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策略。

一、高校秘书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考虑不全面

从L学院秘书学专业课程设置来看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专业主干课,包括秘书学概论、秘书实务、中国秘书史、档案管理学、公共关系与实务、基础写作、应用文写作、新闻概论、普通逻辑、社会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美学、中国文化概论、普通话语音、通史教育以及英语听力和英语口语等。二是专业任意选修课,包括汉字书写、申论、涉外秘书、职场礼仪、文化产业与管理、艺术鉴赏等。三是实训环节,包括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所有课程学时安排均符合教育部本科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但具体到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培养结果和预期目标不相符。调查发现,国内许多开设秘书专业课程的知名高校,比如上海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也存在这样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所占比率过高,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等课程占有很大比重。二是秘书学专业的定位不够明确,L学院的秘书学专业更突出中英文高级文秘这一专业方向,过于强调英语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而忽视了秘书学本专业的特征。三是实训实践环节没有落到实处,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往往能够根据培养目标制订“理想”的培养计划,但在实际操作中,却由于各种原因,包括师资培养不合理、硬件投入不足、附属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之下等原因,使得这一环节只是一个响亮的口号。

(二)办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不明确

受传统的职业观念及教学理念影响,文秘专业多表现为一种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很多高等院校在制订学生的培养方向上较为单一,有的甚至还停留在高职和专科的培养模式之中而没有进行细分。而“我国本科阶段秘书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较高政策水平,能够胜任县级以上党政领导机关和中等以上企事业单位秘书机构主要业务工作的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也就是说高校本科阶段应该培养的是具有一定技能水平和谋划才能的中高级秘书人才。

(三)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不合理

很多高校秘书学专业的实践课程往往附属于理论课程,课时偏低,两极分化较严重,主要表现为本科毕业生理论基础掌握的比较扎实,能较好地理解秘书工作的规律,具备较强的政策理解能力、管理协调能力、信息综合处理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公文写作能力及交际应变能力,并熟练掌握现代化办公技术。过于强调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就会导致实践课程比例偏低甚至缺失,另外,有些高校在设置秘书专业课时更多考虑的是本校的师资水平而不是社会的要求,政务秘书、司法秘书、商务秘书等方向在专业课程的设置里几乎是一个留白区。

(四)教师的知识结构与实践相脱节

目前许多高校从事秘书专业教学的教师身份较尴尬,多数毕业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由于缺乏系统的秘书专业知识及实际的秘书工作经验,在授课中往往表现为理论知识的生疏和操作能力的不足。秘书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这门学科必须要有丰富的实践知识来充实和支撑,并且由于其交叉性学科的性质,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理论素养外,还应掌握管理学、文书学、写作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众多学科知识。

(五)教材存在量少质弱、内容单一的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秘书学专业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五花八门,且教材滞后于秘书实际工作的情况较严重,有的教材理论和实务不分家,且比例设计不合理,理论部分或实务部分内容偏少。同时,现有文秘专业教材里独立的秘书学实训教材非常少,大都由教师自身开发实训项目,造成实训课程教学随意性大,质量难以保证。加之很多教材编写者很少深入秘书的实际工作岗位了解情况,一些教材内容设计单一,与实际秘书工作脱节。

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改革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是培养目标在教学管理环节的具体体现,它决定着该专业能否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1.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培养目标。据统计,L学院近两年来文秘方向的学生就业率不容乐观。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同等竞争并不占有优势,甚至有些用人单位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语言文字功底方面比秘书学专业的学生更扎实,更能胜任秘书职业。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培养目标不明确,不符合实际。很多高校对秘书人才的培养更多倾向于党政机关和机关事业单位。而专业秘书,如商业秘书、涉外秘书、司法秘书、医卫秘书的培养则很少涉及。所以,在专业定位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上,应找出问题关键,根据区域发展情况及社会需求制订可行性较强的培养目标。

2.专业课程设置比例要合理。高校专业设置和划分既要适应社会需要又要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秘书学专业的课程,特别是主干课程应该与汉语言文学区分开来,应该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可辨识性。一般而言,高校文秘专业的课程基本要包括“论”、“史”、“应”三部分。“论”即秘书学概论,它是秘书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和纲领性课程。“史”即中国秘书史,也属于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应”包括秘书写作、秘书文档管理、秘书公关和礼仪等具体实务。这三部分内容,既符合我国目前学科专业课程设置的要求又能满足秘书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当然,不同地域的高校对学生就业情况及培养目标不同,在课程设置环节会有所区别。

3.进行学生就业跟踪调查。对学生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实际上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可以根据就业情况反馈制订出更合理的秘书人才培养方案。今年正是L学院2011级学生毕业和找工作的时期,通过走访师生和用人单位发现,学生们普遍认为,在校期间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是很透彻,课程开设虽较宽泛,但能紧密联系学生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内容又太少;
而用人单位则认为学生普遍缺乏实际操作的能力,对新鲜事物接受的敏锐度不是很高,也缺少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由此可见,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及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锻炼是否扎实有效。

(二)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秘书学课堂教学应高度体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相连,并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了解、把握学科及专业发展新动向,特别是给学生提出一些本学科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最新成果,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渴求及创造心理的形成。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应该支持教师将教学组织形式从单一的课堂教学活动扩展到学生的社会生活、自学活动、科学研究活动和各企事业活动的现场实践中去,在生产实习、研究设计和社会实践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由于秘书学科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进行文秘专业的课程设置时,要注意其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的有机结合,这就要求提高实训课程在课程设置中所占的比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应根据现有条件建立集中式和同步式相结合的实训教学体系。在每学期的专业基础课教学的过程中,同步开展实训模式,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相关训练。第七学期进行半集中式的阶段性实训课程,第八学期进行集中毕业实习和实训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其次,还可以利用假期统一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实践,要求学生学习撰写见习日记和总结,增强学生对秘书工作的感性认识,为学生今后进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积累初步的技能与经验。学校也应拓展资源渠道,在校内给学生提供兼职实习的部门,在校外努力拓展学生的实习基地,使其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秘书工作随着社会需要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社会对秘书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具体。为培养具有科学创新精神与技术能力的实用型秘书人才,就必须合理构建秘书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加强秘书学专业实践教学在广度与深度方面的科学研究。

参考文献:

[1]杨剑宇.我的三三论――秘书学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秘书,2012,(8):14.

[2]杨树森.秘书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梁京.高校秘书专业人才定制培养模式探析[J].秘书之友,2005,(7).

[4]李洪华.秘书学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J].秘书之友,2002,(9).

秘书学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应根据社会对秘书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转变观念,以秘书工作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秘书工作任务流程为纽带,以实训教学带动理论教学,合理设置理论课程和实训环节,构建秘书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当前公司、企业等用人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除了强调专业技能外,对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技术应用型专业相比,高职文秘专业在职业能力方面对综合职业素质的要求更高,这就构成了当前高职院校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高职院校在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就必须针对社会对秘书人员的要求,进行教学和实训环节的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秘书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能力可以概括为:人们从事某职业所应具备的基础能力,即人们运用必备的知识、技能、态度按规定的工作职责和任务的要求,完成职业活动的综合能力。职业能力由两大能力模块组成,即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通用能力与特定的、专门的职业技术知识无直接联系,它是从事任何工作的任何人获得成功所必需掌握的技能,是跨职业的、可迁徙的、有助于终身学习的、可发展独立性的能力。专业能力是指完成主要职业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主要指运用专门技术和掌握该技术所需的基础知识及从事基本的职业工作的能力。[1]

当前用人社会对秘书人员的要求,一是注重综合素质,即要求秘书人员要德才兼备。二是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既要有较强的办事、办文和办公自动化能力,也要有有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诚实守信、爱岗敬业、能吃苦耐劳”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以及公关能力、协调能力、市场调查与营销能力等。社会对文秘人才的需求比较注重实际工作能力,较看重综合素质,应用型、复合型秘书是当前社会需求的主要对象。

二、当前高职文秘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目前开设文秘专业的高职院校为数不少,尽管在文秘专业开设之初大都进行过相应的调研和论证,但在涉及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还是难以摆脱对文秘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的传统认识,过分执着于办文、办会、办事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强调过多,课程安排更接近与传统的汉语专业,以老师为主的课堂知识的传授多于以学生为主的实际工作过程训练和相应的能力培养。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理论性、知识性课程过多,实践性课程相对较少,即使安排了实训课程,也往往是理论性、知识性课程的延伸,缺少由理论性到实践能力的转变,理论性课程孤立和脱离工作的实际。比如,花费很多课时讲授汉语知识和秘书理论,使课程成为枯燥乏味的教条,课堂教学效果较差。

(二)专业教师缺乏职业工作经验

秘书工作是一门实际操作性较强的工作,涉及到行政管理工作的很多方面,而目前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课程大都是由中文等相关专业的老师承担,很多老师从来没有从事过文秘或相关工作,对文秘工作的理解往往是从书本上得到的,或是以自己的人生阅历来进行理解,缺少对文秘工作的真切体会。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不能理论联系实际,使课程的教学变成了纯粹的理论教学。

(三)实训教学环节虚浮

高职文秘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要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而这方面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的设置和实施。目前一些高校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一是设置不合理,二是实训教学设施不齐备,三是实训教学流于形式。实训教学本来是由理论学习到实际工作能力培养的过渡,学生通过实训教学一方面可以了解秘书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一方面通过实训掌握秘书工作的基本技能。但大部分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在实训环节的设置上限于学校在经费上的困境,难以设置基于文秘工作流程的仿真实训室,同时实训教学的老师因为缺乏实际秘书工作经验,也很难制定和实施合理的实训内容和环节,使实训成为脱离秘书工作能力培养的虚浮的形式。

三、文秘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对策

从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要求来看,它应包括业务能力、办事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四科。其中,业务能力是专业能力,是核心;办事能力和社会能力则是职业能力,是基本;个人能力则是其岗位能力的某种杰出表现,是拓展。[2]上述四种职业能力契合了社会对文秘人员的职业素质的要求,应该成为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参照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要想符合社会对秘书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就必须转变观念,以秘书工作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秘书工作任务流程为纽带,以实训教学带动理论教学,合理设置理论课程和实训环节,构建秘书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一)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设置教学和实训环节和内容

按照秘书工作的岗位能力要求,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将所有课程按照基本能力、业务能力和相关能力三个模块进行设置。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外语运用能力和办公自动化运用能力;业务能力指的是文秘人员自身应具有的职业特点的能力,是文秘人员完成本职工作中各类不同工作内容所需的能力,包括文字处理能力、信息收集和利用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办公室事务处理能力和公关策划能力、会务与商务活动处理能力等;.相关能力可分为摄影、摄像、录音、速记、驾驶、则税金融、法律法规、营销竹理等内容,是业务能力的必要补充。[1]

(二)联合相关专业,联合建立仿真实训中心或“仿真公司”

文秘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应立基于文秘工作流程,在当前高职院校对文秘专业经费投入不多的情况下,文秘专业实训室建设可以考虑和学校其他相近专业共同组建仿真实训中心或“仿真公司”,这既可以实现校内资源共享,实现“公共职业环境”与“局部职业环境”的有机组合,同时又可以按照公司管理的模式完成基于工作流程的文秘专业实训。[3]

(三)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训练为核心改革课堂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秘书工作相关能力培养的目标,以工作任务驱动教学,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式的“满堂灌”的做法,按照能力培养的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训练为核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情景教学、现场教学等师生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工作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4]

高职院校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是为学生毕业走上秘书或相关工作岗位的一个职业能力培训过程,培养的是“准职业人”,是能够适应社会对秘书职业能力要求的未来的职业工作者。因此,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成败不仅关系到学生未来的求职就业,也关系到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揭平英.高职文秘专业“准职业人”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2] 郭荣梅.发达地区高职文秘类人才需求与培养分析[j].职业时空,2007(22).

秘书学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一)文秘专业学科地位

秘书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不仅传授相关应用技能,同时还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力求做到理论指导实践。论从史出,学习秘书史,我们能了解中国历史上秘书工作的不同阶段及其演进规律,从而以史为鉴,开拓创新,不断发展完善秘书学专业,为社会培养更多秘书人才。

(二)学习文秘专业课程的重要意义一是加深对秘书工作重要性的理解。秘书在日常工作中,上情下达,沟通左右,联系内外,起着十分重要的纽带作用,可以说秘书是将领导和员工连接起来的重要一环。二是学习古代秘书优秀传统美德。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优秀传统美德包含的优秀职业素养和精神品质对现代秘书起着相当重要的榜样作用。三是指导现代秘书工作。学习古代秘书官职选拔制度和考核制度,有利于趋利避害,为现代合理且规范的秘书选拔和考核制度提供借鉴。研究古代秘书机构的设置与演变特征,界定古代秘书机构的职能范围,不断使秘书机构规范化、制度化,有利于现代秘书机构的合理发展。研究古代秘书工作相关业务内容,有利于不断强化现代秘书职能。

总之,学习文秘专业课程,了解秘书史,我们要学会从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去粗取精,革故鼎新,不断指导现代秘书工作。

二、文秘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探究

(一)课程认识不足

秘书学专业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内设课程“秘书写作”“秘书实务”“秘书礼仪”“办公技能训练”等一系列兼具实践性、应用性的课程。同这些课程相比,秘书史涉及诸多历史朝代,内容晦涩且繁杂,不具有实用性,学生们不太重视该学科的学习。

(二)师资力量欠缺

我国的秘书学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不过40年。在全国高等院校中,至今少有秘书学硕士学位培养阶段,更别提秘书学博士研究生。秘书学专业教师团队中,大部分教师毕业于汉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汉语国际教育等相关专业,且少有秘书相关工作经历,相对缺乏系统知识和理论研究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将课程知识点结合其他实践课程融会贯通地传递给学生。

(三)教师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单一目前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老师讲授,学生听课”满堂灌的授课模式,沿用死记硬背的闭卷考核方式。这样的授课模式及考核方式,容易使学生在枯燥的课堂上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变得消极被动,产生负面的学习情绪。

(四)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秘书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秘书学概论》课程安排在大二上学期作为学生必修课进行学习,而《秘书史》放在大三上学期,作为选修课,课时量为每周2课时,总课时量32课时。论从史出,笔者认为,一是设置成为选修课,会让学生产生懈怠心理,不重视该课程的学习;
二是32课时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从夏商周到元明清,直到近代史上的秘书官职、秘书机构及秘书人员相关业务等方面的知识,教学任务繁重。

三、文秘专业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一)课程设置合理化

课程设置的合理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针对前两年的基础课程教育,文秘专业基础模块可以适当放置在二、三、四年级逐步进行。首先是秘书学基础模块。让学生对秘书专业有一个初步认知。笔者认为,秘书史作为秘书学基础模板,放在大二阶段作为教学内容是符合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的。第二,秘书史课程内容繁多,且线索复杂,层次多样,适当增加其教学时长是很有必要的。

(二)教学内容专题化

由于秘书学起步时间较晚,专家对该专业课程的研究仍存在不够深入的问题。这就直接导致目前市面上关于秘书专业课程的教材,不论是在数量还是在内容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因此,笔者建议以秘书官职、秘书机构、秘书业务工作(比如保密工作、档案工作、文书工作)为依托,建立秘书史专题教学,形成知识网络图。这样对于学生而言,能形成完整清晰的脉络,有利于学生秘书史的学习。

(三)授课教师专业化

第一,定期组织相关任课教师参与秘书史学术研讨会等相关培训,通过培训增强专业素养。第二,在秘书教研室中组建秘书史课程教学团队,通过学科内教师之间的探讨与总结,提升教师业务水平。第三,有序安排专业教师到校外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结合秘书学理论知识,不断提升秘书实践水平,用现代秘书学知识辅助秘书史课程教学。

(四)教学方法多样化

1.对分课堂教学。“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对每章节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学生则围绕教师所授重点内容及课本后面的讨论练习题,进行资料查找、小组讨论和总结汇报的工作。

2.实地考察法。利用地缘优势及现代化条件下便利的交通,组织学生前往优秀名人故居或历史事件发生地,身临其境感受文化熏陶。绍兴师爷是明末清初出现的秘书群体,这一群体的出现不仅是时代的要求,背后的地缘因素、地理因素、社会因素、亲缘认同都是值得研究的。

3.视频教学法。借助《大揭秘》《百家讲坛》等历史专题栏目,腾讯、Bilibili等视频平台,向学生讲解历史名人故事、历史事件,拓展学生知识面。

(五)教学方式数字化

所谓的“教学方式数字化”,即利用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雨课堂”“课堂派”等教学工具,辅助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及章节知识测试。

(六)考核形式多元化

秘书学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当前高校文秘专业本科层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人才市场实际需要脱节、不能凸显本科“文秘教育”的特色、实践性教学被虚化等问题。应该加强文秘专业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改革,以适应当今高校人才培养的发展需要。

1980年上海大学文学院率先设置了秘书专业,之后我国高校纷纷创办文秘专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秘书专业教育已经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导,以专科(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为主体、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高中为补充的多层次教育体系,同时研究生层次的秘书教育也在酝酿探索之中。由于“秘书学”没有被列入教育部全日制高校本科专业目录,目前开设本科秘书专业的高校,基本上是以下两种类型:一类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下打的秘书学方向;
另一类是“文秘教育”本科专业,这是教育部批准招生的目录外专业,属于教育学学科。

一、文秘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2O世纪8O年代高校文秘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主要是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培养秘书人才。这种培养目标定位符合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和需求,但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深入,这种情况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一是党政机关实行机构改革,裁减冗员,同时党政机关招收工作人员实行公开招考,符合报考的专业范围更为广泛,而录取人数却相对有限,这无形中就增加文秘专业学生就业的竞争压力。二是随着外资和国内民营企业、公司的蓬勃发展,他们对于复合型文秘从业人员的需求逐年增加,却招不到合格的文秘人员,抱怨缺乏“拿来就能用”的复合型文秘人才。出现这种“供过于求”与“供不应求”同时并存的奇怪局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人才市场实际需要脱节

目前,全国有几百所高等本科院校、高职高专学校开设了文秘专业,这些学校包括师范类学校、农业院校、理工科院校等,学校类型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办学层次不同,但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大致相同,尤其是人才培养的目标,没有它大的实质性的区别。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中没有秘书学本科专业,在“文秘教育”本科目录外专业批准以前,多数高校招的是挂在其他本科专业下的秘书学方向。设置目录外专业“文秘教育”后,实际上多数高校的培养定位仍然是沿袭秘书学的定位。文秘教育专业处于一种既不是文秘,也不是教育的尴尬境地。这种现状直接导致了该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模糊不清。培养目标的模糊不清,直接导致了课程设置的混乱,导致了人才培养与市场实际需求的脱节。

(二)课程设置难以摆脱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影响,不能凸显本科“文秘教育”的特色

据高考咨讯网消息,截止2010年,我国开设“文秘教育”本科专业的学校共有23所。由于受到“汉语言文学专业(秘书学方向)”的课程设置影响,不少文秘教育专业都开设了很多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如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而对于文秘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如秘书理论与实务、文秘与档案、办公自动化等要么不开,要么学时很少,只是象征性地学一点。这样的课程设置很难使学生的专业水平胜任秘书工作的要求。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的专业,其课程并不是中文、外语、管理类本科课程的简单组合相加,课程设置体系必须形成自身的特色,才能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三)实践性教学被虚化

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学校的文秘专业教学计划上实践教学环节安排非常模糊,有的虽然列有专业所必须的实践内容,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只是停留在课堂讲授的层面上,很少安排教学实践活动。对于毕业实习这个最重要的环节,由于经费、实习地点等原因,学生往往是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实际上多数学生就是放假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和操作能力可想而知。

二、文秘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讨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社会的需求是专业发展的前提。文秘教育专业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人才。所以,办好文秘专业,找准专业定位,拓宽办学思路照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文秘教育有两个内涵:一是本科,要区别于中职和高职的培养目标定位。二是师范类专业,承担着为中等职业院校培养文秘师资的任务。所以学生一方面要掌握高级秘书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另一方面要掌握教育学的理论和秘书教育教学方法。但是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外向型、复合型秘书人才。如果培养目标定位太全,也就没有了特色,没有特色,也就没有生命力。所以笔者主张一个学校的专业定位一定要结合学校打的学科背景,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才能搬出特色。

云南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文秘教育专业是2008年批准招生的新办专业。如何在严峻的就业形势背景下办好文秘教育新专业,这是非常现实也是重要的问题。面对严峻的人才市场形势和秘书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高校秘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确立更加明晰的思路。几百所大学都在培养文秘人才,作为一个农业院校的新办专业,如何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人才培养的特色是办好文秘教育专业的前提。作为农业院校的文秘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笔者认为应该紧围绕市场需求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说可以这样定位:以管理学、文学、农学为依托,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培养具有较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文字工作、文书档案、行政事务管理、公关活动、信息和经济管理的能力,并有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意见的智力型、复合型、综合型、应用型高级秘书人才。

(二)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

专业培养目标明确了,课程设置就有了基础。不可否认,传统的中文学科背景下的文秘专业教育为秘书专业教育的发展做出的历史性贡献,但同时汉语言文学专业也对秘书专业学科定位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所以课程设置中一是应减少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比例,突出文秘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二是要适应目前对文秘专业人才需求潜力较大的企业的发展需要,三是要充分考虑现代文秘专业人才的特点,打破传统,突出现代文秘特色,这才能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实现文秘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根据本课文秘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我们把课程设置分为三个平台:基础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专业拓展平台。每个平台中设置不同的课程模块。专业教育平台主要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模块;
专业教育平台包括学科共同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四个模块;
专业拓展平台主要包括专业拓展课程、考证强化模块。

转贴于

(三)根据市场需求拓宽专业口轻

虽然文秘教育专业是师范类专业,不排除有的学生要走上中等职业院校文秘教育的讲台,但这仅仅是很小的一部分,而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可以将教育学类课程方到专业方向选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就业需要进行选择。同时面对社会各行各业纷繁复杂的人才需求,有时文秘专业一个专业难免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可以让学生学完基础专业课后到高年级实行分流,在专业选修课程中设置不同的方向模块,学生根据个人爱好进行选择。例如,教育学、教学法类方向,可以培养文秘师资;
与农学学科结合,培养农业文秘;
与工程、建筑类专业结合,培养建筑文秘、工程文秘;
与经济管理专业结合。培养经济管理秘书;
旅游专业结合,培养旅游秘书;
与外语专业结合,培养涉外秘书;
与行政管理专业结合,培养行政秘书等。这种“杂交型”的复合培养模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使学生可在更为广阔的专业背景下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而且在在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下,学生可以选择学习多个方向模块。这种复合培养模式一方面充分发挥了学校的学科优势,另一方面也容易凸显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更重要的是强化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四)创新文秘教育实践教学

文秘教育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专业,其专业培养目标是社会急需的实用型人才,而要培养出素质高、能力强、岗快、用得上的应用型秘书人才,就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实训来巩固课堂知识,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1.围绕应用型的专业特色,构建涵盖课堂教学、专业实践、科研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秘书专业的课程实践性比较强,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单纯讲授理论是不行的。课堂教学中突出实践性教学,主要通过各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情景模拟训练、纸上模拟训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把握秘书教的较色定位,自觉培养秘书角色意识,更快、更好地与社会需求对接。专业化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主要通过社会调查、实践实习等形式,其目的是强化理论知识,培养核心能力;
科研教学是为彰显高校本科教育的优势,是前两者的补充和拓展。根据学生自我发展的定位和需要,将秘书工作理论视界进行提升,创设一个进一步提高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习平平台,主要方式可采取鼓励学生了解、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并担任相关的工作,如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补充实践内容等,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2.搭建专业实训室、校内实训资源网和校外实习基地三级实训载体。

(1)在专业实训室中,为学生提供模拟文秘办公的工作环境,学生可以分组在其中进行训练。如文秘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传真机、复印机的使用、电话的接打程序、摄像机与扫描仪的操作、网络在线办公以及文件收发处理等。此外,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现场模拟实践的平台,学生可以进行秘书实务活动的策划实训。如策划安排一次新闻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合作完成会议的整个策划筹备环节,还可以将实训成果对外展示。通过这样的现实模拟训练,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整个活动,强化技能训练。

(2)利用校内资源,提供专业教学实践实验基地。文秘专业实践性很强,而能为学生联系校外实习单位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且还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其实对文秘专业而言,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实习基地,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很多可以为文秘专业教学实践提供的实训机会。如可以让学生在各学院、职能部门办公室担任“实习秘书”,学习处理办公室各种事务;
学校举行的各种大型会议活动时,可以让文秘专业的学生参与,从最初的旁观学习观摩到真正的参与会议筹备,让学生发挥专业特长,逐步了解熟悉秘书工作的具体流程,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学校有些接待宾客的任务也可以让文秘专业学生参与,使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秘书礼仪规范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3)校外实习。依托高校自身的资源优势,与相关单位建立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通过实习,可以直接检验教学成果和学生的能力,也可以更直接地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为课程改进提供反馈信息。

3.分段设置实习环节,提升专业水平

文秘专业实习环节的设置至少应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1)认识实习阶段。学生入学之前对文秘工作并不了解,仅仅靠课堂的理论教学难以形成直观的感受。因此,在第一学年可以安排职业教育讲座,邀请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秘书工作人员与学生进行交流,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前沿信息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秘书职业的认识,强化从业意识。同时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参观、调查,了解秘书岗位的具体职能以及秘书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

(2)专业实习阶段。根据专业课的教学、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专项技能的训练。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都分配一项课题任务,课题设计都是围绕秘书日常工作,并在有限时间内提交一份完整且具有实践操作意义的方案。比如:校庆活动的策划、新生接待的策划、校运动会的筹备、信访接待工作、公文撰拟、社会调查等活动。这些专业实习阶段的专项实习有针对性地训练了学生的各项专业技能,为毕业实习阶段积累了许多非常有益的经验。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交际能力、沟通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3)毕业实习阶段。毕业实习是学生在校最后一个学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锻炼学生融人社会的能力,提高对秘书角色的认识。实习期间,学生要以一名“准秘书”的身份进入社会秘书岗位,接受实习单位对其四年专业学习成果的严格考核,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毕业实习不同于在校期间的实训,可以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协作完成,实习生需要独立承担工作任务。在秘书实岗上,如何将在校期间所掌握的业务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践,在工作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习生必须面临的考验。学生必须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尽快熟悉环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不断总结,才能达到毕业实习的预期目标。

4.充分发挥课外修读学分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单纯依靠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课外实践活动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一是充分利用学校课外修读学分的规定,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己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从活动方案的制定、评委的任命、比赛活动的组织各个方面全部由学生自己来组织,相关老师只是给予指导和配合。通过锻炼,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如“文秘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计算机操作竞赛”等。

5.强化职业技能证书,探索多证多能的教学模式。将秘书职业资格标准引入专业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从事秘书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获得进入秘书职业所需的秘书职业技能证书。在此基础之上,提倡多证多能,以增加学生的就业砝码。如普通话合格证书、外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证书、汽车驾驶证等。

高校是我国培养文秘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但高等秘书教育目前还处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必须瞄准秘书行业的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以现代教育理念作支撑,突出以就业导向为主的教育特征,切实加强实训、实践环节,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才能探索出一条富有成效的高校文秘教育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郭建庆.文秘职业化对高校文秘专业培养模式的导向[J].上海大学学报,2005(12).

秘书学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令人欣喜的是,这些年来,一批与当代秘书科学开创时间“同龄”的“80后”研究者,开始加入了秘书科学研究的队伍。近几年来,从悄然发声到崭露头角的史海威和刘伟,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两位。秘书业界和学界的朋友,只要有所留心,不难发现,他俩的名字近几年频频出现在多家秘书类专业期刊上,笔者把这称之为“史海威刘伟现象”。探索和分析他俩在秘书科学研究领域初长成的经历和成因,有助于促进秘苑更多的“80后”像他俩那样,接过开创者们的接力棒,立志献身于崇高的秘书科学研究事业,奋勇向前。

探索史海威和刘伟的成长经历,可以发现,他俩有着以下相同或相似之处:

其一,都是办公室一线的实际工作者,且自觉地不断加强工作的磨炼。

史海威在湖南省委办公厅已经工作6年,先在综合调研三处,从事机要服务、文稿服务、综合协调等工作,后到省委总值班室参与值守应急、领导活动安排等事务。在每一个岗位,他都心无旁骛、全心全意、尽职尽责。比如,在机要服务中,他“对汗牛充栋的历史文件按工作需要进行了系统分类,方便了随时查询;
及时对每天的新文件归纳整理,旧文件分类归档,条理清楚便于阅读;
在确保保密的前提下,第一时间办理完毕批示,没有积件,达到了领导满意的服务效果”(《走好成长中的每一步――从为省委领导从事机要服务说起》)。

刘伟在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已有9年办公室工作经验,先后在公司党政办公部门从事过各种秘书工作,并兼职从事企业文化建设、宣传工作等。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精钻业务知识技能,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勇于接受挑战,并及时总结工作实践经验,加强理论升华,致力于各项工作质量的优化和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

其二,都有较高的学历,在校期间就有作品发表,以优异成绩步入秘书工作岗位。

史海威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研究生毕业,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湖南省委办公厅。在校时,他从2005年起就开始发表作品,至毕业时已发表了22篇文章。

刘伟属于一门心思研习秘书科学的类型,先后毕业于中南大学涉外秘书专业和湘潭大学秘书学专业。求学中南大学期间,他策划、组织、开展了“湖南省高校秘书专业学生就业意向调查”,并主笔撰写了《高校文秘专业学生就业意向调查》处女作,经老师指导推荐,在《当代秘书》杂志2003年第8期上发表。他的毕业论文,被学校评为“优秀毕业论文”。“具有报刊公开发表的作品”这一“硬指标”,助他如愿地走上了企业秘书工作岗位(《我与〈当代秘书论坛〉的十年情缘》)。

其三,在秘书工作岗位上虽然都有过“成长的烦恼”和“内心的矛盾”,但都能忠于职守,勤于钻研,乐于探索,取得本职工作和业余研究双丰收的可喜成果。

史海威在2011年年终考核时获优秀。他在秘书类专业期刊上至今已发表了35篇文章,其中有几篇文章在全国秘书类征文活动中获奖。由于在秘书学界一时“抢眼”,2011年,被《秘书》杂志聘为“特约撰稿人”。此外,还在其它报刊上发表了36篇文章。

刘伟于2008年被评为湖南省“十佳”青年秘书工作者。他与大学时的一位老师合作编著了两本秘书实训类教材,参编了《应用写作》等教材,还在秘书科学研究领域单独发表了39篇文章。

其四,对秘书工作的研究,都从本职工作及其环境出发,进行认真和深入的探索。

史海威发表过《走好成长中的每一步――从为省委领导从事机要服务说起》《新时期机要秘书要树立四种意识》《综合协调的零思碎想》《领导专职秘书的自我管理》《领导讲话要避免“超限效应”》《领导专职司机八要》《说话与写文章》《办公室人员要做改进文风的表率》《“开会”杂谈》《让优质服务精神贯穿会务工作始终》《史家“四长”与秘书的职业修养》《我的2011》《办公厅(室)工作要处理好三个辩证关系》《80后党政机关秘书群体现状透视――以湖南省委办公厅为例》等文章。从这些文章中,笔者见到了史海威视野的拓宽、思考的跨越;
也见到了史海威认识的深化、历练的积淀。

刘伟发表过《浅议向会议要效益》《建设节约型办公室大有可为》《做好车辆调度工作的几点体会》《公文修改是个细致活──评析一则报告》《推动削减“文山会海” 提升“三服务”水平》《企业秘书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刍议》《企业秘书人员职业发展通道探析》等文章。从中,笔者见到了刘伟探究视角的延伸、思考维度的拓展。

其五,对秘书科学的研究,都从自身经历和切身感受出发,形成了不同的侧重点。

史海威学的是中国古代史专业,在校时,就发表了对《周易》及易学思想点滴研究的学术文章,对若干古人一些史料予以议论的杂说文章;
从事秘书工作后,先后发表了对秘书、幕僚、宦官类历史人物张九龄、杨荣、李莲英、杨永泰、陶谷、张一的评说文章。他在业余阅读时喜欢上介绍外国秘书工作的文章,并由此受到启发,觉得写一些介绍外国秘书人物及工作的文章对开拓视野很有意义。他的这一兴趣被《办公室业务》杂志总编发现并得到鼓励,于是撰写这类文章就成了他研究秘书科学的另一侧重点,《美国白宫办公厅主任秘闻》《俄罗斯总统办公厅揭秘》《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揭秘》《探秘法国总统府的秘书班子》《探秘英国内阁办公厅》《探秘德国总理府秘书班子》《探秘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厅主任》等文章,被《办公室业务》杂志接连刊登,被其它一些秘书类专业杂志要求重登。

刘伟在校时,分别在校长办公室参加过暑期校内秘书岗位综合实训,在学校新闻中心办公室参加过勤工俭学,担任助理工作,对秘书实训既有感受又有感触和感慨;
从事企业秘书工作后,对秘书实训的认识得到升华,于是将它作为一个课题进行重点研究,发表了《秘书实训教材编写应走创新之路》《秘书专业实训实习的360度考评》《秘书专业实训教学软硬件建设浅析》《秘书学会应成为秘书实训教材编写主力军》等文章。他与其老师宋湘绮合写发表了《高职院校成立秘书事务所的运作模式》《高职秘书实训教材编写思路》2篇论文,前者被评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学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二等奖”;
还将多年秘书工作实战打磨经历、成果沉淀与秘书实训教学经验两相结合,合作编著出版了《秘书实训》《项目化──秘书综合实训》2本实训类教材。据笔者掌握的情况来看,这种“师生式”“校企式”合著实训类教材的模式在国内秘书学界即便不属首例也应算罕见了,值得引起秘书学界和业界的关注。综合实训和勤工俭学时的草拟公文、校对文稿、收发文件等工作实践,使他不得不从秘书专业书刊这个“第二课堂”去获取养分,于是,秘书类专业期刊便“受聘”当起了他最初从事公文写作和秘书实务的职业导师。大学毕业那年他同时受到了撰写毕业论文和寻求职业的双重压力,迫使他“白天跑人才市场找工作、寻‘婆家’,晚上泡图书馆搜资料、写论文”,徜徉于“第二课堂”中(《形影不离的职业知己》)。这些经历促使他对秘书类专业期刊等“第二课堂”有了浓厚的兴趣,走上企业秘书工作岗位后,他就把秘书类专业期刊等“第二课堂”作为又一个研究重点,发表了《应不断丰富秘书专业教学的第二课堂──浅析挖掘秘书类专业期刊、网站和竞技活动资源》《〈秘书〉2007-2011年载文作者分析》《对秘书人员期刊选择的思考》等文章,并进而引发出《三种秘书资格证书考试之比较》《秘书类核心期刊诞生时机已经成熟》《建立秘书专业技术职称制度的契机、范本与设想》等延伸文章。他还完成了已写就、待发表的《秘书学论文参考文献引用情况的统计分析――以近五年〈秘书〉载文为例》《试论秘书类期刊的兴起与发展阶段》等文稿。

对史海威和刘伟在秘书科学研究领域的初长成原因,笔者据现有资料和了解程度,现在还难以作出切实和全面的分析。不过,他俩的以下自述或许对这一分析有用:

史海威在《我的2011》一文中说:“除做好本职工作外,我还常常告诫自己,决不能成为碌碌无为的事务主义者。这是文秘工作者,尤其是从事综合协调工作的人员应该重视的。综合协调岗位虽然十分重要,很能历练人,但技术含量不是特别高,若在忙碌之中不加强文稿写作、信息处理、督促检查等业务的学习和锻炼,不能成为‘多面手’和复合型人才,当年华老去或者转岗之时,就会因遭遇‘本领恐慌’而落伍。我一再提醒自己,要有时不我待的忧患意识,要做一个有心人,利用‘近水楼台’的优势,在会议上、在调研时、在处理突发事件现场,体会领导艺术,学习处置能力,掌握最新精神,再忙再累、诱惑再多也不动摇不懈怠,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一年来,我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了20多篇文章,还有几篇论文在部级征文活动、学术年会上获奖,为单位和个人争得了荣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