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度急救知识培训总结【五篇】

时间:2023-07-03 20:40:07 来源:晨阳文秘网

随着青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突发事件和灾害事故日趋频发,同时由于疾病谱的改变,如突发心脑血管等疾病给青岛市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而目前青岛市民的急救知识普及率相对较低、自救互救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急救知识培训总结【五篇】,供大家参考。

急救知识培训总结【五篇】

急救知识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市民;
急救意识;
急救知识普及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049-02

随着青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突发事件和灾害事故日趋频发,同时由于疾病谱的改变,如突发心脑血管等疾病给青岛市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而目前青岛市民的急救知识普及率相对较低、自救互救能力较差,影响了患者的救治效果,乃至青岛社会经济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为进一步了解市民急救意识现状和急救培训需求,增强和提高群众参与应急救护能力的培训,将有利于提高市民在遭遇突发事件时自救互救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伤、残、死亡和直接经济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我基地对参训市民进行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问卷调查,并作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参加青岛市院前急救健康教育培训基地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班的青岛市民。

1.2 调查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分别对急救培训信息获知途径、受培训情况、学习意愿情况以及培训前急救知识测试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取851份问卷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统计资料均通过Excel软件统一录入后,经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数据以百分率表示,以P

2 结果

2.1 受调查人员学习意愿情况统计(表1)

根据上表的统计结果显示,自愿报名人数210人,占24.68%。单位或学校组织报名的人数641名,占75.32%。参加培训班的市民对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的主动性学习意愿较低。

2.2 受训情况统计(表2)

根据上表的统计结果显示,曾参加过急救知识培训的人数所占的比例较低,仅占被调查人数的5.05%。

2.3 获知急救培训途径情况统计(表3)

2.4 培训前急救知识理论测试成绩统计表,20分为一分数段,共分6个分数段,(表4),测试内容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意外伤害以及急危重症的简单抢救措施。

根据上表的统计结果显示,培训前的成绩主要分布在0-40分段,平均成绩为25分,培训前满分者仅有7人,占总数的0.82%,80分者21人,占总数的2.47%,0分率占到了23.38%,培训前大部分市民对常用急救知识掌握不规范,甚至一无所知。

3 讨论

增强市民急救意识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衡量一个城市应急能力的具体标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突然发病或遇到意外伤害的可能性经常存在,急救人员赶到现场需要一定时间。据统计,目前急救机构实施院前急救客观上存在一定应急反应时间,国内平均10分钟左右,西方国家大部分为7-8分钟左右【1】,第一目击者掌握一定的现场紧急自救和互救知识,能为抢救生命和降低致残率赢得极为宝贵的时间【2】。2008年青岛奥帆赛期间,一名意大利队医突发心肌梗死,心跳呼吸骤停,随队人员立即对其进行了心肺复苏,为随后专业急救人员接手继续抢救赢得了时间,最终抢救成功。因此,现场第一目击者能在第一时间实施正确的现场救治能为专业人员的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争取宝贵时间。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每3~5人中就有1人熟知急救知识与技能[3],在美国,每2人中便有1人具备基础急救知识;
在新加坡,每4人中有1人接受过专门培训;
在中国香港,每100人中有1人拥有《初级急救员合格证》。

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青岛市市民对院前急救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水平还相对偏低,大部分市民没有意识到学习院前急救知识的重要性,没有形成主动参与学习急救知识、技能的意识,急救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普通民众的自救互救能力刻不容缓。我基地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大力开展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取得一定成效。

3.1 打造“急救使者”品牌,提高市民参与急救培训的意识。青岛市院前急救市民健康教育基地自2007年成立以来,免费为青岛市民进行急救知识讲座,同时开展急救意识及急救知识培训方面的调查。为更好地开展急救知识社会化培训普及工作,我们提出了“急救使者”的口号,为参加完成年度急救培训,并通过理论与技能考试的市民授予“急救使者”的徽章以及培训合格证书,以此增强市民的急救意识,激励市民学习急救知识的兴趣。通过不断培养和造就“急救使者”,最大广度和深度地将急救基本技能传递至各行各业。

3.2 在重点人群和行业中开展急救互救宣教培训。建立和培养一支热心于急救知识和技能普及工作的志愿队伍,举办多层次的训练班,首先应提高那些处于或能最先到达出事现场的行业一线人员的急救知识和技能。甚至有学者建议将急救知识培训融入学校教育,把急救知识列入义务教育,把急救知识纳入岗前教育,来加大公众对急救知识的重视程度[4]。

我基地坚持开展急救知识“六进”活动,特别加强对学校师生、公交及出租车司机等重点人群、行业和社区中开展急救互救的宣教培训,在世界急救日举办大规模宣传活动,提高广大公众对急救知识的重视,营造全社会支持急救普及培训工作的良好氛围。在宣传常用急救知识同时,强调全民参与急救对提高生存质量,减少患者伤残率、致死率[5]的重要性。同时对公众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公众救死扶伤的精神和责任感,强调人人都能掌握和实施简单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增强公众学习急救知识的信心和热情[6]。

3.3 加强与媒体的宣传合作是提高市民急救意识不可或缺的一条途径。应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平台,对社会公众开展广泛的急救常识宣传,指导市民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日常疾病的紧急情况。自2007年健康教育基地成立以来,密切与新闻媒体合作,在齐鲁晚报、青岛日报等报刊上报道30余次,在青岛新闻(QTV1)、生活在线、山东教育频道等电视报道30余次,在青岛市政府门户网和中国急救网上开辟健康教育专栏,并与QTV2台《健康生活》栏目组联合录制了家庭意外伤害的紧急抢救系列节目,每周定期播出。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报道,让青岛市院前急救市民健康教育基地在群众中的知晓率不断提高,使不少市民意识到了掌握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开始从“要我学”向“我要学”态度上转变,主动报名参加急救知识的培训学习。

3.4 现代化都市的市民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不仅代表了国民的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同时也是现代化医疗健康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的体现。提高急救意识,普及基本急救知识和技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民众长期的支持与努力。为此有关部门应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尤其是重点行业、重点职业须把急救知识社会化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甚至将是否开展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工作作为主要部门的考核目标之一,以促使和提高群众参与应急救护参与能力。

2012年,青岛市卫生局将青岛市急救中心作为创建防治结合型医疗卫生机构试点单位,计划分步成立青岛市急救中急救知识培训体验基地、创伤急救培训基地及心肺复苏培训基地,给予必要的人、财、物等支持和政策帮助,也为大力发展急救知识教育培训工作带来了契机。同时,我们还要求各二级急救分中心负责辖区内的市民急救互救知识和技能的宣传培训工作,并将开展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工作作为质控检查的检查考核项目之一,为转变广大市民急救意识,进一步提高急救知识培训的普及率打下基础。

4 小结

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及急救知识普及意义重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有利于建立全社会广覆盖、多层次的急救服务体系。2007年至今,我基地已培训3万余名普通民众,但相对于青岛市800多万城市总人口的比例来看,比重仍然严重偏低,仅依靠急救中心的单方力量难以完成。只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多途径多渠道的宣教,甚至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协作,才能逐步提高市民急救互救意识,将急救知识与技能社会化培训普及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张雁,温新华,国内外公众基础生命支持技术培训现状及其差距,2006.10(20) :1668 1669

[2] Studnek J R.Ferketich anizational policy and other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emergency medical technician seat belt use[J].J.Safety Res.2007.38(1):1-8

[3] 王晓娟,付沫,赵世莉,付保国. 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现状.护理学杂志,2007 :
22(17):78-80

[4]凌吉英,刘金花,刘春玲,邹菲菲,王克芳。山东省大学生院前急救认知调查. 护理学杂志2009:
24(2):78-79

急救知识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对意外伤害和突发性疾病的抢救,时间就是生命,于是就产生了“黄金1小时”,以至“白金10分钟”的理念[1]。一旦遇险,能够给予患者最快救治的不是专业急救人员而是现场第一目击者,因此,如何高效开展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让更多的人掌握急救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120急救中心于2003年3月成立了“初步急救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已拥有的良好的硬件设施,通过对“组织协调、师资、教材与课程、教学模式、效果评估”等几个方面进行规范化、系统化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培训基地的硬件设施  “培训基地”位于中心二层,建筑面积达1000m2,包括:154个座位的报告厅1个,48个座位的标准教室2间,容纳50人的操作室1间,容纳100人的考核室1间,另外还配有教具室、休息室等。教学设备有:多媒体示教系统3套,触摸式急救操作演示仪1台,急救操作模型20套,包括:成人与儿童心肺复苏模型、创伤急救模型、婴儿气道梗阻急救模型、aed除颤模型等,培训专用笔记本电脑1台。

        1.2 运行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1.2.1 良好的组织  由急救中心分管业务的副主任全面负责“培训基地”各项工作,在宣传、培训人群安排与协调、培训资料等各方面得到了常熟市健康办、市科协、市红十字会、市卫生局的大力支持;
具体教学考核工作则由急救科负责安排协调,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

        1.2.2 合格的师资  培训师必须是具有临床中级以上职称,有5年以上院前急救工作经验,能熟练运用powerpoint 2003软件,教学模型操作标准、规范、熟练,且已经取得中国红十字总会颁发的“救护培训师资证书”,才能从事急救知识普及培训工作。

        1.2.3 合理的教材与课程  以中国红十字总会编写的《救护》为主要培训教材。培训内容方面:将徒手心肺复苏术、海氏急救法、创伤急救三项技术作为基本内容,并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选择意外伤害与家庭急诊急救中的部分内容为辅助教学内容。 

        1.2.4 多媒体教学模式+实践操作  注重理论和操作实践并重,首先,运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多媒体幻灯片,再结合投影设备输出、播放,做到条理清晰、图文并茂,操作练习在操作室进行;
其次,培训师在教学模型上进行规范的操作演示,再逐一指导学员进行操作练习;
然后,学员根据各自情况在模型上进行反复练习。

        1.2.5 效果评估  为明确培训的效果,在每次培训的最后都将进行理论与实践的考核,培训师将已准备好的考试试卷与操作评分表对每位学员进行考核,考核由两位培训师共同负责。以理论成绩80分以上,同时,操作成绩85以上为合格;
以理论成绩90分以上,同时,操作成绩95分以上为优秀。

        2  结果

        2010年3~10月,举办了30次初级急救培训班,共对828名普通人群进行了急救知识培训,通过考核,最终的结果是:828名培训学员全部合格,其中有143名达到优秀。

        3  讨论

        3.1 我国公共急救知识的普及培训发展不平衡,全民普及率低,有调查显示: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率及急救知识的掌握现状不容乐观,急救知识培训需求量大,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普遍缺乏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2]。虽然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但目前尚无系列完整、持续有效的培训模式可循,且缺乏固定的培训机构。“培训基地”作为专业且固定的初步急救培训场所,设施齐全、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在公共急救知识普及工作中有着明显的优势。

        3.2 急救知识的普及必须采取多种途径,规范、有效、便捷的教育模式势在必行。虽然还可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现代化的信息传播系统普及急救知识,但这种普及途径覆盖面广,过于松散,确切接受的人数和普及效果尚待商榷[3]。举办规范化的初步急救知识培训班将是重要的模式之一。同时,要保证急救知识普及的质量,就必须要很好的组织,要有合格的教师、合格的教材,要理论和操作实践并重,要有合格的场地和教具[4]。以“培训基地”目前的基本条件及现在的运行模式完全达到上述要求,事实也证明,“初步急救培训基地”在急救知识普及的应用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 考 文 献

[1]何忠杰.白金十分钟—论现代抢救时间新概念与临床研究.中国急救医学,2004,24(10):745-746.

急救知识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规范培训;

急诊护士急救能力

[中图分类号] R47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232-01

1 培训内容

1.1 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 包括专科急救仪器及专科操作的培训;
科内常见急重症抢救程序;
抢救病人时的医护配合;
院内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
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

1.2 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 包括准确接听出诊电话;
保持出诊箱、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和药品的完好并熟练使用;
现场处理危重患者医护1对1时的抢救配合;
院前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1.3 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 包括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
各种应急预案、其它与急救相关的知识培训。

2 培训方法

2.1 评选科内培训员及护理小组长 由护士投票评选出来的有高度责任心,业务能力较强的护士担任,专门负责科内护理人员业务技术的培训,并定期参加护理部的培训及考核。

2.2 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 (1)总结近年的抢救病例、常用急救仪器、专科操作和医生的建议,制定各级各类护士急救技术操作培训表,要求掌握的急救技术操作首先集中由培训员示范讲解要点、难点,分组由护理小组长负责指导完成练习,对一些不规范、不合格操作及时指出并讲解。(2)抢救时医护配合很重要,护长总结抢救病例时医护间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该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培训,使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对院内转运时曾出现的问题(氧管未固定脱落、尿管脱出、输液管接头脱离未发现、改变后至病情变化等)集中学习,大家共同探讨改进措施,提高院内患者的安全转运。(3)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每月进行1次模拟突发事件的演练,制定演练方案,计划性指派高年资护师进行急救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示,力求将语言记忆上升到形象记忆,突破了在理论学习中的局限性。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使护士加深印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4)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每年举行2次以小组为单位的急救技能比赛。由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培训,并设立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同时又鼓励和培养了护士间的团队协作精神。(5)新护士包括见习期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由年资高的护士跟班带教,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式的讲解,让新护士带着问题看书、看示教。

2.3 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 (1)出诊电话接听很重要,地址及病情清楚明了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如模糊不清导致时间花在找地点上,医疗纠纷就会发生。护长专门为如何接听出诊电话设立课题培训,使护士接听出诊电话时更有条理。(2)保证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及药品的齐全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前提,护长对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上的氧气瓶实行封条管理,并实行小组负责制,小组长负责组员的培训并共同完成物品的管理,保证物品齐全无过期,并记录在册,护士长不定期抽查物品的完好率、护士对救护车上的仪器掌握的程度。(3)现场危重患者抢救时医护1对1的情况下,对护士的要求更高,根据医生的反馈及翻阅出诊单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抓重点地培训,例如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应以立即进行基本生命支持(BLS)、适当的气道管理为主,而非先使用药物。通过培训使护士懂得如何与医生进行沟通配合以形成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流程,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对需长时间转运的患者特别是山区道路转运危重病人时更要做好转运前、转动中对策的培训,使患者安全转运,减少医疗纠纷。(4)急救知识的培训: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2次和护理查房1次;
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进行讲课,内容要求与工作密切相关,平时容易犯错及要注意的问题,常见急病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所学内容要求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复习,并作为次月的晨会提问内容。这样可加深记忆。对常见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贴于抢救室,护士随时可学,并定期集中护士进行培训学习。对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要求熟练掌握。小组长督促本组护士学习,护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来提高护士的记忆。积极参加护理部举办的急救知识学习班,为做好专科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5)培训后考核:抽查护土抢救车、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内物品的取物时间要求在5-10s内完成。急救知识的考核:护士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进行考核,当月制定好次月提问的内容,包括急救药品知识、急救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应急预案,合格分>90分。每2月进行一次笔试考核,合格分>90分。见习期护士每月急救护理常规理论考试1次,合格分90分。急救技术操作的考核:徒手心肺复苏术每年考核2次,要求合格率100%。护士长每个月指定抽考1-2项急救技术操作,每半年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等考核一次,合格分>90分。成绩列入护士考评表。考试不合格与质控挂钩,并补考至达标。

3 体会 (1)规范的专业培训计划有助于护士又快又安全地获得专业训练,但在实施中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可PCDA循环动态调整,以保证培训计划工作圆满完成。例如在培训的操作及业务学习可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进行选题;
当月的学习内容制定为次月的提问及考核的内容,以加深护士的记忆。(2)培训计划及考核记录让每一位护士对自己的护理工作有了正确评估,了解工作中的不足、差距及需要改进的方面,从而提高整个急诊科的护理管理工作。2009年至2010年没有出现抢救患者时因技术过失而引起的投诉和差错。医生对护士急救技能及抢救配合的认可率为95%,未发生因接电话不详或转运过程的不安全因素而导致的医疗纠纷。(3)通过对突发事件的演练让护士在抢救及处理突发事件时能分清轻、重、急、缓,并快速、准确地执行各项抢救治疗护理措施,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了急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在突遇病情变化,医生未到达之前的宝贵时间内能积极做出反应,给予急救措施。(4)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小组长做好对本组护士的引导工作,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在护理工作中融会贯通,使护士有计划,有目标地去学习,培养了一批集多专业护理技能于一身,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能,应变能力强的急诊科护士,同时提高我院的急救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急救知识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
安全事故防范;
应急救护能力

国家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别强调,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教育。近几年,全国各地未成年人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校园踩踏、暴力、交通事故、火灾等屡见报道。加强对学校师生的安全教育,提升学校安全问题处理能力已经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1我国国民安全事故防范与应急救护能力现状

急救知识的普及率,是现代医疗健康保障体系完善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急救培训起步较晚,2001年,红十字总会、教育部、公安部等15个部委联合《中国红十字会关于广泛深入开展救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急救培训基地、扩大培训范围、提高普及率的目标。统计数据显示,面对突发性灾害,中国掌握应急救护知识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0.5%,与许多发达国家急救知识普及率(30%)相比较,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普及应急救护知识,让更多的人掌握自救互救本领十分必要[1]。

2职业院校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应急救护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职业学校除了要教给学生职业技能外,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事故防范与应急救护能力培养,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在各种危急情况下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提高生命质量。

3职业院校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应急救护能力培养的研究价值

本研究主要阐述各种安全事故的种类、原因、危害程度、防范措施及重要性,着眼于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应急救护能力培养长效机制的研究,以提高学生安全事故应急救护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普及应急救护知识,使学生从容应对各种安全事件,采取及时、科学的自救、互救措施,有效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4我校开展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应急救护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为培养学生的安全事故防范与应急救护能力,我校利用自身卫生职业院校教学资源优势,对全校学生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提高其应急救护能力。采用多种形式分学期、分学年向学生进行在校期间专项安全教育,增强我校学生安全事故防范意识与应急救护能力,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制订我校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应急救护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

4.1培养思路

首先进行文献研究,检索课题相关内容,建立我校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应急救护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其次遵循实验设计和调查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干预实验,在干预因素实施前后对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应急救护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再次在充分考虑实验设计的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实验效应三大因素及统计设计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对我校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应急救护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进行应用研究。

4.2实施方案

为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应急救护能力,根据我校学制三年(每届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两年,实习一年)的实际情况,按每届学生在校两年,分年级、分学期、分阶段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红十字会总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的意见》(红总字[2010]101号),依托我校卫生职业教育教学平台,结合我校实际教学情况,实行全员应急救护能力培训。在新生入校的第一个学期,在新生未进行我校安全教育和应急救护能力培训前发放《安全知识调查表》和《应急救护能力调查表》,进行第一次安全知识和应急救护能力调查,了解学生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应急救护知识和能力情况。然后,对学生进行火灾、地震、溺水、踩踏、触电、食物中毒等安全事故防范培训,组织学生进行安全事故疏散逃生应急演练,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在学生入校的第二个学期,以班级为单位,适时选择火灾、踩踏、溺水、触电等安全事故进行“桌面”演练,再次加强对学生火灾、踩踏、溺水、触电等的安全教育以及日常安全事故防范教育,组织学生进行实地火灾疏散逃生应急演练,提高学生应对火灾的能力。在学生入校的第三个学期,以班级为单位,适时选择地震、食物中毒等安全事故进行“桌面”演练,对学生进行日常安全事故防范教育,并组织学生进行地震疏散逃生应急演练,提高学生应对地震的能力。安全教育后,给学生发放《安全知识调查表》,进行第二次安全知识调查,了解学生的安全知识及安全意识。在学生入校的第四个学期,对学生进行应急救护能力培训与考核。以华夏急救联盟发行的《急救手册》教材为蓝本,编写适合我校实际的《应急救护》校本教材。由教务处制订《学生应急救护能力培训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应急救护能力培训。将学生的应急救护课程安排到正常教学课表中,进行规范化教学管理,并选派我校通过国家、省红十字会培训和考核的优秀教师作为应急救护培训教师。学生经过应急救护能力培训后,按考核标准,进行规范化考核。低于90分的学生重新考核,直至达到考核标准。同时,组织多种形式的应急救护能力比赛,提高学生的应急救护能力;
组织专项安全事故疏散逃生演练,疏散后,以班级为单位,针对不同“伤者”进行应急救护演练。最后,发放《应急救护能力调查表》,对学生进行第二次应急救护能力调查,分析应急救护能力培训效果。统计结果显示,培训后,学生应急救护能力相较于培训前显著提高(P<0.01)。

5结语

本研究是一项应用研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安全事故的防范能力和应急救护能力,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医学思维,提升我校医学教学质量和水平。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应急救护能力培养长效机制。本研究有利于减少和防止校园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安全事故的防范能力和应急救护能力,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对创建安全有序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各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安全事故防范与应急救护能力培养,这也是当今局势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急救知识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一、工作目标

以全面普及群众自救互救技能、提高避险意识为目标,以卫生救护技能(知识)和应急避险知识培训为抓手,以“五进”活动(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工地)为载体,开展百场万名群众初级急救知识培训,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构建幸福作贡献。

二、活动主题

自救互救,守护生命。

三、活动内容

由区卫生局、区红十字会牵头,区各相关部门配合,在全区范围内组成1支拥有100名成员的师资队伍,以机关、学校、社区、企业和工地为载体,开展普及避险救护知识及心肺复苏操作技能的初级急救知识培训。年内预计开展培训200场,受益群众达10000名。在普及培训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大力推广,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使之成为政府倡导、群众受惠、社会各界支持并广泛参与的常态工作。

四、实施步骤

本次活动共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筹备启动阶段(3月下旬——4月)。在4月底前,制定完成培训方案,组建1支拥有100名成员的师资队伍。师资人员熟练掌握培训技能,做好授课准备(责任部门:区卫生局、区红十字会)。

(二)组织实施阶段(5月——9月)。以“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工地”等5种形式,在全区范围内分类分层分批开展200场初级急救知识培训,受益群众共计10000名。

1、进机关:在区级机关开展救护知识培训,提高机关干部职工救护知识水平和技能,从中挖掘培养一批能奉献、有爱心、肯钻研的志愿者,充实到师资队伍(配合部门:区机关党工委)。

2、进学校:深入各中小学校,组织师生开展避险逃生、自救互救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广大师生的危险判断、应急、避险、逃生等自救互救能力(配合部门:区教育局)。

3、进社区:深入社区,通过集中授课、主讲示范、发放宣传单等形式,提高社区居民救护知识水平,掌握基本自救互救技能。每个社区(村)至少组织1场培训(配合部门:各镇、开发区、街道)。

4、进企业:深入企业,结合岗前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失业人员培训、农民工培训等,开展救护知识普及培训工作(配合部门:各镇、开发区、街道,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区妇联)。

5、进工地:深入各建筑工地,积极开展救护培训,确保各建筑单位的务工人员基本知晓救护知识、掌握救护技能(配合部门:各镇、开发区、街道,区建设局)。

(三)经验总结阶段(10月)。10月下旬,通过举办成果汇报暨表演观摩活动,对“健康救护工程”实施工作进行表彰总结和经验推广(责任部门:区卫生局、区红十字会;
配合部门:各镇、开发区、街道,区机关党工委、区妇联、区教育局、区劳动人事与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区建设局)。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区政府成立活动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各级各部门要成立相应组织,全面加强领导。区卫生局、区红十字会要加强工作指导和督查,各配合部门要各尽其责,密切配合,确保工作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