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特种设备管理论文【五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07-04 08:20: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都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的工作指导思想,建筑业管理已逐渐由粗放的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安全管理观念也应由传统的安全管理向现代安全管理转变,树立尊重人的生命、关爱人的生命、强化安全意识提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特种设备管理论文【五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特种设备管理论文【五篇】

特种设备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都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的工作指导思想,建筑业管理已逐渐由粗放的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安全管理观念也应由传统的安全管理向现代安全管理转变,树立尊重人的生命、关爱人的生命、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强调人性化生产与服务的新观念。

2安全管理方法的创新

企业的安全不仅仅是靠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监督管理、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还要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把安全生产建立在先进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上,这有利于整体提高建筑施工安全水平。比如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将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通过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

3安全管理制度的创新探索

当前我国实行的是“企业负责、行业管理、政府监察、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强调企业负责制是安全管理的核心,但这远远不够,还应从以下几方面创新。

1)政府主管部门应建立和完善高效、规范的安全管理体系

打破行业利益、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及地方垄断的影响,规避因人设置部门或岗位,导致职责不清、管理交叉、管理多头的不良现象。

2)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非政府机构的作用,强化监理机构的作用。

当前,监理更多的是对质量、进度、投资的控制,对安全管理基本流于形式,今后应将安全管理结果作为监理工程师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并对发生的事故承担监理责任。

3)施工企业要高度重视和有效解决当前较为突出的两大问题

分包单位的安全管理责任问题即“包工头”的问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管理责任问题即“农民工”问题。

4)完善保障制度,建筑行业是事故高发行业之一

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风险转移,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既是对操作人员的有效保障也是对企业的有效保障,可与保险企业进行研究,探索出更加符合建筑行业的意外保险险种,让事故受害者或家属的后期生活有可靠保障。

5)实施安全员岗位津贴办法。

为吸引和鼓励优秀的安全管理人员,充实现场安全管理队伍,提高安全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可推广如下激励措施:企业设置安全总监岗位,享受副总工程师级别待遇;实施安全工程师和安全管理员岗位津贴;对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证书的人员注册成功后一次性给予奖励,每月另行补贴,优先给予职位晋升和优先享受公司相关福利政策等;驻项目安全管理员给予岗位津贴,坚持以岗定补,人员离岗补贴取消。

6)推行安全违章、违纪人员信息通报亲属制度。

建筑施工中除自然灾害事故外,绝大部分属于人为事故,“三违”行为是引发事故源头,从源头治理防范事故发生是安全管理的目标,利用亲属的力量治理违章是全员安全管理的进一步扩张和深入,可有效遏制事故的发生。对于首次违章、违纪的人员给予制止和纠正,对屡教不改的,将违章照片附在给亲属的通报信中,分析讲解其违章、违规的危险性,让亲属感觉到其行为的严重性,充分发挥亲属的作用,共同帮助违章、违纪人员从思想上予以重视和改正,亲属的规劝和做思想工作效果往往要比其领导、同事做工作效果好得多。安全违章、违规人员信息通报亲属制度明确了施工人员在工作中的各项权利和义务,分清了安全事故责任人。

7)利用高科技设备来提升设备本质安全和辅助安全的管理。

由于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赶工期或降低成本而忽视了安全生产,不顾设计规范要求、不加强施工作业过程安全控制,留下了诸多安全隐患。传统的监督方法主要依靠安全管理人员深入现场进行检查,因受安全管理人员经验及安全管理人员数量直接影响其安全管理最终的效果不佳,这种传统方式已无法满足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需要。因此,安全管理除了在技术系统、管理体系上下功夫进行不断完善和创新外,还应利用高科技设备来提升设备本质安全和辅助安全的管理,提升安全管理整体水平。近几年来,各施工企业、科研单位通过不断的努力,在提升产品本质性安全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如下所列是科技产品与建筑施工特种设备有机的结合,提高了设备安全性、可靠性,防止和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典型的成功案例。

4施工电梯楼层呼叫器的应用

从事建筑施工的人员应该还记得,几年前电梯口的人员通过喊话或敲打架子管等最原始的方式告知司机有人上或下需要电梯,如果楼层超过10层司机便无法判定或听不到,工人有时用钢筋头等敲打施工电梯平台钢管或伸头探望,若重心偏移稍不留神就会坠落,此类事故偶有发生,且屡禁不止。施工电梯楼层呼叫器是在每一楼层安装呼叫器,驾驶室安装接收器,当某层有楼层呼叫时,楼层呼叫显示器上显示对应的楼层号码,并有语音播报楼层号,司机根据楼层显示及语音提示可以快速进行应答操作。无锡国金中心、广西帝王大厦等项目运用该产品既提高了施工电梯的工作效率,又从源头上减少了安全隐患,从根本上解决了施工电梯司机与各楼层拟乘坐人员的有效沟通,从源头上避免和减少了上述事故的发生,保证了安全。

5施工升降机超员视频监控仪的应用

项目的施工电梯笼内外一般都挂设有限制人员数量的限载牌,但在上下班时工人总是争先恐后的往里面挤,根本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如果没有专门管理者维持,为争抢电梯引发斗殴事件也时有发生。近年来偶有电梯因超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其受害人数多、危害程度极大。安装单位法人代表、电梯安装人员,工程项目负责人等也被追究刑事责任。施工升降机超员视频监控仪是采用在施工升降机轿厢内安装智能视频分析设备,当人员进入电梯轿厢内时,系统自动采集人员信息,并开始统计人数信息的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当数量超过系统设定数值时,系统报警并联动控制施工升降机的运行;当数量恢复到设定值之内后系统解除报警,施工升降机运行。其智能化、可靠性高,易于安装,便于集成,适合任何光线环境使用。

6遥控控制系统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应用

高层、超高层建筑施工中逐步取代传统落地式脚手架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采用遥控操作系统下达升(降)指令,该系统工作原理类似用电视遥控器站在远处实施换台一样,该技术的使用可规避操作人员必须站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上,置身于危险性较大的工作环境进行操作,降低发生事故的风险。长沙万达广场项目、沈阳乐天广场、北京燕翔饭店、南昌地铁大厦项目等数百个项目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b荷载重量保护系统重量传感器将该机位的重量信号传输至分控器,分控器将该信号进行处理显示,并判断是否过载或失载,出现过载或失载立即发出声光报警,并将报警信号传送至主控箱,控制主控箱发出相应的报警指示,并控制设备继续运转。荷载重量保护系统是一种主动安全的控制系统,在北京通州万达项目、上海世纪汇、南京浦东大厦项目、浙江舟山港航大厦项目、深圳万科水径项目、齐齐哈尔鑫海家园项目、新疆南湖纸业项目等数百个项目的投入使用,有效避免了超载或失载过大而造成的安全隐患,避免了人员观察不到的异常情况对升降过程的影响,将架体升降过程的异常情况由人员被动发现状态向主动检测设备异常并处理状态转变。规避完全依赖人工操作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切实保证安全。从而保护架体免受故障的损坏,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8建筑施工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近几十年来,信息化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特别是信息化技术与工程设备、设施的有效结合提升了安全生产的整体水平,并在安全监控、安全预警、事故预防、安全监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上述所列举的几个科技产品与特种设备有机结合提升了设备本质安全的成功案例,充分体现了科技对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已成为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的安全工程信息化进程与国外相比还比较落后,还存在安全管理信息在安全管理中尚未形成各层次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安全信息化人才缺乏、安全工程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较少等诸多因素,导致普遍存在信息技术装备与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不高的状况,与国外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相差较大。未来智能仪发展空间巨大,应向微型化、多功能化、人工智能化、网络化等方面不断深入研究,使其广泛应用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之外的其他各领域。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除完善制度、利用高科技信息技术等规范人员行为、提升产品本质安全性、提高防控能力和预警信息外,还应根据各地域特点、文化风俗等方面因地制宜打破常规地进行创新发展,比如,从安全保险机制方面进行创新,寻找非常适合建筑施工行业特点的保险险种,有效地分散、转移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风险。

9结语

特种设备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色彩管理;
教学内容;
教学条件;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9-0116-03

一、前言

国际色彩联盟(Internet Color Consortium,简称ICC)在1993年提出的色彩管理技术,是现代印刷企业控制色彩质量的主要手段,色彩管理课程现已成为印刷工程学科的专业课程,是学科知识结构体系中的重要模块,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性。唐义祥等学者曾对色彩管理课程的教学进行过有益的研究。[1-4]本文以色彩管理本科课程为研究对象,探讨该课程教学中的相关问题。本科教学和高职高专的教学要求不同,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有理论、有技术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上不断探索,以适应培养目标的需要。

二、色彩管理的教学内容

色彩管理以颜色理论为基础,基于色度学解决色彩复制中的一致性问题,因此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在色度学理论基础上,ICC提出跨平台的色彩管理解决方法,实现了不同平台下各种色彩处理软硬件的互操作,用户可借助色彩复制过程中的软硬件,轻松实现色彩复制目标,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对于色彩管理本科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合理分配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

1. 色彩管理的理论知识

色彩管理的理论是在色彩学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的。以往的教材往往把色彩学理论作为色彩管理课程中的理论内容,这样会与印刷工程专业的色彩学课程内容重复。色彩管理有自身的理论,可以分为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基础理论包括ICC色彩管理的基本原理、特性文件结构、再现意图、色彩管理模块等相关理论。ICC色彩管理的基本原理是所有理论的基础。特性文件结构、再现意图和色彩管理模块的相关理论是课程的主要理论,学习这些理论知识对于印刷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是十分必要的,不仅有助于从底层理解色彩管理软件的工作原理,在今后的工作中更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可为参加色彩管理系统的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色彩管理是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有配套的软硬件来支持完成整个色彩管理的实施。在讲授实践操作的知识之前,需要对与应用相关的理论进行讲解,包括色彩管理的校准、特性化和色彩转换过程,色彩管理的前期、中间和后期流程,数码打样与屏幕软打样,以及Adobe的色彩管理框架等知识。色彩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是色彩管理课程的核心知识,也是进行色彩管理应用实践的基础。

2. 色彩管理的实践知识

在色彩管理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操作一系列的色彩管理软件和硬件,来达到色彩在设备间的传递和准确复制的目的。色彩管理的实践知识涉及到这些软硬件的使用。色彩管理软硬件供应商有很多,但因遵循了ICC所定义的规范,在操作上有通用之处。色彩管理的硬件包括输入设备、显示设备和输出设备和颜色测量仪器。各种设备的使用在印刷工程的其它专业课程中已经涉及,在色彩管理的实践内容中不将其作为重点。颜色测量仪器用来获取颜色样本的色彩数值,是色彩管理中使用的重要硬件,仪器工作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是实践知识的组成部分。色彩管理的软件种类较多,包括特性化软件、颜色测量软件、色彩管理应用软件、数码打样软件等。这些软件的色彩管理功能、操作步骤和使用等方法是课程实践知识的重点内容。

实践知识的掌握是在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建立的。在色彩管理本科课程的教学中,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课时分配建议在1:1左右,这样可以保证学生既能掌握扎实的理论,又具有灵活应用的动手能力,避免仅学会生搬硬套的实践操作。

三、色彩管理的教学条件

为支持色彩管理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需要在教学条件的配备上做较多投入。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需要配备多媒体教室,方便教师借助图文、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展现课件。实践知识的教学需要有色彩复制流程中的相关专业设备的支持。输入设备最好、配置高端的滚筒扫描仪以及支持色彩管理的扫描软件。配备的数码相机除了在参数上满足色彩的复制要求以外,还要有专业的摄影条件,如标准照明光源、中性灰环境等。显示设备应配备具有较大色域、可调节单通道的显示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配备具有色彩管理功能的专业显示器,并购买相关的辅助设备,如遮光罩等。显示器安置的环境照明条件也应按照国标进行设置。对于输出设备,专业的数码打样机必不可少。在可能的情况下,最好有印刷机及其相关设备,如观察样张的标准灯箱等。

此外,实现色彩管理校准、特性化和色彩转换等工作的各种软硬件必不可少。在硬件的配置上,需采购适合屏幕测量和纸张的色彩测量仪器,建议采购具有不同照明观察条件的自动化程度高的分光光度计,以满足各种测量需求和测量精度的要求。对于色彩管理软件,必需配备特性化软件。购买支持各种设备特性化的通用软件是不错的选择,且特性化软件对测量仪器的选择最好没有特别要求。数码打样是色彩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工作,专业的数码打样软件是非常必要的。Photoshop等Adobe印前应用软件中的色彩管理功能是必须学习的,所以也应该配备。

除了配备色彩管理的软硬件之外,对于色彩管理所用的各种标准色卡也需购买,如扫描仪校准和特性化用的IT8.7/1(透射)、IT8.7/2(反射)标准色标,数码相机校准用的标准白板、特性化用的ColorChecker标准色标等。为了满足相关实践知识的教学需要,这些色彩管理所必需的设备和软硬件需放置在较大的空间中,且配备电脑和多媒体设备,满足针对多个学生即教即用的需要,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色彩管理的教学方法

色彩管理教学内容丰富,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上,先进行基础理论的教学,对应用理论和相关的实践操作穿插进行教学。

理论内容的教学以教师为主,采用“讲授——启发——讨论”的教学方式。讲授指教师对理论内容进行讲解,讲解时借助多媒体课件、板书等方式来表现各种素材。大部分的理论教学通过讲授实现。在讲授基础上,向学生布置具有启发性的课后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后,针对问题开展课堂讨论,加深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

实践内容的教学是色彩管理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为锻炼学生的能动性和动手能力,实践内容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但由于色彩管理所用的硬件设备价格不菲,不可能人手一台同时进行操作,加上学生动手能力差别,如果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合适,会导致大部分学生无法独立动手,达不到教学效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践内容的教学最好在实验室进行,根据软硬件配置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过程可采用“教——学——做”和“设计——操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做”指的是由教师对实践相关的应用理论和实践所用的软硬件操作方法进行讲解,学生依据教师的讲解对相关软硬件的操作进行现场学习,并动手操作。此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学习,在做的过程中可以自由和教师交流讨论,以理解实践理论、学会独立动手操作为主要目标。“教——学——做”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但要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还需要创造性的实践锻炼,这可通过“设计——操作——分析”的方法来实现。

“设计——操作——分析”围绕课程设计进行,课程设计是教师根据色彩管理应用所出的综合性实践课题,如“不同拍摄条件下数码相机特性文件的制作与评价”、“数码打样中墨水和纸张对打样效果的影响”、“色彩转换中的再现意图选择”,等等。在课程设计指导书中,教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应获取的数据、应进行的分析等做清晰的描述。课程设计通过学生小组来完成,整个过程中完全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根据指导书中的要求进行实验的准备、材料的选取、实验方案的设计等。小组中的学生分工合作,通过操作软硬件来完成各项实验,采集必要的数据后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最后按规范写作课程设计报告书,完成整个课程设计的要求。“设计——操作——分析”的实践教学可让学生用到在“教——学——做”环节中学到的实践知识,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经过此环节后,学生对色彩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理解就非常深入了。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色彩管理本科课程中,既要强化理论教学,又要保证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如何将两方面有机结合,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值得研究的教学问题。笔者在总结多年色彩管理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色彩管理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对色彩管理教学条件的配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讲授——启发——讨论”、“教——学——做”和“设计——操作——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期对色彩管理的教学提供参考,培养更多具有创造性的印刷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唐义祥.色彩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11,(4).

[2]魏庆葆等.《色彩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J].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09,(7).

[3]陈海生,李萌.色彩管理课程教学经验谈[J].今日印刷,2009,(2).

[4]田全慧等.高职高专《色彩管理》教材建设探讨[J].出版与印刷,2011,(4).

特种设备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的高低,所以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极其重要的。要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多形式、多途径开发利用医疗设备档案资源。



医院行业是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在医疗实践活动中;拥有大批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这些设备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科研工作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加强设备和设备档案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在医疗、科研中的作用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医院设备档案的形成

设备档案是医院在购置设备过程中形成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文字材料,它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各种文件:如设备申请材料、可行性论证报告、有关调查材料、批复文件;
(2)各种记录:如谈判记录、招标记录、定货合同、协议等;
(3)各种原始凭证:如到货通知、提货单、发票影印件;
装箱清单、操作使用说明书、厂家提供的安装图纸;
(4)开箱报告、安装调试记录、验收记录、验收报告;
(5)设备使用操作章程、维修管理办法、制度;
(b)人员培训记录、设备布置平面图、线路图纸、故障维修记录[1];
(7)设备报废申请及处置结果。从设备档案的形成过程涉及到设备从立项申请到最终报废,其时间周期长,中间环节多,参与人员杂,因此,设备档案的管理是一项既耗时又耗力且工作量相当大的工作。

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的意义

首先,建立医疗设备档案,能为领导和专家的论证及设备的引进提供有力的证据,为同类设备的更新换代提供依据。由于一台先进的医疗设备功能多样、价格不菲,在引进时领导和专家将会进行详细的论证,包括设备的临床使用价值、资金的投入、创造的效益等。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就能为此工作提供证据和参考[2]。

其次,建立医疗设备档案是设备维修、检修和管理的必备条件。机器设备在运转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热力、化学原素的作用,一些零部件会磨损、腐蚀和松动,将会影响设备的精度、性能和工作效率,这就必须维护和检修,要维护和检修,设备档案是必备的条件,它能为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保养提供依据。

第三,利用设备保修期和维修期的区别,避免不必要的支出。

三、医疗设备档案的科学管理的原则

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及其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使之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其完整性和利用效率。因为医疗设备档案有其特殊性:一是档案材料多,归档时间长,如一台大型医疗设备,从论证、购置到安装将会形成大量材料,并且还有以后的使用和维修直至报废,有一个很长的周期。二是多种多样,设备有国产的、进口的,档案材料势必牵涉到多种文字,如中文、英文、日文等;
其载体有纸张、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等。三是档案使用牵涉多个科室,特别是设备的构造图表、操作和维修说明书等一类材料,使用很频繁。因此,如不集中统一管理,很容易造成文件的破损和丢失,破坏档案的完整性,影响档案的利用价值。

四、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

1、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

设备档案的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的原则,便于开发利用,确保设备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设备档案工作必须纳入医院设备管理工作中,与设备计划管理、设备采购、使用等工作紧密结合,保证设备文件的完整、准确、系统。建立、完善管理网络广泛深入地宣传《档案法》,强化各级管理人员依法治档的意识。我院成立由分管院长直接领导的档案管理网络小组,实行医院、科室、操作人员三级管理网络,定期召开有关人员会议,明确工作目标,修订和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将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的一部分,纳入院部对科室的目标考核,及时与有关人员的考评、职称晋级、年终评优挂钩。明确设备操作者在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的同时,做好日常设备记录;
每次使用后,要将使用情况认真做好记录;
每半年将整理好的记录上报给设备科负责人,经核查后交档案室存档,在全院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网络[3]。

2、确定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范围

我们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明确了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设备申购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性文件和设备运行过程中积累的文件。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随着设备从申购到安装使用,其相应的材料由设备管理人员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再移交医院档案室[3]。同时将有关材料复印下发有关使用科室,让各科的设备操作者都了解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和要求,使之配合档案部门,做好资料的归档工作。

3、建立健全归档制度。

首先要明确管理范围。对于中等以上医院,凡是1000元以上的教学、医疗、科研仪器设备,不论其资金来源、购买渠道如何,均要建立设备档案,纳入管理范围。其次要确定归档范围。上述管理范围的仪器设备,在其选购、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维修、报废等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载体材料,以及随机技术资料,均应归档保存。设备档案主要形成于申购过程与运行过程。申购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申购单、论证报告表、政府采购计划报批表、医疗仪器生产许可证、购销合同、协议书、发票复印件(原件保存在财务档案中)、装箱单、运输单据、安装调试及验收报告、设备安装使用说明、维修手册及其他随机技术资料等[4]。特大型的设备还包括招标的有关材料、卫生资源配置许可的有关资料。享受国家免税政策的进口设备,还有海关免税证明、质量保证书、报关单、外贸合同、发票、商检报告等。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设备的使用情况记录、操作规程、维修保养情况记录、医疗仪器设备档案卡、使用率和完好率记录、每年的经济效益分析、最终的报废表等。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

五、小结

当今医疗设备技术飞速发展,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必须了解有关医疗设备的发展动态和产品现状,以主动、积极、周到的服务来保证档案资料的有效完整,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以此来促进有关工作的进行,使医院的各种医疗设备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投资得到良好的效益回报,促进医疗各项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维新.医院设备档案的管理[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6),340.

[2]郑新敏.医疗设备档案的建立和管理[J].浙江档案,1998(7),28.

特种设备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AFC系统;
设备管理;
维修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一、地铁AFC站级设备管理概述

1) 地铁AFC设备简介。地铁AFC系统设备一般分为线路中心级设备和站级设备。站级设备包括车站计算机 (简称 SC)、半自动售票机(简称POST)、自动售票机(简称TVM)、闸机 (简称 GATE) 和便携式验票机(简称PVU),具有数量多、使用量大、直接面向乘客服务等特点。

2) 设备综合管理是在设备维修管理的基础上,运用设备综合工程学的成果,吸取现代管理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设备管理理论和方法,是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益和实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小为目标的一种新型设备管理模式。设备综合管理强调对设备的一生进行管理,强调设备管理工作中技术、经济、组织三个方面的内容。

3) 地铁AFC站级设备管理。地铁AFC系统作为地铁主要设备系统之一,其站级设备具有直接面向乘客服务、数量众多、智能化与精密化水平高等特点。AFC设备不是以产品生产为目的,其设备管理的目标是在保证设备的服务性能前提下,充分使用设备为乘客提供服务,并实现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里维修费用最小。由于AFC站级设备直接面向乘客服务,大面积、长时间的停机故障会直接影响车站运营与乘客出行。因此站级AFC设备需要保持设备运作性能良好,减少故障发生。维修人员除快速修复故障外,还要在日常管理中充分利用设备正常停用时间做好检查、维护,对导致故障发生的主要零部件进行调整、更换甚至改造,以提高设备性能。对于老旧设备,通过综合评估,制定大修或者报废计划,以保证经济效益。总之,地铁AFC设备需要进行综合管理以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与服务水平。

二、AFC站级设备综合管理内容

1) 设备前期管理。设备前期管理是指从设备规划到设备投入使用这一阶段的全部管理工作,包括设备计划编制,投资技术经济论证,设备选型、招标采购、订货,设备的安装调试、验交建帐,设备初期使用效果的分析等工作。在设备的需求分析以及设备设计初期,安排设备维修人员和车站服务人员参与相关环节,结合已有线路设备的使用、维修经验提出要求与建议,在需求与设计前期为后续的设备管理打下基础。

设备样机成型后,由上述相关人员对样机的内部空间设置、模块安装等内容进行确认,确保模块的拆装、维修检查等具有足够的空间与条件。同时对于设备的装配、外观等影响前后台操作的内容进行检查。通过反馈,在设备设计期间减少故障发生的部位,为后续的设备维修做好充分预想。设备安装调试阶段,由设备维修人员和车站服务人员对设备的安装位置与情况进行确认,留意周围的位置是否满足乘客使用、维护维修的可实施条件。同时,在安装调试过程中,对设备内部模块装配、线缆连接防护等内容做好检查把关,在设备投用之前消除一些可能导致设备故障的因素。设备安装调试后,需进行施工验收、功能验收、压力测试等多项测试,对设备的安装情况以及软硬件功能进行检验,确保设备满足功能需求。同时,在各种测试中发现设备问题,要求供货商及时进行修改。最后进行设备交付,做好设备签收、设备台账的整理和设备履历的建立,为后续的设备管理打好基础。

2) 设备使用过程的管理。设备使用过程的管理是AFC设备管理的主要环节,通过对设备特性的分析,结合各类管理理论与手段,全面了解设备的状态,不断优化维修的时机与内容,可以使设备得到合理维修,以最小的投入保持设备的运行性能。a.正确使用设备:在日常的使用当中,车站服务人员直接对设备进行操作。操作是否规范,将影响设备的使用性能与寿命。操作不当或者超负荷使用设备,均会对设备造成损害。因此需要编写设备操作手册,指导并规范其操作行为,避免不当操作导致对设备的损害。b.合理维修设备:AFC站级设备一般维修可以分为故障修、预防修和专项修。故障修就是在设备出现故障不能投入使用时,由维修人员对故障进行处理,使设备重新投入使用。由于AFC设备数量较多,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故障,而一些乘客的不良使用行为(例如使用的硬币带有粘性物质等) 也会触发设备故障。故障修需要维修人员快速修复设备,恢复设备的性能。预防修是以时间以及设备状态为依据,预先设定检修工作的内容与计划,利用设备的正常停机时间进行提前维修。预防修是设备的主要检修内容与手段,一般包括多种不同检种。预防修根据设备各零部件的结构特点、使用频率、组成零部件的运作特性等,事先制定维护检查的内容与周期,通过清洁、整理、检查、调整、对老化件提前更换等手段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消除故障因素,恢复设备性能。另外,通过对故障修记录的统计分析,掌握各个模块、部件的性能状态,作为定检计划的补充,尽量避免设备的过修或者欠修的情况。专项修是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对状态劣化、难以恢复其生产工艺要求的部件进行功能恢复的针对性计划维修,主要是对设备的关键和主要部件进行部分拆卸、检查、更换或修复失效的零件,必要时对基准件进行局部维修和调整精度,从而恢复所修部分的精度和性能。开展专项修前,需要进行综合分析评估模块状态劣化的部位与原因,确定专项修的内容与方式。开展专项修后,需要对完成情况、效果等进行评价,不断跟进完善。c.合理改造与升级设备: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出于各种原因,需要对设备升级改造(例如,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存在零部件因为材质不合理导致设备经常性故障停机等)。在充分论证适用性、经济性以及可行性之后,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改造,已达到减少故障、方便使用、提高安全性或节能降耗等目的。d.配套的规程编写、人员培训以及物资管理:作为设备管理的技术基础,需要编写设备的操作手册、检修规程、维修手册等技术文本,以指导与规范各项设备管理活动的行为。同时需要做好人员的培训,使规范能够真正得到实施。另外,还需要加强维修人员技能的培养,以提高维修质量,减少设备故障停用时间。e.做好备件、材料的预算与采购,为各项维修提供物质支持与保障,通过采购物资的构成分析,结合设备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或者委外维修以节约维修成本。

3) 设备报废管理。设备的寿命一般以故障出现的频率来考察判断,设备故障率高,维修成本就高。当故障率高到需要付出更高的维修费用才能保持设备所带来的效益时,维修就失去了意义,需要对设备进行报废。AFC设备报废,应该根据国家以及企业相关规定,对设备的残值、可维护性、可改造性等进行综合论证判断,按企业流程进行论证实施。

三、结束语

设备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问,对AFC设备的管理,需借鉴与应用各种设备管理理论与模式,同时也需要结合设备的使用要求与特点,摸索更加合适的管理套路,真正实现设备的保值与高效应用,降低维修成本,延长设备寿命。

参考文献

特种设备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特种设备 安全现状 完善途径

特种设备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生产领域和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使用的特种设备越来越多,涉及的社会管理环节包括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检测、安全监察等等。其中,跟人们正常生产、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的一环,就是要求使用单位能够深化特种设备管理,提高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性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特种设备使用的安全现状

对特种设备使用的安全现状分析,可以从安全责任意识、管理经验、人员素质、操作技术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如下:

1.特种设备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

特种设备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这一问题与使用单位负责人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有着直接联系。多数使用单位的负责人没有认识到特种设备的危险性及其自身在安全生产上需要承担的责任,导致在管理工作开展时没有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出现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未办理使用登记管理手续,未经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安装环节的监督检验合格,使用过程中未经定期检验合格,操作人员无证操作等现象。此外,特种作业人员作为安全生产事故的高发人群,在从事特种设备操作时,应具备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上岗。然而一些用人单位为节省成本,没有对这些上岗人员展开培训,为今后事故的发生留下了安全隐患。

2.特种设备风险管理不到位

在特种设备风险管理上,欧美发达国家起步比较早,至今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在管理手段上,开发应用了对特种设备的评价方法与应对的风险评估软件。目前,欧美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方面仍以风险管理理论为主。一般来讲,风险管理结合着特种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对其运行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及控制,以便在资源投入与风险之间保持平衡。在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上,我国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在特种设备管理方面仍以传统的管理制度与经营为主,尤其在特种设备风险管理上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特种设备风险评价体系尚未建立。一些单位虽然开展了风险评估技术与方法研究,但在实际应用中,基本上沿用了美国或英国的风险评估技术和方法。

3.特种设备安全维保不到位

随着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特种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进而对其安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几年的安全事故,究其原因,多因特种设备安全性能得不到保障而引发的。在影响特种设备安全性能的因素中,主要包括:首先,多数特种设备处于恶劣的工况下工作,比如高温、高压、腐蚀氛围、粉尘、露天等等,在长时间的恶劣的工况影响下,设备的材料和结构方面往往容易出现疲劳、裂纹、材质劣化、锈蚀等等缺陷,若不能及时处理、维保,则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其次,在特种设备的维修保养上,缺乏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定期维修与保养,特种设备小病养成大病,会增加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风险。

二、提高特种设备安全性能的途径

从上述我国特种设备使用的安全现状中能够看出,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设备使用状况、管理水平及人员素质协调一致的科学合理的安全监管体系,对提高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降低运行风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强化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管理,从源头把好特种设备安全关

任何一台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都必须经过设计、制造、安装、监督检验等几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这就要求特种设备的监管部门能够按照规章制度,严把这几道关口,对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进行严格的安全监察,在投入使用前对其进行监督检验,只有达到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方可投入使用。

在强化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的管理上,监管部门应严格履行监管职责,从资质上把好设计、制造、安装等特种设备生产单位的市场准入关,从源头上把好特种设备的安全质量关。

2.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制,落实企业主体安全责任

首先,特种设备的基层监管部门,应严格执法,增加违法企业成本,并强化企业负责人的安全教育,双管齐下“罚教并施”。其次,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应结合实际,寓监管于服务,在服务中监管,强化企业负责人对特种设备安全的认识。再次,要全面落实企业主体的责任,使其明确自身在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安全培训中应承担的职责,督促企业认真落实内部管理机构、人员、制度,主动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作业人员证,按时申报定期检验,建立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把“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案”的安全管理架构真正搭建好,以实际行动真正承担起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安全主体责任。

3.加强监管队伍建设,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提供坚强保障

作为特种设备监督部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是一项面广量大、情况复杂、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之一,有着较强的政策性、法律性、技术性、业务性。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队伍,是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质量的基本保证。首先要建立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高素质的监管监察队伍,科学公正,廉洁高效;
其次,强化特种设备监管人员的法律法规学习,确保其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再次,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培训机制,对特种设备监管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进行定期培训,保证监管人员的综合能力持续提升。最后,各个基层监管单位之间应加强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此外,特种设备监察人员还应在日常监管中加强与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交流学习,深入掌握特种设备管理实际与技术状况,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为其科学执法奠定坚实基础。

三、总结

综上所述,特种设备在实际应用中,一旦出现问题,轻则停止作业,重则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这就要求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领导人能够将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严格遵循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作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强化特种设备的日常管理、维修,及时排查、消除设备使用环节中存在的隐患,保证特种设备的正常安全使用。同时,特种设备技术检验机构应履行职责,把好安全检验质量关,为使用单位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做好服务。

参考文献

[1]王鹏.企业如何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1(9).

[2]蒲洪涛,史晓冬.对特种设备进行安全管理的博弈分析[J].科技信息,201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