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艺术培训总结【五篇】【完整版】

时间:2023-07-04 09:10: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长期以来,尽管我市对艺术教师也进行过多次短期学科间技能交叉的培训,但由于时间短、经验不足,所取得的效果甚微。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积极推进课改实验向纵深发展;为了使艺术教师的的专业素质与专业技能得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艺术培训总结【五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艺术培训总结【五篇】

艺术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长期以来,尽管我市对艺术教师也进行过多次短期学科间技能交叉的培训,但由于时间短、经验不足,所取得的效果甚微。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积极推进课改实验向纵深发展;
为了使艺术教师的的专业素质与专业技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为了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为了教师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市教育局于2009年7月17日——26日,7月29日——8月7日分两个时段对全市小学艺术教师进行了为期20天的学科专业知识交叉培训。

本次暑期培训,参加培训的专职小学艺术教师共44人。

为做好本次培训,从培训初期考试摸底到培训计划的制定,到授课教师及培训内容的确定,以及培训过程的管理,教研室都作了充分的准备和周密安排。20天的暑期小学艺术教师培训,由于计划周密,措施得力,管理到位,又注重人文关怀,同时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形式多样,因此,受到了参培教师的高度评价。

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制定培训计划。

培训前,按市教育局统一要求,由相关学科教研员出题,对全市小学教师进行了统一摸底考试。在了解教师综合素质同时,主要了解教师对教材的掌握程度及教学需求。在此基础上,教研员崔波和市级小学艺术教师骨干一起制定了音乐、美术两班的培训计划。做到培训目标具体明确、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培训内容丰富多彩,主要突出前瞻性、互动性、实效性。

二、精心确定主讲人。

为了使参培的教师通过培训,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在确定主讲人上,教育局本着立足全市艺术教师,面向小学教学一线优秀教师,外请专家学者的指导思想,形成多层面,立体型的授课队伍。授课教师队伍中,除了有在教学一线工作的优秀艺术教师,还请了银川市教科所的所长张建才、副所长王炜光等专家来灵为培训班做专题讲座。

三、加强培训管理。

为了保证本次培训高质量、高效率地进行,确保参培教师按时如期参加培训,教研室为每个班级都配备了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培训过程中,采取课前、课后一天多次点名,确保了教师的出勤率。

四、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在教师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教育局于7月24日邀请宁夏银川市教科所所长张建才及教科所部分专家对全市教师进行了《新课程实施中若干现象的分析及建议》、《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素养》的专题讲座。要求教师真正更新观念,学以致用,把理论学习同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丰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增强学习和实效性,要求大家做好学习笔记,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写出自己的感悟。

五、培训体现实效性,考核具有导向性。

从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培训操作的可行性出发,本次培训主要设置了以下内容:

音乐教师学习班:

素描基础练习、儿童画(油画棒)创作、水墨画基础练习。

美术教师学习班:

乐理知识、视唱练习、电子琴指法练习。

为检查学习效果,于培训结束前分别对音美教师前进行了专业考试,其考核成绩记入教师继续教育档案册。

六、一些思考

本学期艺术教师的培训工作初衷是让艺术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初步掌握一些相应艺术的艺术技能,为教学服务的同时,为后续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奠定基础。

培训尽管有一定成效,但问题依然很多,归纳一下,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培训的内容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还有一定差距,既如何转化为课堂教学。

2、强调了公共学科知识技能的培训,忽视了教师个人特长的发挥。

3、对培训意义宣传不到位,个别青年教师对培训重视不够。

艺术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一)审美素养提升与旧时的艺人相比,当今工艺美术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有了大幅提高,也逐渐具备了自觉的审美意识,这对工艺美术的创作与生产非常有利。然而,艺人中相当一部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艺术教育,艺术素养审美能力与技巧有限。比如,一些从事工艺雕刻的艺人,他们对创作的题材以及如何表现题材等问题理解不够深入,在作品的构图、布局以及虚实表现等方面把握不当,偏重于表现技巧,突出繁杂的用工,造成过度雕琢,结果冲淡了原本想要表现的主题。再比如,在漆画的创作上,一些艺人对漆画美的本质把握不够,不懂得如何恰当表现漆画的材料美,而是利用漆画的材料去追求油画的表现效果,结果难以找到有效的创作出路,影响了个人的艺术发展。这些缺憾都是由于审美素养不足造成的。

(二)技艺跨界融合传统的师徒制和家族传承的习艺方式,使得很多从业者缺乏系统的技法教育和训练。他们常年埋头于本工艺“派别”的创作与生产,主动或被动地隔绝了和其它工艺“派别”的技艺交流,而且随着传统技艺传授的递减规则,他们所掌握的技艺逐渐萎缩、单一。

(三)视野开阔拓展过于实用的学艺目的和过于功利的生产目的,使得艺人们不愿也无暇关注工作以外的事情。他们不懂得“艺术源于生活”的道理,不懂得他山之石的妙处,不懂得厚积薄发的深意,而是囿于狭小的生活和工作圈子,对外面的世界、同行的创作、兄弟工艺的发展、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等知之甚少,创作、生产和经营上都存在着盲目性和被动性。

(四)方向明晰确定骨干艺人就学习而言,他们早已过了学徒期,出师多年;
就技艺而言,他们也早已学到了师傅所要教授的全部技能,并能独当一面,有些人甚至还有了自己的企业。但他们和父辈不同的是,他们所生存的这个时代倡导创新,鼓励创新,他们也希望能通过创新获得更好的发展,但他们的能力和认识难以支撑这个愿望,尽管踌躇满志,但对创新的方向认识不清,致使事与愿违。因此,困惑与迷茫的情绪时常侵袭着他们。

二、继续教育的偏差与误区

工艺美术行业举办培训班,使从业者接受培训,对于人员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但偏差与误区还是存在。

(一)资金投入不能满足需求由于工艺美术分布与发展状况的不甚均衡,各地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对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因而资金投入各异,但就总体而言,投入满足不了实际需求,造成了培训只能在比较有限的区域、门类或层面上开展。为推动行业继续教育,2008年,文化部设立了“传统工艺美术保护部级培训项目”。三年来,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在全国举办了26次培训,2300多从业者从中受益。地方协会中,河北、云南和浙江等少数几个地方政府也开展了几次培训,但由于政府资金投入额较少,办班规格和数量均无法达到理想的状态。资金投入不足还会带来继续教育持续性不够的问题,难以形成长效的继续教育机制。2008年文化部立项的培训项目原本开了个好头,一些新颖的培训模式还产生了非常良好的效果,为今后的行业继续教育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后续资金不能及时跟进,使得刚刚形成的良好教育态势半途而废。这种情况在上述展培训的几个省份则更是如此。

(二)培训模式需要创新推广当前的继续教育在形式上大都沿袭传统,因为要惠及更多的人,培训方案就不能顾及受训人的个性需求和各工艺门类的特殊性,教育机构也不会潜心探索和普及能适应不同类型的多样有效的培训模式。大多数的培训都是单纯的知识灌输,教师按既定的课程方案讲,学员似是而非地听,自由宽松,“一曲终了各自散”。这样培训方式对大多数学员而言,难以获得收益,更难以对课堂之外的艺人产生吸引力。也有一些培训创新形式,采取教学与产区结合、与创作点评结合等形式,密切联系理论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这些都是局部的行为,教育机构也没能进行模式的总结与推广,不能形成广泛共享的经验。因此,培训模式的探索与推广工作开展不够。

(三)培训内阻需要各方化解首先,艺人大都是经营着或隶属于某个企业,他们为当下的工作所牵制,企业主大多数时间奔走在接单、生产、交货、再接单……之间,他们不愿意为“务虚”的学习而放弃唾手可得的利益,员工的时间更是不能自主,所以他们及其所属员工大都没有多少机会参加继续教育。即便参加了培训,也因为生产、生活的压力,因为来自企业的压力,而时常干扰了有限的学习与培训。同时,社会上一些不太务实的培训班,使艺人们对培训产生了不良印象,他们认为培训就是走过场,搞形式,难以产生实效,故而产生了下意识的抵触心理。

三、多方协作,形成合力,期待继续教育的持续高效

工艺美术行业的继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相关各方,包括政府、行业协会、企业(艺人)和培训机构等。只有相关各方统一认识、紧密配合、各尽其责,才能获得持续高效的发展。

(一)政府须将相关政策落到实处,并给予持续、充足的资金投入《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对传统工艺美术提出了很多切实的办法,如第三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工作的领导,采取有效措施,扶持和促进本地区传统工艺美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第九条规定“国家对认定的传统工艺美术技艺采取下列保护措施:……资助研究,培养人才。”第十六条规定“国家鼓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采取必要措施,发掘和抢救传统工艺美术技艺,征集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培养传统工艺美术技艺人才,资助传统工艺美术科学研究”,使工艺美术保护形成了有法可依的良好局面。因此,各级政府均应从保护和促进工艺美术行业发展出发,制定扶持所辖区域实际的工艺美术人才提升政策,以切实有效的政策营造良好的继续教育氛围。更为重要的是,政府还要根据当地工艺美术行业培训的需求情况投入足够的资金,开展更多的类似于文化部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部级培训项目”,让更多的工艺美术人才能有机会接受其所需要的培训。同时,这些资金投入还须具备长期的规划,以保证培训的可持续性。政府还须对培训效果实行监管和考核,以利于促进培训各环节取得实效。

(二)行业协会要做好培训规划和人员组织工作,并提出相关保障措施各级行业协会应当对所辖区域的工艺发展状况、各工艺门类现状以及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要求有着清晰的了解,周密策划,科学合理地制定人才培训计划。深刻领会国家或本级政府关于文化创意产业乃至工艺美术发展的相关政策,适时向政府主管部门献计献策,及时提出行业人才培训申请,并按培训规划合理使用培训资金等各类资源。增强服务意识,与企业和从业者保持良好的联系与沟通,大力宣传继续教育对于国家、企业和个人发展的意义,在培训项目确定后,按规定选拔并组织人员参加培训。做好培训过程监管、培训效果评估以及长效的跟踪调查工作,以利于后续培训能得到不断的提高。为了能从政策上引导工艺人员积极参加培训,鼓励企业重视员工继续教育,行业协会要协同政府制定相关保障措施,在职称评定、荣誉评比和奖惩办法上设定相关条款,多管齐下,增强从业人员接受培训的主动性,以配合各项培训计划的有效实施。

(三)企业要调整对继续教育的认识,并给以必要的支持企业是工艺美术产业的基本单元,也是工艺人的存身之所。企业经营者的胸怀和眼光对于员工素质的提升和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企业经营者要加强学习,拓宽眼界,提高认识,充分理解员工继续教育与工艺创新、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灵活积极配合相关行业协会和教育机构,有计划选送员工参加适合员工本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工艺培训;
摒弃技术封闭观念,鼓励员工在更广大的平台上进行技艺交流;
灵活处理好员工学习与企业生产之间的矛盾。企业还要尽力为员工参加培训提供便利,在学习时间、可能需要的资金援助以及交流内容、空间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对于一些未来可能出现的、会引起企业经营者忧虑的问题,诸如员工队伍的稳定、核心技术的保密等,企业可以考虑签订培训协议等措施予以防范。

(四)教育机构必须探索创新高效的培训模式作为行业培训的具体实施者,教育机构必须要牢牢植根于工艺传统,还要立足行业发展前沿,敏锐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同时还要与行业协会紧密配合,增进沟通,从行业协会这个平台,更多地了解行业存在的问题及需求。教学是培训机构的核心职能,教育机构要多方探索有效的培训模式,优化培训方案,精做培训课程,大力改善教学实训条件;
建立优质开放的教师资源库,掌握各类工艺产业的考察资源,为教学活动创造条件。同时,还要不断分析、总结培训经验和得失,推广成熟经验,提高培训效果。以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的行业人员培训为例,他们通过近四年举办的五期培训,就探索、总结并积累了很多可贵的培训经验。他们每一期的培训方案都是精心编制并经专家委员会反复论证的,他们的师资库集中了国内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实训条件和考察资源也都极其优越。

艺术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培训机构;
教育培训;
营销策略;
艺术培训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3-0055-02

教育培训行业在近几年里的发展成果是有目共睹的,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年时间,但其发展的规模以及发展的速度都是让人惊讶的。而教育培训行业的迅猛发展离不开我国当前教育所主导的方向,那就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种新形式,在素质教育下要求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再是单一的文化素质要求。从家庭的角度上来说,孩子的教育问题俨然已经成为每个家庭中的头等大事,各个家庭也愿意在孩子的教育上进行经济投入,而教育培训行业也正是看到了这块潜在的市场,因此教育培训行业才能够取得如此快的发展速度。从我国当前的教育体系来看,各个学校虽然也已经丰富了教学内容,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还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还是存在着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很多学校在音乐、美术等领域的师资力量不强,而教育培训行业较为灵活,可以将社会上闲散的专业人才聚集在一起,共同发展教育培训行业。

一、艺术培训的市场研究

第一,国家的大力支持。当前,我国多数艺术培训机构都是属于民办学校。在有关文件中明确指出民办教育是推动教育改革的主要力量,明确定位了民办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行业中所占的位置,大力促进了民办艺术教育培训机构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第二,家庭的投资消费。知识经济主导的革命,普通百姓消费结构有着很大的变化。对于培养孩子的家庭而言,教育成本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支出。想要买东西就必须要付钱,在接受教育的基础上,还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并且每个家庭都将教育作为优先投资项目进行安排。通过有关调查发现,全国城镇居民的教育与文化消费已超过了总消费支出的速度,已经成为了家庭消费中主要消费。

第三,高校招生政策促进了艺术培训行业。艺术特长生也是高等院校自主招生的一部分,每一年都会有很多成绩达到一定要求又具有艺术专业特长的学生被录取。艺术特长生在申请普通高校,并通过招生院校艺术水平测试,而且达到了高校招艺术特长学生的条件,就能够在高考中享受降分录取的政策。除了高考之外,小升初中、中考都有艺术特长加分规定,进而激发了更多青少年投入艺术教育海洋的欲望。在艺考招生规模逐渐扩大下,设立艺术专业的高等院校越来越多,报名参加的学生数量也逐渐增多,近些来“艺考热”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诞生了很多艺术高考培训机构。

二、某艺术培训公司的营销问题研究

?菖?菖艺术培训公司和我国当前很多艺术培训企业经营模式有些相同,其课程时间、课程定价、营销模式等都具有典型性。所以,以?菖?菖艺术培训企业为主要例子,讨论此企业的创业营销策略,这对于研究我国艺术培训公司创业营销策略实证具有重大作用。

?菖?菖艺术培训企业共有15名教职工作人员,并设有专业人员负责营销。结合 ?菖?菖艺术培训公司最近两年运营情况而言,此组织机构在日常运营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整合各个层次和各个部门的作用,达到了公司年度预期制定的目标。同时,?菖?菖艺术培训企业为了满足市场发展的要求,还经常做出一些调整,维护组织的整体形势和架构,并没有对企业模式和结构做太大的改变。可以说,此培训企业由于工作人员少,设置这样组织机构能够满足环境变化的要求,在环境变化中有效调整和推动发展。在进行具体业务操作中,企业更是以营销部门为主,营销部门需要参与到企业各项工作中。但是,由于营销团队人员数量不足,再加上营销整体水平还有待于提高,想要满足企业发展对营销团队提出的要求,就需要加大力度建设销售团队。

(一)4Y营销策略的问题分析

1.设置课程。在设置公司的课程中,主要结合总公司提供的大纲进行设置,并没有创新和转变,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质量也缺少固定的考核标准,教师队伍很不稳定,很难确保教师资源的质量。

2.定价单一,与消费主流有些脱离。当前定价是98课时9 700元、46课时5 800元,单一的定价策略,很多家长都很难接受。再加上课程标准定价有些高,贫困家庭根本负担不起。

3.营销途径狭小。信息管理结构不均衡,企业营销渠道小,只是针对校区附近的人群进行营销。

4.促销活动不多,并且没有任何吸引力。当前?菖?菖艺术培训企业自从成立以来,就没有为企业宣传过,也没有举办过几次促销活动,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知名度。

(二)新营销策略的问题分析

1.体验质量达不到客户要求。在体验活动后获取了很多潜在客户的信息,邀请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到培训中心参与体验课程,学生所参与的体验课程与?菖?菖正式会员课程相同。因为缺少课程顾问,在邀约3位以上儿童家长后,就没有多余时间与家长沟通,这样就浪费了很多客户资源,很难继续进行交易。

2.数据库不完善,没有及时关怀会员。由于?菖?菖艺术培训公司刚刚成立不长时间,使用客户数据库率低,造成客户数据库出现了信息不健全、不准确的现象。同时,企业也没有及时管理会员和目标客户,严重影响了营销成功率。

3.网络营销水平低。结合实际情况来讲,企业只是在微信公众平台中宣传有关于企业的活动,而并没有通过其他网络途径来宣传企业活动,网络营销力度小,再加上单一的营销渠道,其最终的营销效果可想而知。

三、改善艺术培训公司营销的建议

(一)4Y市场营销的建议

1.从研发产品上的策略建议。一是高水平、高质量的师资队伍,这就需要?菖?菖艺术培训公司在招聘教师中,要求应聘人员的学历为学士以上幼儿师范院校毕业,只有这些专业的施教人员才能够保证艺术培训公司的师资队伍。二是有效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企业应采用小班教育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有效结合的方法,课堂中展开绘本故事自然会集中儿童注意力,教师在开展形式多样和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儿童营造出快乐、有趣的成长环境,转变传统教育中死板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艺术培训公司的客户,也就是学生喜欢上我们艺术培训公司的教学方式。三是在设置课程中,应在立体和平面课程中,使儿童接触多种艺术创作形式,使用多元化的创作媒材,唯有做到这样,才能保证设置的课程,满足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

2.从产品的定价上的建议。企业根据消费需求,采用多种定价对策:一是选择定价目标时,结合总公司定价与二线城市消费状况,对定价综合制定,确保定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二是在满足消费者要求上,多元化的定价。每种价格都会对不一样的目标消费群体起到不一样的效果。

3.从客户渠道上的建议。在使用创意美术培训营造渠道对策中,?菖?菖艺术培训公司应从三方面上入手,即拓展营销渠道,壮大营销团队,加强管理信息渠道,构建起高效、完善的市场营销渠道。

4.从产品促销上的建议。?菖?菖艺术培训公司应采用画展、专业顾问、会员营销和报名优惠等等形式来达到预期促销的目的,制定多种促销策略根据消费群体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消费策略。

(二)新型营销的建议

1.营销中的体验营销。体验营销在当前的营销策略中已经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营销策略,通过体验营销可以让客户更直接地感受到艺术培训公司的相关产品,这样可以更好地向更多的客户提供体验的服务。而在传统的课程顾问营销中,艺术培训公司只有3名课程顾问,也就是说一次最多为三名顾客介绍我们公司的相关产品,提供相关的服务,这样就无法为更多的客户介绍。从以往的试听环节来说,培训公司都会将试听的小朋友与正式的会员小朋友一起上课,因为试听的小朋友是刚刚来的,而以前的会员小朋友是有一段的上课时间了,因此他们共同上课时的表现是不一样的,这样就会给来试听的小朋友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让他们从心理产生排斥心理。

2.营销中的关系营销。首先,通过对客户的资料了解,建立艺术培训公司的客户资料库,并且定期对艺术培训公司资料库中的客户进行联系和沟通,主动介绍本公司的相关产品,并向客户提供相关的服务,以此来拉近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其次,提高艺术培训公司对会员的关怀度。在开发新会员的同时,也要多多关心老会员,通过与老会员的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通过提高对他们的服务来培养会员的忠诚度。

3.营销中的网络营销。网络营销是当前最为热门的一种营销手段,也是符合?菖?菖艺术培训公司当前运营状况的一种营销手段。其一,网络营销中的微信营销。微信是现在人们不可缺少的一种交流软件,通过微信营销可以加大营销面,通过微信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菖?菖艺术培训公司。其二,网络营销中的软文营销。软文营销是指在网上的各个贴吧中发关于?菖?菖艺术培训公司的帖子,让网友在浏览贴吧的同时了解?菖?菖艺术培训公司。

四、结语

通过对?菖?菖艺术培训公司市场环境的分析,我们了解了艺术培训行业想要取得长远的发展,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营销手段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菖?菖艺术培训公司相关营销策略的分析,槲夜的艺术培训行业的发展指出了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富珠.小微型艺术培训公司创业营销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15.

[2] 周沫.M艺术教育公司的营销战略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14.

艺术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艺术类高职院校;
工作室制;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0-0009-02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最早出现在欧洲,1919年在德国魏玛建立的国立包豪斯学院,开创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先河,包豪斯设计学院创立了“工作坊”的教学模式,建立了诸如印刷作坊、陶艺作坊等多个工作坊,其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步的教育体系至今都影响着世界设计教育。这与当前艺术类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和职业教育特点需求不谋而合,可以说在艺术类高职院校推行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有其必然性和先天优势。

一、艺术类高职院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艺术类高职院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训工作室为载体,将课程体系、实训教学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将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转变为面向艺术设计实践的全面开放式的教育教学模式,以课程理论知识传授为基础,以艺术设计专业技术的应用为核心,以双师型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为主导,以虚拟或真实项目为驱动,将企业需求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在工作室承接和完成艺术设计项目的过程中完成专业技术的综合训练。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本、以专业工作室为依托,以完全准就业的形式在工作室完成专业设计课程,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与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有效地促进了艺术类高职教学与就业的自然衔接,真正实现了培养“心灵手巧、德艺双馨”,集理论、实践于一身,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二、艺术类高职院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推行形式

当前,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在高校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运用,艺术类高职院校有其专业特殊性,结合笔者工作实际,通过对所在院校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推行过程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总结得出艺术类高职院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三种具体推行形式。

(一)带项目进工作室

艺术设计教学,特别是实用艺术设计教育,尤其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实训实践课程在艺术类高职院校占据很大比重,此时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通过带项目进工作室,将实训工作室、课程与实践融为一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从一个实际或虚拟的项目出发,学生参与并完成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的全过程。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了解一套较为完整的设计程序,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学会分析研究对象,发现并解决问题。

工作室的项目课程教学注意“虚实结合、循序渐进”。根据我院在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带项目进工作室应遵循从虚拟到实际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学生学习阶段特点,从虚拟的项目出发,让学生学习、熟悉基本的流程。在取得了一定艺术设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再将企业或社会的真实项目导入课程,实际完成设计任务解读、市场调研、设计方案制作等一整套的项目任务,真正实现将过去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转化为学生面向企业、面相项目、面向市场需求的综合的开放式教学。

(二)引企业驻工作室

当前适逢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加之地处苏南地区的资源优势,大大小小的文创企业扎根长三角一带,笔者所在学校凭借悠久办学历史和过硬的专业优势,吸引了一大批业内知名企业洽谈合作。本着充分发挥学院专业优势和校企双赢的原则,学院邀请与我院专业相契合的且对艺术设计、文化创意有着强烈需求的企业进驻校内实训工作室。如环境艺术专业与东南电梯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东南空间设计研发中心;
服装设计专业与好麦尔服装有限公式合作成立的好麦尔花型设计部;
玩具设计专业与万宝宠物玩具合作成立的万宝宠物玩具研发中心等等。这些与专业紧密契合的企业,将企业的设计部、研发部甚至打样制作部延伸或整体设立在学校的实训工作室,在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按照企业的运营及管理模式运作。校企双方从专业和行业的共同性寻找契合点将艺术设计实践课程与企业设计实务相结合,让学生的艺术设计实践在真实的企业环境和设计师岗位上实现完成。这种基于行业技术标准,面向企业岗位需求,针对专业培养要求的工作室式人才培养方式既解决了企业用人、产品研发以及创意创新等方面的问题又锻炼了艺术类高职学生的专业知识、岗位实操能力同时又大大促进了艺术类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建工作室入企业

实训工作室作为艺术类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重要场地和空间,它是教师开展教学,学生学习实践的场所,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做出大胆尝试,让实训工作室走出学校,走进企业。例如珠宝首饰设计专业联合苏州渭塘珍珠宝石城将苏州工艺美院・渭塘珍珠创意产业发展中心设在珍珠宝石城内,利用企业资源优势让学院实训空间扎根企业,全面实行企业的管理和运作模式,让艺术设计实践深入市场最前沿。由于艺术设计不同于传统的艺术门类,它是一门涉及到文化、生活、经济等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与当前的流行趋势、市场走向密切相关。艺术类高职院校将实训工作室设立在企业内部,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不仅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技能还全面体验企业氛围,接触艺术设计行业前沿信息,这对他们今后设计职业生涯发展大有裨益。

三、艺术类高职院校推行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规章制度建设。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推行,首先要有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一是,建立学院、系部、工作室负责人三级管理机制,明确职责,既保证有效领导又给予系部和工作室以灵活性。二是,制定完善的工作室进驻准入、开放共享的制度。坚持工作室人驻企业必须与学院专业相契合的原则,引进完善的企业管理机制,把工作室的管理规章制度与企业生产项目管理制度相互融合。实训工作室对全院师生开放共享,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开放式实训教学和各类实践活动。三是,完善实训工作室软硬件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专人专管,建立运转记录、操作规程、工作方法等规章制度;
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实行实训工作室信息网络化管理。四是,完善实训工作室的创收与经费管理,把所有对外为社会服务、企业、设计制作的项目纳入管理规范化范畴,在艺术类高职实训工作室中采用比较宽松的经济管理操作方式,合理分配设计项目所获得的赢利,形成良性多赢的激励机制。

(二)加强实训工作室软、硬件建设。实训工作室作为艺术类高职院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载体,是艺术设计教学、实践的实体平台,因此建设适应艺术设计各专业发展要求的现代化实训工作室至关重要。首先要加强实训工作室硬件建设,健全实训工作室的空间场地与基本设施设备。我院在新校区建设之初就精心设计、科学规划,建成占地面积达38860平方米的实训工作室区,并根据广告、摄影、环艺、服装、陶艺、书画等不同专业特点建有实训工作室66个,按照现代艺术设计和传统工艺美术类别做好实训工作室内部格局整体设计。学院为各实训工作室配备适应专业发展要求的实训设施、设备和器材,利用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工作室,以企业或社会捐赠等多种形式充实现代化的实训设备资源,同时坚持互惠互利的原则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发挥企业先进实训设备的资源优势。其次要加强实训工作室的软件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当前跨界融合的多系多年级多班级混合的教学、弹性工时、学时的引入都提出了信息化管理的需求,我院积极争取各级各类国家、省级高职院骨干、示范建设机会,优化实训工作室软件建设,实现了实训工作室网络信息化,重点建设的大师工作室技艺传承摄录系统全部采用数字化记录设备,全程实现高清摄录,数字存储,实时转播。

艺术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美术教学 素描训练 艺术造型

一、素描艺术的基本审美特征

素描是最基本、最直观、最朴素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在素描过程中,通过独具个性的视觉形式把具有丰富情感的内涵融入固定形式中。在素描作品中,相对于内容来说,形式基本上是确定的,并且有其相对的独立性,素描这种视觉艺术较完备地呈现出独特的形式美。素描遵循形式美的法则,才能更形象贴切地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最终实现绘画艺术造型与素描写意的完美结合。素描是通过线条进行艺术造型创作的,线条之于素描相当于语言之于文学。素描能够以固定的艺术造型表现丰富的内涵,主要源于由线条构成的形象,是熔铸创作者的审美情感因素,使观赏者从素描作品形成的有限时间内,通过激发丰富的想象,进一步联想作品产生前后涉及的延续性情节,其中充满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个性等要素。成功的素描作品通过线条将人物的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把人物的神态、表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欣赏者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出更丰富的生活情景,产生强烈的审美意识。素描艺术总是通过可见的艺术形象,表现其蕴含的丰富精神内涵和复杂情绪律动,通过有限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折射出无限广阔的审美情感世界。素描作品的存在形式,体现了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艺术表现方式,其再现性和写实性是客观存在的、表象的、物质的,但更主要的是素描作品同时又具有写意、表情的艺术特征,这是融合创作者主观情感认识的精神产品,是思想意识化的作品,是具有多姿多彩的、涵盖时代意义的美术作品,具有特定的审美价值。

二、素描训练是培养造型艺术能力的基础

造型艺术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艺术变化,要具有容纳和选择性。素描训练不是单一的技能训练,主要从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出发,进一步提高艺术审美能力,是提高创造性思维的基础。通过素描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和观察能力,夯实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作为艺术的造型基础训练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以写实为主,先锻炼对事物艺术形象的真实描绘能力,通过体积、结构、空间、明暗和质感的训练,培养学生对基础造型方法和规律的了解和掌握。这期间适当多让学生临摹范画和图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初学者的困难程度,充分激发学生对绘画的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力和理解能力。二是实践艺术的风格转换,素描训练是从简到繁、由浅入深融思维和创造为一体的造型过程。初学素描时,学生由于缺乏对客观对象的认识和理解,尽管他们有正确的视觉感受,但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往往不能正确分析形象的特征、结构和内部联系,缺乏整体观念,喜欢钻入局部,结果费力不讨好。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肯定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树立整体观念,正确了解物体的内部结构,教师可通过石膏几何模型分层次讲解物体的基本组合。如用圆柱体的构成分析杯子的结构,用球体和锥体组合梨的结构等。利用学校第二课堂进行素描训练时间比较充足,作业以写生练习为主,参加者基本是各班的美术骨干和美术爱好者,因而写生内容和作业要求应严格一些,画幅的大小尽量按标准尺寸。初期训练先从灯光作业入手,因灯光光线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对物体的理解和塑造。画明暗不是一种累赘,而是一种表现因素,不同光线的作用,使物体呈现出不同的状态,通过局部或整体练习,增强学生对明暗对比的认识。对绘画水平较高的学生,要增加作业的难度,用自然光或散光进行训练,也可用结构画法,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准确、更深入地分析和表现物体的结构,达到分层次训练、整体提高的目的。

三、在实践训练中培养审美情趣

课外速写指学生在课余时间画的小速写。这种速写时间短,要求只画出基本形体、动势、比例和结构,不要求画得十分完整,可以直接对物写生,亦可根据记忆默写。无论室内室外,人物还是景物,主要是一个“勤”字。临摹在课堂教学中最为普遍。通过临摹,学习前人的技法,学生掌握较规范的方法步骤和处理画面效果的手段。在临摹中培养学生的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克服简单的描摹,严格按照绘画步骤逐步深入。作画要有信心和毅力,明确培植那种炽热的欲望,你必须懂得大多数想法来自于铅笔的另一端,而不是笔尖。一切自然的东西不经过艺术加工和处理,不能成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每一张学生的素描作业,都反映着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在评画时要多启发、多诱导,尽量保留学生的绘画个性,不要一刀切。画面的主观处理是艺术创造不可缺少的,大胆取舍和夸张有利于表现画面的主题。

四、素描训练重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素描是一切美术造型的基础,素描训练要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在素描训练中,只有应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严格而系统的训练才能达到逐步提高的目的。中学素描训练虽然受时间、场所等众多因素的制约,但如果抓住几个要点进行科学训练,就一定能达到训练的目的。素描训练应重视指导学生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不管什么风格的基础素描,它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只是对素描造型诸要素各有不同的侧重。在历年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在基础素描教学中应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要求学生用写实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是十分重要的。既应重视基础训练必须具备的各项要求,使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更应重视指导学生以客观物象为依据,表现物象的真实,以写实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在素描训练中,要重视指导学生以写实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注意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调整修改习惯,通过素描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审美等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