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专家们把设计分成平面设计、立体设计和空间设计,或叫二次元、三次元和四次元的设计。也有将设计分成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和商业设计三大类。还有将设计归纳为视觉、产品、空间、时间和时装设计等五个领域,把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环艺毕业总结【五篇】,供大家参考。
环艺毕业总结范文第1篇
前些年专家们把设计分成平面设计、立体设计和空间设计,或叫二次元、三次元和四次元的设计。也有将设计分成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和商业设计三大类。还有将设计归纳为视觉、产品、空间、时间和时装设计等五个领域,把建筑、城市规划、室内装饰、工业设计、工艺美术、服装、电影电视、包装、陈列展示、室外装潢等许多设计领域系统地划分在不同的五个领域之中。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倾向于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自然-人-社会”作为设计类型划分的坐标点,按设计目的之不同,将设计大致划分成:为了传达的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为了使用的设计--产业设计和为了居住的设计--环境设计三大类型。环境艺术设计是对人类的生存空间进行的设计。区别于产品设计的是:环境设计创造的是人类的生存空间,而产品设计创造的是空间中的要素。协调“人-建筑-环境”(“人-建筑-环境”是1981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十四届会议主题。这里指的建筑与环境可以分别理解为人造环境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使其和谐统一,形成完整、美好、舒适宜人的人类活动空间,是环境设计的中心课题。环境设计的类型分为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室外设计和公共艺术设计等。“安全、健康、便利、舒适”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城市环境的四个评价标准。环境艺术设计不是阳春白雪、茶余饭后享受的东西,而是一种社会生活需求,所以毕业设计教育不能光是上课听课,学生必须亲自从事设计,在实践课题中训练自己,通过四年时间学会扩展运用知识的能力。环境艺术艺术设计毕业设计教学是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人才培养质量全面的、综合的检验,是对学生毕业和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衡量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设计思想,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毕业前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实践训练。在毕业设计工作中,要认真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生产相结合,教育与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多学科理论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
二、目前艺术设计类毕业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2014年以来作者所在学校启动了“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多样化改革”,根据艺术类专业特征,制定了凡事学生在市级以上展出独立完成的优秀作品;
被企业、政府、机构等采用、收藏的艺术(设计、绘画)作品,并取得相关采用、收藏证明可以进行艺术毕业设计的多样化改革,根据作者长年的环艺毕业设计教学经验归纳仍有如下问题:
(一)毕业设计中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够,学生迫于就业、考研、公务员考试或其它就业考试花在毕业设计上的时间不够;
(二)环艺毕业设计的选题面窄,设计类型单一,很多选择室内设计中的家装设计,毕业生选择意愿不强;
(三)对设计市场的调查研究依赖于网络,缺乏真实市场的考察研究,指导教师则缺乏“双师型”教师;
(四)因缺乏对市场的熟悉所做施工图没有市场实用性与规范性,理论与实践脱离,大部分设计作品都是“虚拟”设计;
(五)毕业设计的检查、评分制度走形式、不客观、不规范,因有毕业设计没过的学生跳楼自杀(如2015年5月18日中南大学学生跳楼事件)而降低毕业设计严肃性,出现有的学生放松毕业设计要求依赖别人或网络代做毕业设计。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举措
(一)以指导教师为第一责任人,加强管理,规范流程制度
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组织与管理工作直接在主管院长领导下,一般为校、系、专业教研室三级管理,校系对毕业设计的管理主要为宏观组织与管理,如制订毕业设计工作的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组织毕业设计检查、评估、考核和经验交流活动。毕业设计主要工作为系部有关毕业设计工作的管理制度和工作部署,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特点,拟订毕业设计具体工作计划和实施细则,安排毕业设计教学任务,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的直接管理与教学者为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在确定毕业设计任务书时要结合自身专业特征进行毕业设计课题公布,检查和督促毕业设计质量和工作进度。
(二)完善毕业设计课程指导体系
环艺专业的毕业设计课程体系内容涵盖了艺术设计的专业知识与所有基础与专业课程。在就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指导教师更有职责带领学生走进市场,结合实践完善课程教学模式,在市场调查研究中开题,避免学生毕业设计开题的盲目性、随意性,在阅览丰富后充分设计撰写好开题报告,参考优秀经典设计作品去分析观察挖掘环艺设计的特性,在开题报告中可以自定题目,也可以参考优秀经典作品题目,更可以根据市场考察后自己确定开题。指导教师审核学生的开题是否有市场前景、创新性,选题是否切入性强,初步设计思路是否明晰,设计方案是否可行,施工图、效果图能否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方案的构思是关键环节,根据方案最后效果的表达是否优化了空间结构与外部形态,在材质、色调、尺度方面搭配是否合理、材质运用是否得当,施工图的图层、线型、界面、节点等等是否规范标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一对一的辅导,有条件的采取“双师型”辅导,在成绩评定中客观、真实公平。我们采取了指导教师评、阅卷教师、答辩教师、教研室集体这几个步骤平分。科学严谨实用的毕业设计教学指导体系是教学保障,如毕业设计的图纸规范化,设计方案系统完整、艺术表达效果、设计的原创真实、设计元素、设计文化内涵都需要有一整套的体系。
(三)环境艺术毕业设计的应用型发挥
“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在就业竞争压力膨胀的年代,人们都希望学技找工作,“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是应用技术型高校新的教学理念,应用型高校的毕业设计是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展示与总结,是探求科学研究的基本实践,是将艺术、技术融入实践中,培养人才的创业、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毕业设计开题之际指导教师必须带领学生进行市场调研,收集开题需要的详细现状信息,按照环境艺术设计的国家与地方标准进行设计,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新材料、新技术与工艺,开题报告要对选题进行详细的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包括应用前景)、国内外现状及水平进行阐述,要根据自己现有的专业基础对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与工程技术方案和准备采取的措施做好规划。指导教师要对学生开题报告的可行性、程序计划做全面的审查评价。鼓励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利用电脑辅助手段绘制施工图(不少于二十张)、效果图不少于六张并进行设计说明的撰写,设计方案在指导教师指导下不断完善包括设计的功能区的平面布置图设计、设计元素的利用、设计审美造型效果、材料色彩搭配等等细节做深入工作。
四、环艺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实效
环艺毕业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毕业设计;
艺术设计;
专业教学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在此基础上,高职教育也进入了大发展时期。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如今的高职教育已具备相当的规模,高职院校数量、每年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在整个高等教育中均占很大的比重,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相比规模的快速扩张,我国高职教育的质量提高并不快,且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高职教育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办出自己的特色和水平,真正成为一种独立的、无法替代的高等教育类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乘高职教育发展之春风,高职层次的艺术设计教育也得以迅猛发展,招生人数逐年上升。但传统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等日益呈现出了其不合理性。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如何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艺术设计人才,让学生学有所成,顺利就业,是摆在所有高职艺术设计教学工作者面前的课题。
毕业设计是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因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性而具有独特的要求。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毕业设计相当却不同于一般高等学校的毕业论文,它要求学生针对某一课题,综合运用本专业有关课程的理论和技术,作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或项目方案,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探索性和开创性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次重要的实习。通过毕业设计,可使学生对某一课题作专门深入系统的研究,巩固、扩大、加深已有知识,培养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作为检查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评定毕业成绩的重要依据。
为总结我国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高速发展期间取得的毕业设计课程教学经验和成果,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属下的“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之一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多元化研究》课题组成员,我们在全国范围内的高职院校中,挑选了在艺术设计类专业办学方面在地域上有代表性、办学特色明显的二十余所院校,并针对其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进行调研,调研报告结果如下:
一、毕业设计课程表现形式
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最终的表现形式基本为:毕业设计作品和设计项目书(企划案)两大类。学生毕业设计选择哪种最终的表现形式都由学校事先通过教学计划或课程标准等形式在课程开展前统一确定。调研范围内的院校中,按专业分类,以毕业设计作品为最终表现形式的占艺术设计类专业的87℅以上。
目前,毕业设计作品主要分为实物作品和纸质或电子设计作品集这两类,其中,以实物为最终表现形式的主要集中在陶艺设计、服装设计、家具设计、灯具设计等实物造价不高,制作难度相对较少,对设备及场地要求相对不高的专业上。以作品集为最终表现形式的主要集中在产品设计、动画设计、平面设计等适合用图片、影像等形式表现,实物制作困难且对设计意图表现无太大意义的专业上。
设计项目书或企划案可将表达设计意图的图片和文字及其他相关策划等多种形式的信息都融合在内,目前,以它为最终表现形式的主要集中在企业VI设计、会展设计等专业。纸质档绝大多数要求按实际要求印刷和装订,并公开展示,电子档绝大多数要求公开循环播放展示,并将关键信息打印出配合展示。
调研结果表明,设计项目书或企划案为最终的表现形式时,学生易于管理,相关管理和投入相对较少。但最大的困难在于学生工作量大小的控制和学生创意设计的指导。
毕业设计以实物为最终的表现形式,具有最好的教学效果和展示效果,且最利于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对学校和学生的要求也越高。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比较适合以实物为最终毕业设计表现形式的专业为:陶艺设计、服装设计等。学校方面需要有足够数量的实物生产或样品制作的校内实训室或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制作提供设备支持。就这点而言,相对更适合这一要求的专业需满足的条件为:专业设备数量多以保证参与实训的每位学生的使用;
设备造价和场地要求在学校实训室建设资金承受范围内;
设备使用相对简单、安全;
设备耐用且耗材价格合适等。教师方面,对学校的师资要求也相应提高。在毕业设计实物制作时,须有相关教师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指导及相关管理。课程开展时,不但需要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还需要相关的设备维护管理员、技术实训指导教师等人员的参与。就学生而言,最现实的问题还在于费用投入的加大,增加学生的经济负担。以服装设计专业为例,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09级学生毕业设计需完成一系列不低于五套服装的实物制作,单主要面料成本费平均为445元,还不包括其它辅料费和材料购买时的路费等相关费用。
二、毕业设计的选题
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方式基本为:教师结合专业教学和学生等实际情况给出一定命题、企业提供项目为载体的命题、学生结合实习单位工作选题这三大类。其中,教师结合专业教学、学生等实际情况给出一定命题所占比例最多,约为78℅。
选题方式与院校所处地是否有相关专业产业环境及该专业的校企合作开展情况有直接关系。院校所处地有相关专业产业环境及专业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好的院校,以企业提供项目为载体的命题和学生结合实习单位工作选题的比率就好,反之则低。如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灯具设计专业09级学生毕业设计全部为中山古镇灯饰企业提供项目,家具专业和服装设计专业09级学生毕业设计绝大部分为中山对应镇的相关企业,即沙溪镇的服装企业和大涌镇的家具企业提供的相应设计项目或学生实习时的项目。类似情况的还有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达利学院的服装设计专业,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的包装艺术设计专业、形象艺术设计专业,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学院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等。
在选题时,教师结合专业教学、学生等实际情况给出一定命题,容易出现内容大多是专业课内容的重复的现象,即选择某一设计主题后,用以往教学中某一方向课程或几个方向课程的内容进行表现,完成一系列的作品即可。唯一不同为作品的数量比以往多,但形式与以往作品基本相同,这使得毕业设计仅仅成为以前专业教学的一次大复习。此做法虽然可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却无太大益处,从而丧失了毕业设计的主要意义。在缺乏产业环境的院校,由于没有或不方便与外界沟通合作,选题的实用性和产学合作性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使毕业设计容易陷入象牙塔中的自编自演,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
在缺乏当地产业环境的情况下,为发挥毕业设计课程的意义,部分院校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使学生的设计命题尽量贴合实际需要。如湖南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就是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主的内地高职院校,所在益阳市的艺术相关产业较薄弱,大面积开展与企业合作的主题设计较困难。其做法为:毕业设计教学除了鼓励学生自己通过实习从企业拿项目外,还将毕业设计题目分为以虚拟企业需要为根本点的创意型作品设计和市场型作品设计两大类。其中,根据专业特点,创意型作品设计主要集中在环境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和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这三大专业群,市场型主要集中在服装设计、湘绣艺术设计这两大专业群。通过学生专业能力和就业情况及毕业设计教学效果情况的综合调研证明,这一改进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教学内容与实际结合力度加大,最终效果也很好。
三、毕业设计教学组织
毕业设计的教学组织不但是一所学校相关教学管理的体现,也与毕业设计最终表现形式及选题方式有巨大关系。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组织基本为:在校上课式,类似半工半读式,交付企业代管式和放羊式。调研结果显示,在校上课式最多,占62℅以上。其中,在校上课式主要集中在教师命题式内容和不需开展实物制作的专业上,也有部分学校为严格管理,统一实行这一组织形式。半工半读式主要集中在与企业合作项目命题的学生中,由于需要不定期去企业实习,所以形式上和工作地点上相对较宽松,但学生监控和管理及以后的评价难度都加大。交付企业代管式主要用于与实习相结合的情况和大部分工艺制作程序须借助企业完成的情况,管理上需与企业方面特别是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做很好的合作和沟通,这一形式的教学效果两极化严重。放羊式也在部分院校和专业中存在,主要是学校相关教学管理监管不到位,指导教师责任心缺失等原因造成。
调研结果显示,导致毕业设计的教学组织出现问题的主要因素为:
学校层面上,对毕业设计工作重视不够,相关教学管理监管不到位,组织不严,放松了对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要求,缺乏相关的制度和管理机制。
指导教师层面上,负责毕业设计指导的师资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指导教师不能认真负责地进行指导工作,指导不充分,把关不严。特别是完全放羊式和委托企业代工式,部分学校存在教师对学生完全放任自流的状况。
学生层面上,有些学生不能理解该课程的重要性及相关要求,没有认真对待毕业设计工作,平时专业学习不到位导致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缺失等。
四、毕业设计教学效果及评价
毕业设计教学效果及评价,是该课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调研结果显示,目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效果及评价基本为:作品动、静态展示,毕业答辩,平时成绩考核,企业考核等。绝大部分学校设置有毕业设计答辩环节和毕业设计作品汇报展。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当前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效果及评价的最大问题在于两点:其一,考核和评价形式大于内容;
第二,教师评价为主,企业和社会参与评价少,孤芳自赏成分大。
人才培养质量最终的评判者为社会和用人单位。所以,社会及用人单位参与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的评价是教学水平、学生学习水平评价的根本。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院校在毕业作品评价及毕业设计答辩环节中,除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外,还邀请了企业人员、行业协会人员等多方社会相关专家共同组成考评委员会,让学校、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学生的毕业设计评价。以企业项目为载体的毕业设计则直接将设计推出市场,让市场来对其优劣进行评判。珠三角地区的高职院校借助成熟的行业协会体系,其艺术设计类专业基本成立了由校外知名专家、企业家、技术能手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而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毕业设计的评价和评奖已成为学校评价的主流。同时,企业家的参与也为学生的设计直接进入市场提供了通道。
社会参与评价的重要方式还有举办毕业设计作品汇报展。调研显示,学校本身范围内的展出为主要方式。但是,这几年由于政府和相关行业协会和和企业的支持,部分专业拥有了面向社会的更大舞台。一年一度的广东大学生时装周就为广东地区所有高校的服装设计专业提供了一个面向全社会的展示平台。每年全广东省包括高职在内的所有高校皆可参加。这使各高职院校拥有了一个与同行及其他类型高校同台竞技和交流学习的好机会。
五、毕业设计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毕业设计教学工作中,还会遇到其他一些实际问题,这些问题会对毕业设计的开展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其主要有:
(1)高职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压力,和片面着重以就业为导向的工作思路,使许多高职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大量时间都用在外出找工作上,这对毕业设计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2)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与企业的沟通和对学生的指导协调存在一定困难。
(3)艺术设计类毕业设计产生相当高昂的成本给学生造成一定的经济压力。
(4)高职学生本身创新能力的挖掘有待加强。
六、结束语
近年来,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毕业设计课程,虽有一定改进但改进力度和效果远不尽如人意。因此,加强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理论研究,针对不同地域环境的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探索适合新时期高职教育特色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是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刻不容缓的任务。
(作者单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为广东省高教学会2012年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多元化研究”(项目编号:11GJB125128)阶段性成果之一,及2011年度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教研教改立项项目(项目编号:JYC1104)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环艺毕业总结范文第3篇
音乐与舞蹈艺术表演专业是实践与舞台表演艺术,是以展现舞台艺术效果,达到表达艺术内容为目的的形态艺术,表演者须在一定的条件、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艺术作品的二度创作,展现思想与技能相结合的成果。因此,其学科特色即注重舞台表演与社会实践的客观规律。作为音乐、舞蹈艺术专业的毕业生,在其毕业设计的教学环节中,以举行音乐会、舞蹈专场表演为其设计内容,并结合撰写艺术实践体会、学习心得、社会调查报告等,使毕业生进行全方位的专业展示,完成一套更符合音乐舞蹈艺术表演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而不要求其单一的以撰写毕业论文为改革方案,这样的探索举措比较符合其专业特点,也具有现实意义。
一、指导思想与相关分析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院校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环节,在培养本科生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贵州民族大学本科专业培养计划,本科学生必须在第八学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即本科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一次综合考核与展示,体现学生在知识运用能力、专业技能以及独立工作能力方面的素质状况。
鉴于音乐舞蹈学院大多数学生写作基础较差,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往往大多学生写论文都是走捷径,网络拼凑,形式应付,没有起到论文撰写的实际作用,很难达到毕业论文撰写的真正目的。另一方面,音乐舞蹈专业其专业形态属于表演类型,学生从进校至毕业的专业课程均根据舞台表演实施教学,各专业教学计划及其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生专业表演技能和艺术实践能力进行培养(理论、作曲专业除外)而制定的,舞台实践的环节显得非常突出和重要。基于前述两个方面的考虑,为了有效贯彻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贯彻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为了给学生以非常必要的舞台实践机会,有必要将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改革为以专场(音乐、舞蹈)专业音乐会、表演汇报会为主,并与撰写专业学习总结(体会)、艺术实践感想、社会调查报告相结合进行的模式。
二、实施内容与具体操作
音乐舞蹈学院目前所设三个专业方向,即音乐表演(含作曲理论、少数民族特色专业)、音乐学(含民族音乐、音乐普修专业)、舞蹈学。从专业方向分析,基本可以分为形态表演和理论创作。由此,毕业论文(设计)改革分两种模式实施:i)理论性质的专业(民族音乐学专业、音乐理论、音乐学理论选修专业)撰写毕业论文,按学校毕业论文要求实施。2)表演性质的专业(含音乐表演、民特、作曲、音乐学声乐普修、音乐学器乐普修、舞蹈学)实施专业表演(音乐、舞蹈)汇报会并撰写专业学习总结(体会)、艺术实践心得、调查报告的模式。其中,作曲专业学生完成音乐作品创作并演示。具体实施由教研室负责。作曲理论专业由理论教研室指导,表演专业类由声乐、器乐(钢琴、民乐、西乐)、音乐学、舞蹈教研室组织实施。
设计内容包括:
1.音乐会的表演形式可为独奏、重奏、合奏等,音乐学(音乐普修方向)专业的毕业汇报音乐会以重奏、合奏为主。音乐会要有详细的节目单及参加演出的学生名单和指导教师名单。
声乐、器乐、音乐学普修专业学生音乐会(设计)表演可以三种方式进行:1)个人独唱、独奏音乐会(由专业教师推荐教研室讨论同意专业突出的毕业生举行,音乐会演唱作品在8~12首之间)。2)以本教研室毕业班为年级组织的分场音乐会,每场音乐会3~5人。3)自由组合组织音乐会,个人演唱、演奏作品3首。
每场表演汇报会当场给予学生表演成绩评定,教研室安排评定小组,评定小组由5人(含组长1人)组成,均为讲师及以上职称。成绩由教研室根据本教研室制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制。毕业生要撰写2000字以上的四年专业学习总结(或心得),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分初稿和定稿完成,初稿要有指导教师的红笔批改记载,撰写完成后,教研室要组织指导教师进行交叉评阅,成绩评定由教研室组织评定。结合汇报表演成绩,评定最终成绩,由教研室主任填写。最终要填写《音乐舞蹈学院毕业生艺术实践系列活动意见表》(内容包括毕业设计计划表、指导过程记录表、毕业设计音乐会、舞蹈汇报会评分表等),按一式二份制作交教务处存档。
2.舞蹈专业表演汇报会。教研室根据舞蹈专业毕业生人数及学生表演状况确定表演场所选择。每个学生汇报表演涵盖“基训、民间舞、剧目”三个部分。教研室制作节目单成品,节目单供演出及存学生档案用。学生存档节目单一式二份。表演汇报会后给予学生表演成绩评定,教研室安排评定小组,评定小组由5人(含组长1人)组成,均为讲师及以上职称。成绩由教研室根据本教研室制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制。毕业生要撰写2000字以上的四年专业学习总结(或心得),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分初稿和定稿完成,初稿要有指导教师的红笔批改记载,撰写完成后,教研室要组织指导教师进行交叉评阅,成绩评定由教研室组织评定。结合汇报表演成绩,评定最终成绩,由教研室主任填写。最终要填写《音乐舞蹈学院毕业生艺术实践系列活动意见表》,按一式二份制作交教务处存档。
理论作曲专业由理论教研室负责组织,包括民族音乐学专业及其他专业选择撰写毕业论文的,按程序进行论文写作、指导、答辩工作,完成的时间按学校毕业生毕业论文相关规定进行。
作曲专业的论文撰写,分两类进行:其一,毕业生指导老师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根据专业特点提出创作要求,学生写作毕业作品(范围可涵盖器乐、声乐、舞蹈等音乐作品),并写出创作感想以及技术分析,进行作品展示。指导教师对作品进行评判、评语,教研室做出结论并按五级制进行打分。其二,学生可选择撰写音乐理论的相关毕业论文,完成的时间按学校毕业生毕业论文相关规定进行。
音乐舞蹈学院以2011届、2012届试行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方案,以本文方案执行。其中2011届学生为106人,举行音乐会10场,参加学生54人,舞蹈专场演出1场,参加表演人数48人。撰写论文即答辩4人(篇),撰写学习总结、专业学习心得102篇。2012届毕业生133人,举行音乐会11场,参加学生76人,舞蹈专场演出1场,参加人数40人,撰写论文即答辩15人(篇),音乐作品创作2人(件),撰写学习总结、专业学习心得118篇。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毕业设计,学生普遍积极性得到很大的调动,他们均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将自己四年的专业学习展现在舞台,展现给所有的老师和同学,反应和效果良好。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进行分类处理,音乐理论专业的学生也充分体现其理论研究的特点和水平,所撰写的两篇民族音乐理论论文,评选为我校毕业生优秀论文并发表。
尤为突出的是两场舞蹈专场在贵阳大剧院演出,面向社会,充分地展示了民族大学教学水平与教学成果,省政府有关领导、各专业院校和团体的专家老师到现场观看演出,对晚会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特别是一些专业院校的专家同行,得知我院以此方式作为毕业生毕业(设计)的方案,都予以很大的关注和讨论,并认为这对各有关专业院校毕业(设计)内容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探索与改革。其中,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舞蹈专业等学院已经借鉴我院的经验对毕业(设计)方案进行了改革试行。由此可以认为,以一套完整的毕业生毕业(设计)方案为探讨的改革措施,将会对艺术专业院校的音乐舞蹈类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结语
环艺毕业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全日制艺术硕士;
培养方案;
优化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10-0022-03
培养方案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综合。[1]研究生培养方案作为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对于保障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起着基础性作用。
一、新时期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优化改革的必要性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为了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2013年出台的《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深入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单位应依据特定职业领域专门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和职业素养要求,以及全日制或非全日制学习方式,科学制订培养方案并定期修订。培养方案应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环节,加大实践性课程的比重。鼓励培养单位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自身优势,制订各具特色的培养方案。[2]
为了保证和提高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国家下发的在职艺术硕士和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文件基础上,结合《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和目前我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情况,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艺教指委)组织各专业分委员会委员及院校专家多次讨论、征询意见,完成了指导性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并于2015年4月下发了《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15年修订版)》,要求各培养院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修订完善本校的培养方案及实施细则。
作为首批在职艺术硕士培养试点院校之一,南京艺术学院(以下也称我校)于2009年开始招收并培养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截至目前,我校在音乐、美术、艺术设计、电影、广播电视、舞蹈6个艺术硕士专业领域招收并培养全日制艺术硕士研究生,在校研究生数近800名。在国家高度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新时期,作为具有百年办学历史和拥有30多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实践经验的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南京艺术学院亟待进一步优化和改革适应新时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形势并充分体现学校特色的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二、我校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设置和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
2010年以来,南京艺术学院面向全国招收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包含学术型研究生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两类。从专业方向类型上来看,学术型研究生的专业方向又分为理论类和实践类两种不同类型。在培养环节的各个方面,学术型研究生中的实践类专业方向尚未做到与理论类专业方向有明显的区别,并且其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中的大部分专业方向重复,这种结构亟待调整。为此,我校早在2013年下半年即开始对招生环节进行了调整:将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下的实践类研究方向全部调整至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内,同时增加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专业领域。随着招生环节的结构调整,我校于2014年初也及时启动了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全面修订工作。
(一)设置和运行现状
1.各专业领域下按照研究方向分别制订培养方案实施细则。艺术硕士的招生和培养领域分为音乐、美术、艺术设计、电影、广播电视、舞蹈、戏剧和戏曲8个专业领域,南京艺术学院目前在美术、音乐、电影、广播电视、艺术设计、舞蹈6个专业领域招收和培养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由于艺术领域的特殊性,无论学术型研究生还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其招生和培养环节均在专业领域下细分若干研究方向。因此,修订后的全日制艺术硕士培养方案也遵循了以往的惯例,在各专业领域下分别细分了若干研究方向,并结合各研究方向的培养目标分别制定了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从而保障了就读该方向的研究生得到应有的专业和实践训练。例如,音乐专业领域下细分了声乐表演、中国乐器演奏、西方管弦乐器演奏、作曲等研究方向,美术专业领域下细分了油画、版画、壁画、雕塑、中国画等研究方向,艺术设计专业领域下细分了平面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研究方向。
2.建立了区分度较高的课程体系。修订后的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分为三大类: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选修课分为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公共基础课(设置8个学分)包括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艺术原理、艺术创作方法研究、外国语;
专业必修课(设置20个学分)部分,除了该研究方向的专业主课(专题)之外,还包括4-5门贴合该方向的理论及实践课程以及1门开放课程,旨在强化艺术硕士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
选修课(设置6个学分)分为专业选修课和公共课,专业选修课为该研究方向所属二级学院内部开始的与该研究方向有关联的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为跨学院、跨专业领域的选修课程,旨在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3.调整了实践环节。我校修订后的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实践环节由学年实践、社会实践、学术活动和教学实习4个部分组成。特别是针对学年实践部分,为了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性特点,修订后的培养方案要求在读期间需进行1-2次艺术实践展演。并且要求展示作品具有一定的完整性、系统性,能够充分体现本专业研究方向较高的艺术水准。学年实践展示均需要进行等级评定,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3]
4.规定了毕业考核环节的具体要求。修订后的全日制艺术硕士培养方案明确了毕业考核环节包括毕业展演和学位论文2个部分的要求。毕业展演方面,设置了6个学分,对各专业方向的毕业展演作品的形式、内容等作了细化规定,毕业展演合格后,方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方面,要求研究生紧密结合自己的专业艺术实践和艺术创作,根据所学理论知识,结合专业特点,针对自己在專业实践和创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阐释,并且允许多样化的论文形式。此外,培养方案还对各专业方向学位论文的字数作了明确而有区别的规定。[3]
(二)存在的问题
相较于修订前的培养方案,我校于2014年初启动并修订完成的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毕业环节等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课程体系和设置有待改进。全国艺教指委下发的《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15年修订版)》要求专业必修课应着重提高研究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综合艺术修养,增强研究生理解作品的能力,并且要求学位课程与专业实践环节占到总学分的60%以上。目前我校在课程体系和设置方面,专业必修课的课程设置上尚不能完全达到指导性培养方案规定的要求,所设置的实践性课程还不够多,而其中的1门开放性课程虽然定性为实践性课程,但是在实际课程教学中落实情况不理想。另外,我校在广播电视和舞蹈领域下设的各研究方向培养方案中的选修课模块的学分为6个学分,与指导性培养方案要求不一致。
2.实践环节有待调整。目前我校规定的实践环节包括学年实践、社会实践、学术活动和教学实习。一方面,“社会实践”规定的要求较为模糊,且和专业必修课中的“开放性课程”要求雷同;
另一方面,对于各专业领域下设的所有研究方向是否都有必要设置“教学实习”这一环节有待商榷。
3.毕业考核环节有待优化。一是我校的培养方案在毕业展演部分设置了6个学分,此做法与全国艺教指委下发的《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15年修订版)》要求不一致,亟待改进。二是对毕业展演的具体要求上需进一步规范和细化。三是虽然规定允许多样化的学位论文形式,但是未对各学位论文的各形式作详细的规定和撰写指导,从而会导致实际落实效果大打折扣。
4.艺术实践的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还很薄弱。2015年下发的指导性培养方案明确规定培养过程应突出专业特点,以实践为主兼顾理论及内在素质的培养,要积极创造艺术实践的条件,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但是目前我校的培养方案中未能明确规定和体现艺术实践条件的提升,校外实践基地基本没有。
三、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优化路径
针对我校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以全国艺教指委下发的《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15年修订版)》为基本依据,同时结合多年来我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培养方案进行优化改革。
(一)优化课程体系和学分设置
根据全国艺教指委下发的《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15年修订版)》要求,艺术硕士学位课程设置分为公共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公共课着重提高研究生的总体素质;
专业必修课着重提高研究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选修课分为专业选修课和一般选修课,着眼于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4]此外,在选修课的学分设置上,广播电视和舞蹈领域要求不少于10个学分,其他专业领域要求不少于6个学分。
因此,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3个模块,具体课程名称和学分设置如下表所示。此外,为保证专业必修课模块里设置的“开放课程”的教学真正落实到实处,应特别规定其内容主要是与行业相联合的项目性课程,授课方式可以课堂外为主,具体内容可根据各专业方向特点自行安排。
(二)调整实践环节
艺术硕士的培养过程要求突出专业特点,以实践为主,采用课堂讲授、技能技巧的个别课与集体训练及艺术实践等相结合的培养方式。[4]为强化全日制艺术硕士的实践训练,可将目前培养方案实践环节中原先设置的4个部分调整为学年实践、艺术实践和学术活动3个部分。调整后,一方面,“艺术实践”取代了“社会实践”,更加符合艺术类专业的特点和要求;
另一方面,去掉了“教学实习”部分,避免了和学术型硕士实践环节设置雷同,也更加符合艺术硕士培养的规律和要求。
(三)改进毕业考核环节
首先,去除“毕业展演”的6个学分设置,与指导性培养方案要求保持一致。其次,进一步细化毕业能力展示要求。毕业能力展示主要体现学位申请人的专业技能水平,具体可采用毕业展演的方式。目前培养方案中部分研究方向的毕业展演要求还较为模糊,可操作性不强,有必要进一步细化标准和要求。再次,针对培养方案允许多样化的学位论文形式,学校有关部门和二级学院应对允许撰写的学位论文形式作进一步细化的规定,从而保证艺术硕士毕业生的学位论文水平达到应有的学术水准。
(四)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重点是艺术实践能力。稳定、健康的培养基地有利于切实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
有利于建立起高校与行业、企业的长效合作关系,实现资源的有机整合;
有利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5]
针对艺术实践基地建设落后的局面,我校应积极与校外相关行(企)业联系,如演艺集团、电视台、演艺公司、舞蹈团等,为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另外,还可以聘请上述行(企)业中具有丰富艺术实践经验的艺术家实际参与到学校全日制艺术硕士的艺术实践指导工作中来。
四、结语
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的《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中提出:到2020年实现中国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转变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并重,建立健全硕士、博士专业学位教育宏观管理与质量保障体系。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南京艺术学院作为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积极改革和优化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实施细则,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肖念,关少化.硕士生培养方案修订的几个关键点——以北京工业大学教育学硕士生培养方案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9):27-30.
[2]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EB/OL].(2013-11-04)[2017-02-26].http://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鄄
环艺毕业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 学习领域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172-01
近几年来,我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通过深入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毕业生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肯定。这得利于本专业以行动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的工作过程系统化为指导思想,按照环境艺术设计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归纳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对专业课程以项目为载体按照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构建,实行“项目+工作室”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 确定环境艺术设计的典型任务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采取市场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以及召开实践专家座谈会等举措,调研环境艺术设计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论证毕业生职业成长的主要有五大阶段:绘图员、助理设计师、设计师、首席设计师、设计项目总监。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
(1)设计绘图员。
典型工作任务:绘制施工图、绘制方案效果图、绘制现场施工标准、标注材料应用规格。
成长时间段(从毕业后累计):3~6个月。
(2)助理设计师。
典型工作任务:协助设计师与客户洽谈;
协助设计师设计方案;
协助设计师选取施工材料;
汇编施工标准;
协助设计师施工管理。
成长时间段(从毕业后累计):0.5~1年。
(3)设计师。
项目洽谈、签订合同;
项目创意表现;
方案效果表现质量监控;
项目预算、成本控制;
材料选取、施工管理验收。
成长时间段(从毕业后累计):1~2年。
(4)设计项目总监。
中型项目洽谈、签订合同;
中型项目规划设计;
方案表现质量监控;
投标方案设计;
项目预算、成本控制;
工程质量监控,竣工验收。
成长时间段(从毕业后累计):4~6年。
经过行业\企业调研,归类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主要工作岗位群,并依据实践专家座谈会反馈信息,确定环境艺术设计的典型工作任务、岗位能力要求、岗位知识要求,并根据市场调研和结合我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资源优势,确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培养助理环境规划设计师、绘图员和施工管理员。
助理设计师岗位知识与能力要求:能够熟练地应用各种环境规划设计软件,适应多种景观规划、园林工程项目的需求,掌握园林景观以及建筑的外观理论知识,具有方案设计与施工图、效果图、工程预算与施工管理等方面专业知识,能够根据项目特点综合运用恰当的设计元素进行景观、园林设计项目创作,熟悉和掌握环境规划设计项目的方案表现方式及制作执行流程,具备合格的专业素质,学习并遵守行业规范。
绘图员岗位知识与能力要求:能够熟练地应用各种设计软件,掌握环境规划设计方案表现技巧,具有园林景观以及建筑设计方案与施工图、效果图等方面专业知识,熟悉和掌握环境项目的方案表现方式及制作执行流程,具备合格的专业素质,学习并遵守行业规范。
施工管理员岗位知识与能力要求:能够熟练地应用环境项目施工图绘制软件,适应多种工程项目管理需求,掌握园林、景观、建筑装饰设计与施工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项目施工管理统筹能力,熟练掌握项目的施工标准管理、安全监督,及质量监控执行流程,具备合格的专业素质,学习并遵守行业规范。
2 归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领域
经过对环境艺术设计设计技术职业成长的五大阶段职业岗位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分析,找出典型工作任务与课程之间的对应关系,归纳出与典型工作任务相对应的学习领域有手绘构思表现、计算机辅助设计、施工制图、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景观植物与绿化配置等。
3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由主管教学的领导、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一线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教育专家等组成的课程体系改革小组,在对专业开展全面、深入的社会需求调研基础上,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确定毕业生就业岗位和发展岗位,按照技术领域和企业对岗位胜任能力的基本要求,并参照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开发融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的课程体系。并按工作过程设计各教学主题单元,开发系列以项目、案例为主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实施“项目+工作室”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4 主干课程(学习领域)教学运行设计
与广西长绿山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南宁市艺巢装饰设计公司、樊汉环境设计事务所等单位紧密合作,根据环境艺术、园林景观工程技术的职业标准和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标准,包括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安排与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式等。
5 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领域,能够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职业教育特色更鲜明,确保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工作室”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教学效果显著,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到达100%,对口率达90%,具有很高就业质量。
2007年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被确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2010年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被确定为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
2011年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被确定为教育部财政部重点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2012年环境艺术设计实训基地被确定为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在环境艺术设计实训基地,实施“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一共完成10多项景观规划设计项目:八桂绿城、凭祥市友谊小学规划设计、北海斜阳岛旅游景区、龙胜滑石矿综合开发区园林规划等大型项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