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807.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1.006体育中考是上级主管部门根据当前学生体质整体现状和社会发展总体趋势制定的一项考试制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初中体育课教案【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初中体育课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体育中考;多元化评价;初中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1.006
体育中考是上级主管部门根据当前学生体质整体现状和社会发展总体趋势制定的一项考试制度,其主旨在于通过应试的形式来激励学生树立现代体育意识,培养体育习惯,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引起社会对学校体育的关注和对体育锻炼的重视,为社会发展培育更多合格的人才。[1]目前,各地区根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制定有相关的体育中考方案,并将成绩计入中考总成绩。此举让体育中考受到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也对现今初中学校体育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自开展体育中考以来,体育中考方案不可避免地对初中体育教学形成强烈的导向作用,每一次体育中考方案的调整都将导致初中体育教学在某种层面上的变革。历经了多年“摸着石头过河”的尝试和积累,体育中考方案逐渐完善和合理。特别是对体育中考成绩进行多元化评价方案的提出和实施,使其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发展产生积极且科学的导向与促进。
广州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教研改革上也一直稳步向前。本研究通过对2013年度广州市体育中考方案引入多元化评价后初中体育教学进行理论探讨,试图解读本次方案调整所产生的积极意义和有益成效。
1 广州市体育中考新方案中体育考试评价的多元化
1.1 2013年广州市体育中考政策调整
在每分必争的升学考试中,纳入中考成绩后的体育中考往往可能改变考生的命运,因而2012年12月4日出台的2013年广州市体育中考新方案立即牵动了十一万多考生的神经。[2]
根据《二〇一三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体育考试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方案》)此次考试政策较之前作相应调整:首先,考试分值结构进行调整。体育中考划分统一考试与体育素质综合评价两个部分,总分为60分,其中,统一考试40分,体育素质综合评价20分。其次,考试项目调整。考试项目调整为必考项目(女子800米跑、男子1000米跑)加选考项目(立定跳远、三级蛙跳、一分钟跳绳、投掷实心球、推铅球,五选一)。必考项目变短跑为中长跑,选考项目由之前的10多项减少为“五选一”,考核更加强调体能和跑、跳、投等基本能力的训练。此外,项目评分标准调整。今年各考试项目的评分标准由原来的满分120分改为满分100分。[3]
1.2广州市体育中考体现评价多元化
由广州市教育局下发《新方案》和稍后出台的《二〇一三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体育考试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我们可以明显地觉察到新的体育中考在考试评价方式上所做的重大调整。评价变片面的“终结性评价”为更为科学的“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其中,终结性评价:1.必考项(女生考800米跑、男生考1000米跑)占20分;2.自选项(五选一)占20分,共40分。过程性评价:1. 体育课成绩10分。2. 体育运动技能7分。3.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3分。[4]
多元化评价模式抓住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体现出素质教育全面性、基础性、个体性和主体性的特点。[5]此次体育中考评价方案正是认识到之前的不足,一改此前以中考成绩决定一切的一元化评价的做法,从综合素质评定、学业水平测试、中考科目考试三方面对学生的体育成绩实行综合考核的多元化评价。
2 体育中考多元化评价对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
2.1重新正视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
新的体育中考方案所提出的多元化评价模式,打破了以往仅以一次考试成绩衡量学生体育优劣的做法,过程性评价的加入,让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地位重新得到重视。依据《实施意见》,其中明确规定初中体育课成绩占体育中考成绩10分。2013年根据初二年级体育课成绩给予评分,满分为10分。自2014年起计算初一、初二年级体育课成绩各5分。
首先,这一分值的出现更为公平地将中考成绩与体育课堂教学相结合,公正、现实、人性化。它杜绝了以应试为导向,不重视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而将体育课直接简化为应试指导的现象。不以竞技体育的评价体系来左右体育课堂教学,让体育课回归到“健康第一”的科学途径上,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6]身体素质出色的学生不能因为运动成绩出色而忽略体育课,体质条件不突出的学生也能通过按时出勤、认真学习和锻炼获得分数。
其次,新调整的项目和评分比例使体育课教学更为重要。必选项目的中长跑相对于以往的短跑来说,对体能和心理品质要求更高,需要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来掌握技巧、积累经验、锻炼意志。自选项目逐年减少至5项,对学生的体育基础素质和技能要求的结合要求更高,使课堂教学地位显得尤为重要。过程性评价中的“体育运动技能”项设定为7分。要求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教体艺厅〔2011〕4号)及相关实施方案,对一些运动技能进行测试,合格得7分,不合格得4分,没有参加测试者得0分。项目为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毽球、游泳、跳绳等8项。2013年只测试1项,从2014年起测试2项运动技能。基本运动技能的课堂教学尤其重要。 2.2课外体育活动的必要性增强
体育锻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次性进行的几项运动成绩测试也并不能就此决定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与否。体育中考方案的改动主要目的是引导和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为主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改善身体健康状况,并强化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从理论上说,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是达到上述目的的一个理想途径。这一多元化评价方式让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地位彰显的同时,也使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必要性展露无疑。
从终结性评价内容看,必考项目变短跑为中长跑,日常锻炼积累因素大于个体天赋差异;选考项目由之前繁杂的选项变成立定跳远、三级蛙跳、一分钟跳绳、投掷实心球、推铅球等“五选一”,这些项目是跑、跳、投和技能习得较为紧密的选项,课外练习十分必要。从省内媒体的采访中,可以看到相关专家对此也持有相同的意见。[7]
从过程性评价内容看,“体育运动技能”要求从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毽球、游泳、跳绳等8项中选测,这些项目非常适合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并且,《新方案》和《实施意见》关于“体育运动技能”规定:在初中阶段代表学校运动队参加区级以上体育比赛,获得区级比赛前三名或市级比赛前六名或省级以上比赛前八名的学生,在提供秩序册、成绩册、奖状等证明材料基础上,可直接获得7分。这将会极大地刺激并鼓励学生的体育比赛参与。关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3分,及格以上得3分,不及格得0分。2013年只计算初三年级成绩,从2014年起要计算初中三年的成绩。要想拿到这3分,教师和学生恐怕都要重视课外体育活动和平时体育锻炼。
可以说,中考方案多元化评价的出现,有力地解决了“体育课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培养运动技能与发展体能相结合”。[8]这与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完全契合。
2.3全面促进学校体育的教学成效
从以往经验看,单一的只重视结果的教学评价常常给教师和学生双方都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影响教学成效。教师迫于“应试指挥棒”形成的压力,在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中时时放不开手脚,无法将提高学生成绩和开展积极教学合二为一。只重视学生知识领域变化,而忽视情感领域、学习技能的变化。这表现在体育教学中就是偏重于体育技能的传授,但忽略学生情感因素的调动、心理健康的培育和锻炼意识的形成。[9]而学生也很难将自己的运动参与兴趣与中考成绩提高做到相得益彰,喜爱体育却厌恶体育课。
新中考方案多元化评价的调整,让教师的注意力从原本单纯的应试中解脱出来,给了他们更高的教学要求。由于需要对整个初中阶段的学生体育素质综合评价,教师将注重学生的全面体育表现,通过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客观、详实地记录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以此为依据形成学生阶段性体育素质综合评价,与将来的毕业、升学挂钩。这种过程性评价符合课改的要求,可以通过它对学生初中三年的体育学习、锻炼有一个较客观、全面地了解,同时还要关注到学生情感态度和心理健康的评价。[10]多元化评价令学生不必再有因一次考试结果而决定成绩的担心。无论身体条件如何,都必须认真地参加体育学习、身体锻炼,同时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取用来应试的运动项目。体育教学、运动参与、体质锻炼多位合体,去除了考试的偶然性,促进了学生身体、心理的双重健康。可见,体育中考多元化的评价无论是对教学主导的教师还是对教学主体的学生来说都具备积极的意义。
3 结论
2013年开始实施的广州市体育中考新方案是广州市相关部门经过长期调研和深思熟虑后得出的,它通过对考试项目调整、减少选考项目、增加体育素质综合评价等,对考生体育中考实行多元化评价。这种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试评价模式,消除了以往以一次考试决定考生命运的弊端,使学校体育得以摆脱应试束缚,重新回归到“健康第一”的正确路径,与体育课程改革方向相吻合。在此导向下,初中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地位将受到正视和尊重,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锻炼、课外体育比赛将备受关注,学校体育的教学成效将得到全面提高。希望每位从事初中体育教学的工作者都能对此保持足够重视,抓紧进行学习和探究。
参考文献:
[1] 杨贵仁,盛志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72.
[2] 邓仲谋.中考体育四变,个个牵动人心[N].广州日报,2012-12-05:8.
[3] 广州市教育局.二〇一三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体育考试方案(征求意见稿)[EB/OL]. 广州市教育局,http://gzedu.gov.cn/gthd/zqyj/201211/t20121130_21423.htm.
[4] 广州市教育局. 二〇一三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体育考试实施意见[EB/OL].广州市教育局,http://gzedu.gov.cn/gov/GZ04/201301/t20130125_22011_105.htm.
[5] 魏鹏飞. 新课程理念与体育教学多元化评价模式[J].辽宁教育研究,2006(3):111.
[6] 黄海镝. 体育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5):76-77.
[7] 李珍.广州中考体育新政:中长跑标准略低于京沪羊城晚报[N].羊城晚报,2012-12-12:B6.
[8] 翟晓玲. 体育中考有关问题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12):94.
[9] 黄志飞. 北京市海淀区示范中学体育与健康课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10.
初中体育课教案范文第2篇
一、开展体育课外活动的意义
(1)开展初中体育课外活动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初中体育是一门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如何释放压力,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学科。初中体育课外活动是体育教学的延伸,将课堂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外活动的实践过程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初中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更加强调了体育知识和技能在实践活动中的应用,参加体育课外活动能拓展学生体育方面的知识,提高体育课程的学习效率。
(2)开展初中体育课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初中生面临着考高中的压力,每天过着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身心非常疲惫。长此以往,这种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也不利于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学生需要一种释放压力,缓解脑部疲劳的方法。初中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正是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要。在学习之余参加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让身心得到放松,既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又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让自己得到全面发展。还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会增加学生对初中校园生活的向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初中体育课外活动存在的弊端
(1)开展初中体育课外活动的机会少且缺乏合理性。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文化知识课程在整个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安排的课节也比较多,初中体育课外活动的机会和时间很少,每周只有一、两节。仅有的几节初中体育课外活动还会因为天气变化或者学校组织考试等原因无法进行。学校对体育课外活动的安排不够科学合理,违背了运动的科学规律,总是将体育课外活动安排在饭前或者饭后。饭前,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非常劳累,肚子也在抗议参加剧烈的体育活动;
饭后,学生刚吃饱就进行体育活动不利于身体的健康,容易得胃下垂。如此一来学生根本没有很好地参加体育课外活动的机会,体育课外活动教学的效果也就不明显。
(2)初中体育课外活动没有具体方案过于自由化。初中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外活动没有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没有让全体学生参加到活动中。初中教师没有事先制订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不同体育活动的计划,每次体育课外活动的内容都一样,喜欢打篮球的男生打篮球;
爱踢足球的学生踢足球;
大部分女生坐在一起闲聊;
少数人围着操场漫无目的地走;
还有人回到教室看书或是去写还没完成的作业。学生对体育课外活动极其不重视,太过于自由化,没有统一的管理,做什么的都有,根本没有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
三、对初中体育课外活动实施有效管理的措施
(1)初中体育教师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课外活动实施方案。初中体育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体育课外活动之前需要制订详细的活动方案,体育课外活动课程的安排要科学合理,尽量不要把课程安排在饭前或饭后。教师需要制订出每次体育课外活动的内容,活动的项目最好多样化。开展体育课外活动时,既要清楚地了解本学校现有的体育教学设施,还要充分考虑到春夏秋冬四季气候的特点以及天气的变化。不同的季节时令要有不同的体育课外活动的方案,保证课外活动的科学性。
(2)使体育课外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多数学校体育课外活动的项目仅仅局限于打篮球和踢足球,很多学生往往对这两项不感兴趣,这样的课外活动也没有明显的成效。初中体育教师要借助学校拥有的体育器材增加学生活动的内容。例如体育教师可以教学生跳健身操,可以让学生去打乒乓球,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排球比赛或组织学生跳大绳,也可以组织学生踢毽子或进行两人三足的小游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自然会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
初中体育课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案例式教学;
策略应用
案例式教学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阶段的各门学科的教学中。案例式教学主要是针对问题教学提出来的。问题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而具体体现在案例式教学上。在现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教学课堂要求运用新的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再适用于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所以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教育领域中的学校与老师们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案例式教学无疑是新形势下的一种新的教学策略,教学工作者应该积极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特别是对于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数学学科来说,在初中课堂上运用案例式教学的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案例式教学策略的内涵理解
(一)案例式教学的涵义
案例式教学法起源还是比较早的,是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在商业管理中运用真实情境或事件来讲解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直到1980年代才开始被应用到教育领域,逐渐成为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而我国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式教学法则是在更迟的1990年代以后。
所谓的案例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以案例教学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具体是指教师通过在教学中的案例设计,并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进来等达到一种高质有效的教学目的。对于初中数学学科来说,数学重在公式、方法的灵活运用,数学课堂堂上也要通过大量的例子来让学生掌握知识点,所以,要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地学习,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多进行典型例题的讲解,在通过创新教学方式积极让学生参与进来,活跃课堂氛围,真正做到营造健康、快乐、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案例式教学的特点
与其它的教学法不同,案例教学策略有自己的特点。首先它的载体是在课堂上讲解的习题案例等,那么它就具有比较强的现实性与实践性,因为那些习题案例都是学生在做了之后存在问题或者学生一起来探讨的,都是在实践中来的,再拿来在课上当作案例来讲解。从这当中也可看出,这些拿来在课堂上讲解的习题或者案例都是比较典型的,因而案例教学的案例具有典型性,只有这样,才会让大多数的学生在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通过一道典型的例题掌握一种方法,在练习中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最后,案例教学发还具有互动性,案例教学的参与主体主要是学生,按照“学生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而老师更多的是做引导。
二、现阶段初中数学案例式教学策略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教师运用案例式教学策略的意识还不够强
由于以前一直都是应试教育占主导性地位,即使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中考、高考的压力下,素质教育中的许多新理念或者新的教学策略依然得不到落实或者落实意识不够强。例如案例教学法,一些老师虽然有这方面的意识,但还不够强,或者只是单一地理解其内涵,因而在具体实践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二)在初中数学案例式教学策略应用中没有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有较强的互动性。并且,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是现在的一些案例教学课堂上,老师以教学任务重没有时间等为由,没有给学生共同探讨的时间,只是单纯的自己讲,学生在下面听解,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不高。
(三)案例教学中选择的习题案例不够具有典型性,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数学案例教学中选择的习题案例很重要,选择好的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习题来讲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现在一些老师的数学课堂教学案例中要不就是照般教材上的例子,要不就是只参考教辅材料上的,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的少之又少,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三、初中数学案例式教学策略应用的探索
(一)首先是初中教师要提高案例教学的教学水平
初中教师要提高案例教学的教学水平要从两方面做起,先是要有案例教学策略应用的意识,这样才会在教学中积极营造案例教学的氛围,如让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看法,习题案例都是从学生的实际练习中来等等。其次还要切实提高初中数学老师的案例教学是实际水平能力,要让他们会选择典型的案例,不断地创新形式,从根本上发挥案例教学法的功用。
(二)在案例教学中可以运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
在现在的信息技术化的时代,多媒体设备也被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案例教学当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设施,用图片声音等来进行案例教学,还可以通过这种先进的设施联网学习国内外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点,这样既可吸引学生,也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三)要创新案例式教学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案例式教学法的活动范围都是局限于课堂上、教室中的,这样没有延伸其时空范围,就没有创新性,久而久之,学生也会感到厌烦。所以要通过创新案例式教学的教学模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参与性。比如可以通过建立学习小组的形式,在数学课堂上把各个习题案例分给各个小组来在课外或课后自主合作探究,然后再把小组探究的结果形成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共同探讨。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达到了案例教学的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刘继光.浅议案例式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问题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2(35)
[2]吴彩娣.浅析初中数学问题案例有效教学策略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4(65)
初中体育课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整合;
信息技术;
初中思想品德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5-0038-02
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整合的优势日益突显,通过多媒体的影音动画等优势可提供一个宽松、开放、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很自然地融入教学情境,理解抽象的政治概念和原理。同时,多媒体信息技术提供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教学内容感官刺激,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辅助学生加深对思想品德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不仅增强教学效果,还提升了学习效率,促进初中政治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笔者结合多年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经验,谈谈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整合的几点体会。
1 处理好初中思想品德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关系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一种心灵的教育,一种直抵学生灵魂深处的教育,所以传统教学的说教、说服、说理等教育手段仍占有很大比重,这才能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引入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整合,要选准整合点,抓住整合切入时机,让抽象的概念和枯燥乏味的原理在信息技术有效整合下变得灵动和活泼,引导学生在接近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感悟、体验知识,掌握内涵,从而实现学生的个性成熟和健康成长。
如“财产属于谁、留给谁”一课,在讲解有关的法律条文或法律规定时,就比较适用于传统教学的讲授,这样的直面的讲授更体现法律的严谨和公正,也有助于免除其他干扰,不遗漏法律任何细节。当然在此基础上,初中政治教师也可以应用思维导图软件制作一个财产所有权层级逻辑关系思维图,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财产所有权等相关法律条文。针对本课的教学案例,就可以充分发挥Flas软件的优势,把有关财产所有权的案例图片做成一个个小情节动画,让学生更清楚地分析案例的来龙去脉和案例所隐含的细节,帮助学生了解公民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教育学生要尊重别人的权利,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只有合理处理好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关系,相辅相成,才是更好地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服务,全面提升学生政治综合素养。
2 切实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整合素养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a德教学的整合效果不仅是与教师的教学相关联的,还需要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
首先,信息技术整合的资源可以通过初中政治教师收集整理、加工处理,最终以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形式出现。这种课件形式可以是单机版的,也可以是网络版的,不论哪种信息技术整合形式,都需要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信息技术综合素养的提升,这样才能面对功能强大、资源丰富的整合平台而得心应手地辅助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活动,增强教学效果。否则,思想品德教师操作能力弱,只能望“机”兴叹、望“图”兴叹,感到无所适从。
其次,作为思想品德课堂的主体,在网络信息技术整合环境下,乃至家里更自由的大整合观下的自学环境下,都需要学生能够搜索、下载、分类、整理、筛选、处理所需要的教学资源,这些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也正是现代新一代学生的必备基本信息素养。否则,没有学生的配合,即使再精彩的思想品德课也是独角戏,会留遗憾。
最后,在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整合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密切配合,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信息整合效率,共同提升整合资源的辅助效果。教师要做好引导,学生要做好配合,这样才能把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且毫无刻意表现之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谐统一,提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
3 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拓展思想品德教学空间
初中思想品德是对学生的终身心理、道德的教育,仅限于教学课堂上的信息资源呈现和辅助,不足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眼界,深化课堂知识并灵活应用,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健康发展。因此,初中政治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挖掘相关联的知识案例,丰富所学思想品德知识内容。同时,教师也要提供灵活多变的网络资源或平台,让师生、生生在开放、绿色的网络学习教育空间里畅所欲言,让师生之间变为“零距离”,师生交流变成情感沟通和心灵交流,有效拓展思想品德的学习空间,大大提升思想品德教育质量。
如“财产属于谁、留给谁”一课,教师可以留一个财产纠纷的案例作业,让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如QQ群里交流讨论。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网络上查询财产所有权的相关知识,拓展一下思索角度和案例分析思路,带着对相应法律条文的疑问在百度里查询获得解答。学生通过相互讨论交流,不断辩论和观点同化,逐步形成一致的案例分析结论,这也达到了课后信息技术整合空间的教育教学效果。
其实,这种形式的网络学习研讨教育空间,已经广泛应用到各学科的课后网络学习教研中,笔者也深深感受到这种信息技术整合形式的优势,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这种课后的网络学习活动,这对于提展学生知识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有知识内容,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和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力,增强教学效果,大有裨益。
4 巧妙应用信息技术整合,弥补学生生活体验
初中思想品德课有很多案例分析和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示范、模拟作用,可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情融合,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想品德活动当中,受到深刻教育,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财产属于谁、留给谁”一课,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个精典案例,然后引导学生分别扮演法官、原告、被告、证人等,进行一堂“模拟法庭课”。这其中有很多环节都需要多媒体课件及时呈现新的案例审判提示和下一步的辩论“机关”,让学生由刚开始的思路不明确、条理不清晰到表达流利、辩论激烈,犹如身临其境般体验财产所有权案例的背景原因和结论,掌握此类法律条文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同时,也让学生明确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财产继承权,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也要尊重别人的权利,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既要享受权利,又要自觉履行义务,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总之,这节活动课通过信息技术的整合,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在丰富课程内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永丹.思想品德课多媒体教学中常见问题及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1):109-110.
[2]马建文.走出思想政治课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误区[J].中小学电教,2005(12):64-65.
初中体育课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政治;
案例教学法;
应用
伴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开展对于人格塑造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初中阶段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是正式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初期阶段。有效落实这一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不论是在夯实学生理论知识方面,还是在树立学生的“三观”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如何提升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学质量就成为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具体分析了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以及这种教学法在初中政治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一、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
1.有利于夯实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初中政治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就是理论性较强。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整体年龄偏小,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能力都有待完善,因而就存在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消化理论知识的现象。而案例教学法正是考虑了学生学习中容易碰到的这种状况,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案例的讲解,一方面案例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在这个过程中理解所学内容,这对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落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案例教学法在基于理论的基础上,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点运用到案例的解读和学习中。这一教学方法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和形象化,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学习了政治理论知识后,学生能够在相对生活化的情景中理解理论内容,能够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通过案例教学法,学生能够形成一种理论知识通俗易懂的学习过程,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是有推动作用的,其次更具体化的案例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二、案例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1.有效合理地选择教学案例
初中阶段,由于学生的自学能力有限,因而在案例的筛选中主要还是由老师来进行选择与安排。合理有效的案例选择对于政治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案例的选择最好能够遵从以下几个原则:首先,要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
其次,案例内容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在进行讲解时能够唤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最后,案例需要紧跟时展的潮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内涵。在初中政治课本中也有一些案例提供,基于此,老师们可以结合自身具体的授课来选择是否采用本中提及的案例,同时也可以去搜索其他的教学案例。这就需要授课教师日常能够有一定素材的积累,有趣生动而又富有深意的案例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注重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采用案例式教学方式时,授课教师同时应当注意到传统初中政治教学模式的转变。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部分教师通常习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主要表现为:老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的长期使用容易让学生对于政治的学习产生疲惫与厌倦感。案例教学法的初衷是为了提升政治课堂的质量与实效性,因而为了有效落实案例教学法,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与学生在课堂中的互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并可以结合案例在班级内展开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在课堂学习中营造一种主动学习、气氛活跃的学习氛围,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推动作用。
3.运用不同模式来呈现案例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呈现课堂需要讲解的教学案例。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口述讲故事的方式将案例进行分析,或者在讲解案例时播放视频,学生能够通过视频对案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也可以采用其他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来进行案例的呈现,这种多媒体与教师讲课相结合的方式可以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新奇感。信息化广泛覆盖的时代下,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广泛应用和配合,案例可以通过图片、影音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来呈现,这种形式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在案例呈现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案例进行讨论与分析,结合书本所学知识与自身的感悟进行全方位深入的探讨。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也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
初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推进既可以落实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能改变学生对以往政治课的理解,因而改善初中政治教学成为教育中不得不关注和重视的基础课题之一。采用科学的案例分析法,结合具体的授课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相信能够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带来巨大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