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度对标工作方案【五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7-04 13:45:07 来源:晨阳文秘网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局在行业内全面开展对标工作的要求,提升管理水平,有效控制成本费用,提高效率与效益,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全面开展对标工作的意见》(国烟运〔〕49号)的有关精神,结合__烟草实际情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对标工作方案【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对标工作方案【五篇】

对标工作方案范文第1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局在行业内全面开展对标工作的要求,提升管理水平,有效控制成本费用,提高效率与效益,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全面开展对标工作的意见》(国烟运〔〕49号)的有关精神,结合__烟草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节奏要快、标准要高、工作要实、状态要好”的要求,以“管理攻坚年活动”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为载体,大力开展对标工作,进一步增强贯彻《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全面开展对标工作的意见》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作风,有效降低成本费用,提高效率与效益,夯实管理基础,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全市系统持续稳定和谐健康的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以《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全面开展对标工作的意见》为内容,以国家局公布的全国平均指标和先进指标为标杆,全面推动全市系统对标工作的深入开展,实践“争先创优、精益求精、自强不息、追求永恒”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发扬“精工细作、精工巧做”的企业作风,弘扬“创新、诚信、和谐、发展”的企业精神,结合实际,深入查找自身存在的差距,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全市系统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能够逐步达到或接近国内同行业的先进水平,全面推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组织机构

为了切实加强对标工作的领导,确保对标工作取得成效,成立对标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__

副组长:______

成员:__________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协调对标的日常具体工作,办公室成员为:

主任:__

副主任:______

工作人员:______

四、工作重点

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全面开展对标工作的意见》的要求,“效率、卷烟费用”二个分类评价指标体系为对标内容,全市系统重点要围绕“控制成本费用,提高效率”做好各项工作,经过持续改进,逐步实现短期、长期的目标。

(一)以保持经济运行平稳发展为着力点,在调结构、保增长取得实效。

效率指标包括人均劳动率(卷烟),人均卷烟销售收入两项指标,全市系统要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从而改善效率、费用指标。将“增销量、调结构、稳价格”作为工作的重要切入点,提高市场掌控能力。

一是以订单供货为抓手,提升卷烟销量。要加强对客户真实需求的了解,按照订单供货业务流程,认真做好市场趋势分析,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努力把握市场真实需求,切实提高卷烟销量。通过规范科学的营销策略,强化经营指导,提高订单供货水平。要明确卷烟销售工作的重点,将三、四类烟作为销量的增长点,积极扩大中档卷烟的市场份额,确保取得明显的增长。二是抓规范,保牌子。全市系统一定要以规范经营为前提,切实增强抓好规范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遏制不规范经营行为,维护好卷烟品牌,明确“保牌”就是保增长的经营方针。要强化营销策略的科学性、灵活性、前瞻性,建立规范长效的营销策略制定体系,把握投放节奏、强化存销比管理、加强社会库存监控,确保销量的平稳增长。要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通过企业贡献度、品牌贡献度、利润水平的详细分析,明确每个卷烟结构档次的销售重点。三是调结构。要着力培育全国性重点骨干品牌和一、二类烟全国销量排名前20位的品牌,努力保持一、二类烟的销量稳定增长。继续坚持“省产烟”优先和“金圣烟”优先的原则,努力实现上级下达的相关任务。通过调整结构,提高卷烟销售收入,实现“税利保增长,发展上水平”的目标。四是稳价格。要努力营造“共同关注价格、共同维护价格”的良好氛围,正确处理好销量增长和价格稳定的关系,着力抓好价格管理和卷烟市场价格检查工作,使销量的增长建立在卷烟市场价格稳定的基础上,切实做到销量增长、结构提升、价格稳定。严格控制投放节奏,实行量价联动,对于出现价格波动的品牌,主动控制投放节奏,保证零售户的合理利润。

(二)以强化管理创新为支撑点,在强管理、降费用上取得实效。

今年全市系统要实现税利增长3000万,必须[文秘站:]控制费用,压缩一切不必要的支出,要把控制成本费用作为“保增长、上水平”的重要措施。一是充分调动全体职工控制成本费用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增强职工的成本控制意识和行为。二是突出加强对招待费、差旅费、会议费、办公费和业务宣传费等费用的控制,努力降低成本费用。三是加强预算管理。预算是降低费用提高效率的有效措施,要制订预算管理制度,建立科学、有序、高效的预算管理体系,使预算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要严格执行预算规定,切实做到凡支出先有预算,超预算必须经过调整,充分发挥预算硬约束作用。为提高预算执行力和维护预算调整的严肃性,预算调整必须严格满足规定的条件,履行设定的程序。四是抓好物流建设和管理,降低物流费用。要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物流配送效率。紧紧围绕提高资源利用率,对送货车的油耗、分拣线上的pe膜等耗材严格成本费用核算,力求在节约资源和 降低成本费用上取得突破。

五、工作步骤

(一)自查摸底。各指标归口管理部门要对照对标指标,对企业的管理现状进行全面的自查摸底,充分掌握企业当前客观、详实的基本情况,对自身效率、卷烟费用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充分掌握各类效率、费用指标客观、详实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全省及全国平均指标、先进指标,根据工作目标,确定通过对标工作(来源:文秘站 )所要改善的效率和费用指标。

(二)分析比较。根据确定的费用、效率水平展开对标工作,在对标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与帮助下,按照坚持以省内外一流为导向,初步选取若干个潜在标杆单位,组织人员对潜在标杆单位进行研究分析,并结合自身实际,选定标杆单位,制定对标指标目标值。通过开展对标工作,费用、效率指标最终达到或接近国内行业平均水平或先进水平。通过收集有关资料,总结标杆单位在指标管理上先进的管理方法、措施手段及最佳实践。结合自身实际全面比较分析,真正认清标杆单位产生优秀绩效的过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对标指标改进方案和实施进度计划。

(三)整改落实。根据改进方案和实施进度计划,将改进指标的措施和对标指标目标值分解落实到各相关部门及个人,把改善费用、效率指标的压力和动力传递到中每一层级的管理人员和员工身上,体现对标工作的全过程性和全面性。在对标实践过程中,要修订完善规章制度,优化人力资源,强化办公器具配备、加强基础管理,落实改善效率和费用指标措施。

(四)完善提高。将对标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手段和制度等进行总结,制定下一阶段效率、费用指标对标工作计划,调整对标标杆,进行更高层面的对标,将效率、费用指标对标工作深入持续地开展下去。

六、工作要求

全市系统要把深入开展对标工作作为当前重要的工作任务抓紧抓好,全力以赴、加强领导,确保对标工作顺利开展、提高效率、降低费用。

一是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对标工作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切实抓好对标工作,建立对标例会工作制度,把对标工作作为“管理攻坚年”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每月第二周的星期一召开对标工作例会和经济运行例会,对照行业平均指标和先进指标及省局公布的全省系统对标指标,查找差距,分析原因,制定措施,精心组织开展工作。加强对标工作的宣传报道,及时总结先进经验,为对标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是要确立目标,不断改进。通过调查摸底充分掌握企业基础管理状况和各类经济管理制表情况,制定符合自身管理水平的对标指标,并对照行业和全系统确定的标准认真查找存在的差距,制定有效措施不断改进和提高工作水平。将对标工作与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相结合。要坚持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把对标工作转化为企业的管理行为,把控制成本费用作为“保增长、上水平”的重要措施,作为加强企业管理的主要任务突出抓好。突出成本费用控制,突出提高效率和效益,

对标工作方案范文第2篇

一、航天行业档案工作标准概况

(一)航天行业档案工作标准建设稳步发展

航天档案工作标准建设涵盖组织管理、标准编制(含修订)、标准复审、规范编制、标准宣贯、实施效果监督等一系列活动。标准编制作为航天档案工作标准建设的中心环节,本文将就此做重点阐述。航天档案工作标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编制工作相对集中时期(1986-1990年),编制标准共计16项,实现了航天行业档案工作的从无到有。二是编制工作的稳定时期(1991-1999年),档案工作标准基本上以一年一个标准的状态实施,并开始对部分已标准进行修订。三是进入21世纪,新增标准明显减少,开始注重对现有标准的修订工作。具体而言,自1986年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档案馆编制第一项航天档案工作标准《工艺文件使用与归档管理规定》以来,截至2016年底,航天档案工作标准共24项,其中有效标准23项,作废标准1项,已修订标准8项。此外,部分其他标准中也包含对档案工作的规范要求,如《航天文献编目规则》系列标准中设置《航天科技档案编目规则》部分,这类标准共有7项。其中,有效标准6项,作废标准1项,已修订标准1项。

(二)编制主体的多元化

目前,我国航天行业由中国航天科技与中国航天科工两大集团公司引领,建立了“集团公司――研究院――研究所(厂、公司)”为主体的三级到四级的机构体系,与此相对应建立的航天档案馆和各级档案馆(室)是保障档案工作的专门机构,更是航天档案标准的主要编制主体。航天档案馆作为集中管理航天行业档案工作的专门机构,承担着档案工作标准建设的主要职责,共参与制定21项航天行业档案工作标准。其中,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档案馆为代表的院级档案馆,是档案标准制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参与10项档案工作标准的编制工作。

(三)标准内容建设的集中性

依据档案工作标准体系,航天档案工作标准从内容建设角度也可以分为基础标准与业务技术标准两大部分。基础标准建设方面基本一致,主要涉及档案类目划分、档案文献专用词汇、档案主题词、著录规则及数据元等方面。在业务技术标准方面,我国现有的档案工作标准主要适用主体为各级各类综合档案馆,标准内容涵盖基础业务、保护技术、信息化和数字化、系统维护、档案装具及档案馆建设等多个方面;
涉及的档案类型多,文书、基建、地质、电子档案、会计、照片等均有对应标准。与档案工作标准相比,航天档案工作标准在内容建设方面具有一定的集中性:一是标准化对象的集中性。航天档案工作标准作为企业标准,其主要服务对象为企业的主要业务活动,因此围绕航天产品设计、试验、生产和制造等活动产生的各类技术文件,建立了《工艺文件使用与归档管理规定》《研究试验文件使用与归档管理规定》《设计文件使用与管理规定》《卫星、运载火箭技术文件归档规定》等系列标准。现有31项标准中,12项标准是以这些技术文件为标准化对象的,占标准总量的39%,并且这12项标准中有8项都进行了修订。二是基础业务的集中性。航天档案业务技术标准主要是对档案收集整理、分类著录、保管利用等传统管理环节的规范,较少涉及保护技术、档案信息化与数字化、系统建设与维护等业务技术方面。

二、航天行业档案工作标准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标准内容建设发展不均衡

航天档案工作标准在航天产品档案上的倾斜,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标准内容建设发展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业务单一,主要针对档案整理保管传统的基础业务,在保护技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则主要依据现有的国家或行业标准,未发展建设符合航天特色的企业标准。二是涵盖的档案类型较少,早在1994年的《航天档案类目划分与档案号编制规则》中便划分了航天行业的12大类专门档案。截至2016年,以航天产品档案为代表的6大类档案已形成比较完善的系列标准,并几经修订。而以经营档案为代表的6大类档案虽然已有院级标准,但是缺少行业级标准的指导。

(二)标准通用性与适用性有待提升

虽然航天标准化研究所是标准制定的归口单位,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54%的标准由标准化研究所分解到各院所,由各院所独立编制或少数院所联合编制。由于缺乏统一的交流平台与顺利的沟通渠道,标准编制时难以充分考虑各院所实际工作情况和标准需求。同时,标准编制人员往往受限于已有的工作环境和内容以及单位专业特性,容易使标准变成院所级标准甚至本单位标准,而非航天行业档案工作的通用标准,不利于标准的现实推广实行。

(三)标准实际指导效果不强

随着档案工作方式与流程、管理对象、技术手段的变化,再加上过长的标准修订周期,部分标准已与档案实际工作的客观需求严重脱节,极大地削弱了标准的实际指导效果。以航天设计工作为例,实际工作中设计方式已历经“人工手绘―CAD软件制图―三维模型设计”三个主要阶段,设计图纸也由纸质?D纸到电子文件再到现在的三维模型,而相应的标准《设计文件使用与归档管理规定》还停留在对纸质和CAD设计文件的规范要求上,无法指导三维模型数据文件的归档管理工作。此外,企业档案标准执行力有限,再加上受传统“重编轻用”观念的影响,只注重标准编制,缺乏对标准实施效果的考评办法,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效果不佳。

三、对航天行业档案工作标准建设的建议

(一)多措并举,充实标准内容建设

1.构建档案工作标准体系。航天档案工作的开展仅靠一项或几项标准是不够的,应构建档案工作标准体系,对标准内容建设进行顶层设计、总体布局。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在构建标准体系时,可参照2015年国资委办公厅的《中央企业档案工作对标管理指标体系》,从组织管理、基础业务管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明确标准体系的建设内容,制定档案工作标准体系表。

2.鼓励各专门档案标准的建设。对于CAD设计文件、三维模型、试验数据等特殊格式的文件,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可以以课题研究项目的形式,将各标准编制任务分解到各院所。通过提供项目研究资金,鼓励各院所开展各类专门档案标准的研究编制工作,完善档案标准门类。

(二)加强标准研制的全过程管控,提升标准通用性与适用性

1.建立标准管理系统平台,提供各方参与标准研制的统一渠道。通过建立档案标准共享交流平台,建设标准全文数据库、档案及标准专家库,定期标准研制的动态信息,打破院所时间、地域与系统限制,为标准编制提供在线交流、互通有无的平台。鼓励各院所积极参与标准研制过程并提供反馈信息,实现标准信息及时共享与反馈,为标准适用性的提升奠定系统管理基础。

2.建立标准试点反馈机制。档案工作标准编制完成后,在标准验收和正式使用前,设置试运行周期,在航天系统内选取不同的院所进行试点检验,充分征集标准试运行意见并组织编制主体及时整改调整,将最终整改情况作为标准编制工作的验收依据,以提升标准的适用性与通用性。

3.适当采用国家和行业标准。在数字化技术、电子文件、保护技术、开发利用等航天档案标准方面,基于优先采用原则,适当的全部或部分采用国家或行业标准。比如,采用《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缩微胶片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这类通用性、适用性较高的技术标准。

对标工作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建设;
著录标引

一、著录标引工作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档案著录标引是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目的是为计算机档案应用系统做好数据准备。著录标引质量决定着整个档案应用系统的质量。著录标引是档案数字化工作的重要步骤,是档案检索利用的保障,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

二、怎样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著录标引工作

(一)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著录标引质量

1.遵循相关标准统一著录格式

目前,对档案计算机检索系统的建立缺乏统一的要求和宏观控制,往往是由各单位根据各自检索系统的要求自行开发、设计、实施,缺乏通用型,也难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著录内容上的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这些格式的不统一,最终将会影响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检索效率。

2.科学标引方法

档案著录标引工作开展以来,由于标引方式不同,使用的标引工具、标引规则也不同,20世纪80年代,我们主要采用了主题词与自由词、主题句与分类号相结合的标引方式。特别是解放前中共中央档案和中央局档案是按照档案主题词表进行档案主题标引,标引时较好地提示了档案的主题内容。对档案主题概念的转换比较准确,词表中没有的主题词采用自由词标引,并对自由词进行了严格的登记制度。这种办法使标引的质量较好,检索效率较高。唯一不足是标引速度过慢,满足不了迅速发展的档案主题检索系统的需要。

3.确定档案著录标引深度

在档案著录标引工作中,要注意客观地揭示档案所论述的事物或研究的问题。既要考虑确定适当的档案标引深度,又要考虑档案对档案主题表达的明确程度,切忌掺杂个人的观点;
应按照档案著录标引要求,根据文件内容主题的详略和重要程度标引不超过八个主题词。人事任免,应把任免所涉及的部门和人员逐一标引完整。凡多主题的同时涉及事物或问题的几个基础方面的概念,均应予以标引,如工作总结、会议纪要等等,应将几个并列的事物或问题分别为几个主题进行标引。档案著录标引不足,档案检索途径少,专指性强,会大大降低档案的使用效率,档案著录标引过深,也会浪费时间和计算机存储空间,降低工作效率。因此,制定选择合理的档案著录标引方案,确定可行的档案著录标引深度尤为重要。一般来说,相近或近似的主题档案,文件数量多的应细标引,档案内存单一的可相对粗标引。

4.档案著录中采用标准工具

要提高档案著录标引质量,就必须采用国家制定的相关工具。有的用《中国档案主题词表》进行主题标引,有的用《汉语主题词表》,有的用本单位、本部门、本行业自己的主题词表,还有的用关键词标引。档案著录工作可采用的工具不一致,造成主题词的标引更为混乱,标引语言不统一,影响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检索效率。

5.著录标引要与档案检索相结合

著录标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检索,做好著录标引是实现计算机检索的基础之一。著录人员应参与档案利用检索主题分析工作,了解用户需求,通过档案检索策略和方法的设计和实践体验,在今后著录标引工作中,从利用检索的角度出发,有的放矢,准确揭示档案主题,保证数据质量,进而推动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二)加强著录管理,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1.提高著录标引人员的业务水平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需要既储档案著录标引技术也懂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档案工作者,现有的档案工作人员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一般来说,著录人员首先应熟练掌握检索语言;
再次必须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专业知识和档案工作经验、具有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对馆藏档案形成的背景、档案内存、特征和档案之间的历史联系、所著录档案的内容比较了解。随着档案信息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档案的存储、著录、保管、利用都将由计算机辅助管理。著录人员还应尽快掌握―定的计算机知识并具备计算机基本职业技能,工作中应用相关知识技能从事档案管理各项工作。

2.建立相对稳定的专业队伍

由于对档案数据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和专业性认识不足,许多单位没有安排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相对较高的专业人员从事这项工作,多数都是抽一般工作人员临时做一阵,没有长久观念,还有不少单位是档案整理的保管人员兼做著录标引工作。没有经过正规培训,没有形成稳定的专业数据工作队伍,著录人员的业务能力就难以提高,数据质量也受到影响。标引工作实际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任何档案人员想从事著录标引工作,都要经过再学习和培训,这样才能使著录标引工作保质保量,便于档案的检索利用。

3.加大对著录标引工作的组织管理

著录标引工作的组织管理是著录标引工作的重要环节,即对著录标引及校对工作严格要求,统一管理。具体做法:在标引之前,要对所要标引的档案全宗介绍、机构设置、组织沿革、干部配备、辖区范围等基本情况进行系统了解,在标引别注重对党和国家的历史阶段工作重点和特定时期的方针、政策的了解,定期召开业务讨论会,使著录标引工作能够更加准确,保证档案数据的质量。工作中,要对著录标引的工作进行合理安排,重视已输入计算机档案数据的校对审核工作,避免一人长期审校,提倡专业人员互相审核,这样有助于互相学习,及时发现问题,提高著录标引水平。

三、结论

总之,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做好档案著录标引工作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保障,所以,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更要做好档案著录标引工作,为档案利用、检索提供更有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

对标工作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程投标 技术方案 水平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c)-000-01

投标技术方案是投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为取得工程承包权,其主要作用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技术上、组织上和管理手段上论证投标书中投标报价、施工工期和施工质量三大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起到承诺和要约作用,对招标文件提出的要求做出明确、具体的承诺,对工程承包中需要业主提供的条件提出要求。因此,在工程投标过程中,投标技术方案的编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投标技术方案编制原则

编制一份合格的投标技术方案应遵守以下三个原则:(1)响应招标文件。首先应认真研究招标文件,明确本工程的特点、招标人对待建工程的要求等,在标书中一一作出响应。明确工程承包后在工程质量、工期、施工组织、施工技术、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的目标和相应的投入及措施,且和标书条款一一对应,在风险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予以承诺,以充分表现出我公司对承接本工程的信心和诚意。(2)反映工程特点。每个工程都有其自身特点,如:工程类型、结构形式、规模大小等,即使是同样类型、结构、规模的工程,也会因其工程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地质情况、施工季节、工期要求等不同而显示出不同的施工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编制方案之前,要仔细研究施工图、地质报告等相关资料,根据工程各方面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并详细体现在技术方案中。(3)展示企业实力。在当今建筑投标市场,企业实力是业主选择中标单位的重要依据,除了市场上的口碑,投标过程中的实力展示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企业实力展示除了企业规模、类似工程、相关荣誉等硬件外,还包括企业的施工水平、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软件,这些都要通过投标技术方案这个平台展示出来。要获得招标人对本企业的了解和认可,这一环节至关重要。

2 投标技术方案编制方法

在工程技术投标阶段,投标技术方案的编制水平直接决定技术标的评分,从而影响评标结果。投标技术方案的编制水平取决于编制人员的责任心、技术水平、编制方法等。通过多年投标工作的学习和总结,本人总结出以下投标技术方案的编制方法并运用于投标实践当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1 做好前期准备

首先要熟悉招标文件、施工蓝图、地质报告等招标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整理出编制方案前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与业主沟通、答疑、现场勘察等方法解决问题。

2.2 投标方案初编

做好前期准备后,应对投标方案进行初编。一份投标技术方案主要包括四大部分:(1)工程总体安排。首先对照招标文件,对本工程的施工目标如:计划工期、质量等级、安全文明施工目标等做出响应及承诺,然后对工程概况、特点等进行阐述和分析,做出有针对性的施工部署、资源配置、现场布置、施工进度安排等。这一部分直接体现工程特点,是体现标书编制水平的关键,应合理安排,详细阐述。(2)具体施工方法。对工程具体的施工方法的阐述应做到详略得当,对通用、常规的内容进行精简,对关键工序、特殊部位的施工应详细加以描述,并对可能在工程中运用的技术专利、施工工法及新技术、新方法等进行阐述。这一部分体现的是本公司的技术水平和实力,应具体展示,精确论证。(3)组织机构、工期、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保证措施。这一部分要面面俱到,不可遗漏。这部分应密切结合招标文件,以满足招标文件、当地相关部门要求及现行规范为前提进行阐述。这一部分体现的是本公司的规模和实力,也体现了公司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是投标方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4)招标文件要求的其他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因招标工程而异,有时会从某一方面体现招标人对本工程的关注点,也就是本方案的阐述重点,应高度重视。

2.3 技术方案精编

技术方案精编过程主要的工作为:(1)对照招标文件,将招标文件中实质性的内容(包括合同、附件、清单等)反应到投标方案中去,做到对招标文件的充分响应;
(2)通读技术方案初稿,对初稿进行完善和改进,同时对前后矛盾的地方加以改正;
(3)对排版进行调整和完善,美化版面。通过以上三步,才有可能形成高质量的投标技术方案。

3 投标技术方案编制技巧

投标技术方案编制中的一些小技巧也可以给投标方案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3.1 抓住评委的眼球,赢得初步印象分

技术方案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所以应在文字、打印、校对、包装等方面多做工作。首先要做到文字简练通顺,编排条理清晰,版面美观大方,最后还要注意打印的质量。不能因方案粗糙给评委造成不良印象,从而降低投标竞争力。

3.2 节省评委的时间,做到清晰、直观、易懂

首先,尽可能顺应招标文件的评分细则,让投标方案的章节目录顺序与打分顺序吻合,并尽量使用原标题。这样评委打分时一目了然,省时省力,自然不会无故扣分;
其次,评委在评标时,比较喜欢看直观的东西,将繁琐的文字叙述转化为图片或表格,将会引起评委的兴趣;
一张好的图表可以代替许多文字说明,如施工场地平面布置图、网格图、施工流程图、组织机构表、劳动力和机具计划需用表等。同时尽可能提高图表的绘制质量和清晰度,避免漏洞或矛盾。

3.3 突出评委重视的内容,做到详细化、精

确化

例如:业主往往对项目经理人选比较重视,故应优先选用具有良好业绩的项目经理,并将主要业绩列出,使业主有初步的了解;
再比如:评委通过施工进度计划图,不仅对工程计划安排的可行性、合理性作出判断,同时从网络图的编绘水平看出编制人员的技术水平、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等,因此,图中的每一个结点和箭头,都要经得起推敲,同时还不能过于繁琐,要着重于主要的分部、分项工程安排的逻辑和时空关系。

3.4 细读招标文件,注意打分细节

有的招标文件会在不起眼处写上一些重要内容,如在合同专用条款等处写上质量等级、工期承诺等,如果不将招标文件吃透,很难发现并在投标方案中体现出来,这将成为评标过程中的隐患。同时,还应在技术方案中进行适当的文字处理,如:对在招标过程中不明确的内容进行不确定说明,这样将留有一定程度的调整余地,为今后的施工措施调整打下伏笔。

4 结语

综上所述,一份合格且具有竞争力的投标技术方案是企业实力、编制人员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体现。随着科技的进步及建筑市场的发展,投标技术方案的编制也需要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使之更好地适应市场,从而更好地为投标工作服务,为本企业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春泉.浅谈工程投标的方法与策略[J].现代管理科学,2002(6).

[2] 王俊安.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对标工作方案范文第5篇

一、档案数字化包括对所存档案通过人工录入或制成电子计算机文件,也可将档案归入电子计算机制成图形文本,最后刻录在光盘上,建成数据库。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将为自动化检索,为开发利用、为实现档案资源共享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数字化需求越来越多,专业化水平也越来越凸显。利用档案管理系统对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提高档案利用水平的有效途径。在数字化实践过程中,档案数字化并非十全十美,有些工作做得不尽如人意,常出现扫描质量差、加工流程不合理、功能不全面、系统流程复杂、后期维护难以为继等问题,影响了档案管理质量的长期性,这些都是档案数字化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好档案数字化实施前期的调研分析。调研本单位档案和档案工作现状,是档案数字化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首先,调查本单位现存档案的年代、数量、档案类型、载体形态、管理现状、库房管理情况,用以确定档案数字化项目所需资金,以及在档案数字化加工中需要进行的各项工作,如是否需要重新整理、排列立卷、装盒等。其次,调查本单位档案工作情况,如档案信息化状况,档案归档、借阅及销毁流程、文件的运转流程、秘密文件的管理、公文的信息化运转情况以及这些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这些情况将直接决定档案数字化工作的任务和需要达到的目标。通过两方面的分析,针对现实管理情况,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如,是否需要开发档案管理系统、是否需要信息部门的支持等,从而确定需要什么样物质、资金支持等。档案数字化是一个系统工程,目前,由于档案数字化缺少统一指导,缺少各种标准,制约了档案数字化的有序进行,《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颁布实施后,这个规范有效地指导了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中的技术实践,对我们开展档案数字化提供参考的准绳。有些地方根据实际需要,已经制订了或正在制订各自的制度,如某省出台的《浙江省省直单位纸质档案数字化实施细则》及《浙江省档案馆纸质档案数字化成果接收暂行办法》。北京市2011年4月1日起实施《档案数字化规范》,正式成为地方标准。通过熟悉、领会这些标准,将规范并促进地方档案数字化工作,对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保证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具有指导意义。同时,还要对当前的档案数字化先进技术有所了解。通过走访档案数字化工作优秀单位,我们既能吸取他们的成功经验,也能弥补他们的不足之处。通过了解他们档案数字化的业务流程、档案系统的功能和档案数字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熟悉档案数字化最前沿的技术,了解目前档案数字化的最新进展情况,总结档案系统功能的优缺点,为更好地做好档案数字化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档案信息化建设符合社会需求与活动规律。社会信息化导致档案数量剧增,档案载体呈现多样性,档案内容分散交叉,档案部门必须改变传统管理方法,一方面由于社会信息量的激增和新型载体的应用,不宜用传统的方法来管理档案;
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这种需要。国家行业电子政务和电子业务的普遍应用,大大拓宽了档案信息的服务空间,对档案资源服务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促使档案工作跳出传统的狭窄思维,适应社会发展,改变管理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服务平台,有效积累和储备国家信息资源,真实保存社会记忆,实现更大范围和更多种类的档案信息资源互补与共享,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二、制定实际可行的档案电子化前期实施方案是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的重要环节,该项工作直接影响到档案数字化工作的效果。档案管理人员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强化:一是与软件服务商共同研究编制需求方案。通过分析调研报告、工作内容,安排好时间、人员,双方共同进行需求调研、需求分析、需求规划,分析并落实具体内容、方式、方案等等,作为档案管理部门,一方面要核查在技术层面的先进性,这个可以和本单位的信息部门协同完成。另一方面,是对档案系统功能、流程及外包的各个微观目标等的沟通和确定。总之,业务需求,既要符合实际,又要具有前瞻性和全面性。在功能方面,既要考虑功能满足自身的要求,又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在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上要注意如文档一体化管理、归档流程、借阅利用流程、长期保管、安全性能、标准规范等方面内容,在微观目标上,对数据加工流程各环节、著录格式要求、检索方式、文件保存格式、查询统计等等都需要做详细的规定。同时,应该征求各方意见,特别是信息部门和重要业务部门的反馈意见,以加强档案管理的适应性。加强档案数字化的质量,不仅需要对技术把关,还需要进行制度和管理上的约束,提高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工作质量。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涉及到人员、安全、财物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在进行档案数字化时,档案部门根据单位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有一套规范的操作程序。第一,档案部门应要制定出外包工作需要遵循的规范、标准,如根据《关于移交进馆档案质量检查办法》《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等标准和相关地方标准,制定档案数据采集标准、著录细则、加工流程等,以便外包单位有章可循。档案部门人员要积极参与数字化现场的工作,以便发现问题后及时处理问题,提供各个环节工作质量和效率。建立第三方审核和三方沟通机制。第三方审核,类似工程项目中的监理方。这个第三方,往往是具备有档案数字化业务指导能力的团体或个人,一般是档案行政业务人员或档案学、信息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员。第三方可以采取临时抽查和不定期检查的方式进行审核,对项目进行评估、召开会议、短期培训,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求和解决办法,要求外包商进行改正。档案部门和外包商,在遇到疑难问题时,也可以由第三方来统筹考虑,统一解决。对档案的出入库、档案交接、外包的人员出入、作息时间、工作注意事项,进行规定,建立档案出入库表单、工作量表单等,创造良好有序的工作环境。

三、档案数字化工作业务的流程。档案数字化加工的程序繁多,流程大致可分为:提卷、登记、检查档案、拆卷、组卷、编页码、拟标题、核标题、整理、扫描、图像处理、数据挂接、扫描数据质检、修改、二次质检、著录标引、打印目录、装订(装盒)、还档、登记、归档、备份、抽检等。由于各个单位的档案情况不一致,各个环节可能是一起进行,也可能是分开进行,依据实际情况确定。但业务流程必须能把握环节之间的有效衔接,确保各环节设计缜密,保证错误最小化。项目实施中,针对每个流程的各个环节,形成数据表格,形成文本,以便查证。如提卷,需要有提卷单;
拟标题,需要按规范拟定,条目清晰,形成表单;
整理装订要按照国家规定;
扫描图片要小心翼翼、操作规范等。

结语:档案数字化扫描工作和档案管理系统的验收,并不标志这这项工作彻底完成。在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实践中,仍然有许多工作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特别是档案管理系统,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试运行,才能发现问题,进而完善系统的各项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