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农业科技培训总结【五篇】

时间:2023-07-04 15:00:08 来源:晨阳文秘网

按照农业部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重点开展以小麦、玉米、蔬菜为主的实用技术培训,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在全市掀起了学科技、用科技、争当科技示范户的高潮。通过广泛培训,我市农民科技文化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科技培训总结【五篇】,供大家参考。

农业科技培训总结【五篇】

农业科技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按照农业部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重点开展以小麦、玉米、蔬菜为主的实用技术培训,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在全市掀起了学科技、用科技、争当科技示范户的高潮。通过广泛培训,我市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科技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XX年我市小麦、玉米平均单产达历史最好水平。

一、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XX年,主要实施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启动了XX年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作为全面提升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稳定的战略性措施来抓。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全面搞好组织协调,促进了培训工程的顺利开展。一年多来共举办市级培训班21次,培训市镇技术人员XX人次;
技术人员入村举办各种类型的村级培训班累计XX余次,入户咨询培训30000人次,重点培训了1000个科技示范农户,示范带动了10000个农户,接受培训的农民累计300000余人次。

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把这项工程与“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农业部“标准良田建设”及“科技书屋建设”等项目相结合,广泛组织开展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大力实施了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春季行动”、“测土配方施肥春季行动”和“测土配方施肥秋季行动”。

主要做到“九个落实”:

1、组织领导落实。在兖州市农业局分别成立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领导小组、技术小组和监督考核小组。

2、培训计划落实。农业局以文件形式印发了《兖州市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方案》和《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对培训目标、内容、对象、时间、方法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3、首席专家落实。确定了县域首席专家、小麦、玉米专家及项目区乡镇的区域首席指导专家,具体负责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

4、技术人员落实。在农业系统选拔100名业务精通、年轻有为的技术人员,包村入户搞好培训。

5、培训对象落实。按照"相对集中,点面结合,择优推荐,公平合理"的原则,在主要粮食生产镇谷村镇、大安镇、小孟镇、漕河镇、新驿等镇选择100个村,由村民申请、村委会推荐、镇农技站审查、培训单位审定,确定1000个农户作为科技示范农户,进行重点培训,并建立示范农户档案,统一管理;
保证每户培训一个明白人,每个示范户示范带动5-10个农户。

6、培训技术资料的落实。一年来共发放农民培训卡10000份;
科技光盘XX多套;
《高油玉米生产技术》及《优质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等教材13500本;
特别是为农民发放了10000份科技挂历,把各个季节的主要生产技术、农业政策,印在挂历上,收到很好的效果。结合我市实际,在农时关键技术环节编印并发放《春季麦田管理技术要点》、《夏玉米套种技术要点》等明白纸共30余万份。

7、培训设施落实。全市共协调镇、村培训教室215间,建设农民科技书屋16个,100个村全部配齐电教设备。

8、培训经费落实。在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市农业局多方筹集培训资金,保证了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9、配套政策落实。为鼓励农民积极参加科技培训,发挥他们在农村经济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市农业局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优先享受国家农业部优质小麦示范区建设中的每亩10元的良种补贴政策;
每个核心示范农户年底发一套农民科技挂历;
优先免费得到示范新品种和相关技术资料,在资金、物资、技术上支持他们开展科学试验、生产示范、科技攻关等活动;
积极引导、支持他们参加各种专业协会和技术协会。

二、培训的主要内容

主要培训以小麦、玉米、蔬菜为主的农业实用技术兼顾其它经济作物栽培技术,以及农业高新技术、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农产品产销信息;
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种植新模式;
小麦玉米精播半精播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配方平衡施肥技术、化学促控技术、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生物有机肥、标准化生产等技术以及党在农村的法律、法规、政策等。

三、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是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为加强培训工作,程局长多次召开会议,重点研究农民培训工作。农业局成立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各镇相应成立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协同作战,共同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2、加强技术人员自身建设培训是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针对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新阶段和新要求,千方百计壮大自身服务功能,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农业科技示范体系,强化技术人员自身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3、优选拔技术人员优选科技示范户在全市选拔了100名技术骨干和100个科技示范村,每个村明确一名包村技术人员,在每个村重点培养10个核心示范农户,以村为单位开展培训,全市重点培养1000名核心科技示范户,示范带动10000个农户。同时鼓励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攻关示范田,与本单位所承担的农业科技项目相结合,开展农业科技实验、示范、推广。通过对1000个科技核心示范农户进行重点培训,涌现出了一批农业科技致富能手,通过他们进一步示范带动,初步解决了农业科技进村入户难的问题,满足了农民多层次的科技需求,使我市农业科技示范推广体系更加完善、有效。

4、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人人签定责任状是各项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的重要保证。为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市设一名首席专家,各镇设区域专家;
优势作物小麦、玉米和经济作物设立专业首席专家,负责对包村技术人员的培训以及对包村技术人员开展科技进村入户工作的监督指导。每个实施村固定一名技术人员。实行层层负责制,首席专家对所培训技术负总责,每个技术人员对所包村的10个核心示范农户及100个联系户负全责,首席专家负责对下一级人员培训、指导、释疑,每一级都需对上一级负责。

5、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为切实加强广大技术人员的

责任心,调动广大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把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搞活搞实,农业局制订了《兖州市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监督考核办法》、《兖州市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奖惩办法》。农业局与每一位技术人员签订责任书,针对每名技术人员在所包村及所联系的核心示范户开展技术培训,对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培训效果以及群众反映等进行严格考核。农业局成立了以纪委书记石亚鹏同志任组长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考核领导小组,不定期进村入户抽查,查看培训内容和培训效果,并根据农户电话随时了解培训情况,采取年终与平时相结合,注重平时,并把参加培训的核心示范户纳入微机管理。对技术人员严格考核,按考核分数,排出名次,作为评先树优和奖励的依据。凡是弄虚作假、减少培训次数不准晋升职级或解聘现任职务,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

6、加强核心示范户的能力建设,是实现农业科技培训由点到面全面提高的重要保证。100名技术指导员深入千家万户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田到田”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推广应用新品种和新技术,并充分利用各种媒介手段进行科普宣传,切实提高核心示范户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努力把科技示范户培养成一支学得会、用得好、留得住的农村科技服务人才。从而达到“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的农业科技“传、帮、带”体系。实施一年多来,在技术服务上采取“入户指导”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技术指导员在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如种植业在备耕、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鼠害多发期、收获等)能及时到每个示范户家中开展技术指导,有些技术指导员甚至与农民吃住在一起。他们与示范户建立了经常性联系,平时可以通过电话、信函、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对示范户进行远程技术指导服务,及时帮助解决生产实际难题。

7、增加投入,制定优惠政策让农民积极参与是保证培训效果的重要措施。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量大,直接牵扯到农民的利益,发放科技光盘、书籍、科技挂历、明白纸等费用较大。为搞好这项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农业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多方筹措资金,推进农民科技培训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下去。积极协助农民成立优质小麦协会、优质专用玉米协会等农民自发组织,与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对接,畅通销售渠道,实施定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8、扩大宣传,形成合力。定期印发《科技入户工作简报》并通过各种媒体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站等广泛宣传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形成全社会都关心农业、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新局面,农业局广大技术人员自觉的把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到群众中去,及时宣传在科技行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相互借鉴,提高服务质量,使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真正深入民心,体现党和政府对农民群众的关怀。

四、下步工作打算

1、认真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

深入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意见》和《XX年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精神,实施我市“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为重点,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农技推广和服务机制,通过政府推动,市场引导,项目带动,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推广机制,不断提高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劳动者素质。

2、加强科技推广培训体系建设

不断完善农民培训体系,按照农业部和省厅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以农广校为主体的农民培训机构建设,健全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体系建设,与互联网、电视、报刊等现代化的传媒手段紧密结合,不断加快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步伐,提高新品种、新技术的入户率。

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进一步完善资金投入方式,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在资金投向上,除了培训资料,要进一步扩大核心示范户新品种、新肥料和无公害农药的无偿试用,实现更好的示范效果。

4、大力发展专业协会

农业科技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一、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形势严峻

(一)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据河北省2009年调查推算,全省农村劳动力2846.5万人,农村实用人才总数为227.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7.99%。每百名农村劳动力中实用人才不足8名,农村实用人才总量明显偏低。

从行业分布上看,种养殖、加工型生产人才占人才总量的36.67%;
领办企业、农村经纪人、合作经济组织管理者等经营型人才占12.60%;
从事畜禽防疫、植保、农机作业、新能源物业管理、农资经营等技术服务型人才占19.24%;
农村劳务经纪人、村级金融保险、村组社区管理干部社会服务型人才占11.48%;
能工巧匠、进城务工返乡等技术带动型人才占19.99%。其中真正能为农民服务的技术服务型人才数量只占实用人才总数的19.24%,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农业生产的需求。从年龄结构上分析,30岁以下、31~40岁、41~50岁和50岁以上分别占人才总量的11.81%、33.76%、34.57%和19.85%。40岁以上人员占实用人才总量的54.42%,年龄结构明显偏高。从学历结构上看,初中以下的人才占到61.92%,这些人才技术经验丰富,但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理论知识及综合素质培养。

(二)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能力不足。在河北省调查中显示,农村实用人才中接受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培训占13.31%;
接受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育培训占7.73%;
接受农业职业学校培训的占7.96%;
通过中国农函大培训占2.37%;
由代际或师承培养的占11.30%;
自学成才占40.44%。自学成才者占农村实用人才的比重较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农民科技培训渠道单一、覆盖面窄,或缺乏吸引力。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缺乏资源共享和规划的统筹实施。

(三)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能力偏弱。以承德市为例,据2011年统计,县以下确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编制195个,人员编制1462人,其中,县级各类专业技术服务站人员编制446人,区域站或乡级占998人;
农业、农机服务站人员编制713人,人均服务耕地面积5000亩;
畜牧站人员编制394人。“线断、网破、人散”的状态刚刚进入转型期,服务面与服务能力不对称,也不能适应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对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需求。

(四)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内容、方式、方法亟待创新。在乡务农人员主要以妇女和老年劳动力为主,文化基础较差,接受教育有困难,但农民渴望得到科技文化知识;
特色主导产业不突出的乡村成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死角;
在培训的方式、方法、内容、时间、地点上与农民实际需要仍存在一定距离,针对性、实效性不够,时间上有冲突;
外出打工的农民工缺少参加教育培训的机会;
在农业主导产业发达的地方农民求知欲相对较高,参加各种科技培训的欲望和自觉性更强,对培训内容、师资水平的层次要求较高。

(五)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体系机制尚不完善。个别地方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和经济建设“两张皮”的现象依然存在,把科技教育培训当作软任务,缺乏长远的规划和过硬的措施。部门之间以及农业部门内部也由于专业分工细腻,产生条块割据,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各自为战,无法形成系统工程。

(六)经费投入不足,制约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开展。据2009年统计公告显示,我国2008年全国教育经费为14500.74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10449.63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3.48%,虽然比2007年有所增加,但远低于目前世界平均数4.9%及发达国家5.1%的水平。同时,政府教育投资侧重城市,在全社会的教育开支中城市使用占77%,农村仅占23%。农村职业教育经费短缺,无力购置先进的教学设备,难以开发实训基地,最终影响农村职业教育的规模发展和质量提高。

二、新形势下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特殊意义

(一)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需要。我国9亿农村人口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0%,文盲半文盲占23%,农民整体素质偏低;
对新事物、新技术、新成果缺乏自觉认知能力,思想观念保守落后,农业劳动者的现状决定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二)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是适应农业市场化变革的需要。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相比,我国农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和科技附加值不高;
农产品销售不畅,市场不稳;
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农业综合效益不高;
农民增收缓慢;
农产品品质安全亟待提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待加强。农民作为“三农”的主体,如果没有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将无法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的挑战。

(三)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是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邓小平同志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发达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已大大高于其他生产要素的贡献,达到70%~80%,事实也是如此。河北省平泉县榆树林子镇农民应用实用技术发展设施菜生产,温室大棚亩均收入3.5万元,冷棚亩均收入8000元,分别是大田亩均收入600元的58倍和13倍。兴隆县车道峪村果农,因掌握了品种改良、科学修剪、生物防虫、应用有机肥等果品生产技能,平均每亩果园收入1万元以上,而该地区果品亩均纯收入仅为1200元。农民的科技水平是决定自身收入的关键要素。

(四)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是适应“三同步”的需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重要任务。新形势下,农村劳动力从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一方面意味着农村劳动力将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从农村向城镇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任务繁重;
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现代农业投入品大量使用,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对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质量提出了刚性要求。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体力量,培养觉悟高、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是时代赋予新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抢抓机遇,积极探索和创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新路子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的出台,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更高的要求,提供了政策保障。抓住这个机遇,不断探索和创新农民教育培训新路子已时不我待。

(一)丰富培训内容,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劳动力的结构和科技技能教育培训的需要。新时期农村劳动力就业岗位发生了深刻变化,一部分劳动力不离土不离乡从事农业生产,另一部分则转移输出就业。

以承德市为例,截至2010年底,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78.9万人(其中劳务转移56.9万人),五分之二的农民已经离开土地,进入二三产业就业创业。在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就近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22万人,占转移总量的27.9%,这部分劳动力基本进入种植、林果、养殖业基地,投入到肉类、菌类、果品产业等五大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之中。而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其科技技能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仅仅重视产中的实用技术培训已远远不够,还需要向产前的良种、良畜、良禽等新品种和新农机、新农资等技术,以及产后的贮藏、加工、流通等技术培训扩展延伸。不仅需要对生产技术的培训,还需要对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政策法规、外向型农业等多学科、多门类的新知识进行培训。培训对象要向农产品深加工、流通、生产经营等从业人员延伸;
向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要求的二三产业劳动技能教育培训扩展。在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上树立大农业、大农村、大科技、大市场和“三化同步”的理念。

(二)创新教育培训形式,适应不同层次,不同产业的就业岗位需求。层次性需求是新时期农民科技培训的重要特征,因此,在实施教育培训过程中必须具有针对性,才能达到有效性。

1. 围绕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开展农民大中专学历教育。调查数据显示,河北省大多数农村实用人才虽受过文化教育,但缺乏接受全面系统教育,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才仅占全省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3.09%,中专高中(技校)学历34.99%;
承德市转移输出的农村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0%,大专以上学历的只有11.8%,文化水平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就业范围。河北省从2009年开始实施送教下乡农民涉农中专学历教育,尽管在课程设置、学习时间等方面尚需改革完善,以便更加适应农民亦工亦农、边学边干的学历教育的特点,但毕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满足了农民对提升文化、科技、技能综合素质的夙愿,提高了认知能力,开阔了视野,掌握了技能,增加了从事不同产业就业创业的信心和勇气。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村级农业科技骨干力量和科技带头人,以此作为延伸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链条的又一有效途径。

2. 围绕新农村建设,大力组织实施阳光工程培训。抓住国家大力实施阳光工程的良好机遇,充分发挥农广校等具备培训资质要求的教育培训机构在农民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紧紧围绕当地特色主导产业、农村、城镇二三产业发展需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强化“阳光工程”农科培训,在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集聚区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培养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农业产业劳动者队伍,提高农民承接、吸纳和使用先进科技成果的能力。

3. 围绕发展劳务经济,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品牌培训。我国农村每年至少新增大约劳动力总数1.5%的新成长型劳动力,仅承德市剩余劳动力达34.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7.7%。通过实施免费系统教育,使其成为既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又具有较高实践操作能力的技能人才,带动农业劳动者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提升。承德市的十大务工品牌中,服务员和机电工曾获得全省十大品牌称号,热河导游员、平泉钻井工、清宫烹饪专业成为“河北省知名品牌”。从而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或异地有序转移就业或创业,推动了单一的体力型输出向技能综合型输出的转变,实现了“培养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效果,有效带动农村人力资源整体开发,协调推进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4. 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农科教、政产学研结合。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是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根本出路,也是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生命力所在。要注重与农业重大科研、开发、推广项目相结合,把项目的资金、人才优势,用于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吸收高素质的农民参与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通过项目实施建立示范基地,将教育培训实习和试验示范推广有机结合起来。鼓励科技户、示范户和经营大户学用结合,力争做到“培训一批骨干农民,办好一个基地,振兴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

5. 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自主培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是现代农业的骨干代表力量,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他们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和自身产业发展需要开展专业性培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实践技能,推动产业升级。

6. 围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开展技能培训。按照企业下订单,培训下菜单,政府来买单的方式,形成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有效机制。以二、三产业为主,开展定向、定岗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使学员尽快适应进城务工的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

四、更新观念,创新机制,统筹推进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

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在观念上更新,在机制上创新,形成合力,统筹推进。

(一)树立大农村、大教育观念。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不仅要为“三农”服务,还要为小城镇建设服务,为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服务,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科技型职业农民、适应现代工业发展需要的职业化产业大军,进而实现农民身份向城市社区居民的转换。

农业科技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
整体素质;
培训;
提升;
滦南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要求。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指出,要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加快提高农民素质和创业能力,继续加大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低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先天。提升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应引起全社会的思考。为深入了解农村劳动力素质状况和培训工作的开展情况,2007年底课题组以河北省滦南县为试点,走访了县农业畜牧水产服务中心、农开办、就业局等政府部门,深入部分村镇调查了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现状。了解了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及其培训实施情况。基本摸清了制约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提升的成因,并据此提出了提升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对策。

一、对当前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现状的调查

(一)滦南县农村劳动力总体情况

河北省滦南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人均耕地面积1.88亩。近年来。按照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的工作思路,在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滦南县现有17个镇、594个行政村、17.8082万户,总人口达58.185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达53.3821万人。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30.9694万人,实有劳动力总量28.1366万人。在农村劳动力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劳动力19.9772万人,占71.00%,从事工业的劳动力3.5832万人。占12.74%。从事建筑业的劳动力1.4922万人。占5.30%,从事批发、商业的劳动力1.4688万人。占5.22%,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劳动力9458人,占3.36%。从事其他的劳动力6687人。占2.38%。按滦南县农业生产实际和农、林、牧、渔业生产规模估算。种植业、林业需劳动力8.90万人左右,畜牧养殖业需劳动力2.80万人左右。水产业需劳动力0.70万人左右,从事农业生产共需要劳动力12.40万人。剩余劳动力7.60万人,去除其他相关因素,估计全县农村适宜外出劳动力应在5万人左右。

1、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比重大。据统计。全县实有劳动力总量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比重达到90.85%,其中18~45岁的青壮年劳动力15.4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比重达到49.79%。

2、从业时间不足。隐形失业严重。全县农村劳动力中有30%的人常年从业时间在8个月以下。主要从事农业的从业人员中。从事农业在8个月以下的占34%;
主要从事非农业的从业人员中,从事非农业时间不足8个月的占28%,隐性失业现象较为明显。

3、农村劳动力流动性差。盲目性强。全县实际常年外出务工农民4万人左右,仅占实有农村劳动力总量的12.9%。全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大多集中在年初是群体外出,有明显去向的只占30%左右,70%没有目标,且收入极不稳定。2007年全县实际外出务工农民4.20万人,这些人大多为青壮年劳动力,但多数是靠出体力、卖苦力换取收入。从业带来很大的盲目性、季节性和风险性。经培训有组织输出的农民仅1.16万人,月平均收入在1000~1500元之间。比未参加培训的月平均收入高300元以上。

(二)滦南县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现状

从调查情况看。滦南县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

1、文化素质较低。据调查。2007年底全县实有劳动力总量28.1366万人,其中文盲半文盲仍有1685人。小学文化程度10.3621万人。占36.83%,初中文化程度14.1910万人,占50.44%。高中以上学历的3.2708万人。占11.62%,中专学历的2454人、大专以上673人。仅占1.11%。而发达国家的情况是。美国的大部分农场主都是农学院毕业生;
德国农民有67%是大学毕业生,53.2%接受过2~3年的职业教育;
日本农民中大学生占59%以上。

2、科技素质差。目前。全县实有劳动力中,真正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为7.2%。大多数农民缺乏基本的科学生产知识,没有掌握一技之长。对一些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实验、示范。即使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也很难完成:一部分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对一般性农业生产技术都不能很好掌握。

3、思想观念落后。小富即安、故土难离和满足现状等传统观念仍然束缚着农民的思想。抽样调查100名农村劳动力显示,不愿离家外出打工的占38%,今后打算外出打工的占27%,家里因缺少劳动力原因不能外出打工的占25%。相当一部分农民思想保守,逢事喜欢走老路。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和敢闯、敢干、敢试的勇气和信心。

二、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的成因分析

制约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提升的因素比较复杂,既有历史的因素,也受现实的教育理念的制约:既受农民主观因素的制约,也受基层政府和相关政策的影响,总的可概括有以下几点:

1、历史因素的影响。年龄在45~55岁的劳动力大多就读在期间。由于受“白卷英雄”和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加之当时教育受到较大的冲击,正常教学秩序无法保证,学生的自控能力又比较弱,荒废了学业,因此大部分人文化底子薄,进而影响了对科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2、现实的教育理念的制约。尽管各地都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从现实情况来看,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还是没有完全改变,社会评价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还是没有离开中考和高考的指挥棒。农村中学尽管已经开始实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但由于时间较短,加之受中高考、专业师资缺乏、实验实习场地缺少、资金缺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改革效果还不十分明显,分流教育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导致新增劳动力缺乏从事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基本技能。

3、农民观念落后的影响。一是部分青年劳动力只顾眼前利益,片面认为“读书不如赚钱”从而过早辍学打工;
二是壮年劳动力接受新技术、新事物的

能力差。培训机会少;
三是相当多的农民从众心态严重,傻子过年看隔壁,人家不去学他也不去学。没有看到各自的差别;
四是接受培训的兴趣不高。主观上不求进取,认为学不学一个样。延续过去传统落后的种养模式和技术。

4、基层政府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没有得到基层政府应有的关心、重视和支持。多数镇政府没有把农村劳动力培训列入工作日程。制定长远规划。指定专门机构和专人具体负责:没有像关心和重视普教那样关心和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投入不足;
在政策的制定和舆论宣传上缺乏力度。没有形成人人关心、重视和支持农村劳动力培训的良好氛围;
工作上存在重布置、轻检查、轻落实的形式主义问题。

5、农村劳动力培训资源不足。体系不健全。从调查情况来看,滦南县现有的农村劳动力培训机构主要是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广校)、涉农部门的服务中心、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这些培训单位分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培训条件差别很大,工作中存在着各自为政的问题。2003年9月以后,虽然县里明确培训工作由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具体组织实施,但在实际运作中组织、协调难度还是相对较大,各部门缺乏必要的了解和主动的配合,还没有形成培训工作全县一盘棋的良好局面。另外,有些镇的农民文化学校形同虚设,一年几乎不怎么开展工作,能够开展培训的也大多集中在县或镇举办培训班,很少能下到村,况且许多培训是大杂烩式的培训,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培训内容一般停留在农业技术、机械加工等几个工种,与真正意义上的技能培训和农民需求差距很大。因此,迫切需要对现有的培训资源进行合理地整合。健全培训体系,以发挥其最大作用。

三、提升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对策

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包含文化教育层次、科技意识和技能水平、思想观念等多个方面。总体看,以滦南县为代表的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现状还不能适应现阶段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极大的差别。因此,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尤为重要。提升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当前应着力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并以此为切入点,灵活施策,标本兼治。农村劳动力培训要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为重点,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为载体,切实解决农业科技知识、农民致富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最后一道坎”问题。为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建立提升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长效机制。实现农村劳动力素质整体提升。

(一)明确培训任务,确定培训目标

1、任务上突出三项重点、建设四支队伍。三项重点为:一是实用技术培训,使农业劳动力普遍掌握1~2项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二是职业技能培训,结合农民的转岗、转业,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使农村富余劳动力掌握一门以上非农就业技能。三是实用人才学历培训,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支撑。着力建设四支队伍:一是培养高素质的骨干农民队伍;
二是培养精干的农民技术员队伍:三是培养优秀的农民企业家队伍:四是培养高技能的能工巧匠队伍。

2、目标上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实现从经验型向知识型转变。用现代意识提升农民,改变农民靠经验种养、自给自足、小富即安的传统观念。二是实现从身份型向职业型转变。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农民从传统身份型向职业技能型转变。三是实现从就业型向创业型转变。培养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使其成为能够自主创业、自我持续发展的市场主体。四是实现从单干型向组织型转变。正确引导农民,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中等职业学校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二)强化政府行为,构筑农民教育培训“立交桥”

1、政府统筹,多方参与。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是一项公益性、社会性事业。涉及的行业和专业门类众多,是一项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因此,要按照“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强化各级政府在培训中的组织领导作用。把各有关部门、培训机构组织起来,明确任务、分工负责、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搞好培训大合唱。

2、模式构想。①以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骨架。吸引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建设农村劳动力培训大中心。以现有各类成人学校、就业培训中心和农技培训中心为基础。积极引导园区、企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参与培训。形成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合力;
加大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职能,形成农村劳动力培训大中心,人、财、物统一调配,做到资源共享。②以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辐射平台,建立县、镇、村三级培训网络。教育、劳动保障、农业等部门要对各类培训机构进行筛选,按照合理布局、方便学员的原则。选择定点培训基地,逐步形成县、镇、村三级培训网络,通过网络连接实现教育培训、信息服务、培训对象与各级培训机构的信息互动。③在县与镇、县与村、镇与村之间建立“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发挥其流动课堂的综合传播功能与服务功能。④建立镇职业培训基地。重点建设2~3个骨干专业。一个主导产业的镇职业培训基地,技术培训体系与当地的农业产业体系相配套。⑤建设村级农民培训扩散基地。以“农民科技书屋”为重点,形成农民了解政策、学习技术、获取信息的综合平台。

(三)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筹措力度

①建立各级财政投入机制,设立农村劳动力培训专项经费。市、县、镇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对所拨经费实行集中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层层剥皮、雁过拔毛。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建议:按辖区内农村劳动力人数每人每年1元的标准设立培训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还可从支农专项经费中提取10%~15%用于农村劳动力培训。②建立资金补贴机制。不断扩大补贴范围。完善发放培训代金券。如:对参加就业培训的农民实行补贴,对经济特别困难的农民可先免费培训,就业取得收入后再补交培训费。③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积极参加培训的农民及农民培训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奖励。以调动农民和培训单位的积极性。④积极争取国家、省农业、科技等部门的培训项目。⑤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共同参与的融资机制。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民办培训机构等投资农村劳动力培训。可采取农民学农业科技免费,学职业技能自己出一点、政府补一点、社会帮一点的办法,多渠道、多途径解决经费问题。⑥成立农村劳动力培训基金。可从农发基金、土地出让金等基金中划出一块。专门成立农村劳动力培训基金,财政部门回报有关部门制定培训专项基金管理使用办法,报政府批准实施。

(四)拓展农村劳动力培训途径

①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成人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实现农村教育一体化。②突出抓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③

依托农村科技企业、科技示范园和农民科技协会,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技能培训。④积极创造条件,让外出学好技术的农民回乡创业。带动更多的农民。⑤组织骨干农民到经济发达的地区参观考察,培养眼界宽、有见识、敢创新的创路人。

(五)创新农村劳动力培训机制

①出台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培训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逐步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劳动保障、农业、教育、科技等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培训机制。②大力促进农村职业教育与义务教育相衔接,搞好“三加一”工程。③建立进村入户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并总结推广培训教师进村、培训媒体进村、实用人才培养进村的方式和方法。④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需求反馈机制。⑤建立培训单位公平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使农业、教育、科技部门的培训项目和资金主要流向那些技术力量强,培训效果好。对培训起较大作用的培训机构。⑥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监督检查机制。

(六)科学、严密、灵活多样地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

1、制定详实的培训计划。培训前首先做好调查摸底工作,充分了解参训农民的培训需求及文化素质状况,根据农民的培训需求和素质状况,再制定培训计划。做到培训工作有准备、有组织、有目标、有重点、有收效。

2、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①因人而宜,分层培训。可把培训对象划分成三个层次:初等农业技术培训、转岗职业技能培训、中高等学历教育。初等农业技术培训主要针对45岁以上农民和即将走上农业生产领域的新生劳动力:转岗职业技能培训主要针对45岁以下,有转移输出愿望的农民和即将走出校门的初高中学生:中高等学历教育主要针对村干部、专业户、农村经济组织的负责人和具有一定培养前途的能人;
②因地制宜,开发培训教材。不同区域,技术水平和培训需求存在不同程度的区域性差异。在教材开发上。要立足当地农村生产实际和农民需求。编写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乡土教材”。

3、确立结构合理、科学、丰富、实用的培训内容。①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对不离乡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紧紧围绕农民增收,按照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加强粮食增产技术、集约化养殖技术、特色高效农业生产技术的培训。②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想外出打工的农民。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在培训特色上下功夫,争取塑造自己的培训品牌。③注重科普培训和短缺技术培训。在搞好技术培训、技能培训的同时,要加强科普培训,既要满足农民现阶段技术、技能的需求,又要全面提升农业劳动者的文化科技素质。目前农村存在大量的短缺技术。诸如高附加值农业、出口创汇农业、生态型农业的生产技术、农畜新品种应用技术等在农村中非常短缺。因而。农民培训工作更要注重短缺技术培训。④谋划导向性新兴产业培训。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会兴起很多新型农业和其他产业,如:农村工业、新型服务业等。要注重宣传引导,做好超前培训,为农村科技的发展做好技术准备工作、观念意识导向工作。⑤加强政策知识培训。主要是对村干部进行农村政策培训,增强其政策意识,使之掌握党和国家当前关于农村工作的相关政策,提高其政策水平和运用政策解决现实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的能力。

4、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坚持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采取分散培训、长短班结合、分流教育、科普之冬(春)、科技咨询、现场指导、空中课堂、网络培训等多种形式,并坚持做到五个结合:一是课堂讲授与示范基地培训相结合,二是集中培训与分类指导相结合,三是系统培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四是面授与各种媒体培训相结合,五是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相结合。培训中采取“互动式”现场教学。培训时间要适应农时、农事。积极开展定点、定单、定向、委培,鼓励校校、校企、校镇之间联合开展培训。

5、利用现代化培训手段。搞好网络、多媒体培训。把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生动直观的数字化多媒体培训形式,应用到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中。并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多种媒体优势。提高培训的时效性。如:发挥电视这一大众媒体。图文声像并茂、覆盖面广、喜闻乐见、培训成本低的优势。创办“农事直通车”、“农家乐”、“帮你致富”等农业栏目:建立“农村科技广播站”利用农村大喇叭宣传农业科技知识和法律法规:实施“村级信息公路”建设,通过卫星电视网建立村级远程农民学校。

6、建立档案管理制度。一是设立专柜。由专人负责农村劳动力培训图书、资料、文件的整理工作;
二是建立培训专家个人档案,进行微机管理;
三是建立培训日志,随时记录培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七)依据当地产业结构和资源优势,组建多元化师资队伍

①培养技术骨干教师。结合当地产业结构,重点培养能力强、专业适合、素质好的青年教师。政策上鼓励他们积极参加进修,促成其知识技能体系的更新,以适应农村劳动力培训不断发展的要求。②培养专家型教师。鼓励教师经常深入农村,接触生产实际,积极探索实用技术。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成为农民真正信得过的专家。③与本地或外地其他培训机构的教师资源互通有无。④聘用土专家。按照“能者为师、按需聘用”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聘用有一技之长、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土专家”。让他们进课堂、上讲台。⑤建立专家库,聘请高等院校、科研单位、龙头企业的专家教授,弥补本地教师的不足。

农业科技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我校依据职教工作精神和我校职校现状,我校将切实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为宗旨,以精神为指导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一真理,落实教育局年度责任目标分解精神,围绕“抓培训,强管理,扩招生”的工作思路开展工作。摆正心态,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工作思想,面向农村学生做好职业教育工作,落实服务三农,服务当地建设的思想。顺利完成了本年度职教工作计划。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根据市场调研和上级要求,结合乡村情况,采用讲座发放科技小报观看录像等形式向农民普及法律知识;顺利完成大豆、玉米、马铃薯高产栽培,北方果树栽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

二、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实用人才、农村双带头人培训各项工作,加强教学管理,集中培训和网络培训,个人自学相结合。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中配套设备,收看实用技术培训专题节目。登陆农业技术网络,发挥网络优势开展实用技术和科技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三、积极支持参加各级培训活动,制定和实施了有效的培训计划,逐步完善培训管理制度。落实职业技术培训总数1500人次以上,其中,就业再就业培训15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20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100人次,农村双带头人培训30人。

农业科技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深化贯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民科技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民科学文明本质和使用农业科技艺力为主线,紧紧围绕优势特征产业,经过开展集中培训、现场征询、田间示范、现场观摩、供应信息服务等多种方式,完成科技培训与农户需求的有用对接,促进农业生产方法的基本改变,提高科技对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奉献率,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才能。

二、目的任务

结合“农业科技促进年”和“百名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活动,整合乡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全国农技推行示范县、退耕农民技艺培训、三氯杀螨醇替代等项目,全年组织科技培训300场次,印发技能材料6万份,培训农民6万人次,其中培训村、组农民技能员1000名,培训农业科技示范户主干1000名,开展职业农民培训、农民创业培训5000人,农业适用技能培训53000人。

三、培训内容及方式

依据农业发展方法改变和新农村建设的需求,依托现有项目资源,重点围绕防灾减灾、节本增效、种养业技能、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机运用与维修、农产品加工与营销治理、强农惠农政策、涉农司法法律等内容,因地制宜对农业生产人员、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涉农企业、专业协作组织、农业创业人员开展培训。

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采取市、乡、村三级联动,集中办班、分户指导、实地观摩交流和田间学校等方法进行。培训坚持做到“五个结合”:一是与优势特征产业区域结构、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建设相结合。二是与送书本材料、送信息、送物资配备相结合。三是与惠农政策宣讲、司法法律宣传相结合。四是教室解说与田间示范相结合。五是与“送科技下乡”、“百名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活动相结合。

四、分组安排

市直相关部分依照工作职能,构成10个培训组,开展终年农业科技培训。

(一)特产科技培训组(5人):组长:。成员:。负责全市柑、茶、桑产业技能培训,重点抓好10万亩优质柑桔、万亩高效茶叶示范园区和“一村一品”专业村农民培训。全年培训5000人次,发放技能材料5000份

(二)农业科技培训组(5人):组长:。成员:吴泽玉、。负责全市粮、油、菜作物技能培训,重点抓好松木坪万亩优质粮油示范园区和粮、油、菜相关项目村、重点村农民培训。全年培训3000人,发放技能材料3000份。

(三)植保科技培训组(5人):组长。成员:。重点抓好农作物、特产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能培训和三氯杀螨醇替代项目区农民培训。全年培训4000人次,发放技能材料4000份。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组(4人):组长:。成员:。重点抓好主导产业农业生产投入品运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节制与追溯培训,全年培训3000人,发放技能材料3000份。

(五)泥土肥料科技培训组(5人):组长:。成员:。重点抓好农作物、特产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区域农民培训,全年培训3000人次,发放技能材料3000份。

(六)农业司法法律培训组(8人):组长:。成员:。以培训涉农司法法律为重点,加强农资运营人员守法认识、诚信认识,提高农民识假辨假才能。全年培训农资运营户、柑桔打蜡加工业主2000人次,发放材料2000份。

(七)农民技艺培训组(3人):组长:。成员:。以农民培训阳光工程、退耕农民技艺培训等项目为载体,重点抓好农业生产人员、涉农企业从业人员、专业协作组织人员、农民创业人员、村级农民技能员培训。全年培训5000人,发放材料5000份。

(八)水产科技培训组(4人):组长:。成员:。重点抓好清江库区和全市专业鱼池水发生态健康养殖技能培训。全年培训2000人,印发技能材料2000份。

(九)农机科技培训组(5人):组长:。成员:。重点围绕农业和农机化转型发展需求,培育有文明、懂技能、讲诚信、会操作、善运营、能致富、保安全的农机功课与维修人才队伍,保证和提高农业生产才能。全年培训1000人,印发技能材料1000份。

(十)乡(镇、处)农技服务中央培训组:10个农技服务中央主任为各乡(镇、处)科技培训组组长,重点围绕本区域主导产业农民实践需求开展短期适用技能培训,还,严密共同市级各培训组,做好培训人员的组织工作。全年培训32000人,印发技能材料32000份。

五、保证办法

(一)增强指导,成立专班。为保证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落到实处,抓出成效,市县政府成立由副市长陈红林任组长,市长助理、市农业局局长任副组长,市农业局、农机局、水产局等单位为成员的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指导小组,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由李绪品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方案制订、组织协调、状况汇总、审核督查等日常工作。各施行单位要依照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保证科技大培训活动顺利进行。各乡(镇)处也要成立响应的指导小组,全力支持,增强组织协调,为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的供应优越的外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