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五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07-04 15:00:08 来源:晨阳文秘网

随着人们就医需求的加大,我国医疗机构也不断增加,这对公立医院形成了巨大的竞争。医院的成本核算主要指医院在进行医疗服务时产生的各类费用消耗。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公立医院只有保证自身医疗质量,降低运行成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五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五篇】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范文第1篇

关键词:成本核算;
公立医院;
成本控制;
对策

随着人们就医需求的加大,我国医疗机构也不断增加,这对公立医院形成了巨大的竞争。医院的成本核算主要指医院在进行医疗服务时产生的各类费用消耗。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公立医院只有保证自身医疗质量,降低运行成本,才能达到最大化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当前,由于我国公立医院组织机构较大、成本数据复杂、存在成本信息存在失真等现象导致组织保障体系不健全问题出现;
部分公立医院人力资源过剩、资产配置不科学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频发;
公立医院监管部门管理不当、审核环节失误造成运行机制不完善问题发生。在成本核算基础上,针对公立医院的成本控制问题,只有采取最具针对性的措施才能达到最佳的财务管理效果。

一、基于成本核算的公立医院成本控制必要性

公立医院基于成本核算进行成本控制管理是促进其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新医改的不断深化,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更改为政府补助和医疗服务收费两种渠道,在资源成本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补偿机制的改革给公立医院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由于我国居民就医需求的不断增大,私立医院的数量也持续增加,这与公立医院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在保证医疗技术水平和质量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成本控制手段,将促进公立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占据有利地位。公立医院基于成本核算进行成本控制管理是满足医院发展的重要需求,由于公立医院不仅是福利性的事业单位,还是独立的经济实体,保证公立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是其管理目标。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开支,实现理想的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基于成本核算的公立医院成本控制对策

(1)完善公立医院的组织保障体系。基于成本核算完善公立医院的组织保障体系是实行成本控制的有效对策。健全公立医院组织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强化成本数据采集工作、设立公立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和建立公立医院经管委员会。其中强化公立医院中成本数据信息采集工作,展开有序的分析整合环节,为公立医院的正确决策提供指导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公立医院需要宣传成本数据采集的重要性,树立明确的成本意识,调动全体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将成本数据采集工作落实到实处,保证成本信息的真实可靠性,通过各部门有效的数据收集,实现成本控制的全面性。公立医院各部门的财务人员需要根据要素分配原则编制费用支出表,保障成本核算工作的有序进行。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公立医院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设立公立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将收集的成本信息放入系统中进行分析整合,保证系统根据不同部门的要素分配情况整合成本信息数据,信息化技术的有效运用将提高成本核算的工作效率,并最大程度避免人为失误造成信息错误现象。公立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保证了财务信息的透明性,便于各部门之间的互动学习,其中的绩效数据也将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积极投身于成本控制工作中来。建立公立医院经管委员会是指在医院总会计师的领导下形成成本管理小组,促进公立医院成本控制工作的高效性。通过严格划分经管委员会内成员职责,并展开专业的财务知识培训,提升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通过强化体系中成员的良好沟通,及时解决公立医院成本控制问题,降低成本信息数据的失误率达到完善组织保障体系的最终目的。

(2)优化公立医院的各类资源配置。公立医院的主要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医务材料资源,优化公立医院的各类资源配置,缓解资源紧张的压力有利于实现最佳的成本控制。在优化公立医院人力资源配置方面,需要严格遵守岗位设置原则,避免出现一岗多人的现象。部分公立医院为节约人力成本,采取一岗多人制度,这将造成医院人员超负荷工作,不利于达到良好的工作效果。基于成本核算设置岗位需要坚持科学性原则,通过公平公正的渠道选择具备坚实专业基础和优秀道德品质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展开不定期的岗位培训,全面提升公立医院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在信息技术的指导下,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有效整合全部工作人员的人事信息,方便公立医院随时调配人员。根据公立医院的医务要求,培养多专业、多技能的综合型人才,实现高效的成本控制。优化医务材料的资源配置在于完善物料采购制度,对公立医院的设备材料实现统一化的采购管理,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降低采购物资的成本。对医务材料的资源设置专门化的管理系统,系统中明确物资的采购时间、使用年限、维修情况等信息,提高物资的利用效率,进而降低多次采购的成本。对于库存的医务材料,需要妥善的保管,降低物资的损坏情况。设置医务材料专项管理岗位,细化物资使用程序和申领手续,岗位在职人员及时清点物资用量,确保账面与实际使用情况相符,针对非法挪用等不当行为,追究相应责任,保证医务材料用到实处。优化公立医院的各类资源配置作为基于成本核算的有效成本控制对策,需要全体人员提高重视度。

(3)建立公立医院的成本控制机制。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建立公立医院成本控制机制主要表现为强化公立医院预算审计管理和绩效评价管理工作。预算管理作为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体系,将成本控制落实到事前,为公立医院实现全面的成本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预算管理体系的主要工作内容在于由公立医院制定出年度绩效目标,并将目标要求细化到各个部门,各部门结合以往经验及成本信息编制出合理的年度预算再交由公立医院的经管委员会进行审核,以此制定出完整的预算管理内容。公立医院审计管理也是成本控制机制的重要内容,医院的审计部门进行严格的监管,保证预算管理体系的有效执行,强化对成本控制的事中管理,及时解决不利于成本核算的问题。公立医院的绩效评价管理属于建立成本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利于激发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优化成本控制流程。具体操作流程是由公立医院各科室统计出成本类总支出和非成本类总支出,例如:公摊成本、直接成本等。在成本控制机制中建立绩效评价管理体系,体系包含公立医院的产出评价指标、成本评价指标、成果评价指标等内容,确保体系内评价指标的规范性。展开不定期的动态考核,为提升成本控制质量,要求公立医院各部门上交绩效评价报告,报告中涵盖目标执行情况、管理有效建议、定性分析等内容,保证绩效评价报告的公正公开性。

参考文献

1.佟红英,费建英.全成本核算下公立医院成本控制问题与对策研究.时代金融,2014(18).

2.海洋.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价值工程,2012(24).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财务制度;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保政策的改善,人们对医疗卫生的关注日益提升。2010年,我国颁布《医院会计制度》,致力于2012年在全国的公立医院推行,医院行业的会计管理进入有效规范的阶段。在新医院财务制度的影响下,公立医院开始探索降低运营成本、规范管理流程、提升整体效益的新的发展模式。全成本核算将公立医院的整体运营放在统一的框架体系中进行处理,改变了过去将医院成本按科室进行归集的传统做法,引入效益化、精益化和规范化等企业发展特点,致力于将公立医院的发展运营推向新的高度。

一、全成本核算的概念

全成本核算,简单说就是对成本核算的动态管理。一般意义上来说,企业的发展运营必然会包含成本的归集、分配及核算等环节,但全成本核算将成本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连接,从而突破了传统成本核算分块进行,彼此割裂的劣势,将企业运营中的成本处理放在整体发展的角度去考虑,从而实现了有效成本管理和提升企业效益的目的。医院全成本核算是全成本核算模式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它有效迎合了新医院财务制度的发展要求。医院全成本核算必须遵循成本核算有效化、成本管理科学化和整体效益最优化等原则,致力于从不同角度降低医院的整体运作成本。对客户,也就是病患者来说,医院全成本核算要尽可能降低医药费用,并提高医疗服务水准;对医院来说,实行全成本核算即要实行有效节约、过程优化及效益最优;对公立医院管理部门来说,全成本核算可以有效降低税收损失,并能对成本管理实现科学管控。

二、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1.增强医院内部控制与经营管理能力的客观要求

由于我国公立医院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我国公立医院不可能像企业一样去运营。而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以市场发展为导向,利益追求为目标,具有系统优势。我国公立医院由于其国有性质,接受国家财政的相关补贴,故在医院内部控制与经营管理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具体来说,第一,增强医院的内部控制,需要实行全成本核算。实行全成本核算即意味着将企业成本管理放到一个框架体系中进行有效监控,无论是从内部控制的主体还是内部控制的对象,都有效加强了全成本核算的系统规范作用。第二,增强医院的经营管理能力,需要实行全成本核算。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既与管理者的经营管理能力有关,也与医院整体运营发展阶段有着相当紧密的联系。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公立医院整体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经营发展规划。实行全成本核算管理,即将公立医院的成本管理现状及未来经营发展方向进行有效对接,实现成本管理的动态化运作。

2.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就我国企业发展而言,在相当部分与领域开始放开国有化,实行市场化运作模式是未来企业发展的趋势。公立医院由于受到国家政策、财政资金、人员配置干预等相关方面的影响,与私立医院相比,存在市场竞争力不足、效益不高等问题。在公立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是提高公立医院市场竞争力的要求。公立医院由于其特有的国有地位,其发展与国家和政府的扶持密不可分,在公立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减少国家的财政支持,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公立医院的服务水平和医疗水准,逐步向市场化方向运转。此外,实行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也是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只有有效降低整体运营成本,才能获得持续的发展收益。

3.适应新医疗体制改革的现实需要

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经历了发展并逐步完善的多重阶段,但随着经济发展与基本医疗、卫生等基本需求的逐步满足,创新性建立新的医疗体制成为现实所需。实行全成本核算是适应新医疗体制改革的需要。具体来说,新医疗体制改革包括医疗体制建设和制度规范等两个方面。就医疗体制来说,我国逐步将全体民众纳入到医疗体制体系之内,实现全民医疗。全成本核算与控制有效降低了全民医疗的实际成本,可以为医疗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制度规范主要指公立医院新财务制度和新会计制度的规范,如医院新会计制度将原有的“资产、净资产、负债、收益、费用”等会计科目报告方式中,将费用改为支出,意味着费用成本化,体现了医院立足整体发展需求,尽可能降低费用,减少成本,从而实现医院效益最优。

4.医院开展绩效考核的必然要求

我国公立医院传统的绩效考核方式是根据工作量及收益性,按照科室进行划分的。实行全成本核算,是公立医院完善绩效考核方式、实现成本及效益有效管控的要求。但就具体科室而言,急诊科、神经科等科室由于任务量大,投入成本较高,一般来说这些科室的效益也比较好,而口腔科、骨科等科室由于业务量及病患对象等相关因素的限制,绩效相对较少。对公立医院各科室及运营流程实行全成本核算,可以均衡各科室的发展效益,提升整体的绩效考核水平。

三、新制度下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1.医院对全成本核算存在认识问题

全成本核算作为有效控制成本,提升效益的重要方式,在企业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我国公立医院作为国有性质的事业性单位,其对全成本核算的概念界定、适用范围及发展方向等方面存在认识问题。首先,对全成本核算的概念界定存在误区,这主要表现在将全成本核算仅仅看成是公立医院各科室降低成本的唯一法宝,而忽略了全成本核算在提升效益、改善医院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其次,对全成本核算的适用范围认识过于狭窄,将全成本核算作为企业运营的有效方式,而忽略了全成本核算在公立医院等事业单位中的重要作用,就其适用范围来说,全成本核算同样适用于公立医院的成本控制与效益管控。最后是对全成本核算的发展方向缺乏正确的认识,就公立医院而言,实行全成本核算并不意味着将各科室的成本分开处理,而是放在医院整体运营的角度动态考虑成本变化及分配,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综合性的效益最优。

2.全成本核算的项目分类不够严谨

一般意义上来说,医院成本按照成本与特定对象之间的关系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按照成本的可控性来说又可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而公立医院在实行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由于项目分类不够准确,极易造成成本管理的混乱。具体来说,公立医院存在保卫、生活基建等后勤保障部门,对这些部门成本的分摊也是按照科室的数量进行计算,但由于科室效益存在差异,故按照传统的项目分类方式可能会导致成本分摊不能反映科室费用实际状况。此外,由于全成本核算主要是对医院运营及科室支出的相关项目进行有效核算,但由于科室直接成本,如医药费、手术费等和间接成本,如水电费、设备折旧费等项目核算不准确,导致全成本核算的有效水平存在一定疑虑。

3.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我国公立医院从性质上来说属于事业单位,因此从体制上带有市场配置之外的行政干预力量。这主要表现在国家或者政府对公立医院的院长等相关重要职位的任命,而不是通过社会公开招聘等方式来完成的。此外,在实行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受制于财务人员会计专业知识、道德水平与修养及自身自律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会对全成本核算的实施效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四、新制度下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应对措施

1.强化医院贯彻全成本核算的意识

公立医院应该将全成本核算与控制意识贯彻到成本支出的每个环节,并有效强化人员的全成本核算观念。具体来说,要将全成本控制不仅放在成本发生环节,还要加强对成本支出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调整,即将全成本核算观念融入到医院各科室运营生产的每个环节。此外,还要强化全院人员的全成本核算意识。公立医院可以通过定期培训教育,组织参加学习和与外部单位交流等方式,将全成本核算的观念在全院人员之中确立下来。

2.建立完善的全成本核算体系

医院全成本核算体系是一个综合系统,它主要是指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对发生的各项耗费进行记录、归集、分配、分析及报告,从而为成本核算提供有效信息支持。所以,要建立完善的全成本核算体系,首先要对公立医院各科室发生的成本支出进行有效分层,具体来说归要做好医药费、手术费等直接支出的归集,也要做好水电费、设备折旧费等间接支出的收集,并在相关科室之间进行科学有效分配。在此过程中,要同时做好相关费用的控制,使支出基本符合设定的计划标准,并能使相关成本保持在可控水平之内,实现成本的合理科学管控。

3.提高医院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新医院财务制度的施行对公立医院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来说,全成本核算要依靠财务人员进行把控,即对医院运营中的各个环节、各个科室及各个项目进行成本的有效归集及分配,并适时调整相关权重,以满足整体成本最低、效益最优。此外,新医院财务制度也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意味着财务人员不仅要熟悉公立医院行业相关的会计准则,还要具备相应的全成本核算等专业素养。财务人员可以通过学习新医院会计准则来有效了解会计制度方面的变化,还可以通过参加全成本核算培训,加强对全成本管理知识的相关储备,为全成本核算在全院的推行打下基础。

五、结束语

在当前医疗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积极倡导在公立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与控制具有重要价值。全成本核算不仅促进了公立医院的发展,有效降低医院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收益,也将提升公立医院服务水平,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蒋晓沁.新《医院会计制度》实施对成本核算的影响分析[J].时代金融,2012(06):34-35.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范文第3篇

北京市以政府为主导,采用“统一方法、统一工具、统一实施”方式开展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在开展成本核算过程中,各个医院落实成本核算办法的执行力,成本核算体系建设的完整性,医院信息系统的支持度,以及成本核算结果的应用度是成本核算工作最为重要的几个方面。对此,以科室成本、医疗项目成本、病种成本为对象进行了深入调研,提出调整和完善现有的成本核算办法与体系以及强化成本核算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公立医院;
成本核算;
成本管理;
北京市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公立医院要不断完善内部运行,加强精细化管理,健全成本责任制。深化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强化成本管理和控制不仅是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北京市医院成本核算的特点,梳理相关政策,分析公立医院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完善成本核算方法,强化成本核算工作。

一、研究方法

1.定性调查:通过专家咨询、访谈、问卷调查,收集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现状。

2.抽样调查:确定重点抽样对象,设计调查表,收集调研资料,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

3.数据分析: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医院运行状况、成本核算与管理情况。

二、数据来源

依据北京市《医院成本核算办法》《医院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暂行办法》,针对公立医院成本管理、成本结果应用及核算方法执行情况,设计了调查问卷。其中:针

对成本管理及应用设计了七大类21个问题,目的是了解医院成本核算队伍建设及管理机制建立情况;
针对核算方法的执行情况设计了十大类19个问题,目的是了解医院对成本核算办法的理解程度及执行情况。调研涉及市属21家、区县18家开展了科室成本和项目成本核算的医院。

三、北京市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现状及特征

北京市在全国首创以政府为主导的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工作模式,采用“统一方法、统一工具、统一实施”的方式,2005-2014年,已在市、区两级57家医院开展科室成本核算,39家医院开展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
市属21家医院全面实施病种成本核算工作。北京市医院成本核算实际做法与新医院财务制度相统一,在科室成本核算工作中,规范了市、区两级所有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制定成本核算细则方法;
在项目成本核算上,鉴于信息化基础较好,采用了作业成本法(ABC)进行核算,目前已在全部市属医院和部分区县医院进行了核算;
在病种成本核算上,基于大量的项目成本的数据,采用了项目叠加法进行核算。

(一)医院成本核算现状分析近年来北京市开展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历程,可以明显感受到三个转变。首先,政府层面对医院成本核算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从2005年起,北京市财政局、卫生局先后联合印发《医院成本核算办法》《医院成本核算办法(修订)》《医院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办法(2014年)》,以政府文件的形式明确公立医院开展成本核算的要求,足见政府对医院成本核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清晰。第二,医院成本核算工作从满足医院内部应用提升至支撑政府医改工作。2009年启动新一轮医改以来,运用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数据,北京市率先实现了政策性亏损补偿的探索,同时依据成本核算数据,科学合理地确定了医药分开模式下医师服务费水平,为政府对医院的补偿政提供了有利的成本数据支撑。第三,成本核算制度化建设方面,形成了“国家政策指导地方实践、地方实践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的良性互动局面。2012年开始执行的新医院财务制度首次把成本管理作为单独的一个章节,强调了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要性,北京市成本核算制度建设为国家层面的规范管理提供了实践经验。

(二)医院成本核算的特点医院成本核算作为医院内部的经济管理活动,对医疗服务过程的各项耗费进行分类、记录、归集、分配和分析,完整全面地反映了医疗成果和经济成果。医疗不同于其他行业,医院成本核算有其独特的内涵。首先,医院服务的是患者,其成本核算对象具有无形性、差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其次,医院成本核算工作涉及分项逐级分步结转的三级分摊方法、医疗项目作业的划分、资源动因的分摊等诸多技术性问题,流程复杂。第三,医院间接成本比重较大,因此间接费用分摊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将直接影响成本核算结果的准确性。

四、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实地调研情况及分析

(一)医院成本核算管理体系建设情况1.医院内部成本制度建设及管理机构医院成本核算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医院各个部门及全院员工,只有医院一把手高度重视,各个部门全力配合,全员参与,才能顺利推进成本核算工作。为此,北京市《医院成本核算办法》明确要求“医院成立院级领导负责的成本核算领导小组,在财务部门设置成本核算办公室”。同时,北京市《医院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办法》进一步强调,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工作要依托于医院成本核算领导小组和成本核算办公室,并设立医疗业务专家小组。(1)医院成本核算管理机构设置情况。调查数据显示:医院成本管理的组织框架建设基本完整,所有医院都成立了成本核算领导小组,77%的医院成立了成本核算办公室;
23%的医院未设立成本核算办公室;
67%的医院能定期召开成本小组例会,促进了医院各个部门对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视和核算水平的提升,33%的医院成本核算例会制度执行不到位。(2)医院成本核算相关制度建设情况。调查数据显示:89%的医院制定了成本核算管理办法和岗位职责,23%的医院缺乏指导核算工作落实的“实施细则”和“工作流程”,影响了成本核算工作质量和深入开展;
56%的医院未制定“成本分析制度”。可见,成本分析是核算工作的薄弱环节。2.成本核算信息系统建设调查数据显示:69%的医院核算员需要对医院各个业务系统提供的原始数据进行二次处理,说明医院成本核算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之间难以实现方便快捷的数据共享和交换,医院信息系统缺乏整体设计理念,直接影响着医院成本核算及财经管理的工作质量。

(二)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及管理情况根据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有关要求,北京市修订了《医院成本核算办法》,主要完善了以下六个方面。其一,按分项逐级分步结转的原则,将医院不同服务类型的科室成本由“四级”分摊调整为“三级”,运用阶梯分摊法,最终将所有成本转移到临床服务类科室。其二,根据成本核算目的不同,将医院成本核算分为医疗业务成本、医疗成本、医疗全成本和医院全成本。其三,调整成本项目的构成,明确成本核算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卫生材料费、药品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和其他费用七大类。其四,明确药品成本的内涵,药品成本=分摊后的药剂科成本+药品费。其五,修改了核算单元的分类,将成本核算单元由原来的五类改为“临床服务类科室、医疗技术类科室、医疗辅助类科室和行政后勤类科室”四类。其六,新增了标准核算单元及其编码规则。1.科室成本三级分摊的执行情况新办法规定各类科室成本分摊级次为三级分摊,要求医院将可计算计入的直接成本归集到科室,加强内部精细化管理。调查数据显示:各个医院基本按三级分摊方法进行核算,但有7.7%的医院存在公用成本无法归集到科室,将公用成本随意计入某一核算科室,影响了医院科室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也影响了科室成本横向对比的效果。2.药品成本计入科室的方式新办法规定:各个医院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可将药品成本计入药剂科并通过分摊的方式将药品成本归集到核算科室,也可直接将药品成本计入业务科室。调查数据显示:54%的医院选择将药品成本直接计入业务科室,提高了药品成本归集的准确性,46%的医院先计入药剂科再进行分摊。3.科室成本核算结果应用情况(1)对成本信息的解读能力。对成本核算数据的解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运用程度与效果。调查数据显示:在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提供成本报表编制说明的基础上,仍有33%的医院未领会成本报表的构成或仅了解报表之间的逻辑关系,尚不能理解报表的内涵,对报表数据揭示的问题不能有效解读,成本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41%的医院能熟知报表数据内涵且能发现报表中的异常数据,成本分析方面有较好的基础(见图3)。(2)科室成本核算报表上报情况。新办法规定,成本分析报告定期向医院成本核算领导小组及卫生计生主管部门报送。调查数据显示:69%的医院产出的成本报表在财务部门内部参考,64%的医院向医院领导反馈,仅13%的医院向各个业务科室反馈成本核算结果。(3)成本核算结果应用情况。新办法规定,将医院成本核算结果与医院预算管理、绩效考核相结合,并制定医院的预算管理、绩效考核制度。调查数据显示:成本核算结果在医院内部“支出控制”方面的应用最为广泛,达到62%,反映出医院成本核算结果应用仍局限于财务部门内部,应用能力有待加强。同时,区县医院科室成本结果应用方面较市直属医院更为广泛。(4)影响成本核算结果应用的因素。调查数据显示:影响医院成本核算结果应用的因素主要有数据质量有待调高、缺乏管理建议工具、医院管理理念落后、与奖金分配制度存在差异、院长重视程度不够等五个方面。其中,85%的医院认为“数据质量不高”是制约成本核算结果深入应用的最大障碍;
64%的医院认为“缺少将数据转变为管理建议的工具”,希望有信息化工具来揭示成本数据内涵,转变为管理建议,辅助医院决策(见图6)。

(三)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及管理情况北京市成本核算工作起步较早,科室成本核算工作基础扎实,同时信息化建设起点较高,具备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医疗项目成本的基础条件。为此,北京市采用“作业成本法”作为科室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方法,采用“加权平均法”①作为院级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方法。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的工作流程包括:确定医疗服务项目及科室核算范围、采集基础数据、医疗服务项目直接成本数据归集、划分作业、形成作业成本、形成科室医疗服务项目成本以及计算院级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等七个步骤。1.医院对《医院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办法》的熟知程度调查数据显示,90%以上的医院能理解《医院医疗项目成本核算暂行办法》,并掌握“资源动因、作业动因”的设置方法。2.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工作的难点调查数据显示:50%的医院认为作业划分及其计算方法是核算难点,反映出医院的业务人员虽然能理解作业成本理论,但是在实务操作上还需加强;
38%的医院认为原始数据采集及归集是工作难点,反映出在原始数据不规范的情况下,成本核算员将其归集到具体的核算科室和服务项目的难度很大。同时,为了保证产出成本核算结果数据的质量,成本核算员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不规范的数据问题;
12%的医院认为确定核算范围有难度,原因在于医院普遍存在打包项目合并收费的情况,但是在具体核算时要根据打包的明细服务项目拆分数据,反映出部分医院对核算办法的理解还不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四、病种成本核算及管理情况新《医院财务制度》规定:病种成本核算是以病种为核算对象,按一定流程和方法归集相关费用,计算病种成本的过程。核算办法是将治疗某一病种耗费的医疗项目成本、药品成本及单独收费材料成本进行叠加,即项目叠加法。尽管新医院财务制度规定了医院病种成本核算办法,但是操作层面尚未形成标准规范病种成本核算指导意见及具体指南,因此北京市开展病种成本核算存在一定局限性。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开展病种成本存在一定困难,其中50%的医院表示不理解病种成本核算的模型和方法;
15%的医院表示不了解病种成本对医院管理的意义;
33%的医院表示病种成本核算涉及的数据很多,仅靠成本核算员无法处理。可见,目前医院病种成本核算存在三方面的局限性。首先,对病种概念尚未形成公认、统一的认识,无法准确描述出某一病种的外延和内涵,由此导致病种成本核算对象不清晰。其次,尚未形成完整、系统的病种成本核算办法,缺乏对病种概念、成本核算流程和归集方法的制度规范,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采集与数据处理规范。第三,尚未形成与病种对应的标准临床路径,缺乏医疗业务流程规范。

五、加强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管理与应用的建议

(一)健全医院成本核算管理体系提高对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的重视程度完备的成本核算组织构架及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体系是强化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要保障。建议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定期考核各医院成本核算组织机构建设和执行情况,督促医院切实发挥成本核算领导小组的成本核算主体责任;
督查医院建立成本核算工作的内部控制制度;
提升成本数据质量、撰写成本分析报告,提出经营管理方面的建议。2.加强医院成本核算队伍建设医院成本核算队伍建设是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关键,新办法要求医疗机构应配备专职成本核算员。专职成本核算员的配备只是成本核算队伍建设的第一步,应加强后续成本核算员素质的提升。建议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对成本核算员进行软件实际操作、专家讲座和经验交流等形式的培训。培训内容重点集中在作业成本法的具体流程、算法及数据处理、软件的独立操作和维护能力等。同时,建议卫生计生主管部门探索制定成本核算员任职资格的相关条件,并将队伍建设的相关指标纳入医院绩效考核范畴。3.提升医院信息化水平从调查情况看,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缺乏统一规划,造成支撑医院日常运营的各个信息系统的数据标准不一,对成本数据的抽取造成困难或形成一定的误差,影响了医院成本核算的效率和效果。建议卫生计生主管部门进行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制定医疗机构各个业务系统的功能规范和数据标准,建设统一的数据采集平台;
各医院根据功能规范和数据标准进行信息系统改造,实现区域卫生经济数据标准化和规范化。同时,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加强对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指导。4.持续优化成本核算软件成本核算软件是实现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的必要手段。建议卫生计生主管部门根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结合地区行业管理特点及医院内部管理需要,对医院成本核算软件进行技术评估,不断修正软件漏洞,简化操作流程,提升软件功能,做好软件整体升级和操作培训工作。5.深化成本核算数据的应用通过近十年的成本核算实践,北京市积累了科室全成本、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及病种成本的大量数据。这些成本数据十分宝贵,应深化其应用。在医院微观管理层面,引导医院将成本管控和精细化管理结合,将成本数据应用于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等工作;
在政府宏观管理层面,将成本数据应用于政府对医院的监管,进行成本数据公示,对成本数据进行分析,科学合理地评价医院成本管控水平;
加强成本数据在医改政策中的应用,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财政补偿政策创新、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提供数据支撑。

(二)完善成本核算方法体系细化科室成本核算技术方法,提高统一性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北京市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已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方法,但仍存在制度建设及实际操作层面不够细化的情况。同时,在成本核算实践中,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造成科室成本核算结果不准确,进而影响医疗项目成本和病种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对此,应细化科室成本核算的技术方法。(1)严禁虚拟科室进行成本分摊。规范医院成本数据采集,严禁医院设立虚拟科室参与成本分摊,要求医院内部各个部门按成本核算单元提供精确的数据和分摊依据,将成本数据细化到具体科室。(2)细化固定资产分类。进一步细化财务核算软件中的固定资产折旧分类,对固定资产折旧细化到台(件),并明确到核算单元,满足成本核算的需要。(3)统一药品支出计入成本方式。遵循实耗实销的原则,按实际药品收入计算确定科室发生的药品成本。2.规范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原则,提升准确性(1)规范医院及其相关联的研究所的成本归属划分。对院办所、所办院的情况,应从行政管理上规范二者之间的关系,厘清二者成本分摊关系,规范成本和收入的计入方式,按“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进行成本归集。(2)规范多角色人员成本分担方式。对医院普遍存在的管理人员与医务人员兼任、离退休返聘、院所人员混用等多角色人员使用问题,必须按实际出勤的工时进行成本分摊,探索通过完善信息系统手段来实现人力成本的准确计入。(3)提高医疗项目成本数据校验的严肃性。为提高医疗项目成本数据质量,在成本核算软件系统中嵌入逻辑性校验公式,在医院成本数据上报前进行数据合理性校验,对异常数据进行核验,提升数据的准确性。3.尽快制定病种成本核算办法,强化指导性鉴于国内病种成本核算的局限性,建议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尽快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病种的医疗服务项目进行标化,确定病种涵盖的医疗服务项目构成,以此为基础,尽快制定病种成本核算办法。

参考文献:

[1]郭艳梅.加强成本核算是公立医院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J].经济师,2014,(7):106.

[2]陈媚.作业成本法在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3):185.

[3]王睿.医院全成本管理研究[J].财会通讯,2013,(12):104.

[4]柴冬丽.医院病种成本比较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1(,12):82.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范文第4篇

一、公立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的背景

随着新“医改”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公立医院的发展不再是粗放的,而是精细化的,其发展趋势也由原来的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这种背景下,医院的管理从之前的粗放管理转向精细管理,不仅符合医院转型与升级的发展需求,也能使医院快速适应市场的需要。而全成本核算区别于传统的仅以奖金分配为目的,而是通过实行全成本核算,让医院职工形成成本控制意识,加强对各个工作环节的控制,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资金浪费。尤其是各业务科室通过分析自身科室收支情况,深入了解自身科室的发展状态,从而重点发展与收入相关性强的项目,进一步合理利用医院的资源,降低成本支出。同时医院也能借助全成本核算,加强对固定资产、设备采购、总务库房等的控制。采用预算管理手段,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物价管理,提高医院服务质量,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使医院赢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现阶段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全成本核算机制以及全成本核算体系不够完善

随着新医改的推进以及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对医院强化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要求保障各项管理制度与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内容相符合。但从医院目前全成本核算的实践看,就核算的内容和方法而言,还欠缺相关的制度规范与依据,全成本核算的组织机制并未完全建立起来,导致全成本核算的功能和效用未能得到高效的发挥。再加上众多的成本核算活动都较为随意、简单,甚至偶尔还会出现仅限于某科室层面展开的成本核算工作,这进一步限制了全成本核算的价值效用。目前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建设还十分不足,工作内容存有较差、重复现象,各项职责落实也有待完善,致使全成本核算有一定程度的缺失,职责不明、财务工作较为混乱等情况。从本质上来说,这些问题也源于全成本核算机制不够完善,同时亦限制着医院核算与管理水平的提升。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有关的政府监督管理部门也在积极出台相应的政策规范。其根本目标就是确保成本核算朝着更为科学的方向发展和进步。但是从公立医院的发展现状来看,成本核算的体系制度还不够优化,存在着很多的短板和不足,具体表现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方面,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制度的规范性以及约束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公立医院在有关制度的设定过程当中,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进行制度的优化和完善,这也是造成很多制度不能够落地实施的一个关键原因。另一方面,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制度的各个执行单位之间不能够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输。不同部门信息沟通不够顺畅,对于成本核算的细节管理和控制不够到位,在成本报表出具的过程当中,也存在着信息资料不全面,不真实等关键问题。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都直接影响着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服务效率的提升。

(二)医院内部对于全成本核算意识不强

通过调研分析可以看出,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尤其关注成本控制工作。但是从当前的现状来分析,公立医院的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对成本合算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为全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提供客观保障。而且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过度关注医疗技术的发展,在财务管理活动当中付出的心血和精力不足也是很多公立医院面临的共性问题。从经营决策的层面上来分析,管理人员对于技术的关注过高,把工作重心放在此环节上,忽视了成本管理的优化发展。与此同时,部分临床科室员工还停留在原有的成本核算仅限于测算奖金的理念,全成本核算意识不强,这些都是限制全成本核算的实施与功能效用发挥的重要因素。

(三)医院信息化建设程度较低

在医院财务管理制度下,实施全成本核算需要牵扯众多的医疗项目,其核算过程也十分复杂。如果仅仅依靠人力,不仅要耗费大量的实践、精力,还会浪费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同时巨大的工作量也容易出现较多的人为操作失误,从而使全成本核算结果出现失真的情况。因此,借助高效的信息化技术,实现数据互通对于全成本核算的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保证全成本核算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也有积极现实意义。然而,当前的公立医院现状是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普遍较低,信息化难以形成行之有效的系统,而且我国大多数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模块还处于孤立状态,不仅没有与医院信息系统连接,各个系统之间鲜有实现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难以满足全成本核算的需求。尤其是信息技术的不发达、不完善,信息传递方式陈旧落实,部分医院还存在手工处理和核算数据的方式,这极大了影响了医院全成本核算的推进进程,对于医院控制自身运营成本造成极大限制,严重弱化了医院的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水平。

三、提高医院全成本核算有效性的策略

(一)完善医院全成本核算机制及体系

首先,医院可以结合自身需要,建立全成本核算的专职机构。通过采用集中核算的组织结构方式,采取院长负责制的形式,成立全成本核算领导小组,以加强对全成本核算工作的监督与管理。成员由财务、人事、设备、绩效、采购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这样一来,可以赋予全成本核算领导小组更加清晰的监督职能,切实地监督全成本核算的实施和落实,确保其实施促进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公立医院要积极的制定全新的制度,同时确保这些制度能够落地实施。除此之外,公立医院还要根据社会发展的步伐以及广大病患的基本需求,引入信息化的成本核算管理体系,进一步保证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准确性。具体来说,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着手推进。首先,要注重协调沟通机制的健全和完善,保证各部门、人员之间的协调沟通能够及时、和谐、顺畅。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不仅需要财务管理部门人员的积极推动同时也需要其他部门人员的积极配合。通过不同科室之间的协同合作,形成更多的助力,才能为成本核算工作的优化发展搭建坚实的基础支撑。其次,要实现药品管理机制的健全和完善。公立医院的药品管理活动包括采购环节、入库环节、使用环节等不同的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都要辅之以科学的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各项制度要求执行工作,防止出现工作漏洞和滋生风险,这也是尽可能的规避浪费风险危机出现的主要手段。再次,公立医院在自身发展的过程当中还要充分契合自身的实际需求,建立独立的成本机构,由专门的人员来负责此项工作的开展。由于全成本核算涉及到的工作内容较多,需要进一步明晰岗位职责,采用责任追究制,才能保证各项工作能够按部就班地完成。若不依靠专门的人员开展管理工作,势必会在出现风险时,出现无法在第一时间内找到责任人,也不能有效地应对和解决风险问题的情况。最后,对医院目前所拥有的资产总额应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核查,及时了解当下医院的资产使用状态,以制定更加有利于医院发展经济的资产使用策略。在此过程中,尤其是要加强对医疗设备用品、医药用品等等的管理力度,做好记账活动,建立数据信息库资源体系为账实的相符打下坚实的基础支撑。

(二)加强人员素质培养,提升全成本核算水平

医院的全成本核算及控制工作离不开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财务管理队伍人才的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相关工作的开展。只有不断提高财务管理队伍人员的素质,才能为全成本核算与控制工作提供动力支持和基础保障。为了能够尽可能的实现医院动态化发展、高效化发展的基本目标,还要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价值和优势作用,所以开展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培训都是十分有必要的。目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针对性的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将新政策、新制度以及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通过引导财务人员进行深入性的学习,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同时,不能将培训工作只局限于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也需要将财务人员以及临床科室有可能涉及全成本核算的员工纳入培训计划当中,着重提高这部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第二,按照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培训活动,让财务人员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让其他非财务科员工了解相关知识,扩宽全成本核算的知识面。这样一来,不仅能提升全成本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有助于各个相关工作环节的衔接,减少沟通交流壁垒;
第三,与其他医院开展学习交流是保证汲全成本核算工作高效运行的一个重要办法。通过学习其他医院关于全成本核算的先进方法,逐步提升自身水平。在此过程中,也要注重分析部分医院全成本核算的成功和失败之处。深入结合自身具体实际情况,从这些医院对全成本核算的成功应用中思考制度制定、员工培训、实施工作等有效方法,从这些医院对全成本核算的失败之处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并引以为戒,保证不出现同类错误;
第四,深造全成本核算人才。通过选派优秀财务人员外出学习培训,定向培训所需要的对口人才,不断为全面实施全成本核算提供知识和技术保障,为更好地推进全成本核算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树立全院员工全成本核算理念

全成本核算贯穿于医院发展的各个环节,是医院发展不可缺少的管理手段,这就需要医院管理层要转变成本管理理念,将工作重点放在成本管控上,将重点转移到成本约束上。只有保证成本控制的合理性、科学性,才能使成本控制发挥应有的功能和效用,为医院经济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对业务活动的产出和投入进行综合评价,不能把成本增减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也不能为达到成本控制目标就无条件的压缩成本。片面地压缩成本不是推进自身发展的良策,甚至会使发展陷入困境,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而对于医院管理层来说,成本的管理与控制与医院自身利润直接挂钩,若不能对成本管理与控制进行全面的把握,那么可能会制定一些错误决策,从而限制医院的经济发展。由此管理层需要在认识成本管控的重要性的基础上,了解成本管理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环节及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立足于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内在体制改革内容,加强并全面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制,才能使每一位责任人员都尽其职,守其责,司其事,快速提升成本控制质量和效率。此外,员工也要树立正确的全成本核算体系运用思维,参与、支持、配合全方位、全过程的核算工作,从而为全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和提供坚实保障。同时医院也要将医疗服务成本效益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点,在合理的范畴内明确工作目标,以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稳步提升。

(四)完善医院全成本核算信息系统,提高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

医院需要完善目前的全成本核算信息系统,将该信息系统的功能完善至能够进行数据提取、收据采集、实时分析数据、统计数据、自行生成报表等,不断为全成本核算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借助信息化对各个科室的成本进行合理划分,避免出现成本重叠、交叉、浪费等现象,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科室市级资源利用和消耗的情况,使全成本核算信息系统能切实帮助科室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于此同时,为了保证数据采集和核算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医院可以把HIS系统、成本核算系统、会计核算系统以及绩效管理系统整合在一起,形成更多的合力推动医院的经济管理。通过共同建立医院的经济管理信息平台,确保成本信息的高效传递和有效共享,使成本控制目标更加精确化,工作执行更具时效性。同时,医院还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通过完善人事系统、物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合理科学地处理人、事、物、资金之间的关系。比如依托中心控制要求,将各个系统协同在一起,将所发生的经济活动利用人、事、物、资金的关系准确地记录下来,以促进管理者更加清晰地了解该项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及相关内容。此外,对于医院员工日常考勤、各科室物资采购以及固定资产也要实行信息化管理,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的覆盖面,逐步提高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

四、结语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院;
成本核算;
实施框架;
准备工作;
成本软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医疗服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卫生事业的发展模式正在由过去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向优质、低耗、高效的集约型转变,医院要适应市场,在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除了利用技术优势和提供优质的服务之外,还必须加强医疗经济的核算,对医院实行成本核算。这样,才能提高竞争力,促进医院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构建成本核算的实施框架

由于医院成本核算涉及大量的数据收集及处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在全面实施成本核算之前,应制定出医院成本核算的基本框架,以此作为医院成本核算体系构建的思想和行动指南。

根据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管理的现状,医院成本核算实施框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成本核算系统组织架构;
成本核算数据的归集原则及成本分摊的原则;
核算单元主要分类及设置的原则;
完善物流管理流程及相关数据的核算的原则,财产清查的原则;
基础工作完成的时间表和各项工作负责人。

1 成本核算组织架构。由于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涉及到包括临床、医技、医辅、管理等各个部门,因此,成本核算体系在医院内部全面推行必须成立一个以院长为领导、各相关科室人员组成的专门小组,负责这项工作的统筹和协调工作。

2 成本核算数据归集及成本分摊的原则。由于成本核算的数据以整个医院各个系统的数据为基础数据,如何将医院各个信息系统的数据整合并使之与成本核算软件对接是成本核算全面实施的关键。同时,成本核算是一个成本数据的归集并分配的过程,因此合理地分摊成本使成本核算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有用性是成本核算方案的核心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这个原则的确定也就确定了医院成本核算制度。

成本核算上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设计以五类科室四级分摊为成本核算的主要模式。五类科室是指将医院所有科室按照工作特点分为临床、医技、医疗辅助、管理和教学科研五类科室。四级分摊模式主要是指全院公共成本分摊到五类科室,将管理类科室分摊到其它四类科室、医疗辅助科室成本分摊到剩下三类科室、医技科室成本分摊至临床科室,最终形成所有收入和成本全部计人临床类科室和科研教学类科学的结果,以此核算医院收入产出的比率及各个核算单元的成本状况。

3 确定核算单元及分类的标准。成本核算系统核算单元的分类必须适应医院经营管理与各个单元工作特点的需要。目前医院的成本核算单元分为管理、医辅、医技、临床、科研五类核算单元。

4 完善物流管理流程及相关数据核算的原则。在公立医院目前涉及物流管理的物资主要是指材料的购、领、用的流程。物流管理必须根据成本核算单元重新规范其工作及核算,以保证其数据能符合医院核算的需要。

5 财产清查的原则。财产清查是成本核算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决定着核算的效果,因此在成本核算实施框架中必须制定财产清查的原则和规范以作为相关人员工作的蓝本,确保财产清查结果符合成本核算的要求。

二、根据成本核算框架开展各项准备工作

成本核算的准备工作必须在工作小组的指导下进行,主要是通过科室及人员核查、资产清查、内部价格制定等一系列工作,产出成本核算所必须的基础数据。主要工作包括:

1 以成本核算为准统一各个信息系统核算单元,保证核算口径一致。

2 对医院成本构成进行搜查,根据成本项目属性分类收集相关数据。必须形成以下数据:(1)各核算单元房屋面积、固定资产清册。(2)各核算单元人员清单。(3)供应室及后勤各项服务内部服务价格。

三、根据医院经营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软件

成本核算是一个数据归集及分配的过程,必须依靠系统软件完成,因此根据医院自身成本核算的目标及思路选择一套合适的成本软件是医院成本核算顺利推行的有力保障。

一套合适医院使用的成本核算软件必定是能与医院各个信息软件相对接的软件,并且能够满足管理需要具有拓展性的软件。一般而言,医院选择成本核算软件必须注重以下几点:

1 软件设计思路是否与医院成本核算的思路一致。

2 软件是否具有能与医院其它信息系统数据自动对接的功能,自动提取成本核算所需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