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审计抽样论文【五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3-07-04 15:05:03 来源:晨阳文秘网

审计抽样建立在数理统计和概率论的基础上,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根据数理统计及概率论原理,只要所研究的数据量足够大,则其规律性及客观性即能清晰地呈现出来。但实际上从总体中抽取的数据量是有限的,它属于一种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审计抽样论文【五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审计抽样论文【五篇】

审计抽样论文范文第1篇

审计抽样建立在数理统计和概率论的基础上,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根据数理统计及概率论原理,只要所研究的数据量足够大,则其规律性及客观性即能清晰地呈现出来。但实际上从总体中抽取的数据量是有限的,它属于一种非全面调查。如何通过有效的数据,真实地反应总体的规律或者结论,需要采用科学的抽样方法。本文全面阐述了常见的几种抽样方法,并对其特点、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审计抽样通常包括非统计抽样和统计抽样。非统计抽样是根据主观判断对总体中的样本进行选取审查,并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审计抽样方法;
统计抽样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选取样本进行审核,然后对总体特征进行推理的一种审计抽样方法。统计抽样方法通常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是指从总体中任意抽取个体单位作为样本,总体中的个体被抽中的概率相等,其特点是比较简便,适用于总体特征较简单的情况,不适合总体复杂的情况。

(2)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是在简单随机抽样的基础上将样本按照一定原则进行排序,根据所选样本的数量,按照样本总容量与所要选取样本的比例确定合适的间隔进行取样,样本间距通过总体单位数与样本数量的比值确定;
该抽样方法简单实用,应用普遍,但是可能抽到与总体特征差别较大的样本。

(3)分层抽样是将总体按照不同特征分成几个部分之后,在每个部分中按一定抽样方式抽取样本的方法,适用于总体是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的情况;
总体各单位按主要标志加以分组,分组的标志与关注的总体特征相关;
分层抽样过程较复杂,但是总体的抽样误差会变小,可信度增大。

(4)整群抽样也称聚类抽样,是将总体中的个体按照一定的性质特征分为互不交叉、相互独立的几个不同的群体,然后以群作为样本进行抽样,要求群内各样本差异大,群间差异小;
整群抽样实施较方便,但不同群之间往往差异较大,抽样误差较大。

二、抽样方法在工程审计中的应用

(一)抽样总体的确定

根据企业要求需要对其某一年度工程项目的订单进行抽样审计,目的是监测订单产品的质量是否合格、价格是否合理。抽样总体是该企业一个年度内涉及工程项目的订单1218份。

(二)确定抽样样本数量

根据企业要求按年度订单总数10%的概率进行抽取,即在1218份订单中抽取120份进行审计,要求通过抽取的120份样本来客观真实地反映该生产企业内部工程管理的现状。

(三)确定抽样方法及样本选取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采取了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抽样。抽样之前,审计人员先采取适当的方式对企业各个部门进行走访,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有效的沟通,针对各部门质疑程度较大的订单,采用非统计抽样的方法,即将该类订单直接抽取作为审计样本的个体;
其他的订单采用整群抽样、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相结合的统计抽样方法。非统计抽样和统计抽样的样本分布情况见表2。应用统计抽样方法进行抽取样本时,首先采用了整群抽样方式,将总体中的个体按照工程性质、特征分为不同类别,即分为不同的群体;
然后将每个群体作为一个小集合或者分总体,在这个分总体中采用分层进行抽样,即根据样本的金额进行分层;
最后采用统计抽样方法进行抽样。3。

(四)样本审核

将抽取的样本按照审计流程和标准进行审计,审核结果经过三方(订货方、供货方、审计公司)确认。

三、结论

审计抽样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会计资料 市场秩序 经济资料

一、审计统计抽样及技术介绍

审计就是对企业的财务活动,主要是对会计资料及其他经济资料进行审核,并审查相关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合理性。审计抽样的种类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1.属性抽样

属性抽样用于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其目的是确定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程度。每个样本的审查结果只能是“符合”或者“违反”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总体的评价以误差率表示。常用的属性抽样方法有固定样本量抽样、停-走抽样和发现抽样。

(1)固定样本量抽样。也叫固定样本规模抽样,是一种基本的应用最为广泛的属性抽样方法。他根据公式或表格确定固定的样本数量进行审查,并以全部样本审查结果推断总体的一种审计抽样方法。

(2)停-走抽样。也叫行止抽样、连续抽样,是固定样本量抽样的一种改进形式。固定样本量抽样应该等到某一确定的抽样规模全部选取、审查完毕后,才作出审计结论。停走抽样采取边抽样边判断的做法,一旦能作出审计结论时就中止抽样审查。在总体错误率较小的情况下,停走抽样会使审计效率更进一步提高。

(3)发现抽样。发现抽样是指在既定的可信赖程度下,在假定误差以既定的误差率存在于总体的情况下,至少查出一个误差的抽样方法。发现抽样主要用于查找重大舞弊事件或极少出现的例外事件。

2.变量抽样

变量抽样用于账户余额或报表项目的实质性测试。根据由样本推断总体的方法不同,变量抽样又可分为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差额估计抽样和比率估计抽样。

(1)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是以样本的单位平均数作为总体的单位平均数来推算总体数额的一种抽样方法。适合于被审总体较接近于正态分布,样本的平均值将能较好地代表总体的平均值情况下。

(2)差额估计抽样。差额估计抽样是以样本的审定值与账面值之间的平均差额作为总体真实值与账面值的平均差额来推算总体的一种变量抽样法。适合于在总体各项目的误差较接近于正态分布,样本的平均差额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平均差额情况下。

(3)比率估计抽样。比率估计抽样是以样本的审定值与账面值之比作为总体真实值与帐面值之比来推算总体的一种变量抽样法。适合于被审总体中各项目的真实值与其账面值近似于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的情况下。

(4)分层抽样。当总体分布出现倾斜时,使用分层抽样比使用非分层抽样可靠得多,而大多数会计账户呈右斜分布。在分层抽样时,将总体样本划分成几个区间,使每个区间的分布更接近理论的正态分布,以每个区间作为一个新的抽样总体,抽取并审核样本,最后由计算机根据一系列的数学公式汇总数据,推断总体结论。

3.货币单位抽样

货币单位抽样在有些书上又称元单位抽样。所谓货币抽样是指以总体中的每一货币单位(如1元)作为一个抽样单位,并根据抽出的货币单元样本钩出其所在的物理单元(如一张凭单、一笔业务或一个明细账)作为审计样本的一种统计抽样技术。因为每一元作为总体的一个抽样单位,即每一元被选出的概率是相等的,所以金额越大的项目被选出审查的概率就越大。

二、抽样样本的设计与选取

上述的统计抽样方法,我们都已经了解并使用很多,但是其每一种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其优点所在,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是适用于所有的情况的。因此,依照何种固定的方式来选择适当的统计抽样方法是很重要的,以下几种因素将使我们需要考查的重点内容。

1.样本的设计——样本设计

审计人员在具体计划指导下,围绕样本的性质、样本数量、抽样方法、抽样工作质量要求所进行的计划工作。在设计样本时,要考虑以下基本因素:

(1)审计目的。

(2)审计对象总体与抽样单位。审计对象总体是指审计人员为形成审计结论,准备采用抽样方法审计的经济业务及有关会计或其他资料的全部项目。抽样单位是指构成审计对象总体的个别项目。在确定抽样单位时,要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审计目的。

(3)抽样风险与非抽样风险。抽样风险是指审计人员依据抽样结果得出的结论与审计对象总体特征不相符合的可能性。非抽样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因采用不恰当的审计程序或方法,错误运用审计证据等而未发现重大误差的可能性。

(4)可信赖程度。可信赖程度是指预计由样本的推断结果能够代表总体特征的百分比,如抽样结果有95%的可信赖程度,就是指抽样结果有95%的可能性代表了总体的特征,有5%的可能性没有代表总体的特征。

(5)可容忍误差。可容忍误差是指审计人员认为抽样结果可以达到审计目的而愿意接受的审计对象总体的最大误差。在进行符合性测试时,可容忍误差是审计人员不改变对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所愿意接受的最大误差。在进行实质性测试时,可容忍误差是审计人员能够对某一账户余额或某类经济业务总体特征做出合理评价,所愿意接受的最大金额误差。

(6)预期总体误差。预期总体误差是指审计人员应根据前期审计所发现的误差,被审计单位经营业务和经营环境的变化,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及分析性复核的结果等,来确定审计对象总体的预期误差。如果存在预期误差,则应当选取较大的样本量。

(7)分层。分层是指将某一审计对象总体划分为若干具有相似特征的次级总体的过程。审计人员可以利用分层着重审计可能有较大错误的项目,并减少样本量。

2.样本的选取

在选取样本时,可采用以下方法:利用随机数表选样、系统选样、分层选样、整群选样、金额单位选样等。

三、选择合适的审计统计抽样方法

选择适当的统计抽样方法时,要全面考虑以上诸因素。要确定哪种统计抽样方法最为适宜是不容易的,这要求审计人员对每一种可供选择的统计抽样方法都要有所了解,掌握它们各自的优点和运用条件,充分了解实际情况,再与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相结合,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做好选择后,审核人员需要重视到的各种问题的对策方法,主要重视以下几点:

1.要做好统计与审计的有机结合

《审计统计软件》报表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分类很细,很明确,客观上要求审计检查和审计结论文书也对查出的问题进行规范的定性和分类,并使《审计统计软件》报表与审计结论文书对问题的分类口径完全一致。这样,统计报表才能完整、真实地反映审计情况。除此之外,每个审计项目要按《审计统计软件》报表口径向专职统计人员报送统计表,由专职统计人员汇总和统计上报。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专职统计人员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而且可以把审计与统计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统计工作质量。

2.要进一步重视审计统计工作,加强审计统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审计业务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技能

统计人员既要掌握各种审计业务知识,又要熟悉相关的法规政策,还要掌握熟练的计算机应用和网络技术。

3.要做到统计与统计分析的有机结合

统计人员要善于运用统计资料和审计案例,做好综合分析,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深刻揭示其原因,为领导加强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对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要善于结合审计案例,做好分析和预测,及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上报信息,以引起重视。

4.要进一步完善审计统计软件

统计软件应突出直观、方便、实用的特点。笔者认为,《审计统计软件》季度报表中,还应增加一些必要的栏目,如增加“需跟踪落实的问题”栏目很有必要,因为有些问题的处理不能一步到位,如被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归位的问题,还有多少没落实到位、需跟踪督办的,最好在报表中直接反映出来,可以提醒审计机关加强跟踪。使统计报表填报、阅读和运用更为直观、快捷。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现代的审计统计抽样给人们带来的应该不是单纯的事情的分析,而是审计统计后的思索,然而这些正是现代审计统计抽样所缺乏的。审计统计虽然历史悠久、但是他蕴含着许许多多人们不断在思索的道理,而这些道理正成为我们寻找中的真理。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应该得出针对不同的审计的对象,采用各自的优缺点,我们就能够面对出每一次审计中出现的难题。

参考文献:

[1]毕港峰编:《审计》[l].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审计抽样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审计抽样 审计样本 审计抽样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0-0312-01

1.运用审计抽样的必要性

1)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内部审计产生初期,社会经济活动不复杂,企业规模小,其记录经济业务的会计资料不太多,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其经济业务不断增多,且日益多样化,尤其是集团公司和跨国公司的出现,使经济业务和会计记录不断增多和日趋复杂,审计人员要对所有的经济业务和会计记录进行全面的详查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不仅成本太高而且非常困难。审计技术和方法要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审计抽样技术得以产生和发展。

2)符合成本和效益的原则。根据审计的重要性原则,审计人员并不需要对所有的经济业务进行全面的判断,只要能恰当的运用审计抽样技术,通过对局部的样本进行审查,便可推断总体特征,可在有限的审计资源条件限制下,收集充分、恰当的审计证据,以形成和支持审计结论。

3)审计结论可靠性高。统计抽样是根据经济统计数学概率论的原理科学地确定抽样规模,其抽样风险是可预知的,也是可控制的,样本按随机方法选出,较少主观的因素,其样本结果客观地反映总体特性,抽样结果的有效性不受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职业判断能力影响,因而其结果更科学、更可靠,但不能认为统计抽样就不需要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对于审计抽样对象确定、估计误差率等均需要审计人员运用个人经验和职业判断。

2.审计抽样的具体应用

2.1 审计抽样的适用范围

审计抽样虽然是一种现代审计方法,但并不说它适用于所有的项目审计,当审计对象总体中的项目都很重要、被审计的项目具有较大的审计风险、或从成本效益考虑并不有利时,一般不应采用审计抽样的方法。审计师在确定审计对象时,应充分考虑其相关性和完整性;
相关性是指审计对象总体必须符合具体的审计目标;
完整性是指在选取审计总体时须包括为实现审计目标所涉及的所有项目。审计风险较大的项目宜采取详查方法,对审计内容较多、审计风险相对较小的项目宜采取抽样审计,并结合分析性复核手段,将审计风险降至最低。

2.2 审计抽样的程序

在审计抽样中,设计符合实际情况的审计程序,对于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完成,确保审计结果的正确性有重要意义。审计抽样的两种方法(统计抽样法和非统计抽样法)的程序基本一致。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确定审计目标;
2.确定审计对象总体和抽样单位;
3.设计样本并确定样本规模;
4.选取样本并对样本进行测试;
5.根据样本审计结论推断审计对象总体情况;
6.评估审计风险;
7.形成审计结论。

在审计抽样中,恰当地确定样本规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样本规模过小,不能反映出总体特征,会增大审计风险;
样本规模过大,会加大审计成本,降低审计效率,失去抽样的意义。因此,以下重点介绍如何选取审计样本规模及确定审计样本的相关内容。

1)审计抽样样本规模的确定

目前在审计实践中,样本规模的确定较多地靠审计师的主观判断,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实际上,合理确定样本量,一直是审计实践中的一个难题,在理论上,我国对这一问题也少有研究。

2)样本的选取

结合统计学基本理论,审计事务中主要有五种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抽样(等距抽样);
整群随机抽样;
分层随机抽样;
重点抽样。这几种方法并非完全独立,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根据审计对象总体的具体情况,结合应用。

(1)简单随机抽样。按随机原则直接从审计对象总体中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本,保证审计对象总体中每个单位在抽选时都有同等的中选机会,在应用时要对审计对象总体的每个单位进行编号,然后,利用随机数表或用抽签的方式来选取必要的样本单位数。由于简单随机抽样在统计条件上的限制,而会计报表审计的目的在于发现审计对象总体是否存在重大错报及漏报事项,在对报表余额进行实质性测试时,不宜完全采用简单随机抽样。

(2)系统随机抽样。将审计对象总体按某一标志大小排列,然后按固定顺序和间隔来抽选样本。在审计实践中,尤其是在实质性测试中,可将顺序编号的总体各单位货币金额加总,随机起点,按事先确定的抽样距离抽取样本,在项目实质性测试中常常应用此中方法。

(3)整群随机抽样。是将审计对象总体划分成若干群,然后以群为单位从中随机抽取若干群,对中选群的全部单位进行审查,此中方法用在特殊或异常交易的审计测试中。

(4)分层随机抽样。将总体划分为若干次级总体,针对不同次级总体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抽样方法。可按经济业务的重要性分层,也可按经济业务的类型分层,分层抽样是审计实务中最常用的方法,通过分层,可使货币金额累计抽样法按项目的重要性、变化频率等选取不同的样本数,且可对不同层次使用不同的审计程序,从而提高审计效果。

(5)重点抽样。重点抽样是审计师根据审计项目的性质,有针对性地选取金额较大的、有异常波动的项目进行审查,这种选样方法应用的效果与审计师专业判断能力有着很强的相关性。

3.审计抽样技术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理解重要性水平与抽样审计的关系。重要性水平影响着审计风险从而影响着审计样本量的确定。抽样审计体现的是成本效益原则,但是由于审计固有专业判断性,所以审计中的抽样一般是在重要性原则指导下的抽样,同时抽样审计的出现并不意味着详查方法不再使用。对于资产负债表中占有重要比例的项目,审计人员必须予以关注,尤其是那些内控较差而在资产负债表中又占有相当比重的项目,就不能采用一般的常规的审计程序,而应实施特别的详查方法。在重要性原则指导下的判断抽样是审计的一种很有效的实务方法,而纯统计抽样技术的运用必须以企业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为前提,企业具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则经济活动中发生的错误和弊端的概率较小,即使发生了错误和弊端也能易于发现。

2)合理确定细节测试的性质、范围、时间和抽样方法,改善证据的客观性。对各类经济业务、事项和账户余额的具体测试所收集的审计证据,构成出具审计意见的重要基础。然而在审计实践中,对于覆盖范围、抽查数量与方法上存在很大随意性。比较常见的情况是使用随意抽样法,抽到的样本若不易检查,通常是改抽新的样本,抽样的根据缺乏客观性。在这种状况下,一旦出现诉讼或其他问题,审计师很难解除自身的责任。因此,合理的细节测试策略,应该是建立在综合考虑固有风险评估,内控风险评估、审计分析性测试,以及需进行100%检查的关键性项目等诸项因素基础之上的。细节测试中样本的选定,应尽可能采用统计抽样方法并辅助判断抽样,抽样检查不能有意地回避或放弃某些项目,并根据判断和分析增加异常样本,以提高抽样检查结果的客观性。

审计抽样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审计风险 审计效率 抽样方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本文通过在各审计现场广泛的数据采集工作搜集到的大量素材和案例资料而形成最终的研究结论以及重要的意见。通过对审计抽样技术与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可以认为:

第一,审计统计抽样对于以真实性为目标的审计,是一种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量化并控制审计风险;
规范审计行为;
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审计技术方法,特别是在外部环境条件具备时恰当运用,采用该技术方法效果显著。

第二,通过较为广泛的考察与调研,我们认为对于国家审计所针对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的审计对象都初步建立了财会电算系统。因此,可以肯定,以计算机为主要辅助手段的审计统计抽样技术与方法在国家审计领域中可以推广使用,并随着被审对象电算环境的完善及自行开发的技术方法逐步成熟,该技术方法必会体现十分有效的作用。

第三,审计职业判断是所有审计技术与方法的基础,审计判断抽样与审计统计抽样也必须同样遵循这一原则,任何抽样方法必须依靠职业判断来作出最终的结论。不同方法的结合运用,重要的是能够甄别使用环境、结合工作效率选择恰当的处置方法。

第四,非统计抽样其技术与方法相对成熟,在国内审计实务中已大量使用,国内注册会计已有相应执业规范,国家审计可参照制定自己相应规范和标准。通过研讨交流,我们认为判断抽样国内注册会计师的做法,相对来说已较为成熟,基本符合我国国情,可以对其剖析移植,理由是国家审计调整到以真实性审计为主要目标后,已与社会审计目标日趋一致。

第五,统计抽样从审计目标的总体来看,比判断抽样言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更精确的结果,但受外部环境制约,其适应性差于判断抽样,在实务操作中,两种方法有机结合,是一种较为完美的做法,但这对审计人员的基本素质,至少是对方案编制者有较高的要求。

第六,对于审计抽样内部质量控制问题需要特别的予以关注和重视,一个样本误距、误受对总体的影响可能是样本本身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从审计风险的角度来讲造成觉察风险的扩大,但这种人为的风险可以研究通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来加以防范。主要有以个两个方面的控制:

首先,通过审计调查了解各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设置审计工作质量控制关键点进行预先控制。通过审前调查了解各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从而设置审计工作质量控制关键点,进行预先控制,审前调查是否深入、细致、全面,直接影响审计质量,也影响审计工作效率、成本。其次,建立人员内部质量控制管理体制。在审计现场,审计组质量负责人根据审计程序表、操作流程表等,针对现场审计实际情况,编制抽样样本审核要素表,保证必要的审计项目和步骤得以高质量的执行,并将审计工作负责人通过抽查复核审计人员现场工作表来保证工作质量,进行审计现场控制。

我们目前编制的《审计程序表》及《计算机统计抽样流程表》,除作为二级方案指导现场审计使用外,其中一个极重要的作用就是强化现场审计质量控制,防范审计风险。

第七,根据项目组目前所取得的资料,企业财务数据库,我们经综合分析、比较、测试后,目前所得出的结论是一般财务数据总体分布不能很好地遵循正态分布,因此,我们趋向于重点采用泊松分布的货币单位抽样方法。

第八,审计统计抽样必须紧密结合计算机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在审计实务中脱离计算机技术支撑,审计统计抽样将失去实际意义。

第九,抽样参数的确定涉及到国家审计体系模式及内控制度评价技术方法,目前来讲,有制度基础审计和分险基础审计的区别,因此,需组织专家专题研究确定。

第十,必须建立统计抽样标准和统计抽样操作指南。下面我们从技术方法角度来研究描述问题,对相关问题提出具体建议:

首先,标准可解决统计抽样参数设置问题。根据我们在现场操作的体会,抽样参数主要依靠职业判断来决定,至少目前还没有严格的教学模型说明能通过严密的数学计算得出。因此,对这种带有人为主观因素参数的设置,应通过标准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以保证审计风险落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又不使工作量大而失去抽样意义。

其次,对于统计抽样有关参数标准,根据我们的研究和实践,在一般情况下,初步推荐在如下范围内考虑,在今后大量的测试和审计实践中逐步调整、完善。①最小总体量项数:小于300;
②可信赖程度的聚会区间:按我国实际情况建议为85%~95%;
③可容忍误差的最大取值:不大于总体的10%;
④样本量的最小值:数理统计理论研究表明,最少应不小于30个;
⑤结论评价标准:一是完全接受的表述与条件;
二是完全否定的表述与条件;
三是抽样结果处临界值时,通过替代程序或是调整参数,补充说明后作出结论的表述与条件。

对于实质性测试还应有以下要求:①试探样本量取值标准:如取30或50,建议50;
②随机数表、电子随机数产生的技术标准:由审计署统一标准和认可。

审计抽样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随机抽样;
判断抽样;
错误差额;
置信区间

由于内部审计师不可能检查大型组织的每一笔交易事项,所以需要挑选项目样本进行审计。审计抽样就是从审计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推断总体特征。目的是挑选出能够合理反映总体特征的项目子集,尽管利用计算机来储存和分析信息,增加了检查总体中每个项目的可操作性,但是,抽样技术始终是比较高效和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审计方法。

一、审计抽样

内部审计师应用多种技术来决定审计多少项目和审计什么项目,最后能够得出有关总体的可靠结论,样本中的项目数量多少及使用的具体技术视组织的不同而不同。按抽样决策的依据,审计抽样可分为统计抽样(随机抽样)和非统计抽样(判断抽样)两类。

1.非统计抽样。非统计抽样是一种以主观方法来决定样本量大小、选择样本、评估业务结果的抽样技术。运用非统计抽样,内部审计师基于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有可能对非常重要并且高风险的交易事项进行测试,从而对具有高控制风险的交易类型予以充分的重视。

(1)判断抽样一般可以按照下列方式进行:

①统计学的。例如,每第N个项目,从X数开始。

②非统计学的。例如,没有选择标准,从文件柜中抽出的文件。

③按照职业判断的。例如,从计算机报告中挑选大额或异常的。

通常情况下,在报告的范围段中要说明:依据判断挑选XX项目,然后接着描述这些项目是如何挑选出来的。当总体的变化程度不大,几乎没有变化时,判断抽样是非常适用的,因为判断抽样属于非系统或者“无序的”挑选方法,不能合理保证挑选过程是真正随机的,不能为置信水平和错误差额的说明提供支持。

(2)非统计抽样的优势:

①非统计抽样为内部审计师应用职业判断挑选更适合于为检查所需要的项目提供了灵活性。

②通过对非统计抽样进行适当的计划设计,可以有助于得到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合理可靠的结果。

(3)非统计抽样的不足:

①不能产生统计数字的、有充分依据的结果。

②不能明确说明可衡量的抽样风险。

③可能导致审计项目过多或过少。

④为了提高效率,仅仅依靠内部审计师的经验和对事物的看法。

2.统计抽样

统计抽样是一种以客观方法来决定样本量大小、选择样本、评估业务结果的抽样技术,是内部审计师在一定的可靠程度水平上,对样本代表总体的程度进行量化评估的程序。随机抽样以合理的把握,确保总体中每个项目被选中的机会都是均等的,其检查结果能够以置信水平和精确度来量化。

(1)统计抽样方法产生的是科学的随机样本,应用统计抽样时,样本是根据统计抽样方案选取的,且经过恰当的分析,那么按照公认的统计理论,通过量化精确度或抽样风险的可接受程度,以及可靠程度或置信水平的评估结果,就可以控制盒量化抽样风险及审计风险。在应用统计抽样时,内部审计师也需要对置信水平和定义样本单位是进行主观判断。例如,内部审计师以这种方法来描述对某随机样本的检查结果:“我们有95%的把握认定总体错误率是6%,再加上或者减去3%。”简单地解释,这意味着内部审计师检查了挑选出来一些项目(假定从1000个项目的总体中,挑选出由100个项目构成的样本),发现有6个包含错误的项目。因为样本大小与交易总量有关,所以内部审计师有95%的把握认定:错误项目的数量在30个至90个(1000个总体的3%到9%)之间。再从其他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即错误项目高于90个或低于30个的机会是5%。

(2)统计抽样的优势:①可以从最少的项目数量中产生一个希望得到的结果。②可以产生量化结果数据。③包含了对抽样风险、置信水平和精确度的估计值。④非常适合于应用计算机进行的检查业务。⑤为业务结论好业务建议提供了比较可靠的支持。

(3)统计抽样的不足:①费时费力,成本较高。②要求对职员进行培训,需要购买软件。③不利于从经验丰富的审计职员处获得总体的深刻解读。

二、统计抽样在内审实务中的运用

1.统计抽样中常用的几个概念及定理

信] =

(3)为了使每份合同平均延误时间的容忍度在1天以内,并且达到99%的置信度,应该需要多少份合同样本?

分析:样本量应该满足n > (2.576 *6.7/1)2=298。

(4)用于解释客户满意度的一个重要的统计指标就是及时履约合同的比例。在问题(2)的80份合同样本中,有60份合同及时履约,20份合同有所延误。请计算合同履约完成比例的95%的置信区间。

(5)如果预测合同履约完成比例的容忍度在2%,在95%的置信度下,应该需要多少个合同样本?

分析:样本量应该满足n > (1.96/0.02)2 *0.25 = 2,401。

尽管统计抽样可以提供量化的精确度,但是在内部审计业务中,不常使用这种技术,主要原因:一是统计公式的检查太耗费时间,属于成本效益性不高的检查方法;
二是审计检查经常要求对那些没有必要量化的事项做出判断。尽管如此,不能否认统计抽样是一种客观、可验证的技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要利用统计抽样来提高审计抽样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实施内部审计业务(第四版).西苑出版社,2011(05):310-313[2]李新中.数据、模型与决策.中信出版社,2004(04)159-169[3]王宝庆,张庆龙.内部审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05)78-7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