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高二外语总结【五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07-04 16:30:08 来源:晨阳文秘网

随着社会经济的一体化、全球化,中国对外贸易的日益发展,单一外语语种的掌握已不能满足市场对外语人才的要求,在专业外语的基础上再辅修一门外语已经成为一种新趋势,这就要求高校第二外语教学必须注重学生语言交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高二外语总结【五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高二外语总结【五篇】

高二外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二外法语;
交际技能;
语音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一体化、全球化,中国对外贸易的日益发展,单一外语语种的掌握已不能满足市场对外语人才的要求,在专业外语的基础上再辅修一门外语已经成为一种新趋势,这就要求高校第二外语教学必须注重学生语言交际技能的培养。

首先我们这里所提及的第二外语是指本科院校对英语专业学生所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常简称为二外。针对目前二外语音教学时间短,教学手段单一,教学理论缺乏,教学效果不明显等一系列问题,教师在语音教学实践中必须不断提升自我,以学生语言能力培养为中心,有效组织教学。

一、教师素质的提高

1.通过专门的语音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语音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发音进行听音模仿是习得语音的重要手段,只有教师在语音示范时做到口型正确,发音清楚准确,语调合乎标准,学生才能模仿得像,发得准,教师语音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语音水平的高低,因此教师对语音必须要专门地学习与培训,掌握过硬的全面的语音知识。

2.通过教学反思,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反思教学”是指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对其进行全面而深入地思考和总结;
它是教师用来提高自身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一种重要手段。法语的字母带有音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教材在总结发音规则时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常常导致学生的困惑;
如词末的e通常不发音,应该是不带音符的,而c在a、o、u前发[k],是带音符的,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及时补充与总结这些语音知识,教中学,学中教,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优化教学。

二、把握好课堂教学

1.教师在语音教学中应适当地加入理论知识,如发音器官、音素、重音、连读、语调的讲解;
在教音素时从口形、舌位、唇位、喉头肌肉、音位变体等方面指导学生。法语中的两组音素①[a,ε,e,i]与②[a,φ,∞]均是舌尖抵下齿,区别是第②组音素均为圆唇,即嘴唇突出呈圆形;
①组中音素的区别是开口度越来越小;
教师在做语音示范时配以开口度、唇形等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对语音的掌握也会变得更准确。

2.以体现学重于教、生重于师、用重于书的启发式教学贯穿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是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教师在把握课堂的同时,应尽量缩小控制,给学生更多主动活动的机制、空间和环境,激励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话音能力独立解决问题,做到学中用,用中学。我们可以先教学生一些发音总规则,比如法语词末辅音字母通常不发音;
辅音[k,p,t]在遇到元音时不送气等。学生在学完一个新音素时在教师的协助下运用以上规则,对简单单词自行拼读。对课后的语音练习,则可以学生先拼读,教师后纠正,使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由被动接受型变为主动学习型,也使学生的知识在运用中得到进一步地巩固。

3.引导学生将第二外语语音与专业外语语音进行对比归纳总结性学习:英语与法语属于同一语系,无论是在语音词汇,还是语法等方面都有着相通之处,在语音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专业英语与第二外语的比较、联想等迁移性学习:字母方面,都是使用26个拉丁字母,区别在于法语有音符,加上音符后的字母有时是发音不同,如e发[ε],而e发[e]有时是语义不同,如ou是“或者”,而ou则是“哪里”;
英语是五个元音字母a,o,e,i,u,法语则比英语多一个y;
发音方面,法语的元音多数圆唇,单词词末的辅音字母大部分是不发音的,这种对比性教学大大降低了学生发音的难度,并同时发展了学生观察、发现、联系、对比、总结、归纳的学习能力。

4.将学生语音训练的素材生活化、交际化Brundage和Mackeracher"s的理论(1980)指出,当学习的内容与学习者过去和现在关心的问题相联系时,与他们生活经历相联系时,其学习效果最好,由此教师在进行语音示范时,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与日常用语相关的词汇与句型,如谢谢(merci),你好(bonjour),好(bien),不用谢(Denen),请(s?il VOUS plait)...,在枯燥的语音学习中加入生活的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语音学习与交际技能的培养紧密联系起来。

三、加大现代教育手段的使用

1.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第二外语教学并没有专门的语音课,在语音课时少,语音教材缺乏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量大、交互性好、速度快、直观性强等优势,将多媒体引入二外语音教学课堂,在人工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看视频短片,听标准录音,使学生更好地感知该语言的语音语调语流,进一步正音和正调,又能增加课堂的生动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第二外语语音自学空间,提高和促进二外语音教学。除了把握好课堂教学外,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也不可忽视,学生可以课后上网听辅导课、看辅导课录像,语音聊天,将网络作为能听能看的另一位老师,也将二外语音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建立一套更完善的语音质量评价体系

评价是为了使学生在评价活动中发现、解决问题;
认识发展与完善自我,它是为学习服务的。教师在建立语音质量评价体系时既要体现评价的考察功能,更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

1.考察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即学生在所学知识范围内,拼读第二外语音标,运用第二外语朗读单词、段落或文章,在口头表达过程中表现得处理音素、语流、语调等语音技巧能力以及听音、辨音、交互式交际等感知目的语的灵敏度的能力,教师可以在语音学习结束后安排一次语音测试,包括简单的字母与音素发音,单词的拼读,短句的朗读,考察学生对语音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随着第二外语学习的深入,在学期末,教师可以再安排一次语音测试,包括段落与文章的朗读,简短的日常对话等,考察学生的语音语调语流及其运用能力,给学生的语音学习质量一个更全面的评价。

高二外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对外汉语 综合课 教材 惯用语 选取策略

惯用语作为文化词汇重要的组成部分,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等重要内容,是对外汉语文化词语教学的难点,通过学习惯用语,外国学习者可以有效地了解中国文化、理解国人思维,地道地使用汉语交流。但一直以来,惯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并未得到充分的关注,没有规范指导教学的对外汉语惯用语大纲,在承担惯用语关键教学任务的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中对惯用语的选取无统一标准。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外汉语惯用语选取规范和教学效果。

一、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及通行大纲的惯用语选取

这里我们综合采用马国凡和高歌东先生合著的《惯用语》一书中对惯用语的界定原则及孙维张先生和温端政先生的部分观点,将惯用语界定为口语中一种结构基本固定、语义具有整体性和描述性的熟语。根据上述标准我们穷极式地搜集整理了《汉语教程(修订本)》、《博雅汉语》、《发展汉语》三套通行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和《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新HSK词汇大纲》、《汉语水平考试大纲(高等)》、《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等级大纲(词汇・语法)》四套通行大纲中的惯用语,共147个。具体如下表:

表1 所选惯用语收录总表

二、所选惯用语的性质分析

在上文惯用语的界定标准中我们提到了惯用语是口语中一种结构基本固定、语义具有整体性和描述性的熟语。下文将从惯用语的音节特点、内部语法结构、语义表达描述性和分解性、语用特征四个方面具体论述惯用语特征,分析对外汉语惯用语的特点。

1.所选惯用语的音节特点

惯用语的组成音节个数并无一定的标准,从两个到十几个不等,其中最常见的是以三音节惯用语,如“穿小鞋”、“白日梦”、“夜猫子”。多音节惯用语有“打退堂鼓”、“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个巴掌拍不响”等。

惯用语的音节结构比较松散,不似成语那样成“二二相承”对称停顿,以奇数结构为主,尤其是四音节的惯用语在音节停顿上是“一三式”,如“打/退堂鼓”。

对外汉语惯用语的音节特点具体如下图:

图1 对外汉语惯用语音节分布比例图

根据图1我们发现在所选的惯用语中,主体组成部分是三音节惯用语,其次是四音节惯用语,其他多音惯用语选择很少,这种选择符合惯用语音节的总体特征,体现了惯用语音节以三音节为主的典型特征。

2.所选惯用语的内部语法结构

惯用语的内部语法结构比较复杂,高歌东在《惯用语再探》中将惯用语语法结构划分为主谓结构、谓宾结构和偏正结构,再将主谓结构细分为:主谓型如“龙虎斗”、主谓宾型如“鬼画符”;将谓宾结构细分为:动宾型如“穿小鞋”、状谓宾型如“天上掉馅饼”、谓补宾型如“打成一片”和动定宾型如“出难题”。我们参考高歌东先生的观点,将惯用语分为七大类,大类里按语法结构分出几小类,具体如下表:

表2 惯用语内部结构划分释义表

所选惯用语内部语法结构划分情况,如下表:

表3 所选惯用语内部语法结构表

分析表3,我们发现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惯用语总体来说内部语法结构种类丰富多样,除了联动结构没有涉及以外,各类结构都有,其中动宾结构大类的惯用语最多,占所选惯用语总量的一半以上;其次是偏正结构的惯用语,占所选惯用语总量的29.94%;联合结构和中补结构的惯用语选择很少,一共只有“马大哈、半斤八两、开门红、站(不)住脚”等10个。在动宾结构这一大类中,动宾这一小类的惯用语最多,其次是动宾补结构的惯用语。在偏正结构这一大类中,定中结构的惯用最多。通过以上数据分析,我们发现虽然动宾结构的惯用语所占比例最大,但定中结构的惯用语也有相当的数量。这告诉我们在对外汉语教材的选取中,要重视动宾结构惯用语和定中结构惯用语的选取,同时,不能忽视其他结构的惯用语,在实用和便于理解的基础上平衡各个结构惯用语的选取。

3.所选惯用语的语义描述性

惯用语一大特点就是其语义具有描述性,这里我们从惯用语描述对象的角度将教材中的惯用语分成三大类,描述人、事物两大类各以性质和状态分两小类,描述动作以动作方式、动作程度、动作导致的结果、动作性质、动作状态、动作分为六小类,共十小类,具体分布情况如下:

表4 所选惯用语语义描述分布表

注:“落汤鸡”既可以用于描述人的状态又可以用于描述事物的状态,我们通过考察CCL语料库和BCC语料库,发现“落汤鸡”用于描述人的状态最多,所以归于描述人的状态一类。

根据表4,我们发现选入的惯用语以描述动作的为主,共有80个,占总数的54.42%,其中绝大部分是单纯描述动作的惯用语。描述人和描述事物的惯用语数量大致相同,其中绝大部分是描述人的性质和事物性质的惯用语。这说明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惯用语更多侧重于描述人、物、事件和动作本身,让学习者对概念类的惯用语有基本的理解,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习者不产生认知障碍,学会运用惯用语描述这些人、事、物和行为,极少涉及更精确程度的使用。

4.所选惯用语的感彩

惯用语语用方面的一大特征是具有鲜明的感彩,褒贬鲜明,相对于褒义惯用语在感彩上更偏向贬义,正如崔希亮在《汉语熟语与中国人文世界》中提到的惯用语是丑恶社会现象的众生相。

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惯用语在感彩上的分布如下图:

图2 惯用语感彩分布图

根据图2惯用语感彩的统计,我们发现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惯用语总体上比较丰富,褒义、贬义和中性惯用语都涵盖。其中中性惯用语最多,占总数的47.62%。在感彩明显的惯用语中,贬义惯用语所占比例最大,占总数的44.22%,其总量大大超过褒义惯用语。虽说惯用语在情感表达上褒贬分明,更偏向于揭露社会丑恶现象,但作为对外汉语的惯用语,过多选取贬义惯用语不利于中国文化正面形象的传播。在对外汉语惯用语的选取上,我们以中性、褒义惯用语为主,选取适当的贬义惯用语,对于“二百五、二流子、戴绿帽子”等类似不典雅的惯用语,不建议选用。

三、所选惯用语使用频度分析

我们将所选的惯用语放入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和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中进行频度分析,剔除非惯用语用法,计算出所选惯用语语的频度,以考察所选惯用语是否与我们日常生活接轨,是否适合外国学习者学习。我们将频度在1000次(含1000次)的惯用语划为A类,在100次以上1000次以下(含100次)的惯用语划为B类,在10次以上100次以下(含10次)的惯用语划为C类,频度在10次以下的惯用语划为D类,具体数目如下:

表5 惯用语CCL频度

表6 惯用语BCC频度

注:所选惯用语中有“站住脚”的否定形式“站不住脚”同时出现,我们在计算所选惯用语总数是将其合并为一条惯用语,在频度分析时,我们分别考察了它们的频度,所以在频度表中所选惯用语总数量为148个。

通过考察每条惯用语的频度,我们发现每个惯用语都有频度显示,这说明它们都是符合社会应用实际的。但惯用语的使用频率相差很大,如“打交道”在CCL中的频度高达2752次,在BCC中高达8705次,而“丁是丁,卯是卯”在CCL中频度只显示为5次,在BCC中频度只有8次;不仅如此,同一惯用语在不同的语料库中所显示的频度也是有很大差异的,如“二百五”在CCL语料库中的显示频度为52次,在BCC语料库中却高达1787次,这种频度的差别是由于两大语料库在语料的数量、收集方向等方面不同造成的,BCC语料库搜集的语料相对CCL语料库更口语化。我们对惯用语的频度分析只限定在各语料库内部纵向对比,以及横向对比惯用语所在的频度段,不横向对比具体数据。

从表5和表6综合来看,B类惯用语在两个语料库中所占比例都最大,且惯用语的主体部分大多在B类惯用,我们以B类惯用语为中间分界,将频率为B即频率在100次以上1000次以下(含100次)的惯用语作为中度频率的分界线,综合两个语料库频度把惯用语的综合频度进行一个整体划分,将AA类惯用语划为高频惯用语,将AB类、BB类惯用语划分为中高频惯用语,将BC类、CC类惯用Z划分为中低频惯用语,将CD、DD类惯用语划为低频惯用语,将CA类、DB类惯用语划为其他类,具体分布如下:

表7 惯用语综合频度分布表

通过表7,我们清楚地看到综合两大语料库中跨越两个频度段(即其他频度)的惯用语最少,这说明所选的惯用语在总体上都是普遍使用且社会都认同的。其次,中高频惯用语(包括高频和中高频惯用语)占所选惯用语一半以上,中低频惯用语大约占总数的五分之一,不常用的低频惯用语所占比最小,由此看见,在对外汉语惯用语的选择上,要以中高频惯用语为主,适量选取中低频惯用语作为补充,对于低频惯用语的选择需谨慎。对所选惯用语进行具体分析后,我们发现一些如“大锅饭、土政策、摘帽子、扣帽子、下海”等具有很强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或改革开放时期的时代特色,现阶段很少使用,但这类词在两大语料库中频率较高,其中“下海、大锅饭”就是少数高频词之一。反映当代经济生活特征的“月光族、房奴”却属于中低频词。对于已经很少使用的带有强烈时代特色的但在近现代文化作品中频繁出现的惯用语在选择时要考虑在当代社会是否经常使用,汉语学习者是否需要掌握,要根据使用现实谨慎选择,对于能反映符合当代时代特征的且母语者经常使用的惯用语应多选择。

四、影响惯用语理解的因素

上文我们在语言学领域探讨了所选惯用语的特征,接下来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探讨影响惯用语理解的因素。

西方关于惯用语比喻意义理解的理论模型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不可构造的观点,认为惯用语在心理词典中是以整词形式表征的,惯用语比喻意义的理解是一个提取过程。第二类观点是构造的观点,认为惯用语在心理词典中是分解存储的,惯用语比喻意义的理解是一个构造过程。这两类观点进行激烈的讨论,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界越来越关注惯用语理解的过程中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这些影响因素包括:惯用语的熟悉度、预测性、透明度、语义分解性、习语语境效应。这里我们重点讨论对综合课教材惯用语选取有影响的两个因素,即所选惯用语的预测性和透明度的分布情况。

1.预测性

预测性(predictability)是指习语的部分单词对习语整体意义的激活程度(Cacciari&Tabossi,1988)。即当我们看到惯用语的部分组成成分(通常是前面的部分)时,对惯用语比喻意义的预见程度。如果看到部分成分(通常是前面的部分)就能知道惯用语的比喻意义,这说明这个惯用语是预测性高的惯用语,反之,如果看到惯用语的部分成分,无法预测惯用语的比喻类型,需要看到整个惯用语才能知道比喻意义,这样的惯用语则是预测性低的惯用语。例如:惯用语“打交道”,当出现“打交”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交”预测出“交往”“交流”等意义,配合动词“打”,自然而然地预测出整个惯用语“打交道”,同样的,出现“吹牛”我们可以激活出“吹牛皮”,这些惯用语就是预测性高的惯用语。如“不像话”只出现“不像”,我们无法激活“不像话”的意义,这类惯用语就是预测性低的惯用语。

我们将所选的惯用语大致均分成四个测评卷,发放给42名武汉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评,每份测评卷20个人测评。具体测评方式是:每个惯用语以填空形式出现,两音节惯用语和三音节惯用语给出前一个或两个字,空出第三个字;三音节以上惯用语以词为划分单位空出最后一个词,测评者根据给出的惯用语前半部分完成后半部分,如果无法预测出惯用语就可选择跳过。我们将所有测评卷进行分析,得出所选惯用语平均成功预测率(一个惯用语成功被预测的次数占参与测评该惯用语的人数的比例)为88.50%,其中成功测评率为100%的惯用语有80个,占所选惯用语总数的54.42%。我们将高于平均成功预测率的惯用语定为高预测性惯用语,将低于平均成功预测率的惯用语定为低预测性的惯用语,具体分布如下图:

图3 所选惯用语的预测性

由图3明显可以看出,所选的惯用语近乎四分之三以上都是高预测性的,Cacciari&Tabossi等学者研究表明,预测性是惯用语理解的重要因素,预测性不同的惯用语有不同的理解机制,高预测性的惯用语更容易理解(Cacciari&Tabossi,1988;Titone,Connine,1994)。由此可见,对外汉语综合课本惯用语要选择预测性高的惯用语。

2.透明度

透明度(transparency)一般认为是惯用语的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Keysar和Bly扩展了透明度的概念,他们认为透明度是指惯用语的字面意义或者成分的字面意义与其比喻意义联系的紧密程度(Keysar&Bly,1995)。如果惯用语的字面意义或其成分的字面意义与其比喻意义之间存在着意义联系,则这个惯用语就是透明的惯用语,例如:“滚雪球”字面意义就是在雪地滚雪球,越滚越大。其比喻意义就是积少成多,优势越积越大。其比喻意义就是其字面意义的引申用法。相反,不透明的惯用语就是其字面意义或其成分的字面意义与其比喻意义不存在联系,如“炒鱿鱼”与“解雇”之间不存在联系。

我们将所选的惯用语进行透明度评定,被试是武汉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汉语国际教育的研究生10名,用五分量表评定惯用语的字面意义、单个词义和其比喻意义练习的密切程度。“1”表示联系不密切,“2”表示联系不太密切,“3”表示联系一般密切,“4”表示联系比较密切,“5”表示联系非常密切。

分析问卷我们发现所选惯用语的平均透明度为3.473,最小值为1.9,最大值为4.4。从平均透明度我们可以看出:所选的惯用语总体来说透明度较高,平均透明度高于数值3,即被试认为所选惯用语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关系比较密切或关系非常密切,我们将高于数值3的惯用语定为透明惯用语,低于数值3的惯用语定为不透明惯用语,具体数据如下图:

图4 所选惯用语的透明度

根据图4,我们发现所选的惯用语绝大多数是透明的惯用语,占总数的81.63%,研究发现,透明度是影响惯用语理解的重要因素,透明的惯用语比不透明的T用语更容易理解(Gbbs,1987;Burt,1992)。由此可见,对外汉语综合教材在惯用语的选择上要多选择透明的惯用语。

五、关于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惯用语选用策略

通过上文对所选惯用语性质的考察,发现用于对外汉语综合课本的惯用语有以下几个特点:1.在惯用语音节特点上,以三音节惯用语为主。2.在惯用语内部语法结构上,以动宾结构惯用语为主,定中结构惯用语为辅。其他各类结构都有涉及。3.在惯用语语义特点上,以描述动作惯用语为主,其中单纯描述动作的最多,在描述人和事物的惯用语中,以描述人和事物性质的惯用语最多。4.在惯用语感彩上,以中性惯用语最多,贬义惯用语其次,褒义惯用语明显少于前两种。贬义惯用语占感彩明显惯用语的84.4%。这种选择虽符合惯用语感彩的总体特征,但对汉语综合课教材来说,过多选用贬义惯用语不利于中国文化正面形象的传播。

结合对三套教材所选惯用语的使用频度考察,我们发现所选的惯用语都有频度显示,其中以高频、中高频惯用语为主,中低频惯用语为辅。总体来说,惯用语的选择符合社会运用的实际。

在影响惯用语理解的几大因素中,我们着重对涉及对外汉语惯用语选取的两大因素――预测性和透明度进行考察,发现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所选的惯用语大都是预测性高和透明的惯用语,这种惯用语更容易理解,也更适合外国人学习。

综上,我们建议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在惯用语的选取和大纲的制定上参考以下几点:

1.针对性,所选惯用语要针对外国学习者,综合之前对对外汉语大纲和综合课本所选的惯用语性质和影响惯用语理解因素的分析,我们建议综合课教材收录要以三音节动宾结构和定中结构惯用语为主,以描述人、事物性质及动作为主,以预测性高、透明的惯用语为主,适量搭配其他类型惯用语。

2.频率参照和可理解性相结合,即在对外汉语综合课本惯用语收录是不能只依靠频率的高低进行收录,还要考虑惯用语的可理解性。以频率为基础,选择中低频以上的惯用语,然后分析所选惯用语的可预测性和透明度,剔除预测性低、不透明的惯用语,将中低频、可预测性高、透明的惯用语作为对外汉语惯用语教材的重点词汇。

3.慎选取过时的惯用语。定期更新修改。

4.传播正能量,使用典雅汉语,即在惯用语的收录上要以选择褒义或中性为主,适量选择贬义但不粗俗的惯用语,类似“二百五”“戴绿帽子”“二流子”这类惯用语不应出现在教材中。

5.经过四大条件的筛选,选择出实用、易理解的惯用语作为对外汉语惯用语大纲的核心词汇,用以指导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的选词和今后对外汉语惯用语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编制.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大纲(高等)[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11.

[2]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编制.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6.

[3]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编制.HSK汉语水平考试大纲(初、中等)[M].北京:现代出版社,1996.12.

[4]孙瑞珍,主编.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等级大纲(词汇・语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10

[5]荣继华.发展汉语・初级综合1[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6]徐桂梅.l展汉语・初级综合2[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7]徐桂梅.发展汉语・中级综合1[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8]武惠华.发展汉语・中级综合2[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9]岑玉珍.发展汉语・高级综合1[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0]高增霞.发展汉语・高级综合2[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1]李晓琪.博雅汉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3.

[12]杨寄洲.汉语教程[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13]崔希亮.汉语熟语与中国人文世界[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10.

[14]高歌东.惯用语再探[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

[15]刘.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16]马国凡,高歌东.惯用语[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2:152.

[17]孙维张.汉语熟语学[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79.

[18]温端政.汉语语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56.

[19]王晓F,张文忠.ESL/EFL习语习得国外研究概述[J].国外外语教学,2004(4).

[20]佘贤君,宋歌,张必隐.预测性、语义倾向性对惯用语理解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0(2).

[21]佘贤君、吴健民.惯用语比喻意义理解的影响因素[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2).

[22]Burt,J.S.“Against the lexical representation of idioms”.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1992.4.

[23]Cacciari,C. & P.Tabossi.The comprehension of idioms.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1988.27.

高二外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二语习得 高职 英语教学

一、当前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高职英语教学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教学中强调“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这一教学理念,基本迎合了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中“习得”假说。但是,当前高职英语教学的状况并不乐观。一方面,学生对英语认识不够,认为与专业无关;
另一方面,学生英语水平不高,基础非常薄弱,对发音、词汇、语法知识知之甚少,运用起来更是无从下手。此外,高职英语教师水平有待提高。据统计,中国人每年人均读书量不足5本,比韩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少得多。

二、二语习得理论指导下的英语教学改革措施

在 20 世纪末影响最大的二语习得理论当数克拉申的监控理论(Monitor Theory) 。他把监控论归结为5项基本假说:语言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语言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基于上述调查分析的高职英语教学现状,我在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指导下,结合教学实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改革。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英语的认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英语作为国际化的主流语言,促使我们要加强对英语的学习。我们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专业与英语的关系,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提高英语交流水平,有助于自身职业的发展。

(二)重视英语本族语环境的作用

Krashen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涉及两个不同的过程:习得过程和学得过程。所谓“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无意识地吸收到该种语言,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流利、正确地使用该语言。而“学习”是指有意识地研究且以理智的方式来理解某种语言(一般指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的过程。克拉申的监控假说认为,通过“习得”而掌握某种语言的人,能够轻松流利地使用该语言进行交流;
而通过“学得”而掌握某种语言的人,只能运用该语言的规则进行语言的监控。通过对一种语言的学习,我们发现,“习得”比“学得”显得更为重要。

这就要求高职英语教师在课堂内外尽可能多得为学生营造简单、易懂的英文环境。如课前可以播放英文歌曲,课上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与他们专业相关的情景交际对话或经典的英语原版电影,教师还可以设计场景,让学生分角色表演等。

(三)全面了解学生基础,提供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输入假说”是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的核心内容。这一理论强调输入的知识是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输入是“可理解的” ,才能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积极作用。他用“i+1”非常形象地表达了他的理论。“i”代表学习者现有的水平,“i+1”则代表通过学习者努力所达到的水平。因此,教师应该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英语基础,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专业不同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一些现实中真实的场景或与之有关的一些至理名言来让学生获取知识。例如,在护理专业授课时,教师应了解相应的护理技能及语言,设置相关的医院场景,体现护理特色,引出护理方面的英语口语。例如,讲定语从句时,教师可举例示范:During the internship,I would choose the pediatric nursing, which is my favorite subject(实习期间,我会选择我最喜欢的儿科护理).在中医专业授课时,就要强调中医的优势与语言等:Chinese medicine focus on the keeping in good health(中医注重养生).这样,学生有了专业基础,在英语课上,当他们听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一些知识时,自然就提高了几分兴趣。

(四)关注学生情感变化,努力抑制消极否定的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情感过滤假说”试图解释为什么学习者的学习速度不同,最终达到的语言水平不同。它涉及学习者的动机、性格、兴趣等影响人情感的内在因素方面。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了解影响学生情绪的外在因素,如恋爱、家庭等。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感情变化的基础上,才能与学生进行深入沟通,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因地制宜地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消除情感过滤因素所产生的不利于英语学习的心理,还学生一个轻松、自由、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就像列宁所说:“人类在探索真理时,积极、肯定的情感起激励促进作用,消极否定的情感起抑制阻碍作用。”

(五)加强教师自身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在信息快速更新的时代,教师,尤其是英语教师更应该广泛阅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及时了解英语教学前沿的理论成果。教师可外出进修或者利用业余时间读一些与外语教学有关的书籍和期刊。如《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二语习得理论与中国外语教学》等,用理论指导实践,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总结经验,找出一套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三、总结

总之, 高职英语教学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全身心投入,不断探索。因此,作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师,我们要有时代责任感,学习、了解最新教学理论,并在理论的指导下,指导教学实际,认真钻研业务,加强教学经验的总结,不断拓宽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探索, 发现并找出适合高职高专学生水平的英语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杨连瑞,张德禄.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黄洁,张宏明.Krashen 二语习得理论对提高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12).

[4]葛长迪.从二语习得角度论大学英语教学[J].社科纵横,2012(12).

高二外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二外日语;
日语教学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校二外日语教学中的应用能将具体的教学融入任务中,让学生通过任务的方式加深对日语知识的了解;
通过任务的布置能提高教学的目的性,而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完成任务也能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对其自身日语应用能力的提高也有重要作用。

一、任务型教学法在高校二外日语教学中应用的注意点

1.基于任务设计层面。要保证任务型教学法应用的有效性,最关键的就是对任务进行设计。任务设计要符合高校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并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所以,高校的日语教师在设计任务时首要考虑的就是保证任务的趣味性。除此之外,任务的设计还要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保证学生积极地参与任务。

2.基于学生层面。高校学生在二外日语的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中要充分对学生在二外日语学习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以此来对学生进行分组,并通过朋辈带动作用来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以促进班级学生整体二外日语能力的提高。

3.基于教师层面。任务型教学法在高校二外日语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能构建和谐良好的互动探讨关系,这也对教师自身的能力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要有符合现代高校学生学习特征的教育理念和较高的日语教学水平;
另一方面,教师要保证在任务设计中能兼顾班级中能力不同的学生,以促进班级学生日语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高校二外日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并合理分配任务。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主要针对学生课后的学习,所以,为了帮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通过相互帮助的方式来完成任务,这对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在学生小组的划分中,教师可根据班级的总人数来确定各小组的成员数,并根据学生在二外日语方面的综合能力对各小组的成员进行分配,以充分发挥高校学生之间的朋辈带动作用,实现班级日语水平整体性的提高。

2.任务资料的搜集。在任务分配完之后,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任务的准备,例如,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进行相关信息的查找,也可以让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等。在此阶段,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和通信平台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互动关系,以便在课后帮助学生解决其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

3.任务的展示与评价。任务展示阶段要求各小组将自己在课后完成任务中的准备工作,以及将完成的过程和结果用二外日语的方式在班级中进行展示。而针对各小组的任务展示,其他小组要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建议,这种小组互评的方式有利于学生认识自身在日语能力方面的不足,也能有效提高学生在日语学习方面的积极性。教师则要在学生互相评价结束之后进行总结性评价。

4.课后作业及作业汇报。课后作业即各小组根据其他小组及教师对自己小组任务完成的评价情况制订的报告书。首先,教师要对报告书的形式、格式等进行统一的要求,并明确指出各小组在报告书中呈现的内容;
其次,报告书完成之后各小组除了要递交纸质版之外,还要在班级中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PPT演示方式汇报。

5.分析与巩固。针对此次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师要进行总结和分析,一方面,要将各小组在任务完成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合,对其中错误率较高和典型的错误进行强化讲解;
另一方面,针对各小组在任务完成中所犯的错误,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布置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对日语学习中容易犯错的句式、语法等进行强化巩固,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任务型教学法在高校二外日语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帮助高校的日语教师通过对各章节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的分析,来对学生日常的日语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使教师更加有针对性地实施强化教学,以切实帮助学生提高二外日语成绩。

参考文献:

[1]万玲玲.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二外日语教学中的应用[J].黑河学刊,2015(3).

高二外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财经类院校 二外日语教学 教学创新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间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十分频繁的今天,外语作为吸取科技知识的必需工具,作为人们思想交流和贸易往来的桥梁,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但是在很多高校,二外日语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程,在课时分配和课程设置方面都无法与专业课相提并论,因此,如何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得到更突出的教学效果是财经类院校日语教学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财经类院校二外日语教学现状及分析

以笔者所在的安徽财经大学为例,这是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的财经类高校,二外日语任课教师5名,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规定学生必须在第三学年选修一门二外,可以选修日、俄、法、专英等课程。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学外日语的概况如下表所示:

由此表可以看出,2008年度安徽财经大学学习日语的学生总数达到了1374人,师生比例为1∶275,一般年级选修学生要学习两个学期,共计108学时,而英语专业的学生要比一般选修多一个学期,总学时为180,通过2-3个学期的学习,能达到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即相当于国际日语水平能力测试3级水平,具备一定的语言交流能力。

在二外日语的学习动机方面,笔者在去年秋季学期和今年春季学期分别作了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2006级选修二外日语的学生,调查方式为对英语专业和一般选修学生采用不同的问卷调查(可以多项选择),调查结果显示:整体看来,2006级涉外专业如国贸旅管等学生和其他专业学生相比相对学习愿望更强烈一些,在去年秋季学期所作的调查中“A.对日语有兴趣;B.在将来竞争中增强竞争力;C.喜欢日剧,漫画,游戏等;D.学校规定必须选修;E.其他”等选项中占有比例分别为35.1%,45.6%,15.8%,10.5%,3%;
其他专业所选比例分别为37%,33.7%,19.5%,15.5%,11.9%。由此可见给涉外专业的学生单独开设二外日语课程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授课,增加实用性,增强就业技能,如给金融会计和国贸等专业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补充一些专用术语、办公室用语和礼仪等方面的知识。而在今年春季的调查中,对A的选择比例有所下降,由原先的平均36%左右下降为30%,而选项D的比例由以前的平均13%左右上升为20%,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两次调查中的结果变化不大,对“日语感兴趣”和“考研需要”所占比例为37%和33%。通过比例显示:在日语学习最初阶段,大部分学生对日本文化兴趣较大,但在后阶段兴趣降低,这与无考级压力且日语学习难度逐渐加大,从而产生消极灰心的情绪,对过去感兴趣的东西也渐渐丧失兴趣不无关系。而英语专业的部分学生有考研需考二外的压力,上课采取的又是小班教学,教学效果相对较好,所以学习动力较大,期望值较高。在课时设置方面,通过调查结果显示:有38.9%的学生认为二外日语的总学时数正好,6.6%的人选择过多,46.2%的人认为过少,8.3%的人选择不知道。通过这一结果结合笔者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可以看出对于想学习更高程度的日语的学生特别是想考研的学生而言,二外日语的总学时数是明显不足的。笔者认为,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参考某些高校的做法,例如在大二下学期就给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二外选修课,总共开设四个学期,尽量让学生能达到更高层次的日语水平。

二、摆脱传统教学模式,深入研究教学法和教学艺术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注重语法知识的传授,属于笔头应试教育的范畴,忽略了听说等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除了能够阅读一些简单的日语文章以及参加笔头考试之外,几乎不具备听和说的实际交际能力,成了名副其实的又“聋”又“哑”的学生,这是不符合社会发展对多语种人才的要求的。

因此,教师应该在传统的教学法之外,多研究一些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教学法。例如:(1)可以尝试启发式或者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加深记忆。(2)重视学生的发音,注重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师在日语初学阶段就应该让学生反复模拟练习五十音图,还可用对比法将日英汉三种语言发音的不同之处进行对比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在听说能力培养方面,可以合理地设置一些内容并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自信心。(3)提高教学艺术,开展趣味性教学。对学习而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创造力、持久力。因此,我们应提倡“趣味教学”,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和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自然而然地应用它,也就是所谓的“寓学于乐”。笔者建议在二外日语的教学中,摆脱单纯讲解语法和课文内容的枯燥的教学方式,在讲解课文的同时穿插一些和本课相关的日语知识,如日语故事、谚语或是年轻人喜欢的话题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或者也可以结合词汇讲日本风情,如结合“寄木工”讲讲日本的木片拼花工艺品,讲日本的箱根温泉等,尽可能地多研究一些有趣的教学法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4)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导入日本文化知识。学生不仅要学习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还要学习基本群体交往的文化因素。因此教师从一开始就要注意导入文化机制,满足学生想了解日本的愿望,在教学中穿插和介绍日本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等背景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如讲解日本的“成人式”“卒式”,日本的国技“相”等。(5)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给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更加灵活生动。安徽财经大学目前的多媒体教室设施先进齐全,极大地方便了师生的教学活动。多媒体教学除了课堂上运用电子课件进行授课之外,还可以给学生听看日语教学片和日语影片以及介绍日本文化的记录片等,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练习听说的日语环境,使学生对语感语调及日本的风土人情有更直观的了解和更准确的把握,这也符合趣味教学这一指导思想。

三、加强与经济管理知识的联系

财经类院校以经济管理类为主,在二外日语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商业、贸易、企业管理、旅游等学科学生的就业需求,加强商贸管理相关的日语知识的教授。如在普通选修班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学习需求,划分为普通班和国贸金融班及旅游管理班,在特色班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讲解一些与商贸管理或旅游相关的日语专业术语,如谈判、协议、接待、餐饮及办公室用语和礼仪等,将一些简单的商务日语知识和选修学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增强日语的实际应用性的同时也能使学生在将来的就业竞争中增强竞争力。当然,还要建立课堂教学评估和反馈机制,适时进行意见调查,了解学生需要,并根据学生的需要调整教学。

总之,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语言教学同样也需要与时进。笔者通过从事二外日语教学以来的实践经验总结,以我校二外日语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契机而进行研究,希望在财经类高校的二外日语教学法的改革创新方面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进一步搞好二外日语教学。

参考文献:

[1]阎树新,张华强.趣味性日语教学的尝试[J].日语知识,2002,(9).

[2]高晓霞.二外日语教学改革初探.常州师专学报,2002,(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