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企业挂职锻炼总结【五篇】(2023年)

时间:2023-07-04 17:50:07 来源:晨阳文秘网

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重任,需要一支学术素养较高、研究视野开阔、学术研究成果前沿、教学艺术精湛的师资队伍。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教师的主体,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缺少实践技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挂职锻炼总结【五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企业挂职锻炼总结【五篇】

企业挂职锻炼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挂职锻炼

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重任,需要一支学术素养较高、研究视野开阔、学术研究成果前沿、教学艺术精湛的师资队伍。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教师的主体,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缺少实践技能这一“软肋”问题,是摆在高校领导面前急需考虑研究的课题。我们如何解决高校教师挂职锻炼存在的问题,科学有效的提升挂职锻炼的成效,需要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增强推动力,需要学院的支持,需要高校教师发挥主动性、创造性。

一、高校教师挂职到企业的必要性

笔者是今年年初被学校派到企业挂职锻炼的第一批教师之一,通过这半年多的挂职锻炼,对于挂职锻炼的必要性深感重要。

(一)开拓行业视野,提高个人专业素质。高校教师亲自去企业中进行锻炼,可以更深切的感受企业良好的工作环境,了解企业的工作风格、工作目标。通过对企业业务的处理,能够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开拓自己的思路,提高自己处理问题能力、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同时,在企业所接触的业务中,都是具体的实务工作,这是与教学中的处理会有很多的不同之处,所以在企业中,要多听、多看、多想、多问,并不断在体验中来适应企业、融入企业,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工作方法,实际的工作能力才能不断的增强。

(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需要。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驱力,现在的高校正在逐渐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建设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劳动者和高级应用型人才,这就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一个新的层次,除了教师有基本的学历要求外,还需要有相应的技能,我这里强调的“双师”不应该单纯的指“双证”(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而应该是“双能”,具备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又要有技术的职业素质和技术能力,所以,我们要想培养“双师”型教师,必须增强教师的实际的技能,通过“挂职锻炼”的形式培养教师的技术职业能力。

(三)优化教学内容,做到教以致用。教师进入到企业中,从企业生产、管理、经营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实践知识和课堂教学的差距,了解到企业对员工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各项要求,在实践中通过点滴的实习日记的记录整理以及在实习过程中的不断思考,可以总结相应的案例,作为改进教学和完善教学的案例的司机材料,更能增强课堂教学的实用性效果,并且根据自己的实习体会,可以给予学生更好的就业方面的建议,增强课堂教学的实用性、趣味性。

二、高校教师挂职锻炼的现状

(一)企业不情愿接受挂职锻炼的教师。很少有企业愿意接受这样“兼职”的员工,管理不好管,在企业工作时间短,有些挂职锻炼的教师长的多达半年,少的可能就几个星期,不管要不要付工资,企业也不希望这样的员工来这里工作。所以很多情况下,挂职锻炼的教师都是通过某种关系进入企业,在这个挂职锻炼的过程中,主要靠教师自己的自觉性来管理自己,所以,企业对于高校教师挂职锻炼工作总体并不支持,感觉是累赘。

(二)教师挂职锻炼企业中,岗位参与程度较浅。各个高校虽然规定的各种形式的锻炼形式,但是由于挂职实习时间的限制,而且在挂职期间并不是完全脱离高校,还是会有各种各样的任务,有时不得不向企业去请假,这就使企业在安排任务时,不可能将一些整体性、规划性的任务给教师来做。所以一些教师在企业的挂职锻炼中无法正在的顶岗实习,只是做些协的、助理性的工作。企业的一些行业的特殊性,教师在挂职锻炼操作层面上也存在不通、不会的现象,无法完成企业的岗位任务,有些教师只能到企业中进行观摩。

(三)挂职锻炼教师的工作状态难于监管。很多高职院校在“考核管理”方面采取企业考核与学校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而企业考核旨在考核教师挂职锻炼期间是否遵守企业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学校则是不定期检查。学校检查的形式也多见于电话查询的方式,并没有对工作中的实际的专业技术能力,实践能力等进行具体的考核,而且学校与企业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学校既是要求企业对其教师进行某些考核也不一定可以执行,这就使得教师在挂职锻炼期间完全是靠个人的自觉性来完成“自我监督”。

(四)教师挂职锻炼的主动性不高。尽管各高校规定了教师挂职锻炼可由学校安排或个人自主联系,而且挂职锻炼期间有不同的津贴补助,甚至挂职锻炼考核优秀的教师还有奖励等等,但高校教师挂职锻炼的主动性仍然不高。这里面原因很多,一是认为身为高校教师,教学任务重,职称评审难度大,参加挂职锻炼对于我职称评定毫无帮助,二是教师一直习惯于教师的作息习惯,对于朝九晚五的上班、加班有很多的不习惯;从一个熟悉的环境中要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无疑会增加很多新的压力;另外,在教师挂职锻炼期间,不是完全脱离学校所有的任务,除了没有安排任课任务外,其他的任务都要来完成,这相当于身兼数任,有时可能会感觉手足无措。

(五)学校的理念与管理不到位,缺少相应制度建设。目前,高校对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随意性强,缺乏有效组织、监控和保障措施。很多高校由教师自己寻找挂职锻炼单位,自己与挂职单位决定挂职期间工作、学习的内容,锻炼效果反馈渠道单一,教师与学校半脱离状态;很多高校没有科学的教师挂职培训规划,缺乏与挂职接收单位的沟通与合作机制,不能有效沟通和磋商,使得挂职锻炼实效性不强;高校还未建立挂职管理与考核办法,没有形成完善的激励机制,影响挂职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影响挂职锻炼效果,随意性较大。

三、如何加强教师的挂职锻炼的效果

笔者根据进行挂职锻炼的体会,总结几点建议

(一)高校企业共建合作运行双赢机制。高校在与企业建立挂职合作协议时,应考虑到双方的资源优势,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高校要从本校实际出来,根据市场需求、教师专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调研,并通过实地考察,安排相关的教师与合作的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另外,深入调研后,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工作性质,懂得企业现在需要怎样的人才,挂职教师能够帮助企业提供哪些服务,创造哪些价值,让企业想要接受教师们的加入。通过挂职锻炼最终达到高效、企业双赢的效果。

(二)明确教师挂职锻炼的管理体制。教师到企业中挂职锻炼,是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涉及面比较广,必须明确组织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以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首先,在进行挂职锻炼前,先进行岗位的在学校、企业中进行报批,将教师的相应的工资、津贴、奖金的管理与企业的考核进行挂钩,并进行考核。其次,教师在进行某个岗位前,要求企业给予适当的培训,毕竟进入了一个新的行业,新的领域,要求在短时间进行适应,必须有个过渡期,来进行调整。再次,对于在企业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挂职教师,应适当给予奖励激励。通过几点措施的实施,促进挂职教师的参与性及有效性。

(三)校企联合,共同管理教师的管理锻炼过程。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多以个人在企业中完成相应的工作,如何确保挂职锻炼的有效性呢,对于教师的管理应如何进行呢,笔者认为,确定了挂职单位后,由企业、学校和挂职单位三方共同制定挂职锻炼方案。方案协议中可包括挂职锻炼的目标、岗位、任务、时间安排,考核标准,教师的责任,校企双方的职责等。恰当的安排挂职时间也会对挂职锻炼的的效果产生影响,以多长为时间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挂职多上时间,是要集中或者分散,需要根据挂职单位的需求、专业要求、岗位需求来决定的,不能由学校单方来决定时间。在校企双方共同监管教师的过程中,挂职教师以员工的身份接受企业的管理,遵守单位的考勤制度、履行所挂岗位的职责,参与单位的业务、学习等。如果学校某些任务必学有该挂职教师来完成的,应由学校出面与企业沟通,避免管理上的漏洞。

(四)增强高校教师的主动意识。高校教师进行挂职锻炼,还是要有教师来“唱主角”,高校教师在挂职锻炼中如何主动来完成挂职锻炼,而非被动的接受呢,可以根据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教师挂职锻炼的的长效机制,保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顺利接受、对方单位能够热情接受,对不同层次的挂职锻炼,给予不同的考核标准;对积极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教师在津贴分配、评奖评优、职称评聘等方面倾斜;对到企业挂职锻炼缺乏主动性的教师可采取轮训方式等。通过多样化的措施,激发教师挂职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挂职锻炼工作见到实效。

(五)加强高校制度管理,增加推动力。高校要做好挂职锻炼的人员选拔,完善高校教师的人员的选派机制,如,高校成立统一管理挂职锻炼的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出一年到三年的教师挂职锻炼的规划,对于教师的安排有计划有步骤的分批实施,对于选派的老师的师德、专业技术、科研能力等方面来进行考核品评价,安排教师进行挂职;高校挂职领导机构,应与接收挂职的单位进行沟通,对于挂职教师的监管、考核等,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战略眼光制定青年教师挂职锻炼管理制度,使其作到发展型、常态化,切实达到目标,落到实处。

总之,笔者根据自己进行挂职锻炼的体会,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可以推动挂职锻炼有效实施,通过挂职锻炼形式,推进校企双赢。

参考文献:

企业挂职锻炼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挂职锻炼;
实施状况;
存在问题;
完善措施

1 公务员挂职锻炼制度在我国的实施状况分析

1.1 我国挂职锻炼和挂职服务的实施状况

1999年以来中组部和团中央开展的“博士服务团”赴西部和革命老区挂职锻炼,截至2007年,共有809名青年知识分子参加了七批博士服务团。他们是来自中央部委、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发达省市的博士。2000年以来中组部、统战部和国家民委联合组织的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发达地区挂职,截至2004年,参加挂职锻炼的总人数已达3300名。中组部2001年和2004年两次选派344名中直机关和大型国企干部赴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和革命老区挂职。与此同时,中央还围绕“”、“援疆”而选派大量干部挂职。地方政府组织实施的挂职活动数目众多,难于统计。外界影响较大的有:武汉市组织的“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福建省的“南平模式”,从市县直接下派1100多名干部到农村当支部书记。另外,地方政府派出公务员到国外挂职锻炼,如安徽毫州2003年派出公务员到韩国荣州市挂职(研修),重庆九龙坡区“80后”公务员到韩国仁川广域市挂职。

各地关于挂职的制度创新不断涌现:青岛出现挂职导师制,给挂职干部配备一个导师,缩短他对当地工作的适应期;
辽宁省、福建南平市都出台了自己的地方挂职条例;
四川出现了海外挂职;
重庆向韩国选派公务员挂职锻炼等。

1.2 公务员挂职现象分析

如今新出现各种挂职现象,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中均出现挂职现象,最新出现的还有民企挂职和国外挂职。这些都是从党政系统衍生出来的,许多高校选派年轻教工和研究生挂职锻炼。按照挂职的目的,挂职分为两类,一类是突出服务功能的,中组部人才局的博士服务团就属于这一类型,成员主要是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目的是培养复合型人才;
另一类是培养后备干部,中组部的干部局、组织局所组织指导的官员挂职属于这一类型。虽然目前涌现出这些许多新的挂职现象,但并没有相应的制度进行规范。迄今只有《公务员法》对挂职有规定,规定公务员可以在国家行政机关内部交流,也可以与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而且目前也缺少一部全国统一的条例和地方实施细则。没有具体管理办法会引发一些问题,如对上级机关干部缺乏监管,就容易滋生腐败。在地方上只能挂虚职的干部能发挥的作用有限;
挂职之后的评价,往往挂好挂坏一个样,导致挂职缺乏激励作用。

2 我国公务员挂职锻炼存在的问题

(一)在下派干部的选择上标准不严,执行不力,容易产生挂职锻炼的“交叉感染”的弊病。有些上级机关在选派挂职锻炼干部时,一方面是没有很好地制定严格的选派标准,另一方面是对标准的执行不力。很多行政机关只是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对挂职锻炼的规定做了简单的照搬作为选派干部的标准,没有结合本部门本地区和所派至基层的情况制定更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标准。

(二)在干部的管理环节中,出现了对挂职锻炼干部“两不管”的真空地带。派出单位认为已完成派出任务,便不去管理;
接收单位认为是上边派来的,且有组织部门管理也不愿去管理;
组织部门认为由派出、接收单位管理,加上组织部门事情多,人员少,有时的确也顾不上很好的去管理。由于以上三个问题的存在,因而导致有些下派挂职干部原工作机关和挂职单位两头不见人,使他们整天游离社会,失去管理和监督,影响了下派挂职锻炼干部工作的能量的发挥和工作潜力的发挥,不能达到锻炼提高的目的。

(三)挂职锻炼工作中存在一些不正之风。首先,在上级行政机关中存在一些不正之风。其次,在基层的挂职锻炼者的工作中也存有不正之风。有些挂职干部把挂职看成是镀金,是短期行为。由于目前实行的固执锻炼大多有明确的时间规定,或者一年,或者两年。工作时间相对较短,也可能使得有些人产生的临时的思想,工作中便有了短期行为。

3 完善公务员挂职锻炼的主要措施及对策

3.1 将现行法律贯彻到公务员基层挂职制度上

协调好上级命令和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关系。既然公务员基层挂职锻炼属于官员任免的范围,那么就应当遵循我国现行宪法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法律的规定,按照法定的提名和任命程序来进行。当然,这里并不是要死板的执行法律,只是应当注意遵循相关程序。而在事实上,却可以运用党组织的力量,使目的得以较好的实现。

3.2 挂职锻炼与公务员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相结合

面对挂职锻炼的机会时,公务员个人是否有积极性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和个人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其中,公务员的发展规划是决定性因素。只有公务员认为挂职锻炼工作与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相符合,相信在挂职锻炼的岗位上锻炼出的工作能力能够为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力基础,是自己在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上走的更加平稳的时候,公务员才会真正的调动起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身心投入到挂职锻炼工作中去。

3.3 强化挂职人员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可以使公务员挂职锻炼工作更加有效地实施,也是对挂职人员进行有效督导的重要手段。

4 总结

公务员基层挂职锻炼,有利于那些将要走上重要领导岗位的政府工作人员充分了解民情,将基层被多个层级隔绝的信息传递给高层;
有利于领导层更加透彻的了解时局。但是,其现行的方式却是有缺陷的,所以需要从各方面来改善这一情况,包括严格按照法律进行挂职。进而最终使得公务员个人真正体验到挂职锻炼给自己的收获和从中得到的益处。

参考文献

[1]黄维德、李林,中国事业单位能力状况与能力体系构建初探,复旦学报[J],2009:58.

[2]韩庆祥,社会层级结构理论——面向“中国问题”的政治哲学,中国社会科学[J],2009(1):15。

[3]林群丰,略论中国的法制资源,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

[4]陈金钊,对“法制反对解释”命题的诠释——答范进学教授的质疑,法制与社会发展[J],2008(1).135.

[5]方世荣、徐银华,中国公务员法通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244-245.

[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注释与配套》[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

企业挂职锻炼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 高职教师 挂职锻炼 企业实习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等技能人才为目标,承担着在科教兴国的战略中实现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任。它所面向的是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的实际要求,比普通高等教育更定向于实际工作,更体现职业特殊性。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教育学历水平还处于专科学历阶段。为了更好地培养在企业一线工作的人员,高职高专的教师首先应该从自身方面提升实践能力。只有教师通过实习锻炼,把握本专业发展方向,掌握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才能在教学上传授给学生基础理论和非常符合时展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智力技能和动手操作技能,使他们能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要求。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千百万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要求教师应具有“双师型”素质。对于“双师型”教师的确定,《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校内专任教师基本情况表”中进行了相关的描述:双师型教师指具有教师资格,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内兼课人员:一是具有本专业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含持有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具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并在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二是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
三是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从中,我们也充分认识到了教师实践锻炼对高职教育的重要性和对学生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为了更好地进行系部的专业改革和课程改革,笔者到一家中型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现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罗列出来,做如下探讨。

一、挂职锻炼的定义及形式

挂职锻炼是指受学校或上级部门委派,以提高某一方面能力为主要目的,脱产一段时间,到其他单位临时担任某一职务的情况。

学院在2010年7月下发的《专业教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专业实践办法》文件中列出了挂职锻炼可以按以下四种形式进行实习。

一是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顶岗实践,挂职锻炼,提高专业职业实践能力。

二是从事课题研究,探索专业及课程建设问题,提供业务咨询、业务培训等技术服务。

三是带领学生实习时,与学生同岗实践。

四是利用周末等业余时间到企业实践实习。

从第一批专任教师实习的情况来说,大部分教师所采用的是第一种形式。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笔者结合对其他学院做法的了解,发现对于教师在企业挂职职位的确定和其他相关的政策管理制度没有统一的标准。

既然是挂职,肯定是在企业中要有岗有职务。但这职务如何确定,由谁确定?是一般工人、技术员,还是管理人员等,都值得商榷。但只要挂职了,就会承担不少的固定责权任务。当实习结束后,自己在企业里所负责承担的工作接下来会再由谁负责?这样对以时间来争取效益的工厂或企业,岂不是出现了断接,影响了工厂效益或生产?

二、挂职锻炼期间教师的待遇

关于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后,教师在企业的考勤管理、绩效界定,在学校的学年考核,工资方面等的问题说明,目前国家并没有相应的政策法规可供遵循,一般都是每个学校制定单独的标准,仅供学校内部参考实施。

比如:教师在专业实践期间应主动接受实践单位的考勤,请假须得到实践单位和学院的批准;
教师专业实践每天不少于6小时;
专业教师实践考核在合格以上,方可办理交通等费用的报销手续和享受有关生活补贴等待遇;
在学期中参加专业实践超过8周的,不参加学院学期考核,考核成绩视同合格。不超过8周的,参加正常考核等一般文件性的规定。

但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这样一些不可回避的现象:关于教师挂职锻炼企业是否承担部分工资或其他奖励的问题。如若不付工资,一是企业单位可能会有碍于某些方面的因素,不会让在此实习的教师过多分担工作,这样会导致实习的效果可能不是很理想;
二是教师如若在企业产生的价值没有任何体现,那可能会对教师积极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如若付工资,该如何核算。学校和企业各应承担多少?大部分学校是以学校工资抵挂职企业的工资,还是由原单位发放,但存在的问题是,两者是否等价呢?

三、针对挂职锻炼存在问题的建议

针对挂职锻炼中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相应的建议。

1.教师挂职锻炼职位的确定

职位的确定与挂职何种工种类型,一般是与专业方向有关。但一定要在顶岗实习前,充分了解所拟职的企业岗位是否真正与学生人才培养计划及教师教学专业相吻合,从中筛选切合系部及学生发展的实际岗位,由院系及挂职单位共同探讨教师岗位职务的确定,撰写实习纲要。这样才有助于确保实习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进行,教师也能在企业里做到得心应手,心中有数。

2.对于教师挂职锻炼的岗位,采取轮班形式的“一岗多人制”

保持一岗多人制可保证企业生产环节中不脱节。比如在头几个月由一名教师承担工作任务,若教师要回校教学,可再由另一名教师顶岗,依次类推,使其符合企业生产需要。但一定要注意中间交接的流畅性,即上一位教师离岗前,一定要有一定的时间与下一位教师进行技术交流,保证下一位教师能顺利地接手工作,确保企业在此环节上不会出现脱节。

3.挂职锻炼期间的科研合作

在教师挂职锻炼期间,尽可能要有与企业或企业员工合作的项目或课题研究。建议最好有几名教师共同参与,这样既方便教师之间的沟通,又有利于系部建设的整体发展。

4.独立职责部门的建立

根据学院及系里自身条件,可成立单独的负责教师挂职锻炼的部门。因为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进行专业挂职锻炼是未来发展趋势。关于“挂职锻炼”中政策的制定,包括教师价值体现、考勤、工作绩效、双师型界定等诸多问题,需要与挂职锻炼教师进行研究与探讨,并一批批地总结归纳。学院把优秀挂职教师的经验进行推广,并与其他教师交流、探讨,这样才有助于挂职锻炼政策的完善,促进学院的发展。

以上所涉及的问题,都需要有关部门出台相应的政策。作为青年教师,笔者希望有关领导部门特别要注意的问题就是教师在实习期间的人文关怀。特别是对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需要有关部门在实习前,让他们做好充分思想准备,并在挂职锻炼期间进行回访,时时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

企业挂职锻炼总结范文第4篇

2011年6月8日,根据工(区)委组织部的安排,我到***车辆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挂职锻炼,担任总经理助理,负责总务工作。一个多月来,我虚心学习,安心工作,立足于在挂职实践中学习锻炼,不断提高,注意学习企业管理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做好各项工作:

一、             虚心学习,增强了解

进入企业工作以来,我与企业内部各部门加强交流,深入生产车间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对企业的基本情况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根据公司的方针政策和总务工作的特点,与总务部职工一起研究、学习,做好日常对外、对内工作,确保各项工作的正常运作;
进一步强化各项服务工作,为生产经营提供周到快捷的后勤保障服务。

二、             遵规守纪,严于律己

挂职期间,我端正态度,摆正位置,慎独慎微,对己从严要求,不但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而且服从企业命令,听从安排,严格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中按照企业的决策部署,扎实完成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为企业发展献计出力。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五日

企业挂职锻炼总结范文第5篇

近年来,南昌市委组织部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和干部培养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全系统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干部形象不断提升,各项事业正蓬勃向上,生机勃发。

根据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我们一行22人(其中市政控股公司12人,市委组织部派员10人)于9月9日赴上海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大众公用事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挂职锻炼,根据安排,我被分配到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单位大众大厦行政人事部。现已工作20天,其间感触颇多,受益匪浅。现将20天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身临其境体验上海、细读大众的体会汇成文字,向市委组织部领导作一次关于挂职锻炼的思想汇报。

一、珍惜机遇,严格要求,全身心投入挂职锻炼。赴上海大众挂职锻炼,对我们青年干部来讲,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更是一次终身难忘的经历,通过锻炼,不仅能拓宽视野,解放思想,更能宣传?,在这20多天里,我一直坚守在挂职岗位上,严格遵守大众中午不休息的作息规则,做到尊重领导,团结同志,认真调研,刻苦学习,深入细致地开展各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着眼“大众模式”,深入调查研究,全方位汲取先进理念。“全国学上海,上海学大众”,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我所挂职的上海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知名的大型企业,总资产已突破60亿元大关,净资产收益率连年保持在10%以上。从历史上看,大众交通经历了两次大的发展阶段:一是1992年7月,公司改制为上海大众出租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发行A、B股,走上高速发展之路,效益稳步增长;
二是1999年8月,公司更名为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明确以交通运输为主业的发展思路,稳健发展客运业,稳步进军现代物流业。经历了从弱到强,从盲目到有序的转变,整个发展来之不易,既有艰难的徘徊,又有激情的飞跃;
既有失败的苦涩,又有成功的喜悦。它各阶段的发展均具有一定代表性,研究它对我们集团公司甚至南昌市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借鉴作用。为此,我通过参加讲座、座谈会和个别请教等形式,重点对大众交通企业改革和经营等方面作了调研,尤其对公司如何定向,如何转型,如何融入市场圈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

三、明确思路,多措并举,全力以赴推介南昌。发展是第一要务,招商引资是发展的关键。这个观念已深入到我们的思想中,无论什么工作都需要围绕发展,围绕招商引资,赴沪挂职锻炼也不例外。因此,从一开始,我就把推介南昌作为我此次挂职锻炼的目的之一,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计划。主要就是广交朋友,收集信息,建立招商网络。由于现在招商的全国性和竞争性,招商信息获得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招商的成效,因此多方位、多渠道地获取各式各样的招商信息是招商工作的前提,我利用空余时间,在大众大厦总经理张静女士、工程营销部何总监和人事部吕经理的陪同下,登门拜访了上海市入住率最高的宾馆:莫泰(Motor)连锁汽车旅馆的总经理孙先生,在听取孙总介绍旅馆先进管理理念的同时,我也着重推介了南昌的情况,特别是南昌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希望他来南昌投资兴建连锁旅馆,并达成了初步意向,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参加实践工作的同时,我时刻不忘加强现代管理理念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刚到大众不久,我们就荣幸地聆听了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层领导专家的精彩授课,包括杨国平总经理的《企业在创新中求发展》,主要领会了四个创新理念,即机制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
周秀华董事长的《大众企业文化》,学习了大众的核心价值观:一切为了大众,提供大众客户温馨满意的服务,回馈大众股东稳定良好的收益,创造大众员工幸福美好的生活;
集团班子成员、纪检组长兼人力资源部施孟飞经理的《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并且参加了2004年度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质量管理研讨会。通过学习,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理清了自己的发展思路。另外,在大众大厦同事的推荐下,我精读了由著名饭店管理专家王大悟先生著述的《21世纪饭店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