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小学语文教师论文【五篇】(完整)

时间:2023-07-04 18:20:09 来源:晨阳文秘网

从教学要求出发,有侧重点地设计教学目标,在学习基础知识的时候,结合文章意境,实时巧妙地进行理想教育、德育教育以及人文教育。一堂好的语文课,人与课融入其中,人在课中、课在人中、人既是课、课既是人,这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小学语文教师论文【五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五篇】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范文第1篇

从教学要求出发,有侧重点地设计教学目标,在学习基础知识的时候,结合文章意境,实时巧妙地进行理想教育、德育教育以及人文教育。一堂好的语文课,人与课融入其中,人在课中、课在人中、人既是课、课既是人,这样,教学境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了,教学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在语文课上,一方面要给学生打好文化底子,如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也要给学生精神食粮,让学生既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意志和品质。语文教学是知识技能与综合素质相结合的教育。要抓住语文教学的主题目标,正确处理基础知识与人文教育的关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

二、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
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
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
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因此,学生应当知道学习语文究竟学什么、怎样学,通过哪些方法去感悟语言、运用语言,而教师的责任在于提供各种条件,给予点拨、引导、激励,唤起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获得知识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指点和熏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进行交流、探究,学生在交流探索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学生就能在探索中学到知识,获得发展,有利地培养了他们探究知识的能力。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交流,学生才能弘扬个性,在交流探索中释放出巨大的潜能。课内打好基础,在课外求得发展,把主动学语文辐射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样才能增强语文学习的能力。

三、自主学习,重在引导,强化学习效果

在课堂中,凭教师一节课中滔滔不绝地讲,采取强硬的灌输是不行的。教师教的应该是学习本节课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学习过程的方法。在课堂中只有把学习方法找出来,才能解决别的问题,以此来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如演讲、小品表演、辩论会等,让课堂充满生机,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组织、引导相结合,课堂上教师随机点拨,引导学生的多项思维。从而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原先我在指导学生读文时,让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或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或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读等,结果学生的读书水平始终不见提高,总是不能把课文的感情读出来,这就是缺乏教师的指导和点拨造成的。后来,我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点拨、引导、范读,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探究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学会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增进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课堂教学学习方式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且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拓展学生综合思维能力。阅读文章,认真地思考内容,结合自己的实际理解文章内容;
提出不懂的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仔细思考,做好和同学交流的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相互交流,探讨问题,最后说出讨论的结果。

四、质疑与想象力相融合,增大学生的知识面

“学源于思,思起于疑。”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质疑的过程实际是一个积极思维、发现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性的火花,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培养他们标新立异,别出心裁;
敢于冒错误风险,不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框框内。语文教学中的质疑对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是很有帮助的,但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质疑中,学生会怎么想,想对了还是想错了,对概念的理解是清晰还是模糊,必须弄个水落石出。另外,质疑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要防止在课堂教学中把师生之间的质疑,只局限于教师与少数学生之间。教师解释的重点应放在中等学生与学习有空难的学生身上。当然,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以解答,这时教师要做好疏导工作,要正确引导学生,绝不能打击学生质疑问题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就会在快乐中掌握知识,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完成了教学任务,并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联系生活实际,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求新求奇。

五、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范文第2篇

鉴于小学生具有好动的天性,因此在教学环节的过渡中加入游戏因素,运用游戏过渡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创新学生的思维,大大地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借助游戏过渡,不仅顺应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学习color时,可以借助游戏过渡。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呈现几种事物,让学生说出颜色,设置抢答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增加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对知识的有效拓展。在课堂教学结束以后,教师鼓励学生收集实际生活中的事物的颜色,实现了知识的提升。

2悬念过渡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利用悬念过渡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思维。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有着自我探索的潜意识,借助悬念过渡满足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心理,从而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思维环境和心理态势,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悬念的指引下,教师就会自然的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环节,同时学生也会自我探究悬念,进而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自然过渡

自然过渡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经常应用的过渡方式,只要是将前后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结构呈现在学生面前,自然而然的过渡,保证了知识结构的整体性,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知识的挖掘,发现内在的联系,进而把英语课堂中的let’slearn、let’stalk、let’sread、let’schant之间进行有效的衔接和过渡,使之浑然一体,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完相应的单词以后,教师可以借助儿歌的形式将所学单词进行练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加强了对知识的应用。

4问题过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由一个问题引向另一个问题的方法进行教学内容的过渡,这种方式操作简单、应用方便,且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Whatdoyoudoonweekend?时,可以通过谈论学生的周末计划引入教学,然后借助“whataboutDaMing?”这一问题引入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找出大明的暑假计划。这样两个环节之间的顺承就自然贴切,对发展学生的连续性思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应景过渡

应景过渡就是巧妙利用课堂中的即时资源,无论是人的因素、物的因素、时间因素还是空间因素,只要有利于课堂教学,都可以用来作为教学过渡的资源,机智巧妙地引领课堂活动走向下一个环节。这类过渡浯常运用于所要讲授的课文与身边的事有所关联时,用语要简单明了、内容鲜明真实,给学生以清晰的提示。此外,为了提高教学环节过渡的效果,需要教师提升自己的素养,善于观察,充分利用一切教育自然,并且要正确运用恰当的语言,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有效过渡。

6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师 儿童文学 教师素养

一、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儿童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小学语文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由于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在20世纪后半叶出现了分离的状况,这种分离的严重后果影响至今。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中影响更甚,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已不知儿童文学为何物,在他们的知识系统中没有儿童文学的构成,不知道哪些作家的作品是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更不知道如何向学生推荐儿童文学作品。令人欣慰的是,随着社会对教育事业的关注,20世纪末的语文教育大讨论,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了语文教学中人文性流失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对语文教学中人文性回归的热切期盼,成为语文教育界的共识。儿童文学的重要性进而重新被语文教育界所“发现”和“接受”。当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语文教学革新的重要的举措就是使儿童文学重新走进语文教材和校园文化建设。《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要求“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并在阶段目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课程标准》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重要纬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将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而不再是一种外在的附加任务。基于这一认识,儿童文学作品开始大量进入小学语文课本。

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出版的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三套小学实验教科书和配套的阅读教材,都编选了大量儿童文学作品。选择儿童文学作品作为课文基础文本已经成为共同的趋势。实验教科书中的儿童文学作品数量相当可观。随着儿童地位的提升,语文课程改革越来越关注儿童自身的需要,体现在教材上,就是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的大幅度提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儿童文学作品已占总篇目的80%以上。其中儿童诗歌(含儿童古诗)68篇,童话寓言66篇,儿童散文有88篇,儿童故事(含神话、传说)92篇,儿童科普文艺19篇。可见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之大。儿童文学逐渐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意义

面对新的语文教材,许多小学语文教师感到语文课难教了,传统的“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教学方法,几乎行不通了。对于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的处理,更不应该只停留在字、词、句、意的理解上,也不应该满足于教会学生分析课文的段落层次、中心思想等,新编语文教材中这些经过专家从多年来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层层筛选出来的优秀作品,放到教师面前却是一脸的陌生。许多教师不知该怎样引导学生通过儿童文学作品真正享受到阅读的自由与快乐。究其原因,是小学语文老师普遍缺失儿童文学素养。通过笔者对四川部分地区从事基础教育的语文老师的调查发现,毕业于中等师范院校的语文教师,在校期间,共学过两个单元的儿童文学作品;
少数毕业于高等专科师范学校的语文教师,在校期间,学习过一学期的儿童文学;
毕业于师范学院或师范大学的语文教师可能在上学期间选修过儿童文学。因此,加强对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教育势在必行。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更是语文学科的要求。

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突出主体精神,关注终身发展。其根本问题是如何认识“人”,如何发掘人的潜力。在教学中要发掘人的潜力,就是要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就要从了解儿童、理解儿童开始。在这方面,儿童文学所发挥的独特作用是其他学科,如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等所无法取代的。因为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儿童是完整、生动、个性化的生态生命,而实证主义的儿童心理学则往往将儿童分解成诸多可以测量的要素,两者的不同,正可以在我们认识儿童时形成互补。一般来说,儿童对文学的接受有别于成人,他们没有那么多先入为主的思想束缚,而是跟着感觉阅读文学,以玩的态度对待文学,他们以身边的真实评判作品好坏,容易受作品的影响,可塑性很大。由于儿童在能力与兴趣上的这些特殊性,教师的教学既要扎根于学生又要超越学生,既要紧紧把握住儿童审美意识又要升华这种意识。素质教育是一种解放教育,它与应试教育的求同思维不一样。在作品鉴赏时,素质教育是欢迎学生质疑的,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甚至,教师还要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诱导学生充分表达各自独特的审美体验,使学生的思维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活动中被激活。在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中,教师自身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具备了较高的儿童文学素养的教师,更加了解儿童、理解儿童,因而能够及时发现儿童的心理走向,准确捕捉到教育的最佳时机,游刃有余地掌控住整个教学的发展动态。

三、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途径

那么,在现有条件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呢?

(一)小学语文教师应加强对儿童文学的理论学习,提升对儿童文学的基本情感和态度,全面认识和理解儿童文学。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参加儿童文学相关的课程培训或通过自学提高儿童文学的理论素养,建立与先进的儿童观、教育观相联系的新的儿童文学观,对儿童文学有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儿童文学,从内容到形式,从情感到语言,呈现着其他文学所不具有的“清晰、明确、温和、美丽”的品质,焕发着源自纯洁童心与纯粹人性的理想光辉。儿童文学以陪伴、守护、丰富儿童心灵为指归,教师则是儿童健全人格重要的塑造者和建设者,终日以儿童为伴、以教育儿童为天职的教师,相比起从事其他职业的成年人,具有对儿童文学更天然、更真切的理解和感悟。当教师对儿童文学投入基本的关注,便能建立起和儿童文学之间的直接而深刻的联系。王泉根教授把迄今为止的儿童文学观念归纳为四种:教育主义、稻草人主义、卢梭主义、童心主义。长期以来,富有教育意义的儿童文学显然更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更愿意把儿童文学看作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辅助手段。教师往往低估了儿童的感受力,实际上儿童在他熟悉的领域里的感受力往往是比成年人更强的。教育的意识是把儿童置于更低位置、把作者自己置于更高位置的一种意识,这种意识儿童靠着本能就能感受出来。因此,只有加强对儿童文学的全面认识,积极转变观念,回归儿童文学的童心主义,让儿童文学不再是教育的辅助手段,而是以儿童心理为基础、为前提,是一种心理上的自由的、自然的游弋,它展开的是自己,是自己有趣味的审美感觉,是儿童愿意沉溺其中的一个世界。

(二)小学语文教师应通过阅读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丰富自身的儿童文学阅读经验。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困扰,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选择了功利性阅读:读教学案例,读教学技巧的书籍。于是就出现了自身教语文却不阅读文学作品,不关心文学理论,而对关于每篇课文的教学技巧和课例的书籍趋之若鹜。这种阅读的唯一结果,就是窒息教育的精神生命,扼杀教育的生气。语文教师只把语文当作工具,教识字,教写字,教技巧,讲语法,讲修辞,强调训练、训练、再训练,课文中内在意蕴、思想感情、神韵气质等全被忽视了,造成了人文精神的抛弃、教学视野的封闭与狭窄。语文老师的阅读视野狭窄,不利于学校教学质量提高,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更不利于学生综合发展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语文老师必须有良好的阅读意识。每个人的阅读视野是在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之中才有进步的。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个专心的读书人,在不断阅读中更新和丰富自己的知识视野。语文教学的质量与阅读是密切相关的,教师的知识结构、阅读鉴赏能力、教学能力等决定着阅读质量。阅读能够使人获取外部的信息和知识,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拓宽人的视野,帮助人融入广阔的社会空间;
沟通人与人类的心灵,得以与高尚的心灵对话,吸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丰富文化的积累,发展思维和智慧,接受美的熏陶,丰富精神世界,提高人的修养和品位;
阅读能够发展人的语言,发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
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而文本阅读,可以打破时空界限,完成与作者的精神对话,心灵的交流和撞击。通过阅读、欣赏,将外在的作品中的文学因素内化为阅读者自己的主体感受,激发与培育起自身的想象力、感知力、创造力。培养阅读意识,在阅读中感知文本所赋予的话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学意蕴层面,体会到作者情感世界和作品的艺术世界。体验文中的情感,品味精妙的语言,领悟文本的意义。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体味经典魅力的过程。每个民族的文化传承相当大一部分必须靠阅读来完成,民族的精神、文化、智慧很多时候是在阅读的熏陶、浸染中习得的。语文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文化的实践者和开拓者,理应成为学生阅读儿童文学经典的引领者。教师是学生成长的标杆。只有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爱读书的孩子。只有喜欢阅读的教师,才能持续地走在专业发展之路上。“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要有一种平静的心态,要克服浮躁不安、急功近利的短视心理,在阅读中力求培养自己的文人气质,树立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观。在教学中,系统学习和运用儿童文学的规律,用中外儿童文学经典刷新和拓宽阅读视野,把儿童文学教育和语文教育完美地结合起来,提升儿童文学素养。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修养的建设和丰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付出劳动、时间和精力,更需要教师情感和心灵的投入。事实上,教师的儿童文学修养的建立构筑在更高的思想基础上,那就是教师对儿童高尚、真挚、热切的爱,对儿童教育的理想、信念、专业精神和责任感。

参考文献:

[1]王泉根.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

[2]朱自强.儿童文学新视野[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周晓波主编.当代儿童文学与素质教育研究[M].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范文第4篇

这样才能有利于自己的教学,才能有利于自己的专业发展。作为英语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本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在农村小学像我这样被选入英语教师队伍的不在少数,我想应加强这部分教师的学习与培训,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提高专业化水平,使自己能够在英语教师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水平。另外,由于农村学校没有精力对自己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农村教师流失人数逐渐增加。农村优秀教师的流失对农村教育的师资力量起到一定的削弱作用。此外,由于农村教师工作条件差,给予他们的福利待遇不如城里教师,很难调动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除此之外,以往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的主要途径就是让农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但是由于许多农村教师平时承担的教学任务比较多,很难抽出业余时间去参加继续教育。又因为继续教育比较注重理论考试,许多农村教师不愿意去学习或者被动参加继续教育,继续教育的意义不大。而由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水平存在个人差异,要想提升专业水平,就不能采用以往的单一式、统一式的继续教育模式,应当及时调整继续教育的模式,使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可以在继续教育中获益,提高专业水平。

二、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要重视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

光有理论指导是不够的,还必须与实践结合起来,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由于没有机会参与公开课、优质课的锻炼,教学教研水平很难提高。所以我想如果能够让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与城市英语名师、优秀教师结对,进行一对一的帮扶,这对他们的专业成长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很少有机会上公开课,即使上也没有名师指导,所以很难有大的提高。2014年春天,我参加了即墨市小学英语优质课比赛,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明显感觉到与城市教师的差别。所以我希望能与城市的优秀教师多交流,城市的优秀教师能多搞一些送教下乡,或让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进行同课异构,让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零距离接触城市的优秀教师,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使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迈上新台阶。

三、要想使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在专业领域获得更大的发展

就要想方设法将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差别,使很多农村教师想方设法往城里调,而甘于在农村从教的教师寥寥无几,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本无从谈起,更谈不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因此,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想方设法将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专业水平有效地提高起来,要结合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和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子。此外,要想有效地促进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一定要使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觉得在农村教学有发展,这样才会使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安心教学,这样才能不断促进他们的专业化成长。

四、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数学教师,课堂语言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教师的课堂语言对学生起着正面的示范、引导作用,学生往往会以教师的话作为唯一正确的答案,有时甚至终身难忘。我们也经常听到学生会这样说:“某某老师就是这样说的。”可见,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慎言”,因为你的每一句话都会在学生心中播下一粒种子。这也就需要教师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锤炼课堂语言。

一、 语言的科学性

也许很多教师会认为自己的课堂语言缺乏一些艺术性,但不至于不科学,在语言上不会犯科学性的错误。而实际上,往往由于教师对教材的钻研不够,分析不透,以及在专业知识上的缺失,就会带来语言的不科学性。

教学《圆的周长》时,为了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小学数学论文小学数学论文,在操作探究中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教师都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而操作过程中,由于学生在操作方法上的错误或在操作上的误差导致探索结果离圆周率相去甚远。此时,我们教师往往会以这样的话引导学生:“由于我们测量的不精确,因此得不到3.1415926……。”试问:再精确的测量、计算就能得到3.1415926……吗?测量出圆的的周长、直径均为有理数,两个有理数相除是不会得到无理数的。而这里的操作活动应该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体验探索的过程。

二、 语言的规范性

教材是有众多专家精心编排而成,教材中的每一句文字表述都值得我们去揣摩、推敲、领悟。而数学教师往往不注意这些细小的语言表述,带来教师课堂上语言的不规范。

如:《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中对于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中表述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会表述成: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分数的大小不变。“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与“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一样吗?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可以乘或除以一个整数、小数、分数等,而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仅仅指的是扩大1倍、2倍、3倍……显然,由于教师的数学语言不规范,使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涵发生了改变。

三、 语言的逻辑性

数学学科知识有着较强的逻辑性、严密性。数学教师要深挖教材内容间的联系和区别,注重数学知识和自身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如:《三角形的认识》中,“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这句话,有的教师习惯将它表述成:三角形任意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从逻辑上说既是三角形,不论哪两条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边,因此“任意’二字可以省去。而在和学生一起探讨“怎样的三根小棒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问题时,语言必须表述成: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的和大于第三根小棒长度。这里的“任意”二字却不可省,从逻辑上说,此时仅仅就是三根小棒,只有添加“任意”二字,这三根小棒也才能够围成一个三角形。

四、 语言的严谨性

细节决定成败,课堂教学的语言细节也是如此,作为教师更要精雕细琢自己在课堂教学时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注意语言的严谨。

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执教《圆柱的体积》一课小学数学论文小学数学论文,在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之后,执教教师追问学生:“要计算一个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必须要知道圆柱的底面积和高。”此时教师满意的点了点头,对这名学生投去赞许的目光。殊不知,教师的提问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断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提问无疑告诉学生:自古华山一条道!要计算圆柱的体积,底面积和高是两个必要条件。要计算圆柱的体积,难道真的必须要知道底面积和高这两个条件吗?在圆柱沿底面平均切成若干份,拼成一个长方体后,只要把长方体横下来放,我们就会发现:圆柱的体积在计算时还可以用侧面积的一半乘底面半径。

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素养,准确研读教材,正确把握知识之间的错综联系,努力锤炼课堂教学语言,才能在灵动的课堂上尽情的欢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