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提升自我总结【五篇】

时间:2023-07-04 20:45:04 来源:晨阳文秘网

笔者结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地所使用的人教版教材设置的特点,就当下常态课下可以进行优化的课堂环节进行反思和实践,旨在引起同行们的认可,并能进一步服务于课堂效率的提升.第一,优化导入策略,提升学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提升自我总结【五篇】,供大家参考。

提升自我总结【五篇】

提升自我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优化;导入;参与;训练;总结

笔者结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地所使用的人教版教材设置的特点,就当下常态课下可以进行优化的课堂环节进行反思和实践,旨在引起同行们的认可,并能进一步服务于课堂效率的提升.

第一,优化导入策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只有在上课一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迅速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的数学活动中. 就当下常态课的导入策略,我们可以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优化.

1. 多媒体使用的优化. 多媒体课件已经被很多教师广泛使用,数学课堂中,教师也经常采用多媒体课件来导入新授课,让学生在多媒体视听效果的刺激下,很快把自己的注意力和兴趣转移到课堂问题中来. 不过由于很多学科都在采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让现在的学生对多媒体失去了原先的兴趣. 因此,教师在导入的过程中,要发挥数学学科的特色和数学的本真性,让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多媒体导入过程中,感受到不一样的效果,从而产生真正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比如,在《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三角性的稳定性,并让学生在多媒体的启发下,善于发现从周围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时我们在多媒体导入过程中,就多拍摄一些来自于我们生活的三角形的应用,比如自行车上的三角架、桥梁架等等,还有如图1所示的生活实例. 这些图片的导入让学生对相关内容倍感亲切,很快提升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2. 情境导入的优化. 情境导入法也是数学课堂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其主要效果就是通过数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情境中所涉及的数学问题,学生会因为对情境感兴趣而投入到对情境的感知,并在感知的过程中发现相应的数学问题,从而转入对数学问题的学习. 在这个导入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把情境精心选择了出来,却没有把情境中的思想引导给学生. 其实情境中的生活化问题是导入的表象兴趣激发,而其中深层的数学问题和数学建模思想却是我们要不断深入研究的,那样的导入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和动力. 比如在人教版《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就设计了一个活动情境,让学生课前准备好几个圆形纸片,让学生按照书本的要求沿着圆的任意一条直径对折,重复做几次?到此为止,活动情境已经创设给了学生,而此时我们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我们可以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接着学生回答,让学生接下去进行活动和问题的思考,使其良性循环,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思考. 就初中数学而言,还有很多的情境导入类型,无论是哪种情境的类型,作为教师都要善于挖掘其中深层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促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第二,优化参与深度,提升学生的思维度

学生的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我们的课堂还需要进一步抓住学生的深层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数学问题的研究、建模、训练、应用中不断提升其中的深层兴趣. 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生成内容,根据生成的内容再进行整合和引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深入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形成思维的螺旋式递进. 为了提升这个效果,我们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要提升课堂预设的准确性和处理生成的巧妙性,让学生的生成尽可能在我们课前的预设范围内,即使超出预设的范围,教师也要用自己的智慧和教学目标相结合,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参与,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在习题讲评课中,我们要善于结合学生课堂中的生成进行变式训练和变式归纳,在变式训练中提升学生对问题分析的全面性和灵活性,而在变式归纳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能从单纯的知识应用,到应用方法的分析和总结,真正通过提升学生的思维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解题经验和技巧,通过思维能力的提升来服务于应试能力的提升.

第三,优化训练内容,提升学生的收获面

义务教育阶段,我们一方面要为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服务,另一方面要努力确保每个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升,确保每个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有所参与,有所提升,有所收获. 数学学科的最大特点就是工具性,数学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它是一门工具性、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初中阶段学习的数学知识已经在很多方面被广泛应用,这也就直接决定着数学课堂中少不了课堂中的当堂训练. 但是正是这个训练内容成为目前学生的束缚,成为应试教育的祸害. 因为教师没有想尽办法去优化训练的内容,没有用好方法来进行减负高效的训练,所以题海战术就变得顺其自然. 为此,我们必须进行训练内容的优化. 具体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 目标更明确. 训练的目标不是通过题海训练让学生在此类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变得更高速、更高效,而是让学生通过对这些题目的训练,真正提升学生对原有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努力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比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过程中,我们列举的例题是无穷尽的,但是所有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却是唯一的,学生需要的是掌握这种方法,而不是把所有的题型都做一遍.

2. 分层更科学. 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之中,我们在训练内容中也要设置具有隐性分层特点的题目,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提升了自己的思维能力,也收获了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成功和喜悦. 真正通过训练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3. 变式更有效. 变式训练对于初中数学而言,是一个尤为重要的教学艺术行为,因为通过变式即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又能提升学生对知识应用的灵活性和技巧性. 所以很多教师经常使用变式训练. 但是在变式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三点:①变式难度控制. 变式的难度不易过大,要适合所教班级中的大部分学生的能力接受范围. ②变式范围控制. 很多经验丰富的教师喜欢把一道题目变成几道题目,甚至变成几种题型,或者越变越难,能由一个知识点变到几个知识点,也能将一种题型变成多种题型,真是千变万化、五花八门,但是这些变式很容易超出学生的接受能力,甚至会超出初中课程标准的设置. ③变式方法总结. 就初中数学而言,我们教师的变式是基于学生对原有知识掌握情况而进行变式的,变式旨在提升所教学生的应用能力,为此,变式后的总结一定要留给学生自己去分析和归纳,真正建构起属于学生自己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第四,优化课堂总结,促使学习的持续性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数学课堂中,我们的课堂小结是不可缺少的,而真正的总结是非常有学问的,教师不能简单地走过场,也不能越俎代庖. 课堂小结千万不能是简单的知识的罗列,也不能是学习目标的再次呈现.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进行隐性分层的课堂总结方法,来激发每个学生参与课堂总结的归纳思维之中. 比如当教学内容完成以后,我们进行一定的课堂总结,为了激发每个学生的参与度,我们要通过分层提问的形式进行激发和引导. 比如,在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进行总结以后,我们可以通过巧妙的提问方式来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总结,并激发他们参与的兴趣. 具体可以分成以下三步:

1. 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进行基础环节的总结. 我们让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回答他们在课堂中的收获,根据他们的实际数学分析和归纳能力,他们从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比如概念和定义的掌握、知识和方法的罗列等,这样做能达到巩固基础知识的效果.

2. 中等学生进行方法的总结. 在基础知识呈现以后,每一节课的学习都有其相应方法和思想的出现,我们就让中等基础的学生在原先学生回答的基础之上进行补充和完善,引导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方法和思想进行总结,提升学生的思维高度,激发学生进一步思维的兴趣和信心.

提升自我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汽车总装配工艺;
生产制造;
快速自动化

从世界上汽车总装配工艺的发展和演变历史可以看出汽车总装配技术的发展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而且随着世界生产和制造技术的进步汽车总装配工艺也得到了提升,但是纵观国内的汽车总装配工艺大多都还是使用养车装配实验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效率低下,与世界先进的汽车总装配工艺还有很大的差距,本文关于汽车总装配工艺的快速自动化规划的写作主要是围绕当下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问题的解决措施等展开。

一、汽车总装配工艺的快速自动化规划概述

(一)汽车总装配工艺的模型概述

汽车总装配工艺的快速自动化规划在世界汽车生产制造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固有的模型,整个模型尽管并没有对汽车总装配工艺的快速自动化规划进行详细的规定和描述,但是对整体的框架和快速自动化规划的步骤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众所周知汽车的快速自动化规划关系到汽车的紧急处理问题能力,关系到车主的人身、财产安全,同时也关系着汽车的行驶安全,汽车总装配工艺的快速自动化规划和设计在汽车的生产制造中处于核心地位,总的来说汽车总装配工艺的快速自动化模型就是:首先要找到所有的汽车总装配需要的资源,这些众多的资源构成了汽车总装配的基本要素,其次就是对这些资源在汽车总装配中的用途进行一对一的配对,保证所有的资源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用途找到合适的位置,最后就是按照汽车总装配的要求将这些零件或资源进行安装和装配,这整个工作就完成了,这个模型强调的是在汽车总装配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资源的有效性和资源与功能的结合效率,同时这也是保证汽车总装配工艺的基本条件。

(二)汽车总装配工艺的快速自动化规划发展现状

汽车总装配工艺的快速自动化是汽车总装配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汽车总装配过程、汽车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当下我们国家的汽车总装配工艺的快读自动化规划发展实际情况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欠缺,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首先就是汽车总装配中快速自动化规划的整体水平不够高,快速自动化的规划是快速自动化设计和完工的前提,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是导致我们国家汽车总装配工艺与世界先进国家有很大差别的主要原因。

二、提升汽车总装配工艺快速自动化规划的方法和对策

(一)提升汽车总装配工艺的快速自动化规划、设计的整体水平

汽车总装配快速自动化规划、设计的整体水平关系到汽车的整体性能和价值水平,提升汽车总装配快速自动化规划的水平首先就是需要向世界先进的汽车生产国家学习,学习他们的汽车总装配快速自动化规划的方法,并结合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加以利用,其次就是要明确自己在汽车总装配快速自动化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与先进国家的差别,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国家的汽车总装配工艺快速自动化规划整体水平才会有提升的可能,这就是所谓的明确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才会有更好地进步。

(二)明确汽车总装配工艺的快速自动化规划的目标

明确目标是一切工作开展的根本同时也是核心,只有目标明确所有的工作和努力才会有施展的可能,对于汽车总装配的快速自动化规划的发展来说同样如此,只有明确了汽车总装配快速自动化规划的目标才能够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实际的汽车总装配快速自动化规划过程中可以看出规划的目标不外乎是:提提高汽车的快速自动化反应能力,提升道路行驶安全等,这些都是关乎汽车驾驶员以及汽车安全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汽车几乎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备品,这对于汽车总装配工艺来说不仅仅是发展的机会更是一个挑战,只有明确了汽车总装配快速自动化规划的目标,汽车总装配工艺的水平才会提升,汽车生产和制造行业才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为自己的企业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三)培养综合水平高的汽车总装配快速自动化规划的人才

人才是每个行业发展和进步的阶梯,在行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论随着社会如何的发展和进步,人才都是最根本的要素,同时也是最核心的要素,汽车总装配工艺的快速自动化规划行业的发展同样需要综合水平和素质高的人才,人才培养最核心的地方就是学校,因此培养综合素质和水平高的快速自动化规划人才需要高效不仅要重视这方面的人才培养更要重视对人才培养的方向和人才的综合素质水平,因为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汽车总装配快速自动化规划毕竟是重实践,因此学校在培养这方面人才的时候更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才能够算得上是真正的合格的、综合素质和水平高的复合型人才。

三、小结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在实际的汽车总装配工艺的快速自动化规划过程中我们国家还存在很大的欠缺,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是这些问题的存在正是我们国家汽车生产制造行业发展的机会,相信随着我们国家和政府对汽车生产制造行业的关注程度的增加,对汽车总装配工艺的快速自动化规划的投入和投资力度的加大,我们国家的汽车总装配工艺的快速自动化规划水平和效率必然会得到提升,我们国家的汽车生产制造水平也会随之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斌.汽车总装配工艺的发展趋势[J].汽车与配件,2014 (32):
74-75.

提升自我总结范文第3篇

本文使用Frontier4.1软件对不考虑技术进步和考虑技术进步因素的C-D生产函数分别进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在分析全国及10个省区农业技术效率和农业资金投入结构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时,首先,选用考虑技术进步因素的C-D生产函数进行随机前沿分析,模型统计结果显示,全国、辽宁、吉林、河南、山东、江苏、福建、四川的γ值分别为0.673、0.697、0.724、0.921、0.905、0.945、0.957和0.668,表明全国及这7个省区农业生产存在技术效率损失的问题,可以采用考虑技术进步因素的C-D函数来分析农业资金投入结构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而在分析湖北、甘肃和新疆3个省区时,我们也首先选择了考虑进步进步因素的C-D生产函数,但是模型估计结果显示,γ值为0,这表明农业生产中不存在技术效率损失,这与现实农业生产条件不相符;此外,若不存在技术效率损失的问题,那就无从探究农业资金投入结构对农业技术效率损失的影响,为此,在分析这3个省区时,我们放弃使用考虑技术进步因素的C-D生产函数,选用不考虑技术进步因素的C-D生产函数进行随机前沿分析,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湖北、甘肃、新疆的γ值分别为0.974、0.981和0.987,说明农业技术效率损失显著,进而说明采用不考虑技术进步因素的C-D生产函数来分析湖北、甘肃、新疆农业资金投入结构对农业技术效率较优。

2生产要素的投入弹性

首先,从全国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弹性来看,技术进步(θ)为正值,说明农业技术进步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得到有效的转化,能有效的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农作物总播种面积(β1)、农业机械总投入(β2)、农村农业从业人员总投工量(β3)、化肥及农药总投入(β4)和水电及灌溉总投入(β5)也为正值,说明这些生产投入要素的增加亦能提高我国的农业生产效率,其中化肥及农药总投入的增加对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效果最显著。其次,从10个省区农业生产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来看,各省区农业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差别性显著,说明我国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要素结构及区位因素等条件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别,并非同质结构体。具体来讲,(1)辽宁、吉林、河南等7个省区农业技术进步的投入弹性θ均为正值,说明农业技术进步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有效的转化,对提升该地区农业生产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而湖北、甘肃、新疆由于考虑技术进步因素的生产函数没有通过假设检验,说明农业技术进步在农业生产中没有得到有效的转化,对该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的贡献不明显。(2)辽宁、吉林、河南等4个省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产出弹性β1为正值,说明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增加对农业生产效率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耕地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农作物播种面积不可能持续增长,这就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提高该地区农业生产效率;而山东、江苏、福建等6个省区β1为负值,说明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增加对农业生产效率产生负的影响,中央和地方政府应该限制该地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和质量。(3)河南、江苏、福建等8个省区农业机械总投入的产出弹性β2为正值,说明增加农业机械总投入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政府和农户应该在该地区增加农业投入,提升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而辽宁和吉林2个省区β2为负值,这可能是由于该地区农业生产机械的拥有量存在过剩,导致其不能充分发挥出生产效率。(4)辽宁、吉林、山东等6个省区农村农业从业人员总投工量的产出弹性β3为正值,说明增加农村农业从业人员总投工量能进一步提升该地区农业生产效率;而河南、四川、湖北等4个省区β3为负值,说明增加农村农业从业人员总投工量会导致农业生产效率的下降,这可能是由该地区农村存在剩余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引起。(5)河南、江苏、福建等5个省区化肥及农药总投入的产出弹性β4为正值,说明增加化肥及农药总投入对该地区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可以提升农业产出水平;而辽宁、吉林、山东等5个省区β4为负值,说明在农业生产中该地区化肥及农药的总投入过多,已超出了土地的承载能力,因此,在日后的农业生产中应该控制化肥及农药总投入的增长。(6)除了辽宁、吉林、江苏等3个省区水电及灌溉总投入的产出弹性β5为负值外,河南、山东、福建等其他6个省区β5为正值,说明增加水电及灌溉总投入会带来该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3农业技术效率

通过表3我们不难发现,2003-2009年间全国农业平均技术效率为0.70,说明我国农业技术效率水平并不高,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具体来讲,辽宁、吉林、河南、山东、江苏和福建农业技术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四川、湖北、甘肃和新疆农业技术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从农业技术效率变动的趋势来看,除了四川农业技术效率呈现下降的趋势外,全国及其他9个省区农业技术效率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河南增幅最快,由2003年的0.69上升到2009年的0.81。

4农业资金投入结构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

首先,基于全国层面的模型测算得出,2003-2009年间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和农户自有资金对农业技术效率损失的参数值分别为-0.31、-0.38,说明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和农户自有资金对农业技术效率具有促进作用;而农业信贷资金和农村集体资金对农业技术效率损失的参数值分别为0.10、0.04,说明农业信贷资金和农村集体资金对农业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其次,从10个省区农业资金投入结构对农业技术效率影响看,各省区农业资金投入结构对农业技术效率影响各不相同。具体来讲,(1)辽宁和吉林2个省区财政支农资金对农业技术效率损失的参数值δ1为正值,说明在该地区政府财政支农资金对农业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而河南、山东、江苏等8个省区δ1为负值,说明增加政府财政支农资金能够有效提高农业技术效率水平。(2)辽宁、吉林、四川等6个省区农业信贷资金对农业技术效率损失的参数值δ2为正值,说明农户农业信贷资金的增加在该地区不会对农业技术效率的提升有促进作用,而河南、山东、江苏等4个省区δ2为负值,说明农户农业信贷资金的增加可以提升农业技术效率水平。(3)辽宁、吉林、福建等5个省区农户自有资金对农业技术效率损失的参数值δ3为正值,说明增加农户持有自有资金对农业的投入不能够在该地区对农业技术效率产生促进作用,而河南、山东、江苏等其他5个省区δ3为负值,说明增加农业持有自有资金对农业的投入能够对农业技术效率产生促进作用。(4)辽宁、吉林、山东等7个省区农村集体资金对农业技术效率损失的参数值δ4为正值,说明增加农村集体资金对农业的投入不能够有效提升该地区农业技术效率水平,而河南、四川、新疆3个省区δ4为负值,说明增加农村集体资金对农业的投入能够有效提升农业技术效率水平。

5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提升自我总结范文第4篇

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

倒逼经济转型升级

国家迈向现代化的过程,既是发展阶段因经济增长不断跃升的过程,也是经济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发展阶段的转换,要求经济的转型升级;
而经济的转型升级又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推动发展从较低的阶段跃升到较高的阶段。

第一,结构调整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围绕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技术竞争越来越激烈,经济转型升级是中国在竞争中取胜的根本需要。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结构调整迅速被发达国家当做应对经济衰退的重要举措,纷纷提出“再工业化”战略,试图重拾实体经济。美国先后了《制造业促进法案》、《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等;
英国加大了创新投入,支持九个创新制造中心建设。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也了各自的工业振兴计划。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各国都把技术创新作为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手段,力争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抢占技术制高点。

第二,人口年龄结构正在经历转折性变化,靠资本高投入、劳动力充足供应且低成本实现增长的模式难以维持。近几年,我国正逐步迎来人口年龄结构的重大转变。首先,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开始下降。数据显示,我国15―60岁劳动年龄人口总量2012年第一次出现354万的绝对量下降,而且预测至2020年都将呈逐年下降趋势。随着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量下降,以及城市生活成本的大幅提升,劳动力成本将继续上升。其次,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人口抚养压力开始上升,超高储蓄将逐渐成为历史。

第三,资源、能源的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内的环境污染已经逼近人民群众可承受的极限,推动集约发展、清洁发展事不宜迟。经过30多年的高强度开采,国内部分资源和能源已经接近枯竭,资源能源的对外依存度已经非常之高。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进入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阶段,国际资源能源市场争夺战将日趋激烈,资源、能源等大宗商品的低价时代将很难再现。资源、能源高消耗的背后是生态环境的持续破坏,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另外随着发展进入新阶段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环境污染的容忍程度也越来越低。

经济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首先,国内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依然偏弱。国际金融危机后,受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前年我国出口增长仅7?郾2%,去年1―11月份累计增长8?郾3%,与过去年均超过20%的增速相差甚远。在外需不断下滑的情况下,经济增长需要更多地依靠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不少措施来刺激消费需求,但是效果并不理想。2012年消费需求所占比重比前些年有所提高,达到49?郾5%,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低20到30个百分点,而且消费比重的提高还有出口、投资增长幅度下降的因素。培育国内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真正发挥主动力作用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第二,资源、资本依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低成本的要素投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没有实质性的转变。2012年,我国能源消耗量达到25?郾3亿吨国际标油,超过美国同年的14?郾5%,约占世界总消费的20?郾3%。在我国人口红利减弱、耕地红线逼近、资源环境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由于对自主创新重视不足,我国产业发展缺乏核心技术,长期依赖外来技术,我国的创新系统未能提供支撑增长的新动力。

第三,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已经取得新进展,第二产业比重已经从2006年47?郾9%的峰值下降到2012年的45?郾3%,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较高。技术附加值较高的复杂资本品和高科技产品的生产能力不足,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装备制造、关键零部件、高端原材料等大多需要进口。

第四,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经过30多年的改革,我国已建立了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但是,这个框架还不够完善,其中,最突出的是政府与市场关系尚未完全厘清。一方面,政府在投资项目审批、要素价格管制、市场准入等方面存在“越位”的情况,抑制了市场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政府在教育、医疗、养老、环保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位”,这不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不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

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要全面深化改革

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提高居民消费占总需求的比重,着力提升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促进集约发展、清洁发展,形成消费与投资协调、内需与外需协调、一二三产业协调的总需求和总供给结构,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低成本要素组合驱动,转向更多地依靠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

首先,转变发展观念,正确把握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要充分认识到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的客观事实,如果再像过去那样“铺摊子”、“上项目”,不仅资源、资金、市场等各种关系都绷得很紧,不利于转型升级,而且会留下很多后遗症。要彻底转变发展观念,摒弃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的错误思维,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深化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实现有效益、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其次,处理好短期政策目标和长期经济发展的关系。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深化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效应消化期,面临着更加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这就要求必须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之间的关系,宏观调控政策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既要熨平短期经济波动,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充分就业,防控风险、守住底线,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又要服务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着力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和创造活力,提升经济潜在增长能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第三,将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任务。要牢牢把握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战略机遇,加快构建与绿色发展、新能源、信息化高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培育新的竞争优势。要努力营造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强产业政策与财税、金融、土地等领域政策的协调性,引导更多生产要素投向实体经济和创新领域。要大力强化生态环保和节能减排,提高环保标准,严格环境监管,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绿色、低碳等新兴产业增长点。

提升自我总结范文第5篇

诚然,有很多客观因素会影响个体领导力的提升,比如组织环境、工作内容、上级领导的指导等等。但是,个人的主观因素却是个体领导力提升快慢的决定因素。那么,哪种人的领导力提升得快呢?

我公司对50余名成功的领导者进行了深入访谈,结论是:虽然成功的道路有所不同,但成就一个人的领导力不断提升的个人特质却高度相似。我认为有四大特征、七大方面,如下图所示:

成就导向

成就导向是这些成功的领导者具备的第一个特点,其中包含进取心和责任感两个核心概念。

首先,有进取心的个体认为“提升是自我成长的需要”。一位受访者说,有了这种需要或动力,无论面临什么事情都会充满激情。其次,进取心能促使个体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新东西。正如一位受访者所说:“我想第一个可能是上进心。只有你有强烈的上进心,你才愿意学习一些新东西,甚至是那些和你原来所知完全不同的东西,甚至是否定自己的东西;
但你会觉得那些都不重要。当你明白这点的时候,你的心态就特别好,甚至能吸取别人的经验,能从自己的错误中总结教训。所以,我想上进心是极其重要的。”

进取心强的人还会在挑战或有困难面前表现得更加突出,进而获得其他人很难得到的宝贵经验或知识。

责任感则具体指在工作中抱有主动、认真与勤奋的态度。一位受访者说:“这件事是我自己自动自觉来完成的,是我自己自告奋勇来解决这件事情的,所以我很投入。”

责任感强的人会主动要求做更多的工作。在此过程中,他们会因严谨、规范、实干使自己得到成长。

成就导向是个体动机系统的一部分。在主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高成就导向的管理者抓住了更多的实践机会。而在认真、投入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高成就导向的管理者又能获得更多的经验。所有这些都将促进他们从经验中不断积累进而提升个人的领导力。

观察思考

观察思考是又一个在有了强烈意愿的前提下快速提升个人领导力的重要的个人特质,其中包含洞察力和反思总结两个核心概念。

洞察力强的个体有“敏锐的目光”。这种洞察力主要反映在对问题和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度和理解力两个方面。一位受访者说:“我的反应很快,别人跟我说了一个新概念,我很快就能把这个概念与自己的工作建立起联系。我觉得关键就是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而对周围环境的洞察力则能帮助个体从他人身上获得间接经验。“我特别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觉得每个人都是有可以学习的地方的。”一位受访者这样说。

反思总结的个体是“善于总结自己”的人。无论成败,他们都习惯思考总结,从而使自己的领导力不断地得到提升。

观察思考更多倾向于个体的思维过程。管理者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直接或间接经历的观察,不断理解、思考,总结出规律、原则或方法论,进而指导以后的实践。这样的循环往复往往能促使个人的领导力得到快速的提升。

积极开放

积极开放是一种成长的心态。在这种心态下,个人的领导力才能得到快速发展。积极开放包含积极心态和开放心态两个核心概念。

拥有积极心态的个体遇事乐观、冷静,有较强的承受能力,这使得他们“不怕太多的尝试和错误”。正如一位受访者所说:“我这个人的心态很积极。在任何一种情形下,我都能发现环境给我带来的好处是什么,我都会欣然接受。我看到的不是负面的东西和可能的风险,而是很多积极的东西。这让我很愉快。”此外,拥有这种心态的人在困境中尤其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拥有开放心态的个体能适应和包容不同的人和事物,能始终保持学习心态,做到与时俱进。开放的人不自以为是,能包容异同。正如一位受访者所说:“我觉得一个人不能固执己见,要多听取别人的意见,要仔细考虑正反两个方面的可能和后果。我现在就不自以为是。”另外,开放的人拥有学习的心态,并善于适应和改变自我。

积极开放更多倾向于人格特质。开放学习的心态是善于学习的管理者的重要特点之一。除此之外,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困难,并能及时调整自我,也能使管理者时时保持冷静、沉着,抓住最关键的事件来提升自己的领导力。

行动力

这个方面具体指个体拥有从“知”到“行”的行动力,以及勇于改变自我的果断性和执行力。“所谓果断性,指的是你是不是有很强烈的改变意识,并且愿意付诸行动。”一位受访者说。所谓执行力或行动力是指将“知”转化为“行”的韧性和持续性。正如一位受访者所说:“书看多了好像是明白了,其实只是停留在‘知’的水平。所以要快速地把‘知’转化为‘行’。你要想进步得特别快,就必须知道一点就马上转变一点。还有就是要坚持不懈,要锲而不舍,即使在最艰难的情况下,都要相信忍耐过去之后就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