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钢琴艺术论文【五篇】(全文)

时间:2023-07-05 09:00:07 来源:晨阳文秘网

钢琴自其诞生之日起,已历时三百年。钢琴历史三百年,就是人类文化所经历的三百年。钢琴几乎无处不在,哪里有音乐,哪里就需要钢琴。当谈论钢琴时,我们也许不只是谈论一件乐器,而是在谈论与之有关的千头万绪。它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钢琴艺术论文【五篇】(全文),供大家参考。

钢琴艺术论文【五篇】

钢琴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钢琴演奏钢琴艺术钢琴产业

钢琴自其诞生之日起,已历时三百年。钢琴历史三百年,就是人类文化所经历的三百年。钢琴几乎无处不在,哪里有音乐,哪里就需要钢琴。当谈论钢琴时,我们也许不只是谈论一件乐器,而是在谈论与之有关的千头万绪。它涉及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物质的和精神的,世俗的和宗教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具体的和抽象的,以及个别的和一般的。

从古钢琴到钢琴的发明,钢琴从最初的名不见经传到风靡全球。钢琴的诞生,给人类的音乐和生活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精神享受。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涵盖了与之有关的时代精神与流行元素。它曾经担任过西方文明东征的使者,从而在东方社会成为了西方文化的代表。随着社会的发展,钢琴如今已经不只是乐器,它是一种文化,同时又是一种商品,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种产业。与之有关的钢琴厂,琴行在市场上不断地得到需求,进而增多和发展,专职钢琴教师的出现和与日俱增的学生人数,成为一个新型音乐文化市场的推动者。加上行政因素,官方考级等使钢琴市场的含金量日益剧增。而与此同时,钢琴琴谱和教材及钢琴唱片的大量使用也使得出版商分得了一杯羹。钢琴俨然成为了一个超级的百变明星活跃在现代化社会的流行文化之中。

一、钢琴的演变

通常人们认为钢琴有近300年的历史,即1709年由意大利制琴大师巴尔托洛奥·克里斯托福里所创制的现代钢琴为前身。在以后的200年,又不断改进完善,方成为我们看到的现代钢琴。

然而,事实上,钢琴的整个演变过程可以追溯到600多年前,即现代钢琴出现之前,毕业论文钢琴已存在了300多年,我们称这一阶段的钢琴为古钢琴。现代钢琴的前身只是1709年古钢琴的发展与飞跃。若没有古钢琴发展的“量”的积累,也就不会产生1709年古钢琴“质”的飞跃。

钢琴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古埃及与古希腊的弦什,将弦什的琴弦不断增加,逐渐形成了多弦乐器,进而多弦乐器又演变成两种演奏形式的乐器。一是以手指拨动琴弦发音的多弦乐器,后与键盘结合成为拨弦古钢琴。另一种是以手指拨动琴键,装置于键尾的小缒击弦发音的钢琴。这两种乐器都是现代化钢琴的鼻祖,故统称为古钢琴。

随着现代化钢琴的不断完善,社会生活的快节奏而出现的爵士乐,摇滚乐的需要,古钢琴一似柔弱纤细而又羞涩的贵妇人——也只能归隐于现代社会舞台的大幕之后了。

钢琴的发明者是巴尔托洛奥·克里斯托福里,他是意大利佛洛伦萨美第奇家庭的一位乐器制作师。1709年,他以拨弦古钢琴为原形,制作出了一架被称为具有“强弱音变化的古钢琴”。钢琴的英文名字叫做piano,piano是意大利文,原义为“弱”,与之相对的是forte,也是意大利文,意为“强”。“可以演奏强弱的新发明的羽管琴键”(arpicembalodinuovainvention,chelapianoeilforte)这个长长的名字后来缩写为“pianoforte”,一直过了大约有一个世纪,才完全简化为今天的钢琴(piano)。克利斯托福里在钢琴上以弦槌击弦发音的机械装置,代替了过去拨弦古钢琴用动物羽管拨动琴弦发音的机械装置,从而使琴声更富有表现力,音响层次更丰富,并能通过手指触键或直接控制声音的变化。德国管风琴师,制作师戈特弗里德希尔伯曼,在1730年根据一份绘制极不准确的意大利钢琴草图,借鉴克里斯托福里的发明,制造出德国第一架钢琴。接着,在英国也制造了钢琴。后人对克里斯托福里的钢琴进行了一些改进。1783年,也就是在第一架钢琴诞生83年后,英国人布罗德·伍德发明了踏板获得了专利权。

钢琴在它诞生的头一个世纪中经历了多次改良。虽然开始被形容为锅炉工制造出的粗糙机械,但随着音乐由巴罗克风格向古典主义演变,音响丰富,细腻,洪亮的钢琴在19世纪已经登上了“乐器之王”的宝座。

1732年,在佛罗伦萨,洛多维克·朱斯蒂尼发表了第一首钢琴作品《奏鸣曲》,钢琴已经传播到了一些国家,专门为钢琴而作的音乐已经出现。十八世纪60年代以后,钢琴的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钢琴走出了私家音乐沙龙,进入了大众音乐厅,许多作曲家开始投人钢琴曲的制作。

从十九世纪末至今的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除了对现代钢琴的音质不断进行探索和改进外,并未对乐器本身做出重大的改革。20世纪初曾风靡一时的自动钢琴也很快被唱机、录音机所淘汰。

二、钢琴艺术的发展

“世无钢琴,我们也就没有莫扎特的几十部钢琴协奏曲了,也就没有贝多芬的奏鸣曲了,硕士论文没有肖邦的钢琴诗了,没有德彪西的钢琴画了,也就不能得而赏之了。”

钢琴之所以成为乐器家族中的王者,是人类精神文明及科技文明的发展赋予它的。钢琴作为乐器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需求,钢琴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类精神生活不断发展的状态。

(一)巴洛克时期的钢琴音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除宫廷、教堂内的音乐活动之外,社会上的活动也很普遍,还有很多专业和业余的音乐家组成的各类音乐团体,广泛开展音乐活动。在这一时期,在器乐领域获得重大发展的就包括古钢琴音乐,故钢琴音乐所用的主要题材就是变奏曲和组曲。

这一时期的钢琴音乐构思巨大,结构严谨,感情表现单一而强烈,具有震撼的效力。巴赫是巴洛克时期钢琴的奠基人,他的钢琴音乐可分为五类:舞曲、前奏曲、赋格、即兴曲、协奏曲。

(二)18世纪下半叶的古典音乐

18世纪下半叶,在歌剧艺术发展的同时,也确立了古典交响乐和奏鸣曲的体裁,把音乐推向高峰的是维也纳的古典音乐派,其中也包括钢琴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钢琴乐是明朗的、乐观的,充满诗意和温暖的情调,其代表人物是海顿和莫扎特。

(三)19世纪上半叶的浪漫主义音乐

这一时期的钢琴音乐风格优雅,手法上追求和谐与均衡,音乐色彩细腻,趣味高雅,富有幽默感,代表人物是肖邦。

钢琴的创造者不愧是万物之灵!演奏家们也是值得人们倾倒的。钢筋铁骨的一架五生命的机器,在他们的指尖下一金色的声音歌唱了。我们赞美钢琴,是因为这架机器样的物件能够用各种曲调、风格表达以及传达人们的心声,这才是钢琴文化的起始和终结。钢琴是为了钢琴音乐,也因为有了钢琴音乐而存在的。

20世纪下半叶,钢琴遇到了键盘乐器的劲敌——电子琴,电子琴开阔了广阔的音乐空间,职称论文但这一切都是由机器装置操纵人,而不是由演奏者的指触来变化。虽然演奏者的劳动被大大解放,但乐器和人类处于最间接的状态下,人类难以直接通过电子琴直接表达内心的情感。电子琴的出现如同变异了的钢琴文化的怪胎,就向现代社会的快餐文化,简单却乏味。对于真正音乐耳朵而言,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钢琴音乐,那里没有心灵、感情、人气。而钢琴依旧以其“音乐之王”的高姿态站在钢琴文化的前端,带给我们钢琴音乐的盛宴。

无论哪一时期,那种风格的钢琴音乐,都让人们享受了钢琴文化的内涵,且与其所在的时代紧密相连,具有一定民族色彩和时代精神。钢琴音乐的发展史也可看作是一个世界时代的变迁过程。爱因斯坦曾说;
“现实世界只有一个,想象力可以创造千百个世界。”钢琴音乐可以创造千百种音乐I界。这种暗示性的色彩指引人们进入一个音乐更高层次的境界。

三、钢琴产业

钢琴在18世纪还只是手工业的产品,工匠们尽力在那里发挥他们对音乐的想象力,在那里体现他们对手工艺作品的完美化。可到了十九世纪,钢琴已经成为大工业和大商业了。1827年,巴黎的普莱耶尔雇用了30名工人,生产100架钢琴,有过了几年,生产量的增长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九百。也就是说,十九世纪中叶,钢琴制造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巨大的商业行为,从而这一行业也出现了激烈的竞争。

十九世纪70年代,钢琴市场不断扩展,尤其是在美国,购买钢琴的人几乎像汹涌的洪水滚滚而来。威伯钢琴的销售量如同税收的增长率,以百分之三百六十八的速度递增。钢琴成为巨大的工业后,各类钢琴制造厂风起云涌。当时著名的钢琴品牌包括:Baldwin、Bechstein、Bosendorfer、Brodwood、Chickering等,这些品牌商家和市场上的其他行业一样,为争取更多的买者而相互竞争。而其制造的钢琴也各具特色,各有优点。

从钢琴的产生到1850年之问,钢琴还只是高档奢侈品,那时的产量并不大,但利润却不小,那时的价格,一个熟练的工人需要付出相当于他一年的所得,才买得起。而到十九世纪中叶后。钢琴产量大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市场的需求,1894年,琴价只抵1850年的一半。那时,便是西方钢琴消费的黄金时期,同时期的产量也在很高的一个点上(如图2)而在20世纪20年代。由于自动钢琴留声机的冲击,钢琴的占粮一落干丈。从1927年到1932年之间,美国从年产二十五万台跌到了两万五千,英国此时也减产了三分之二。但此时的钢琴厂商不会闲着,“乡村女人弹奏钢琴”成为刺激美国钢琴生产的一个动力,如同现代社会中出现的各种广告一样来做产品销售。而这样,我们也可以将李斯特等钢琴大师看作是“钢琴促销员”。

钢琴制造业在市场浪潮中蓬勃发展,其间伴有价格与产量的涨涨落落,但在当今社会其依旧“欣欣向荣”。而伴随着钢琴制造,钢琴市场的发展,也带动了与之相关的一些行业的发展比如出版商,由于越来越多的学琴者和大量的钢琴教材的出现,一批批的钢琴教学书籍的出版,而这样又必然带动劳动印刷产业的发展,钢琴教师也是与日俱增,当然也包括钢琴调音师的出现。

如今社会中演奏钢琴,从根本上说是娱乐(指大众概念中的钢琴活动),英语论文它是一种集教育投资、社会风尚及经济价值的复杂现象。

虽然在这样的活动中非常缺乏智慧,想象和个性,但它的确成为了巨大的产业和市场,一个具有强烈娱乐性的活动是“双钢琴之战”,最早的“双钢琴之战”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末。1836年,李斯特和塔尔贝格的“对抗赛”,二者都想通过“竞赛”来获得自己欧洲最强的钢琴手称号。现代社会的钢琴考级和各种钢琴比赛也是这种形式的帆板和延续,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下表是2006上半年国际钢琴比赛的赛事。

这仅是2006上半年的国际性钢琴比赛,而在全国各地国内的钢琴比赛更是多如牛毛。

钢琴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再是纯粹古典的形象。在流动文化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好莱坞导演将钢琴作为浪漫的道具。留学生论文在大量的现代电影中,钢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许多浪漫爱情场面中导演都安置了钢琴作为必要的道具。钢琴也曾担任过西方文明东征的使者,正如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乒乓一样。

钢琴及其钢琴音乐带给人类一个不一样的音乐世界,带给人类一个色彩缤纷的精神享受。钢琴就像个超级明星一样,一直活跃在人类社会的舞台上彰显其华丽的绚烂!

参考文献:

[1]钢琴艺术(合订本下半期)[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2]辛丰年,钢琴文化三百年[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钢琴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一)传统教学目标定位不明

传统意义上的高职艺术院校的钢琴教学是以培养演艺事业和舞台艺术的专业人才为培养目标,但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服务面向都未能做出合理而充分的调研和论证,或者说论证的不够充分。当市场、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专业化,越来越凸显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时,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艺术院校的教育之路越发显得步履维艰了。这种状态下的高职艺术院校的钢琴教学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地方经济、文艺舞台上的丝毫不具备竞争力,更谈不上在岗的持久发展与创新发展,因此要想摆脱目前的困境,只能对社会需求和服务面向加以充分调研,对培养方案进行严密、科学地论证。只有准确把握形势和定位,才能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二)教学设计逻辑框架不清晰

教学目标的定位不明了,导致高职艺术院校钢琴教学内容结构逻辑关系比较混乱,具体表现如下:

1、基础内容不牢固

高职艺术院校的钢琴教学的基础内容是指对钢琴课程的基本乐理、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进行系统介绍和必须掌握的专业素养类内容和知识,这类基础知识不仅是学习钢琴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对学习者的艺术能力产生重大影响。具体来说,钢琴教学的基础内容包含:乐理知识、视唱练耳能力与知识、钢琴演奏、音乐史论知识等。由于高职艺术院校的学生在入学前都不是十分注重乐理与视唱练耳、音乐史论知识的学习,因此如果在本科阶段不夯实学科基础知识的话,那么很难想象学生在将来的钢琴艺术演奏之路上越走越宽,可能会相反甚至找不到对职业身份的自信。而从传统的高职艺术院校的钢琴教学的课时安排来看,基础课程在大一新生的课时计划中的比例显然不高,就教学内容和效果来看,许多本科生对乐理知识的学习只停留在认识音符、节奏以及演奏演唱记号层面,没有深入到和弦、调性调式的知识,而视唱中又过于强调五线谱的识读与听记,对音乐史论知识则不作要求,这样的知识结构的搭建,对学生职业、专业能力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不学习和声就无法培养学生的编创能力,不学习简谱,则无法灵活应对音乐活动中丰富的简谱伴奏、简谱编配等表演情境。对中、西音乐史论学习的缺失,更不能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音乐素养,音乐表演、艺术表现则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因为我们缺少了最起码的音乐认同和音乐审美意识,以至于在日趋激烈的艺术人才竞争中,高职艺术院校的毕业生被贴上“乐盲”、甚至“文盲”的标签。

2、核心课程地位不凸显

核心课程是指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专业能力的主干课程体系,核心课程的作用和地位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学科规划中所占比重最大,二是对学生的专业素养产生最为深刻的影响,三是地位最为突出,四是课程成体系。用这四个标准来衡量现行的高职艺术院校的钢琴课程的设置,则显出一系列的不适应,首先表现在核心课程的核心地位不凸显,在现行的高职艺术院校钢琴课程的安排表上可以看出:核心课程如音乐创编课、伴奏与重奏、正谱伴奏、即兴伴奏等课程并没有开设或者有的课程虽然开设了,但是也没有相应的保障措施加固其核心地位,致使课程的核心地位无法体现;
其次是核心课程不成体系。核心课程之所以能够体现其作用,因为课程体系的建立和健全,由理论与实践课程、表层课程与深层课程、能力课程与素养课程等诸门课程成立体网状结构,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其核心作用,体现其核心地位。但就目前高职艺术院校的核心课程的设置情况看,只有零星的点状课程,不见线,更难以见到立体框架,所以难以体现核心课程的价值。

3、教学特色不鲜明

。高职艺术院校的专业发展定位离不开“职业”二字,这也是其特色所在,这种特质也使得其能于师范类院校、专业艺术院校的平行发展中,找到错位发展空间。那么如何体现出高职艺术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呢?笔者认为应该抓住两个关键词“专业”和“职业”的关系,如钢琴方向的特色就应该是钢琴演奏与演艺职业之间的良性发展关系的建立,就是要在毕业生进入社会之前,有足够的前职业类课程和活动来模拟职业情境,提升职业竞争力,拓展学生的职业空间。无疑“职业类”课程是极具特色的内容之一,即与钢琴伴奏、钢琴演奏、音乐创编、音乐编辑等职业相关的活动和课程就是其特色内容。现行高职艺术院校的音乐学科培养方案大多模仿师范类院校与专业艺术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从培养目标到课程设置、从培养规格到活动实践都难以体现其“职业”方向和特色,这些高度相似或基本一致的课程内容培养出来的人才只能是高师或专业院校的“复制品”。从而在从业方向、职业发展上出现低水平重复和人才浪费。由于没有注意到特色建设和错位发展,因而像活动课程这类能体现特色的教学单元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重视。

(三)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由于专业设计的框架不清晰,带来的必然后果就是师资队伍组建的无序性,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因为培养目标和专业设计轮廓模糊不清,不能回答培养何样的人才和如何培养人才的问题,那么由何人来执教的问题势必就是一个大问题。高职院校的定位不清,师资队伍出现盲目引进、重复引进的现象,致使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层次不清晰。具体表现在:专业无区分度、科研能力偏弱、职业实践能力欠缺。

1、专业无区分度

高职艺术院校钢琴方向的师资队伍组建大多是靠引进人才和单位培养等途径来实现的,就人才现状来看,出现了钢琴演奏方向人才扎堆、专职教师队伍庞大、行业资质的专家技师不多的状况。这样的师资队伍在专业上无区分度,课程设置上种类单调,面临捉襟见肘的困境。

2、科研能力偏弱

由于过分培养和引进表演方向的教师,加上传统上对学科理论认识的偏差,导致师资队伍整体上科研能力薄弱,科研成果不丰富。无科研则无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弱势必会制约行业持续发展能力,行业的发展就难以有保障,就高职艺术院校的音乐专业的科研统计来看,存在着立项层次较低、立项水平不高,项目成果则更少的尴尬境地,科研成果多集中在对某一学科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论证上面,对职业与专业的思考则基本很少涉及。这样的科研现状难以为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更谈不上科研是行业发展的孵化器、助推器。

3、职业实践能力欠缺

职业实践能力指的是教师除了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之外,还要能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职业实践活动的指导,这里包含对职业艺术院校教材的改编和选择能力、指导学生举办艺术实践的能力,为学生就业和实习搭建平台的社会服务意识和能力。但就高职艺术院校的就业和实习情况以及专业实践课程的实施情况来看,教师参与这些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实践能力也无法得到大幅度提升。与高职艺术院校钢琴课教学密切相关的活动不能得到有效指导,实习单位与学校的联系不紧密,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情况制约了钢琴教学的良性发展。

二、教学改革新思路

高职艺术院校的钢琴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涉及与师资队伍上都存在诸多的滞后性和与行业发展的不适应性,这也为钢琴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当然钢琴教学改革也只有认清自己的专业与职业定位,重新规划教学目标,调整钢琴教学内容,建立健全一支科研、教学、艺术实践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教学才能有实质性进展,才能推动高职艺术院校钢琴教学向着良性方向发展。

(一)重建技能、理论与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目

标由于社会对钢琴人才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不仅需要技术型的演奏人才,更需要适用的应用型人才。高职艺术院校应该给现在的钢琴教学重新定位,调整教学理念,拓展教学新思维,重建技能、理论与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实现高职高专艺术院校的钢琴教学与社会需求对接,培养应用型钢琴演奏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高职艺术院校要高瞻远瞩,调整钢琴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基础课抓起,协调相关教学科目,共同研究协同培养,形成以钢琴教学为中心辅以相关理论与实践的教研中心和科研中心,加大科研、教研建设力度,做到科研、教学、实践三个方向齐头并进,真正为钢琴教学保驾护航。

(二)以提高实践能力为方向,重构教学内容

所谓实践能力为方向,就是指充分发挥职业艺术院校的教学特色,把握市场、社会的人才需求方向,及时调整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并以此为着手点,重新设计基础课、核心课以及方向类课程的比例和内容。

1、加大基础课比重

(1)提倡首调唱名法与固定调唱名法兼顾、五线谱与简谱兼顾的教学模式。高职高专艺术院校的学生不仅要会唱固定调更要会唱首调,不仅因为简谱是首调唱名法的变通形式,在我国基层普及甚广,而且在一些音乐演出场合、群众文化活动场合、社区文化节目演出中,往往用的多是简谱,因此只有熟练掌握简谱视唱、简谱视奏、简谱创编,才能在群众艺术活动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拓展职业空间;
(2)和声课程与键盘课程相结合:培养具有编创能力的实用型钢琴人才,和声课的教学是最重要的一环。按照音乐专业的传统培养模式,各个高职高专艺术院校音乐专业一般都开和声课,但大都教的是传统的四部和声,这种形式的和声是以人声四部合唱为基础,这种和声知识体系是以严密性、逻辑性和理论性为特点,对于高职艺术院校的学生来说,无疑具有较大难度,也没有全面开设之必要。高职艺术院校要培养出合格的钢琴实用型具有编创能力的人才,和声课教学目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都要作适当的调整。首先是教学目的要调整,和声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辨识和声、使用和声,不仅要学生学会合唱中的和声编配,更要学会钢琴作品中和声编配,培养学生在钢琴键盘上的和声应用能力是形成钢琴应用能力的根本。教学内容上可以适当摒弃那些陈旧不适用的教学内容,精简四部和声的内容,建立以键盘为载体的键盘和声,增加作品和声分析的内容,从分析作品中获得知识。

2、合理布局核心课程的教学框架

前文所说,要培养出合格的钢琴方向应用型人才,核心课程的开设与知识传授是必不可少的,要在现有的课程基础上增设必要的课程,增加音乐编创、伴奏与重奏、作品和声分析等课程,使得核心课程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音乐编创课程主要是提高学生的钢琴应用能力。音乐编创能力是钢琴应用能力的核心,通过开设这门课程,教会学生如何把简谱或五线谱单旋律配上织体和声,使之成为织体合理、和声丰富的简易的钢琴曲。增开伴奏与重奏选修课,重奏练习的内容,包括四手联弹、双钢琴演奏等。在钢琴课内增加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丰富钢琴学习内容,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视奏与协作能力。曲目的选择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钢琴技术程度而定,既可以是学生之间进行协作也可以是老师和学生进行协作。伴奏练习的内容,包括正谱伴奏和即兴伴奏。高职学制一般是三年,在学生进入大二下学期时,学生有了一定的弹奏能力,增加伴奏练习的内容是有必要的。伴奏与重奏的开设旨在给学生一个实践的课堂,通过伴奏、重奏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作品和声分析课程即对音乐史上、现行音乐会上的优秀钢琴作品进行和声、曲式分析的课程,该课程既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创编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作品审美能力。

3、创新活动形式,强化实践技能

钢琴方向的学生要想在职业准入、职业发展上挣得成功机会,不仅需要对基础、核心课程的认真学习,更需要能将积累的学习成果在活动中得到检验,通过学习—检验—再学习—再检验的良性循环,使得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长、学有所专,为钢琴应用积累经验。因此可以通过举办音乐会、汇报观摩、比赛等,增加学习动力,也可以通过演出,发现自身的不足,提升舞台经验。

(三)重塑重科研、强能力的师资队伍

1、重塑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提升高职艺术院校的钢琴教学水平,离不开一支科研业务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能科研就是建设一支能够把握新时期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发展新动向、钢琴学科发展新领域、钢琴教学新思路的师资队伍,因为一个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素质的提升,高职艺术院校钢琴教学要想获得长足进步和良性发展,就必须摸清发展规律,认清自我定位、找准发展途径、理清发展思路。而这一切都必须要一支懂得研究意义、有研究能力的师资队伍。从高职艺术院校现在的科研现状和科研储备来看,显然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应该是加强引进一批学科带头人,以此来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从而确保一批科研、教研能够立项,提高立项层次,在后续的发展中,能够把科研成果转化为行业前进动力,使得职业艺术院校的发展不断涌现新思路,引领院校良性健康发展。

2、打造双师型教学队伍

双师型师资队伍,即高职艺术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中,为了体现职业特色,使得人才培养贴近职业需求,而提倡教师获得行业技术等级证书和各类相应的专业资质证书。可以说“双师型”队伍一方面强调专业教师的资格,另一方面强调“行业技师”资格的获得。对于高职艺术院校来说,要想推动学科的良性发展,就要摸清发展规律,找出错位发展空间。职业艺术院校的发展空间恰恰就在“职业”的思路延伸和拓展上,钢琴教学的创新、钢琴课程的设置、钢琴实践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职业导师的参与。只有花大力气去打造一支高学历、高职称、强能力的双师型队伍,才能为职业艺术院校的发展提供保障,高职艺术院校的钢琴教学的良性发展更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队伍。

三、结语

钢琴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艺术;
神性

看完《海上钢琴师》,感触最深的莫过于此片的高贵的神性,对比当下的艺术现状,不免会想到艺术神性的沦丧的沉重话题。为什麽艺术的神性会沦丧呢?

苗棣在其著作《电视艺术哲学》里对艺术神性的沦丧作出过详细的论述。他认为在传媒时代,借助高科技手段,艺术杰作被无数次的复制。贡布里奇对于视觉形象被大量复制(而且总体上说是被精美的复制)的现状表示出极大的关切:以往任何时代也不像我们今天这样,视觉物象的价值看至这样的低廉。招贴画和广告画,连环漫画和杂志插画,把我们团团围住,纷至沓来。通过电视屏幕和电影,通过邮票和食品包装,现实世界的种种面貌被展现在我们面前。——大概连我们在早餐物谷盒子上看到的那些粗糙的彩图,也会让乔托那个时代的人目瞪口呆。我不知道是否有人从此得出结论,认为那谷物盒子上的画比乔托的画高明。

大批的复制艺术品涌入生活,使得现代生活变得空前“艺术化”起来。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收听庄严的或轻松的乐曲,把它当作一种生活的背景,在吃饭、聊天、锻炼、工作的同时漫不经心的让音乐自然流入耳鼓。现代的艺术像是自来水,一拧开水龙头就滔滔而出,甚至比自来水还要来的自然,还没有去宁水龙头的时候它就自动的喷射到日常的生活中了。

在一个充满了“艺术”的环境中,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把艺术接受纳入了日常行为的范围。同时也让杰作在同时代人心目中长期丧失了美感的传感力。这很像吃饭一样,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人们由于经常吃不饱,所以对吃东西,尤其是能吃到一顿可口甚至是令人向往的东西,充满了期待,并且在这种持续的期待中会滋生出许多故事和诗意。

或许只有精神性的东西才可以成为永恒。美的东西从某种程度上讲似乎应该存在于“天国”,一旦沦入世俗后,将不可避免的要付出代价。

保留神性的可贵

在这种情况下,分析精神及艺术世俗化的种种事例,尤其是不乐观的方面,再以海上钢琴师为例,从不同的方面来陈述海片在维护精神与艺术的神性方面的特点,以及抗拒世俗的倾向,海片为人们搭建了一个海市蜃楼的幻景,以及艺术神性的殿堂。

从一开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一艘轮船上,发生于汪洋大海上,而不是发生在陆地上,首先就把此片推到了一个远离世俗尘扰的环境中去了,接着再发生的各种各样的非世俗的事情也都有了其存在发生的可能性了,就像小号手所说的那样,他不存在,他本能就没存在过,何为梦想,实现不了的,但你却坚信会实现的愿望那就是梦想,梦想给了我们太多的想象与希望,可是一旦它实现了,它就再也不是梦想了,它原本所具有的那一切的可能也就全不存在了,所以这是梦,而且是让你永远向往的梦。

主角的出生,就是个谜,可以引发人们无穷的想象,可以附加给他很多的东西,就像他的名字那样,而他后来的职业,钢琴师,尤其是非常有造诣的钢琴师,那本身就是高雅艺术,而钢琴对他,非是经过职业训练,那是从他身上流淌出来的,所以是他的生命,是他的价值与尊严,也是他的理想,那是不能出卖的,所以才有了当出版商打算要出版,发行他那盘光盘时,他会果断的说:“不,我不能让它离开我。”因为那是生命,已不单是为了对感情,爱情的护卫,乃是对于艺术,以及是对艺术生命的捍卫。在这里他阻止了他的音乐流入世俗的可能。

第二次阻断,他本有机会,可以说有很多次机会走下那艘船,走向现实的生活,甚至移民局抓他,都抓不走,还有后来看似为了爱情下船,在触地的那一刻他又改变了主意,一次又一次的掐断他与现实世俗的联系。

第三次感情的又一次阻断,梦幻般的她不经意间走进了他的视线,走进了他的音乐,也走进了他的心田,从此他魂不守舍,发自生命之底的源泉让他对她爱的那样深沉,在他的心底在他的生活里从没有出现过女性,因此也没有女性,女人的任何概念,在她的一生中他都以为妈妈是个赛马的名称,所以对他来说女人的含义不啻于是来自远古洪荒时代就已埋藏在人体中的一粒种子,在这个时刻,在一颗非常纯净的心田里萌动,发芽了。那份爱是羞涩的,是真诚的,更是深沉的,那份爱在心底蕴藉,涌动,翻腾,不低于火山爆发般的冲击力,然而它始终没有爆发,他想把自己最喜爱的音乐作品源自于她的音乐送给她,聊表心意,然而却在一次又一次的辗转踌躇中错过了,并且也是在最后的犹豫中错失了永远的机会,虽然在一次又一次的错失中,我却毫不怀疑他的诚恳与执着,尤其是他晚上偷偷的去看她,并且轻轻的吻了她的那个细节,我却感悟到了人世间最伟大的真情,流淌在男人血液中的从远古时代就有的女人对男人的吸引力,以及男人对女人的那份怜爱,那种说不清道不明,却魅力无穷的情愫。

在传统时代,很少提及的情感话题,在人们心里却无比之重,重到为了情感可以出生入死,甚至连鬼魂也要将爱情进行到底,一曲爱的颂歌,虽无倡导,却流传了千百年,依然在人们的心里珍藏,时至今日,在爱泛滥的时代里,人们有了充足的爱的理由和爱的权利,我们却一而再再而三的用各种方法去亵渎这份情感,滚滚红尘中的男女在爱充盈的时代里,却经历着爱的荒漠期,品尝着由于过度使用爱的权利所酿成的种种苦果,在伤害自己,也伤害别人,在一次又一次的受伤中我们的心结了茧,我们的眼睛蒙了尘,在心灵经历了千疮百孔之后,已无心再爱时,我们无奈的慨叹,世无真情。所以在看到剧中有关情感这一节时,它再一次洗涤了我们的灵魂,为我们的心灵世界打扫了一次卫生,这感觉就像在都市里住久了,习惯了看灰蒙蒙的天空那论浊日,而突然间有一天你到西藏,在澄清的环境中,你看到那个明净透彻的天空,那轮明净皎洁的月,你会重新相信世间还是有真情美景的,只不过是你没找对地方罢了。在情感这块儿也是经历了一次的滑落,最终在最后的那一刻,又升回了天空,再一次保持了他的神性,就情感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梦。

在生活中,尤其是情感上,我们有时还真的需要点神性,而不可完全坠入红尘的,一个朋友,从小学五年级就暗恋上了一个女孩,那时他认为女孩就是公主,一袭白裙,一头长发的她,就是梦中情人,多年来始终念念不忘,还联系着,始终关心着她的动向,一谈到她,他就会两眼闪闪发光,神采飞扬,一幅沉醉的模样,十年后,终于有了机缘,那公主女孩因为有事相求终于来到了他的家中,与他及他的女朋友相处了一段时间,自从她到来以后家里就不太平了,经常性矛盾不断,作为夹缝中的他不断的调解,自然心生不悦,并且在相处的过程中发现,她并未像他想象的那般完美,并且一些生活习惯还让他厌烦,所以一段时间后,当她离开时,他们之间再也没有了之前的轻柔与曼妙了,据说还因为一点小事闹翻了脸,以后再也不联系了,一个精致的瓷娃娃碎了,一个美丽的童话没有了,天空中那道绚丽的彩虹也没有了,这个过程,无非如黑格尔所说的,现实不过是绝对理念的摹本,我们无非是一次又一次的从这个摹本回到了那个理念中去了。

海片正是从这些方面为我们演绎了保留某种神性的必要性,为心灵的天空留下了一份空灵与多彩。

参考文献:

【1】电视艺术哲学,苗棣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钢琴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1.慢速练习的作用

(1)慢速练习能够给予弹奏着充分的时间,能够有效的协调脑、眼、手等器官。这是钢琴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练习方法,在练习过程中,要保证练习者的眼、手和耳同时参与到其中,不断加深对所弹曲目的认识和理解,而且通过注意分配的练习,可以从全局上把握一首曲子的弹奏规律和要点,从而促进钢琴练习的连贯性;此外,还要在曲目不同部分处对应的标写反映感情变化的文字描述,将一首曲子的感情变化情况完整的呈现在弹奏者面前,突出曲子表演的感情色彩。慢速练习可以增强弹奏者对曲谱的认识和理解。

(2)慢速练习通过将曲子分割为多个局部的方式,将其分成一个个单独练习模块,可以强化重点部分的练习,也可以加深对不同节奏部分的把握力度。首先,读谱可以掌握曲子的旋律和声部变化节奏,对于一些重点音符的变化加深理解。分析不同声部的变化规律,帮助弹奏者掌握每个声部的重点,同时领悟不同主题的声部要求。弹奏者通过慢速练习,重点练习每个声部旋律,最后连贯起来弹奏,提高对整个曲子的节奏把握水平。如果不这样系统的练习,即使花费大量时间练习也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更不能深入掌握曲目节奏的变化。

(3)慢速弹奏还可以协调弹奏者的指法、韵律节奏,把握好音符的变化节奏。对于一些比较难的曲目,更是要通过慢速弹奏来掌握这个节奏和韵律。

2.慢速练习的方法

(1)慢练的前提是要准确读谱。读谱主要是熟悉谱号、调号、拍号、音高、时值、休止符号、力度标记、表情记号、分句记号、全曲的速度记号等方面内容和要求,通过重复练习来把握其中的难度,不得出现任何失误。之后,要从谱面上来判断采用何种弹奏方法,正确处理好连音、半连音、跳音之间的关系。全曲速度标记不仅用来提示弹奏者控制弹奏节奏和速度,同时还要求弹奏者掌握与键盘的触摸力度,例如轻柔触板对应连续性触键指法要求等。总而言之,读谱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练习者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恒心和耐心。乐曲指法标注下来之后,接下来就要以此为基础进行练习,以加深弹奏者对弹奏指法理解和掌握。这可以加深弹奏者的印象,容易提高对曲子节奏变化的把握能力。

(2)慢练要把握好踏板力量和连贯性。练习之前,要对曲目技进行句型、分句、音群分析,对力量贯通方式进行综合把握。在练习过程中,弹奏者要注重把握曲子句型与乐句的连贯性,保证身体力量从弹奏者的肩部经腕部到达指尖,力量均匀传送和分配。如果没有重视力量的合理分配,则弹奏者已经发力变化就会导致节奏混乱,产生杂音或者音符不流畅的情况。如果取消踏板动作,练习者就可以很好的感受到音量、音色的变化。实际上,如果能够保证踏板按结构规律来使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弹奏者在练习跳跃和弦时,可以采用切分踏板来平衡和弦音。

(3)弹奏者要掌握“慢速度,快下键”的弹奏指法。“快下键”要求提高关节量的运动幅度,要将爆发力体现在下键过程中,全部力量都汇聚到指尖上,通过重复练习来提高弹奏者的下键速度。由于“慢速度”弹奏会增大音与音之间的间隙,这样弹奏者就会有足够的机会来练习脑和手指尖的协调性。这种练习方法能够收到显着效果。

(4)采用多种触键来进行慢练

为了提高手指触键的控制力,也可以采用触键慢练练习方法。通过节奏来把握手指的力量运用;反之,还可以用轻奏来练习手指的控制力;练习到一定程度后,再通过渐强或渐弱的方法来练习力量均匀性控制能力;例如交替使用强奏和弱奏可以增强指法的适应能力;通过手指切换来提高变化敏感性;弹奏者可以通过清唱曲目来控制手指力量的大小等。上述触键练习对手指发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弹奏者要做好基本功练习。

3.慢速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1)要掌握科学的慢练方法。慢练不是指速度的放缓,而是要更加注重其背后的精髓。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采用错误的慢练技能,那么即使花费大量时间也无法达到练习效果。科学的慢练方法应该是:要树立正确的练习心态,手指在弹奏、触键、指法分配、音乐分句、音色控制、音量变化、音乐处理等方面都要与曲谱和弹奏要领保持协调一致。慢练不是简单的放缓弹奏速度,而是要将相邻两个音之间的间隔有效放大,每根手指都要相互协调和配合,要灵敏、快捷,把握合理的力度,每个音都有准确的音准和穿透力,随着弹奏速度的不断加快,慢慢缩小指法运动幅度,弹奏节奏越快手指动作就越协调精准。

钢琴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钢琴普修教程》在选材、组织、编写等方面基于一种创新的钢琴课程体系构架,这种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的单一学科内容模式框架,由基础钢琴理论教学、基础钢琴教学实践、基础钢琴艺术实践三大模块构建而成。编者匠心独妙地将钢琴及与之相关的多门学科有机融合,使教材呈现综合性与多元化特色,充分发挥钢琴艺术史的文化构建功能,使学生在艺术文化的丰厚土壤中获得智慧能力的自组织发展,确保钢琴应用能力结构的全方位建构。

一、综合性与多元化特色

教材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将教学法、钢琴曲目、即兴伴奏、钢琴艺术史四个方面内容综合于32个单元中,每~单元既有明确的教学法主题内容、紧扣教学法主题的基本钢琴练习和富于音乐表现的风格各异的乐曲,又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即兴伴奏艺术实践训练,还有对于西方300年钢琴艺术发展的全面梳理。教材每单元中各版块内容既自成一体又互相融合,各分册之间密切配合、相互强化,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教学法版块包含钢琴教学基本方法、技术训练、音乐表现等内容。每一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阐述,深入浅出,先从科学的角度界定概念,再详细描述弹奏要领及声音特点。全书32个单元知识层递结构严谨科学,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法体系,帮助学生把握钢琴学习中最基本的、最具共性的理论知识,以之指导自己的整个钢琴学习过程,并在未来的音乐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发挥作用。

弹奏曲目版块又细分三个部分:基本练习、练习曲、乐曲。基本练习选用哈农、什密特等的手指练习曲;
练习曲选自车尔尼、贝尔蒂尼、陈兆勋等中外名家的钢琴练习曲,既强调技术性,又强调音乐性;
乐曲选材注重多元化,强调时代性、地域性、趣味性、实用性特征的结合,既有巴赫、莫扎特、肖邦、冼星海等中外音乐家所创作的经典钢琴音乐,也有如中国山西民歌《放羊歌》、美国民歌《扬基歌》等以中外不同民族的民间音乐为素材改编创作的钢琴音乐,甚至还有《童年的回忆》、《水边的阿蒂丽娜》等流行钢琴音乐。此外,还特别增加了韦伯的《猎人合唱》等双钢琴、三架钢琴、四架钢琴等多种形式的合奏曲目,使学生不仅能通过个体的钢琴练习领略美妙动听的独奏音乐,还能通过集体团结协作的合奏享受层次丰富的多声部音乐。

即兴伴奏版块突出了师范性特点,包含和弦配置模式、和弦之间声部连接的模式等基本理论,以及风格体裁各异的创作歌曲、中外民谣歌曲伴奏实例。学生通过实例练习认识伴奏音型的选配和伴奏织体合理布局的重要意义,体验即兴伴奏的创作乐趣,将所学和声理论知识通过和弦配置的模式化练习以及和弦之间声部连接的模式化练习,逐渐形成一定思维定势,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

钢琴艺术史版块围绕琴(键盘乐器)、人(作曲家和钢琴演奏家)和乐(音乐作品)三方面展开,将西方中世纪以来各个时期钢琴(键盘乐器)的音乐发展概况做了较为全面的解读。在钢琴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艺术家用他们伟大的音乐灵魂奏响着震撼心灵的旋律,演绎着对人类精神——艺术信仰的执著追求,他们对于艺术的天才颖悟正是新生代的大学生进入艺术殿堂的金钥匙。通过对该教材32个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初步了解和认识钢琴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从而正确地把握作品的风格特征,精准地演绎作品的音乐内涵。

二、充分发挥钢琴艺术史的文化构建功能

文化是人类实践的总和。文化一旦形成,就能默化为一种行为模式、一种思维模式、一种灵感!音乐是与人类一同生长的艺术。音乐文化是无比深厚的艺术土壤,如春风春雨潜移默化人类的艺术智慧。教材将“钢琴艺术史”作为教材的文化板块有机建构在教材体系中,让教和学产生了积极的“文化效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