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能源审计论文【五篇】

时间:2023-07-05 11:05:04 来源:晨阳文秘网

建筑能源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基本概况、建筑用能系统状况、建筑能源管理状况、文件检查、现场测试等多个方面。建筑基本信息和建筑用能系统的审计主要包括建筑围护结构、采暖系统、空调系统、照明系统、配电系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能源审计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能源审计论文【五篇】

能源审计论文范文第1篇

建筑能源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基本概况、建筑用能系统状况、建筑能源管理状况、文件检查、现场测试等多个方面。建筑基本信息和建筑用能系统的审计主要包括建筑围护结构、采暖系统、空调系统、照明系统、配电系统、室内设备系统、给排水系统、燃气系统、综合服务系统及特殊能耗等;建筑能源管理状况包括建筑能源管理机构及管理现状的审计;文件审查包括调阅能源账目文件、相关的用能设备原始文件,审阅能源管理文件,审阅设计图纸和运行记录等;现场测试主要包括大楼巡视和室内环境测试,其中大楼巡视是结合文件审查结果及建筑基本信息表,确定建筑能耗和管理的总体情况,并对大楼内的制冷机房、锅炉房等设备机房进行巡视,以便确定各用能系统是否存在管理不善、运行不当、能源浪费、无法调节等问题,而现场测试是从建筑内各种不同用途的房间中随机抽检10%的面积的房间,检测室内基本环境状况(温度、湿度、CO2浓度、照度)。

2建筑能源审计案例分析

2.1建筑概况

该建筑位于大庆市,总建筑面积70800m2,属于商场类大型公共建筑。地上4层,地下1层,建筑总高度22.2m,标准层高为5.1m。围护结构底部采用砖砌筑,外贴红磨光花岗岩,上部墙体采用高级外墙面砖,其他部分采用玻璃幕墙。

2.2建筑用能系统概况

(1)配电系统。该建筑设有容量为1000kVA的变压器4台,容量为1250kVA的变压器2台,容量为1600kVA的变压器1台。

(2)空调通风系统。该建筑采用集中式空调系统,共有三台离心式冷水机组,冷量均为500kW,两用一备,室内送风采用风机盘管,共有20台新风机组,制冷量在10~12kW,功率4.4kW。空调水系统采用两管制变流量冷水系统,冷却塔、冷冻水循环泵和冷却水循环泵均为三台,与冷水机组一一对应,根据商场室内温度控制启停。共有轴流风机43台,其中回风机21台,排风机22台,功率均为7.5kW。

(3)采暖系统。商场自配一台2MW燃气蒸汽锅炉,并设有换热站,高温蒸汽经换热站换热交换为采暖热水,采暖系统为散热器采暖及热风幕(只在商场进门口设置)。

(4)照明系统。建筑内设有筒灯、射灯、T5节能灯、卤素灯、日光灯等多种灯具,全楼照明总功率为1114476W。灯具主要靠员工自身手控,一个开关控制3~4个灯具。

(5)室内设备系统。建筑内共有300台电脑,50台传真机,200台打印机,2台复印机,43台熨烫机,92台饮水机,27台液晶电视(不含家电区样品),另有四楼餐饮、娱乐、美容美体、摄影设备若干,四楼设有影院,影院总功率为158056W。除影院外全楼设备总功率约497213W。

(6)综合服务系统。建筑内每层设有三对扶梯,一共4层,共有18部扶梯,单台功率11kW,直升梯3部单台功率18kW,货梯(液压电梯)2部,单台功率30kW,共计23部电梯,总功率312kW。其中直升梯从一层直达四层,在中间不停。

(7)特殊区域。该建筑一层设有消控中心,主要设备功率约为2000W。四楼餐饮区采用天然气及电进行烹饪,四楼餐饮区厨房用电设备总功率515317W。一楼超市区食品加工设备总功率约为653232W。

(8)给排水系统。给水系统主要分为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最高日用水量为473m3/d,最大时用水量58m3/h,生活用水系统最大秒流量为5L/s;室内消防用水量为70L/s,其中消火栓用水量为40L/s;自动喷洒灭火系统用水量为30L/s,室外消防用水量为30L/s,火灾初起时十分钟消防贮水量为18m3。消防水源来自室外消防水池,有效容积为540m3。

(9)燃气系统。建筑采用天然气锅炉作为冬季采暖热源,同时四楼餐饮区烹饪采用天然气。

2.3建筑常规年能耗概况

由于该建筑是商场类大型公共建筑,其照明用电在其电量总消耗中占有较大比重,所以常年电耗相对比较平均,起伏不大,但是6、7、8月份是空调使用最频繁的季节,导致用电高峰出现在这三个月。年耗水量最低点出现在4月,分析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四月是采暖季与非采暖季交界,室内温度偏低,人员耗水量需求减少,二是四月是商场消费淡季,顾客量相对较少,所以综合以上两点原因,耗水量最低值出现在4月;而7、8两月是炎热的夏季,且是暑期消费旺季,所以耗水量最高;另外1、2月份是春节消费旺季,人流量相对较大,耗水量也有显著增加。耗气量在采暖季较高,在非采暖季很低,其中1月为年最冷月,耗气量出现最高值;随着室外气温的升高,耗气量由1月向两端逐级递减;4月、10月为采暖过渡季,耗气量明显减少;非采暖季燃气消耗来自四楼餐饮区烹饪用气,7月天气炎热,餐饮区以凉菜为主,烹饪用气量最少,出现耗气量最低值。

2.4建筑能耗结构

通过分拆计算得到建筑用电分项(即空调通风、供暖、照明、室内设备和综合服务系统等)能耗及占总能耗百分比。由于地处严寒地区,采暖能耗仍是所有能耗分项中比重最大的一项,占总能耗的35.08%,同时由于夏季短暂,空调使用时间短,所以空调能耗在所有能耗中所占比率并不突出,为8.58%;由于该建筑为商场类大型公共建筑,所以室内照明能耗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其他大型公共建筑和国家机关办公建筑,达到20.49%;另外,由于该商场集餐饮娱乐于一体,超市及四楼餐饮区有大量冷柜、烤箱及其他食品储存、加工设备,同时使用天然气进行烹饪,所以在特殊区域能耗一项比例较高,达到23.00%;商场内23部电梯能耗占总能耗比例的4.92%;而根据商场类建筑服务的特殊性,熨烫机、电脑、电视、打印机、传真机等室内设备所占比例为4.54%;消控室能耗仅占0.01%;其余未审计能耗占3.40%。

2.5节能潜力分析及改进建议

结合该建筑能耗结构特点,主要针对围护结构、空调系统、采暖系统、配电系统,提出节能改进建议。

(1)由于设计年代相对较早,并未执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议进行建筑围护结构改造,依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热桥部位做外保温处理。

(2)目前商场内冬季室内采暖温度设定为22℃。远远高于采暖设计规范对于冬季室内设计温度的规定(《供暖通风设计手册》中规定商场为15℃),建议将冬季采暖室内设计温度降低;建议过渡季节尽量使用室外新风,同时根据建筑内用途不同,调节不同区域的风机盘管,根据气温的变化和用冷场合的变化,适时增开或关、停冷水机组,在满足空调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少开机组和减少机组的运行时间,建议在大楼内布置一定数量的温度传感器,定时定点采集温度,根据温度实时控制启停冷水机组;建议将冷冻水及冷却水循环水泵改为变频。

(3)严格限制效果灯的功率,更换光源时尽量采用高效率光源;效果灯的开关时间一定要严格控制,非营业时间严禁开启;办公区的照明要杜绝长明灯,做到人走灯灭;目前商场内有电子镇流器和电感镇流器两种,当荧光灯作为商场的主光源时,采用电子镇流器或复合式镇流器来取代电感镇流器;可以通过采用分相无功功率自动补偿装置来改善供电系统功率因数,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4)非办公时间关闭所有设备,切断电源,建议安装多功能电子定时器,严格控制用电时间;电脑主机、显示器、打印机、饮水机、复印机、碎纸机等办公设备减少待机能耗,长时间不使用时关闭电源;使用空调时关好窗户,白天可拉下遮阳设备,并注意下班后关闭办公室空调风机;纸张正反面打印,开展无纸化办公,更换办公设备时,采购节能产品和设备,建议采用节能饮水机。

(5)扶梯可改为变频调速,安装红外传感器及变频器,有客流时高速运行,无客流时缓慢运行或停转;货梯严格限制非运货人员乘坐;条件允许时,或节能改造时,在直梯上安装电梯回馈装置。

3结语

能源审计论文范文第2篇

1.1优化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节能1)完善管理体系与强化制度建设。从审计情况了解,该公司建立了专门的节能领导小组,涉及企业多个职能部门,成立了节能小组、公司部门和车队的能源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分工,并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企业节能管理与制度,如节约能源管理办法、企业燃料管理制度、企业能耗定额管理、企业节能奖惩制度和企业能源计量、统计管理制度等。2)逐步完善能源计量统计体系。审计期内,该企业对电力的一级、二级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达到95%以上,周期受检率达到98%~99%,抽检合格率达到95%~98%,确保了计量数据的准确可靠。但三级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目前尚不够完善。公司对各运输货车的单车加油并无计量器具,主要通过司机在运输途中所加油的单据为统计依据。柴油是企业能源消耗的主要部分,应完善对柴油能耗的计量统计,以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3)完善能源统计体系。该公司在审计期内,完善了统计记录和台账,确保定额考核的严肃性与科学性。审计期内,主要统计记录和台帐有:《企业能源消费情况表》、《能源消耗月报表》、《各月份用电情况表》、《各月份用水消费表》、《运输核销表》、《生产情况统计表》、《企业能源消费平衡表》等。公司针对车辆安装GPS定位系统,通过GPS/GIS车辆监控平台实时地对在途车辆进行查询与监控,统计车辆运输里程等。公司针对实际的物流管理业务研发而成内部物流管理平台,整合企业内外资源,对从接单、调度、派车、仓储直到回单的一整套物流管理过程实施流程化、闭环式管理,同时对在物流运输业务中产生的收入和能源消费成本进行可追溯的统计和管理。

1.2主要耗能设备运行状况主要耗能设备耗能量占企业能源总消耗量的比例一般大于80%。通过统计主要耗能设备的能源消耗种类、耗能量和运行效率,评价设备的运行状况的优劣。对淘汰期限已到或能源利用效率达不到国家最低要求的设备限期整改,通过查找浪费能源的环节,分析节能潜力,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促进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杜绝能源的浪费,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审计期内,该公司主要耗能设备为货运车辆,依据《机动车登记工作规范》附件对车辆的分类,将企业载货车量按照轻型(车长小于6m,总质量小于4500kg)、中型(车长大于等于6m,总质量大于等于4500kg且小于12000kg)和重型(车长大于等于6m,总质量大于等于12000kg)划分,具体分布情况见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该公司车辆以重型车为主,重型货车和重型半挂牵引车共占据总数量的88%,由于该公司长期从事国内跨省份物流运输业务,故主要车辆配备以重型货车为主。另外将企业全部车辆按照开始上牌使用的日期进行分类统计,具体统计数量见图3所示。从企业车辆分布年份来看,大部分车辆是集中在2003~2007年间以及2010~2011年间购置的,整体而言车辆使用年限偏长,根据国家的《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中规定重、中、轻型载货汽车(包括半挂牵引车和全挂牵引车)使用年限为15年,从图可以看出少量2000年左右的车辆已接近使用年限,建议企业可以适当进行更换,提高车辆的运输效率。

1.3分析和评价企业能耗指标,核算节能减排量道路运输能源消耗统计指标主要包括两大类标,即能源消耗总量指标和能源利用效率指标。其中能源消耗总量指标可以是分类运输工具的能源消耗总量指标,也可以是分能源品种的能源消耗总量指标;
能源利用效率指标则包含了能源效率指标(如百车公里油耗)和能源强度指标(如单位产量能耗或单位产值能耗等)。以审计期内最近的2012年为例,统计得出该企业总能耗为9091.73吨标准煤,其中柴油消耗为6034.44吨,总营业收入为16579.2万元,年运输里程2694.84万公里,年运输周转量为23832.45百吨公里。具体各年份能耗情况见表2。万元产值能耗(tce/万元)=年总能耗量(tce)/年总收入(万元)单位周转量能耗(kgce/百吨公里)=年总能耗量(kgce)/年周转量(百吨公里)百公里油耗(kg/百公里)=年总耗油量(kg)/年运输里程(百公里)图4显示了2010~2012年3年内该运输企业万元产值能耗指标、单位周转量能耗指标和百车公里油耗指标的审计结果。结果显示:该企业万元产值能耗逐年降低,2011年同比2010年下降3.07%,2012年同比2011年下降3.31%。单位周转量能耗逐年下降,2011年同比2010年下降2.8%,2012年相比2011年下降8%。3)百公里油耗有逐年增加趋势,由于车辆的百公里油耗主要由车型决定,通过审计可以看出公司重型车辆比重增加是年平均车辆百公里油耗增加的原因。按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指标计算,2012年该企业节能量为331.4tce,按照柴油单耗指标计算,该企业2012年节油量为524.3t柴油。能源消费碳排放量根据IPCC碳排放计算指南[7],结合上海市能源统计数据的特点,采用以下公式计算。按综合能耗指标计算,2012年该企业CO2减排量为689.2t,按照柴油单耗指标计算,该企业CO2减排量为1588.8t。

2该运输企业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2.1道路运输节能工作现状道路运输节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因素众多,通过能源审计可查找问题所在环节,着重解决。在对道路运输企业能源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1)在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方面,主要用能设备的计量配置不完善,不利于对耗能设备的节能考核。2)道路运输市场发展滞后,组织方式总体还比较粗放,企业经营集约化与规模化水平低,道路运输组织化程度低,空载率居高不下,运输效率不高。3)节能统计监测等基础性工作薄弱,节能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尚未建立。4)节能监管能力和水平亟待提升,相关产业政策不配套,节能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能源审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云计算 政府审计 注册会计师审计 审计资源整合

一、引言

审计资源整合是国际上比较通行的方法,学者从经济学角度,利用供需理论证明审计资源存在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从成本效率理论角度,分析审计资源的审计成本和审计效率无差异曲线以证明审计资源需在不同部门之间调整。此外,其他学者运用交易费用、X效率理论和寻租理论补充分析审计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实务中常见注册会计师参与政府审计和政府审计项目外包等整合现象。为促进资源整合,邢风云(2012)指出整合资源应树立全局观念,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方法将资源合理配置。宋永红(2013)提出整合关键是配置,应与审计目标、职能实现最佳组合和配比,将给定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审计职能作用。但我国资源整合尚处初级阶段,资源整合组织模式欠缺、经费不足、人力资源失衡、技术方法不平衡以及信息难共享。魏祥健(2015)认为云计算按需提供网络访问进入资源共享池,统一管理、动态调度和共享审计资源,将促进我国整合步伐。

二、审计资源整合的理论概述

(一)审计资源整合的内涵

国内外学者均强调整合要求对不同来源、内容、结构和层次的资源进行选择、激活、合理配置和有效融合,通过重构形成高效资源体系。本文将资源整合定义为审计机关在执行审计监督中,根据注册会计师审计对审计项目受托责任完成和解除情况确认,将资源调整和完善,使系统内资源充分发挥,达到优化配置的过程。

(二)审计资源整合的原则

审计资源整合应遵守系统性、动态性和最优性。整合为完成系统目标,有机组合所有资源要素,保证整合整体优势,故整合应有系统性。此外,整合是优化配置过程,必须保持资源要素的动态变化。整合虽要考虑系统性、动态性,但资源优化配置是关键,实现最优性。为促使最大限度发挥资源要素功能,需跟踪分析整合全过程,以制定科学、程序化和制度化的整合措施。

三、我国审计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资源整合组织模式欠缺

我国政府审计机关与事务所合作模式主要是外委审计方式,政府审计为缓解审计任务而临时聘用事务所,对部分项目开展专项审计。但事务所是自负盈亏机构,开展审计是满足客户要求,决定事务所无法被政府审计充分利用。外委审计项目一般许可事务所进行财务查账审计,查找线索发现问题突破口,整合缺乏信任的组织模式。

(二)审计人力资源配置失衡

政府审计人员老龄化且素质层次不齐,无法胜任变化无穷的审计问题,政府对大规模资产审计采用外委分包方式,但分包只针对部分项目,难以解决审计机关人员压力,事务所人员素质较高,但审计机关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合作程度低和方式单一,导致政府审计人员短缺和注册会计师利用不足矛盾。目前政府审计主要采用人力审计,过多利用经验,使联网审计、云计算等高技术难发挥相应作用。

(三)审计技术与方法不平衡

注册会计师直接面对客户,采用计算机审计开展审计,为保证市场地位声誉,事务所须及时更新学习技术。政府审计聘请注册会计师参与审计项目时主要利用其基本查账处理,未深入学习审计技术,造成政府审计对注册会计师技术和方法利用不足。同时事务所技术或方法不能得到审计机关人员的共享,是审计机关技术水平落后的重要原因。

(四)审计技术与方法不平衡

目前政府审计主要采用人力审计,实际操作中过多利用审计经验,使计算机审计、联网审计、云计算等高科技技术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注册会计师行业直接面对客户,采用计算机审计对被审计单位开展审计活动,为保证市场地位和声誉,事务所须及时更新与学习技术。政府审计部门聘请注册会计师参与审计项目时主要利用其基本的查账处理,未深入学习审计技术,造成政府审计对注册会计师专业技术和方法利用不足的现象。同时事务所的技术或方法不能得到审计机关人员的共享,是审计机关技术水平落后的重要原因。

四、云计算环境下解决资源整合问题的措施

(一)构建审计云平台,实现审计资源的整合与调度

云计算是分布式并行计算模式,通过网络提供虚拟抽象、动态扩展和管理的资源池,云计算的颠覆性和创新性将变革传统审计模式,其以更低成本、更快配置速度、更高信息共享程度的特点将有效解决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云计算将审计数据、图片文件等其他数据存储云端,审计人员可不受时空限制,整合、调度和使用资源,实现审计程序高效执行。构建云平台是整合关键,云平台以IaaS、PaaS、SaaS云服务模式为基础,用现代审计技术、云技术构建的集成审计实施管理平台,实现审计手段网络化、审计资源集约化。考虑平台架构的低成本策略、大数据处理策略、数据安全策略与IT应用情况,应由审计署构建IaaS、PaaS和SaaS混合云平台,促进资源整合。

整合的突出问题包括人员素质与结构不平衡、审计技术与方法悬殊、信息存在不对称等,原因主要是缺乏有效合作平台、交易费用较高和人力资源整合中理性与压力存在替代关系。云平台依整合要求部署程序和服务,对审计单位功能需求灵活组合并提供功能模块,统一管理和使用云端资源,按资源配置生成策略,全局动态调度、按需配置与部署资源、提高资源效能。云审计可以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信息和程序均传输到云平台,审计人员在任何地方访问云端,共享信息和技术,提供监督鉴证服务。事务所根据审计云提供的统一命名协议或接口规范,利用通用数据接口以及技术方法,按照标准机制展开访问,通过云协同随时随地开展审计项目工作,推动资源高效配置。

(二)制定云计算环境下的审计准则,规范绩效考核制度

我国当前审计准则以风险导向建立,云计算环境下应制定适宜的技术规范与行业准则。此外,寻租理论认为注册会计师寻租行为会削弱整合优势,提高购买审计意见的寻租机会。由于审计项目外包或者政府审计聘请注册会计师没有完善法律基础、良好激励制度和责任绩效考核制度,导致政府审计与注册会计师承担的责任与风险不平衡,因而审计工作开始前需明确规定审计标准和考核制度,结合定性定量考核标准,构建差异性激励机制,遏制寻租行为发生。

参考文献

[1]邢风云.政府审计资源整合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

[2]宋永红.浅谈审计资源的整合[J].会计之友,2013.

[3]魏祥健.云计算环境下的云审计系统设计与风险管理[J].会计之友,2015.

能源审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自然资源资产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
风险评估;
风险应对

基金项目:2017年河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我国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理论体系研究:概念、理论模型与研究进展”(项目编号:174576339D);
2016年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减排责任下低碳供应链网络均衡和协调研究”(项目编号:SD161026)阶段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10日

一、引言

自然资源关系着国家发展的命脉,是人民生存之本。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为审计领域翻开了一个新的篇章,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地探索和研究。纵观审计模式的发展历程,风险导向审计是目前最具有优势和普遍性的审计模式,如果把风险导向审计引入到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当中,那么就构成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即自然资源资产风险导向审计。按照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自然资源资产风险导向审计应以自然资源资产风险为导向,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评估,设计并实施恰当的审计程序,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二、文献综述

自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西方国家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加强,资源环境审计发展迅猛,对其研究和实践逐渐深入。Boivin等(1991)分析了环境审计的主要目的。Black(1998)认为环境审计的发展趋势将从对合规性的关注转变为对环境系统有效性的评价。由于环境风险对企业的经济业务有直接影响,环境审计师应发挥其职能,识别存在风险的流程点、评估风险的大小、采取措施降低风险。Moor等(2005)分析了在环境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发挥的重要作用。注册会计师能够独立、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环境管理系统,并可以借助专家和工程师的专业知识进一步了解企业的流程及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Tucker等(1998)认为内部审计师应充分参与到企业的环境管理中,重视对环境系统的审计、对环境风险敞口的评估和对环境负债的计量。

在国内,周泽红(2003)阐述了环境审计风险的概念、三大要素及要素间的关系,建立了审计风险模型的雏形。刘长翠(2005)对环境审计风险做出了科学的解释,并建立了如下模型:环境审计风险=环境会计风险×环境管理风险×环境检查风险。蔡春(2014)提到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内容应包括战略与政策审计、合规性审计、财务审计、资产负债表审计和绩效审计这五个部分。谷树忠(2016)指出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是资源环境审计的重要方面,是对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资产实物量、质量、价值量、使用、投资及收益分配等情况进行的审计。

由国内外研究文献可以发现,国内外学者都认为环境审计应采用风险导向模式,审计人员应更加关注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导向审计是环境审计的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部分学者探索性地建立了环境审计风险模型。但是,已有文献对自然资源资产风险导向审计深入、系统的研究较少,没有明确的定义并且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风险模型和风险审计流程。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构建自然资源资产风险导向审计的模型,设计具有可行性的审计流程,并针对审计实施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三、自然资源资产风险导向审计模型构建

自然资源资产风险导向审计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将风险导向审计运用到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中是一个探索性的尝试,符合审计的发展方向。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是指各级审计机关对同级或下级政府在本地区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和保全、保值和增值、配置和分配等方面履行相关义务的情况所进行的审计。自然资源资产风险导向审计,以风险导向审计模型为基础,要求审计人员识别评估重大错报风险,采取风险应对措施,最终对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风险做出合理判断,并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因而,可以建立如下的自然资源资产风险导向审计的模型: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风险是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的自然资源资产信息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其中,重大错报风险是指与自然资源资产相关的信息在审计前就已经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指若存在重大错报,审计人员实施审计程序后依然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为了将审计风险降至可以接受的低水平,审计人员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该模型,科学设计审计程序,并使其得到有效执行。

一般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型以经营风险为导向,将审计的视角定位于经营风险对财务报表可能产生的影响,类比风险导向财务报表审计模式。本文认为,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重点关注的是所有与资源相关的活动、事项及其存在的自然资源资产风险。模型中的重大错报风险是由自然资源资产风险引起的。自然资源资产风险,可以定义为与自然资源资产相关的活动、事项所引起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自然资源资产会计风险和管理风险。自然Y源资产会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出具的与自然资源资产相关的报表和会计账户发生重大差错的可能性,以及自然资源资产风险管理控制系统设计不合理或执行无效的可能性;
自然资源资产管理风险是被审计单位的自然资源资产受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遭受经济损失或形象下滑的可能性,包括企业技术落后或自然灾害等因素。

四、自然资源资产风险导向审计流程设计

自然资源资产风险导向审计的程序可以分为制定审计计划、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实施风险应对措施和出具审计报告四个步骤,审计流程图如图1所示。(图1)

(一)制定审计计划。制定审计计划可以帮助项目组成员有条不紊地进行审计工作,能够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这是一项持续的工作,贯穿于审计始终。

1、总体审计策略。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总体审计策略确定了审计范围、时间安排和方向。审计范围应包括对政策的执行程度、项目进度、项目资金的使用及拨付等情况。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应考虑影响审计业务的重要因素,从而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例如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状况和适用的自然资源资产法律法规以及资源税费政策等,确定重要性水平,说明何时调配多少名项目成员到何地进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或何时就复杂问题利用专家工作等。

2、具体审计计划。具体审计计划是在总体审计策略的基础上制定的,详细说明了具体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随着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工作不断深入,审计人员会遇到各种新的情况和问题,需要对计划做出相应的修改以满足审计需求,若涉及重大修改应在工作底稿中注明修改的内容和理由。

(二)实施风险评估程序。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风险评估是指审计人员通过风险评估程序搜集到大量相关材料后,再通过一定的方法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判断企业在哪些方面可能存在风险。

1、评估整体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和经营活动,审计人员可以评价其对报表的整体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结合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判断企业可能存在的自然资源资产风险。例如,审计人员通过询问、观察等了解企业的管理活动,发现企业自然资源资产的内部控制系统薄弱,甚至存在管理层凌驾于内控之上的现象,从而可以认为报表的整体层次具有较高的错报风险。

2、评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某些自然资源资产风险可能与某类交易、资源资产账户余额和披露资源资产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存在或计价等认定相关,即产生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例如,被审计单位是炼焦煤生产企业,当期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控制炼焦煤的生产总量,炼焦煤价值有望被重估,这可能影响到期末存货的计价和对炼焦煤价值量的核算,存在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三)实施风险应对措施。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风险应对是指审计人员应当针对上述评估的高风险领域实施审计程序,以将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1、总体应对措施。总体应对措施是针对整体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审计人员应首先保持职业谨慎怀疑的态度,不能被财务信息和自然资源资产信息的表象数据所蒙蔽。为了避免被审计单位采取“反审计”手段规避检查,审计人员可以提高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选取不同的地点实施审计程序,或调整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时间,预先不告知被审计单位,从而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获取的审计证据的可靠程度更高。

2、进一步审计程序。进一步审计程序是指审计人员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控制测试实施的前提是审计人员预期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是有效的。审计人员应对企业自然资源资产内部管理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执行的情况做出评价,主要途径包括:向企业或组织的管理层或员工询问有关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控制运行情况的问题,检查自然资源资产监测数据和管理控制系统生成并留存下来的文件记录等书面证据,或实地观察单位员工对自然资源资产的开发和使用情况。

实质性程序包括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细节测试是对自然资源资产的认定层次的具体细节进行测试。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检查会计资料、资源监测数据、合同协议等文件记录,或对被审计单位的自然资源资产进行盘点,以获取相关审计证据。实质性分析程序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分析各类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对自然资源资产信息的真实性、合理性做出评价。例如将当年的矿产资源的存量或价值量与以前年度相比,判断是否存在重大变化以及重大变化是否合理,或将被审计单位的相关指标与自然资源审计评价指标相比较进行实质性分析,或将被审计单位的相关指标与自然资源审计评价指标和同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判断有无异常变化。

(四)出具审计报告。审计人员在完成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后,汇总审计结果,评价审计中的重大发现,关注或有事项和期后事项对自然资源资产状况和财务报表的影响,复核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工作底稿和财务报表等。在此基础上,审计人员应评价审计结果,最后与被审计单位的负责人进行沟通,提出调整建议,确定应出具的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和措辞,进而编制并报送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报告,终结审计工作。

五、自然资源资产风险导向审计实施的难点及建议

自然资源资产风险导向审计是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模式发展的必然选择,由于其理论尚不完善、实践不充分,其具体实施仍存在诸多难点。针对这些难点,尝试性地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其实施起到推动作用。

(一)实施难点

1、缺乏理论依据。首先,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缺乏会计基础,学术界对自然资源的资产和负债的认定仍存有争议,相关的资源资产账户的编制还未有明确的指导性理论。至2016年,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初显研究成果,但仍然缺乏普适性,不适用于所有行业。并且各学者关于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审计主体、目标、方法等理论的观点不一致。因此,自然资源资产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缺乏有力的理论支持,阻碍了相关工作的开展。

2、自然资源资产风险管理控制系统未建立。自然资源资产风险作为自然资源资产风险导向审计的切入点,还未引起广泛的重视。相P企业的经营活动和事项涉及到自然资源资产,但是对其可能引发的财务风险和资产管理风险以及风险发生后如何防范还未有深刻的认识。公司的风险管理机制是自然资源资产风险导向审计的基准。

3、审计评价标准不一致。由于自然资源资产具有复杂性,对其管理和开发等情况的评价很难找到确切统一的标准。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正处于探索研究中,还未建立适用于多个企业或行业的评价体系,阻碍了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由于审计人员对审计结果评价的主观性较强,若不建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指标,那么实施审计程序得到的审计意见将难以使公众信服。

(二)实施建议

1、完善理论体系。会计是审计的基础。要发展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应该首先完善相关的会计体系,明确与自然资源相关的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对于不同类型的行业编制适用的资产负债表。权威机构应该制定有关自然资源资产的会计和审计准则,以此保证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时可以有理可循、有法可依。

2、建立相关风险管理控制机制。涉及自然资源资产的公司应了解相关风险,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保证财务信息和自然资源资产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高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通过测试风险管控机制,有助于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做出判断,可以减少实质性程序,节约审计成本。

3、建立审计评价标准。自然资源资产的种类繁多,应聘请相关资源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从存量、分布、增减变化、专项资金使用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确定审计内容。针对不同类别的自然资源资产,建立分类评价指标,对于难以用货币反映的自然资源资产,可以考虑用数量或质量的变化状况来进行考核。同时,还应注意评价指标的稳定性和可比性,科学设立评价指标体系,保证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保障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Moor P D,Beelde I D.Environmental auditing and the role of the accountancy profession:a literature review[J].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5.36.2.

[2]Tucker R R,Kasper J.Pressures for change in environmental auditing and in the role of the internal auditor[J].Journal of Managerial Issues,1998.10.3.

[3]谷树忠.自然资源资产及其负债表编制与审计[J].中国环境管理,2016.1.

能源审计论文范文第5篇

一、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制度方面的创新

作为一种崭新的审计制度,经济责任审计不同于现代审计制度,其不仅对特定组织的管理当局履行责任,而且还把侧重点放在企业或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和领导人员上,而这也体现了无论是从审计制度或是从专业术语上来讲,经济责任审计无疑是我国特有的,不仅是审计制度的创新,也是审计本源的回归,该审计制度的确立与实施对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也成为我国对世界审计的重大贡献。

二、经济责任审计关于审计关系人理论的创新

传统的审计关系人理论认为,审计活动其实是在审计人、被审计人、审计委托人三方的互动中产生的。在此过程中,审计人直接承担审计行为;
被审计人受托经管资源财产,是资源财产的代为管理者;
资源财产真正属于审计委托人。而对于经济责任审计而言,资源财产的所有者即审计委托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资源财产所有者或投资者,而是党委组织部门。从这个层面上来讲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就注定了要对以往的审计关系人理论进行改革与更新,从而赋予其新的内涵,这就要求要对我党代表下的根本利益与资源财产终极所有者利益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形成具有创新性的审计关系人理论,促进其更新与发展。

三、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目标方面的理论创新

审计理论体系中审计目标理论是其主要内容之一,一般来讲,审计目标包含了三个阶段:表象层面、中间环节、本质部分,这三个阶段反映了审计活动由浅及深的层次。表象层面的审计,把财务会计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质量的提高作为目标,而信息质量的提高主要包括透明度的提升、公允性及真实性等方面的提升;
中间环节的审计,以相关经济活动的考察作为审计目标,侧重点主要放在审计活动应坚持的原则、标准的实施情况,例如,合法性、效益性已经真实度等等;
保证并促进受托经济责任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全面履行,实现其实效性,是审计活动的目标。就经济责任审计而言,它的实施与确立也促成了审计目标理论的革新,具有创新性的经济责任审计目标主要包括:对领导干部行为责任人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考察、对领导干部经济权利掌控和行使情况的考察等方面的内容。

四、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方法上的创新

所谓审计模式,其实就是审计工作的组织方式与方法,是审计活动得以顺利实施的途径。审计模式的流程通常可以表述为“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审计风险控制——审计程序规划——审计证据收集——审计结论形成”。就现代审计模式来说,从方法论角度分析,主要包括账表导向模式、风险导向模式、制度导向模式三种。作为上述三种模式的共同特征,“导向”贯穿于整个审计活动的始末,是一种指导思想,对审计行为具有引导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组织并指导整个审计活动;
第二,制定相关的审计计划与方案;
第三,选择合适的审计方法,寻求恰当的切入点;
第四,指导审计证据收集的过程;
第五,帮助审计结论及意见的形成。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确立以后,创新审计导向模式由最初的“设想”变为一种“可能”,也为审计模式的创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方向”。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经济责任制度下的审计应把考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的情况作为出发点,站在其行为责任人的身份上对其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确认。在证据收集环节也应把领导干部的责任履行情况作为审计调查和审计证据收集的侧重点和切入点。需要指出的是,要对传统的审计模式进行创新,全面促进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与开展,必须对其他的审计模式进行研究,以此来找到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模式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选择适合的审计策略,做好审计风险的防范工作,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

五、经济责任审计也促成了审计功能的创新

大量实践表明,审计功能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审计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经济责任审计的确立与实施也促成了审计功能的创新,能够将责任制落到实处,并在责任制的基础上实行问责制,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完善并健全监督与制约机制,提高我党的防腐拒变能力。同时,经济责任审计也对加强我国的政治民主建设及法制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报告模式上的创新

经济责任审计的确立改变了以往审计报告的内容和形式,是对现行审计报告的创新。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与水平、财务收支及相关的经济活动对特定标准的实施情况、审计的结果及意见是现代审计报告模式的主要内容。同时,审计报告还需报送审计委托人(资源财产所有者或投资者)和被审计人(资源财产代管者),并最终向审计委托人负责。而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报告,既包括对于领导干部责任人责任履行情况的评价,在审计报告报送的对象方面也更加多元化,不仅包括被审领导干部所在的单位,还包括本级政府的行政首长,在必要的时候还应抄送给相关的成员单位、向本级党委和委托审计的组织部门报送。需要指出的是,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审计制度的创新,在审计报告的内容、形式以及审计意见的报送方面还有待提高,这就需要相关人士的努力与探索,使之更加完善。

七、经济责任审计推动了审计职业制度的创新

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确立及实施,使得经济责任审计师的注册制度从最初的构想变为一种“现实可能”,这无疑会成为审计职业制度方面的一大创新。在此过程中,我们应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深入研究,促进注册经济责任审计师制度的建立与落实,进而对其管理与考核、业务范围、后续教育、事业规划等问题有一个明确,以此来有效地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师的专业性,使其满足市场对符合型人才的需求,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的复杂系统性和全面广泛性。

八、结束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