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以水为话题作文【五篇】

时间:2023-07-05 15:15:07 来源:晨阳文秘网

扩展法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就是把话题扩展为短语或者句子。以写作“水”这个话题为例,我们既可以把“水”这个话题扩展为各种构成方式的短语,如:“水的故事”、“水的自述”、“人与水”、“清清江水”、“关于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水为话题作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以水为话题作文【五篇】

以水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1篇

方法1:扩展法

扩展法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就是把话题扩展为短语或者句子。以写作“水”这个话题为例,我们既可以把“水”这个话题扩展为各种构成方式的短语,如:“水的故事”、“水的自述”、“人与水”、“清清江水”、“关于水”等,也可以把“水”这个话题扩展为各种构成方式的句子,如:“我家喝上自来水”、“要节约用水”、“水资源开发要有序进行”、“餐饮业淡水浪费现象严重”等。显然,这些由“水”扩展而来的短语和句子是完全可以拿来充当作文标题的。

方法2:阐释法

阐释法就是从“是什么”的角度对话题的含义进行阐释。显然,使用这种方法所拟定的作文标题,都应该是判断句。以写作“宽容”这个话题为例,当我们试着以“宽容是什么”来自问的时候,诸如“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是高尚的爱”、“宽容是不再计较对方的过错”、“宽容是宽大与容忍”等判断句就“呼之而出”了。因为这些判断句都是从“是什么”的角度对“宽容”之含义的阐释,用它们来充当作文标题既是切题的,更是恰当的。

方法3:揭示法

揭示法就是揭示话题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这种方法是由第二种方法演化而来,因为第二种方法所阐释的是话题的本义,而这种方法所揭示的是话题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以写作“根”这个话题为例,如果能够以“健康是成长的根”、“诚信是安身立命的根”、“今天是明天的根”、“真诚是交友的根”、“执着是事业的根”、“祖国是游子的根”、“母语是民族的根”等作为作文的标题,既显得很有新意,又非常富有文采。

方法4:联想法

联想法就是由话题而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大家知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由话题而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不仅会极大地丰富拟题的视角,还可以极大地开阔拟题的空间。以写作“回声”这个话题为例,只要我们展开了联想和想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对大自然不要一味地索取”、“人类应当警惕的报复与惩罚”等都可能成为由话题而联想和想象的“结果”,显然,这些“结果”也都可以用来充当作文的标题。

方法5:借用法

以水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2篇

话题作文使活泼、好动的中学生放飞心灵的风筝。中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他们想象丰富,富有朝气,思维活跃,对事物有自己纯真无邪的认识、见解,对未来充满了幻想与憧憬。他们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敢于用自己的笔真实的再现他们的未来生活,敢于抒写心灵,敢于直言不讳的批判黑暗与邪恶。如:在以“父亲”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中,有一位学生就大胆地写出了自己对父亲的不满与蔑视。因为父亲为官不正,贪黑心财被“我”发现,这件事在“我”心灵深处引起了极大的震撼。又如:在以“校园生活”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中,有一名学生大胆地写了自己的初恋生活,老师、同学如何热嘲冷讽,“我”是如何痛苦不堪等等。

话题作文使“自我意识”浓厚的中学生展开了个性的羽翼。因为话题作文不限文体,可以使那些有个性特长的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文体,充分展示写作功力。学生有了足够的自由权,就可以在写作的广阔天地中,游刃有余地去做作文。话题作文本身就是发散思维,由话题这一点向四周辐射。话题犹如爆破点,引导学生积极突破思维定势。纵向、横向、分点、聚焦,发展思维的多极性、敏锐性、深刻性、独立性、创造性,从而写出富有个性化的文章。再加之话题作文表达形式不拘一格,淡化文体。学生可以写散文,可以写童话,可以写寓言,也可以写成小小说。多式多样的文体形式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个性特长,运用充满了个性的语言,真实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这样,学生写出地作文自然充满个性色彩,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风格。我认为话题作文最大的功劳就在于真正地达到了“文如人面,各不相同”的良好效果。不论各种考试中,还是在话题作文的训练中,很少发现有雷同作文。

话题作文使富有自我表现精神的中学生尽展文采。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里的“文”就是指“文采”,也就是指语言的运用有一定技巧性,有较强的表现力。具体来说,是指语言生动、形象;
句式多变;
用词准确、丰富等,达到清新明朗的艺术效果。所谓“清新明朗”是指作文语言干净利落,枝无旁逸,风格鲜明,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话题作文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充分展示自己的语言文采和个性,做到语言准确、具体、生动、形象。写山,使山有色有彩,有动有静;
写水,使水有声有波,栩栩如生;
写花,如见群芳,如嗅奇香。

以水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普通话水平测试 说话 非语音失误 教学对策

众所周知,“说话”项是普通话水平测试中难度最大、最容易失分的一个环节,对高职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如何帮助高职学生解决这个难题,提高自身的说话水平,是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试从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项的非语音失误及教学对策两方面加以探析。

一、“说话”项非语音失误分析

所谓非语音失误,是指语音失误(如声母、韵母、声调发音不准确、语流音变的把握不准确得当等)之外的失误,包括词汇、语法、语句、内容、时间把握等几个方面。

为更好地研究高职学生“说话”项中非语音失误的趋向,笔者以所教的物流管理专业2013级43名学生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项的作答作为语料,对学生的非语音失误加以分析比较。

(一)词汇方面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在“说话”项中,如果词汇使用得当,容易给人一种自然流畅的感觉。通过对所选语料的分析,发现高职学生在“说话”项测试中,对词汇的使用还存在以下问题。

1.语气词使用频繁

语气词是虚词的一类,指放在句尾或句中停顿处表示种种语气的词。根据所表示语气的不同,语气词可分为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四类,语气词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使用广泛。

在此次测试中,多数学生都使用了语气词,占总测试人数的86%。在学生选取使用的语气词中,除了因语句表达需要而必须使用的情况之外,其余语气词按照使用次数的多少,依次是:吧(30次)、呃(24次)、呢(18次)、嘛(17次)、啊(12次)、吗(3次)。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这些语气词的使用主要体现了学生的一种说话习惯,大都表示一种陈述语气,没有什么意义,完全可以省去。如:

(1)它,一年四季吧,反正游玩的人都很多。

(2)我的家乡,呃,我从09年来到烟台,06年来到的烟台,然后在烟台生活了8年,把烟台看作自己半个家乡,呃,其实我从小长大是在内蒙古。

(3)我从小呢,就喜欢听歌。

(4)然后,再说一下我的家乡,我的家乡属于农村嘛。

(5)常山啊,常山就坐落在我们诸城第一中学的南边。

2.夹杂方言词汇

方言词汇在“说话”项中应尽量少用或不用,但高职学生由于习惯或紧张等原因,往往不自觉地表述出来。例如:

(6)我们相处地还是蛮不错的。(蛮=很)

(7)然后他就搁这儿。(搁=放)

(8)即使是中午头,顶着烈日。(中午头=中午)

(9)它真的可劲地往上长。(可劲=使劲)

这些方言词汇的使用不利于语言的有效表达,影响说话的整体水平。

3.重复使用词语

“说话”项中,不少高职学生重复使用词语,其中,“然后、就是、那个”三词使用最为频繁,分别出现了134次、105次、64次。下面以“然后”一词为例加以说明。

一位学生以“我感兴趣的一件事”为题说话,该生连用了10处“然后”。如:

(10)然后我选择青岛吧,因为我觉得青岛可以去玩的地方特别多,去青岛关,然后我们四个就冒雨前行,去了关。然后呢,我们去关用了好久时间才找到那个地方,你知道吗,然后,关,然后一直下雨啊,我们一直在找凉亭,没找到……

可以看出,高职学生大量重复使用词语已不是个别现象,“然后”等词已成为他们口语表达中的口头禅,说话时承担连接上下句的过渡作用。但频繁使用同一个词语,容易给听者留下词语贫乏、缺少美感的印象。

(二)语法方面

相比本科学生,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表现在“说话”项测试中出现了一些不合语法的现象。例如:

(11)我的家乡来自浙江嘉兴。

(12)相信大家都看过一期节目,中央电视台做的《舌尖上的中国》,这期节目出来以后,有很多人在追。

(13)之前我还不认识这首歌的。

(14)我的职业是成为一名成功人士。

前3例都属于动词使用不当,“家乡”不能用“来自”,可改为“我来自……”;例(12)的动词“追”与宾语“节目”不搭配,可改为“看”;例(13)中的“认识”与宾语“这首歌”也是不搭配,可改为“知道”或是“熟悉”等。例(14)属于主语与宾语不一致,主语“职业”与宾语“成功人士”不在同一个范围内,“成功人士”并非一个“职业”。

(三)语句重复

在“说话”测试中,很多高职学生心里有些紧张,他们在上下句连接时,经常不由自主地重复语句。这种现象较为普遍。例如:

(15)我们宿舍,在我们宿舍,生活也是非常单调的。

(16)在地铁站,在地铁站等它的主人回家,在地铁站等它的主人回家,就一直等,一直等。

(17)但是应该有这个意识,有这个义务,为有需要者服务。呃,尊敬老师,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对我们新时代学生而言非常重要。

在“说话”项中重复使用某个句子,会给人一种拖沓、不连贯的感觉,影响该项的整体得分。

(四)内容组织方面

在“说话”项的内容组织方面,部分高职学生能较好地表述下来,但仍有部分学生的内容组织欠佳,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重点不突出

“说话”内容不条理主要指学生没能围绕题目展开叙述,融入了与题目无关的其他内容。如有一名高职学生的说话题目是“我最感兴趣的一件事”,该生的说话思路是:我感觉我比较喜欢出去玩,就是去旅游;到青岛后每个周末都去玩,先后去玩的地方;上周末我到青岛关玩,等等。

可以看出,该生的说话内容基本是记流水账,未能围绕“旅游这件事给我带来了什么影响”来突出重点。

2.离题

“离题”是高职学生在“说话”项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一方面反映了他们审题时并不细致,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高职学生说话时的语言组织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一位高职学生在以“家乡的风俗”为题说话时,该生不了解“风俗”的意思,她的说话思路依次是:“家乡在哪里――家乡有名的酸菜――有个亲戚爱吃酸菜,妈妈做给她吃――家乡的名胜举例”等。这样的说话内容,很明显偏离了主题。

从参与测试的学生总数来看,说话离题的学生虽不占多数,但仍是“说话”项测试中应着力训练的重点。

3.主题导向不积极

人们常说“言为心声”,一个人说话的内容体现了他的人生观、世界观。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他们所处的特定阶段,决定了他们人生观、世界观的不确定性。在对学生进行“说话”项测试中,可以看出,有的高职学生对于一些事情的看法仍然存在着误区。例如:一名高职学生以“我的好朋友”为题说话,他说他的好朋友“绝对是一个损友级的人物,经常叫我出去上网、做一些不该是学生做的事情。但是,好朋友非常地讲义气,正由于此,我明知他要把我带进沟里去,也依然愿意与他交朋友”。

这段说话的内容折射出当前高职学生交友的一个取向,那就是“讲义气,不计后果”。这种交友观非常有害,有待于高职教师加以正确引导。

二、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对策分析

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项虽然只有短暂的三分钟,却折射出高职学生的言语水平、思维水平、人生导向等多方面内容。由此,“说话”项在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中应给以高度重视。围绕以上对高职学生“说话”项非语音失误的几点分析,笔者认为,当前高职院校的普通话教学对策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对词汇、语法的规范训练

词汇、语法的规范训练指的是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高职学生要做到用词准确、表述到位、语法得当,主要解决的是“对不对”的问题。在普通话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引导。

1.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对应整理

在学习《普通话》这门课程时,教师可布置学生完成“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对应整理”的作业,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经常使用的词汇入手,逐一整理。该项任务有助于学生了解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不同,在“说话”项测试中可避免出现频繁使用方言词汇的现象。

2.慎用语气词

对许多高职学生而言,说话时使用一些毫无意义的语气词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普通话训练时,可让学生结对练习,互相检查对方是否存在语气词滥用的现象,时刻提醒学生慎用语气词。

3.多读现代经典著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文体的很多经典作品,高职学生可以在阅读这些作品的过程中,训练语感,丰富词汇体系,养成正确的语法习惯,提高说话水平。

(二)多层次练习说话表达能力

为更好地提升高职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使学生在“说话”项测试中不再出现语句重复、离题、内容不条理等现象,应当采用多种方式练习说话表达能力,可以分别从“听话、朗读、说话”三个层次入手进行训练。

1.在听话中提炼主题

“听话”的状态对每一位心智健全的高职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他们每天都要通过“听话”接受大量的信息。在普通话教学时,教师可充分利用“听话”过程的信息传递,训练学生提炼文章主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可在课堂上朗诵一段美文,要求学生在听完后复述这段文章的大意,同时概述文章主题。这样的训练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必须精力高度集中,并且能迅速抓住文章要点。如此练习,能使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话语进行概括式表述。

2.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朗读”是继“听话”训练后的第二个层次,在“朗读”过程中,高职学生可以感受原文优美的语言、正确的语法以及真诚的感情。此外,跟读的练习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原文朗读与自己朗读之间的差距。这样,学生能够在实际练习中掌握内容组织的层次,培养正确的语感,提高朗读水平。

3.在说话中拓展思维

“说话”训练在这三个层次中难度最大,但是这一训练可以让高职学生从自己的方言思维模式过渡到普通话思维模式,进而拓展思维。“说话”训练可从一问一答的简单训练再到创造性说话的复杂训练。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说话”项考试形式就属于创造性说话。目前,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说话”题目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即述说类和论说类。从高职学生“说话”项的测试情况来看,述说类话题相对容易,论说类话题较为棘手。对此,教师可辅助学生加大论说类话题的训练力度,从现实生活中寻找一些话题,如“论社会道德”“我对网上购物的看法”等等,倡导学生多看一些评论文章,多动脑思考,在此过程中丰富视野,拓展思维。

(三)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尽管普通话这门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但高职学生的思想发展趋向也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高职学生在“说话”项中所表现出的不太积极的人生观、学习观、交友观等倾向,如果在大学阶段仍未能得以正确引导,那高职学生的未来前景并不乐观。因此,在普通话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说话”这一环节,多介绍一些传递正能量的文章,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如每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等,以此引导学生在练习说话能力的同时,也净化自己的心灵,提升说话内涵,这是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所应达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杜宇虹.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项应试策略研究[D].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2006.

[2]苏.普通话水平测试“命题说话”项非语音失误分析与对策研

以水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司法警官;
普通话;
现状;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8-0240-03

2001年1月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提出,“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从法律的高度对国家机工作人员使用汉语文字作出了要求。1999年5月12日,人事部、教育部、国家语委下发了《关于开展国家公务员普通话培训的通知》[人发[1999]46号]文件,要求“国家公务员在公务活动中应当自觉使用普通话。各地、各部门要逐步将普通话作为考核公务员能力水平的内容之一”。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之一的警察率先垂范使用推广普通话,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也有利于提高警察部门自身的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

以湖南省为例,由于流动人口犯罪率上升,监所的服刑人员或劳教人员的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来自于全国各地,甚至还有外籍犯,即使来自湖南本地,由于每个县乡的方言也有所不同,所以交流沟通不顺畅,直接影响到罪犯的矫正教育质量。因此,工作对象以及工作性质要求司法警官必须具备一定的普通话水平,以便更好地开展矫正教育工作。

那么,湖南省监狱、劳教机关推广普通话工作开展如何?司法警官普通话的水平现状怎样?如何进行司法警官普通话培训教学?影响司法警官普通话水平提高的原因何在?等等,都是我们尚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课题组成员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调研。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及目的

警察普通话水平培训与测试已经受到了重视,各级警务部门将其作为加强队伍正规化建设、规范民警执勤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适应现代警务运作机制需要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有关司法警官普通话的研究成果非常少,几乎是空白。随着我国司法警官事业的发展,对司法警官提出了新的要求,形势和任务迫切要求我们组织有关领域的专家跨领域合作,共同攻关,采用新的研究手段和方法,解决一系列突出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

(一)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主要对湖南省监狱、劳教所司法警官的普通话现状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来研究、分析湖南省司法警官普通话培训、普通话表达能力、影响普通话水平的原因以及监狱、劳教所的普通话推广策略等内容。

(二)研究的方法

1.课题研究开始后,首先采用调查研究法与现场测试法,通过对湖南省的监狱、劳教司法警官为主要调查对象进行座谈、问卷调查、组织现场普通话模拟测试,了解湖南省司法警官普通话的现状,为本研究提供实践支持。

2.在课题实施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课题参加人对于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进行借鉴和分析;
采用比较法,对于相关省份的警察普通话现状进行对比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三)研究的目的

加强对司法警官普通话的研究,从监狱、劳教所普通话的宣传推广、普通话教学内容、方法,普通话测试手段以及被测司法警官心理素质等方面深入研究,不断提高我国监狱、劳教司法警官的语言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求实效,是新时期在我国司法行政行业推广普通话实践中一项新的尝试,为全国18所司法警官高等职业学院开展司法警官普通话培训测试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为我国当前的司法行业改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司法警官”概念的确定

司法警官是我国警察队伍中的一个警种,严格地讲,司法是指审判和监督活动,司法警察指法院和检察院的警察。我国在1995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人民警察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机关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所以,一般称公安民警、监狱民警、劳教工作民警,而不是司法警察。但在我国,广义的司法也包括执行,加之监狱劳教工作由司法部领导和主管,因此,监狱劳教机关的人民警察又被称为司法警官。或者说,一般人们所称司法警官,特指监狱劳教机关人民警察,一字之差,将检察院、法院的司法警察区别开来。

三、湖南省司法警官普通话现状的调查

湖南省现有监狱27所,劳教所20所,监狱、劳教司法警官共计15 000余人。实际每年在湖南省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进行新干警培训、晋升警衔培训、警官首次授衔培训、警官通讯员培训、科级干警班培训、监区长培训的人员有1 300人左右。目前,全省每年新进入司法警官队伍的大学毕业生约400名,大部分有普通话等级证,其他新入职的司法警官来自退伍、复员军人或从其他单位选调,许多并没有参加过普通话的培训与测试;
而对于那些已经入职的原有司法警官来说,由于各种原因,绝大部分人普通话不达标,影响矫正教育效果。

课题组于2011-2012年到湖南省女子监狱、长沙监狱、娄底监狱、新开铺劳教所、长桥劳教所等五所监所进行调研,与干警进行了座谈,深入了解湖南省监狱、劳教所司法警官的普通话水平、监所普通话开展推广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对2011年3月全省监所警察首次授衔班、8月全省监狱、劳教系统警察第一期晋升警督班、9月全省新录监狱、劳教(戒毒)人民警察初任暨首次授衔培训班、10月第二期湖南省监狱、劳教系统司法警官晋升一级警督培训班的司法警官们进行了普通话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结果数据统计处理均是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频数分析。

本文以2011年10月份的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结果为例来进行分析,问卷共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1)对普通话推广的看法;
2)对普通话培训工作的看法;
3)司法警官普通话表达能力;
4)司法警官普通话心理学认识。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现状的分析考虑了到监所调研的结果。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一)司法警官对普通话推广的看法

1.在本单位推广普通话情况3.在工作、生活中最常说的语言

2.对在监狱、看守所等监管场所“推广普通话”的看法

注:B&C&D表示B、C、D三项全选,A&B&C&D表示A、B、C、D四项全选

(二)对普通话培训工作的看法

1.是否参加过正规的普通话培训

2.对司法警官进行普通话培训的态度

3.所在单位领导对普通话培训工作重视程度

(三)司法警官普通话表达能力

1.认为自己的普通话表达能力

2.认为本单位司法警官的普通话水平

(四)司法警官普通话心理学认识

1.一定要讲普通话,我就很紧张

2.我觉得自己讲普通话讲不好,怕别人笑话

从调查与访谈的结果可以看出:

(1)性别与普通话的水平无明显关系,但是年龄层次与文化程度与普通话的水平有一定关系,但是不明显。

本次问卷男性占62%,女性占35.2%(缺失2.8%);
对问卷按年龄进行统计,笔者划出四个年龄层次,即30岁及以下,占1.4%;
31岁~40岁,占4.2%;
41岁~50岁占73.2%,50岁及以上者占14.1%(缺失7.0%);
文化程度分为三个层次,即大专以下,占2.8%,大专,占54.9%,本科及以上40.8%(缺失1.4%)。从调查与访谈的情况来看,性别与使用普通话的情况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受教育程度与使用普通话的情况有一定的关系,受教育程度高的乐于使用与习惯说普通话,年龄小的普通话水平要稍高于年龄大的。

2.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在监狱、劳教所尚未广泛开展。调查显示,“从不开展“与“偶尔开展”推普的占到92.9%(表1-1),表明在湖南省各监所对于推普工作重视不够,有待加强。

3.司法警官参加普通话培训的情况不容乐观。选择“从未参加”普通话培训的占到85.9%(表2-1),只有12.7%(表2-1)的参加过普通话培训,培训工作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司法警官的工作。因此,司法警官们认为普通话培训“非常迫切和重要”占到56.3%(表2-2)。

4.司法警官普通话表达能力整体水平不好。从调查结果的数据统计来看,认为自己的普通话表达能力“不太好,别人听不太懂”的占到9.9%,“一般,别人基本上能听懂”的占到67.6%,“差,我从来不说普通话”的占到2.8%,只有19.7%的司法警官们认为自己能够准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表3-1);
认为本单位司法警官的普通话水平“一般”、“有待提高”、“差”的占到了93%(表3-2),远远低于文化教育行业与服务行业,说明司法警官普通话水平与他们的岗位要求相差较远。

(5)司法警官讲普通话存在心理障碍方面的原因。从调查结果的数据统计来看,42.3%的司法警官一讲普通话,就很紧张(表4-1),这说明心理障碍影响司法警官普通话的学习,不利于他们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四、湖南省司法警官普通话现状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当前我国监狱、劳教机关推普工作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就湖南省来说,造成湖南省监狱、劳教所司法警官普通话水平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人们的观念、领导的重视、心理障碍原因以及政策措施等有着很大的关系。

(一)观念落后与缺乏重视导致推普工作宣传不够

虽然从1998年第一届推普周开始,国家规定每年9月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监狱、劳教所以及司法警官对推普应该有责任有义务去宣传与落实。但是,调查发现,湖南方言成为监所司法警官们工作、生活中的常用语言,占到78.9%(表1-3)。造成这种情况首先是因为人们陈旧的习俗以及狭隘的地方观念根深蒂固。以方言为媒介的文化因素形成了乡土观念,深化了人们对于方言的特殊感情,认为说方言可以拉近人们的距离,亲密些。许多人在说普通话的问题上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是“愿不愿”的问题,不愿意的原因更多是“语言感情”以及一直用方言表达的习惯。司法警官们的“方言情结”是造成他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的原因。其次,湖南省监所的各级领导重视不够,没以身作则经常使用普通话。调查发现,对于司法警官普通话培训方面选择“领导不太重视”、“根本不重视”一共占到52.1%(表2-3)。因此,在监狱、劳教所开展推普工作现在依然任重而道远。

(二)方言的交际便利心理以及使用普通话的心理障碍影响司法警官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司法警官的工作环境相对封闭,交往的范围主要是在当地,加之交往的对象主要是湖南省本地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使用湘方言就觉得非常方便,因此,人们交流思想、信息传递时更加乐于使用当地方言。方言交际的方便性影响着普通话的使用与学习。另一个原因就是司法警官本人对于使用普通话有着一定的心理障碍。造成他们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有:自信心不足、面子观念、缺乏勇气、效果不明显以及缺乏学习方法等。调查中发现:35.3%的人认为自己普通话讲不好,怕别人笑话(表4-2)。再者,学说普通话也是技能的学习,技能的学习是需要方法与技巧的,迫切需要参加相关的培训、接受普通话教师的专业指导。

(三)政策与制度的缺失使得司法警官普通话水平提高缓慢

虽然国家在2001年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但是并没有出台有关的配套实施细则,各监狱、劳教所没有设立专门的语言文字机构、配备人员编制以及下拨配套的开展工作经费,更没有出台各种激励机制或惩处措施;
讲不讲普通话、推不推广普通话在实际中成为了一种自愿行为,加之对于使用普通话也没有纳入到司法警官公务员的年度考核之中,那么这项工作在各监狱、劳教所是很难长久有效地开展下去,取得的效果也就不会明显。调查显示:只有4.2%人认为在监狱、看守所等监管场所开展“推广普通话”是“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表1-2)。由此可见政策与制度的缺失是推普工作不能在监所顺利开展、司法警官普通话水平不能有效提高的制约因素。

总之,本调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在监狱、劳教所的司法警官的普通话现状。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司法警官普通话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严重阻碍着监狱、劳教所推普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要扭转这一局面,需要各级有关部门从政策、制度、管理、经费、宣传以及培训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大力开展推广普通话的工作,要把学习、推广、使用普通话作为加强司法警官能力建设、提高司法警官队伍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将司法警官使用普通话作为公务员年度考核的一项内容,不断提高司法警官的普通话水平,快速提升他们的整体综合素质,为推进我国司法行政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以及现代化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韩华.影响河南省公务员工作中使用普通话的因素[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82-84.

[2]王伟.兰州市普通话现状思考[J].社科纵横,2004,(2):96-97.

[3]黄亚红,贾玉.管窥我国高校语言文字管理工作现状[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126-128.

[4]刘明.河南省推普现状的调查及思考[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78-80.

[5]雍旭宇.在推广普通话大环境下看湘方言的现状[J].消费导刊,2008,(11):206-207.

[6]许光烈.广州市普通话现状思考[J].学术研究,2003,(7):138-141.

以水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普通话水平测试;
语感;
非语言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5-0105-03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我国一项大规模的国家通用语语言测试,测试从1994年正式实施。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的制定、测试对象以及相关行业的资格准入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并指出:“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

民族大学从办学以来,为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大部分藏族学生毕业后回工作,进入公务员、教师、事业单位等不同岗位和部门,他们肩负着推进藏汉民族进一步交流和融合以及促进地区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的重任。在地区汉藏交流融合的大背景下,他们不仅是普通话的使用者,还是国家通用语言的传播者,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对的国家通用语推广具有深远的影响。

我校从2002年成立普通话测试组以来,共对约一万六千多名师生进行了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其中藏族学生约占应试人员的三分之一以上。藏族学生在学习普通话以及参加普通话测试过程中会或多或少都要受到其母语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他们普通话水平的等级认定。但是,从多年的测试中,我们也发现,和汉族学生相比,藏族学生在应试过程中更容易受到汉语基础能力、测试环境、测试心理、测试方式、应试准备等非语言因素的影响,这使得有的藏族学生的等级认定会往往会低于其实际的口语能力。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语言能力测试,以测查应试人语码操作能力为主,兼顾语篇能力和语用能力。测试项目有:读单音节字词、读多音节词语、朗读短文和命题说话四项,是以口试的形式对应试人的普通话水平等级进行测查和认定。读单音节字词,测查的是应试人声母、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发音的标准程度;
读多音节词语,测查的是应试人音节组合时发音的标准程度,包括轻声、儿化、变调等;
朗读短文在测查应试人语音标准程度的同时,重点测查连读音变、停连、语调以及流畅程度;
命题说话主要测查应试人对于语言的总体把握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四个测试项由简到繁,和我们传统语文教育字、词、句、段的序列相配合,基本可以综合反映应试人普通话语音的标准程度和词汇、语法的规范程度。”这些项目的测试形成了一个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该系统由测试主体、应试者及测试方式等要素构成,各个要素互相作用、互相配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从而完成了对应试者等级的测定。正因为如此,每个要素对应试者的等级认定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测试员对测试成绩的影响

“广义的测试主体指在测试实践活动中对应试人受测起到施测影响作用的组织执行机构和执行人;
狭义的施测主体包括测试实施机构、测试决策者、管理者和实施者(测试员)”我们这里仅论测试行为的具体实施者即测试员对应试藏族学生的影响。

(一)测试员的测试能力

测试员除了自身普通话水平要达到一级乙等以上外,还要了解并熟悉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法规和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政策。更重要的是,作为测试员要非常熟悉各测试项目的评判标准,以及要具有相当水平的辨音能力。普通话测试是面对全国所有应试者的测试,测定标准不因民族而异,因此,测试员在面对不同民族的测试对象时,要秉持始终如一的标准,如果把一些主观的情感因素掺杂进去,影响了辨音能力的下降和评判标准的偏颇,就会影响受测对象的成绩。

(二)测试员的主观态度

主观态度是也测试员职业素养的体现。普通话测试工作基本上是利用周末或晚上的时间进行,而且是兼职做此项工作,这就要求测试员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够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对应试学生的口试进行辨音并打分,并且能一以贯之,做到对每个同学都公平公正。另外,由于在我校还没有开展机测,测试工作还需要测试员和受测对象面对面共同完成。测试员如果在测试的过程中显示出不耐烦或者态度生硬、表情过于严肃都会给应试学生造成紧张的情绪,尤其对于母语不是汉语的藏族学生来说,这一点更为重要。紧张情绪会导致习惯用母语进行思维的藏族学生不能立刻进行语码转换,造成朗读或说话的断断续续,不流畅。相反,如果测试员能面带微笑,给应试者一个宽松的环境,就能大大降低因非语言因素造成的成绩下滑。

二、应试者自身的汉语素质对测试成绩的影响

应试者即受测对象。藏族学生在普通话测试前的准备工作和应试过程中的汉语语文素养、心态和情绪都会影响到测评的效果。

(一)藏族学生的汉语语言基本能力

藏族学生是作为第二语言学习汉语的,但又不同于外国人学习汉语。在国家双语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大部分藏族学生从小就开始汉语的学习,并在进入大学阶段后都能用汉语进行日常的交际和学习。只是,的双语教育模式在不同地区并不一致。据了解,目前汉藏双语教育模式大致有三种:保存式、过渡式和沉浸式。保存式是指“儿童入学后以藏语教学为主,同时开设汉语文课程,交际语言也以藏语为主。随着年级的逐渐升高,部分课程用汉语辅助教学,最后发展到所有的课程都是两种语言并用。在比较偏远的城镇和农牧区学校基本采用的是这种模式。这种模式的使用能够使学生始终在母语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感较强,但学生的汉语基础较差,与汉族交往和融入主流社会的过程比较缓慢。”过渡式是指“儿童入学后除汉语文课外其他课程以藏语教学为主,汉语作为辅助语言。到初中阶段,随着汉语文学习的深入和汉语的逐渐熟练,部分课程逐渐采用两种语言交替使用教学,而部分课程则完全使用汉语教学。高中阶段则所有的课程(藏语文除外)都使用汉语教学。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城镇学校主要采用的是这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能够促使学生在掌握两种语言的情况下,尽快往汉语过渡,学生的学习水平容易提高,文化的适应性也比较强,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沉浸式是指“儿童入学后除藏语文课外其他课程全部用汉语教学,在学校中的交际语言也是以汉语为主,藏语只是作为低年级学生的辅助语言,小学高年级以后学生全部使用汉语教学,同时加授藏语文课。在拉萨市和各地区所在地的学校主要采取的是这一模式。”不同的双语模式使得藏族学生进入高校前,汉语语言能力差异很大。语言能力的参差不齐使不少藏族学生在命题说话中运用词汇语法的规范性和组织语篇的能力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总体而言,拉萨地区的藏族学生语言表达较为流畅,而来自较偏远的城镇以及农牧区的藏族学生往往不能及时熟练地把自己对所说主题的想法自如地转换成普通话,说话前后不连贯,不流畅,而且还会较明显地受到藏语词汇和语法的影响,比如会说“我所在的集体是很有团结的”、“都是无法别人理解的”等病句。

(二)紧张的情绪,胆怯的心理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测试成绩很关键。有的藏族学生在测试前往往对自己的普通话水平认识不清,造成了心理上的紧张情绪,有的藏族学生则因为自己母语不是汉语而造成了自卑心理。”因此,作为非母语的应试者,藏族学生比汉族学生更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精神的紧张,加上较弱的语言能力,使得他们在测试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把这个字念成那个字,把一个词的内部顺序随意颠倒等失分现象。比如把“拣”读成“练”、把“次第”读成“第次”,把“整修”读成“休整”,把“惹”读成“怒”等。有的同学甚至在应试的过程中喘着粗气,读得上气不接下气,语速加快,发出颤音等导致语音失误增多。这种失误会体现在各个测试项中,比如在朗读中有同学会把“居然收获了”读成“竟然收获了”。在说话篇目中,表现出“嗯”等语气词多,反复重复说过的话,或者不到时间就停止说话测试。

(三)语感弱

“从心理学角度看,语感是语言神经中枢对于语言文字信号的反应。是一种凭借日积月累的阅读积淀而形成的直觉思维下的悟性。”部分藏族同学把汉语当作日常交流的一种工具,而不是作为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一种能力和途径,阅读汉语文学作品量少,在单音节字和双音节词语的测试中,常用字识别较好,但对多音字、形近字的辨识能力较弱,甚至是读半边字的现象比较明显,从而影响了测试成绩,如:

锦标赛一读成“棉标赛”;
轻描淡写―读成“轻描谈写”;
咏叹调(diao4)-读成“咏叹调(tiao2)”;
征兆-读成“征逃”;
堆砌-读成“堆彻”;
谬(miu4)论-读成“谬(miao4)论”;
捧着-读成“棒着”;
霜-读成“相”;
潜(qian2)-读成“浅(qian

例①:格外喜欢你的-*格外的喜欢你的

例②:有形而上的色彩-*有形/而上的色彩

例③:简言之-*简而言之-*简单而言之

例④:朋友新烫了个头-*朋友新烫了几个头-*朋友烫了几个新头

(注:以上标有星号的部分是读错的话语)

(四)考前准备不足

有不少藏族同学对普通话水平考试认识不足,不认真参加考前培训,不了解考试流程,也缺乏一定的应试技巧,遇到难题难免内心慌乱,难以及时恰当地应对。从藏族学生各项测试分值来看,测试成绩偏低的藏族学生往往是说话项目失分太多。除了受到母语影响、紧张等影响外,准备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只要认真准备,完全可以克服不流畅的弊端,但藏族学生往往在进入考场后的准备阶段忙于应付第一、二题的识字问题,浪费了宝贵的整理话题思路的时间。而且在说话题目中,往往采取回答问题式的方式,比如话题“我喜欢的节日”,藏族学生往往直接回答自己喜欢的节日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喜欢,而不加以具体说明,说上几句就无话可说了。又如话题“学习普通话的体会”,他们通常会概括性的说几句对普通话重要性的认识,而不具体说明自己如何练习普通话,导致几句大话下来,自己也接不上自己的话,导致说话时间不够或表达不流畅。

三、测试方式对藏族学生普通话测试成绩的影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