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会计信息化管理【五篇】

时间:2023-07-05 20:00: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上世纪40年代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起,使会计领域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随着信息化投资黑洞、信息悖论、信息孤岛等陌生字眼的出现,以及对许多企业的信息化工程的影响,使包括会计在内的管理信息化前途遭受到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会计信息化管理【五篇】,供大家参考。

会计信息化管理【五篇】

会计信息化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信息化会计管理 会计服务器 会计流程再造 会计知识管理系统

1、 引言

上世纪40年代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起,使会计领域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随着信息化投资黑洞、信息悖论、信息孤岛等陌生字眼的出现,以及对许多企业的信息化工程的影响,使包括会计在内的管理信息化前途遭受到莫大的质疑。究竟应该如何正确的看待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和如何开展会计管理的信息化工作,成为了我们值得深刻思考的问题。

2、 会计管理的现代特征

2、1会计管理是系统性管理。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管理的系统性尤为突出,会计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既相对独立有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流程完整的工作体系。从管理过程来看,无论是同属事前管理的怀集预测,决策和财务预算,还是事中进行的会计控制,以及事后的会计检查,考核和分析,都是属于全过程的系统管理,强调的是提高整体经济效益。[1]

2、2会计管理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在市场竞争的经济体制下,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高低归根结底是对人才的需求和竞争。以人为本,重视人才的培养的流向才是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加强对员工的培养,充分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是企业生命力的所在。会计管理也同样涉及人本管理,在企业中不仅要培养竞争性的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也要关注会计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竞争性的会计人才。

2、3会计管理更重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知识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发展知识经济就要加大对无形资产的投入,因此,知识的生产必须加以保护,而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也更为严谨。随着知识竞争时代的到来,企业管理的重心也在向着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倾斜。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源是这些无形太投资,最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由此看来,无形资产的管理,在实际表现上就是对知识产权的维护和人力资源的管理。[2]

2、4会计管理正在向信息化管理发展。信息化管理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方式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在会计管理工作中,采用网络信息等现代科技手段,使更多的信息在网络的平台上得以互动和共享。通过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会计管理迈入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时代。

3、信息化会计管理方法

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管理中的数据准备阶段由会计核算工作来完成,我国目前所使用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和核算软件等都是为数据准备服务的,但要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优势,还需要综合各方面的经济信息,这样才能为企业经营活动和其他活动提供决策支持。常用的会计管理方法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三大阶段中采用的方法。

在会计核算中,对于同样的经济业务可能存在着不同的备选会计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手工会计条件下,对于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除了要考虑信息提供的决策有用性原则外,成本效益原则也是必须要考虑的。手工会计条件下,成本效益原则主要是要考虑会计核算工作量不能太大,提供相关信息带来的管理效益不能低于处理信息的成本。因此,在会计核算时,常常需要由会计人员根据经验选择既能保证一定的信息质量,又比较简便的会计核算方法,但核算方法的选择离不开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这就很难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而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由于会计核算过程可由计算机来完成,因此成本效益原则已不再重要;
另一方面,会计信息的开放性和动态化特征要求会计信息规范化,会计核算方法也应规范化。因此,会计信息化下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规范化原则。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信息的开放性、智能化和实时化特征要求会计信息规范化,因此会计核算方法也应遵循规范化原则,其意义在于:

1.有助于真正实现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内外有关系统(如证监会、银行、税务、企业)的实时对接,进一步促进了会计系统之间的协作和相互监控。

2.可以促进会计核算软件研制的标准化、规范化,加快管理型软件的开发应用。

3. 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减少会计人员主观判断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二)准确性原则。在信息化条件下,最需要考虑的是核算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准确性将成为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重要原则。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大部分核算业务交给计算机处理,因此在选择会计核算方法时,不必计较核算工作量的多少;
而且,由于信息化环境下信息高度共享,会计数据较手工环境下更易取得,不必为了权衡结果的精确性和过程的复杂性而选择次优的方法。

(三)及时性原则。信息化环境下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实时性,会计数据采集、处理,会计信息的、传输和利用能够实时化、动态化。会计数据处理的动态化要求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必须考虑及时性原则。

(四)开拓性原则。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会计核算方法的质量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会计人员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应当选择会计发展过程中最现代化、最新颖也最具生命力的会计核算方法,实现会计方法的不断变革,与时俱进,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与质量。

4、 信息化会计管理体系研究

4、1 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会计管理的性质

网上支付、网上银行等结算方式的兴起,更加大了资金流控制的难度。由于网上开展得一系列商务活动无法像传统的结算方式一样得到有形的记录痕迹,同时由于信息处理的协同与集成,使得对信息流的管理变得复杂繁琐,控制起来也变得异常困难。面对新的局面和新的信息化环境,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新的会计管理方式呼之欲出。[3]

4、2 集成管理提出了会计管理的新内涵

集成管理概念的提出,给会计管理信息化带来了强大的机遇和挑战。首先,企业的各种商业信息,与企业有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是都由这个信息系统负责收集、整理和的,因此作为会计系统,财务数据要首先与其他信息形成集成管理;
其次,集成管理要求会计系统不仅要成为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同时要兼顾一个管理系统的角色,充分发挥会计功能本身具有的预算、决策、资金控制等全面的管理功能;
第三,“管理信息系统(mis)由生产管理、销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ais)等组合而成,但毕竟还没有从各个独立的分支有效的升华为一个整体,无法涵盖企业的所有方面,仅仅是信息化的雏形阶段。

4、3 供应链管理扩大了会计管理外延

随着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逐步取代传统的企业竞争,同时传统的职能部门管理也随同向供应链一体化管理转型,

在新的竞争需求下,为企业的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集成化管理,指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各联结企业间的会计协调对于实现供应链管理中的“三流集成”的管理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特别是资金管理问题。首先,各企业之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整体,而是具有各自不同组织结构和等级制度企业的联结,缺乏独立企业中绝对权威和强制规范的约束。其次,在供应链协议中,体现的是各方权利和义务的平等,任何一个企业都不会为了所谓的整体战略目标而牺牲自身的利益。供应链是一个靠协议约束的虚拟组织,没有更高一级的管理和凌驾在各成员间的机构,其合作是松散的并带有鲜明的阶段性,他们既是合作伙伴又是暗中相互的竞争对手,在信息资源和管理协调方面都不可能完全实现共享和透明。同时由于资金管理无论在各个缔结企业还是在整条供应链中不可动摇的特殊地位,只有加大资金的监控力度,保障资金管理,才能带动其他环节同步协调发展。笔者认为与各个联结企业你饿不资金管理相比,整个供应链中资金流的协调管理系统更为复杂,庞大。因此,针对业务环节中的资金活动,要奉行“管控结合,以控为主”宗旨。在各联结企业享有独立决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协调功能,使资金流动信息透明化,在链条的决策过程中实现信息化会计管理,这是加强供应链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5、 结语

传统会计理论体系虽然完备,但在信息化发展日益重要的企业管理领域,有些理论明显跟不上发展的脚步,甚至被淘汰,继续沿用可能对信息化会计管理工作的效果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为此,必须在继承优秀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时代性的特征,总结过去的缺陷,探讨信息化环境下用于指导和支撑会计管理体系发展的新思路。信息管理的未来是知识管理,会计管理应迅速捕捉这种发展趋势,借助管理平台将二者结合起来。通过建立专家系统、人工智能系统,利用神经元网络和决策树等技术,实现会计系统的高端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万军.会计电算化[j].

[2] 王凡林.基于界面管理的会计控制研究[j].

[3] 王开田.会计进化论:科技革命与会计管理范式创新[m].

会计信息化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化会计管理 会计服务器 会计流程再造 会计知识管理系统

1、 引言

上世纪40年代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起,使会计领域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随着信息化投资黑洞、信息悖论、信息孤岛等陌生字眼的出现,以及对许多企业的信息化工程的影响,使包括会计在内的管理信息化前途遭受到莫大的质疑。究竟应该如何正确的看待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和如何开展会计管理的信息化工作,成为了我们值得深刻思考的问题。

2、 会计管理的现代特征

2、1会计管理是系统性管理。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管理的系统性尤为突出,会计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既相对独立有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流程完整的工作体系。从管理过程来看,无论是同属事前管理的怀集预测,决策和财务预算,还是事中进行的会计控制,以及事后的会计检查,考核和分析,都是属于全过程的系统管理,强调的是提高整体经济效益。[1]

2、2会计管理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在市场竞争的经济体制下,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高低归根结底是对人才的需求和竞争。以人为本,重视人才的培养的流向才是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加强对员工的培养,充分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是企业生命力的所在。会计管理也同样涉及人本管理,在企业中不仅要培养竞争性的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也要关注会计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竞争性的会计人才。

2、3会计管理更重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知识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发展知识经济就要加大对无形资产的投入,因此,知识的生产必须加以保护,而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也更为严谨。随着知识竞争时代的到来,企业管理的重心也在向着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倾斜。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源是这些无形太投资,最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由此看来,无形资产的管理,在实际表现上就是对知识产权的维护和人力资源的管理。[2]

2、4会计管理正在向信息化管理发展。信息化管理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方式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在会计管理工作中,采用网络信息等现代科技手段,使更多的信息在网络的平台上得以互动和共享。通过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会计管理迈入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时代。

3、信息化会计管理方法

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管理中的数据准备阶段由会计核算工作来完成,我国目前所使用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和核算软件等都是为数据准备服务的,但要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优势,还需要综合各方面的经济信息,这样才能为企业经营活动和其他活动提供决策支持。常用的会计管理方法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三大阶段中采用的方法。

在会计核算中,对于同样的经济业务可能存在着不同的备选会计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手工会计条件下,对于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除了要考虑信息提供的决策有用性原则外,成本效益原则也是必须要考虑的。手工会计条件下,成本效益原则主要是要考虑会计核算工作量不能太大,提供相关信息带来的管理效益不能低于处理信息的成本。因此,在会计核算时,常常需要由会计人员根据经验选择既能保证一定的信息质量,又比较简便的会计核算方法,但核算方法的选择离不开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这就很难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而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由于会计核算过程可由计算机来完成,因此成本效益原则已不再重要;
另一方面,会计信息的开放性和动态化特征要求会计信息规范化,会计核算方法也应规范化。因此,会计信息化下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规范化原则。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信息的开放性、智能化和实时化特征要求会计信息规范化,因此会计核算方法也应遵循规范化原则,其意义在于:

1.有助于真正实现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内外有关系统(如证监会、银行、税务、企业)的实时对接,进一步促进了会计系统之间的协作和相互监控。

2.可以促进会计核算软件研制的标准化、规范化,加快管理型软件的开发应用。

3. 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减少会计人员主观判断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二)准确性原则。在信息化条件下,最需要考虑的是核算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准确性将成为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重要原则。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大部分核算业务交给计算机处理,因此在选择会计核算方法时,不必计较核算工作量的多少;
而且,由于信息化环境下信息高度共享,会计数据较手工环境下更易取得,不必为了权衡结果的精确性和过程的复杂性而选择次优的方法。

(三)及时性原则。信息化环境下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实时性,会计数据采集、处理,会计信息的、传输和利用能够实时化、动态化。会计数据处理的动态化要求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必须考虑及时性原则。

(四)开拓性原则。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会计核算方法的质量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会计人员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应当选择会计发展过程中最现代化、最新颖也最具生命力的会计核算方法,实现会计方法的不断变革,与时俱进,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与质量。

4、 信息化会计管理体系研究

4、1 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会计管理的性质

网上支付、网上银行等结算方式的兴起,更加大了资金流控制的难度。由于网上开展得一系列商务活动无法像传统的结算方式一样得到有形的记录痕迹,同时由于信息处理的协同与集成,使得对信息流的管理变得复杂繁琐,控制起来也变得异常困难。面对新的局面和新的信息化环境,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新的会计管理方式呼之欲出。[3]

4、2 集成管理提出了会计管理的新内涵

集成管理概念的提出,给会计管理信息化带来了强大的机遇和挑战。首先,企业的各种商业信息,与企业有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是都由这个信息系统负责收集、整理和的,因此作为会计系统,财务数据要首先与其他信息形成集成管理;
其次,集成管理要求会计系统不仅要成为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同时要兼顾一个管理系统的角色,充分发挥会计功能本身具有的预算、决策、资金控制等全面的管理功能;
第三,“管理信息系统(mis)由生产管理、销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ais)等组合而成,但毕竟还没有从各个独立的分支有效的升华为一个整体,无法涵盖企业的所有方面,仅仅是信息化的雏形阶段。

4、3 供应链管理扩大了会计管理外延

随着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逐步取代传统的企业竞争,同时传统的职能部门管理也随同向供应链一体化管理转型,

在新的竞争需求下,为企业的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集成化管理,指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各联结企业间的会计协调对于实现供应链管理中的“三流集成”的管理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特别是资金管理问题。首先,各企业之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整体,而是具有各自不同组织结构和等级制度企业的联结,缺乏独立企业中绝对权威和强制规范的约束。其次,在供应链协议中,体现的是各方权利和义务的平等,任何一个企业都不会为了所谓的整体战略目标而牺牲自身的利益。供应链是一个靠协议约束的虚拟组织,没有更高一级的管理和凌驾在各成员间的机构,其合作是松散的并带有鲜明的阶段性,他们既是合作伙伴又是暗中相互的竞争对手,在信息资源和管理协调方面都不可能完全实现共享和透明。同时由于资金管理无论在各个缔结企业还是在整条供应链中不可动摇的特殊地位,只有加大资金的监控力度,保障资金管理,才能带动其他环节同步协调发展。笔者认为与各个联结企业你饿不资金管理相比,整个供应链中资金流的协调管理系统更为复杂,庞大。因此,针对业务环节中的资金活动,要奉行“管控结合,以控为主”宗旨。在各联结企业享有独立决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协调功能,使资金流动信息透明化,在链条的决策过程中实现信息化会计管理,这是加强供应链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5、 结语

传统会计理论体系虽然完备,但在信息化发展日益重要的企业管理领域,有些理论明显跟不上发展的脚步,甚至被淘汰,继续沿用可能对信息化会计管理工作的效果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为此,必须在继承优秀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时代性的特征,总结过去的缺陷,探讨信息化环境下用于指导和支撑会计管理体系发展的新思路。信息管理的未来是知识管理,会计管理应迅速捕捉这种发展趋势,借助管理平台将二者结合起来。通过建立专家系统、人工智能系统,利用神经元网络和决策树等技术,实现会计系统的高端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万军.会计电算化[j].

[2] 王凡林.基于界面管理的会计控制研究[j].

会计信息化管理范文第3篇

会计分析是对数据进行分析,为企业计划的制订提供依据,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会计分析还可以对企业业绩和各员工业绩进行分析,总结企业经营的优点与不足,进一步完善公司的经营方案。员工业绩考核分析可以促进公司制订合理的方案进行人员管理,最大限度的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2市场经济下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市场经济下市场竞争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所以,对会计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首先许多企业仍旧意识不到会计管理的重要性,观念未得到及时的更新,会计管理不能为经济活动提供信息数据支持。其次,信息技术在会计管理中的使用较少,不能满足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最后,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信息素养较低,不能充分发挥会计管理的作用。

2.1落后的管理观念。

传统意义上的会计管理仅仅是对财务信息的加工,只是对财务的简单管理,是活动产生后的一种总结性的工作,未能为经济活动提供一些关键性的信息。会计用来记录在经济活动中财务的变化,财产的流动,为经济活动提供完整的财务记录,是一种原始凭证。这种记录只是简单的数据陈列,未能得出一些有效的决策信息。会计最大的作用就是通过记录形成预算,控制成本,对经济活动中的费用严格控制,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2.2管理技术有待改进。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逐渐应用到各个行业中,部分企业的会计管理已经全面实现了信息化,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设计专门的软件进行会计管理。但是,大多数会计管理工作比较落后,仍是传统的加工计算,尽管在一些报表中使用信息技术,但只是简单的应用。在一些关键性的工作中仍需进一步的提高。

2.3会计管理意识不足,人员素质较低。

许多企业仍旧只是把会计管理工作看作是对财务的加工计算,对成本的控制,没有意识到会计管理在整个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因此,对会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一些会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不再只是简单的成本计算。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较低,不能意识到市场中存在的有价值的信息,从而阻碍了会计管理作用的发挥。

3会计管理中问题解决策略探析

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要增强企业对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让管理者充分认识到会计管理的作用。其次,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发挥会计管理的信息作用。最后,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各项基本素质,从而发挥会计管理的作用,提高经济效益。

3.1树立正确的会计管理观念

会计管理工作不在仅仅是成本预算的管理,会计管理可以获取市场中的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让会计管理参与到经济活动的决策之中,会计管理掌握着最新最全的市场数据,而且联系着企业的各个部门,可以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也可以促进决策的贯彻执行。会计管理要深入到企业的各项工作中去,不能只是简单的成本预算,应形成一套有效的体系,使财务管理开展到各个部门中去,不能只是一个部门的单一管理,要与市场经济的特点相结合,充分发挥会计管理的作用。在信息化时代,市场经济逐步发展,对企业的及时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主要管理环节的会计管理也要及时创新,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建立适用于当前经济模式的会计管理体系,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3.2会计管理的现代化

会计管理要适应全球化、信息化的要求,商品的一体化越来越透明,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为主要管理环节的会计管理自然要加入其中。会计管理要加强信息化管理,引进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管理效率,将获取到的数据转化成决策最有力的依据。会计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管钱,管理内容日渐丰富,其中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比较重要,合理的考核制度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我们要学习国际上先进的会计管理方法,传统的成本和收益衡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要用会计管理来决定预算和收益,可以采取目标的形式公布收益,从而带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建立会计管理的数据库,现在的社会就是一个数据社会,可以利用云计算的技术和一些相关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对经济走势进行预测,掌握最新的市场状况,提供经济效益。

3.3增强会计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

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的重要资源,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效益,所以要对人才进行合理的安排,发挥最优的作用。会计管理人员的工作就对人才的合理安排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他们要对每个员工进行考核,并提供相应的升迁意见,所以会计管理人员在企业中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作用,他们自身的素质至关重要。首先,专业素质要进一步的提高,提升对数据的分析能力,对数据的加工运算。增强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在信息化时代下,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严重影响着工作效率。其次,提高会计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在进行数据搜集后,可以分析出有用的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市场经济下,市场信息的掌握对企业经营有着很大的影响。

4结语

会计信息化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内部会计控制;会计电算化;信息技术;内部审计

在财政部《关于研究制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总体思路》、《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关于加强货币资金会计控制的暂行规定》等规范之后,已在理论界和实务界掀起了研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高潮。笔者从会计信息化系统的角度,研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关问题及对策。

一、信息化条件下内部会计控制的特点

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内部控制的目标仍然是确保法规的贯彻,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单位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因此,许多手工会计核算系统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仍然有效,但建立在会计信息化系统基础上的内部会计控制确实有其不同于手工会计系统的特点和要求。

(一)数据处理的集中性使会计工作组织发生了质的变化

在手工会计的组织方式下,企业的会计部门按经济业务的性质分为不同的职能中心或不同的工作岗位,构成一个内部牵制网,很少出现错漏或舞弊的行为。而一旦出现问题,也可通过核查不同的责任者追究责任。这种职能的分割与人员的分工便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手工会计的内部组织控制。会计信息化系统是按照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组织起来的,记账、算账、报账全部由电子计算机自动完成,主要处理过程不须人工干预,这种数据处理的集中性使传统的组织控制功能减弱。与此相适应,会计部门常常划分成数据(信息)收集组、凭证编审组、数据处理组(包括数据输入、处理、输出)、财务管理组、系统维护组等。

(二)会计信息化系统使内部会计扩大了控制范围

传统的内部会计控制主要局限于企业内部的查错防弊,而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范围相应扩大,其中包括对系统开发过程的控制、数据编码的控制以及对调用和修改程序的控制等。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与外部的信息传递更加频繁,过去边界明确现象逐渐消失,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因而加大了内部会计控制的难度。

(三)会计信息化控制手段和方式发生了变化

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控制方式和手段由手工控制转为手工控制和程序化控制相结合。原有的手工控制手段有些保留,但需要增设一些包含于计算机程序中的程序控制。一般来讲,会计信息化程度越高,采用的程序化控制也越多,不法分子有可能利用搭截侦听、口令字试探或解密文件等手段,使内部会计控制措施失效。正是由于会计信息化控制技术的复杂性,加大了系统的控制风险。

二、会计信息化系统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构建设想

笔者认为,会计信息化系统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构建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入手:

(一)宏观方面

1营造一个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具体来讲,就是要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产权明晰、权责清楚、管理科学、政企分开,从产权制度上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使所有者能有效行使职权,加强对全体管理者所实施的监控。同时,要使管理者明确自己的职责权限,进一步强化对生产经营管理过程的监督与控制。所以只有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才会有动力去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才能发挥内部会计控制应有的作用。

2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系统研制开发的控制。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研制开发,不仅涉及到诸多学科,而且还涉及到其系统是否遵循会计法规和财经制度的有关规定。尽管财政部规定了只有省以上(包括省级)财政部门才可以组织商品化会计软件的评审,然而大多数商品化会计软件仅仅是手工会计的功能模拟,而在内部会计控制方面却先天不足,所以,财政部门在依据《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等法规对商品化会计软件进行评审时,尤要重视对软件内部会计控制的检查,使会计软件公司明确自己的责任,以严格规范会计软件产品的程序系统在数据输入、处理、输出、传输和安全保护的控制功能。

3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化的管理制度。这一管理制度一般包括下列几方面的内容:(1)各种人员的岗位责任制。确定各种人员的职责范围及其考核办法。(2)安全保密制度。制定口令密码的使用和管理办法,机房、保卫、数据资料安全等方面应遵循的制度。(3)机器操作管理制度。规定应遵守的机器操作过程和应注意事项。(4)数据管理制度。规定输入、输出、存储、查询、使用数据应遵守的制度。(5)会计档案管理制度。重新规定会计档案的范围、保管办法以及领用手续。(6)系统维护管理制度。规定系统维护的申请、审批和应完成的任务。

(二)微观方面

1加强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组织控制。要建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使系统中的有关人员正确、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并能有效地限制和及时发现问题。必须贯彻五分离原则:(1)授权批准职务与执行业务职务相分离;(2)业务经办职务与审核监督职务相分离;(3)业务经办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4)财产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5)业务经办职务与财产保管职务相分离。

2制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明确各部门的控制责任。计算机能否输出正确的会计信息,不仅取决于处理程序的正确与否,还取决于计算机录入的数据是否正确。为此,企业必须做好各项基础工作,科学地设定企业各个环节的内部会计控制的要点,明确各个控制主体和责任人,规范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

3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内部审计。电算化内部审计是内部会计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是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通过电算化内部审计,可以发现各种控制手段的弊端,找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在系统运行的各个环节,都应有内审人员参与,定期检查和测试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工作情况,参与制定和监督执行相关管理制度。

三、强化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议

(一)政府推动与企业配合相结合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政府加大了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管理,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效果并不十分显著。原因之一是内部会计控制尚未真正成为企业管理的内在需求。许多单位特别是国有企业负责人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不主动配合,对会计信息化及实施的有关内部会计控制措施存有戒意,误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特别是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削弱了自己的经营决策权,于是构造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似乎成了政府一厢情愿的事情。笔者认为,只有通过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才能激发企业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积极性。

(二)加强对会计软件研制工作的检查和指导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会计软件方面虽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仍与国外有很大的差距。软件研制单位应认真研究新《会计法》及内部会计控制法规,将有关条文融汇到软件程序中去,并结合形势的变化,使会计软件产品不断升级。

(三)加强对企业“甩账”的审批工作

会计信息化管理范文第5篇

1.对管理会计缺乏认识。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还没有对管理会计树立起一个较为清晰和客观的认识。特别是数量众多的中小型企业,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缺乏应有的重视。大多数企业建立的会计管理和使用体系不够完善,实用性较差。在开展经营活动或者制定经营决策时,主要是借助过往的经验,未能发挥“会计也是生产力”的作用,导致管理会计无用武之地。

2.实践与理论相脱节。

管理会计是社会与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与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管理会计的内容和方法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在某些工作中实际运用到了管理会计的部分方法,其中比较常见是的经济预测法和本量利分析法。但是,在国外管理会计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体系,对已有的管理会计应用的经验也缺乏继承和创新。管理会计理论研究领域狭隘、信息滞后,直接导致现有管理会计的技术和方法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实际操作性。

3.管理会计在会计信息化中缺乏应用。

当前,会计信息化在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实际使用率并不高,管理会计的作用被最大程度地削弱了。即使在已经开展会计信息化的企业中,也普遍存在“重核算、轻管理”的认识误区。管理会计的应用被人为地局限在在事后结账和算帐的层面上,很少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另外,我国管理会计软件的功能严重落后于企业实际需求,线性规划、非线性回归、投入产出模型等管理会计的公式和模型无法运用。这些管理会计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需要用到,因而会计信息化是管理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管理会计应用中的对策探讨

1.加强管理会计研究,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道路。

目前,中国管理会计的研究水平较低,同时由于中国的国情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别,西方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很难适用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所以,我国管理会计应的定位在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上,通过结合中国企业的现在,促进企业建立现代会计管理制度。管理会计走理论是实践相结合道路,主要是要加强对已有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重新评价,对不合理的假设进行修正,对不合时宜的技术方法彻底抛弃,要强调管理会计行为的具体应用,真正为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所使用。

2.树立不断创新的管理会计意识。

管理会计的应用,不仅要是将实践中的成功经验进行重复利用,更要保持不断的创新。事实上,创新为管理会计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比如,我国邯郸钢铁集团在企业中率先使用成本否决法,不但是对管理会计理论的一种创新,在实际应用中,也产生客观的经济利益。通过创新,找出管理会计应用的一般规律,既是企业转变经营思路的客观需要,也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

3.为管理会计提供良好的应用环境。

企业应意识到管理会计绝对不是独立于企业之外的,而是依附于企业之中,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要为管理会计提供良好的应用环境,企业首先要加对企业自身进行改革,建立起完善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只有这样,管理会计才能从被动的接受改变成企业主动应用。特别是企业在投资决策之前,可以利用管理会计相关理论对出资、审查等工作进行分析,使企业乐于和善于应用管理会计。

4.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管理会计作为财务管理的一种手段,最终是由人操作的,人员的素质高低决定着管理会计应用的质量。因而,需要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科学文化素养,特别是对现代企业会计制度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学习和掌握。管理会计的教育培训,要重视案例教学,通过举一反三,提高会计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教育培训还应该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会计人员应一切以会计信息为依据,运用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客观、实事求是地对企业的相关经济业务进行分析和总结

5.开发管理会计软件,向电算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