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华扬联众推出的第一份针对行业的报告。我们在这个行业已经积累了多年的经验,但是与外部的交流比较有限,因此,这份报告的初衷是通过分享我们对行业的理解和看法,与行业内外关注互联网发展和数字营销的各方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数字产品调研报告【五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数字产品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这是华扬联众推出的第一份针对行业的报告。我们在这个行业已经积累了多年的经验,但是与外部的交流比较有限,因此,这份报告的初衷是通过分享我们对行业的理解和看法,与行业内外关注互联网发展和数字营销的各方人士进行更多的交流。”华扬数字研究院研究总监周本能在提到为什么这份报告时说道,“同时,我们也希望这份报告能给从事数字营销的人士的行动提供参考和指引,这也是这份报告取名叫做‘行动报告’的原因。”
报告概况
从宏观观察到具体应用,《2013中国数字营销行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2013年数字广告市场整体趋势分析、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和未来情况分析、互联网媒体2013年发展方向调查、2012年数字营销金奖案例统计分析以及华扬数字营销研究院基于以上所有调查数据所得出的前瞻性行业观点。
如《报告》的前言所说,整个报告在“尽力描绘中国数字营销的环境和那些我们必须重视的现实情况,以此更好地确定自己的策略和工作。”
《报告》开篇首先分享了华扬数字营销研究院对于2013年数字广告市场展望,《报告》中指出,宏观经济回暖和消费者重拾信心将提振2013年的广告投放,增幅预计会略强于2012年,同时,2012年宏观经济趋缓投放使得广告主更将倾向于选择投资回报率高的数字广告媒介。数字广告预算的投放增长保持高于传统媒介广告投放预算的增速,2013年传统媒介的投放预算增长预计会停留在10-15%左右,而数字广告预算增长幅度在20-30%。
《报告》指出,“一方面由于经济景气程度不高、企业整体营销投入谨慎,而传统营销地位下滑,崭露头角的数字营销将得到更多重视;
另一方面由于竞争压力增大,企业会更加关注短期效果的可测量和显性化,数字营销面临更多挑战。”
接下来,《报告》从用户规模、性别、年龄、黏度、媒体偏好等维度深入分析了当前国内互联网用户的特征和行为,描述了当前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情况。
“目前国内互联网用户中,25-34岁用户人数占比上升,成为规模最大的人群,这是2012年的一个重要变化。预计几年之内,这一趋势都会延续。中国互联网摆脱了整体以青少年为主的状况,变得更加成熟,更加有消费能力。”周本能表示,“同时,我们注意到中国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持续增长很长一段时间,而55岁以上这部分互联网用户的开发一直处于被相对忽视的状态,银发族的逐渐扩张正在带来新的机遇,值得有所关注。”
《报告》的中间部分,分析了互联网媒体发展状况,展望了互联网主要媒体2013年新动向。
从七类主要媒体的情况看,用户规模(独立用户总数)整体保持增长状态,页面浏览总量也在增长,表明整体仍有成长空间,但是媒体之间的发展状态并不均衡。
其中,门户仍然是覆盖用户规模最大的媒体类别,而视频媒体从2011年的第三位升至第二位,零售爬升至第三位。只有搜索/导航下滑了5.6%,从第二位滑落到第四位。
在页面浏览总数上,门户仍占据最高位置,其次是零售。增幅较大的是门户、视频、零售三种媒体,其他四类媒体增长幅度较小,或者有所下滑。
华扬数字营销研究院的王芳芳提到,媒体趋势部分的研究结果是“凭借华扬联众多年来与各家主要媒体的良好合作关系,通过与近50家互联网媒体进行直接沟通,从产品层面和销售层面分别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到的各家媒体2013年重大内容和产品战略、销售新思路、重点客户方向及最新销售产品等第一手新鲜资料,可以帮助行业同伴预览2013年互联网媒体行动计划。”
随后,《报告》对近60个数字营销金奖案例进行统计分析,从广告主、媒介执行策略、创意技术表现等方面,探讨和总结了这些案例所反映的成功经验和变化趋势。
最后,《报告》提出了2013年五大必须关注的数字营销转变,包括:一、二维码全面普及,将成为成熟手段;
二、移动视频规模有限但发展迅速,将成为2013年视频服务和广告新星;
三、互联网主体由桌面转向移动终端,开始准备放弃PC思维;
四、HTML5全面铺开,所有产品将提升到HTML5,适应新的浏览器、设备、移动环境等;
五、国内互联网环境下搜索引擎、视频、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的四种转变等。
值得说明的是,这份报告除了华扬数字营销研究院的独立调查研究,还获得了ComScore和Pacific Epoch两家公司的大力支持,分别在数字媒体发展数据和数字媒体发展演变背后的驱动力观点方面进行合作,保证了数据来源的权威性及准确性。
“comScore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互联网数据服务商,在多个国家都有办事处。我们的样本和数据采集都使用了国际通行的先进方法,报告中所用的监测数据是就是由我们的MediaMetrix和VideoMetrix产品提供的。”comScore的高级经理吴加娥说,“我们在国外的很多产品、经验可以借鉴到国内,目前也正在做这样的工作。”
王芳芳补充,“提醒大家不要错过的小彩蛋就是附录中的‘微观数字营销点津’。这是由华扬数字营销研究院的北美内容伙伴,对每天更新最流行的数字营销资讯加以总结而成的数字营销小技巧,是提供给营销人员开阔思路、激发灵感的实用资源。”
报告初衷
华扬数字营销研究院是华扬联众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属专门从事新媒体传播研究、数字技术创意、数字营销技术、数字营销市场原理和知识积累、互联网文化和美学研究、数字时代的消费者研究、数字时代社会性问题研究的机构。
秉承“以思创行”的精神,华扬数字营销研究院为公司、广告主、市场及行业同业提供前瞻性的分享和传播沟通;
帮助公司建立基于数字营销领域的发展模式、工具、战略思考以及产品模型。
这次《报告》,也是为在中国进行大范围数字品牌建设、数字营销战略发展、大规模数字媒体投放的市场营销策略发展者、战略制定者、计划和计划执行者提供参考和指导,以此更好的确定策略和工作。
华扬联众全国副总经理王海龙在报告前言中写道,“我们将通过不拘形式的内容提供方式,尽可能的提供我们认为有价值和重要性的信息,以此帮助大家获得对2013年数字营销市场的了解和预判。”
《报告》中指出,2013年的数字营销领域缺乏爆发性的亮点,短期内不存在诞生明星级的数字产品、全新的技术运用和新可能、重要趋势的里程碑,也没有奥运会世界杯这样的营销热点。
王海龙表示,往往在这样的时间里,会给人们带来更大积淀、再创造、充分发掘和深入理解的机会,因此,在中国数字营销领域,2013年仍然值得期待。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数字视频、电子商务、精准广告技术、实时竞价广告、大数据等概念和思路一直成为中国数字营销的热门话题。而在2013年,其中大多数概念已经成为成熟的、行之有效的数字营销手段。
“面对新的模式、新的技术,最主要的是营销思维的转变。”周本能指出,“现如今的数字营销,一方面是从原先的粗放式营销到现在注重效果,另一方面是从原先分别独立的营销手段到现在整合、协同的营销手段。”以微博为例,大家都认为微博是一个很好的营销工具,但很多人尝试过后却发现,仅仅依靠微博营销并不能取得很好的销售成果,它并不是一个适合直接向用户推送产品信息、销售信息,然后形成直接销售的工具,但微博可以和其他的营销工具做组合,形成非常好的双向互动,不管前端是怎样的模式,到后端都可以有一个口碑放大的良好效果。
此外,周本能还表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的渗透,接下来数字营销必定是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过程。“未来几年,线上线下将会越来越难被区分开,这是一个确定的趋势,就看谁先做,并能取得先发优势。”
在《报告》中,分析内容主要集中在传统互联网上,对移动互联网的分析相对较少。“其实关于移动互联网,我们前期做过不少研究,但因为这次报告的撰写时间限制,来不及对移动端的数据进行全面分析评估,就没有放到报告中。”周本能谈到时说,“移动互联网虽然很热,但产业链环境还有待完善,相关数据比较零散,而我们未来也会加强这方面的合作,补充更丰富的数据资讯。”
报告后续
据了解,整个团队为报告所准备的数据和资讯分析,比报告中展现的多很多,包括对国外情况的对比分析,但由于篇幅原因,最终呈现在报告中的内容大约精简到了原先的一半。
“倒不会觉得遗憾,因为这报告并不是一锤子买卖。”谈到这个问题时,周本能笑着说,“不管出不出这个报告,我们都需要把我们的一些研究、想法和对整个行业迄今为止的一些现象、趋势的分析总结出来,与大家分享、交流,因此,这份报告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并不是最终目的。”
对华扬联众来说,“报告着重在分析数字营销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建立洞察和判断。希望利用这份报告为读者提供支持充分而精炼的观点。”
数字产品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报纸微博 数字报业 产业链
截至2012年11月18日,共有2379家纸媒在新浪微博上开通了微博,其中杂志1632家,报纸747家。本研究以新浪平台为研究对象,从报纸微博影响力TOP100中随机抽取30个报纸微博为样本,随机确定了2013年4月30日为数据选取日。
研究指标共分两级,包括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主要包括报纸微博首页界面上可提取的16项数据,包括影响力排行、粉丝数、微博条数、友情链接等;
二级指标主要统计样本微博中与博文内容相关的数据,共7项,包括微博博文原创条数、链接条数、链接来源等指标。
积极参与数字报纸的内容生产
从抽样数据看,30家报纸微博中28家都开设了爆料平台或留下邮箱、热线等联系方式来征集新闻线索,占总样本的93.33%;
30家报纸微博中平均每家“加关注”数为749.2个;
另外有43%的报纸微博在首页开设留言板栏目。数据表明,报纸通过在微博开设爆料、留言和加关注等方式将其作为重要的新闻线索来源和新闻渠道,通过与粉丝互动,挖掘新闻背后的内容。
报纸微博还积极参与了内容生产,通过“加关注”方式最快掌握微博平台上新闻动向,通过接受爆料和与粉丝互动等途径获取新闻线索,成为丰富数字报纸内容生产链的一支重要力量。
我们注意到,报纸微博有其相对独立的生产——微系统,而报纸微博为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内容生产也应属于整个报纸内容生产的一部分。其中,微博互动内容生产方式和用户内容生产方式是报纸微博参与数字报纸内容生产的两大独特贡献。典型样本如@成都商报和@江南都市报。
目前,报业微博用户生产的内容短缺。如何调动受众兴趣,将用户生产的内容融合进微博生产中,是报业微博需要解决的共同问题。就报纸微博的价值定位,不应仅仅把其作为纸质报纸的附属和副产品,更应看见其对报纸的反哺作用。微博上的热点事件、网友的评论、私信和爆料都能转化为报纸有效的信息来源。
丰富了数字报纸传播渠道,成为报纸数字平台链条的“联结点”
从抽样数据看,抽取的微博账号内容更新普遍及时,频率较高。全部30家样本微博平均每家发博25325.7条,每家日均发博2239条,这反映出多数媒体微博是有专门的团队来运营的。
通过对微博内容的抽样分析发现,30家微博的平均原创率为88%(含引用名人名言等),内容包括新闻消息、新闻微评论、生活服务类资讯(如天气、路况、健康资讯)、感悟格言、趣味图片、活动宣传等等。新闻消息来源大部分来自传统媒体,其中,信源为本报的占56%,可见,报纸普遍将微博作为其重要的传播渠道。博文的格式基本上为“导语+内容”式,体现出浓厚的报媒风格。
此外,多数报纸微博在“迁移”受众注意力上作出了共同的努力,即以报纸微博为链接媒介,通过链接、二维码等方式将粉丝从微博引导至报纸的其他数字阅读平台(如电子版报纸、新闻网站、微信等)上去。样本中有27家,即96.67%的报纸微博在主页界面添加友情链接,链至门户网站、报纸网站、记者博客、报纸手机网、手机客户端,甚至是淘宝商店等,平均每家在主页上设有3.7个链接;
另有15家,即50%的报纸微博在背景、首屏等显要位置添加二维码标识,链接至报纸微信;
在报纸微博内容分析中还发现,600条抽样博文中,有208条,即34.67%的博文添加了短链接,其中近三分之二的链接都是链接至本报媒(集团)网站、电子PDF版、手机网站或其他客户端。如@钱江晚报有短链接的6条微博全部链至钱报网。
通过微博平台,报纸可以通过直观而自由的方式将网友引导到报纸的其他数字平台,以提高报纸其他平台的点击量。144字的内容限制,使博文只能起到导语作用,也决定了微博读者只能“浅阅读”。报纸充分利用了微博在字数上的局限,巧妙将受众“浅阅读”变成为“广阅读”和“深阅读”,实现了微博作为报网融合的一种全新形式和工具价值。
重构受众价值链,为数字报纸实现新的增值价值
报纸微博在受众价值链上的意义,除了通过提供全新的新闻与服务产品,来创造并满足受众新需求外,更体现在重构受众价值链,为数字报纸实现新的增值价值。
首先,集纳粉丝注意力,延伸了自有品牌宣传链。运用微博进行自我营销,提升品牌知晓度、品牌美誉度和黏着度,是多数报纸的自觉意识和自主行为。
媒体矩阵像一个小社区,用户比较集中,讨论的话题也相对集中;
不仅可加强了媒体内部互动,也可实现粉丝的互相迁移。样本中有27家,即96.67%的报纸微博建立了自己的微博矩阵,包括子品牌、版面与栏目、编辑记者和固定微活动等。建有微博矩阵的微博中,平均子微博数高达21.7个。这些数据证明,报纸微博极大丰富了报纸品牌宣传途径,促进了报纸品牌营销。
其次,挖掘粉丝价值,发起经营性活动。调查发现,有10家,即33.33%的报纸微博发起过经营活动,其中23.33%的报纸在的博文中有广告经营活动,2667%的报纸通过信息置顶来推广经营活动。总的看来,报纸微博对广告经营普遍持谨慎的态度,对广告信息多作软化处理,涉及的广告主不多,广告的形式也以转发为主;
报纸微博发起的营销活动的参与度并不是很高,盈利模式还不成熟,从各家报媒的实践来看,报纸微博虽然在努力通过挖掘粉丝价值来植入商业价值,拉伸数字报业受众价值链,但其广告经营及相关营销还处于初级阶段,广告实效还有待博主进一步探索。
数字产品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在广告行业,没有更好的时代,
也从未有更坏的时代。
—Aaron Reitkopf,北美首席执行官,
Digital Agency Profero
在测量数字广告战役的影响和效率时,我们必须不仅仅只限于点击率,以及其他方便易得的行为指标。只有这样,品牌才有可能正确理解其广告的成败。点击率之类的指标,尽管易于测量,但仍旧不过是拼图的一小部分,要不要考虑广告在品牌建设和形象树立方面的作用,以及广告对于观众的影响呢?此外,点击率也在不断降至更低水平,人们不得不思考:所有广告点击中,到底有多少是来自在试图点击内容时意外点击广告的呢?要实现对数字传播的最佳管理,您需要考虑多个影响点,包括:
品牌的核心策略—这是保证您的品牌产生正确影响的根本;
到达您的目标受众—而不是那些偶然被触及的人群;
促使信息再传播—扩大潜在的覆盖面;
监控投资并实现投资最大化—了解如何为了未来的传播而进行优化。
所有传播牢牢根植于一个总体策略
无论采用何种媒体,如果想确保广告信息的传播效率,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把精力集中于制定恰当的品牌策略。因为,品牌策略实际上勾勒出一个品牌应该采用的传播平台。在传统的传播渠道(比如电视、杂志、广播等),广告受众分散,如何有效地触及自己的目标受众成为市场营销人员的一个重大挑战。在数字传播渠道,甚至也有许多接触点可以用来联系和吸引客户,以及那些通过电子邮件接触可能的客户,或者用来寻找、交往或动员目标受众。市场营销人员现在必须协调自己的多种媒体购买组合,利用多重资源,尝试触及自己的目标受众。这样您的用户不断(甚至是频繁的)更换渠道,而您的传播信息始终能够以一致的风格、调性,对您的受众产生恰当的影响,树立恰当的品牌形象。
幸运的是,数字渠道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能够在消费者通过多种渠道漫游互联网的同时,向他们传播、巩固和拓展同一个信息。问题的关键是在建立接触点时想消费者所想,使他们能在需要您的信息时能够得到您的信息,而且信息的获取方式符合他们的个人需求与价值观,并尊重他们通过数字渠道联系您的品牌与产品类别时采用的最有效的方式。
确保要传播的信息到达目标受众
有了互联网,企业可以以极高的效率和非常经济地通过大量网站触及自己明确界定的目标受众。但是,您仍然必须了解自己购买的广告产品是什么。我们已经强调过:大型广告网络联盟也许并不比目标人群明确的媒体购买更有效率,原因就在于它们并不是那么聚焦于目标人群。当你选择通过一个大型广告网络或一个集中化的广告服务公司时,您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扩大信息覆盖面?(参见图一)
确保,而不只是要求,您的所有信息传播(不管是Flash或滚动视频)始终都能被您的目标受众看到并方便他们做出反应,而不是让它们出现在页面下段。这样做尽管可能会略微提高每千人成本(CPM),却是一种更有效率的投放方式,而且是一个简单但能让您的传播信息产生最大影响的步骤。(参见图二)
由于消费者始终不断地更换渠道,所以您必须注意:出现在您的网站和社交网站上的消费者都是谁,并且,尽可能搜集与他们有关的信息。其中包括:之前已经通过各种市场营销渠道对他们传播了哪些具体信息(最好是以一致的方式),他们如何回应这些信息(或无回应)。这将有助于通过最大限度地提高与消费者的相关性,确定用于下一个接触点的最佳传播信息。
促进传播信息再传播
对于消费者而言,数字媒体是一种完美的媒体,使消费者能够分享或再传播自己与某个品牌有关的想法、评价和信息,或自己对某个品牌的体验。确保提供必要的交互活动,比如“分享”或“喜欢”评价或页面,这样,你就有机会以几何级数扩展您的传播信息的覆盖面,最终使之超过您最初确定的目标群体,延伸至更广大的受众。
为了最大限度地从中受益,应该制定相关计划,横跨多种渠道投放您的数字传播信息,为受众分享和再传播提供更大的便利。事实上,应该鼓励分享和再传播。特别是当您了解自己的客户将主动再传播的信息和内容时,比如幽默、新闻、趣味文章等内容,您要弄清楚,这些内容中,哪些是最适合您的品牌和产品类别的内容。
数字传播跟踪审计与市场洞察
最终,由于数字传播能带来大量可以跟踪审计的数据,以及广告商与消费者之间进行的每次互动的历史记录,您可以综合使用这些资料,深入了解消费者对待您的品牌的态度,并将这些信息作为另一个用于监控您的投资并实现投资最大化的情报资源。使用数字传播手段,您可以对媒体购买进行灵活调整并在投放后进行调整,您能够使用恰当的调研工具和行为统计数据尽快评价传播效果,从而有机会对剩余支出进行必要的调整。
数字产品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在金融危机下,人们的心理随之发生改变,纷纷调整自己的消费策略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最明显的表现是,消费者开始注重节约,变得更加理性,对产品的价格也更加敏感。这种变化对于奢侈品行业来讲,无疑是“当头一棒”。
面对此种趋势,各大奢侈品牌开始积极找寻解决危机的最好方法。这份调研报告,或许能让我们看出一些端倪。
中国或成为奢侈品市场的重要阵地
Armani的相关报告显示,其在中国内地超过50家的门店中,约10家是去年开业的。另一大奢侈品牌LouisVuitton也于今年1月至2月之间在中国连开两店。奢侈品牌三巨头之一的Gucci,也于近日在北京开出新店。
无独有偶,世界奢侈品协会报告显示,自2007年12月至2009年1月,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达86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25%,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中国商务部预计,到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占全球总量的23%左右。事实上,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奢侈品消费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代表处首席发言人欧阳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将会是各国奢侈品品牌的重要阵地。
毕马威中国对15个城市进行调研后,发表了题为《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追上潮流》的报告。在该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事实――消费能力持续增长。与发达国家相比,虽然中国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仍然不高,但近年来增幅也非常惊人――人均年度可支配收入年均提高18%,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长14.7%。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数据只是代表了中国城市平均水平,事实上,一些沿海城市的收支水平要远高于该数字。同时,该报告显示,中国的中产消费者将奢侈品与成功和品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北京和二线城市的受访者对此尤为认同。相对而言,对奢侈品牌和奢侈品拥有者持负面看法的受访者并不多。虽然有49%的受访者称他们无力购买奢侈品,但是将来打算购买。
奢侈品市场隐藏着危机
报告中称,随着中国奢侈品市场的深入发展,该市场在过去两年明显出现饱和迹象,奢侈品公司的品牌个性和公信力的压力也与日俱增。据统计,受访者平均认识64个不同的奢侈品牌,而2006年调研时的相关数字是52个。这15个城市共有6600万成人人口,其中约有30%来自中产家庭。毕马威中国零售和消费品业主管合伙人戴力行(NickDebnam) 指出:“进入中国奢侈品市场不久的公司面对的挑战越来越严峻,中国消费者认识的奢侈品牌数字不断上升,由此可见市场已开始出现饱和迹象。”
在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中国消费者渴求奢侈品,但他们对信贷消费的态度仍然谨慎。在大部分产品类别,表示愿意借贷购买奢侈品的受访者不到10%。约有29%的受访者没有信用卡或贷记卡,只有19%的受访者拥有3张或以上的信用卡或贷记卡。
报告还指出,在放宽出境限制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带动下,中国消费者出境旅游的机会增加,也令国内奢侈品市场的发展出现变数。调研显示,月收入在8000元人民币以上的受访者,平均每年有出境游2.3次,而2001年的数字仅为1210万人次。戴力行引述调研结果指出,过半数的受访者会在旅游时为别人购买奢侈品作为礼物。“就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模式而言,他们很喜欢在国外购买奢侈品,部分原因是国内征收的关税和增值税较高,国外售卖的产品相对低廉。此外,中国消费者还希望体验逛国外专卖店和旗舰店的感受。”
了解细分的消费者
中国并非是一个简单和单一的奢侈品市场,它正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差异和细分迹象,吸引消费者的因素越来越复杂。毕马威的这份调查,把中国奢侈品消费群看作4个部分――彰显炫耀的因素、鉴赏与收藏、领导潮流和纵情享受。在报告中,称为“炫耀因素”的地位认同仍是推动奢侈品消费增长的关键因素,但中国消费者越来越懂得欣赏品牌所代表的价值和传统;
此外,鉴赏收藏、领导潮流和纵情享受等也逐渐成为奢侈品消费的推动因素。
此外,该报告指出,把奢侈品看作特定标记的中国消费者,数量有所减少。他们倾向于更有创意地使用品牌,以表达他们的身份与个性。这些消费者将是新品牌的先期使用者,但仍有可能与更知名品牌的购买交织在一起。
毕马威公司表示,有意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公司,应该认真考虑以上提到的这些趋势。该报告补充说:“奢侈品公司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战略――把意欲渗入中国市场的范围与程度考虑在内。中国消费者越来越精明,奢侈品公司也需要采用传统广告以外的方式,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展销、推广活动和赞助等另类营销策略,在培育市场和强化诸如地位、唯我独有等价值方面更为有效。”
选择合适经营模式
毕马威公司还表示,尽管许多品牌正在以建立全资外资公司的方式,直接投资中国市场,但是与合资伙伴或执照持有者合作的方式,仍旧有许多优势。
由于有更多的公司涌入中国市场,而且消费者在购买中比以前考虑的因素更多,所以零售商们在奢侈品广告宣传方面所面临的激烈竞争,也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毕马威的结论是,消费者们通常能够认出60多个不同的奢侈品牌,而且他们对于不同品牌的传统所具有的辨识力与理解力正在与日增强。
数字产品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我的一个学生在搞营销,他告诉我一个故事:一次他与一位企业家谈判。那位企业家50多岁,在商界摸爬滚打几十年,积累了几个亿的资产。谈判的内容是我的学生卖给那位企业家30万的产品。谈好后我的学生要求签个协议。企业家不肯,说他做生意就靠诚信、经验和直觉。我的学生刚刚大学毕业,做事特别谨慎,怕出问题。毕竟签一个大单不容易,于是再次要求签约。那位企业家又拒绝了,并说当天就把30万打到我学生的账户上,请他放心。当我的学生第三次要求签约时,企业家很不高兴,说:是我拿钱买你的东西。你发什么迷呀?即使将来出问题了,也是我找你的事,你不可能找我的事。我的学生一想,感觉也有道理,就告辞了。企业家安排秘书送客。秘书送他到电梯前。悄悄地说:你今天可让我们老总丢人了。我们老总不认字,是个文盲,从来不签字。你让他签什么?我的学生大吃一惊。等到第二天,30万果然到账了。
对此,我有同感。一次有位客户问我。你做营销策划的依据是什么。我告诉他“凭经验”。客户听罢大惊失色,说连你这样的顾问公司都不凭数据决策?我告诉他,真正的市场调研不仅仅是数据调研,还有经验和感觉,不是不凭数据,而是数据在我们的决策因素中比重较小,占了约20%。
如果单凭一套分析模型来进行数据分析就可以进行决策,那做决策岂不是太容易了?谁借用一套分析模型与数据就可以成为通用、海尔吗?
前段时间,有媒体对娃哈哈老总宗庆后进行采访,当问及娃哈哈的决策程序是什么时,宗庆后回答说从不做那种程式化的市场调查,而凭自己的双脚去走访市场,凭感觉进行决策。
宗庆后绝对说的是实在话。市场营销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的学科,大学生在校园里可以学好其他学科而学不好市场营销,是因为其本身含有众多的不确定因素与灵活性。绝不是一种分析模型和一些数据可以解释的。程式化的东西是静态的。而市场是动态的。
理性决策模式不能忽视领导者的人性面。这不仅是信息方面的要求,而且也是人的本性使然。比如,张三的公司要上一个水晶制品的生产项目,按照理性决策模式,这必然要进行可行性论证。如何论证?按教科书所列示的。先估算需求、销量和价格,算出现金流入:然后估算投入,算出现金流出。用一个贴现率就能够给出净现值。通过该净现值判定项目是否划算。每一份项目可行性报告中都能找到这个决策模式。对全球知名的公司也是如此。
问题在于。这种标准模型真的代表决策的全部吗?通过这个模型进行决策一点都不科学,因为仅仅贴现率一项就是无法准确计算的。更何况需求所蕴涵的不确定性更大,更加无法准确估计。
对领导者而言。净现值估价模型是没有用的。这点我相信领导者心里都十分清楚。可行性报告附在项目书后面,无非是装点门面而已。领导者在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的时候。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去论证项目评估过程中具体技术参数的每一个计算细节。领导者更多的是凭借一种经验和直觉在做决策,而其下属则凭借其专业进行事后的论证。
事后的可行性论证有何好处?
在我看来,关键的用处在于拖延决策时间。经济学家的研究发现,适当拖延时间对纠正决策的错误是有好处的,因为领导者可能是出于一时的冲动做出的决定,未必正确。下属在可行性论证的过程中,领导者也获得了反思的时间。这样。如果当初是冲动做出决策的。经过一定的拖延,就可以在冲动平息后冷静地看待问题,从而发现可能存在的错误。
无论是凭借经验还是依赖外在的框框。都是人们面对复杂环境而自身能力又有限的时候,做出的理智应对。决策者无法成为一台机器,必须重用直觉。直觉经常被当作领导者犯错误的诱因。但行为决策理论中。直觉不等于冲动。冲动是一种纯粹的非理性的心理活动,而直觉则是大脑非常有效的一种理性决策方式。只不过和传统的理性决策模式相比,直觉的理性程度低一点。用西蒙的说法就是“有限理性”。所以,直觉是讲道理的,是凭借多年的经验累积所产生的悟性。正因为如此。直觉有很多时候和电脑运算一样效果挺好。
经常看到一些媒体发出这样的评论,即国外成功的企业都有固定的决策程序,每一项决策都是靠数据说话,而国内企业领导人的决策都是凭感觉,所以导致了失败等。让人诚惶诚恐,一下子对我们的决策程序自卑起来。从而纷纷仿效国外方法,这个分析数据,那个分析模型,一本市场调查报告厚达千页,看得人头昏脑涨,总觉得自己水平低。也就越发对这些高深莫测的分析模型、分析数据崇拜起来。
迷信数据的会带来恶果。前段时间我又看了一个美容保健品的市场调研报告,有800多页,报告最后得出了结论:影响消费者购买决定的重要因素排序是功效、价格、广告;
在消费者心目中知名度最高的美容保健品是太太口服液、朵尔胶囊。我挺为这个盲目崇拜数据的客户感到冤枉,这等于是客户花了大把的钱得出了“通过严谨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认定,老虎喜欢吃肉,不喜欢吃草,羊喜欢吃草,不喜欢吃肉”这样的结论,消费者购买保健品时,功效肯定是排在首位的;
太太口服液,朵尔胶囊的知名度也是众所周知,但这种老虎不吃草的结论又有什么用呢?800多页的报告大部分都在证明着这些众所周知的结论,从市场调查的程序模式而言没有错,但市场调查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公式化的市场调查数据究竟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我曾经看过一个自称擅长数据库分析的博士为客户做的市场调查报告。根据其调查。华东地区大城市如上海,其消费者购买保健品的比例为71%。中型城市如杭州达到54%,小型城市芜湖也达到了46%。而西北地区的西安只有22%。由此得出结论:华东地区已趋于饱和,西北地区则有大量商机,建议客户重点做西北市场。就数据本身而言,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但我想如果客户依此结论执行就得到西北市场去喝西北风了。这属于典型的没有实战经验的本本主义市场调查。这也是很多客户对市场调查敬而远之的原因。
西班牙有句谚语:要做斗牛士,必先学做牛。纯粹的数据有很大的局限性,很多问题也不是凭一些问卷和座谈就可以解决的。还必须依靠有经验的人员的感觉和判断。我们在做福铃摩托车蓄电池的市场调查时,并没有进行程式化的问卷与座谈。而是换上工作服到摩托车修理部当了半个月的修理工,通过在现场身临其境的蹲点以及经验,感觉出了消费者推着摩托车走向修理部时的一系列思想活动,以及修理人员推荐产品时双方之间的疑惑与试探。真正看清了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随之制定相应的销售政策与推广手段才能与销售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相吻合。
市场调查的内容虽然不多。却真正起
到了决策作用。所以,产品的前期市场调研绝不是一个分析模型与分析程序那么简单。要想做好一个产品的市场调研。首先必须懂得如何去卖这个产品,然后从产品推向市场的各个时段所涉及的问题反向展开定性内容的设计。很多市场调查的定性内容没有从产品推广的角度去定性。而是从市场调查程序去定性,从一开始就埋下了方向错误的种子。
做任何产品,都要抓住营销本质。对于前面已提及的美容保健品的市场调查而言,只要调查好三个方面的问题就足够了。
其一,消费者购买该产品的原始诱因。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能将消费者购买某产品的原始诱因与消费需求混为一谈。很多人虽然有需求,但如果没有独特的诱因对其进行刺激,需求就不能转变为购买。如,某销售公司一位32岁的女主管,尽管平时也意识到要美容保健,但一直没有付诸行动,一位被她视为同辈人的22岁同事的一声“阿姨”称呼。却有效地打破了这种平静。使其潜在消费需求转变成实际购买行为。如果我们能准确地调研出消费者购买某类产品的原始诱因,在进行产品推广时有针对性地进行诉求。就能有效地诱发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使消费者对产品开始心动,从而将消费需求转换为消费行为。
其二,消费者达成尝试性购买的主要因素排序。在击中消费者的原始诱因之后,消费者一般会进行尝试性购买。这时就需要重点研究促使消费者达成尝试性购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达成尝试性购买的主要因素就是消费者产生原始诱因后走向商店时的一系列复杂的心路历程,包括其决策产生的过程,走向商店时所受的影响。为什么购买甲产品而不购买乙产品,这些因素影响消费者进行购买决策的重要性是如何排序的,在这些因素清晰地显现并对其重要性进行排序后。我们根据这一系列的因素。在市场推广的各环节做好相应的工作。就会使销售阻力减到最低限度,从而最大限度地促使消费者达成尝试性购买。
其三,影响消费者达成重复性购买的主要因素排序。在消费者达成尝试性购买后,并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市场获得可持续发展,是否真正的成功启动,关键还要看消费者的重复性购买。如保健品消费,从表面来看。重复性购买的主要因素肯定是产品的质量与效果,这一点根本就不需要研究。但是,很多保健品因消费者的个体差异问题。体现出来的效果各不相同,再如延缓衰老的美容保健品,究竟什么是延缓了衰老。没有明确的量化指标。究竟效果体现在什么地方?没有研究,就不会有针对性的市场手段,无法给消费者信心上的支持,也就无法有效地促使消费者达成重复性购买。所以,我们还要深层次地研究功效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并对消费者进行功效描述,除了功效之外,还有哪些辅助因素会促使消费者达成重复性购买,在这一系列因素充分研究透了之后,才能真正地为市场营销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有效地促使消费者进行重复性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