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度康复年中总结【五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7-06 10:15:03 来源:晨阳文秘网

方法:选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进入到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偏瘫患者70例,将这7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5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的35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康复年中总结【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康复年中总结【五篇】

康复年中总结范文第1篇

方法:选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进入到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偏瘫患者70例,将这7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5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的35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对观察组的3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

结果:观察组35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经过2个月的护理,显效18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51.4%,有效15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42.9%,无效2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5.7%。观察组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显效16例,占该组临床数的45.7%,有效14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40%,无效5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14.3%,对照组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5.7%。

结论:通过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有利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脑梗死偏瘫 早期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99-02

在临床医学上,脑梗死是较为常见疾病,并且由于脑梗死起病非常的突然,一大部分会导致患者出现肢体偏瘫,因此,当患者出现偏瘫的时候,做好早期的康复护理,减少患者的残疾是非常的重要的。因此,本文针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探讨,下面就进行具体的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进入到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偏瘫患者70例,将这7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5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70例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在43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岁。其中观察组35例患者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44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岁。对照组35例患者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43岁到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岁。2组患者在年龄构成和性别组成上无统计学差异,具有临床资料的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对照组的3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对观察组的3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之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下面就进行具体的介绍[1]。首先,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很多患者在得了脑梗死偏瘫之后,非常的沮丧,这是不利于患者更好的治疗和恢复的。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使患者能建立起配合治疗的信心。其次,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良姿摆放,保持各关节功能位置,为保持功能位,预防关节挛缩,在急性期即要良姿的摆放。可取仰卧位、侧卧位,侧卧应取健侧卧位为主,因躺向患侧易使患侧肢体损伤。在临床护理2个月之后,观察2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并且做好相关的记录[2]。

1.3 疗效评定指标。显效:患者瘫痪的肢体部位能够自由的活动,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劳动。有效:患者瘫痪的肢体部位可以做一些简单的伸展。无效:患者在临床护理前后无任何的变化[3]。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对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观察组35例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经过2个月的护理,显效18例,占该组临床数的51.4%,有效15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42.9%,无效2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5.7%。观察组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显效16例,占该组临床数的45.7%,有效14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40%,无效5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14.3%,对照组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5.7%。

3 讨论

在对对照组的35例患者的护理中,主要就是采用一些常规护理的方式,一般只局限于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等,并且在患者的临床恢复期纪念锻炼[4]。而对观察组的患者主要采用的是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对观察组的35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以及康复训练,并且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实时的跟踪,患者因此得到了更加全面、规范的护理,更有效的促进患者的康复[5]。

综上所述,观察组35例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5.7%。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临床结论,通过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有利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何丹.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2(14):120-121

[2] 李秀琼.中风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总结[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03(04):134-135

[3] 贾秀萍,王瑞香,黄定玉.早期康复训练配合心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04(07):145-146

康复年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疗养院;
康复病种;
效益

疗养院利用自身的技术力量和医疗设备收治康复病人,符合疗养院的业务发展方向,具有较好的发展空间。为了分析我院收治康复病人的病种情况,探讨疗养院康复科的收治对象,进一步促进疗养院康复技术持续发展,我们对2007年1~12月期间收治的康复病人的病种类别进行了系统回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12月,我院康复科共收治康复病人362名,医疗收入5722 306.69元。从病种分布上看,骨科创伤术后20例,截瘫11例,脑外伤22例,脑卒中70例,高血压病80例,冠心病40例,各类恶性肿瘤病人4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1例,颈椎病13例,其他为分散病种共54例。各病种医疗费用与其所占总费用的比例(表1),各病种病例数占同期总病例数的比例(表2),各病种治疗费与该病种总费用比例(表3)。

2 讨论

从表1、表2中可以看出我科住院病人主要为高血压病、脑卒中、恶性肿瘤、冠心病、脑外伤、骨科创伤术后、颈椎病、截瘫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病种,其余为散小病种。上述病种中,医疗收入排序依次为脑卒中、高血压病、恶性肿瘤、冠心病、脑外伤、截瘫、骨科创伤术后、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病;
各病种的治疗费比例排序依次为骨科创伤术后、腰椎间盘突出症、脑外伤、截瘫、脑卒中、颈椎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和恶性肿瘤。上述病种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脑卒中、脑外伤、截瘫、骨科创伤术后导致的功能障碍性疾病和退行性骨关节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等,第二类为老年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等,第三类为恶性肿瘤。

1)目前国内康复医学科为患者提供的治疗主要有3个方面:临床药物治疗、康复护理、康复治疗(包括理疗、体疗、作业、心理、语言、中医等)。根据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最近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的不完全统计,报道最多的是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卒中、创伤性颅脑损伤、脊髓损伤、脑瘫等,占60.6%左右,骨科康复占20%左右,其他只有18.7%。我科住院的康复病人也以神经系统疾病为主,脑卒中、脑外伤和脊髓损伤病人占总病人数的28.46%,骨科康复病人,包括骨科创伤术后、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病等占12.15%,神经系统损伤和骨科康复病人占总病人数的40.61%,医疗收入占总收入的52.84%。在临床康复治疗中,我们观察到脑卒中、脑外伤所致的偏瘫经我科综合康复治疗后,90%以上的偏瘫病人恢复了步行功能,基本上能达到生活自理。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最根本原因是脑卒中和脑外伤所致的偏瘫其本质是运动模式发生质的改变,一般经历弛缓、痉挛、共同运动、部分分离运动、分离运动、正常运动6个阶段,及时早期康复治疗可打破患者异常的运动模式,有效避免发生误用综合征和废用综合征,促进患者向下一个阶段恢复,尽早回归社会。骨科创伤术后关节活动障碍病人,经关节松解术、理疗等综合治疗后,关节活动功能也得到显著改善。上述数据表明脑卒中、脑外伤、截瘫、骨科创伤术后和退行性骨关节疾病等几类疾病康复治疗的经济效益和技术效益最好,应该是疗养院康复科主要的业务发展方向。

2)资料表明:我国人口正在迅速老龄化,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1亿,并以年均3%的速度增长,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我国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亿5千万以上;
有关材料表明,老年病患者中约有50%需要康复医学服务。我科收治的高血压病和冠心病等老年病病人占总病人数的33.15%,医疗收入占总收入的26.92%。疗养院一直从事老年病的康复疗养工作,在老年病的康复治疗方面,疗养院康复科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抢占老年病康复治疗的医疗市场,走在老年病康复治疗的前列。

康复年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康复;

知识;

行为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of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knowledge and behavior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Method:Convenience Sampling,105 patients with COPD from Guangzhou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knowledge questionnaire and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behaviors questionnaire.Result:The mean score of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knowledge was (15.32±3.86),the mean score of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behaviors was (43.01±7.01).The total score and factor scores of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knowledge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total score and factor scores of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behaviors(r=0.274-0.883,P

【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Knowledge;

Behaviors

First-author’s address:School of Nursing,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18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9.0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呼吸系统常见疾病。随着社会人口老年化,我国面临防治COPD的严重挑战。2007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和城市地区40岁以上COPD总体患病率为8.2%,男性为12.4%,女性为5.1%[1]。2007年卫生部的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十大病因中,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COPD)位于城市人口死亡原因的第4位,农村人口死亡原因的第3位[2]。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项目(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估计,2020年COPD将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3位[3]。COPD患者病情迁延,常伴有合并症,劳动和生活能力受限,严重影响了生存质量。自1981年美国胸科学会制定肺康复以来,医学领域越来越将肺康复作为COPD患者的一种有效干预手段。2014年COPD全球策略中明确指出肺康复可以改善COPD患者运动耐力,减轻呼吸困难,提高生存质量,减少急性加重次数及严重程度,改善焦虑抑郁症状[4]。但目前临床工作中往往过度关注于药物治疗,而忽略了肺康复的重要性及意义[5]。本研究调查了COPD患者的肺康复知识和行为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旨在了解COPD患者肺康复知识和行为现状,为临床医护人员制订针对性的肺康复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选取2015年3-12月广州市某两家三甲医院呼吸内科105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标准(2013年修订版)[6];
(2)意识清醒并具有一定的交流能力;
(3)愿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有精神病史;
(2)严重的心肺功能衰竭;
(3)语言沟通障碍。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一般情况调查表:该调查表为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婚姻、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吸烟状况、病程、过去一年中COPD急性加重次数等。(2)肺康复知识问卷: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研究者自行设计肺康复知识问卷,主要了解COPD患者对肺康复知识的了解程度。内容包括疾病知识(9个条目)、运动锻炼知识(5个条目)、饮食知识(3个条目)、家庭氧疗知识(3个条目)和用药知识(4个条目)。每个条目给出“对”“错”“不知道”3种选项,选择答案正确者得1分,选择错误及“不知道”者得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肺康复知识越好。经检验该问卷Cronbach’α系数为0.694。(3)肺康复行为问卷: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研究者自行设计肺康复行为问卷,主要了解COPD患者的肺康复行为。共17个条目,包括病情监测和控制(5个条目)、运动锻炼(3个条目)、饮食(3个条目)、氧疗(2个条目)、用药(4个条目)。采取Likert五级评分依次计0~4分,分别为“完全没做到”、“很少做到”、“有时做到”、“经常做到”、“完全做到”。总分0~68分,得分越高,说明肺康复行为越好。经检验该问卷Cronbach’α系数为0.761。因肺康复知识问卷和肺康复行为问卷各维度条目数不同,为使结果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在分析时采用得分指标,即各维度的实际得分/各维度可能最高得分×100%。

1.2.2 调查方法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患者,获取知情同意后,使用统一指导语向研究对象介绍本研究目的及问卷填写方法,发放调查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填写。问卷当场填写完毕后收回,及时核查。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05份,回收有效问卷105份,有效率1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及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对肺康复知识和肺康复行为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偏态分布则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

2 结果

105例患者中男79例,女26例;
年龄50~92岁,

平均(71.30±10.65)岁;
来自城市58例(55.2%);
已婚83例(79.05%);
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86例(81.9%);
家庭人均月收入

3 讨论

3.1 COPD患者肺康复知识现状 COPD患者对肺康复的认知和自我管理对于延缓疾病进展十分重要,是COPD综合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7]。调查发现,70.5%的患者未进行呼吸康复锻炼,对相关肺康复护理知识需求度较高[8-10]。本研究结果显示,COPD患者肺康复知识的总体得分指标为63.83%,处于中等水平,表明COPD患者肺康复知识缺乏,这与文献[11-14]报道结果相似。分析原因可能为:调查对象以老年人居多,平均年龄(71.30±10.65)岁,且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占81.9%),他们学习相关知识的能力较低,且获得相关知识的途径相对局限,多数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大众传媒,而大众媒体对疾病科学知识的宣传较少[15]。今后应重视COPD患者的肺康复知识宣教,加大大众媒体对疾病科学知识的宣传力度;
同时针对高龄、低文化水平的患者,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如宣传手册、讲座、移动APP等,给患者提供全面、易懂的COPD肺康复知识。

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发现,饮食知识得分指标较高为81.67%;
运动知识(包括呼吸肌功能锻炼和全身运动)和氧疗知识的得分指标较低,仅为59.80%、49.00%。条目15“家庭氧疗可改善缺氧症状,提高活动耐力”得分指标66.00%,但条目16“家庭氧疗每日最佳吸氧时间”和条目17“家庭氧疗最佳吸氧流量”的得分指标仅为43.00%、38.00%。这与陈琴等[16]的研究结果相似。患者虽然了解氧疗的重要性,但却不知如何正确使用氧气,医护人员应协助患者通过正规渠道获取正确的肺康复知识和技能,将对氧疗重要性的认知转化为正确的氧疗行为。

3.2 COPD患者肺康复行为现状 肺康复执行情况的评分采取Likert五级评分,从“完全没做到”、“很少做到”、“有时做到”、“经常做到”、“完全做到”,本研究结果显示COPD患者肺康复行为的总体得分指标为63.25%,表明COPD患者的肺康复行为执行情况总体上处于“有时做到”。

在肺康复行为各维度中,患者在用药安全和病情监测与控制方面行为执行情况得分最高,这可能与调查对象以老年人居多,且已婚83例(79.05%),配偶和/或子女在督促患者安全用药和病情监测与控制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患者在运动锻炼和家庭氧疗的得分指标仅为57.50%、45.00%,表明在运动锻炼和家庭氧疗方面行为执行情况处于“很少做到”与“有时做到”之间,此结果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贾秀芬等[12]的研究结果显示呼吸功能锻炼行为是受访的COPD患者执行力最差的健康行为。运动锻炼,包括全身运动和呼吸肌功能锻炼。其中,全身运动包括步行、登楼梯、踏车等,呼吸肌功能锻炼包括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运动锻炼是肺康复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和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长期家庭氧疗是指患者脱离医院环境后返回家庭而施行的氧疗。其目的是改善低氧血症,维持重要器官的功能,保证周围组织的氧气供应。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长期家庭氧疗,可以提高有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生存率,对血流动力学、运动耐力、肺生理和精神状态都会产生有益的影响。本研究中调查对象的运动锻炼、家庭氧疗行为得分较差,原因可能是:(1)缺乏对COPD运动锻炼、家庭氧疗的正确认识。根据知信行理论,知识是建立积极的健康信念、态度,进而改变行为的基础。本研究对COPD患者的肺康复知识的调查结果显示,患者的运动锻炼、家庭氧疗维度的得分指标较其他维度低。(2)患者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初中及以下86例,占81.90%),学习肺康复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能力相对较低。(3)患者的家庭人均月收入较低(

3.3 COPD患者肺康复知识与行为的相关性 个体的活动是认知、行为、环境三者组成的动态系统[17],患者的认知影响其行为的形成。本研究结果显示,COPD患者的肺康复知识总分和各维度与肺康复行为总分和各维度总体上呈现中度以上的正相关,具有较好肺康复知识的患者,其执行肺康复的行为较好。因此,要改善COPD患者肺康复行为执行情况,首先要考虑通过各种途径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肺康复知识水平,从而达到改善其肺康复行为,减轻症状,提高耐力,减少未来急性加重的风险,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从肺康复知识和行为各维度得分指标来看,在饮食营养、运动锻炼、家庭氧疗方面,知识水平优于行为,表明患者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但行为的执行情况不容乐观,说明在影响个体执行肺康复行为的过程中,除了肺康复知识因素外,还存在其他重要的中间变量,如患者的健康信念、自我效能、家属的行为等[18-19]。知信行理论强调,知识是行为改变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只有当知识上升至信念层面,激发患者自身改变的动机及潜能时,患者才会改变不当行为[20]。因此,在实施肺康复干预的过程中,除了关注患者的肺康复知识,还应关注其信念、自我效能等其他影响行为的因素。在用药、病情监测与控制方面,患者的行为优于知识,可能是患者的照顾者在督促提醒患者安全用药和协助患者进行病情监测与控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COPD患者肺康复相关知识缺乏,肺康复行为执行情况不佳,特别是呼吸功能锻炼、运动锻炼、家庭氧疗方面。COPD患者肺康复知识和肺康复行为存在相关性,但两者之间也存在其他重要的中间变量。研究结果提示医护人员应重视COPD患者的肺康复知识宣教,有针对性的采取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并将重点放在呼吸功能锻炼、运动锻炼、氧疗方面。同时,应重视知识与行为之间中间变量的影响作用,通过改变中间变量,改变患者的信念,提高患者的自信心,从而将知识对行为的影响作用最大化。此外,照顾者在患者的肺康复行为执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施肺康复干预的过程中,不仅提供给患者相关的知识,也需要对照顾者实施健康教育,建立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家属与患者、患者与患者、专家与患者等之间的协同作用,改变患者的信念、提高其信心,进而改善其行为。

参考文献

[1] Zhong N,Wang C,Yao W,et al.Prevalenc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a large,population-based survey[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7,176(8):753-76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7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

[3] Mammen M J,Sethi S.Macrolide therapy for the prevention of acute exacerbations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Pol Arch Med Wewn,2012,122(1/2):54-59.

[4] GOLD Executive Committee.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management,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Revised 2014)

[5]李丽蓉,傅桂芬,胡琼燕,等.PDCA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4,35(1):157-159.

[6]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1-10.

[7]陈奎利,侯刚,王秋月,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认知状况206例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32(11):883-884.

[8]陈亚红,姚婉贞,康健,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状况与自我认知的多中心调查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0,33(10):750-753.

[9]刘宝凤.某社区COPD患者生活质量及健康知识需求情况问卷调查[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2):54-55.

[10]吴娟.健康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35(23):3767-3769.

[11]韩燕霞,钮美娥,汪小华,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知识水平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J].护理杂志,2012,29(4A):12-14.

[12]贾秀芬,王君俏,杨雅,等.社区COPD患者家庭疾病管理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4,29(19):11-14.

[13]钮美娥,钱红英,刘慧,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J].护理杂志,2010,27(11B):1699-1700,1739.

[14]孟俊峰.昆明市城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认知情况调查[D].昆明:昆明医学院,2012.

[15]王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16]陈琴,姜小鹰,房晓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照顾认知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2):234-238.

[17] Marks R,Allegrante J P,Lorig K.A review and synthesis of research evidence for self-efficacy-enhancing interventions for reducing chronic disability:
Implications for health education practice(partⅡ) [J]. Health Promot Pract,2005,6(2):148-156.

[18]康小文,孔凡武,吴晓梅.间接行为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8):3367-3369.

[19]高欢玲,张金梅,刘爱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疾病认知、自我效能和健康行为的相关性[J].护理研究,2013,27(12):4116-4118.

康复年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儿童孤独症;
康复训练;
针刺疗法;
疗效;
自闭量表评分

孤独症又名自闭症,患儿多在3岁之前发病,发病后多出现语言障碍、行为障碍、情感障碍,于社交和行为上出现异常。目前,临床尚无治疗孤独症的特效药物,多以康复训练来改善患儿的病情。然而,此疗法始终疗效有限,需要结合其他疗法进行治疗。本文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孤独症患儿,试探究加行针刺疗法给康复训练疗效带来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孤独症患儿70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为患儿分组:仅接受康复训练的35例患儿归入对照组,康复训练+针刺治疗的35例患儿归入研究组。对比患儿资料:研究组:男21例,女14例;
年龄最小4岁,最大12岁,平均(8.34±1.22)岁;
病程1~7年,平均(4.44±0.35)年。对照组:男22例,女13例;
年龄最小4岁,最大11岁,平均(8.26±1.18)岁;
病程0.5~7年,平均(4.21±0.17)年。两组患儿就年龄、病程、性别等基线资料而言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行统计学对比。1.2方法对照组接受康复训练,医护人员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其个体特征的康复训练计划,对其行为进行矫正,对其语言能力进行训练,对其情感进行培养,并给予其引导式教育,每日1次,每次45分钟,治疗期间共进行90次康复训练。研究组除了接受康复训练,另进行头穴针刺治疗,取毫针(直径0.3mm、长25mm)并进行消毒,以15°角度斜向进针15mm左右,直至进入帽状腱膜下,留针半小时。针刺穴位有:本神、神门、神庭、四神聪、头维、百会;
手法为捻转补泻法。同样为每日1次。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与CARS评分,其中CARS评分的高低与孤独症的轻重呈正相关联系;
而疗效取决于C-PEP量表的发展总分变化,具体为:(1)显效:发展总分提高了16分以上;
(2)有效:发展总分提高了8~15分;
(3)无效:发展总分提高了8分以下[1]。总有效率即有效率、显效率之和。1.4统计学方法参与研究的患儿其临床数据均行软件包——SPSS17.0检验。计数资料行(n,%)表示,行卡方值检验。计量资料行(x±s)表示,行t值检验。两组实验所得数据经统计计算为P<0.05,则表明分组效果具有明显差异。

2结果

2.1疗效见表1,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x2=5.081,P=0.024<0.05)。2.2自闭量表评分见表2,两组患儿治疗前在评分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评分显著下降,对照组评分虽有所下降但不明显,两组对比,统计学有差异(P<0.05)。

3讨论

孤独症是一种精神心理疾病,在现代社会中有着越来越高的发病率,目前人们对此病的发病机制尚无明确认识,大多认为是遗传、免疫功能异常、认知缺陷、大脑存在器质性损伤以及神经内分泌与神经递质异常等因素所致[2]。正是由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导致孤独症缺乏针对性的治疗手段,人们只能通过给予康复训练来进行患儿语言能力、感觉能力的培养与异常行为的纠正。但是这种治疗方法需要耗费漫长的时间,患儿恢复非常慢,且恢复效果不甚理想。对此,笔者尝试从中医角度进行治疗。由于孤独症可归属到“痴证”和“五迟”的中医学范畴,因此可以针对孤独症儿童“先天胎禀不足”、“髓海空虚”、“后天失养”等病理进行治疗——针刺百会穴来调理髓海,针刺四神聪来进行协同治疗,针刺本神穴、神门穴、神庭穴、头维穴来宁心安神醒脑,通过刺激穴位来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恢复脑神经细胞的供养,恢复大脑皮层的正常功能[3]。见结果,研究组在疗效上高达97.14%,在CARS评分上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正是因为针刺可以有效提高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康复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孤独症儿童的异常行为、性格、精神状态,给予其针刺治疗则可以进一步提升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效果,影响可谓是非常积极。

参考文献

[1]熊宇航.头穴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度儿童自闭症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06):95-96.

[2]李轶雯,张嵘.针刺治疗儿童孤独症研究进展[J].针刺研究,2012,37(03):242-246.

康复年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病程阶段;
健康教育

【摘要】 目的  探讨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不同病程治疗阶段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

方法  将164例女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按治疗进程的不同分为住院初期、症状控制期和疾病恢复期三个阶段,采用精神科标准健康教育计划表实施健康教育并进行效果评价。

结果  在疾病的不同治疗阶段,患者自知力恢复程度的不同,对健康教育内容的了解差异有极显著性(χ2=40.66,P<0.01)。

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病程的治疗阶段实施相应的健康教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病程阶段;
健康教育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期自知力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往往否认自己有病,不愿意住院治疗。为了使其配合治疗,本文将164例女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分为住院初期、症状控制期和疾病恢复期3个阶段进行健康教育。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病例为2004年6月~2005年3月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住院的进行健康教育的208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2)住院时间≥2mo;
(3)疗效达临床显著进步;
(4)小学以上文化程度;
(5)排除严重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药物滥用、妊娠、哺乳妇女及药物过敏者。符合入组条件的共164例。年龄15~64a,其中≤20a者29例,21~30a者66例,31~40a者36例,41~50a者25例,≥51a者8例,平均年龄30.8±9.6a;
文化程度:大专以上4例,中专和高中44例,初中69例,小学47例;
职业:干部20例,农民99例,工人18例,学生12例,自由职业者15例;
住院时间30~116d,平均46.2±24.1d。

1.2 方法  (1)按治疗进程分为住院初期、症状控制期和疾病恢复期(入院后至主要治疗药物剂量增加阶段为住院初期;
药量维持阶段为症状控制期;
药量减少阶段为疾病恢复期)。(2)由护士长制订计划,护理组长负责,护理人员参与。根据不同阶段向患者进行入院、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药物知识、睡眠、检查、饮食、心理治疗、出院等方面的介绍和指导。以计划性教育(群体性教育)和随机性教育(个体性教育)相结合,通过语言教育和书面教育等,将与健康有关的知识介绍给患者。(3)让患者复述应知道的健康教育内容,每一大项内容回答正确达到≥50%者为知晓,<50%为不知晓。统计每一大项知晓的总例数,以百分比表示。(4)所有数据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不同病程阶段健康教育结果比较,见表1。

   

表1显示,住院初期患者对入院介绍回答正确率最高为21.95%,总知晓率为9.15%;
症状控制期患者对用药注意事项,检查目的、方法,心理卫生知识,饮食注意事项4项回答正确率均>50%,总知晓率为41.57%;
在疾病恢复期患者对11项健康教育内容的正确回答率均>50%,总知晓率平均为80.15%。3个不同病程阶段对健康教育内容的了解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χ2=40.66,P<0.01)。

表1  不同病程阶段患者健康教育结果比较(略)

注:3组比较,χ2=40.66,P<0.005

2.2 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年龄段健康教育的比较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在3个不同病程阶段总知晓率明显高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分别为132例次(91.67%)和62例次(75.29%),差异有极显著性(χ2=17.13,P<0.01);
在不同年龄段中,≤40a组和≥41a组在3个不同疾病阶段的总知晓率分别为8372%(329例)和65.66%(65例),差异有极显著性(χ2=16.17,P<0.01)。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过程,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和促进人体的健康[1]。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初期,除了认知功能损害外,还伴随着思维和行为的紊乱,即对自身疾病缺乏认识,不愿接受治疗。住院初期的患者,除了"入院介绍"一项知晓的比例稍高一些,由于受病态的影响,对其他的健康教育内容的总体知晓率仅达到9.15%。通过治疗,随着疾病的好转,其自知力也逐步恢复,当其处在症状控制期时,患者对用药注意事项,检查目的、方法和心理卫生知识,饮食注意事项等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因而对这部分内容知晓的比例均>50%。当患者处在疾病恢复期时,患者对所接受的健康教育内容总知晓率达到了80.15%,提示患者在疾病恢复阶段,其认知能力、自知力、记忆和注意力等均在逐步恢复,健康教育的力度和频度应重点放在这一时期。

健康教育要求护士对病人所传递的信息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和适用性,才能提高患者的兴趣[2]。同时,本研究提示: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不但要注意患者的不同病程阶段,还要考虑患者的文化背景年龄层次等个体接受能力的差异。所以在健康教育过程中,除了群体性教育外,还应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因人因时而宜,随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至于健康教育内容的设置和所需时间的分配等对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作对比研究。

参考文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