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研究人员已经绘画出了物联网与物流业联合发展的蓝图,在这幅蓝图上,物流管理人员可以进行智能定位选择得出最佳运输线路,虽然理想很美好,但在实际的物联网信息技术借助过程中仍旧存在很多制约因素,阻碍物联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流信息技术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物流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相关研究人员已经绘画出了物联网与物流业联合发展的蓝图,在这幅蓝图上,物流管理人员可以进行智能定位选择得出最佳运输线路,虽然理想很美好,但在实际的物联网信息技术借助过程中仍旧存在很多制约因素,阻碍物联网的真正普及。在物联网技术借助过程中主要的制约因素有三个。第一个制约因素是个性因素。物流业是服务内容较多的行业之一,在很多领域,其应用要求都是比较严格的,而物联网信息技术具有通用性特点。因此必须提高物联网信息技术运用个性化。第二个制约因素是成本因素。物流行业经济利润相对来说不太高,因此在借用物联网信息技术的时候,其难度是比较大的。由于物流业经济效益降低,就会增加一部分成本,如果不是客户需求很大的话,企业是不会进行该技术应用的。因此,在当前的物流行业当中,只有那些经济利润较高的行业才会应用物联网信息技术。第三个制约因素是标准因素。目前在物联网信息技术应用当中,还存在应用标准不完善的问题。比如物流网信息技术当中的条形码技术,其应用标准要求比较严格,但该技术标准的推广范围并不广泛,这样就会大大增加应用成本和费用,也会阻碍物流业和物联网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
二、物联网信息技术在物流业当中的具体运用
随着物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流管理已经离不开物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物联网信息技术管理也已经成为物流管理当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在物流产品运输管理方面,物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作用是比较大的。运用物联网信息技术可以落实商品信息掌控工作和后期情况追踪工作,保证商品及时运输到目的地。在产品运输过程中,运用物联网信息技术可以进行产品准确定位和追踪,及时把产品运输相关信息反馈给客户,让客户了解产品运输所在地点,满足客户的各项需求,给客户留下很好的印象。在产品储存当中,运用物联网信息技术可以进行成本和费用节约,产品储存过程是比较复杂的,运输时间也是比较长的,很可能会出现产品变质或者破损等问题,给企业和客户都带来一定的影响。而运用物联网信息技术可以及时掌握产品基本情况,反映出产品储存和运输相关数据,使得企业根据产品性质选择科学合理的储存方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延长产品寿命,不仅节约了成本和能源,还促进了物流业经济发展。另外在物流业内部管理当中,物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也是比较显著的。要想发展好物流行业,是需要多方面资源的。物流行业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是息息相关的,只有在提高产品运输速度的基础上保障产品质量,才能赢得客户的一致好评,因此,必须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而运用物联网信息技术,就可以定时进行物流工作情况监控,时刻掌握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增强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感,还可以进行交流平台设立和机构设立,大大完善物流管理系统,在节约工作成本的基础上节约了工作时间,最终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三、物流业借力物联网信息技术的方法研究
相关研究人员认为,在物联网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当中,物流领域是比较主要的。物流业要想借力物联网信息技术,必须落实各项基础工作。所以,只有进行标准化和科学化的物流建设,才能避免物流标准和物联网标准无法对接等问题出现,最终推动物联网标准化经济可持续发展。
1.加大关注度和宣传力度
在当前物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期,物流业借力物联网信息技术是十分可行的。一方面,通过借力物联网信息技术,可以大大降低物流业运输等成本,促进物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通过借力物联网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物流业和物联网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在物联网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形势下,物流业的发展空间也会变得越来越宽广。从业内相关人员观点可看出,导致物流业借力物联网信息技术问题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政府和相关部门重视度不足,因此必须加大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及企业对借力物联网信息技术的关注力度,而物流行业是应用物联网信息技术的主体,更应该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要加大物联网信息技术与物流业相关内容宣传力度。
2.根据自身情况寻找重要突破口
要想实现物流业和物联网的联合应用,必须找到重要突破口。相关研究人员认为,在当前物联网应用的物流范围内,托盘与集装箱是两大应用成果,也是物流业与物联网联合应用的主要突破口。针对托盘来说,它具有物流范围广的特点,一旦进行电子标签应用的话,必须严格按照托盘使用标准来进行相关数据计算,这样才能及时完成相关数据采集,才能提高数据传输效率。电子标签可以应用在物品流通当中,也可以应用在数据传输当中。另外在集装箱工作中也有类似的应用。
3.搭建物联网信息示范平台
在借力物联网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专项致力于技术推广和问题解决的企业会增加,这些企业必须通过实际案例经验总结进行相关问题解决。在物联网信息技术推广过程中,必须满足各个领域的应用需求和个性化需求,进行个性化的问题解决。因此,地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进行物联网信息示范平台搭建,帮助物流业建立起带有数字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的物联网管理系统,形成比较完善的信息点物联网络。物流业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解决各项信息化和智能化问题,最终实现物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提高物流业经济效益。在全新的物流业管理体系下,物流业应当把完善智能可追溯性的网络管理系统,还要形成可视化的物流管理网络,实现产品智能配送目标,还要建立物流产品配送中心,实现产品配送的全自动化,最终形成智能物流信息平台。
四、结语
物流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本文将企业从购买原材料、组织生产等,一直到最终销售给客户的一系列过程定义为企业物流,根据这一系列过程将物流管理划分为若干子系统;
并从物流整体角度分析了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关系,以及各个子系统间的数据交换过程.合理处理这些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企业提高竞争力,获得更多的收益。
【论文关键词】 物流;
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系统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在经济一体化、经营国际化的总体趋势下,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营活动变得越来越复杂,如何协调好企业复杂的经营活动,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则是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用系统的观点去思考、解决问题能够使决策者更全面的认识问题,理清整体结构,抓住重点,从而做出正确而持续有效的决策。系统思考的最大好处就在于能帮助决策者在复杂的情况下,从各种可行的方案中,寻找到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因此,管理者开始重视以系统的观点来组织企业的经营活动,通过前向一体化与后向一体化,以有效协调与供货商及客户之间的关系。其实企业内部的物流活动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方面,有效协调企业内部各系统之间的关系,对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物流管理及物流管理系统 1.物流及企业物流管理 企业物流可以定义为企业从订购原材料,一直到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或第三方物流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企业物流管理是管理者对企业各个物流活动,以及物流过程中的整体计划、决策、实施、控制等的管理活动,是对企业从采购原材料、经过加工处理到销售给分销商或第三方物流、消费者的整个过程的管理活动。
2.企业物流管理系统 企业物流活动有运输、库存管理、装卸搬运、生产、包装、配送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用料控制等。装卸搬运也称为物料搬运,物流的各个主要环节和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都要依赖装卸搬运活动进行衔接。用料控制主要是为了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材料使用情况,是生产部门与库存管理部门之间的衔接。
根据企业具体的物流活动可以将其物流管理系统划分为若干子系统,在各个子系统的计划执行过程中,由于实施人员的理解误差可能造成实际行动偏离计划,或是由于企业外部环境的各个因素发生变化,使得企业必须及时变更原来的计划,这就需要企业有监督控制部门对企业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对各种情况的变化及时反应,以保证企业物流管理目标的实现。
另外,为了便于物流管理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及数据交换,企业还应设置物流管理信息子系统。
所以,企业物流管理系统可以具体分解为如下子系统;
计划分析子系统、采购子系统、运输子系统、生产管理子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库存管理子系统、客户服务子系统、监督控制子系统。
企业物流管理系统的结构如图1。
企业物流管理系统过程如图2。
(1)计划分析子系统根据销售子系统及客户服务子系统提供的市场需求情况,以及生产子系统提供的本企业的生产能力等资料,制定企业生产计划;
(2)采购子系统根据生产计划以及库存管理子系统反馈的库存情况及时采购材料以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3)运输子系统则根据祠料采购子系统提供的采购情况、产品销售子系统提供的产品销售情况以及客户服务子系统提供的信息严格部署自己的运输计划,以保证材料以及产品能准时到达,提高效率,优化企业客户服务;
(4)库存管理子系统根据运输子系统提供的材料及产品的入库。出库情况,生产子系统提供的产品生产情况以及销售子系统提供的产品销售情况管理库存;
(5)生产子系统按照生产计划组织安排生产;
(6)销售子系统根据生产子系统提供的生产情况和库存管理子系统提供的产品库存情况制定产品的销售计划,销售产品,以及处理与销售产品相关的其他事务;
(7)客户服务子系统根据企业的销售情况提供客户服务。
以上各个子系统之间信息的交换都通过物流管理信息子系统,企业通过网络将各个子系统的情况及时反映到所需信息的其他子系统,使其他子系统能根据所需信息及时做出自己的决策,并快速行动,从而保证整个物流管理活动的效率,这是整个物流管理活动中比较关键的一点。物流管理是将企业的整个物流活
物流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信息技术;问题解决策略
“物流信息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型、应用型课程,以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为核心[1],课程涉及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条码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电子数据交换(EDI)、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课程的能力目标:物流信息采集与处理能力、自学能力、物流信息化技术手段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对新技术有良好的自学、钻研精神、团队合作精神。长期以来,对物流信息技术教学的概念、结构、特点缺乏完整而准确的论述,对物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本质、构成及其形成发展规律的研究,对影响物流信息技术应用问题的因素等诸多问题的理论研究薄弱。为了使物流信息技术应用问题教育卓有成效,我们期望能从物流信息技术教育心理学角度研究学生解决物流信息技术应用问题的心理过程,形成物流信息技术应用问题的理论以指导实践。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加涅提出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系统阐述了学习论的新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新的教学论,这一理论在现代科学心理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实践中有着重大的影响,对指导当今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具有实际意义。物流空间广泛,信息发生源多、信息量大,对信息进行加工时,按加工程度不同可对信息分成原始信息和加工信息两类。原始信息是加工信息可靠性的保证,加工信息是对原始信息的提炼、简化和综合。
1理论基础
认知心理学又叫“信息加工心理学”,认知(Cognition)是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概念,认知心理学认为,认知是在一定心理结构中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一般地,认知心理学研究各种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采用的是信息加工观点和模型,其实质是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最典型的信息加工模式是加涅的学习模该模型比较完整地描述了有机体内的信息加工过程,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①注意刺激阶段。当信号刺激人的感觉器官引起人的注意而被感觉登记时,人体内的信息加工系统就开始运作,并且在感觉登记阶段就开始对刺激信号进行筛选,以保证一定数量的信息迅速进入短时记忆。②信息编码阶段。就是对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组织,将大脑中储存的原有信息结构重组或改建。短时记忆加工信息的能量非常有限,但如果把信息组织成有意义的组块,则能增加信息的摄取量并增强记忆保持。③储存信息阶段。将信息以某种方式储存到长时记忆中,以便日后提取。④提取信息阶段。即回忆和再现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的过程,提取线索与长时记忆中信息距离越近,形成模式匹配,就越易于提取[3]。
2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形式单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现有的专业教材中很少涉及前沿技术问题[4]、实践教学设备匮乏、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足。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物流信息技术知识的传授,往往要求学生对教的适应,而忽视教对学的适应,不愿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以适应那些不能按自己教学方法进行学习的学生,很少考虑学生的认知风格。而学生由于不了解自己在物流信息技术学习方面的认知风格,学习兴趣不浓厚,被动地接受物流信息技术知识。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传统意义上的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强调知识的被动灌输,已经制约了学生物流信息技术学习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认知理论正是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信息加工的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指导教师改进教学。因此,研究如何针对学生的认知风格,采取相应的物流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是素质教育对物流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从近年来的研究现状看,物流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研究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研究深度不够,而且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研究、轻应用的现象;二是关注教师物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较少。关于教师物流信息技术能力的研究尽管有人进行过许多探讨,但也只是揭示出有些教师对物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重视不够,即使想为他们提供提高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意识的做法,也只是原则性的,并没有给他们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法;三是对物流信息技术的价值认识不足。用物流信息技术的意识差,物流信息技术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3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
调整教与学的关系,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的能力。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调整老师教与学生练的关系,改变学生在学校里没有机会练习与应用所学理论知识的现状。现行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的恰恰就是应用能力。改进教学内容。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改进教学方式与手段,辅以任务驱动教学,实现工学结合的教与学。结合学生的专业基础与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选择如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5]等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改进实践教学模式,将课堂理论教学、企业现场教学、实训基地实际操作、全部贯穿于教学之中。改变传统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体系偏重基础知识教学和高深理论的传授的旧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根本目的在于改变过去那种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培养和树立其提出问题的质疑精神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实务性的课程,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产学研结合也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要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4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
加涅的认知学习理论得到了很多教师和学习者的认同。加涅注重教学事件对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的影响,特别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正因为如此,人们把加涅的模式,称为指导教学的模式。认知心理学表明,老师通过一些适当的刺激,使学生可以存储在“长期记忆”,回忆起“短时记忆”的相关信息,学习者利用现有知识和经验感知的新信息、新材料,通过分类、交感性,类比和其他处理活动掌握材料和内在的本质联系的意义将有助于增进了解,确保记住的效果。通过预审查或讨论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可以促进新旧知识的记忆,从而提高未来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简而言之,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新的信息,整合旧的信息,通过新旧信息的交互和相互约束,来更新自己的信息存储能力的过程,并形成自己的知识处理系统。
5有效的信息获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问题解决早就得到心理学的重视和研究,问题解决的过程是顿悟过程而非盲目试误。这两个传统的理论都未能成功地解释整个问题解决过程[6]。美国信息加工心理学创始人A.纽厄尔和H.A.西蒙在研究人类问题解决时认为,对人类问题解决的研究,不仅要考察问题解决者实际的、外显的行为,而且要考察问题解决者在头脑中考虑的那些可能的、内隐的行为。即是说,对人类问题解决的研究,必需考察问题解决者的问题解决活动在其中发生和进行的内部空间。他们把这种内部的空间称作“问题空间”。问题空间是问题解决者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一个问题一般有三个方面来定义: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和操作。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理论认为,问题解决是对问题空间进行搜索,一个问题解决者对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穿越其问题空间搜索一条通往问题目标状态的路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策略的引导。问题解决理论客观地分析了人在获取信息及提取信息的过程。依据问题解决理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须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信息加工和实现信息的有效提取。加涅学习理论的最大优点是注重应用,把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也是他对教育技术学的突出贡献。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只有在应用于各种情况才是有意义的,信息技术应用问题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信息技术应用问题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思想、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意识。
6结论
没有理论指导的应用性是不成功的,加涅的学习理论对改善教育教学效果具有普遍的实用价值,比较符合信息技术学习和教学的实际。教师在信息技术的学习指导中融入加涅的学习理论,逐渐培养和发展学生加工信息、获取信息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依据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与要求,本文分析了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基于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改进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正确、恰当地把信息加工理论应用于指导课堂教学当中,对提高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将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信息加工模式、问题解决理论的局限性,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只可以参考、借鉴,不能简单地生搬硬套,否则,会失去教学活动的意义,背离教学改革的初衷。
作者:亓呈明 胡立栓 王育平 单位:北京联合大学
[参考文献]
[1]王道平,王煦.现代物流信息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Robert.M.Gagné,LeslieJ.Briggs,Walter.w.Wager,PrinciplesofinstructionalDesign(3rded),Holt,RinehartandWinston,lnc,1988.
[3]Robert.M.Gagné,L.T.Briggs,PrinciplesofInstructionalDesign.1979.
[4]姜显亮.提高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创新性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物流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物理;
教学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的普及,课堂教学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突破时空限制的优势,创设物理情境及实验情境、实现现实生活与物理知识学习的对接、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优势互补来优化课堂教学等,都是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研究的重点。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研究的现状
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研究方面,许多国家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研究,并取得了不菲的成果。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结合研究的国家,早在1989 年,美国科学促进会就已经意识到信息技术在教育方面的巨大的发展前景,并由此提出了将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整合的“2061”计划,旨在提升美国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其别提出要将信息技术和其它学科进行充分的结合。
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的发展研究大致可分为CAI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两个阶段。前者指的是计算机辅助下的各类教学活动,是一种通过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进程的安排、并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综合应用超文本、多媒体、人工智能和知识库等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单一、片面的不足,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个人化学习环境,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进而实现了最优化的教学目标。后者指的信息技术不再仅局限于计算机技术本身,还包括了网络、远程教育、虚拟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同时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关系也从之前的辅助关系转变为整合关系,关注的范围从单一的课程教学扩展到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的整个学习过程。
在我国,尽管信息技术和教育结合的研究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却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国内的研究始于上世纪 90 年代初,在上世纪 90年代末,国家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的相关专家首次提出了“课程整合”的提议,并成立相关的研究组织。
初中物理课程的学习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即新课程基本理念中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通过探索和观察物理现象,揭示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到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去。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能够为探究教学过程中提供大量有效的信息,创设各种必要的情境,帮助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学效率。
二、基于初中物理课程实践的信息技术的应用
1.利用信息技术引入和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概念指的是反映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惯性,是物理事实的抽象概括。物理概念不仅是基础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通过信息技术,引入和创设物理概念的情景,帮助学生建立认知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在讲授“电流的形成”时,因为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仅靠想象难以在脑中建立电流这一概念的思维模型及形成的过程。通过借助多媒体课件,使用动画的形式模拟出电流的形成,并与水流的形成进行类比,同时将“短暂电流的形成过程”与“短暂水流的形成过程”进行类比,将“持续电流的形成过程”与“持续水流的形成过程”进行类比,变抽象概念为直观动画,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这一知识点,教学过程生动形象,又揭示物理本质,提高了教学效率。
2.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和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具有逼真模拟的功能,能够通过二维、三维动画将一些不易观察清楚的、难于操作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直接呈现的实验内容以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弥补了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带来的不良结果。
3.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物理实验,提高学生实验实践能力
在传统的理科实验室,为防止由于实验操作不当造成的各种危险和实验仪器的损失,大多数学校的实验室对学生进行了诸多的限制;
有时由于实验条件的制约,实验结果甚至和理论不一致,造成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学习的困扰。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和演示物理实验操作,如分组实验操作模拟、实验错误操作模拟以及物理过程短状态、变化快的现象模拟等,不仅可以弥补传统实验室的不足之处,还可以让物理实验更形象逼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的意义
1.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调整学生学习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运用多种现代化手段对物理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可以使一些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到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更生动形象地显示出来。这一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让学生可以更全面的参与到实验中去。从而使模糊的物理概念清晰化、抽象的物理内容形象化、复杂的物理理论简单化,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印象,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2.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通过信息技术传递教学信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学生不但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能用手参与操作,这样多种感官的同时参与可以刺激学生获取更多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更有效。信息和知识密切相关,获取大量的信息就意味着掌握大量的知识。
3.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促进初中物理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好更多地接受信息,实现使学生参与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在认知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实现网络模拟物理实验与实物物理实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利用多媒体还有利于教师将采集的物理数据快速处理并将结果以图形或动态图画表示出来,节省实验数据处理的时间,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简述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现状、应用及意义,从而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效率中的积极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也是根据初中物理学科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物理中的抽象知识进行具体化,从而降低了传统初中物理教学的难度,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升了初中物理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和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
物流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EPC 物联网 电子商务物流
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等新技术的推动下,一种能够实现人与人、人与机器、人与物乃至物与物之间直接沟通的全新网络构架―物联网正日渐清晰。物联网的核心―EPC技术逐渐成为企业进入E时代的桥梁。它的不断发展及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对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EPC物联网技术概述
1.EPC的定义
EPC的全称是Electronic Product Code,中文名称是电子产品码。EPC概念最初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教授提出的,它克服了条形码无法识别单品、只能接触识别、易破损丢失信息等缺点。继而几所世界著名大学联合成立Auto-ID中心,提出了EPC全球系统的构想,该系统以EPC代码为索引,运用RFID技术依托Internet互联网技术实现对单品的惟一标识和跟踪。
2.EPC网络系统组成及作用
一个完整的EPC工作系统由EPC标签、识读器、Savant服务器、Internet、ONS(对象名称解析服务)服务器、PML(实体标记语言)服务器以及众多的数据库组成。
在由EPC标签、解读器、savant服务器、Internet、ONS服务器、PML服务器及众多数据库组成的EPC网络结构当中解读器读出的EPC只是一个信息参考,该信息经过网络传到ONS服务器找到该EPC对应的IP地址并获取该地址中存放的相关的物品信息。而采用分布式Savant软件系统处理和管理由解读器读取的一连串EPC信息Savant将EPC传给ONS,ONS指示Savant一个保存着产品文件的PML服务器查找该文件可由Savant复制,因而文件中的产品信息就能传到供应链上。
二、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电子商务物流虽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起步晚,在基础设施、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远不能适应电子商务的要求,其发展过程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物流基础设施差
物流基础设施是进行物流作业的基本条件与物质基础,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物流作业的效率与作业成本。目前我国的物流设施依然较陈旧,运输设施的区域布局不尽合理,主要运输通道供需矛盾依然突出,物流网点没有统一布局,难以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
2.理论研究滞后,物流技术还比较落后
尽管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引进了物流概念,但是我们对电子商务物流的研究相对落后。而如今出现的许多物流新理论、新概念、新技术,我国物流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还刚刚接触,对于集成化供应链管理、自动化立体仓库、全自动分拣系统、JIT等电子商务物流新理论新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消化和吸收。
3.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各类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程度还不高,物流信息管理尚未实现自动化,信息资源的利用尚未实现跨部门、跨行业整合,政府缺乏规划引导和扶持,对物流标准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导致我国的大多数物流企业的经营与服务水平不高。
4.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低,难以形成规模化和专业化优势
目前我国物流配送模式中,自营物流的占大多数,这种自营物流基本处于小规模、作坊式的方式,根本不具有规模化优势,不能满足客户对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的要求。
5.电子商务物流教育落后,专业人才缺乏
我国目前的物流从业人员接受物流知识系统教育的程度偏低,素质相对较低,他们无论是从年龄结构还是专业知识结构上都不符合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要求,电子商务物流人才的短缺已经严重阻碍了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
三、EPC物联网技术对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作用
EPC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及不断发展将为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其对于电子商务物流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物流服务质量的提升
EPC物联网通过对包裹进行统一的EPC编码,并在包裹中嵌入EPC标签,在物流途中通过RFID技术读取EPC编码信息,并传输到处理中心供企业和消费者查询,实现对物流过程的实时监控。这样就能有效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
2.基于RFID的EPC物联网技术有助于完善产品质量监控
基于RFID的EPC物联网技术从产品生产(甚至是原材料生产)开始,就在产品中嵌入EPC标签,记录产品生产、包装、存储、配送的整个流通过程。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只要根据卖家所提供的产品EPC标签,就可以查询到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再到销售的整个过程及相关的信息,从而决定是否购买。
3.有利于改进物流技术水平,发挥规模化优势
EPC物联网技术通过自动化增加生产力并限制人工干涉,避免人为错误;取得即时的供应链动态资料,实现供应链之完全可视化.加速物流的运送并改善对运送的掌握;减少多余的资料录入,并且提高资料的正确性。这将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物流企业间信息的周转费用,增大配送中心的吞吐量,发挥规模化优势。
4.有利于优化供应链,改善供应链管理
通过物联网,企业可以实现对每一件产品的实时监控,对物流体系进行管理,不仅可对产品在供应链中的流通过程进行监督和信息共享,还可对产品在供应链各阶段的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通过对产品当前的信息进行预测,估计出未来的趋势或意外发生的概率,从而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或预警,极大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加快了企业的反应速度。
四、结语
总之,随着RFID及EPC技术不断成熟、应用成本(单品价格、实施费用等)逐步降低、标准逐步统一及数字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深入。EPC物联网技术将为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师启娟 于天一:基于RFID的EPC新技术引领供应链发展[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