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教育孩子好方法【五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3-07-06 12:15:08 来源:晨阳文秘网

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家长就必须要学习教育孩子的知识,真正懂得如何去教育孩子。也就是说,父母应当有正确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很强的教育能力。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孩子都是第一次,缺乏经验。因此,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孩子好方法【五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教育孩子好方法【五篇】

教育孩子的好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家长;
教育方法;
学生
影响

一、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意义

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家长就必须要学习教育孩子的知识,真正懂得如何去教育孩子。也就是说,父母应当有正确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很强的教育能力。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孩子都是第一次,缺乏经验。因此,必须认真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制订好自己教育子女的计划。对人的教育是不能做实验的,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这不仅需要家长有很强的责任心,对社会、对家庭、对孩子负责,也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仅凭善良的愿望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

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每一个孩子都不同于任何其他的孩子,天生的条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每一个孩子的未来智力与才能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相同的,父母必须在研究与了解孩子这些特点的情况下,根据具体情况,制订一个适合自己孩子特点的教育计划。虽然家庭教育的原则和规律是相同的,但由于教育对象的不同,必须采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具体来说,家庭制订早期教育计划的方法和步骤,主要是:

1.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确定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塑造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时机和方法。

2.了解孩子的智力特征,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以一门兴趣爱好为主,确定引导和开发的时机和方法。

3.了解孩子的健康特征,确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时机和方法。

三、家长如何教育中学生得到的启发

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如,学生应试心理差,教师可引导家长要以平常心态看待考试,家长的唠叨、在意、期望高,都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有些中学生有社交恐惧心理,少与人交往、害怕不被人接纳,或嫉妒别人、或看不惯别人、或男女交往的困惑等,家长应鼓励孩子多交友,在择友上加以指导,培养社交技巧,过多指责,约束孩子反而会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孩子,加强交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四、家长教育中学生的分析

根据一项对国内10000多个家庭的调查表明,超过半数的孩子对自己父母教育方式的不满意。有31.09%的孩子不喜欢父母用命令、催促的口气与自己谈话;
有18.05%的孩子对父母否定、贬低、侮辱自己表示不满;
有5.16%的孩子指责父母经常威胁、打骂自己。应当说,威胁和打骂孩子是家长教育孩子无能的表现。父母文化程度低不要紧,文化程度再低的父母,都能够给孩子讲理,工人能讲出工人的理,但不能打孩子。家庭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条件,制订好培养孩子的计划,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做父母的需要吸取别的家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但不能照抄别人的经验,不能依着葫芦画瓢,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不会成功的,只会引起孩子更多的逆反情绪。

五、对家长教育学生方法的思考

1.学生素质的养成不能脱离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其“核心素质”,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素质养成的“重中之重”。

2.学生素质养成的基础在家庭,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教育的责任与压力不能单方面地由学校和老师承担。

3.家长与学校共同负有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责任。学习兴趣(非功利因素)是孩子求知的原动力――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任务不能单纯地将希望寄托在学校和老师方面。

4.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不应割裂与对立。能够对应试教育产生积极有效影响的教育,才是孩子们应当养成的真正素质,即“核心学习能力”。

5.在意志力、独立性、自我控制、成就动机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孩子才能形成持续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应当与学校、教师配合,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孩子上述个性特点的培养。

6.应试教育科目的具体学习方法与技巧必须经过系统的学习训练,必须经过反复摸索并灵活的运用和掌握。家长同样有责任、有义务向孩子传播和教授学习方法。

教育孩子的好方法范文第2篇

摘 要:在当前的未成年人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教育方法不一致、单纯采取鼓励的方式、给孩子的负担太重、限制太多、忽视品德教育、缺少沟通。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应“对症下药”,以孩子为主体,让孩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关键词:家庭教育 突出问题 应对策略

现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和沉重的工作压力,促使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优秀的表现,能够成才。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滴表现,都牵动着父母关爱的眼神。然而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少家长的教育方式却不得法,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是家长们应该仔细深入思考的课题。

一、家庭教育不一致,父母互相抱怨,甚至长辈也进行干涉。

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有的父母观点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导致双方互相抱怨。尤其在孩子出了问题时,丈夫抱怨妻子,妻子抱怨丈夫。甚至于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进行干涉。教育的不一致,让孩子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教育效果当然就可想而知了。

采取何种方式方法来教育孩子,怎样教育才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对于孩子的父母来说,双方都应该进行仔细思索,交流沟通,达成一致意见。在孩子出了问题时,更要冷静地分析原因,找出根源,对症下药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否则,一味地抱怨,一味地互相指责,只能使问题越来越复杂,不但没有好的效果,反而会使教育的效果与教育的初衷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记得有人说,“问题留给愚蠢的人去抱怨,而由聪明的人找方法去解决”。作为孩子的父母,一定要记住,沟通交流是桥梁,解决问题是根本。当教育方式观点相左时,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双方需要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争吵和抱怨。

二、在学习目标上单纯采取奖励的方式,使孩子形成“物质化心态”。

为了让孩子达到学习目标,尤其是为了考高分,取得好名次,家长采取了物质奖励的方式,承诺孩子某次考试考好了要给多少钱,或者是买什么玩具等等,刺激孩子学习。这种方式,不仅容易让孩子养成没有奖励就不认真学习的不良的“物质化心态”,而且容易使孩子沉迷于物质享受。这种方式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尽管现在的生活条件很好,给孩子的奖励在家长眼里既是经济可以承受的,又是家长非常愿意的。但是,这种方式却养成了孩子的不良心理,家长应该站在非物质的角度,给孩子讲清楚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是将来自己成才为社会为国家作贡献的基础,帮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的动机和目的,这样才能让孩子净化思想,拥有认真学习的长久动力。

三、让孩子参加太多特长班,孩子失去了自己快乐的童年。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为了让孩子成为无所不通的“全能选手”,父母让孩子参加了太多的特长班。大多数孩子参加了周六周日的特长班,失去了休息日,更有甚者,有的孩子除了周六周日,还参加了周一至周五晚上的特长班!每天除了学校的作业外,还有特长班的作业。本来属于休息的时间,但孩子却奔波于各种特长班之间,课业负担太重,苦不堪言,失去了本来应该充满欢笑的欢乐童年。

孩子的童年应该是轻松的,没有负担的,是欢乐的,充满阳光的。然而,参加太多的特长班,剥夺了孩子的这一切。让孩子掌握一两门特长,既让孩子有了业余爱好,又促进了孩子自身的素质潜能,这当然是好事。但想让孩子成为样样精通的“全能选手”,这种做法未免有些过激了。俗话说“样样通,样样松”,什么都想学好,其实什么也学不好。作为家长,应该认识到这个道理,让孩子掌握一门特长就足够了。家长应该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让孩子拥有一个欢乐的童年。

四、对孩子限制太多,忽视心理健康教育,束缚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有教育专家研究发现,“家长对孩子用得最多的字是‘不’字。比如:不能,不行,不许、不可以、不应该等命令语言。”家长的这些用语禁锢着孩子的思想和行为,他们从自身的认知能力出发,按照自己的想法和习惯做法要求孩子怎样做,对孩子的限制保护太多,却忽视了孩子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养成了被动的听命而行的习惯,在遇到事情时不知道怎么办,甚至出现受到挫折就承受不了的现象。

家长对孩子因为关爱而事事都保护,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限制保护太多,就适得其反了。孩子因为生活经验有限,在做事情时往往会遇到一些挫折,这是正常的。但因为怕孩子出现错误就限制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不给孩子锻炼、思考和选择的机会,就会使孩子在做事情时缩手缩脚,畏首畏尾,更容易出现错误,更容易遇到挫折。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不要过分的限制他们,应当放手让他们做事情,自己处理问题。可以有计划的设置困难让孩子经受一定的挫折,帮助孩子在失败时分析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增强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抗挫折的自信心。

五、注重考试分数,忽视思想品德教育。

当前很多家长只重视智力教育,注重考试分数,却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家长们的眼睛只盯着孩子的考试分数,不遗余力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开发智力,利用课余时间让孩子参加各种文化补习班或特长班,却很少关心孩子的健康状况和行为规范,和老师交流时也只关心学习成绩,不问孩子在学校的思想品德表现,在教育孩子时出现了重知识轻品德的教育偏差。

在教育上,讲的是先做人后成材。孩子的成才是有条件的,德才兼备才是成功的。“德” 和“才”二者缺一不可,而“德”为先。如果只是学习成绩好,思想品德却很差,那是成不了大事业的,古今中外很多事例都已经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家长在培养孩子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对孩子做人的教育,不但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培养孩子美好的道德情操。要注意以自身的言行影响孩子,做到言传身教,让孩子不要只关注自我,还要关注他人,帮助他人。

六、缺乏沟通,缺少理解,不能转换角色设身处地替孩子想想。

教育孩子的好方法范文第3篇

这些案例值得我们深思,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父母如何教育子女?孩子如何享有健康的生活?这些问题既是历史的问题也是现实的问题,既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更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家庭教育在今天更显得十分突出,尤为重要。如何教育孩子?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每个家庭都有不同观点、不同的方法,当然也就有不同的效果。

一、家庭教育及其特点

家庭教育简称家教。是指在家庭内,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女实施的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有以下特点:

(一)先导性:家庭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为未来成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全面性:父母既要关心孩子的身体成长,又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

(三)连续性:父母是子女的终身老师,家庭教育就是终身教育,子女的一生与家庭教育永远相伴。

(四)权威性:特殊的血缘关系,使父母的权力和威信有强大的人格感化作用。

(五)情感性: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关系是什么感情也无法超越的,并且将伴随孩子一生,关系会越来越更加密切。

(六)灵活性:时间、地点、场合条件不受限制,可利用一切机会对子女进行教育。

(七)感染性:家庭教育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子女在与父母的生活中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是父母的一言一行。

(八)传承性:良好的家庭教育,一代影响一代,代代相传。

二、家庭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一)全面关心、爱严结合。既要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又要教育子女做一个诚实、正直、善良、有责任心等良好品质的人,同时又要关心子女的身体,心里健康成长。对子女的“爱”是父母一种天性,一种本能,对子女严格要求,使之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同时严而有度,严格而不苛刻。

(二)榜样示范,循序渐进。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孩子的模仿对象,因此,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要先做到。家庭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要针对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制定目标,选择内容。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切不可盲动,操之过急。

(三)正面引导,要求一致。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要民主平等,用事实讲道理,用行动作榜样,用健康,积极,向上的方法教育孩子,同时父母对孩子提出的教育要求一致,要通力配合,要求和期望不能随意性太大。

三、家庭教育的误区与解决办法

(一)误区

1.溺爱。关爱不等于溺爱,爱孩子但不要害了孩子。关心疼爱孩子是每个做父母的本性,但对孩子从小就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该严格时必须严格,该宽松是也该宽松。

2.专制。严格不等于专制,方法不能简单粗暴,不能无视孩子的实际情况,按自己的主观愿望塑造孩子。不能阻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不能造成孩子巨大的压力,缺乏自信,养成不良习惯。方法简单,方式粗暴,会造成孩子的被动屈服,个性丧失,木讷呆板,也易造成孩子与父母的完全对立,严重者还容易有暴力倾向。

3.放纵。放手不等于放纵,不能缺乏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以各种理由对孩子采取放任自由的方式。有的父母以让孩子自由,顺其自然发展为由,不问不闻,等到问题严重了才醒悟。有的甚至以孩子不听话为由,说什么自己管不了,国家管。有的不与学校,老师配合,为孩子护短。如此等等,放纵孩子,最终孩子没有成人成才,害了孩子一生。

1.树立全面发展观,加强养成教育。父母既要注重言教,又要注重身教,要重视孩子的文化成绩,又要重视孩子的思想品质和体质的培养,要全面发展,全面培养。要加强孩子养成教育的培养,注重方法,讲求实效。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每个家长都关心的问题。家长要牢固树立全面发展观的思想,全面培养孩子,注重孩子个性,让孩子全面发展。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保持一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之间关系密切,孩子的教育都需要三者紧密合作,高度一致。父母要主动经常与学校老师沟通,及时了解和掌握各方面情况,与老师要求一致,配合进行教育,使孩子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教校育,健健康康的成长。

3.父母教育孩子思想要统一。父母的教育方式方法很重要,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在教育中,父母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要统一,要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形成合力,切不可你唱你的歌,我吹我的调。

4.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最关键。家庭教育中,父母与父母的沟通、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是最重要的。沟通从心灵开始,很好的说明了沟通在人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平等、宽容、尊重、理解、信任、支持,这一切都需要心灵与心灵之间一次又一次的撞击。

教育孩子的好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 有效的方法 有效的赏识教育

实践研究证明,少年儿童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少年儿童的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
学校;
儿童所在的集体;
儿童本人;
书籍;
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见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地位。

家庭教育既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认为从以下三个方面注重家庭教育,从而科学培养孩子成材。

一、讲究有效的方法,营造学习环境。

孩子不但是父母血脉的传承,更是父母的希望。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孩子们无疑也被卷了进来,他们步入社会后面对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孩子之间的竞争就是家长教育方法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直接决定着孩子的未来。因此作为家长教育孩子一定要讲究科学有效的方法。

1、全面关注。既尊重、理解孩子,又对孩子事事处处提出严格要求;
既高度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又积极鼓励孩子独立自主,鼓励孩子去做其所喜欢而又力所能及的事情;
既让孩子直言不讳,敢于发表自已的意见,又对孩子的幼稚和错误循循善诱。

2、示范引领。家长要注意身教大于言教,在孩子面前做到信守承诺,文明用语,有责任心,孝敬老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孩子带来正面、积极的影响。实践证明:父母的社会行为、言谈举止,就像一面镜子,对孩子产生着无言而最直接的影响。

3、常带孩子们接触社会、研究社会的各种现象。如双休日、假期交好朋友、参加有益的社区活动、参加体育锻炼、做小实验、搞小发明等,使孩子们全面发展。

4、营造安静整洁的家庭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果。首先,要为孩子安排安静整洁的房间供孩子读书学习,并配备书桌、学习用品以及工具书等;
其次,建立全家人共同遵守的生活、学习制度是关键。家长要根据学校上课时间,给孩子制定合理适度的作息制度并要求他严格遵守。无论是作息时间,还是做作业,都要有相应的规矩,而且无特殊情况不能违反。

5、还要指导孩子处理好学与玩的关系。做作业是巩固、理解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孩子做作业时,家中一定要保持安静,家长说话、做事最好不要弄出太大的声音,更不能随便中断孩子的学习,让孩子感到做作业与家长做事一样的重要,是严肃的,使孩子明确学习是自己的责任,懂得学习的首要任务,必须用心认真完成,切实养成做完作业再玩的习惯。

6、与孩子交流,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检查孩子的作业,询问孩子在校的学习。抽读、抽背、听写、考题等。同时要经常和孩子的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

二、良好习惯,成就美丽人生。

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养成良好习惯更重要了。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竞争日益激烈,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提高各种能力的发展,这让很多家长都煞费苦心。教育的过程既有时间跨度,又有空间跨度,所以环境、条件、机会都在影响着教育的成败。而家庭教育对个人习惯养成来讲更具时效性,因为习惯可以成就人生。

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家长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家长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培养孩子的好性格,培养孩子的高情商,开发孩子的高智商,培养孩子的财商,让孩子学会社交,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身体,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读书、写字、计算这样一些学习习惯是在小学阶段形成的。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对孩子循循善诱,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这种按时作息、生活有条有理,能自我服务的生活习惯就能扩展到学习活动中。

习惯可以影响到教育的各个方面,比如: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

对孩子来说,生活就是一所学校,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研究、探索的对象。只要家长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可以用来教育孩子,从而形成好习惯。

三、有效的赏识教育,关注长远发展。

赏识是孩子在遭遇困难时的一种鼓励,是孩子犯错误时的一种合理宽容,是风平浪静日子里的一种扬帆开进的动力。赏识孩子,除了赏识孩子的优点,还要接纳孩子的弱点。掌握赏识孩子的技巧,你就成为天下最了不起的父母,你的孩子也会成为天下最幸福的孩子。

孩子良好行为一经发生,要及时肯定,时间越早、效果越好。大人应特别强调孩子令人满意的具体行为,表扬的越具体,孩子对哪些是好行为就越清楚。同时要注意表扬和鼓励的语言有变化,态度和蔼、发自内心的表扬,才能让孩子接受。

教育孩子的好方法范文第5篇

对于孩子的培养教育,学校、老师和家长有着相同的出发点。家长望子成龙,或者能成为自食其力的人;
而学校、老师希望学生成才,能为社会出力。虽然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二者在教育环境、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有很大的差异,但对孩子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它不是任何一方可单独完成的。为使每一位孩子、每一名学生都能健康发展,需要家长行动起来,积极与学校老师配合,共同完成教育的各项任务,才能使孩子全面健康地发展。所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教育工程的有机整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缺一不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家长与老师需要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教育的质量与效果。

家庭教育既是家长的有意识行为,也是家长无意识的影响过程,在教育范围、教育时间、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上都具有优势,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一、家长要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子女学习的榜样,父母的言传身教在无形之中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孩子心目中最亲近的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比如,家长本人的事业心和奋斗进取精神,可以对孩子的毅力、意志产生良好的影响;
家长本人尊敬老人、乐于助人的品质,也有助于孩子的情感熏陶。因此,父母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科学的、健康的价值观促进孩子良好的人格品德、心理品质及性格的形成。

二、要注意家庭教育的方法,了解、尊重孩子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只有全面了解孩子,才能找到适合教育自己孩子的方法。要了解孩子身心的规律,注意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善于发现和发展孩子的特长,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要注意用心观察孩子在品德、性格和行为等方面的表现,及时地进行启发、引导和教育,使孩子全面地发展。家长必须认识到孩子也是人,应该平等地对待,充分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凡是与孩子有关的事情,都与孩子商量着来,尊重孩子,与孩子建立一种亲密平等的朋友关系。要尽可能支持、关心孩子,当他遇到挫折时应给以鼓励;
成功了应立即给予表扬;
错了应细语轻声地进行开导。做到以诚相待、以理服人,才能受到孩子的尊敬和信赖,孩子才能向你敞开心扉,你才能了解孩子,进而教育好孩子。

三、要相信孩子能独立处理某些事情,努力培养动手能力

能力不足的孩子,遇到困难无力应付,常常被挫折感压得垂头丧气,丧失信心;
能力强的孩子则善于解决问题,即使受了挫折,也能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的许多能力和良好的心理,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要注意在平时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既培养他自立的能力和精神,又增强他的自信心。在碰到困难时,也不以“决策者”的身份越俎代庖,应当做他的顾问,给他提建议,教他一些克服困难的方法,鼓励他对自己行为负责。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特长、性格以及希望自己成为怎样的人,帮助孩子认识环境,了解社会,让孩子懂得做人做事都要向高目标看齐。

四、家长要多关心孩子的学习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