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Pre-servicetrainingofcollegeteachersistheimportantworkrelatingtotheconstructionofteachers’t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上岗培训总结【五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教师上岗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岗前培训工作 培训体系 高校教师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b)-0163-03
Abstract:Pre-service training of college teachers is the important work relat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team. It’s the first way of teachers’ training, and it’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lent strategy for a college. The pre-service training system of college teachers mainly consists of five parts, such as ideological system, content system, security and management system, operation system and evaluation system. It can be more systematic, comprehensive, and operable. Besides, it may provide some ideas and references for current pre-service training of college teachers in both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do the basic work for further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pre-service training system of college teachers well.
Key Words: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team;
pre-service training college teachers;
在2014年教师节上的讲话中指出,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其在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需要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1]。为了吸收科技创新人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优秀毕业生,各高校在创新教师培养机制、提高教师素质能力教育、促进教师自我发展上给予了重点的关注,通过岗前培训、继续教育、国际交流、平台创建、竞争激励等多种手段,加强教师职业基本素质、专业素质培养,提高其科学研究能力、教学指导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在高校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岗前培训是一个教师在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之前必须要参加的培训,这对教师清晰岗位需求、适应职业需要、明确自身发展方向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高校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手段。
目前,与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相关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总结岗前培训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进行,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2.探索并创新培训机制、培训方式、培训模式等具体内容;
3.研究中美的教师培训方式,并给出改革建议。迄今为止,尚未有培训体系相关的系统完整的研究成果,该文提出了由思想体系、内容体系、保障和管理体系、工作开展体系、考核评价体系五个方面构成的培训体系,并给出了每个方面所包含的内容,较为系统全面地对高校岗前培训进行了研究,为深入研究、发展和完善高校岗前培训体系做了基础铺垫。
1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思想体系
1.1 指导思想
高校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应以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中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做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为教育梦的实现做好教师的基础培养工作为目标,激发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热情,缩短教师适应岗位的时间,培养教师基本职业和教学技能,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
1.2 培训目标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目标主要有基础目标、发展目标和最终目标三个层次的目标。基础目标是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岗位,获得基本的资格证书,使得其能够达到职业的基本要求。发展目标是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帮助其了解学校提供的各种平台,从而提高专业、教学和研究的技能,促进其产生更多的教学和研究成果,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大价值。最终目标是培养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为国家的繁荣昌盛、民族振兴做好基础铺垫工作。
1.3 重要意义
高校的新教师从来源上看,有师范毕业生,也有部分是未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的毕业生,其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了解较少,而且大部分会存在角色转变困难、教学技能和成效较差、专业知识不够、自我发展意识薄弱等现象[2]。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对新教师转变角色,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更好地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完善综合素质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理清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是各高校必须予以重视并长期坚持的一项工作。从学校的长期发展来看,高校岗前培训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校优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水平提高、学科建设特色发展提供了合格教师资源储备。
2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内容体系
我国的岗前培训工作是从1997年制定颁布《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和《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正式启动,并对培训目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课时设置、考核方式、培训时间等都做了明确要求。至今为止,此项工作已经在高校中开展了17年,培训的内容在原来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概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四门课程[4]的基础上得到了很大的补充。通过对不同的高校岗前培训工作的调研情况来看,各高校结合该校的发展特色,增加了很多的培训内容。根据当前高校的特色和教师的基本要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内容体系应当由教师资格体系、学校认知体系、自我发展体系三个方面组成。
教师资格体系主要包括《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概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四门课程的教授、教师基本职业素质的培养和熏陶、教师模范的榜样教育、教师认同感的产生与加强、课堂教学技能的提高、如何有效沟通等,使新教师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执教者。
学校认知体系主要包括学校发展历程与现状、组织架构与职能、学院设置与学科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发展目标的介绍和展示,让新教师对所在高校有明晰的认识。
自我发展体系主要包括学校给予的发展平台与机遇、科技项目的来源与争取、教师基本考核方式、教师发展与晋升途径、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等,让新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和事业有一个长期而实际的生涯规划。
3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保障和管理体系
3.1 组织和管理体系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必须置于高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之下,积极研究国家相关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将岗前培训列入学校人才战略里教师培养方式和手段中,建立由主管人事处处长任组长,主管教师培养的人事处副处长为副组长,各学院负责教师的管理和培养的负责人为成员的教师岗前培训工作小组,并设办公室挂靠人事处,负责协调、处理、安排相关的教师岗前培训相关工作。工作小组应积极开展岗前培训的专题调查研究,探索培训的内容、方式和方法,考察并评价培训的效果。
3.2 制度保障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要成为学校一项长期坚持的重要工作,就必须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形成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各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该校的《教师岗前培训管理制度》,明确培训工作的组织者,指出各单位、各学院的责任和分工,细化培训的目的、内容、形式、考核办法,进行目标管理,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措施。从制度上确保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从思想上促进新教师形成主动学习参与的心理结构,强化督导检查,达到建立长效的岗前培训工作管理机制之目的。
3.3 物质保障
充沛的物质保障是开展任何工作的重要前提。高校要坚持岗前培训工作的长期发展和进行,发挥其重要价值,就必须给予物质上的支持与保障,将岗前培训工作纳入财务预算,保证开展各项岗前培训工作的经费。岗前培训工作经费主要包括培训费、课时费、活动费、考核与奖励费等方面,这些经费应统一归口高校人事部门管理,由人事部门统筹协调,这样才能实现岗前培训工作的日常化、规范化。
4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工作开展体系
4.1 将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使之规范化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岗前培训就是针对教师进行人才培养的首站,必须将其列入培养计划中,形成相应的岗前培训计划,并予以执行。在对教师岗前培训计划进行制定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教师群体的知识特征、专业结构、年龄层次不同,须安排具针对性的课程,调动新教师的积极性,吸引教师主动参与;
(2)结合学校的基本特色,安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内容,采用课堂教学、专业讲座、教学实践、素质拓展等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提高培训的价值和作用;
(3)以基本职业要求为引领,明确培训的重点与非重点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培训的效率。
4.2 突出培训重点,有的放矢,使之有效化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内容丰富,主要对教师的职业基本素质、专业素质培养、科学研究能力、教学指导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等进行了基础性的培训和启发。在短时间的培训过程中迅速地提高新教师的相关素质与能力成为岗前培训工作的一个重点内容。根据岗前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的,首先应当完成基础目标,即使教师能够迅速适应职业要求、满足教师资格要求、提高执教技能、学会与学生沟通。故而在培训工作中,应以此为重点,辅助培训以实现发展目标和最终目标的内容,使此项工作能够有效开展。
4.3 建立课堂、实践、素质拓展、网络教育的培训网络,使之立体化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长期以来一直都以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为主要目标,忽视了教师自身的发展需求,且尚未与新形势下的教育手段相结合。在当前信息与通讯技术迅猛发展的条件下,高校岗前培训应当与时俱进,形成系统而网络式的培训方式,以课堂教学、教学实践、基本素质拓展、网络教育为培训手段,充分利用有效的教育和培训资源,立体化地开展相关工作。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四门课程的基本教学,并辅助以部分素质技能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重视新教师的授课能力的展示与提高,辅助以教学奖励;
在基本素质拓展中,重视新教师身体素质、沟通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应急能力等方面的提高;
在网络教育中,重视新媒体在培训工作中的作用,新建教师沟通平台、知识传播平台、学校认知平台等,辅助以教师餐会等活动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
4.4 加大宣传、监督和考核力度,使之重要化
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园网、校报、校刊、黑板报、电影放映、微平台等宣传媒体的作用,在新教师中广泛开展各类岗前培训的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提高新教师的主动参与、认真学习意识。除此之外,相关的组织管理部分应从制度建设、监督机制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着手,规范并重视教师岗前培训工作,使之能够得到更好的组织保障和管理,从而促进此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5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考核评价体系
为了保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目标得到有效实现,充分发挥岗前培训在新教师素质培养和高校人才战略中等方面的应有价值,应将教师岗前培训作为一个专项内容纳入各高校的教师工作和高校管理工作评估中,并结合各高校的实际,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
对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进行合理而客观地考核评价的前提是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实践证明,考核评价的公平性、公正性、客观性、真实性、全面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程度。根据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特点和实际,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设计评价指标,设定指标权重,明晰评定标准,确定考核方式等四个方面内容。在制定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应尽可能地把抽象目标具体化和定量化,增加可操作性,减少评价和考核难度。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评价指标体系,是指把岗前培训评价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可测量的、行为化和操作化的标准体系。这种对目标具体化的指标体系,是对高校教师的基本工作考核的直接依据,也是保证岗前培训工作进行并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措施。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层次性可逐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指标等层次,相对应的指标称为一级、二级、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应宏观地体现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目标和重点,其它层次的指标应从微观上充分体现一级指标的可测性。
指标权重是指根据指标的变化对上一级指标或培训整体效果的影响力确定的,反应了评价因素的价值与重要性。评价标准是衡量评价对象所需要达到指标的基本要求。根据达标程度可分为不同等级,不同的等级设立不同的评价标准。从理论上说,等级数量越多,评价的精确度就会越高[5]。考核方式应以评价的结果为基准,对新教师和组织者在培训中的表现进行考核,对考核优秀或不合格的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
6 结语
高校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是关乎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教师培养的第一途径,是高校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探索性地总结了教师岗前培训体系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并逐项加以阐述,具有一定的全面性、系统性,可以为各高校建立教师岗前培训制度的提供部分参考。教师岗前培训体系中所包含的五个子体系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其中考核评价体系更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如何设立一个合理的考核和评价方式,既能够激起教师参训的积极性,又能够达到学校设立的培训目标,将是下一步研究和探索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DB/OL].新华每日讯.2014-9-9.http://.cn/c/2014-09-10/001230815822.shtml.
[2] 张建平.论教师专业成长与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新体系[J].教育与职业,2006(36):54-57.
[3] 谢文新,孙远雷.论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的制度创新[G].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2):305-310.
教师上岗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门诊;
导医;
培训;
探索
我院2010年7月在社会上招聘了14名导医。在门诊部直接组织和领导下,开展了导医的技能培训,培训主要分二部分,岗前技能培训和在岗培训。
1导医的基本资料
导医总数:14名, 均为女性。
年龄:18-21岁,
学历:大专9名,占总数的64%,本科5名。占总数的35.7%。
专业特点:护理学
2导医岗前培训计划
2.1导医岗前培训目标:使导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形象,掌握岗位职责及与岗位职责相适应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2导医岗前培训内容:由总体培训计划和各专科培训计划。
2.2.1总体培训计划主要包括:医院历史文化;
规章制度;
员工守则;
门诊接待礼仪、文明用语;
医院总体布局及计算机专业操作等。2、2、2各专科培训计划主要包括:导医各科岗位职责及操作规则;
专家特色、专病特色介绍;
各科就诊时间介绍;
候诊秩序维护等。
2.3导医岗前培训轮转时间:为3个月,根据各专科的培训内容,确定各科培训时间。
第1-2周 3-4周 5-8周 9-12周
门诊布局流程培训 礼仪知识培训 预检分诊知识培训 专家门诊知识培训
2.4导医培训师资的资质确认:拥有一支作风良好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是保障导医培训质量的基础。我们对师资提出如下要求:从事门诊专科岗位工作5年,中级职称以上,热爱带教并善于教学,平时工作认真,经护理部(或部门负责人)推荐,成为导医的培训师资。
2.5导医岗前培训制度:导医进入正式岗位之前,必须参加岗前技能培训;
培训过程中制定专人带教;
有关部门必须提供导医培训计划、师资和培训基地并组织培训,培训缺席时间不得超过20%,无故缺席者或在培训过程中发生重大投诉者不得参加培训考试。
2.6导医岗前培训方法:
2.6.1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将共性的问题集中培训如:规章制度、员工守则等,将各专科的操作理论分散培训,集中培训中有分组讨论;
分散培训中有集中总结,这种聚散结合的培训方式有利于把握学习重点,及时发现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2.6.2专人带教:导医进入专科培训,配备一对一专人带教,建立教、学责任制,在带教活动中教师按教学计划带教,学生积极努力学习,将学生的考核成绩与带教老师挂钩。有利于提高导医的带教质量。
2.6.3 开展专科讲课和提问:文员在各专科培训中不但要学会各种技术操作,更要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为此,我们在各专科选择部分相对重要的内容安排小讲课 每周一次,每次讲课后要求课后复习,每周提问不少于二次,并将提问成绩记录在册,作为导医培训的平时成绩之一。
转贴于
2.6.4建立导医培训操作登记表:登记表内容包括:导医姓名、培训专科名称、培训时间、要求完成操作项目名称、要求次数、完成次数、完成日期、带教老师签名等。通过登记实时反应导医的操作落实情况,避免带教“不放手”现象,从管理上保证培训计划的落实。
2.6.5建立导医培训考核制度:在培训过程中进行阶段考核,可以鞭策学生的学习态度,通过考核了解学习掌握情况,一方面将成绩作为个人的培训综合成绩之一;
另一方面可了解培训中是否存在共性问题,便于修正培训计划或开展强化培训等。
2.5.6建立导医培训评教、评学制度:评教是学生通过一段时间学习、体验,对教学情况的总体感受进行客观反馈。评学是老师对学生学习态度、动手能力等综合情况的客观评价。在各专科培训结束前,护士长(或部门负责人)组织带教老师和学生开展评教、评学活动,届时,老师对学生取得的成绩进行肯定、提出进一步的希望;
学生对带教中存在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民主、互动的形式,促进教与学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3导医在岗培训
培训对象主要是通过护士执业考试合格未取得执业证者,由于门诊工作具有综合性和应变性,因此开展如下的培训:
3.1职业道德教育是导医培训的重要内容,注重培养他们的相关职业素质,是贯穿于职业始终的工作,包括行为规范、社会责任、医院规章制度和在岗职责等。
3.2计算机技能培训:门诊信息技术在不断改进和发展,计算机在医院网络工作站正在广泛使用,培训项目包括:门诊排队叫号系统的使用,保养及基本的故障处理、网络预约等。
3.3开展基础医学知识培训:虽然导医对医护知识有所了解,但应变能力较差,因此在医院门诊这个特定的岗位上,应当了解和掌握与之疾病和症状的关系及基础的护理急救知识,为此,对导医进行应急演练、健康教育相关内容的授课。
3.4开展急救技能培训:门诊是一个动态复杂的多因素环境,城市人口老龄化常有各种疾病突然变化。建立门诊应急预案系统尤为重要。使得人人掌握抢救措施和操作技能,包括:平车、轮椅车的搬运和运输病人,如何在第一时间发出抢救信号等,导医及时掌握这方面的技能,为挽救病员生命可赢得更多的时间。
3.5开展国语、方言、手语和外语的培训:我院是一所三级乙等医院,病员都来自全国各地和外国友人包括残疾人,要全方位的做好服务,首先要做到沟通无障碍,使病员感到宾至如归的感觉。
4总结
第一期导医岗前技能培训已结束,培训考核合格14名。已在门诊的大厅、出入院处、专家门诊,普通门诊等岗位上开展工作。各方面反应良好。
5导医培训的发展趋势
5.1医院门诊服务与疾病密切相关,开展“以病员为中。心”的优质服务,要求服务者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做好首接负责制。因此,在导医培训中融入基础的医学、护理应急知识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5.2导医岗位具有流动性大的特点,这就要求不断重复导医的业务培训。若能将培训内容制作成录象,可大大降低培训成本,同时也规范了培训过程。
5.3导医具有自身的专业特长,若能在培训中选择性的发挥他们的特长,有利于临床复合性人才的培养,同时能人尽其才,调动导医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体现自身价值。
教师上岗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截止2014年8月大亚湾核电共有专职教员56名,兼职培训教员约200余名。大亚湾核电之所以能拥有这样一批无私奉献、爱岗敬业、严谨笃学的师资队伍:一方面是经过几十年的探索总结,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师资队伍“选、育、用、留”机制,另一方面是公司十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制定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
专职教员职业化培养
在大亚湾核电,专职教员岗位和核电站的运行人员岗位、维修人员岗位一样,有明确的岗位资格要求。专职教员除了要精通本领域的专业技术知识之外,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熟知成人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技巧。在电站培训实际活动中教员要参与培训的各环节:分析培训需求,设计开发培训课程;利用各种方法(包括模拟练习)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开展技术培训和技能训练;考核学员的表现,评估培训的效果,根据评价结果,改进培训教材、方法、教学环境等。同时,要求教员要收集、总结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向电站提供技术资料的反馈意见,供其考虑是否需要修改电厂的运行规程等。教员岗位的职业发展规划从低到高分级为初级教员、中级教员和高级教员。对初级教员、中级教员和高级教员的技术能力要求和教学能力要求依次递进,教员只有完成本岗位所要求的培训内容,经考核合格获得相应教员岗位的技术授权之后才能上岗。教员的岗位要求和职业发展通道通过《教员职业化培养与技术授权》管理程序予以明确。
教员职业培养规划虽然明确了教员的培养途径和培训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具体执行落实是关键。大亚湾核电在实施教员培养过程中,严格要求,注重教员素质、能力的培养,对教员每一环节的培养都非常重视,严格把关。
严把“入口关”。只有选好了人,才能用好人。为保证能选拔到最合适的教员人选,核电站教员来源必须是多途径的,有来源于新毕业的大学生,现场运行、维修等各专业领域的技术人员,也有来自外部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专家,同时选拔考核过程也是非常严格的。教员的选拔和招聘过程除满足人力资源部门的标准考核流程外,培训中心还成立专门的考评小组增加“试讲答辩”考核,以全面考察候选人的综合素质,特别注重“敬业”的考察。
严把“成长关”。按照专职教员的职业化发展培养路经,培训中心针对每位教员的特点,制订详细培养计划,提出阶段性培养目标,发挥“传帮带”作用,使教员顺利成长进入教员岗位的角色。例如,一名新招聘的技术理论教员培养,根据技术理论教员的职业培养规划,首先被派送到核电站运行部门进行一年的跟班实习,并要求取得运行初级现场操作员的授权。一年后,他们结束了运行实习回到了培训中心,培训工程师为他们量身订制了一份详细的岗位培训计划,并且安排了老教员作为对口指导教员。整个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对口师傅考核、试讲、技术授权考核,只有通过这四个阶段的培训与考核,才能顺利拿到了课程授课授权以及初级教员的岗位授权,获得迈上讲台授课的资格。
严把“教学关”。企业培训教员大多来自核电领域的运行、工程技术人员,他们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技术经验积累,而且也希望把自己的知识、经验传授给别人,但如何教、如何讲是他们感到困惑的事情。培训中心开发了系列《通用教学技能》授权培训课程,要求每个教员在走路上讲台前必须完成该训练课程培训,使教员具备基本教学技能。同时,通过试讲考核、教学观摩、教学研讨、教学督导、鼓励教员获取企业培训师资格认证等一系列措施来不断提高教员的教学技能。
通过实施教员职业化培养有效保持、提升了教员的技术能力和教学能力。
推行专职教员与现场岗位交流制度
大亚湾核电结合自身培训特点建立了一套良好的专职教员与现场岗位交流机制,实现了技能教员、模拟机教员和电站维修、运行部门人员的有序交流,通过岗位交流保证了教员队伍的活力。例如现场运行部门推荐综合素质好的持照人员交流到培训中心模拟机教员岗位从事模拟机教学工作,几年后再返回现场,其岗位得到晋升。另外,培训中心按照岗位需要提前招聘应届大学生,并将其补充到现场运行部门,以便和现场有运行经验的持照人员进行岗位置换。现场持照人员从事教学,其丰富的现场经验可用于完善和优化模拟机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持照人员整体水平的提高,同时模拟机教学工作有助于其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加深对各类规程理解和应用,使其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进一步锻炼。模拟机教员交流到现场持照岗位,可在现场工作中利用自身理论水平高、综合分析能力强的特点和优势,为机组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发挥积极作用。同时,现场的实际工作有助于其增加实际操作经验,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模拟机教员与现场持照人员进行岗位交流,实现人才的有序流动,对于提高模拟机的教学质量,健全并稳定整个模拟机教员队伍,保持并提高所有执照人员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确保机组的稳定安全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兼职教员
兼职教员已成为核电培训工作必不可少的一支师资力量,现在大亚湾核电培训中心涉及的兼职教员约200余人,他们承担着部分授权课程、技能课程及其它课程的教学工作,在大亚湾核电要成为一名兼职教员需要经过推荐、选拔、培养、考核聘任环节,要求兼职教员应具备的条件是:首先,热心培训工作,为人师表,工作责任心强,这点对兼职教员来说尤为重要。其次,有核电站现场工作经验,精通所授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最后,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核电站兼职教员在实际工作在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处理好现场日常本职工作和教学任务的矛盾,每年初培训中心和现场专业部门共同落实兼职教员的授课计划,保证兼职教员的按照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但在实际教学中兼职教员需要牺牲大量的业余时间来进行教学准备。
兼职教员来自生产一线,广泛覆盖核电各专业面,在教学过程中他们把丰富的现场实际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不但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也促进了专业理论的总结和推广。兼职教员参与教学从根本上弥补了培训中心专职教员力量的不足,降低了培训成本,也有助于现场技术问题的交流和解决。大亚湾核电通过制定《兼职教员管理》程序,来鼓励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际经验的员工积极参与培训工作,同时把兼职教员的选拔、培养、教学跟踪等几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系统的、合理的兼职教员管理制度,有效保证了兼职教员队伍的教学力量。另外,核电站的高技术岗位专家规定每年都要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
现场师傅
核电站员工除了参加培训中心组织、实施的各种培训外,大量的培训是以“传帮带”方式开展的现场在岗培训。因此,培育一批认真负责、关心学员、以身作则,为学员树立良好的榜样的现场师傅是保证在岗培训质量的关键。那么如何做才能成为一位优秀的现场培训师傅呢?大亚湾核电的经验是:作为现场老师傅,首先要树立你的威信。威信从何而来?来自你掌握的知识,来自你积累的技能,来自你的人品,来自你对工作的态度。带徒弟首先要让徒弟学会做人,作为现场老师傅,言传身教很重要。同时,要求现场师傅掌握必要的带徒弟方法技巧。为了将多年来“师带徒”成功经验进行固化,培训中心会同现场各专业执行处共同编制了《培训对口人培训与管理》程序,对一名合格师傅的资质与能力、需接受的培训内容以及约束和激励机制作了明确规范。
为了对默默无闻奉献在培训一线的现场师傅们进行宣传和表扬,为促进现场“传帮带”水平的持续提升,不断浓郁企业“学习型组织”氛围,大亚湾核电每年在公司举行师徒签约仪式,开展生产线技能型优秀师傅评选活动,设立5名生产线技能型优秀师傅金奖,对评选出的5名生产线技能型优秀师傅给予表扬和奖励。另外,培训中心还组织“现场优秀师傅双月评选”活动,通过新员工、外培学员以及现场专业处的推荐,结合培训中心在岗培训监察人员走访、核实,每次评选出一定数量的现场优秀师傅,并在生产线范围内给予现场优秀师傅通报表扬以资鼓励。为了提高师傅带徒弟的技能,培训中心开发出“师带徒技术培训课程”对师傅进行培训。目前,大亚湾核电拥有了一大批以身示范、细心辅导、着力培养新人的现场师傅,为运营人才的培养提高了有力的保障。
激励保障机制
为了满足中广核集团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集团进一步完善了激励政策吸引优秀的员工从事教书育人工作。了《集团教员管理制度》,开展教员通用技能认证培训(GTT),开发并应用集团教员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由六大功能模块、18个子流程组成,涵盖教员的年度计划、选拔(师资库建设)、培养(认证培训、课程授权)、积分管理、教员资质管理(铜牌、银牌、金牌和钻石)和教员激励(津贴和奖励)等管理活动。
大亚湾核电在落实集团相关政策基础上,制定有《专职培训工作者激励管理暂行规定》《兼职教员管理》《培训补贴管理》《高技术岗位人员参与教学活动暂行规定》等一系列程序和管理制度,鼓励专职教员、兼职教员、现场师傅、高技术岗位人员积极承担教学、开发新课程及创新教学方法,以持续提高培训质量。
教师上岗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分岗轮训;
实践教学;
实训平台
随着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发展的需要,构建以市场需求、职业需求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体系为主体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了地方本科高校急需研究的课题。那么要想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地方本科院校就必须注重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还需要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参与。特别是在该行业多个岗位中都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这非常有利于人才结构的培养。
一、分岗轮训在实践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分岗轮训实践教学模式是指在同一个实践教学项目中,根据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岗位需求及职业规划,设计相应的实践岗位,而这些岗位的制定必须是符合人才需求及企业的发展需要,并针对每一个岗位设计制定相应培养计划及实践方案。而学生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分别在相应岗位进行实践,指导教师根据培养计划进行指导。
从分岗轮训的实践教学形式不难看出,它是在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上的一种升华,是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一种有益补充。传统实践教学在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活动的教育性、创造性和实践性,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索的特征,而分岗轮训实践教学除上述特征外,还对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通道进行规划,最终促进学生的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所以分岗轮训实践教学模式运用对程中深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研究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分岗轮训在实践教学中运用的基础
(一)学院的政策支持
重庆工程学院建校以来一直都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高校,建校多年一直对“产教结合、校企合作”进行多方探索与实践,曾经的提出“一系一公司”对“产教集合、校企合作”,做了较好的实践,现在重庆工程学院为了更好开展实践教学设立工程训练中心,而每一个二级院系也都设有该部门。学院还大力建设各专业的实验室、实训室,保障实践教学的实施。
(二)实训平台
重庆工程学院这些年来大力建设实验室、实训室,而我专业的实训平台――呼叫中心运行平台,是学院规模最大、设施配套最全的实训室。有4间客户服务实训室,可同时容纳360名实训学生,同时还配有培训室一间,可容纳120人。每间培训室都配有90台套客服专用耳麦、联想瘦身机。同时还有价值百万元的企业级服务器2台。这些硬件设施都有利的保障的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项目的引进
重庆工程学院呼叫中心行业在业内具有良好的口碑,和重庆市多加大型呼叫中心都有合作关系,如总部在香港的广州电盈综合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永川分公司、美音信息服务技术有限公司、先特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还有一些中型企业,项目涵盖了移动通信、保险销售等呼入与呼出多种类型。而我专业结合现有的实训场地及自身特点,选择了外呼业务为主呼入为辅的实践项目。
(四)具有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
实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指导教师。因为指导教师贯穿了整个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培养的怎么样,能不能实现培养目标,达到培养目的,都取决的指导教师,所以指导教师一定要有责任心、要有行业知识及技能。指导教师只有懂行才会根据行业的需求培养学生。
在指导教师的选择上我们非常慎重,选择既有责任心的同时还要具有实践教学经验,还有具有一定行业经验,是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五)对口的专业
本实训平台除了满足呼叫中心客服专业以外,还可以满足市场营销专业电话营销方面的实训、电子商务专业中的模块实践教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中的岗位分析、薪酬管理、招聘与培训等多个模块进行实践教学任务,所以这个实训平台运用非常广泛。
广泛的运用,参加实践教学额学生比较多,可以根据情况分散进行实践教学,比如有的专业安排在上学期,有的专业安排在下学期,这样保证了全年都有人在做实践项目,保证的项目运行的稳定性,这也是校企合作的基础。
三、分岗轮训在实践教学中的教学模式
(一)岗位实践与模块化教学
根据呼叫中心行业特点设计多个岗位,如客户服务代表、排班师、质检师、培训师、数据分析师、班组长。
根据这些岗位的设定,专业指导教师要完成对各个岗位培训计划的设计还有实施,制定各个岗位的岗位能力要求、具有的职业素质及技能。根据培训计划开展实践教学还有指导工作。
分岗轮训的实施过程中为了更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担任过那些岗位,掌握了哪些技能,根据情况进行查缺补漏。
(二)主题式任务驱动
根据岗位的设定及实施情况设置相关的主题任务,比如设置服务之星、质检之星、优秀班组长,优秀培训师,以此为主题,让学生在分岗轮训实践教学中积极学习各岗位知识和技能,以达到培养的目的
(三)兴趣激发式――活动方案
根据行业的特点可以制定相应的活动方案,如脚本大赛、客服技能大赛、优秀团队竞赛、优秀学生参观大型企业等,通过这些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了学习兴趣。
四、总结
综上所述,分岗轮训实践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要想很好的开展实践教学还需要具备多个条件,要有政策的支持、要有实训室、要有适合的项目、要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同时还要做好相应的培训方案。当然在具体实施中还会存在一些的问题,特别是不同岗位的实践时间,应该多久适合,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来总结适合本专业的时间表。
总之分岗轮训实践教学是传统实践教学的有益补充,是促进实践教学满足地方应用型本科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金立军.实岗轮训教学法在“健康评估”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10年13期
[2]马永辉.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09期
[3]祝开颜.建立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升实践教学质量.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3年12期
[4]潘望远.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13年12期
教师上岗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提高,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时效性
一、 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的重要性
1.岗前培训可以提高新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高校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使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职业之所以崇高是因为教师能以自己的高尚品质,言行一致地做学生的表率,使学生感同身受。学校要完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就必须拥有一支具备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的教师队伍,而高尚的师德是创建高水平大学的必备要素。通过岗前培训,有助于新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岗前培训可使新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高校教师不仅要具有专业化的知识体系,还应具备专业化的教学技能。目前多数高校招聘的新教师都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他们都具有较深厚的任教学科的专业知识。但多数新教师未曾接受过教学技能方面的专门培训,教学方法和经验比较欠缺,不具备驾驭大学课堂教学的技能。岗前培训能够帮助新教师掌握高等教育的基本理论,掌握作为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3.岗前培训有助于提高新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
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相结合是高等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岗前培训能够帮助新教师掌握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增强新教师的科研创新意识,提高新教师的自主创新能力。
4.岗前培训能够帮助新教师尽快完成角色转换
岗前培训是帮助新教师尽快完成角色转换的重要途径。高校教师主要来源于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他们中绝大多数没有高校教学经历。高校有必要通过岗前培训帮助他们完成这一转变,使他们从“以学习为己任”转变成“以教书为己任”,具备教师职业所必需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了解大学教师的职业规范,培养其热爱教师职业的思想。
二、近年岗前培训成效
1.为新教师从教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通过学习,新教师了解了教育的产生、发展和教师职业的重要性,树立了高校教师光荣的思想,有了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思想准备。
2.新教师初步掌握了教育基本理论知识,增强了学习自觉性
通过培训课程的系统学习,新教师掌握了一定的教育基本理论知识,培训后经过考试的检验,绝大多数新教师的培训是令人满意的,收到了预期效果。
3.对岗前过培训的认识有所提高,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
经过岗前培训,新教师不但受到了职业启蒙教育,而且对岗前培训的认识有所提高,对教师职业有了深刻理解,自身综合素质也有了极大的提升。
4.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培训措施,培养出一批教学基本技能好、教学效果突出的青年教学骨干,造就一支有一定影响的“青年教学骨干”队伍。
三、进一步完善岗前培训的几点建议
1.制订培训计划,确保培训最佳效果
高校可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的总体计划,制订新教师培训的总体目标和长远规划,并将其分解成若干子目标,再根据子目标的要求,制订各阶段计划,配以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确保计划的贯彻和落实。新教师岗前培训,应作为教师培训这一总体规划中的第一阶段,通过制订系统完善的阶段性计划并严格组织实施,力争达到培训的最佳效果,从而为后续的培训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有效借鉴,促使培训形式多样
在新教师岗前培训中,除了传统培训形式外,高校还可以借鉴其他行业的培训方式。比如运用高科技丰富培训手段,包括人机对话、自我辅导培训、互联网远程培训等,这些方式适用于教授常识类或固定的规范性知识内容,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进行其他更深层次的校园文化建设。同时新教师也可以参加拓展训练,目前广为使用的拓展训练,可以增强自信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启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集体感和责任心。另外管理培训互动游戏也可以应用于新教师岗前培训,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游戏娱乐,而是集知识传授、技巧演练、经验分享于一体的培训活动,通过精心设计的融合情景模拟、角色扮演、问答及讨论等形式为一体的互动游戏,强调团队参与,充分调新教师的积极性。
3.结合教学实际,丰富培训内容
⑴培训的内容应该更为广泛。高校要不断开拓培训范畴,不仅要培训新教师如何从事教学工作,唤起他们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感,而且还要传授其人际交往技巧,尤其是与学生、教师、行政人员及家长等沟通的技巧。
⑵高校方要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加强新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培养他们对教师职业特殊性的认识,使他们对未来可能面临的压力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⑶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加强师德教育,使新教师牢牢树立“从教德为先”的思想,用德行和爱心去感染学生,去教书育人。
⑷以人为本,教师薪酬福利等情况也应在培训中有所涉及,使新教师既打消不切实际的想法,又能减轻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为学校和自身的发展倾尽全力。
4.举办新教师座谈会,使新教师了解学校和相关政策
新教师座谈会可以给新教师们提供一个相互融合、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平台,也可使新老师尽快熟悉环境, 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和相关政策。
座谈会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是校领导介绍学校的历史沿革、现实状况及未来发展, 让新教师了解学校奋斗历史和光辉业绩及办学特点和学科优势, 了解学校发展的规划和办学理念, 达到知校爱校的目的。二是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向新教师介绍学校教学、科研、人事等相关政策,与新教师交流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等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对新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解答。三是利用新教师座谈会这一平台,做好新教师岗前培训的宣传组织工作,让新教师认识到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岗前培训是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必经的路径,以此彰显岗前培训的重要性。
5.召开师德教育专题报告会,进行师德教育
对新教师进行师德教育是岗前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可聘请长期坚持在教学一线、坚持教书育人、成绩显著、多次获得表彰的优秀教师为新教师做师德教育专题报告,让这些优秀教师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生涯中最深切的体会、最精彩的华章,讲述做一名优秀教师的做法,使新教师认识到作为高校教师必须有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 认识到高校教育工作是大有可为的, 以此增强他们成长和成功的信心。同时这些优秀教师的毅力和勇气也能促使新教师自觉克服懒、散习惯以及过分追求享受的思想倾向。
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学等理论知识具有普适性,对新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因此这些理论知识是教师从教必备的条件性知识。但是,除了学习教育基础理论方面的知识外,新教师更需要懂得如何将教育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如何在教学技能方面获得较大的提高,对新教师而言,学习他人经验仍是一种有效的入职途径。因此,要多给新教师提供这样的机会,学校可以选择有显著教学特点、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为新教师作观摩教学。通过现场听课,可以提升新教师的组织课堂教学、驾驭课堂气氛的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助于新教师解决在以后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实际教学问题,有助于将理论性知识运用到他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总之,岗前培训是高校新教师上岗前必需的重要环节。高校要结合形势的要求,因时制宜地开展好新教师岗前培训工作,使岗前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参 考 文 献
[1]陈飞.论加强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怀化学院学报,2006年第26期
[2]侯会美,李洪栋.高校新教师入职教育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护理研究,2009年第25期
[3]王正荣.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基地建设.孝感学院学报.2005年 第4期
[4]张建平. 论教师专业成长与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新体系.教育与职业 .2006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