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小故事大道理全集【五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7-06 16:10: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随着我国试油工艺技术的不当发展和进步,暴露出许多新的问题,在试油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如三相分离设备泄露引起的爆炸、火灾、污染等,本文通过事故树分析对引起三相分离设备泄露的各因素进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故事大道理全集【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小故事大道理全集【五篇】

小故事大道理全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含气井 三相分离设备 事故树 最小割集

中图分类号:X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a)-0121-02

随着我国试油工艺技术的不当发展和进步,暴露出许多新的问题,在试油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如三相分离设备泄露引起的爆炸、火灾、污染等,本文通过事故树分析对引起三相分离设备泄露的各因素进行分析,以保证试油生产的安全进行。

1 事故树分析法

事故树分析法是一种从事故结果到事故发生原因进行层层分析系统安全分析方法。通过逻辑符号将事故与各层原因相连接,简洁而形象的通过逻辑数图形表达它们的逻辑关系。进行事故树分析可以达到的目的有:(1)对造成事故的各因素进行全面而形象的逻辑关系描述;
(2)能够发现系统内的各种潜在危险因素,便于设计的优化及施工过程中的管理;
(3)通过逻辑运算,便于对系统风险的定性定量分析。

在事故树中,将可能会引发顶事件的事件称为基本事件;
将对于可能引发顶事件的所有基本事件称为割集;
对于引发顶事件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最小割集;
对于不能引发顶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集合称为最小径集。当割集中的每个基本事件都发生则顶上事件一定发生;
最小割集的数量决定系统的危险程度。

事故树分析一般采用行列法、布尔代数法、矩阵法、质数代入法和结构法,求得顶事件的最小割集或最小径集。

2 建立三相分离设备的泄露事故树模型

三相分离设备在高含气油井的试油作业中,常因为腐蚀、设计缺陷、外部干扰等因素引发设备泄露事故,严重影响着三相分离器的可靠性。本节以三相分离设备泄露为顶事故建立事故树模型,如图1所示。

2.1 求取最小割集

利用布尔代数法求事故树的最小割集如下:

T=B1+B2=(C1+C2)+(C3+C4+C5)=(X1+X10+D1+D2+D3)+(X22X23+D4D5D6+X22X34)

=X1+……+X12+X17(E2E3)+X22X23+(X24+X25+X26)(X27+X28+X29)(X30+X31+X32+X33)+X22X34=X1+……+X12

+X17(X13+X14+X15+X16+X18+X19+X20+X21)+X22X23+(X24+X25+X26)(X27+X28+X29)(X30+X31+X32+X33)+X22X34

最后求得事故树最小割集58个,其中,一阶最小割集数12个,二阶最小割集数10个,三阶最小割集数36个,或门个数占逻辑门总数的81%。由此可知三相分离设备的泄漏危险很大。

2.2 结构重要度分析

结构重要度的分析主要是通过事故树的结构来分析判断各基本事件的重要程度。假设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相等,分析每个基本事件对顶事件的影响程度。在结构重要度分析中需满足以下三个原则。

(1)最小割集为单事件,则其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系数最大。

(2)只出现在同一割集中的基本事件,其结构重要度系数相等。

(3)两基本事件出现在不同割集中,则出现次数相等时其结构重要度系数相等,出现次数多的结构重要度系数大;

根据上述三条原则判断三相分离设备泄露的事故树中各基本事件的重要度系数大小(用Ij表示基本事件Xi的结构重要度系数,j=i):

(1)I1~I12所在最小割集都只有一个基本事件且只出现一次,则I1~I12=1,其结构重要度系数最大。

(2)I13~I21,I23,I34都只出现两次且所在最小割集只有两个基本事件,则I13~I21=I23=I34=1/2。

(4)I17出现8次且最小割集只有两个基本事件,则I17=8/2。

(5)I22出现2次且最小割集只有两个基本事件,则I22=2/2。

(6)I24~I29出现12次且最小割集只有3个基本事件,则I24~I29=12/3。

(7)I30~I33出现9次且最小割集只有4个基本事件,则I30~I33=9/4。

3 事故树分析

3.1 最小割集分析

最小割集可以表示出系统的危险程度,通过求最小割集来掌握各种事故发生的可能,从而为事故预防和事故调查提供方便,同时也提出了施工和设计的注意事项。每个最小割集都代表一种顶事件发生的可能。如果事故树的最小割集只有一个,则说明只有一种事故模式。如果事故树的最小割集越多,就说明系统发生事故的模式越多,系统也就越危险。如果事故树的最小割集只含有一个基本事件,则只要该基本事件发生,顶事件必然发生,即事故树的最小割集含基本事件越少,系统越危险。

在三相分离设备泄漏事故树中,最小割集的总数有58个,一阶最小割集数12个,二阶最小割集数10个,三阶最小割集数36个,系统模式较为危险。一阶割集主要为压力破坏事件,10个二阶割集中有中的基本事件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操作失误引起的管道方面的问题,由此可知,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和第三方破坏(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引起的管道缺陷和超压是造成三相分离设备泄漏的主要原因。三阶割集主要由腐蚀因素组成,所以腐蚀也是造成设备泄漏的一个重要因素。

3.2 结构重要度分析

总体上而言,I1~I12>>I17=I24~I29>>I30~I33>>I22>>I13~I21=I23=I34。

(1)由I1= I2……=I12可知,安全阀和破裂阀故障对三相分离设备的泄漏影响最大。

(2)由I24~I29>>I30~I33>>I22>>I23=I34可得,就腐蚀而言,外防腐层的绝缘涂层缺陷对三相分离设备的泄漏影响最大,其次是土壤对管道的腐蚀,最后是内腐蚀和应力腐蚀等事件。

(3)在管道缺陷对顶事件的影响中,除了人为操作不当对三相分离设备的泄漏造成影响,在管道加工工艺缺陷和管道材料缺陷两环节任何环节出错,都会对设备泄露造成直接的影响。

4 结语

该文主要对高含气井试油工艺中的三相分离设备进行基于事故树的风险分析,通过分析三相分离设备系统内各个影响因素间的逻辑关系,以最小割集来表示各基本事件对整个系统的影响程度,得出在试油工艺中预防三相分离设备泄露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

(1)严格要求对安全阀和破裂阀的使用规范。

(2)对接触腐蚀性介质的设备应注意腐蚀材料的选用,尤其是对外防腐层的绝缘涂层材料的选取。

(3)另外在管道的选材、设计、检验方面应严格遵循行业标准。

参考文献

[1]魏春荣,李艳霞,孙建华,等.事故树结构重要度的求解方法[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2,22(1):84-92.

[2]赵伟霞,张明德,蔡云龙,等.基于事故树分析法的城市供水管网爆管事故分析[J].给水排水,2011(37):454-458.

小故事大道理全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矿块;
开采;
安全性;
地质单元

1 基于可视化模型的矿块开采安全性分析

本文基于可视化模型,提出了地质单元开采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首先,在建立的可视化模型基础上,形象直观的将试验矿块周边地质划分为若干个单元,然后根据空间方位和模型输出的有关地质参数逐个对地质单元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辨识与分析,并分析出矿区发生的主要事故类型。

基于可视化模型-事故树分析法的矿块开采危险因素辨识,提出矿块开采安全指标分析模型。基于可视化模型-事故树分析分综合分析方法是一种将可视化模型分析和事故树分析法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分析方法。选取主导危险因素的基本事件为第二层的评价指标,将确定为主导危险因素的基本事件的上级关联事件作为第一层的评价指标,这实现了指标科学性的筛选及分层,形成矿块开采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2 事故树分析法在开采安全分析中的应用

2.1 事故树分析程序

确定顶事件,顶事件是不可能发生的,它们是分析的对象。顶层事件的确定是基于事故调查。调查的目的是查明事实,因为其原因来源于事实.。全面了解系统,分析了生产系统中存在的对象(事故)情况,对系统中的人、物、管理和环境四个部分进行了详细的了解。调查事故原因,从人的系统、材料、管理和环境缺陷入手,找出事故原因。在事故的各种因素中,既要注意因果因素,又要重视因素之间的关系。根据事故概率和事故严重程度,确定事故控制指标。确定事故发生的目标值的概率。故障树的构造,在分析顶层事件、相关事件和基本事件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根据解释(推理)分析方法,逐步探究原因,将各种事件与逻辑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故障树。根据故障树的最小割集和最小直径设置,以防止意外。确定排序结构的基本事件的重要性。定量分析,根据发生的基本事件的概率,顶事件发生的概率。基于概率重要性和临界重要性的基本事件的顶层事件概率。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和安全投资的可能性,我们可以找到最佳的计划,以减少意外的概率,以满足要求的概率目标。

2.2 事故树定性分析

最小割集的概念:集顶事件的基本原因的事件,也就是说,事故树,一组基本事件可以导致顶事件,这组基本事件被称为割集。最小割集:一组导致顶级事件发生的最小基本事件集.。有许多方法找到最小割集和最小割集。布尔代数简化方法又称为逻辑简化法,该方法是基于布尔代数和简化规则的实践表明,事故树简化后的一些交集C,每个交点实际上是一个最小割集。结构重要度分析是重要的程度,从事故树的基本事件的分析没有考虑各基本事件的概率,或者每个基本事件的概率都相等,各基本事件的发生对顶上事件分析的影响,一般使用说。基本事件结构的重要性越大,对顶层事件的影响越大,反之亦然。

3 试验矿块开采安全管理措施

3.1 确保开拓巷道的畅通

开拓巷道是人员进出与运输的重要通道,必须保持畅通。-270m为矿山的集中运输水平,目前各项设施完好,可保证人员进出与运输要求。上部-130m水平是数十年前开拓的巷道,由于矿山开采已下降到-270m以下,该巷道的所有设施多年前就已拆除。不过,调查表明,该巷道稳固性较好,未发现有垮塌冒落现象。鉴于暴露时间较久,在开采中仍应密切观察其稳固性的变化。同时,人员应尽量从下部-270m水平进出。采场地压,残采矿体开采,最大的问题是采场地压较大。采场地压大可引起各类安全事故。实验试验矿块的地压增加,可源于多种因素,如上部崩落覆岩透水深降、地表大规模塌陷、东侧崩落区快速下降、西侧采空区突然塌落、矿内采空区突然塌落,以及试验矿块的开挖。以上任何一种因素都可诱导采场地压的突变,并带来采矿安全问题。因此,应在各安全隐患处埋设仪器,长期监测地压的变化,以确保采矿的安全回采。

3.2 做好采矿设计与安全防范的技术工作

从上所述中可看出,实验矿块的矿体破碎,矿体处于采空区和崩落区之中,矿体开采地压与安全隐患较大,应合理选择采矿方法,采用快采、快挖的采矿方法,同时在开采前做好应急预案,充分防范事故的发生、发展。西侧采空区,该采空区为早期民采遗留空区,面积不详。该采空区大面积垮塌时,可能造成冲击地压。因此,在开采前应查清采空区面积、稳定性状况,并视情况作相应的支护或处理。同时应密切监督该采空区随开采推进的稳固性变化,一旦有异常状况,应立即停止作业,查清和排除安全隐患。矿内采空区,该采空区为三年前开圣公司试验无底柱崩落法失败后残留的采空区。空区实验矿块上部(6线-153m至-133m之间,走向30-50m、宽为矿体厚度),空区面积较大,高达700-800m2。开采前,应进一步查清空区的形状、位置和稳固情况,合理设计采矿方法与施工方案,并有合理的安全防范措施。开采中,应密切监督该采空区随开采推进的稳固性变化,一旦有异常状况,应立即停止作业,查清和排除安全隐患。采场出矿,前期残采试验表明,在夏季降雨期,松散的覆岩在地表水的作用下,常导致采场涌水和跑黄泥事故。由于试验矿块离地表不足200m,上部全部是崩落覆岩,问题将更为严重。因此,在采矿方法与施工设计时,应考虑合适的疏水措施,配备专用抽水设备,保持排水沟畅通。同r,做好跑黄泥事故专项应急预案。采场回采,残采矿体回采常面临着较多的安全隐患。而实验试验矿块周围均是采空区或崩落区,将面临着更多的安全隐患。若采用崩落法回采,出矿人员可进入采场,但凿岩工人仍需要进入采场或巷道凿岩,在出现大规模地压,造成巷道大面积冒顶片帮,安全隐患仍较大。因此应加强采场地压的监督和安全管理工作。同时采用合适的支护技术。另外,应严格控制爆破一次单响药量,以避免诱导周围采空区和采场内巷道的垮塌。根据前期残采经验,爆破一次单响药量宜控制在15kg以内。

参考文献

小故事大道理全集范文第3篇

为认真贯彻全省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入推进全镇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更好地为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根据省、市、县统一部署和要求,从现在起至10月底,在全镇范围内深入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工作。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组织领导

镇政府建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各村居委会和企业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按照上级要求,及时传达贯彻上级有关会议、文件精神,抓好宣传教育、数据统计、信息上报工作;
对相关车辆及驾驶人进行全面清理登记;
落实相关部门与单位、车主和驾驶人的安全生产责任状;
进一步明确镇相关部门、村和单位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
加强对辖区内事故隐患的排查,并按规定对查出的事故隐患落实有效整改措施。

二、整治目标

(一)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明显好转,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重大交通事故下降,确保不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

(二)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得到改善,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整治;

(三)车辆改装、销售、办牌办证等环节进一步得到规范,源头监管明显得到加强;

(四)农村道路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村(居)委会和集镇交通秩序进一步好转;

(五)农村交通安全宣传进一步深入,农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明显增强;

(六)农村道路安全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安全责任制得到进一步落实。

三、工作重点

(一)全面加强农村车辆源头安全监管。

要突出重点,全面清查登记。由交管办牵头,派出所、中小学校等部门参加,对全镇车辆全面进行清查登记,对机动车驾驶人培训机构及培训情况进行排查登记,全面检查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提出整改建议,报告镇政府。交通部门要将隐患排查治理纳入公路“安保工程”实施计划,制订整治方案,安排专项资金,积极主动实施。各村居委会、各相关部门要根据交通事故实际发生情况,对农村道路事故多发地段、易引发重大交通事故的危险路段再次进行全面排查.逐一提出整改方案。对重点危险路段要实行分级挂牌督办,逐一明确整改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时限、整改资金等。对有条件立即整改的,要限期整改到位;
对未能按期整改的,要说明情况,并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
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不具备安全通行条件的农村道路,在整改前,要暂时禁止车辆通行。

(二)全面整治农村道路交通秩序。镇政府将组织交管办、安监办、派出所、中小学校等相关单位,发动基层组织、沿线单位和广大群众,实行分片分路包干,建立“路长制”,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路,打一场整治交通秩序、预防交通事故的人民战争。集中整治期间,每月的15日、30日为联合行动日,交管办、安监办、交警中队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对秩序乱、事故多的重点村居委会、重点路段组织工作组蹲点指导,限期改变面貌。交警中队要积极会同安监、交管等部门,在重点路段、重要路口设置联合检查点,坚决查处无牌无证、超速行驶、违法载人、超载超员、“黑车”非法载客营运等违法违规行为。要根据道路交通流量、事故特点规律,划定农用运输车禁行区域,原则上农用运输车必须限制在发牌证地区内行驶。对交通流量大、交通环境复杂、事故高发的省道,禁止农用运输车通行。

(三)全面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各村居委会、各相关部门要选择一批典型案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交通安全宣传。同时,由交管办牵头,组织宣传小分队、宣传车,深入村庄、农贸市场,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并印制一批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简明易记的宣传资料,教育群众遵守法规、珍爱生命、不酒后驾驶、不疲劳驾驶、不乘超载车。镇各相关部门要在近3年发生3人以上重大事故的事发地点设置警示牌,标明事故的发生时间、伤亡人数、事故原因等,警示沿线群众和过往驾驶入牢记血的教训。

(四)全面落实整治工作责任。各镇村居委会是本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监管的责任主体,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各职能部门的一把手是抓好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各村居委会要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到相关单位和组。要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达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的重要内容,实行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凡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比上年明显上升或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交通事故的,实行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平安创建一票否决制。同时,对整治措施不落实、安全管理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查改不力而造成重特大交通事故的,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追究责任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认真部署。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是开展创建“平安畅通镇”、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稳定全镇交通安全形势、创造良好环境的重要举措。各村居委会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确保整治取得明显实效。

小故事大道理全集范文第4篇

一、专项整治的总体要求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以道路交通、道路运输安全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落实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重点,以强化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管理责任和落实隐患排查整治为手段,以遏制客运车辆较大以上事故为目标,突出重点,明确任务,集中整治,促进全市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

二、专项整治的工作目标

通过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强公路客运、公交客运、旅游客运企业安全监管,促进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完善道路客运企业隐患排查整治制度和安全管理体系,排查治理解决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监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遏制较大以上道路客运事故发生,努力实现我市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

三、专项整治的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责

(一)领导小组及其工作职责

成立市专项整治行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全市集中开展道路客运隐患整治专项行动工作,协调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二)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1.市安监局:牵头组织专项行动工作,指导协调客运企业开展隐患整治工作,具体负责道路客运企业较大道路交通事故的责任追究和落实情况,负责组织三部门联合开展专项行动工作的考评验收。

2.市交通运输局:具体负责组织道路客运企业开展隐患整治工作,依法督促整治道路客运企业及其驾驶人、车辆、场(站)的事故隐患。

3.市公安局:具体负责道路客运车辆路面的安全监管,依法查处客运车辆行驶中的交通违法行为,及时消除客运车辆事故隐患。

四、专项整治的方法步骤

专项行动时间:从2011年4月至6月底,分四个阶段实施。

(一)动员部署阶段:4月底前,各地要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由各县区安监部门负责牵头,召集交通、公安等部门负责人,成立专项整治领导小组,落实工作人员,制定具体专项整治方案,动员部署专项行动工作。

(二)自查自纠阶段:4月底至5月底,各县区专项整治领导小组要将专项整治方案及有关要求贯彻落实到所有道路客运企业。道路客运企业要成立隐患整治领导小组,开展自查自纠。对自查发现的一般隐患,要做到立即整改。对一时难以整改的重大隐患,由客运企业落实专人负责,确保不发生客运事故。同时,要将重大隐患报市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备案。

(三)集中整治阶段:6月上旬,各县区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对客运企业开展自查自纠及隐患整改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各地上报的重大隐患,集中开展整治,确保重大隐患整治全面彻底。

(四)总结提高阶段:6月下旬,各地对已开展的工作进行分析、研究,全面总结、评估,形成阶段性成果,并提出继续深化完善的意见和建议。期间,市安全监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将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各地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对于工作不落实、专项整治不力的,将在全市范围内予以通报。

五、专项整治的范围和重点

(一)专项整治的范围

公路、公交、旅游客运企业及其驾驶人、车辆的隐患整治。

(二)专项整治的重点

1.客运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是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情况,各类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履行情况和日常安全检查情况。对不具备安全运营条件、安全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道路客运企业,依法进行责任追究。

2.客运驾驶人资质情况。严查客运驾驶人的驾驶资格、从业资格、参加安全学习和培训情况,是否存在驾驶人驾驶资格与所驾车型不相符的现象。

3.客运违法驾驶人情况。严查客运车辆驾驶人超速驾驶、超员驾驶、疲劳驾驶、酒后驾驶、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违法超车等交通违法行为;
严查客运驾驶人的违法处罚、清理违法记分和事故信息情况,对客运违法驾驶人是否进行安全教育、停班或辞退等处理措施。

4.客运车辆安全技术状况。是否建立所属车辆隐患排查制度和维修保养制度,是否落实专人负责车辆安全工作,并对车辆进行安全检查、二级维护和定期参加机动车安全年检,是否落实客运车辆交通违法抄告和转递制度。

5.客运车辆动态监管情况。是否利用卫星定位监控平台,加强车辆动态监管,并及时提醒和纠正客运车辆超速和不按规定路线行驶等违法行为。

6.客运场(站)安全管理情况。道路客运汽车场(站)是否认真履行安全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并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配备安全检查人员,严格落实“三不进站、五不出站”安全工作制度。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开展道路客运隐患专项整治行动是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重要举措,是有效预防道路客运事故的具体行动。各地安监、交通运输、公安交管等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精心安排,周密部署,相互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结合本地客运企业安全状况的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工作方案,明确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步骤、方法和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各级领导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及时研究解决专项行动中的焦点和难点问题,确保专项整治活动取得实效。

(二)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各县区交通运输、公安交管、安监部门要结合本地工作实际,紧紧抓住本地道路客运事故易发、多发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突出重点,注重方法,抓出成效。要有针对性地制定专项行动工作计划,认真开展工作,既要抓住道路客运事故多发时段、多发路段等关键环节,也要抓住与日常安全监管、推进道路客运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工作中,要做到深入细致、不留死角,努力遏制道路客运事故的发生。各县区专项行动工作计划应于4月底前报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小故事大道理全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液氯;风险分析;模糊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技术经济评价的方法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以安全管理中的液氯管理为例,事故除了现场人员外,还会严重威胁到周边的群众和生态环境。在道路运输的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其对社会的影响程度远远超过一般的工矿企业安全事故。

一、道路运输中泄漏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专家在储运安全管理领域的工作经验总结,综合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特点并参考国内外液氯储运相关标准和规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影响道路运输泄漏风险的因素:

1、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安全组织工作不到位,规章制度不健全或者没有被切实的执行,不能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等。从石油、天然气、危险化学品等运输泄漏事故统计结果分析,安全管理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2、运输设备。运输设备的风险因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运输设备系统阀门失效、液氯充装问题、液罐罐体缺陷等危险因素;另一类是车辆本身的缺陷危险因素。

3、包装安全。包装物品在运输过程中受振动损坏的机会较多,行车中由于车辆颠簸震动往往容易造成包装破损,从而导致运输车辆发生泄漏。另外,超量充装也是导致泄漏发生的重要因素,而且在运输中时常发生。人为原因多为管理不力、规章制度不能够严格落实;设备方面原因主要有安全阀门失效、计量仪器不准确等因素。

4、人员素质。相关从业人员必须掌握危险货物运输的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做到持证上岗。在国内外危险化学品行业泄漏事故中,人为失误导致事故的概率超过50%。因此,人员的素质如从事运输的专业技能、应对特殊情况的心理素质、日常的安全意识、职业道德和健康状况等,是影响运输安全的重要因素。

5、运输环境。道路和道路设施的性能和安全状况直接和间接影响着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安全,不利的路况因素使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更容易出现破损、泄漏,会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带来不安全因素和心理影响,加大运输事故发生的概率。环境状况主要涉及道路周边环境、自然地理条件、交通流量等多方面的内容。

二、道路运输泄漏事故模型

1、评价因素集的建立。根据上述对于各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液氯道路运输泄漏事故模型,并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事故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价。由本文第2部分,建立的泄漏事故模型包括5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得出综合评价因素集U。

U={u,u,u,u,u}={安全管理,运输设备,包装安全,人员素质,运输环境}。

各评价因素的子因素集为:U:规章制度,安全组织;U:系统阀门,罐体缺陷,车辆缺陷;U:安全阀失效,计量仪误差;U:专业技能,心理素质,安全意识;U:地理情况,人群密度,天气情况。其中,系统阀门包括:磨损失效、腐蚀失效、检验工作疏漏;罐体缺陷包括:焊接缺陷、材料缺陷、组装缺陷;车辆缺陷包括:日常维护、安全装置;安全阀失效包括:磨损失效、腐蚀失效、检验工作疏漏;计量仪误差包括:误差修正工作不到位、仪表误操作。

2、评价集的建立。根据影响因素在道路运输中导致泄漏事故发生风险的大小及泄漏事故可能造成后果的危害性,将发生泄漏事故风险划分为5个等级,得出评价集V={v,v,v,v,v}={灾难性的,严重的,中度的,较小的,轻微的}。

3、AHP法确定权重。通过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层次分析法,比较几个因素对同一目标的影响,确定各因素在目标中所占的比重,计算可得出影响道路运输泄漏风险各方面因素对应的权重。

(1)建立综合评价因素判断矩阵。采用1-9标度法,将各层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用数值量化,建立液氯道路运输泄漏风险影响因素的判断矩阵。

(2)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当随机一致性比值

(3)权重计算。采用方根法计算各因素的权重,得出各因素的权重分配为:

U=(u,u,u,u,u)

=(0.4056,0.2506,0.0818,0.1939,0.0681)

同理,可得出其他各因素的权重分配。

4、建立因素等级评价矩阵。采用专家打分法得出各因素的模糊隶属度矩阵:由U,U,U的评价矩阵,计算其各自的模糊隶属度,得出因素集U的等级评价矩阵R;由U,U的评价矩阵,计算其各自的模糊隶属度,得出因素集U的等级评价矩阵R。

5、一级模糊综合评价。将各因素集权重向量与其等级评价矩阵相乘,得到各因素集的一级模糊综合评价为:

A=U×R=(0.30,0.45,0.20,0.05,0)

A=U×R=(0.3482,0.3499,0.2568,0.0451,0)

A=U×R=(0.3034,0.4115,0.1993,0.0858,0)

A=U×R=(0.1610,0.2758,0.3715,0.1917,0)

A=U×R=(0.1000,0.2941,0.3763,0.2296,0)

由上可得总的一级模糊综合评价矩阵A。

6、二级模糊综合评价。将综合评价因素权重向量与一级模糊综合评价矩阵相乘,得到二级模糊综合评价为:

B=U×A=(0.2718,0.3773,0.2594,0.0915,0)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由B=0.3773可判定液氯道路运输中发生泄漏事故的风险为V,即第二等级严重危险。

三、结论

道路运输泄漏风险中,各影响因素按照权重从大到小分别为:安全管理、运输设备、人员素质、包装安全和运输环境。由此可见,安全管理因素的重要性还是相当突出的。在液氯道路运输整个动态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既需要完善规章制度,又需要周密科学的安全组织运输,保证规章制度得以施行,从而减小操作失误、检验疏漏、人员主观判断失误等造成的泄漏风险。

从本文综合评价的结果可以看出,液氯道路运输中发生泄漏事故的风险是第二等级(严重危险)。因此,运输管理部门不仅要加强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监管,而且在准备工作中,即运输设备检验,待运液氯充装、装卸过程中更应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特别应全面检验、准确评价、严格把关。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王艳华,佟淑娇,陈宝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系统危险性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5.2.